中国,灾难面前挺起了不屈的脊梁
高一作文写人:多难兴邦

高一作文写人:多难兴邦
今年5月12日,那场震惊世界的汶川大地震,给灾区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灾难,但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并没有在灾难面前低头,因为我们清楚的知道,多难也能兴邦。
地震发生后,当温家宝总理在灾区指挥抗灾,并在百川中学视察时,在黑板上写下了“多难兴邦”四个粉笔字,这是给灾区人民带来信心,勇气和力量的箴言。
多难兴邦,在古今中外的历史长河中,已经涌现出无数的事例。
大禹在洪水泛滥的灾难面前,不屈服,不后退,建功立业,创立了夏朝。
秦孝公在地处边陲、国贫民弱、诸侯纷争中,实行变法,最终使秦国强盛。
俄罗斯的彼得大帝在俄罗斯比所有西欧国家落后几百年的贫弱情况下,积极学习外国的经验,进行变革,使国家得以强盛起来。
邓小平在国家经过文革动乱,国民经济处与崩溃边沿的情况,毅然进行改革,使我国成为经济初步繁荣的国家。
这不都是“多难兴邦”的最好真实写照吗?
灾难是必不可避免的,在灾难面前,人们会感到有一种压力,这种压力可以激励人们的斗志,可以磨砺人们的品格,可以吸取失败的教训,可以积累成功的经验,可以增强
民族凝聚力。
这种压力,可以转化为动力,促使人们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还可以使人有一种紧迫感,不轻易放过每一次机会,从这个意义上讲,灾难是成功的催化剂,灾难也给国家和民族的振兴提供了机遇。
正如孟子所说:“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与忧患,死于安乐也”。
让我们铭记多难兴邦这条真理,在灾难面前,昂起坚强的头颅,挺起不屈的脊梁,向光明的未来前进吧!。
灾难中挺起不屈的脊梁——清平磷矿战胜灾害重建家园的报告

向平 与每 一位 同志握 手道 别 ,此时 大有 “ 风萧 萧
兮 易水 寒 ,壮 士一 去 兮 不 复还 !” 之感 。 向平 嘱托 :
“ 你们 都是 共产党 员,此 去路途 多险 ,你们之 中只要 有
个人 有一 口气 ,就 一定要 把信 息送 出去 !” 黄兵 等5 党 员肩负 着组 织 的重托 和职 工的 企 盼 , 名 连 夜 冒着不 断余震 、 山体 滑坡 、随时都 有献 出生 命的 危 险 ,经 过2 多个小时 的艰难 跋涉 ,终于走 出 了大 山,向 0
,
四季 清水长流 ,春 来乌语花 香 ,犹;
清平 磷 矿 年 生 产磷 矿‘ 力 l 0 吨 能 O万
优 良 ,畅销 市场 。2 0 年利税 达 5 0 07 00
五大 化 学矿 山之一 。4 多年 来 ,为 我 匡 0 民经 济作 出 了重要贡 献 。
骨 柔情谱 写 了一 曲曲可歌可泣 的赞歌 ,从 而获得 中共中 央 、国 务院 、中央 军 委授 予 的 “ 国抗 震救 灾 英雄 集 全 体”荣誉称 号 。他 们以如椽之 笔将共产党 员的名 字镌刻 5 I 1 0 1 2 00
你们都是共产党员此去路途多险你们之中只要有名党员肩负着组织的重托和职工的企盼连夜冒着不断余震山体滑坡随时都有献出生命的危险经过20多个小时的艰难跋涉终于走出了大山向中国化工集团公司和德阳市政府汇报了清平磷矿的危情为空投物资和转移重伤员赢得了宝贵时间
Pe 1. tps 。e n r i p e re
灾难 中挺起不屈 的脊
清 平 磷 矿 战 胜 灾 害 重建 家 园 的报 告
我 国古 代 尧帝 时期 洪 水泛 滥 ,民不聊 生 ,大 禹奉
在 历 史的画 卷和 老 百姓 的 心 田 ,他 们
灾难面前祖国顽强不屈的作文

灾难面前祖国顽强不屈的作文灾难面前祖国顽强不屈。
嘿,你知道吗?当大地都在颤抖的时候,咱们中国人可是从没
怕过!不管是地震还是洪水,我们都像石头一样坚韧,稳稳地站在
那里。
啊,你看那废墟上飘扬的五星红旗,它不只是块布,它代表着
咱们中国人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儿。
咱们一起动手,重建家园,让这
片土地再次焕发生机。
说到英雄,那可真是一抓一大把!医生、战士、志愿者,他们
像超人一样冲在前面,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咱们。
他们的
事迹,让人听了都热血沸腾!
灾难啊,它不只是摧毁咱们的家园,更是锻炼咱们的意志。
经
历过这些,咱们更加懂得珍惜,更加明白啥是真正的坚强。
每次的
磨难,都让咱们的心变得更硬,更不容易被打倒。
咱们中国,历史那么长,经历过的事儿可多了去了。
但每一次,
咱们都能站起来,再次站在世界的舞台上。
为啥?就因为咱们有那
股子“中国精神”,就是那种顽强不屈的劲儿!
所以啊,咱们得记住那些为国家付出的人,他们的付出,换来
了咱们现在的安宁。
咱们得好好珍惜,不能忘了他们的付出和牺牲。
不屈脊梁的意思

不屈脊梁的意思咱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一副不屈的脊梁!这脊梁啊,就像那泰山的青松,任凭风雨如何肆虐,依旧傲然挺立。
你想想,咱老祖宗们经历过多少磨难啊!那洪水来了,他们没怕,筑堤防洪;那旱灾来了,他们也没退缩,想法找水抗旱。
这是为啥?不就是因为咱身上有这副不屈脊梁嘛!就说那古代的战争吧,兵荒马乱的,老百姓们日子过得多苦啊。
可咱中国人怕了吗?没有!大家团结起来,一起抵抗外敌,守护自己的家园。
这就是不屈脊梁的力量啊!再看看现在,生活中也有各种困难和挑战等着我们呢。
工作上的压力,就像那一座座小山,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可咱能被压垮吗?不能啊!咱得挺直了脊梁,咬咬牙,努力向前冲。
学习也是一样,遇到难题就想放弃,那怎么行?咱得发挥不屈脊梁的精神,钻研到底,不把难题攻克誓不罢休。
还有啊,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挫折,比如失恋啦、失业啦。
这时候可不能一蹶不振啊,得坚强起来。
就像那打不死的小强,拍拍身上的灰尘,继续大步向前走。
这才是咱中国人该有的样子!咱这不屈脊梁,可不是说说而已。
你看那些运动员们,在赛场上挥洒汗水,为了荣誉而拼搏。
他们不就是靠着这股子劲儿吗?哪怕受伤了,也绝不放弃,这不就是不屈脊梁的最好体现吗?再瞧瞧那些科学家们,为了科研事业,日夜奋斗,不怕失败。
一次不行就再来一次,这是何等的毅力啊!他们也是靠着这不屈的脊梁,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咱平常人也一样啊,遇到困难别退缩,别抱怨。
要相信自己有那股子劲儿,能够挺过去。
你说,要是遇到点事儿就唉声叹气,那还像咱中国人吗?咱得雄起,得让别人知道,咱中国人的脊梁是折不弯的!这不屈脊梁啊,就是咱中国人的精神支柱。
不管遇到多大的风浪,只要咱挺直了脊梁,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这可不是我吹牛,这是咱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是咱中国人的骄傲!所以啊,咱都得好好守护这副不屈的脊梁,让它永远屹立不倒。
不管啥时候,都别忘了咱中国人的本色。
遇到困难别低头,挺直了脊梁,勇敢地向前冲!咱就是这么牛,这么有韧性!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迎七一抗震救灾演讲稿--中国,在灾难中挺起脊梁

5月12日14时28分,一个将永远铭刻在人们心底的时刻,一个将悲痛和泪水载入史册的时刻。
企业单位纷纷捐款,从富甲一方的商贾巨户到拣拾垃圾的贫寒者,从百岁老人到呀呀学语的稚子,无不倾力相助。
大灾岂敢漠视,人事岂能怠慢?我们的眼睛注视着汶川,我们的心牵挂着汶川。
党中央国务院危局之中镇定果断,以人为本,以民为天!大智大勇指挥自若,演绎着智慧,挥洒着真情,传递着坚定!“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传统美德在广袤的国土上张扬。
在灾难面前,华夏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中国,在灾难中挺起脊梁!
救援生者,勿忘死难的灵魂。
那些永远静默于废墟下的生命,是我们的手足,我们的同胞!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
5月19日14时28分起,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
国旗低垂,哀乐低回,举国悲戚。
从我们的总书记、总理到每一位国民那一刻都默然肃立,心底滴血,没有政绩、形象与名声的负累之虑,只有坦诚的灵魂间的对话,只有对不幸的沉痛的悲悯。
为所有亡灵腾出一方静穆的祭堂,为现实的苦难留出一方清新的净地。
为国民降旗,是开国后的先例。
低垂的国旗,让某些贯于以中国的人权说事的人,顿时哑然;低垂的国旗,为一切公共与政治找到了它最人性的初衷与最本质的立场;低垂的国旗,让国人在极度的痛苦里升腾起爱国的热情。
一个流泪的民族,正在孕育着无穷的力量;华夏儿女的泪眼里,积蓄着坚强。
不屈 中国的脊梁

组别:初中组不屈中国的脊梁不屈,中国的脊梁在黑暗中前行;不屈,中国的脊梁在在风雨中挺立;不屈,中国的脊梁在在苦难中磨炼。
曾经,是谁用那鸦片撕开你紧闭的大门,多少次吞噬掉你的灵魂;曾经,是哪八个强盗用偷来的钥匙打开了那满目琳琅的保险柜,多少次想要收藏你的美丽……不屈,你在贫瘠的土地里种下一粒希望的种子,哪怕没人为你浇水,无人替你施肥,你也在这片土地上扎根。
狠狠地,狠狠地往下扎,吮吸这土地深处的甘泉。
你知道,这是希望,这是茁壮成长,叶茂成荫的希望。
不屈,我们华夏儿女挺起中国脊梁,重新迈开那停止已久的步伐,前进。
“甲午中日战争”阻挡不了你前进的脚步;“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奈何不了你迈开的步伐。
因为你深知:我要发展,我要前进,我要让世界知道一个崛起的大国正在东方屹立。
我不再是那昔日的“东亚病夫”,我这头雄狮已不再沉睡。
苏醒,你在黎明中向世界宣告。
无与伦比的奥运会前,自然有意识摇动了中国——那惨不忍睹的5.12地震,还历历在目,在两年后的玉树又重演了这一幕。
偌大的中国人民不会在国难面前低头。
我们疲惫时,想想灾区的同胞。
子弟兵累了,看看身旁的尸体,重新振作精神,投入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不怕苦,不怕累。
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有谁能撼动?谁能弯曲你的脊梁?崛起,狠狠挣断那束缚你百多年的铁锁,如今,那神舟飞天完成了中华儿女千年来的飞天梦想,那嫦娥奔月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力量。
那满怀激情的上海“世博”热情款待各国来宾。
这是中国的世界,这是世界的中国。
曾经的屈辱已成历史,今日的中国高举改革开放的伟大旗帜,走在时代发展的前沿。
我们前进,我们把中国推向世界,我们把世界揽入怀抱。
中国,你坚挺那不去的脊梁在东方崛起,在黎明前苏醒的雄狮一定会成为百兽之王。
挺起民族不屈的脊梁 征文

挺起民族不屈的脊梁岁月的长河波涛滚滚,大浪淘沙,留下弥足珍贵的记忆。
历史的云烟漫天飞舞,阴霾散尽,挺立着高高飘扬的旌旗。
每年的12月9日来临之际,中华儿女们都会用各种各样的仪式祭奠。
祭奠77年前的那个冬天,祭奠先辈们为了民族解放斗争的胜利所做出的一切努力。
“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若大一个中国,已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
这是七十七年前苍凉的中华大地,面对迫在眉睫的亡国之危,悲愤的莘莘学子发出的泣血之喊。
九一八之后,日本人吞下了张学良白送的东三省。
在当时中国现代化最高的地区,经过四年的占领统治和巩固,极大地增加了日本的国力和野心,灭亡中国的步伐在加快。
日本的魔爪伸向华北五省,策动华北事变,企图使冀、鲁、晋、察、绥五省脱离中国,由日本掌控。
而国民党政府则准备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以屈从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的“华北特殊化”要求。
民族危机关头,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联合会组织爱国学生向国民党政府请愿,大中学生不顾当局禁令,6000余人示威游行,冲破了国民党当局沿街设置的封锁线,在新华门前汇合,向当局代表提出了表达中国人民愿望的六项要求。
国民政府代表对学生的正义要求不予理睬,被激怒的学生高喊“反对华北自治运动”、“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奔向长安街。
当游行队伍走到天安门、东长安街、王府井南口时,手无寸铁的学生遭到军警的大刀、木棍和水龙的袭击,100多人受伤,30多人被捕。
另一部分被阻挡在城外的学生游行队伍,沿城墙外围游行,在冰天雪地的寒风中,忍饥挨饿,坚持了一天却未能进城。
他们向城墙之上的军警挥泪演讲,向周围的市民哭诉“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2月10日,北京学联决定,北平各校学生实行总罢课。
12月16日,北京市学生和市民及各界人士一万多人再次举行了示威游行。
接着北京和天津的学生又组织南下宣传团,深入各地群众,宣传抗日救国的主张。
北平学生的爱国运动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支持和响应,杭州、天津、南京、上海、武汉、南宁等地相继爆发了更大规模的示威游行。
中国——不屈的脊梁为题作文

中国——不屈的脊梁为题作文中国——不屈的脊梁在世界历史长河中,中国是一个杰出的国家,有着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辉煌灿烂的科技发明,强大的实力证明着自己的价值。
然而,让中国真正震撼世界的,却是那种不屈的精神,人民奋斗不息,迎难而上的伟大精神。
无数悠久历史见证了中国的不屈之脊梁。
五千年前的夏朝时期,人们就已经对天文地理进行研究,发明出了神奇的农耕制度和众多的工具,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无数个士人和科学家,为了探索真理和推进科技,不断掌握着新的知识,不断进步着。
他们知道,今日事今日毕,从小处着手,一步一个脚印,最终必定取得成功的胜利。
中国的将领和战士们,早已在战争的硝烟中表现出无比的勇气和不屈精神。
午夜攻城的白起、可以连续十二个小时不停战斗的岳飞,即使在襁褓之中就能识字的方恒,勇猛无畏,不怕死亡,用他们的鲜血与汗水铸就了中国的历史,成为了中国不屈的脊梁。
人民解放军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用身体和生命,捍卫祖国的尊严,是中国坚不可摧的力量。
尤其是近现代以来,中国在受到列强的打压时,中国人民表现出了强大的抗争精神,不屈不挠地抵御外来侵略。
鸦片战争中的船员林则徐,义无反顾地燃烧了上百万元的鸦片,表达出自己拒绝被侵略的决心;清朝爆发捷报的津市女孩万里则是拿着扇子为人民掩护,坚决保卫家园。
一次次的爱国行动,历经艰难,却从未屈服。
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经济和文化建设繁荣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可是,挫折和困境依旧存在。
大地震、台风海啸等自然灾害的袭击,让中国人民齐心协力,迎接生活中的各种考验。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中国人民时刻绷紧了神经。
广大医务工作者以及工厂工人,日夜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默默无言地为祖国、为人民,奉献出每一份力量。
几次危机,几次重重考验过后,不屈的精神永远托起着历史的记忆。
当那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都完成时,看似困境中脱颖而出的神州之民总是深信不疑,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努力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灾难面前挺起了不屈的脊梁
“翻开五千年岁月记载的史册,看江山不朽,书写着五千年的锦绣,看黄河不老,流淌着五千年的苍茫。
没有人想到,历史的车轮满载着五千年的希冀,驶入2008年的时候,却被一路风雪阻隔在一月的南方。
那百年不遇的雪灾,给多少风雪不归的儿女带来绝望。
没有人想到,那个诞生了大禹的故乡,在5.12大地震的战栗中,成为震中的地方,四川汶川县8.0级的强震,撕裂了大地,震动了七个省市,震撼了中国万里海疆……”
听着这首诗,再看2010!
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7.1级,2000多人死亡,10000多人受伤!同样的痛心,一幕幕的画面,我们再也看不下去!
也是2010年,舟曲泥石流,超强台风、暴雨洪涝……
伤心的我们再也不能用语言来表达。
我们也真真正正的认识到了自然界的惩罚是如此的猛烈。
没有时间哭泣,无数生命在艰难中求生,无数心系灾区的民众、多少彻夜难眠的父母儿女在期盼生命的回响!可是这一切并没有磨灭我们中华儿女的心!
中国,面对天灾,从来都不是弱者。
手手相牵,心心相连。
每一个人都在行动:问候、慰藉、祈祷、祭奠、搜寻、呼告、捐款、献血……历经劫难的中国,捧出的是一颗颗闪耀人性光芒的心,是大爱情怀洗礼过的良心,这是感动中国、感动人类的力量。
一次次的灾难、一次次的抗震救灾再次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不畏艰难、敢于抗争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体现了中华民族上下一心、患难与共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巨大向心力;体现了中华民族仁民爱物、无私奉献的人道主义精神,放射出感天动地的人性光芒。
5月23日,温家宝总理在绵阳北川中学安置点看望师生们时,说:“我们要记住“多难兴邦”这四个字,要昂起不屈的头颅,挺起不屈的脊梁,面向未来,充满希望地向前迈进……”回想起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从钻木取火到地震仪的发明,从鸦片战争到八年抗战,从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到目前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的迅猛增强,这无不是我们中华儿女不屈不挠、前赴后继、勇于奋起的民族精神延续发展的结果。
再看今天,中国,灾难面前,再一次让中华民族挽起众志成城的臂膀。
“我没有钱但我有血!”“我担心女儿,但我不能丢下学生。
”……不顾生命安全立即奔赴灾区抢险救灾的军队、医疗队、志愿者、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慷慨捐助、神速应对的国家领导人、为保护学生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老师们、灾区中顽强求生的幸存者、默哀后数万聚集在天安门广场上喊着“中国加油,汶川挺住”的热血人民……这一个个场面无一不令我们震撼!多难必兴邦,中国的实力在灾难中催生、爆发。
美国《侨报》6月12日发表社论说,汶川大地震过去整整一个月时间了。
从“5·12”开始,从揪心、伤心,到决心、爱心,中国人经历了刻骨铭心的一个月,中国的表现浓缩了30年变革的成就。
在天地不仁、山河开裂的时刻,中国变得前所未有的强大。
这种强大,不在于中国的经济实力又有怎样的提升,不在于奥运会能否鲜花着锦、“史上最成
功”,而在于中国积聚已久的“软实力”的真正爆发。
在灾区,有这样一幅标语:“地动山摇摇不散中华魂魄,山崩地裂裂不开万众一心。
”长城内外,到处是“中国挺住”的声音;大江南北,到处是“中国雄起”的呼喊;大地,到处是“血浓于水”的涌动;五湖四海,到处是“匹夫有责”的担当。
德国媒体称,此次汶川大地震将整个中国“焊接”在了一起。
新加坡《联合早报》5月20日也发表文章称,四川大地震再次使中国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世界在关注中国,中国在感动整个世界。
感动世界的不是地震本身,而是中国人在面临灾难时所显现的民族精神,是赈灾过程中不同的角色所写下的一个个有关人的故事。
这些故事正在形成一个大写的“人”字。
正是这个“人”字,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核心。
中国,在灾难面前,树起了一座显赫的人性丰碑;中国,灾难面前挺起了不屈的脊梁!虽然我们每一个人不能都到灾区救灾,但我们每个人都不应该缺席。
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小公民,我们要努力学习,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用点滴的行动来证明我们的团结、自强不息,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以高度自觉的主人翁姿态,勇担责任、为国分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