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自制气压计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自制压强计观察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自制压强计观察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教师姓名李廷璐单位名称吉木乃县初级中学填写时间2020年7月22日学科物理年级/册八年级/下册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课题名称大气压强
难点名称自制气压计观察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
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
什么难
大气压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与海拔的高度不太好理解。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
什么难
没有通过实验和实践,学生对大气压强与海拔的高度很难理解和掌握。

难点教学方法
自制气压计观察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取一个瓶子,装入适量的红墨水。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自制气压计,从一楼爬到四楼,观察液柱升高约1cm,这表明瓶外的大气压在逐渐减少。

由此得出: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

课堂练习(难点巩固)1 小明把自制气压计从山下拿到山上,玻璃管中水柱的高度会逐渐,这表明瓶外的大气压在逐渐。

小结海拔越高的地方,压强越小。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3《大气压》教案2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3《大气压》教案2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3《大气压》教案2一. 教材分析《大气压》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大气压的概念、测量方法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理解大气压的存在,会用实验方法测量大气压,并能够运用大气压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生活中的现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抽象的概念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用生动的实例和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大气压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道大气压的概念,理解大气压的存在。

2.学会用实验方法测量大气压,掌握气压计的使用方法。

3.能够运用大气压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大气压的概念及其存在。

2.实验方法测量大气压,并能够运用大气压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讲解法、讨论法、观察法等教学方法,以生动有趣的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理解大气压的概念,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气压计、水银柱、玻璃管、水槽、实验桌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内容,如液体压强、固体压强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接着,教师可以用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大气压的概念,如用吸管吸饮料时,饮料被大气压压入口中。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板书,向学生呈现大气压的定义、测量方法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教师可以结合实验器材,简要介绍气压计的结构和原理。

3. 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测量大气压。

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解释现象背后的原因。

例如,通过气压计测量不同高度的大气压,让学生了解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

4. 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大气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设计:9.3大气压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设计:9.3大气压强

大气压强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2.掌握用气压计测量大气压的方法.3.了解沸点随气压减小而降低,随气压增大而升高的科学常识.4.能用大气压变化知识解释实际问题.(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分析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图表,提高观察分析总结图表的能力,学习物理中利用图表数据计算实际问题的方法.2.通过观察沸点随气压改变的实验,提高观察能力.(三)意识目标1.由大气压随高度变化引伸到我国幅原辽阔,高山很多,对学生进行自然美的教育.2.通过大气压的变化,体会自然界任何事物都在变化着的规律.二、教学重点大气压随高度而变及标准大气压的值.三、教学难点气压计的原理四、教学过程(一)复习1.证明大气层中存在大气压强的著名实验是______.2.将针管伸进药液里,活塞向后拔出的过程中药液吸入针管内是由于_________的作用.3.托里拆利实验是测量_______.做实验时大气压强的值等于760毫米高汞柱的压强,由于实验时管内透进少许空气,则水银柱的高度760毫米(填大于、等于、小于).改用水做实验.水柱高度是水银柱高度的_______倍.4.上节课做托里拆利实验时,水银柱的高度是______毫米.如果换用横截面积大一倍的玻璃管做实验,水银柱的高度是_______毫米.(二)新课教授:1、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板书1)生活常识介绍:我们长期生活在大气的底层,已经适应了现在的大气压.但我们从报纸和电视中了解到:对于登山运动员,到了高山地区,由于大气压的明显减小,空气稀薄,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少,不能满足人体的需要,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高度增加,人的感觉越明显,可见,大气随高度是可以变化的,当我们看天气预报时,也常能了解到气压大小跟天气的关系也很密切,气象员每天预报的气压也不相同.大气压强是变化的.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很多,今天我们先介绍大气压随高度而变.1、投影书第148页的图.讲解图中标出了在不同高度的大气压的值,注意高度读作海拔×××千米,大气压是××××千帕.2.学生思考,分析表中所列数据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但是减小得并不均匀.)例如,从海拔1千米升高到2千米,气压减小了10千帕,而高度从海拔7千米到8千米,气压只减小了5千帕.3.为什么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呢?(原因是越高,空气越稀薄,空气的密度也越小.)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实验说明这一点.一个烧瓶,用塞子塞住瓶口,在塞子穿入一根玻璃管,管的一端跟一个橡皮管相连.将烧瓶倒过来,把橡皮管的开口插入水中(操作),我们未看到什么现象.现在用抽气机把瓶内空气抽出一部分,此时瓶内空气变得稀薄了,密度变小,用夹子夹住皮管,还像刚才一样伸入水中,打开夹子,管内水面上升进入烧瓶里.此实验中水面上升的原因是瓶内抽出部分空气后,压强小于外界的大气压强.可见,空气越稀薄,密度越小,则气压越小.4.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可测出不同高度的气压值,列成表,那么只要测出某一高度的气压值,通过查表即可知道该位置的高度值.学生练习: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接近9千米,则其峰顶的大气压约为多少?相当于海平面上大气压的百分之几?(31千帕,百分之三十)(三)大气压随时间变化同一地点,大气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大气压还随时间而变.一天当中,通常上午九至十时气压最大,下午三至四时气压最小.一年四季的气压值也不同.大陆上冬季气压最大,夏季气压较小.海洋和大陆相反,夏季气压大,冬季气压小.由于气压大小跟天气的关系极为密切,所以气压值对天气预报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如气象中心绘制的天气图的等压线.将气压相同的地点连成线就是等压线.在1982年9月25日上午八时北京地面天气图的等压线就是这样绘制的.新疆北部和内蒙古西部一条等压线是1040百帕,它的周围分别是1035、1030、1025百帕等.由此可知该地区是个高压区,它的东方气压依次减小,空气就会由高气压向低气压区移动,可能有西风或西北风形成.往往气压的差越大,风力也越大.西北风是从西伯利亚吹来,北京地区的气温可能较低,没有雨.当然,影响天气的因素也是很多的,气压大小只是一个因素.(四)气压计正因为大气压是变化的,而且气压对天气预报等工作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所以需要测定大气压的值.测定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1.水银气压计.根据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制成水银气压计.从理论上讲,只要在玻璃管旁立一个刻度尺即可.使刻度尺的0刻度线对准管外的水银面,只要读出水银柱的高,就可以直接得到大气压相当于多少毫米水银柱的压强.水银气压计测量结果准确,但是不便于携带,所以它适合放在室内.2.无液气压计.(播放动画).无液气压计也叫金属盒气压计.顾名思义,这种气压计中没有水银或其它液体.这是抽成真空的金属盒,盒的表面是波纹状的.大气压变化时,盒的厚度发生变化,通过固定在盒表面的连杆等传动机构带指动针发生转动,由指针所指的刻度也读出大气压的值.根据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的变化规律,在无液气压计的刻度盘上刻上某一气压值的相应的高度值,这就是航空用的高度计.(五)标准大气压由于大气压是变化的,通常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标准大气压等于1.01325×105帕斯卡,习惯上记作1.01×105帕.(六)沸点与气压的关系1、讲述:由于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在同一地点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对人们的生活,健康有重要影响.请同学们先观察一个实验.2、演示:演示课本图11—11的实验.先介绍实验装置.然后演示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将备用开水倒入烧瓶,加热烧至沸腾,测出此时的温度,即沸点.用两用打气筒向烧瓶内打气(注意:水停止沸腾,就停止打气,避免气压过大烧瓶不能承受而爆破).讲述,要使水重新沸腾必须再加热,使温度升高.表明,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教师板书).接着让水的温度降低后,测出水的温度(低于100℃),用两用打气筒对烧瓶内抽气,观察到水又重新沸腾.表明,抽出一部分气体,瓶内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低(教师板书).3、讲述:以上实验,用其他液体,可得到同样的结果.表明:2、一切液体的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升高,随气压减小而降低(板书2).(七)小结1、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测量大气压强的仪器叫气压计,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金属盒气压计.1标准气压约为105帕.2、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八)练习和作业1.在某地区同时有甲、乙、丙三架飞机飞行,三个飞机上的气压计读数分别是560、500、600毫米汞柱,飞行高度最大的是______飞机,高度最小的是______飞机.2.在一支观察水沸腾的实验中,发现温度计的示数总低于100℃,这是由于()A.可能是气温偏低 B.加热时间不够长C.气压低于标准气压 D.气压高于标准气压3.下列情况下,使托里拆利实验测得数值减小的是()A.把实验装置从山脚移到山顶 B.把玻璃管换粗一些C.把实验装置从地面移到矿井深处 D.把实验装置从楼内移到楼外4.在海拔2千米内,大约每升高12m,大气压就降低1mm水银柱(即133Pa)。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下册-[教学设计]第3节 大气压强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下册-[教学设计]第3节 大气压强

第3节大气压强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检验大气压强的存在。

能通过实例说出大气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能简单描述托里拆利实验,能说出标准大气压的数量级,能说出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规律。

3.能说出液体沸点跟气压的关系。

4.了解活塞式抽水机的工作过程和原理。

教学重点大气压强的存在。

教学难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的测量。

教学准备试管、纸片、塑料吸盘、皮碗、弹簧测力计(大量程)、水等。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故事引入:马德堡半球实验。

提出问题:是什么使两个半球如此难以分开?【设计意图】通过故事引入问题思考,从而引入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

新知探究一、大气压强的存在动画展示:覆杯实验。

动手操作:在覆杯实验中,使盖有纸片、盛满水的试管口缓慢地朝向不同的方位,观察纸片的情况。

课堂活动:(1)把吸在墙壁上的吸盘戳一个小孔,当空气进入,吸盘还能贴在墙上吗?(2)把杯口密封起来,使空气不能进入瓶内,还能吸到饮料吗?回顾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及特点。

介绍大气压强的概念,介绍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及特点。

马德堡半球实验首先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提出问题:为什么新买的调料不容易倒出来?了解大气压强存在的生活实例。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实验,检验大气压的存在,通过液体压强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知道大气压在生活中的实例,形成物理观念。

二、大气压的测量课堂活动:将两个皮碗扣在一起,挤出里面的空气,请同学上来拉开,看几个人才能将皮碗拉开。

提出问题:大气压有多大?动画展示: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分析托里拆利实验中的受力情况,计算出大气压强的大小。

分析一些情形下实验结果的变化。

讨论交流:如果用水来做测量大气压的实验,水柱有多高?【设计意图】通过动图展示,了解托里拆利实验,知道大气压的数量级,通过计算用水做这个实验时的水柱高度深入理解实验原理。

实验拓展: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大气压的大小。

直接给出实验步骤:1.将沾水的塑料挂钩吸盘放在光滑的水平板面上,挤出里面的空气。

《自制气压计,探究大气压的变化》说课稿(省级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自制气压计,探究大气压的变化》说课稿(省级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自制气压计,探究大气压的变化》说课稿一、使用教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三节大气压强二、实验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知道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

(2)知道大气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2.科学思维(1)会判断大气压强与海拔的粗略关系。

(2)能够分析生活中大气压强的大致变化。

3.实验探究(1)通过实验探究大气压强的变化,了解大气压强大致的变化范围。

(2)根据实验结论得出正确的结论。

(3)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及处理、评估实验误差、交流合作提出改进方案的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1)培养学生实践——认知——实践的思想。

(2)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不迷信权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材和实验背景分析在人教版教材中提出,通过自制简易气压计观察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于是按照教材制作出简易气压计如图1所示。

图1简易气压计的优点:1.实验器材易得。

2.仪器成本低廉。

3.制作过程简便。

4.实验原理简单。

但存在以下不足:1.实验现象不够明显。

2.受温度影响大。

3.不能研究一段时间的大气压变化。

4.不能定量研究大气的变化,缺乏充分证据。

该器材受温度影响大,无法完成教材中从山下到山上的实验过程。

而且由于一段较长时间的温度变化很大,该器材无法探究一段时间的气压变化。

教材中提出“在3000m 以内,大约每升高10m ,大气压减小100Pa ”,这一结论的得出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持,学生死记硬背常常造成知识性错误。

四、实验原理 1.实验设计思路 由简易自制气压计正置大气液气P P P +=、倒置气液大气P PP +=在水平桌面上如图2。

将瓶子换成毛细玻璃管,下端封堵住正置SP mg S P 大气+=1如图3(a )、倒置S Pmg S P 2+=大气如图3(b),与简易自制气压计的压强关系相同,从而推导出管内的压力关系如图3。

图2图32.大气压的测量取一根毛细管水平放在桌面上,用注射器向管内注射适量水,调节水柱到管内适当位置,用橡皮泥封住。

自制压力计初中物理教案

自制压力计初中物理教案

自制压力计初中物理教案课程目标:1. 了解压力的概念及其测量工具;2. 学习制作简易压力计;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压力的概念;2. 压力计的制作原理。

教学难点:1. 压力计的制作过程;2. 压力计的校准方法。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压力计、气球、水、细线、针筒等;2. 教学材料:自制压力计模板、说明书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压力的概念,解释压力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

2. 展示压力计,让学生了解压力计的作用和结构。

二、探究压力计的制作原理(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自制一个简易的压力计。

2. 分组讨论并展示各组的方案。

3. 讲解制作原理,如利用气球、水、细线等材料制作压力计。

三、制作自制压力计(15分钟)1. 学生按照模板和说明书制作压力计。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实验与观察(10分钟)1. 学生用自制的压力计进行实验,观察压力的变化。

2.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压力与气球体积的关系。

五、压力计的校准(5分钟)1. 讲解压力计的校准方法。

2. 学生按照方法进行校准,确保压力计的准确性。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自制压力计的过程和实验结果。

2.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压力计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液体压强计、气压计等;2. 学生可以尝试制作更精确的压力计,如利用电子传感器等。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了压力的概念和测量工具,能够自制简易的压力计并进行实验观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压力计的制作和校准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3节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3节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及其与海拔高度、天气等因素的关系。
2.掌握气压计的使用方法,能够准确读取气压数值并理解其意义。
3.运用大气压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展示飞机飞行、天气预报等与大气压强相关的现象,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目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发放练习题,内容涉及大气压强的计算、气压计的使用等。
-目的: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教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点评,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目的: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提高解题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总结。
3.数据分析,培养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图表、数据等资料,分析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天气的关系。
教学策略:提供丰富的数据资源,让学生通过对比、归纳、总结等方法,发现规律,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4.知识迁移,学以致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吸管吸饮料、拔火罐等。
教学策略: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克服重难点。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引导他们在探究、实践、反思中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飞机在天空中平稳飞行、吸管吸饮料、拔火罐等,引发学生对大气压强的思考。
教学策略: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生动形象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9.3大气压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9.3大气压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9.3大气压强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对于教案的设计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

下面是我根据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9.3《大气压强》的设计意图、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活动过程、活动重难点、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具体阐述。

一、设计意图在本次的教案设计中,我以生活实际为例,引导学生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理解大气压强的产生原因,并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理解大气压强的产生原因。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3. 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大气压强的产生原因,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2.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压计、水银柱、玻璃管、气球、塑料瓶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记录表等。

五、活动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讲解生活中的实例,如吸管喝饮料、铁轨下面的小孔等,引导学生思考大气压强的存在和作用。

2. 实验一:用气压计和水银柱演示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让学生了解大气压强的数值。

3. 实验二: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易的气压计,观察和记录不同高度气压的变化。

4. 实验三:通过吹气球、挤压塑料瓶等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

5.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心得,讨论大气压强的作用和应用。

6. 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大气压强现象,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六、活动重难点1. 实验一:让学生理解气压计的原理,掌握水银柱的高度与大气压强的关系。

2. 实验二:培养学生动手制作和观察的能力,理解不同高度气压的变化。

3. 实验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理解大气压强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制气压计教案设计
设计人:百汇学校周利国
教学内容:八下教材第九章第三节大气压----自制气压计
教学目标:1、知道大气压简易测量方法,能粗略测出本地的大气压强值
2、知道自制气压计的原理及制作方法
4、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养成爱动脑,乐于创新的好习惯
情感价值: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勤于实践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压强计的制作
教学难点:自制压强计的原理
教学准备:吸盘小桶沙子酒精瓶细玻璃管水橡皮泥小塑料尺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及目标
复习导入回顾托里拆利实验测量大气压方法,实际使用很不方便
引入课题,我们能否利用自己的双手自制一个气压计测量出我们这个地方的大
气压?出示课题及学习目标
二、学生预习
1、看教材P41页想想做做思考:气压计的制作方法
需要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各器材怎样装?
2、看P41 从实验结果表明-------P42页成功
思考:大气压与海拔高度有什么关系?
大气压随海拔高度增加而___________,在海拔3000米以内大约每升高10米大
气压减小______________Pa
三、师生互动讨论气压计的设计方法
1、明确自制气压计需要的器材
2、明确各器材组装方法看大屏幕图请学生口述怎样制作?
3、注意应哪些问题如:为防漏气应怎样解决装水量应怎样考虑玻璃管
上要不要刻度线怎样解决刻度线问题?
4、要让管中水柱上升,应怎样做?
5、学生开始动手制作自制气压计教师巡视指导
6、讨论自制气压计原理
a、看屏幕上自制气压计为什么要向管中吹气? 吹气后管中液面会怎样?
最好吹到管中液面上升到瓶盖外还是瓶盖内?
b、取管内与管外相交的液面分析,液面上方受到大气向下压强P大和液体向下
压强P液之和,而液面下方受到气体向上的压强P内,此时液面静止,说明液面
受到向上的压强与向下的压强相等。

所以可列式:P内= P大+P液这即使自制
气压计的原理。

由瓶中实际情况考虑,瓶内气压可近似看做一个定值,如果大
气压减小,液体压强要增加,故液面要上升。

如果大气压增加,则液体压强要
减小,液面就要下降
7、从以上的设计中我们还只能看到大气压的变化,那么我们能不能利用该气压
计具体测出大气压的值?要想直接从玻璃管上直接读出大气压值,我们就要对
玻璃管做好相关刻度线,并标出刻度线对应的相关值。

8、根据这种思路,摆在我们面前就有两个具体问题:a、我们怎样对玻璃管进
行刻度?B、我们这5楼大气压又是多少?
9、a问题留给我们同学待会儿解决,下面我们集中解决测量5楼大气压强问题。

10、出示器材,请同学简述测量方法老师与两个学生演示测量把测量数据提供给学生计算出压强值。

12、那么怎样标出玻璃管的其它位置压强值,我们应该怎样做?
(引导分析:端着压强计到其它楼层,以上面数据为参考点,根据管中液柱升高与降低,计算出另一位置刻度线的压强值,然后可以均匀刻度,确定其分度值)
四、学生实践活动
1、学生端着压强计到一楼,观察管中水柱降低多少,算出一楼的大气压强值,然后对试管其它位置均匀刻度,确定出分度值。

2、端着压强计测量出7楼大气压值
五、学生评估自制气压计的精密性及测量数据的误差
六、教师归纳小结
七、课后作业
1、利用自制气压计测一测自己家所处楼层的大气压是多少
2、如图是小明自制的一个气压计,但他总是怀疑瓶内的气压大于大气压,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让小明看到瓶内气压真的大于大气压,以解除疑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