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的句子赏析

合集下载

对沁园春雪的赏析

对沁园春雪的赏析

对沁园春雪的赏析对沁园春雪的赏析《沁园春·雪》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创作的一首词。

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于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对沁园春雪的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沁园春·雪》年代: 现代作者: 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词句注释沁园春:词牌名,又名“东仙”“寿星明”“洞庭春色”等。

双调,一百十四字。

前段十三句,四平韵;后段十二句,五平韵。

惟余:只剩下。

余:有版本作“馀”。

莽莽:即茫茫,白茫茫一片。

形容空旷无际。

顿失:立刻失去。

顿:顿时,立刻。

滔滔:滚滚的波涛。

原驰蜡象:作者原注“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驰:有版本作“驱”。

蜡象:白色的象。

须:待、等到。

“看红装”二句:红日和白雪互相映照,看去好像装饰艳丽的美女裹着白色的外衣,格外娇媚。

红装:身着艳丽服饰的美女。

一作银装。

妖娆(ráo):娇艳妩媚。

竞折腰:争着为江山奔走效劳。

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

“秦皇汉武”二句:是说秦皇汉武,功业甚盛,相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逊色。

秦皇:秦始皇嬴政,秦朝的创业皇帝。

汉武:汉武帝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

略输:稍差。

文采:本指辞藻、才华。

这里引申为文治。

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唐朝建立统一大业的皇帝。

宋祖:宋太祖赵匡胤,宋朝的创业皇帝。

稍逊风骚:意近“略输文采”。

逊:差。

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天骄:汉时匈奴自称为“天之骄子”,以后泛称强盛的边地民族。

成吉思汗:元太祖铁木真统一蒙古后的尊称,意思是“强者之汗” 。

“只识”句:是说只以武功见长。

毛泽东《沁园春 雪》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毛泽东《沁园春 雪》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毛泽东《沁园春·雪》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阅读理解题目】: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解释下列词语。

①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须晴日:____________________③妖娆: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竞折腰:____________________⑤略输: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风流人物:__________________3.上阕“望”字,据文义,领起哪几句?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在全词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5.“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结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有何寓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概括全词内容:上阕大笔挥洒,__________________,下阕纵横议论,___________(均不超过8字)8.试分析、比较《沁园春·长沙》与本词在意境上的不同。

【参考答案】:2.①剩下②待,等到③娇艳妩媚④争着⑤稍稍⑥英俊潇洒、才能杰出的人物3.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4.呼应篇首“北国风光”,又引起下阕5.承上启下(由虚转实)6.以此作结,是说只有今天的一代英雄人物,才能使多娇江山完全称意。

沁园春雪最喜欢的句子

沁园春雪最喜欢的句子

沁园春雪最喜欢的句子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于1962年写的一首诗,描绘了冬日寒冷的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对于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决心。

以下是我选出的十个最喜欢的句子:1.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这句诗描绘了冬日的荒凉景象,形容了大自然的静谧与寂寞。

2. "天无云,水无痕。

"这句诗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冬日清澈的天空和无痕的水面,给人一种宁静和纯净的感觉。

3. "迥临风雪夜,孤照人影灭。

"这句诗形容了一个人独自面对风雪的夜晚,突出了作者坚强的意志和不畏艰难的品质。

4.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这句诗描绘了冬日里干枯的草地,表达了生命的无情和坚韧。

5. "寒蝉凄切,对长云逝雪。

"这句诗用寒蝉的声音和长云逝雪相对比,形象地表达了冬日的寒冷和无常。

6.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这句诗用冰冻三尺的比喻告诫人们,任何事物的变化都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努力。

7.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英雄气概和坚定信念的赞美,表达了追求真理和正义的决心。

8. "银装素裹,玉砌琼楼。

"这句诗描绘了大地被雪覆盖的美景,给人一种雍容华贵的感觉。

9. "万里晴川,纷纷暮雪。

"这句诗形容了大地上纷纷扬扬的暮雪景象,给人一种壮丽的感觉。

10. "雪花飞舞,独立寒梅。

"这句诗以雪花飞舞和独立的寒梅相对比,表达了作者坚强不屈的精神和追求独立的态度。

以上是我个人最喜欢的十个句子,它们通过形象的描写和富有哲理的语言展现了沁园春雪的诗意和深意。

这些句子富有感染力,让人对冬日的寒冷和静谧有了更深的体验,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决心。

沁园春雪的诗句赏析

沁园春雪的诗句赏析

沁园春雪的诗句赏析
1.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哇塞,这描绘的场面何其壮观!就好像你站在一片广阔无垠的冰天雪地之中,那种震撼简直无与伦比。

想想看,一片洁白的世界,那是多么神奇呀!
2.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这让你仿佛看到了长城在雪后的那种苍茫景象,不就像一条沉睡的巨龙被白雪覆盖吗?难道你不觉得特别有气势?
3.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哎呀呀,这河水瞬间就被冻住了,那场面多惊人呀!就如同时间一下子停止了流动一样。

4.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这比喻多妙啊!山脉像是舞动的银蛇,高原像是奔跑的蜡象,你能想象出那充满活力的画面吗?这简直太生动啦!
5.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等到晴天的时候再看,哇,那红白相映的美景,不就像一位美丽的女子盛装打扮一样吗?你说是不是特别迷人?
6. “江山如此多娇”,可不是嘛,这大好河山是多么的惹人喜爱呀!就好像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珍贵礼物一样。

7.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么美的江山,能不让那些英雄们心动吗?就如同一个巨大的宝藏吸引着大家去追逐呀!
8.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想想那些帝王们,虽然有雄才大略,但在文采方面还是差了那么一点呀,这是不是很有意思呢?
9.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他们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呀,在某些方面还是有欠缺的呢,就好像再厉害的人也会有弱点一样。

10.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过去的都已经过去了,真正厉害的人物还得看现在呀!这多让人充满期待呀,难道不是吗?我觉得这首词真的是太精彩了,把景色和情感都表达得淋漓尽致,让人对那时候的场景充满向往。

沁园春雪全诗赏析

沁园春雪全诗赏析

沁园春雪全诗赏析嘿,咱们来聊聊那首《沁园春·雪》,这词儿,读起来那叫一个带劲儿,就像是冬天里的一把火,烧得人心头热乎乎的。

咱们就从头到尾,用大白话聊聊它的美,咋样?一开头,“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哎呀,这画面感,直接扑面而来。

你想象一下,那北方的冬天,整个大地都被冰雪覆盖,白茫茫一片,美得就像是个童话世界。

这“千里”、“万里”,可不是随便说说,那是真的辽阔,真的壮观。

这雪啊,不仅仅是飘,它像是在跳舞,轻盈地、欢快地,把整个世界都装扮成了银装素裹的模样。

接下来,“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长城,那可是咱们中华民族的脊梁,平时咱们看长城,都是雄伟壮丽的。

但在这雪后,它变得更加庄严,更加神圣。

雪把长城内外都染成了白色,那种“惟余莽莽”的感觉,就像是整个世界都静了下来,只剩下这片纯净的白色。

再看那大河,平时波涛汹涌,现在也被雪给驯服了,变得安静起来,这就是“顿失滔滔”。

然后,“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这句,简直是绝了!山啊,不再是那个沉默的巨人,它像是穿上了银色的舞裙,在雪地里扭动着身姿,就像是在跳舞的银蛇。

而那广阔的原野呢,则被雪覆盖得像是奔跑的蜡象,气势磅礴。

它们都在干嘛呢?哦,原来是在跟天公较劲呢,想要比比看谁更高、更强。

再往后,“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这里啊,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个晴朗的日子,雪后的世界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美丽。

那些被雪覆盖的景物,就像是穿上了红色的外衣,又搭配着白色的雪,真是美得让人心醉。

这种“分外妖娆”的美,可不是随便能看到的,得是大自然和阳光共同打造的杰作。

说到这里啊,咱们不得不提一下这首词的作者——毛泽东。

他老人家啊,不仅是个伟大的领袖,还是个文采飞扬的诗人。

他通过这首词啊,不仅描绘了北国雪后的壮丽景色还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那种胸怀天下的气魄和豪情壮志啊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最后啊我想说这首《沁园春·雪》不仅仅是一首词它更是一幅画、一首诗、一首歌。

沁园春雪原文注释与赏析

沁园春雪原文注释与赏析

《沁园春·雪》原文、注释与赏析(一九三六年二月)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注释】[雪] 陕北大雪。

作者自注:“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

[大河] 黄河。

[折腰] 屈身侍候。

意谓为国忧劳。

[秦皇汉武] 秦始皇帝嬴政,汉武帝刘彻。

[唐宗宋祖] 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

[风骚] 原指《国风》、《离骚》,后泛指文章辞藻。

[天骄] 汉朝称北方匈奴为“天之骄子”,简称“天骄”。

见《汉书·匈奴传》:“南有大汉,北有强胡。

胡者,天之骄子也。

”[成吉思汗] 元太祖。

孛儿只斤氏,名铁木真,统一蒙古诸部,建蒙古汗国,被推为“大汗”,上尊号曰“成吉思汗”。

[射大雕] 以喻武功。

北方草原民族善骑射,能射雕者,称“射雕手”。

【赏析】上阕,全部写景,景语铺陈的过程,北国莽原雪景一层又一层展开。

借写景者的专注与投入,那一份江山深情微妙透露。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此三句,紧扣词题之“雪”,以自近及远的波及形式展开。

“千里”、“万里”,非目力所能见,尤其雪中;故千里万里句皆为由眼前景而合理推想语。

另一设想,则是存在着一位“巨人主体”,俯视人寰,自可收揽天下!“望”字,统领上阕下余十句。

“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四句,一写山景,一写水景;山景水景皆雪景,故而山只有莽莽,水已失滔滔。

从语义看,仍与起势之“千里”、“万里”相应和。

接下来的“山”与“原”,在长城、大河总体背景下浮现成近景,故“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三句,是具有特写性质的画面。

与天“比高”,其实是真实的雪中画面。

因为雪,天地一混沌,才有地上之“山”、“原”与天色相混化的印象。

《沁园春 雪》原文及翻译赏析

《沁园春 雪》原文及翻译赏析

《沁园春雪》原文及翻译赏析《沁园春雪》原文及翻译赏析1沁园春·雪近现代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余通:馀)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原驰原作:原驱)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红装一作:银装)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译文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

整条黄河,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水势。

被白雪覆盖的群山好像银蛇在舞动,高原好像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着和老天爷比一下谁更高。

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格外娇艳美好。

江山是如此的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治功劳;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学才华。

称雄一世的英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

这些人物都已经过去了,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沁园春·雪》注释北国:该词源于中国古代的分裂时期,如宋称辽、金为北国,东晋称十六国等为北国,南北朝时代南方的各朝代称在北方与之对抗的各朝代为北国等。

毛泽东诗中的“北国”使人在不觉中产生出一种我国疆土广大的民族自豪感。

雪:这首词作于红一方面军一九三六年二月由陕北准备东渡黄河进入山西省西部的时候。

作者在一九四五年十月七日给柳亚子信中说,这首词作于“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

惟:只。

馀:剩下。

此字一作“余”,但目前刊出的书法作品中写作“馀”,以此为准。

莽莽:无边无际。

大河上下:大河,指黄河。

大河上下,犹言整条黄河。

顿失滔滔:(黄河)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

描写黄河水结冰的景象。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

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蜡象,白色的象。

《沁园春·雪》赏析

《沁园春·雪》赏析

《沁园春·雪》赏析一、《沁园春·雪》原作沁园春·雪毛泽东一九三六年二月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二、题解及背景(一)题解《沁园春》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词牌名,这自然要归功于毛主席这首大名鼎鼎的《沁园春·雪》,但是《沁园春》这一词牌却是历史悠久。

相传东汉永平年间,汉明帝刘庄格外宠爱其第五女沁水公主刘致而赐建的陪嫁园田,故名沁水园田,又称沁园,外戚窦宪倚仗权势、巧取豪夺沁水公主田园。

后来的文人墨客感叹其事,多咏叹之。

到唐代后,“沁园”已成为典故见诸于文人墨客笔下,并且被引作曲调名,成为诗词用韵题材。

2现在传世最早的《沁园春》词据考证当是宋代词人张先的《沁园春·寄都城赵阅道》。

但是这一首词与苏轼《沁园春·孤馆灯青》词相比之下无论艺术水平还是影响力均尚显薄弱。

所以后人再以《沁园春》词牌填词之时,多以苏词为参照。

(二)写作背景1935年,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野心日渐彰显,占领华北的图谋已经昭然若揭,使中华民族同日本侵略者之间的民族矛盾急遽上升了。

12月9日,北平爆发了“一二九”学生爱国反日运动。

12月17日到25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制订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史称“瓦窑堡会议”。

3瓦窑堡会议结束后,毛泽东同志一方面继续对东北军的上层人士开展统战工作,另一方面着手率领红一方面军主力东征山西抗击日军。

1936年2月5日清晨,毛泽东率中央红军主力抵达陕西清涧河口东渡黄河,在号称“黄河第一湾”的石楼县辛关镇登岸。

暮冬还寒,大雪纷飞,兼之毛泽东正率军从陕北跨过山西,漫天雪景更激发了诗人的英雄主义浪漫情怀,7日红军宿营于义牒镇,毛泽东怀着对革命的必胜信念,挥毫提笔写下了这首至今读来都令人酣畅淋漓的快意之作——《沁园春·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沁园春雪的句子赏析
1、“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中以“望”字统领下文,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句。

这里的“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并有很大的想像成分,它显示了诗人自身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他那豪迈的意兴。

“望”字之下,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这些景观也正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形象。

“长城内外”,这是从南到北,“大河上下”,这是自西向东,地域如此广袤,正与前面“千里”“万里”两句相照应。

意境的大气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

2、“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分别照应“雪飘”“冰封”。

“惟余”二字,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

“顿失”二字,则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滚滚滔滔的雄壮气势。

这四句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更显气象的奇伟雄浑。

3、“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其中“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动态描写,都有活泼奔放的气势。

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表现“山”“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

“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驰”,这化静为动的浪漫想像,固然因在大雪飘飞中远望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更因诗人情感的跃动,使他眼前的大自然也显得生气勃勃,生动活跃。

4、“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前十句写了眼前的实景,而这三句写的是虚景,想像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翻出一派新的气象。

雪中的景象在苍茫中显得雄伟,雪后的景象则在清朗中显得娇艳。

“看”字与“望”字照应;“红装素裹”,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装,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

“分外妖娆”,赞美的***溢于言表。

5、“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这几句以“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

诗人于历代帝王中举出五位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展开一幅幅历史画卷,使评论得以具体形象地展开,如同翻阅一部千秋史册,一一加以评说。

一个“惜”字,定下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饱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

然而措词极有分寸,“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并不是一概否定。

至于成吉思汗,欲抑先扬,在起伏的文势中不但有惋惜之极的意味,而且用了“只识”二字而带有嘲讽了。

“弯弓射大雕”,非常传神地表现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

6、“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句中的“俱往矣”三字,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全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

“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

“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这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