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原文赏析

合集下载

沁园春雪的赏析

沁园春雪的赏析

沁园春·雪的赏析原文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译文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

整条黄河,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水势。

被白雪覆盖的群山好像银蛇在舞动,高原好像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着和老天爷比一下谁更高。

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格外娇艳美好。

江山是如此的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治功劳;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学才华。

称雄一世的英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

这些人物都已经过去了,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赏析:上片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三句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了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

“北国风光”是上片内容的总领句。

“千里”“万里”两句是交错说的,即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

诗人登高远望,眼界极为广阔,但是“千里”“万里”都远非目力所及,这是诗人的视野在想像之中延伸扩展,意境更加开阔,气魄非常宏大。

天地茫茫,纯然一色,包容一切。

“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望”字统领下文,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句。

这里的“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并有很大的想像成分,它显示了诗人自身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他那豪迈的意兴。

“望”字之下,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这些景观也正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形象。

“长城内外”,这是从南到北,“大河上下”,这是自西向东,地域如此广袤,正与前面“千里”“万里”两句相照应。

《沁园春·雪》译文及赏析

《沁园春·雪》译文及赏析

《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1.译文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

整条黄河,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水势。

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着和老天爷比一下谁更高。

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格外娇艳美好。

江山是如此的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治功劳;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学才华。

称雄一世的英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

这些人物都已经过去了,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2.赏析上片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

不仅突出了诗人对北方雪景的感受印象,而且造境独到优雅,可以冠结全篇。

“北国风光”是上片内容的总领句。

“千里”“万里”两句是交错说的,即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

诗人登高远望,眼界极为广阔,但是“千里”“万里”都远非目力所及,是诗人的视野在想像之中延伸扩展,意境更加开阔,气魄非常宏大。

天地茫茫,纯然一色,包容一切。

“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是对雪景的大笔铺陈。

“望”字统领下文,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句。

“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并有很大的想像成分,它显示了诗人自身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作者那豪迈的意兴。

“望”字之下,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也正是中国的形象。

“长城内外”是从南到北,“大河上下”是自西向东,地域如此广袤,正与前面“千里”“万里”两句相照应。

古诗沁园春雪翻译赏析

古诗沁园春雪翻译赏析

古诗沁园春雪翻译赏析《沁园春雪》作者为当代文学家毛泽东。

其古诗全文如下: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前言】《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于1936年(丙子年)2月在山西省石楼县留村所创作的一首词。

诗词分上下两阕,上阕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下阕由毛泽东主席对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

此词不仅赞美了祖国山河的雄伟和多娇,更重要的是赞美了今朝的革命英雄。

抒发毛泽东伟大的抱负及胸怀。

【注释】⑴北国:该词源于中国古代的分裂时期,如宋称辽、金为北国,东晋称十六国等为北国,南北朝时代南方的各朝代称在orG北方与之对抗的各朝代为北国等。

毛泽东诗中的“北国”使人在不觉中产生出一种中国疆土广大的民族自豪感。

⑵雪:此词作于红一方面军1936年2月由陕北准备东渡黄河进入山西省西部的时候。

作者在1945年10月7日给柳亚子信中说,此词作于“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

⑶馀:剩下。

此字一作“余”,但刊出的书法作品中写作“馀”,以此为准。

莽莽:无边无际。

⑷大河上下:大河,指黄河。

大河上下,犹言整条黄河。

⑸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

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蜡象,白色的象。

⑹天公:指天,即命运。

⑺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为大地披上了红装。

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皑皑白雪覆盖着大地。

⑻竞折腰: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

这里是说争着为江山奔走操劳。

⑼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沁园春雪》赏析

《沁园春雪》赏析

原词: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许译:Behold! Within and without the Great Wall The boundless land is clad in white, And up and down the Yellow River, all The endless waves are lost to sight.
原文汉译
• 北方的风光,千万里冰封冻,千万里雪花飘。望长城内外, 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 了滔滔水势。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 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一试与老天爷比比高。 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 辉映,分外美好。
•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只可惜秦始皇、 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 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这些人物 全都过去了,数一数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 的人们。
赵译:Look at the landscape of north China, The vast land is covered with ice; And the snow flits far-flung in the sky.
赏析:许译“ go, flies ”也形象地描写出了静态的“冰封” 与动态的“雪飘”相结合时北国的“风光”。
赏析:“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advancing”有“一往无前”之意,“slither”意为
“摇晃不 稳的滑行”。
原词: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许译:Wait till the day is fine And see the fair bask in sparkling sunshine, What an enchanting sight!

毛泽东《沁园春·雪》赏析

毛泽东《沁园春·雪》赏析

毛泽东《沁园春·雪》赏析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另作:原驱)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另作: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赏析《沁园春雪》分上下阕。

上阕因雪起兴,借雪景抒写情怀。

起笔不凡,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不先写雪字,而首推北国风光,不仅突出了诗人对北方雪景的感受印象,而且造境独到优雅,可以冠结全篇。

接着是对雪景的大笔铺陈,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大雪覆盖了一切,黄河也失去了滔滔流动貌,无边无际的茫茫雪景。

这里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凸现了北方雪景的深度。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可谓静中写动,披满白雪、连绵起伏的群山,像银蛇舞动,而白雪皑皑的高原丘陵地带,像蜡白色的象群在奔兀。

群山高原与低垂的冬雪云天相连成一片,因而作者信手拈来欲与天公试比高之句。

银蛇蜡象两个生动比喻,赋予雪境以生命感,且有动中见静的艺术效果。

水到渠成地引出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一个红装素裹的美人的象征,初步形成此词的意境。

上阕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

前三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

北国风光是上片内容的总领句。

千里万里两句是交错说的,即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

诗人登高远望,眼界极为广阔,但是千里万里都远非目力所及,是诗人的视野在想像之中延伸扩展,意境更加开阔,气魄非常宏大。

天地茫茫,纯然一色,包容一切。

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

第四句至第七句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是对雪景的大笔铺陈。

望字统领下文,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句。

沁园春雪原文及注解

沁园春雪原文及注解

沁园春雪原文及注解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fèn)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编辑本段]【文章注解】词语注释1.北国:指我国北方。

2.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惟余,只剩。

莽莽,这里是无边无际的意思。

3.大河上下:指黄河的上游和下游,犹言整条黄河。

4.顿失滔滔:指黄河因结冰而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

5.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

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蜡做的白象在奔跑。

“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蜡象,白色的象。

6.须:等到7.天公:指天。

8.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白雪的壮丽景色。

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照耀着大地。

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白雪覆盖着大地。

9.分外妖娆:格外艳丽多姿。

10.折腰:鞠躬,倾倒。

这里有称颂、赞美的意思。

江山如此多娇11.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秦始皇赵政,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胤。

12.输:和下文的“逊”,都是差,失的意思。

13.文采:和下文的“风骚”,指的都是文学才华。

这里用文学才华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

风骚,原为《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也可指《诗经》和《楚辞》。

14.一代天骄:指称雄一世的人物。

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

意思是天所骄纵宠爱的人。

汉时匈奴自称。

后来也泛称强盛的少数名族或其首领。

15.唐宗宋祖:指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胤。

16.成吉思汗:元太祖铁木真。

建立了横跨欧亚的大帝国的蒙古征服者。

沁园春雪全诗带赏析

沁园春雪全诗带赏析

沁园春雪全诗带赏析《沁园春雪》是毛泽东的一首诗,这首诗是在1936年冬天写成的。

毛泽东当时正在延安,他在这里度过了长期的革命斗争生活。

这首诗是在他在延安的一个冬天写成的,这首诗以其雄浑的气势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现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这首诗描绘了延安冬天的景色,表现了作者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人民的深厚感情。

毛泽东通过对冬天的描写,表现了他对革命的热情和对人民的深厚感情。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诗的全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首诗一共有三十二个字,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北国冬天的描写,第二部分是对历史和现实的反思。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部分的描写。

毛泽东以北国冬天的景色为背景,描绘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丽景象。

作者通过对北国风光的描写,表现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革命事业的热情。

这种雄浑的气势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中国现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接着,我们来看第二部分的反思。

毛泽东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反思,表现了他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人民的深厚感情。

他惋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这种对历史和现实的反思,表现了作者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人民的深厚感情。

总的来说,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是一首雄浑的诗篇,它以北国冬天的景色为背景,表现了作者对革命事业的热情和对人民的深厚感情。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这首诗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毛泽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沁园春雪古诗赏析

沁园春雪古诗赏析

沁园春雪古诗赏析沁园春雪古诗赏析出自现代诗人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赏析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三句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

“北国风光”是上片内容的总领句。

“千里”“万里”两句是交错说的,即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

诗人登高远望,眼界极为广阔,但是“千里”“万里”都远非目力所及,这是诗人的视野在想像之中延伸扩展,意境更加开阔,气魄非常宏大。

天地茫茫,纯然一色,包容一切。

“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望”字统领下文,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句。

这里的“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并有很大的想像成分,它显示了诗人自身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他那豪迈的意兴。

“望”字之下,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这些景观也正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形象。

“长城内外”,这是从南到北,“大河上下”,这是自西向东,地域如此广袤,正与前面“千里”“万里”两句相照应。

意境的大气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

“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分别照应“雪飘”“冰封”。

“惟余”二字,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

“顿失”二字,则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滚滚滔滔的雄壮气势。

这四句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更显气象的奇伟雄浑。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动态描写,都有活泼奔放的气势。

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表现“山”“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沁园春雪原文赏析
沁园春

1936年2月7日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作者自注:
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雪:反对封建主义,批判两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侧面,文采.风骚.大雕只能如是,须知这是写诗啊!难道可以谩骂这一些人们吗?别的解释是错的。

未三句,是指无产阶级。

1.蜡象:蜡,作形容词,白色;蜡象:白色的大象。

2.红妆素裹:红装,妇女的艳丽服饰,也代指美丽的女子,此处两用均可。

素裹,素裹的倒装,裹,穿;素,洁白静美的服饰。

3.折腰:鞠躬。

效劳。

4.风骚:风,指《诗经》中的国风,代指诗;骚,屈原作的《离骚》,代指《楚辞》。

5.汗,是可汗的省城,就是王。

6.风流英俊杰出,功绩,文采卓著。

一九三六年二月五日,毛泽东亲率红军抗日先锋队到达距离黄河仅二十来里的清涧县的袁家沟,准备东渡黄河,出兵山西,赴华北抗击日本侵略军。

二月七日,以飞了一天的鹅毛大雪仍在飘飘扬扬,漫天飞舞。

毛泽东素来爱雪,现在看到寥廓雄浑的北国雪景,纵目黄河上下,放眼长城南北,雪盖冰封,白茫茫浑无天际,心情十分振奋,诗兴如潮起伏。

当晚,在住处,一灯如豆,诗人伏在一张小炕上,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的词《沁园春.雪》。

词的上阙写景,起笔就大气磅礴。

包举字内,以“背负青天朝下看”的审美视野,纵览北国河山。

长城黄河,有着极其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加之以“莽莽”.“滔滔”谊染其气势,作为词的兴象,特别的显得豪迈与崇高。

群山.高原.不仅气胸为足,生机勃发,且表现出大无畏的抗战精神,要与高高在上的“天公”一比高低;一“舞”一“驰”,似乎已赢得挑战的胜利。

结局三句,诗人妙想奇发,搁笔云天雪景,去描绘云散天青冬阳暖照的晴天雪景。

俗话说:“女要俏,一身孝”。

美丽的女子着素服,净美淡雅,娇艳与素美相衬相映,更加美的无与伦比。

诗人用:“红装素裹”设喻,写北国晴天的雪景,确实是“份外妖娆”啊!
词的下阙论史。

一.二句在结构上称为“过片”,起承上起下作用。

上一句用深情赞美承上,下一句两阙(片)连缀得天衣无缝。

接着,诗人用一感情色彩很浓的“惜”字领兴,历数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等著名帝王,即认可他们是为如此多娇的江山“竞折腰”的英雄,又评说他们的历史局限:“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

无可否认,他们都是所生活的那个历史时代的巨人,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过一定的贡献,但他们都有着“封建主
义的一个反动侧面”,即在政治.经济乃至文化上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残酷统治.剥削与剥夺,让人民群众陷入了贫穷与愚昧境地的一面。

千秋功罪,诗人对秦始皇。

汉武等人给予了美学意味的评说。

词的最末三句,是全词中最具伟力的诗语,雄视百代,超越往古,充分表达了无产阶级肩负历史使命的自豪与完成历史使命的自信。

历史发展到了今天,无产阶级,也只有无产阶级,才能创立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伟大业绩。

《沁园春.雪》的美学成就,可以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大气磅礴,景象非凡,睥睨六合,纵横八荒;情于景,诗与论,高度融合,崇高现实主义与崇高浪漫主义得到了完美的统一。

柳亚子先生誉为千古绝唱,“虽东坡,幼安,犹瞠其后,更无论南唐小调,南宋慢词矣。

”这个评价似乎非常公允的。

中国诗词有着悠久的历史,有过极为光辉的发展时期,逮及近.现代,虽未“断流”,但也明显地现出式微的光景。

而毛泽东诗词,振兴了中国现,当代诗词,使之有了蓬勃的生机,再造了诗词史的辉煌
上面的沁园春雪原文及赏析,对大家熟记这首词和对这首词进行赏析非常有帮助,希望大家好好利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