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古玩瓷器鉴定放大镜
古瓷基因探索(第1期)古瓷器“微观结构鉴定”系列讲座之一《绪言》

古瓷基因探索(第1期)古瓷器“微观结构鉴定”系列讲座之一《绪言》“微观结构鉴定”是古瓷器初学者进步的“加速器”,也是老法师提高鉴赏水平的“助推器”。
比“眼学鉴定”更精准;比“科学检测”更便捷,不仅可以把“现代仿品”剔除干净,还可以把“老仿老”瓷器同“本朝”瓷器分离开来。
“微观结构鉴定”是在“眼学鉴定”的基础上,充分吸收收了“科学检测”结果的前提下建立起来的古瓷器鉴定理论和方法,完全能够应对新时期古瓷器鉴定所面临的挑战。
一、什么是微观结构鉴定1、“微观结构鉴定”的定义“微观结构鉴定”是用100倍双筒放大镜对古瓷器釉面进行观察,寻找其内部微观结构变化情况,准确判断古瓷器生产窑口和生产年代的过程。
“微观结构鉴定”汲取了“眼学鉴定”的精华,克服了“科学检测”的不便,而且有理论支撑,有科学依据,是比较行之有效的古瓷器鉴定方法。
2、微观结构鉴定的起源最初发现这种鉴定方法的是古瓷器收藏家孙瀛洲先生,早在1958年,他就讲到汝窑瓷器的“寥若晨星”以及与哥窑、官窑二者的区别。
后来,耿宝昌、叶喆民先生都相继进行过有关研究,但是囿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他们都没把“微观结构鉴定”研究继续下去,仅停留在某一瓷器品种的特征比对层面。
在孙瀛洲先生的启发下,本人从2010年开始对古瓷器的“微观结构”进行深入探索,走访了全国各大古瓷窑遗址,在观察了大量的实物标本基础上,系统总结出古瓷器“微观结构鉴定”的六个“基因单元”和八个“主要规律”,初步确立了“微观结构鉴定”理论体系和检测方法。
3、微观结构中“气泡”的来源“气泡”是指漂浮在瓷器胎上和釉中充满气体的泡状圆形体,一般可以分为大型气泡、中型气泡、小型气泡和细微气泡四种形态,有的光彩照人,有的暗淡无光,有的明亮饱满,有的老化变色。
不少资料都说“气泡”是胎、釉外加的水分雾化后形成的,实际上并不是那么回事。
有关专家指出,以高温瓷器烧造为例,胎、釉的外带水分是会随温度升高而变成气体,并在胎上和釉中形成第一代“气泡”。
显微在古陶瓷鉴定上的重要意义

0792017.04一、从“寥若晨星”说起南朝时的齐谢眺《京路夜发》里写道:“晓星正寥落,晨光复映漭。
”唐代韩愈《华山女》有诗语:“黄衣道士亦讲说,座下寥落如晨星。
”说的都是早晨天上的星星寥寥无几。
我们的专家说汝窑釉层里的气泡少得像早晨的星光“寥若晨星”,若气泡多就不是真的汝窑瓷器了。
果然如此吗?图1-1~图1-3是故宫博物院五所藏清凉寺出土标本的两种放大倍数的显微图。
因为标本釉面被腐蚀,气泡轮廓十分不清晰,所以放大倍数提高至150倍。
可以判断50倍显微中的大大小小白点就是气泡。
哪里是什么“寥若晨星”?分明是“繁星密布”嘛!【摘 要】宏观与微观有原则区别,只是因为放大镜看不清小气泡而确定汝窑鉴定特征是气泡“寥若晨星”就是一例。
一些“眼学”专家轻视微观鉴定古陶瓷,其实是诸多重大错误鉴定的根源之一。
古陶瓷鉴定应该避免重蹈康德主观唯心主义先验论之覆辙。
【关键词】电子显微镜 古陶瓷 自然老化 做旧 康德图1-1 故宫博物院五所藏清凉寺出土汝窑标本之一图1-2 显微图片(放大50倍)图1-3 显微图片(放大150倍)蔡礼君 黄广-文显微在古陶瓷鉴定上的重要意义【理·论】080Vol.106第二件标本釉面完整,虽然气泡轮廓仍不够清晰,但是可以确定的是,汝窑的气泡是“繁星密布”而非“寥若晨星”(见图2-1、图2-2)。
汝窑瓷器烧成温度不超过1200℃,釉黏稠度高,釉层较厚,气泡被保护在釉层中。
科学研究证明汝窑瓷器釉层气泡丰富。
二、普通放大镜的缺限为什么长期以来古陶瓷界普遍认为汝窑瓷器气泡稀少呢?这不仅仅是“人云亦云”问题,更重要的是收藏爱好者和鉴定专家缺乏起码的鉴定工具——电子显微镜。
放大镜的标称放大倍数通常是夸大十倍的。
例如,印有150×,实际不到15倍;说是50倍的放大镜,实则只有不到5倍。
用这样的放大镜来看汝窑气泡,小气泡看不见,只能看到几个特别大的气泡,当然是“寥若晨星”了。
仅以老专家使用的普通放大镜看到的气泡现象来作为国家鉴定汝窑瓷器标准的事实,再清楚不过地告诉我们:古陶瓷鉴定需要科学化,而不仅仅是眼学化;需要凭客观,而不仅仅是凭感觉;需要一丝不苟,而不是想当然。
放大镜下瓷器观察的真伪特征

放大镜下瓷器观察的真伪特征放大镜下瓷器观察的真伪特征搜狐网2018-09-05 00:00玩收藏的人必备的工具是放大镜,放大镜对鉴别古瓷尤为重要,三五倍的不行,起码要五十倍以上的,带电光源可调节焦距的才能适用。
在放大镜下要看什么呢?下面我教你几招如何正确地观察瓷器实物。
放大镜观察瓷器一误:看“热闹”只认为放大后很好看。
有人看到许多气泡,小小的、密密的,或是大大的、亮亮的,为什么?搞不明白。
还有人把气泡分成“活气泡”和“死气泡”,这种分法是一种想象,气泡已经固定在釉下,只是釉这种固体物质形成的一个空壳,怎么个死法?怎么个活法?只能说有完整的与破裂的之分。
而完整与破裂又跟气泡的位置有关。
处在釉裂纹上的气泡就算是新烧出来的瓷器也是破裂的,处在釉层深处又不在裂纹上的气泡,只能一直保持完整的形状。
就算破裂气泡的污染程度也是跟环境最有关系,泡在泥水里一年也比馆藏百年被污染厉害的多,不然那些造假的是如何制作?气泡有大有小,这是正常的,釉层厚气泡大,釉层薄气泡小。
例如釉层仅一毫米厚,气泡的直径只可能在0.6毫米以下,否则冲破釉层变成一个小针眼。
气泡大小是由釉层决定的,不决定真品仿品,看这个意义不大。
放大镜观察瓷器一正:有无气泡是关键唐宋古瓷基本上看不见气泡,因为那时的工艺不同,都很难发现它有气泡在釉里。
而元明清到现在的瓷都有很多气泡。
显然这是一个分界点。
当然宋以后的瓷在特种釉的下面也可有不见气泡的,但绝大多数均有气泡。
气泡只分有无,不分多少,也不论大小,这才有观察价值。
最后的结论是:凡是唐宋高古瓷的真品应该看不到气泡,如果有气泡则可能是宋以后的仿品。
但决不可仅凭一条“没有气泡”就反证它是唐宋古瓷。
都应全面分析才能下结论,而否定则只需一条,不符合即可否定。
放大镜观察瓷器二误:看吃土有人不用放大镜也能直视有没有土。
尤其是表面粘的土很多,许多开片的小缝里也有土,即为“吃土”,吃土便可定为“老货”。
这种断定太表面化了,是错误的。
古瓷器鉴定方法

古瓷器鉴定方法篇一:17古瓷真伪鉴定对比图他亲自传授了几条在他多年收藏经验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简单实用的分辨古瓷器真伪的“秘诀”。
第一招:富有美感。
艺术性越强的瓷器越值得收藏。
古代的瓷器,特别是官窑瓷器的制作都是不顾成本,追求最高端的艺术效果,因此好的古玩无论从造型、工艺、色彩、图案等各方面都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因此,选择收藏瓷器,首先就是要选在视觉上能给人以较高审美享受的。
从另外一方面说,收藏最基本的就是要带给人精神上的审美愉悦感。
如果非常喜欢一件瓷器,哪怕不是真正的古玩,能带给人很高的审美愉悦,也是一件美事。
这样的收藏能让自己获得快乐。
抱着这样的心态去学习收藏,会让学习的过程更轻松和自在。
第二招:随身携带放大10倍的放大镜,看瓷器表面的“气泡”。
如果“气泡”完全大小均匀,则是现代的电窑和煤气窑烧制的。
而真正的用柴窑烧制的古瓷器表面应该有大小不等的气泡,还会出现颗粒非常大的“破泡”,这是由于年代久远的瓷器本身的物理变化,无法仿制的。
要注意的是,用放大镜看的时候,最好是看瓷器表面“青花”花纹,在有颜色的衬托下,能看得比较明显。
第三招:用手指弹器皿,听其声。
此招适用于大盘子、大碗之类的较大体型的瓷器。
一只手悬空托住瓷器底部,另一只手用手指轻弹瓷器边缘。
若是好的古瓷器,你将听到如钟声一般悠远悦耳的声音,而且余音袅袅,回旋声将持续很久,非一般瓷器可比。
鉴定古瓷器年代的方法在瓷器方面,目前最为藏家欢迎的是宋代五大名窑,明代成化、永乐、宣德等年代的瓷器,清代最精的则是雍正年间、然后是康熙和乾隆年间的,这些年代产的瓷器也是历代藏家所追求的。
才能从胎质、釉色、造型、纹饰、款式甚至重量等方面作出准确的判断。
例如,距今25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的青釉瓷器,又称原始青瓷,是青瓷的低级阶段,其胎为灰白色和灰褐色,胎质坚硬,瓷化程度较高;其釉色青,釉层较薄,厚薄不均。
这是因为当时采用沥釉方法进行施釉的缘故。
五代时的釉色为天青色。
古陶瓷科技鉴定方法

古陶瓷科技鉴定方法
1. 热释光鉴定法,嘿,这就像是给古陶瓷做一个独特的“年龄测试”!比如说啊,一个宋代的瓷器,通过热释光鉴定就能知道它到底是不是真的从宋代流传下来的,是不是很神奇?
2. 无损检测,哇哦,这简直太棒了!就好比是给古陶瓷做了一次全面又不伤害它的“体检”。
像一个精美的青花瓷,用无损检测就能清楚它有没有什么隐藏的问题呢。
3. X 射线荧光分析,这可厉害了呀!就像一个超级侦探一样能找出古陶瓷的各种秘密。
举个例子,一件看着很古老的陶瓷,用这个方法或许就能发现它成分里的特别之处哟。
4. 拉曼光谱分析,哎呀呀,这可太有趣啦!打个比方,就像是给古陶瓷奏响了一曲独特的“光谱之歌”,从而能辨析它的真伪和特征呢。
5. 微观结构观察,哇塞,这真的超有意思!如同用放大镜在古陶瓷的世界里探秘呢。
比如说那个有着精美图案的古陶瓷,通过微观结构观察能知道它的工艺细节呢。
6. 元素分析,嘿嘿,这可是个厉害的手段呢!就好像是在古陶瓷的成分世界里挖掘宝藏。
就像那个神秘的古陶瓷,用元素分析或许能揭开它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嘞。
我觉得这些古陶瓷科技鉴定方法真的都超牛的呀,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古陶瓷的魅力呢!。
中国国家合格标准博物馆放大镜真假辨别

中国国家合格标准博物馆放大镜真假辨别我国国家合格标准博物馆放大镜真假辨别在我国的博物馆中,有一些常见的展品被认为是具有极高价值和重要性的文物,而其中一种常见的展品就是放大镜。
然而,在市场上,也出现了众多以假乱真的情况,让人们难以分辨真伪。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就我国国家合格标准博物馆放大镜的真假进行深入讨论和辨别。
1. 我国国家合格标准博物馆放大镜的特点我国国家合格标准博物馆放大镜,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材料:真正的国家合格标准博物馆放大镜通常使用优质的玻璃或水晶材料,制作精良,通透明亮。
- 拼接:融合工艺精湛,无瑕疵,无毛刺。
- 色泽:通常为透明或微带颜色,但不会有明显的杂质。
2. 辨别真伪的方法为了确保我们所获得的放大镜是真正的国家合格标准博物馆展品,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辨别:- 观察材质:通过观察放大镜的材质和制作工艺,来判断其真伪。
真正的国家合格标准博物馆放大镜应该具有高品质的玻璃或水晶材料,并且制作精良。
- 检查标识:国家合格标准博物馆放大镜通常会有官方标识或刻字,我们可以通过仔细观察这些标识的细节来判断其真伪。
- 寻求专业鉴定:如果我们无法通过肉眼观察来判断放大镜的真伪,我们可以寻求专业的博物馆鉴定机构进行鉴定,以确保我们所购买的放大镜是真正的国家合格标准博物馆展品。
3. 我国国家合格标准博物馆放大镜的重要性国家合格标准博物馆放大镜不仅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更重要的是,它们代表了我国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管理的标准和成果,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能够辨别真伪的国家合格标准博物馆放大镜,对于文物保护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回顾通过以上的讨论和辨别,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我国国家合格标准博物馆放大镜的真假辨别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辨别国家合格标准博物馆放大镜的真伪,保护和珍爱我国博物馆的珍贵文物。
对我来说,我国国家合格标准博物馆放大镜的真假辨别,是一个充满挑战和乐趣的过程。
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辨别方法,让我对我国博物馆的文物保护与管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瓷器釉面老化鉴定方法

瓷器釉面老化鉴定方法
瓷器釉面老化鉴定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观察外观:仔细观察瓷器的釉面是否有龟裂、剥落、褐斑等老化现象。
老化的釉面常常呈现不均匀的颜色和质地。
2. 检查釉面质地:可以使用手指轻轻触摸瓷器的釉面,老化的釉面常常会感觉粗糙、不平滑。
3. 使用放大镜: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釉面细节,查看是否有细微的裂纹和磨损痕迹。
4. 磁性测试:磁性测试可以区分瓷器釉面的老化程度。
将一小块铁磁性物质(如磁铁)在釉面上轻轻移动,如果瓷器表面存在金属氧化物等沉积物,则会有明显的吸附反应。
老化的釉面往往表现出较强的磁性吸附。
5. 化学分析:有时候需要使用一些化学试剂对瓷器釉面进行分析,以确定是否有特定的氧化物、氯盐等老化迹象。
这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实验。
需要注意的是,鉴定瓷器釉面老化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如果不确定,最好咨询专业鉴定机构或收藏家进行鉴定。
分辨官窑真伪从这九个特征入手肯定错不了(鉴定要诀)

分辨官窑真伪从这九个特征入手肯定错不了(鉴定要诀)
1.色彩:官窑的色彩柔和而丰富,常见的色彩包括青花、白釉、釉下
彩等。
真品的色彩应该鲜艳而不刺眼,确保不出现任何渗透、剥落或褪色
现象。
2.瓷胎:官窑的瓷胎质地细腻,透光性佳。
用放大镜观察瓷胎表面,
真品应该没有明显的疏松、凹凸或露色现象。
3.釉面:真正的官窑釉面应该具有细腻的质地和丰富的光泽。
观察釉
面的质感,真品应该具备玉质的光洁感,而不是粗糙或暗淡。
4.断面:真品的断面应该均匀且光滑,无气孔和厚薄不均的情况。
用
放大镜观察断面,真品的断面应该均匀致密,色泽一致。
5.文字和纹饰:官窑通常会有刻有文字或绘有纹饰的装饰。
要仔细观
察文字和纹饰的线条是否流畅、层次分明,并与真品相符。
6.晕边效应:官窑釉面的晕边效应是其独特的特征之一、真品的晕边
效应应该均匀、细致,不存在模糊、不连续或过于明显的情况。
7.手感:官窑的器物通常手感温润细腻,触摸釉面应该没有明显的凹
凸或粗糙感。
8.胎骨:官窑的胎骨通常呈象牙白色,观察胎骨的颜色和质地是否与
真品相符。
9.窑底:每个官窑作品都有独特的窑底特征,观察窑底的胎质和釉质
是否与真品相符。
要正确鉴定官窑的真伪,需要进行综合性的观察和判断。
对于没有专
业知识和经验的人来说,最好寻求专家或有经验的鉴定师的协助。
同时,
购买官窑作品时,应选择有信誉、有保障的渠道,以降低购买赝品的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简介
随着古玩市场的日益火暴,追求经济价值的最大化是一些古玩商贩的最终目的。
因此在古玩市场上就出现了大量仿品,其中还有一些令广大收藏爱好者头疼的高仿品,这些高仿品在古玩市场上却让那些具有一定收藏经验的瓷器爱好者来说也是屡屡中招儿,防不胜防。
大家都知道,在瓷器鉴定中基本上采用的方法都是:看造型、看胎釉、看工艺、观纹饰、看款识、掂分量、听声音等。
但对于有些瓷器来讲,借助于放大镜来鉴别却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方法。
现就利用放大镜来鉴定某些瓷器作一些说明。
文章详细内容
随着古玩市场的日益火暴,追求经济价值的最大化是一些古玩商贩的最终目的。
因此在古玩市场上就出现了大量仿品,其中还有一些令广大收藏爱好者头疼的高仿品,这些高仿品在古玩市场上却让那些具有一定收藏经验的瓷器爱好者来说也是屡屡中招儿,防不胜防。
大家都知道,在瓷器鉴定中基本上采用的方法都是:看造型、看胎釉、看工艺、观纹饰、看款识、掂分量、听声音等。
但对于有些瓷器来讲,借助于放大镜来鉴别却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方法。
现就利用放大镜来鉴定某些瓷器作一些说明。
看擦痕。
古瓷器在以往的使用过程中必然留下或多或少的磨擦痕迹,这种自然的磨擦痕迹在瓷器鉴定中不妨也作为一条鉴别方法。
此方法可从两个方面来说明。
一是人为打磨的痕迹。
古瓷器的釉面均无耀眼的浮光,光泽静穆,光从内发;而新瓷则有耀眼的浮光,也就是大家所说的“贼光”。
仿品为了去掉这些所谓的“贼光”,做假者有的就用兽皮打磨,用这种方法处理的,大多都能去掉浮光,表面看起来“温和”了许多。
古瓷器,特别是传世古瓷器在使用过程中必然留下磨痕,新瓷器则不会有磨痕的。
古瓷器的磨痕多集中在使用频繁的部位,如瓶类器物多集中在手拿的颈部、底部和凸起的腹部,盘碗类器物多集中在底部器物的内底部和口部,罐类器物多集中在盖的开合部位、底部、钮部和腹部。
自然使用后的磨痕表现为磨痕的线条没有规律性,也就是说磨痕的线条是不规则的。
而对于人为打磨的仿品瓷器上的磨痕,就不会只在上述部位出现了,这时可利用放大镜观察,对于这类瓷器,在放大镜下观察,釉面可见无数平行的细条纹。
二是瓷器的“后加彩”。
对于“后加彩”的瓷器,无论你怎么看它的造型、胎质都是与时代相符合的,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特别是后加的彩如果技艺比较高超的话,也就是那种称其为“高仿”的瓷器,有时
的确能逃过瓷器收藏者的法眼。
在这里我们不妨仔细分析一下“后加彩”的特征,前面讲过,瓷器在使用过程中必然留下磨擦痕迹,当然古瓷器一般不可能使用一段时间后,再想着给它挂上彩釉的,只有在古瓷器收藏比较火热的年代才有如此作为。
“后加彩”的鉴别,你可以利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瓷器的表面,寻找瓷器中经常有磨擦的部位,看看磨擦的痕迹----磨擦的线条在遇到“彩”的地方是在彩的上面还是在彩的下面。
如果磨擦痕迹到“彩”就中断了,说明是彩覆盖在了擦痕的上面,必定是“后加彩”;如果磨擦痕迹到“彩”时有自然过度,说明此件瓷器不是“后加彩”。
观气泡。
瓷器大多都有釉下气泡,有的瓷器收藏爱好者每遇到一件瓷器就拿着放大镜在瓷器的表面不停的找来看去,看气泡的多少、大小、疏密,按照心目中“气泡理论”来鉴定瓷器,有的人就把这种拿放大镜的爱好者称谓新手,而经常看到有的专家在鉴定瓷器时有时候也拿着放大镜在看,有的人就断定这位专家水平低,笔者感到实则不然。
我们先从瓷器的气泡成因说起。
瓷器气泡的形成是与瓷器的釉质成分、胎的干湿程度、厚度、烧造时的温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在釉子的成熟温度范围内,烧成温度越高,釉内的气泡就越大越多越密;反之烧成温度越低,釉内气泡就越小越少越稀。
”在古代同一窑烧造的瓷器在窑头、中间和窑尾尽管都能烧造出比较好的瓷器,但它们的升温的速度也是不相同的,因而同一窑烧出来的瓷器釉下气泡也是千差万别的,而对于窑口的不同,使用的原料的差异,以及烧造方式和燃烧用的材料的不同,釉下的气泡表现的更是多种多样的。
那么气泡在瓷器鉴定中就一点作用也没有了吗?作用还是有的,有时候并且还是比较大的。
一是鉴别“老底新接”。
在瓷器作伪中,经过拉坯成型,然后在底部接上一个老瓷器的底,然后按照老底的时代,经过纹饰的精心装饰,经过入窑烧造,一件非常“过硬”的古瓷器就完成了。
对于这样的瓷器一般也不会逃过细心的收藏者的。
知道了气泡形成的原理,不难发现此类瓷器的破绽的。
一旦发现有疑问,可以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瓷器的釉下气泡。
由于使用的原料不同,底部的气泡和上面的气泡是有十分明显区别的,可以顺着瓷器进行上下观察釉下气泡,气泡的稀疏、大小、多少的不同就会一目了然。
二是看补洞。
当上手一件瓷器后,发现某一部位的釉面色泽可疑,或者有磨擦痕迹不一致的地方,并且是小口器物,不容易从里面发现问题,这个时候就要利用放大镜了。
一般情况下,这种器物大多是经过修补或者是有较大的伤痕,一般都是采用先将缝隙间的污垢用超声波或其他酸类物质清除掉,然后再利用现在市场上常见的化工漆料和染料进行修饰,然后进行烘烤。
这类器物因为没有再经过入窑烧造,假釉的地方必然没有气泡,利用放大镜一看便知。
作为古玩瓷器鉴定放大镜,英国COIL柯尔放大镜是行业内最常用到的。
COIL是全球第一大放大镜品牌,根据欧盟2014年2月发布的贸易白皮书,COIL放大镜2013年全球销量达到1000万具以上,占据了全球近40%以上的放大镜市场份额。
这是COIL放大镜连续10年蝉联全球放大镜销量冠军。
COIL公司座落于英国的伯金翰,欧洲规模最大,最有活力的工业基地之一。
COil总部离伦敦的希思罗机场仅仅15分钟车程。
于1936年由Arthur Kingston公司并购了Optical Industries公司而成并成为塑料光学原件的引领者。
公司率先使用精密注塑技术来成型塑料光学元件,当越来越多的低视力产品进入市场,COIL 品牌也逐渐被全球市场认知,通过全球超过600家经销商在30多个国家销售COIL产品.
COIL放大镜之所以能够长期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第一,COIL是全球放大镜技术派品牌的领军人物,公司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放大镜技术的研发,如果你对比COIL柯尔放大镜,你会发现在其并不是特别引人注目的外观下,其清晰度会明显优于其它品牌:
<1>. COIL专利镜片材料和涂层
保证高通光率及清晰度,更为重要的是保证了成像不会因为放大而变现。
从而让COIL成为世界上最为优秀的放大镜产品。
<2>. 超大镜片和视场
COIL放大镜在同样的倍率下,相对另外品牌,拥有更
大的镜片和视场。
这种设计源于COIL独特的镜片技术。
这样使用者更易方便快捷的使用放大镜。
比如作为鉴宝级的便携式古玩瓷器鉴定放大镜,COIL 10倍左右的产品,比如COIL全球销量第一的鉴宝专用放大镜8271,11倍放大倍率,其镜片大小为40MM,而同级别的另外品牌放大镜,如宜视宝1511系
列如151112和151110的镜片大小仅35MM.镜片和视野都小很多。
这样COIL的8271将更适于观测目标。
<3>. 超稳定光源电路系统
COIL 部分高级产品,包括AT8系列,ATMAX,RAYLITE系列,比如其知名的8271鉴宝专用古玩瓷器鉴定放大镜,8273老人专用高级放大镜,内部都采用稳定的电路系统,不像其他品牌的放大镜直接通过直流电源连接LED等,正是因为内部的稳定电路系统,保证了光源的稳定性和均匀性,提供放大镜的清晰度。
<4>. 触控开关,方便使用
COIL 的ATMAX和AT8系列都采用触控开关。
并且AT8系列比如8271鉴宝专用的古玩瓷器鉴定放大镜还采用的是充电电池,使用非常方便。
放大镜是一种光学设备,其实是一种高精度的光学设备。
廉价的放大镜,成像模糊,特别是放大镜边缘的成像非常模糊并且变形。
长期使用,会影响人的视力。
短时使用,比如使用超过1分钟,廉价的放大镜,由于成像不稳定,会让人有恶心的感觉。
作为鉴宝爱好者,更是需要购买高品质的放大镜,廉价的放大镜在这时不仅会伤害你的眼睛,而且无法看清宝物细节,有可能导致你判断失误,这样的损失就巨大了。
所以专业的鉴宝人员都使用价格在500元以上的专业顶级品牌的放大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