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初三语文试题卷

合集下载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一、(23分)1.(8分)用诗文原句填空,第(1)题还需填写作者。

(1)露从今夜白,。

(《月夜忆舍弟》)(2)云横秦岭家何在,。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3),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4)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5),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6)寄语初三,面向未来,你想把“,”(用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句子填写)这两句诗送给同学们,激励大家积极进取。

2.(15分)班级开展“艾青诗会”语文综合活动,你参与其中,完成学习任务。

(1)阅读评论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艾青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有太阳、土地、黎明等。

他以勃发的诗情给这些意象注入生命;他以深情的笔调对一切美好大加赞yù。

诗人的语言优美自然,既无夸饰也不造作。

阅读《艾青诗选》真是一种审美享受。

①给加点字注音,看拼音写汉字。

(2分)勃发赞yù②与文中画线词语意思相近的一项是(1分)A.断章取义B.李代桃僵C.自欺欺人D.忸怩作态(2)班级宣传组选了下面这幅图与《我爱这土地》一诗相配,你和小文展开讨论。

(3分)小文:这个图片很眼熟啊。

你:是的,闻鸡起舞,跟祖逖有关的故事。

小文:你认为把这幅图和艾青的诗歌放在一起合适吗?你:我觉得,因为。

小文:嗯嗯,有道理。

(3)小清给大家朗诵《给太阳》的节选部分,你帮助解决了下面的问题。

(5分)给太阳(节选)艾青假如没有你,太阳,一切生命将匍匐在阴暗里,即使有翅膀,也只能像蝙蝠在永恒的黑夜里飞翔。

我爱你像人们爱他们的母亲,你用光热哺育我的观念和思想——使我热情地生活,为理想而痛苦,直到我的生命被死亡带走。

①小清朗诵诗歌时,把“即使”“也”说成了“虽然”“却”,你作了纠正并说明了理由。

(3分)②你认为以下朗诵设计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为了让情绪饱满,可以在开始朗诵诗歌时加入“啊”这个感叹词作为引导。

初中九年级(初三)语文上册期中考试1含答案解析

初中九年级(初三)语文上册期中考试1含答案解析

初中九年级(初三)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卷I一.选择题(共5题)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5月12日,制片人方励跪求增加电影《百鸟朝凤》排片档期,此举引起轩然大波。

B.大型纪录片《大国工匠》呈现了工人师傅对技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执着追求。

C.气势恢宏的胜利日阅兵仪式,让屏幕前的师生看得热血沸腾,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D.我市因经济建设成效好而获得国务院“点赞”,这骇人听闻的消息令全市人民欢欣鼓舞。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A.扒车/扒手调换/南腔北调少安毋躁/少见多怪B.劳累/连累顷刻/倾家荡产骇人听闻/言简意赅C.颤动/颤栗接济/人才济济悄然无声/低声悄语D.奔跑/投奔殉职/徇私枉法赴汤蹈火/前仆后继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父母外出打工后,姐姐挑起家庭重担,像母亲一样无时无刻呵护着弟弟妹妹。

B.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增强青少年抵制和识别各种错误倾向的能力,是目前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的当务之急。

C.这座公园的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设施齐全,是群众休闲娱乐的宜居地。

D.一般而言,身体素质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平时是否注重锻炼。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抗击疫情斗争中,以“90后”为代表的青年一代挺身而出、担当奉献,充分出现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

B.水利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将建立长江河道采砂管理合作机制,进一步增强对非法采运砂行为的高压严打。

C.中国市场流动性较为充裕,并且中国决策者的行动早于其他国家,因此近期中国市场相对于海外市场波动较小。

D.军语传输的是战时号令,是作战要求。

军令如山,不仅仅针对军人,普通群众就应听从指挥,做到步调一致。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司马迁研读各家史著,搜罗天下轶事,断章取义,终于写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B.随着祖国的强大,我国人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与日俱增。

北京市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北京市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练习题基础·运用(共14分)2024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初三年级的同学们在现代诗单元学习后也准备开展“礼赞中轴线”的诗歌鉴赏与创作活动。

你所在的班级负责此次活动的整体设计,请你和同学们一起对设计中的文稿进行完善与审核。

【前言篇】为了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中轴线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班级决定撰写一段介绍中轴线的文字并配以图片,请你帮助审核。

“北京中轴线”纵贯北京老城南北,始建于13 世纪,形成于16世纪,此后经不断演进发展,形成今天全长7.8公里、全世界现存最完整的传统都城中轴线。

前后纵置的鼓楼与钟楼,是北京中轴线的最北端。

沿着69级台阶拾级而上,就能登上北京鼓楼。

置身丈量岁月的“报时中心”,耳边荡起暮鼓晨钟的悠远绵长【甲】抬头可见一碧万顷的开阔天际,远望则将纵贯南北、穿越古今中轴线的景象尽收眼底。

轴线之上,可见景山公园制高点万春亭【】轴线两侧,饱览青瓦灰砖的老城风景。

从钟鼓楼出发,径直向南,可依次穿越万宁桥、景山、故宫、端门、天安门、外金水桥、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正阳门、中轴线南段道路遗存,直至永定门,两侧闻名世界的文物古建鳞次栉比,蔚为大观。

而重重的城门不仅是城市防卫的重要节点,更是中轴线上空间序列连续变化的起始和标志。

梁思成在《北京——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盛赞这条中轴线,认为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是由这条中轴线的建立而产生。

一、线牵一城,这条壮美轴线统领着北京城的空间格局与城市功能,集中展现了大国首都形象和中华文化魅力。

如同城市的“脊梁和灵魂”,中轴线托起了从历史走向未来的古都篇章。

探寻首都历史文脉,中轴线上每一处古迹都值得细细丈量。

中轴线宏阔连续的空间序列、意蕴丰厚的建筑遗存是北京作为都城最为精华和核心。

1. 你画出了四处文字,依据语境对其进行了重点检查。

福田期中考试试卷初三语文

福田期中考试试卷初三语文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谦虚(qiān xū)神秘(shén mì)奔跑(bēn pǎo)B. 灵巧(líng qiǎo)精湛(jīng zhàn)欣慰(xīn wèi)C. 贪婪(tān lán)畸形(jī xíng)奔腾(bēn téng)D. 神秘(shén mì)灵巧(líng qiào)奔跑(bēn pào)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这本书内容丰富,深受广大师生喜爱。

B.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校决定加大教育力度。

C. 我们要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D. 这幅画色彩鲜艳,栩栩如生,让人看了不禁赞叹不已。

3. 下列句子中,使用比喻手法最恰当的一项是:A. 那个老师讲得生动有趣,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我们。

B. 那座山犹如一位巨人,静静地矗立在远方。

C. 那只小鸟在天空中自由飞翔,宛如一只风筝。

D. 那片湖泊如同一面镜子,倒映着蓝天白云。

4. 下列词语中,与“风雨同舟”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患难与共B. 同甘共苦C. 众志成城D. 和衷共济5.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主要讲述了孙悟空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

B.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主要讲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

C.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主要讲述了宋江领导的梁山好汉起义的故事。

D.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主要讲述了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的英勇事迹。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下列句子出自哪篇课文?“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7.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出自唐代诗人(),这句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8.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论语》,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孔子的学生?()9. 《孟子》一书中,孟子主张的“仁政”思想,主要体现了怎样的政治理念?()10.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2024学年上海市杨浦区初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学年上海市杨浦区初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学年上海市杨浦区初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一、古诗文(25分)(一)默写与运用(8分)1.可怜身上衣正单,。

(白居易《卖炭翁》)2.,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3.芳草鲜美,。

(陶渊明《桃花源记》)4.小杨读到“枯藤老树昏鸦”时,想起《醉翁亭记》中“”一句描绘了截然不同的秋日景象。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第5-10题。

(17分)【甲】岳阳楼记(节选)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忱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游岳阳楼记(节选)袁中道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取酒共酌,意致闲淡。

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

日暮,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

予始四望惨淡,泫然①不能自已。

昔滕子京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

既成,子京曰:“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滕子京)以束发登朝,入为名谏议,出为名将帅;又有范公为知己,不久报政最矣,有何可哭?至若予者,为毛锥子③所窘,一往四十余年,不得备国家一亭一障之用。

玄鬓已皤,壮心日灰。

近来又遭知已骨肉之变,寒雁一影,飘零天末,是则真可哭也,真可哭也![注释]①泫然:指流泪。

②束发:古代男子成童(十五岁以上)时束发为髻,因以代指成童之年。

③毛锥子:这里借指科举考试。

5.【乙】文中的“范公”应是(人名)。

(1分)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2分)(1)入为名谏议()(2)不得备国家一亭一障之用()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024年人教版初三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卷(附答案)

2024年人教版初三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卷(附答案)

2024年人教版初三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5道(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 管窥蠡测(lí)B. 风驰电掣(chè)C. 沆瀣一气(hàn)D. 锲而不舍(qiè)2.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喜欢看《西游记》、《红楼梦》和《三国演义》。

B. “你真棒!”我情不自禁地赞叹道。

C. 他家的后院里种满了各种花草,有玫瑰、牡丹、茉莉等。

D. 他说:“我明天要去看电影,你一起去吗?”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老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课堂讲解、布置作业、组织课外活动等。

B. 他虽然成绩优秀,但是缺乏实践经验。

C. 她的作文写得很好,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语言优美。

D. 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为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的一项是()A. 他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

B. 他是一个勤奋的学生,每天都努力学习。

C. 他的房间很整洁,没有一点灰尘。

D. 他喜欢运动,经常去打篮球。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的一项是()A. 花儿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B. 他是一个勇敢的人,从不畏惧困难。

C. 她的歌声很动听,让人陶醉。

D. 他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二、判断题5道(每题1分,共5分)1.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的词作。

()2. 《春》是朱自清的散文。

()3. 《孔乙己》是鲁迅的小说。

()4.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的散文。

()5. 《背影》是冰心的散文。

()三、填空题5道(每题1分,共5分)1. 《沁园春·雪》中,毛泽东用“______”来比喻祖国的江山。

2. 《春》中,朱自清用“______”来形容春天的气息。

3. 《孔乙己》中,鲁迅用“______”来形容孔乙己的外貌。

4. 《岳阳楼记》中,范仲淹用“______”来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

初三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初三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是()A. 跌宕起伏贪生怕死破釜沉舟B. 落英缤纷情不自禁气壮山河C. 震耳欲聋精疲力尽一泻千里D. 独树一帜雕梁画栋妙笔生花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日益提高。

B. 读书能增长知识,也能丰富情感,还能陶冶情操。

C. 在这次比赛中,我国运动员表现出了顽强的拼搏精神。

D. 这本书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3. 下列词语中,与“一马当先”意思相近的是()A. 一鼓作气B. 一举两得C. 一帆风顺D. 一心一意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那个学生像一颗闪亮的明珠。

B. 那只鸟儿在天空中自由翱翔。

C. 他把爱人的照片放在床头。

D. 那个男孩长得英俊潇洒。

5. 下列词语中,属于成语的是()A. 青出于蓝B. 大公无私C. 井底之蛙D. 良辰美景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A. 我喜欢春天,喜欢那五彩斑斓的鲜花。

B. 他工作认真,学习努力,生活节俭。

C. 小明学习成绩优秀,体育特长突出。

D. 这本书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7. 下列词语中,属于名词的是()A. 春天B. 喜欢C. 学习D. 快乐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那只小鸟在枝头欢快地唱歌。

B. 太阳像一个火球,烤得大地滚烫。

C. 那朵白云像一只展翅的雄鹰。

D. 这座山巍峨壮丽,气势磅礴。

9. 下列词语中,属于形容词的是()A. 学习B. 喜欢C. 快乐D. 悲伤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是()A. 那个学生像一颗闪亮的明珠。

B. 那只鸟儿在天空中自由翱翔。

C. 他把爱人的照片放在床头。

D. 那个男孩长得英俊潇洒。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岳阳楼记》的作者是______,文中描绘了洞庭湖的______景象。

2. 《庐山谣》的作者是______,诗中描绘了庐山的______景象。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金秋十月,北师大实验中学开展了“探寻中国大学足迹”的综合实践活动。

同学们从“走进清华园”“走近北大红楼”“线上参观西南联大博物馆”三个方面进行资料搜集和考察。

下面几段文字是他们撰写的探究报告,请你阅读并完成下列任务。

1. 请用正楷字书写“探寻中国大学足迹”八个字作为手册的标题。

(1 分)下面是同学们找的一则介绍清华园的材料,请阅读文字,完成第2-4 题。

人们经常把清华校园称为“清华园”,其实严格来说,“清华园”是专指以工字厅为主体的一组清代园林①这组园林始建于十八世纪初的清代康熙年间,建成于乾隆年间,可谓历史悠久。

清华园曾经是康熙时期皇族的京郊别墅——熙春园的一部分。

道光年间,熙春园分为东、西两园——东部的熙春园及西部的近春园。

近春园四面荷塘围绕,后因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荷塘月色》,招(zhì) 莘莘学子的青睐②东部的熙春园,即今之【举世瞩目】的清华园的前身。

据考证,康熙时期编辑的大型类书《古今图书集成》就是在东部的熙春园编辑、印刷的。

咸丰即位后,又将东园更名为“清华园”并亲题匾额。

现在我们所说的清华园,是指清华大学所在的本部校园,包括了最早的熙春园的全部,常被用来代指清华大学。

2023-2024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初三语文第1 页(共 12 页)清华园的秋景,千般旖旎,万种风情,令人【趋之若鹜】。

一位诗人曾有 过这样的描述:“清华园的秋,炽.烈又缠绵……秋风所至,翻覆纤手,摇落满树金辉。

”名园美景如斯,但更令人【拍手称快】的是其蕴含的“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的清华精神。

这种精神传承百年,在清华结出了累累..硕果,培养了 一批又一批在国人眼中【炙手可热】的学术大师、经世之才。

这种精神还将(rú) 养一代又一代人,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更大的智慧与力量。

2.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和根据拼音所写的汉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2 分)A.“招 zhì ”此处的意思是“指招来;引起 ”,应写成“招致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大竹中学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卷注意事项:1.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

2.交卷时只交答题卷。

一、语文知识及使用(4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字的读音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A.作为一名优秀学生,不但要好(hào) 读书学生如何读书,而且还要读好(hǎo)书。

B.省委领导强调,对农民工除按期给(jǐ)付工资外,还要给他们以更多关怀。

C.科技的持续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素质与创新欲望的年轻一代的持续参与(yǔ)。

D.提倡助人为乐,多为(wèi)他人着想,是亲和邻里关系、建设文明社区的基础。

2、选出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2分)A、狼籍水波粼粼锋芒必露鳞次栉比B、旁骛充耳不闻翻来覆去莫衷一是C、媲美姗姗来迟锐不可挡张皇失措D、蓦然荒草凄凄一视同仁一反即往3、能使下列句子语意顺畅..的一组短语是:( )(2分)..、连贯①我们以隆重中国共产党90周年为契机,热情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丰功伟绩。

②接连出现的恶性食品安全事件我们,必须积极推动道德文化和法律法规的建设,以维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并从根本唯利是图、坑蒙拐骗、贪赃枉法等丑恶和腐败行为为滋生的土壤。

A.祝贺歌颂警告剔除B.庆祝赞颂警告铲除C.庆祝讴歌警示铲除D.祝贺讴歌警示剔除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准确的一项是()(2分)A.即使计算机是高科技工具,但拥有它并不意味着工作都能够事倍功半....。

B.重庆永川动物园成立了野生动物求助中心,一些遭伤害的野生动物又栩栩如生....了。

C.“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把我国首位航天员成功送入浩瀚的太空并安全返回,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又一空前绝后....的成就。

D.从风格看,李白的诗飘逸豪放,杜甫的诗沉郁顿挫,各有千秋....。

5、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括号内词语替换后意思有改变...的的一句是( ) (2分)A.他以微笑战胜暴力,以嘲笑战胜专制,以讥讽战胜宗教的自以为是....,以坚毅战胜顽固,以真理战胜愚昧。

(自命不凡)B.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地伤害自..铭心己.(铭肌镂骨)C.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此辈皆吹毛求疵....之人。

(求全责备)D.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

(声嘶力竭)6、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判断及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杨二嫂的体型,突出了“瘦”。

)B.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使用比喻、对偶、拟人,赋予寂静的大自然以旺盛的生命力,突出了无畏的气概和敢于斗争的精神。

)C.胡老爹方才这个嘴巴打的亲切,少顷范老爷洗脸,还要洗下半盆猪油来!(夸张,活画出该邻居讨好范进的小市民嘴脸,揭示了胡屠户对没中举人前的范进极少帮衬的嫌贫爱富的本质。

)D.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反复,反映了“我”对处于贫困状态的于勒叔叔的深切同情和对父母六亲不认的困惑、苦闷及不满。

)7、根据诗词曲的基本知识,横线上应该填上的一句是()(2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A.泪千行B.惟有泪千行C.有泪千行D.惟有千行泪8、下列文学常识表达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A.《唐雎不辱使命》选自国别体史书《战国策》,编者为西汉的刘向。

B.我国四大古典名著分别是《红楼梦》、《三国演义》、《儒林外史》、《水浒传》。

C.《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字子长,他用毕业精力完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D.《出师表》的作者诸葛亮,字孔明,谥号忠武侯,成语“三顾茅庐”讲的是他与刘备之间的故事。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9、根据下面的提示或语境填空(每空1分,共12分)。

(1)爱国之情,人所共有。

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以“,”抒发忠君爱国的雄心壮志;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矛盾心理:“,”这些蕴含古人炽烈情感的名句,感动着无数的读者。

(2)“愁”是古人常抒发的一种情绪,李清照在《武陵春》中用“,。

”表达了浓郁难载之愁,在《醉花阴》中又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表现自己相思成苦,憔悴不堪,意境与柳永词中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有异曲同工之妙。

(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原句,概括句均能够)是:,、。

(4)陆游《卜算子·咏梅》)中表现梅花志节高尚,操守如故,哪怕是沦落到化泥作尘的地步,仍香气如故的句子是:,。

(三)水平训练题(12分)10、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 6分)材料一微博是一种网络技术应用。

它篇幅短小,每条不超过l40个字,甚至能够三言两语。

它代表了个人最真实的即时言论,人们能够用微博发布信息、发表评论、讨论问题、转发跟帖。

无论是用电脑还是用手机,只要能上网,人们就能够像发短信一样发微博,非常方便。

材料二教育部、国家语委在向社会发布《2010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时,称2010年是中国的“微博元年”。

截止到2011年2月,腾讯、新浪两大门户网站微博注册用户均超过1亿。

在微博上“人人都有麦克风”,普通人用微博维权,用微博问政;政府也开通微博,了解民意。

微博正释放着它推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生变革的巨大潜能。

(1)从材料一中摘录出4个能概括“微博”主要特点的词语。

(4分)答:①→②→③→④(2)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写出右边这幅画的寓意。

(2分)答:11、综合实践题山有竹则山青,水傍竹则水秀。

在城市的花园里、在农舍的庭院中、在学校的读书亭边,常可见竹影摇曳。

为了感悟竹文化的魅力,假设你所在的班级准备编写一份《竹韵》小报……(1)《竹韵》小报的“修竹资料”栏目里,编录了同学们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到的几则相关资料。

请你联系这些资料,帮忙把“编者按”拟写完整。

【材料一】竹,常绿多年生植物。

茎圆柱形,中空,有节,挺拔向上,质地坚硬。

叶青翠,美观,凌霜不凋。

【材料二】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

”此名言流传甚广。

【资料三】清代画家郑板桥喜画竹,并且常在画上题咏竹诗。

例如“未出土时先有节,纵凌云处也无心。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资料四】清代小说家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描写林黛玉住处潇湘馆:“有千百竿翠竹遮映”,“凤尾森森,龙吟细细”。

【资料五】中国人视竹为吉祥之物。

竹与兰、梅、菊被誉为“四君子”。

竹与梅、松被誉为“岁寒三友”。

常见吉利画有《岁寒三友》、《竹梅双喜》等。

编者按:人们爱竹,爱它那洒脱的风姿;人们爱竹,爱它那_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爱竹,爱它那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2)《竹韵》小报的“咏竹诗联”栏目里,有一副对联的下联与别的对联弄混了。

请你使用对偶知识判断下列诗句哪一句是这副对联的下联?(只需填序号)(2分)对联:凌云劲竹真君子,_______。

A.野泉声入砚池中B.清香移在菊花枝C.梅梢月斜人影孤D.空谷幽兰绝美人(3)随着两岸交流的加深,《竹韵》小报准备增设一个新栏目,以下这则材料也将编入此栏目。

请你为该栏目取一个合适的名称。

(2分)前不久,《海峡周刊》刊登了台湾人杨先生在成都创办“竹友园”的报道,引起了广泛注重。

经营“竹趣山庄”的竹城青年刘先生还特地拜访了杨先生。

他们在竹友园里赏竹、谈竹,缔结了一段竹友缘。

“千载竹文化,两岸本同源”,两岸竹友倾心竹文化的情感在这里找到了共鸣。

二、阅读·感悟(40分)(一)阅读《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吗》,完成12-16题。

(13分)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如果单据这个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

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

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以前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

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能够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

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能够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

不过,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个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

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2.作者所要批驳的观点是什么?所要证明的观点又是什么?(2分)答:13.文中指出“说中国人失掉自信力……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其充分的理由有哪两点?(2分)答:①②14. “于是有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失掉了自信力了”,“中国人..慨叹曰:中国人这两句话中“有人”和两个“中国人”的含义各是什么?(3分)答:15.作者通过度析批驳,得出了怎样的结论?应如何理解这个结论?(4分)答:16. 仿拟是修辞学中的重要修辞手法。

它有意仿照人们熟知的现成的语言材料,根据表达的需要临时创造出新的词语、句子来,以使语言生动活泼,或讽刺嘲弄,或幽默诙谐,妙趣盎然。

请从下面的两个仿词句中任选一个赏析其表达效果。

(2分)(1)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以前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答:(2)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