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中的bp公司危机公关-逻辑版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分析课件

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加强监管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为环境保 护提供有力保障。
对未来环境保护工作的展望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减少对环境的破 坏。
推动绿色产业发展
鼓励发展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绿色 产业,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 环境污染风险。
承担责任
企业承认错误,承诺赔偿受害者,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社会团体采取的措施
组织志愿者活动
社会团体组织志愿者前往现场,协助政府和救援人员开展救援工 作。
发起募捐活动
社会团体发起募捐活动,为受灾地区提供资金和物资支持。
加强环保宣传
社会团体加强环保宣传,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效果评估与反思
效果评估
事件发展过程
漏油事件爆 发
4月20日,深水地平线发生爆炸,导 致大量原油泄漏到墨西哥湾
02
紧急应对措施
美国政府和BP公司迅速采取措施,包 括部署围油栏、使用化学剂和抽吸设 备等,以减少原油泄漏和污染
01
长期影响
漏油事件对墨西哥湾生态环境和渔业 资源造成长期影响,3
事件升级
随着漏油量的增加,污染范围不断扩 大,对海洋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造成 严重威胁
04
国际社会关注
漏油事件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各 国纷纷表示支持和援助墨西哥湾沿岸 国家应对漏油事件
PART 02
漏油事件对环境的影响
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破坏海洋生物栖息地
漏油事件会污染海洋环境,破坏海洋 生物的栖息地,影响它们的生存和繁 殖。
工业生产受限
漏油事件导致工业生产受 限,企业停产或减产,影 响当地经济发展。
BP漏油揭开风险管理的漏洞

“BP漏油”捅开风险管理漏洞在过去数年中,BP一直试图将自己从一台缺乏运营纪律的浮华的交易机器,转型为将安全置于首位的公司,但却事与愿违□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李志军2010年4月20日夜间,位于墨西哥湾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并引发大火,大约36小时后沉入墨西哥湾,11名工作人员死亡。
据悉,这一平台属于瑞士越洋钻探公司,由英国石油公司(BP)租赁。
钻井平台底部油井自2010年4月24日起便漏油不止。
事发整整两个月后,各种补救措施仍未有明显突破,据科学家新近估算,目前每天约有3.5万桶至6万桶原油泄入墨西哥湾。
漏油事件发生以来,BP公司股价已下跌三分之一,市值蒸发700亿美元左右。
RaymondJames投资公司分析师莫尔查诺夫估计,包括民事和刑事罚款,BP将支付629亿美元。
而作为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漏油事件,让人更觉得悲伤的是,无论多少钱可能都无法挽回漏油造成的生态悲剧。
危机来临,除了关注危机处理的相关措施和效果外,我们也习惯于拷问企业的社会责任与良知,但如果将我们思维的触角进一步深入延伸的话,一个提及不多的关键词语就浮现出来,这就是“风险管理”。
危机处理日显局限作为世界500强始终名列前茅的企业,BP在此次危机面前的表现令人震惊也令人错愕。
其CEO海沃德在事故发生后的头几天内一直保持“低调”,似乎一切尽在掌握。
他对整个事态总是轻描淡写,而对每次使用堵漏新办法时都非常乐观。
然而随着事态的恶化,5月初,海沃德开始走向前台,起先他把所有责任都推给钻井平台的拥有者瑞士越洋钻探公司,然后又承认公司在“初期犯了几个小错误”,包括对受害人的赔偿等问题。
中旬他又改称BP对漏油事件“绝对负有责任”。
从轻描淡写,再到仓皇迎战,BP的所作所为让所有熟悉它的公众大出所料。
众所周知,在收购阿莫科之后,BP对其品牌进行再定位,放弃了“英国石油”这一公司名称和盾形品牌标识,开始启用太阳花标识,并将公司名称简化为BP,代表着“不仅贡献石油”。
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案例分析

2021/5/19
8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造成的影响
2.生态
2021/5/19
9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造成的影响
3.经济
截至2010年6月1日,泄入墨西哥湾的石油在1700万加仑到 2700万加仑之间,这些石油可以盛满25个到40个奥林匹克标 准泳池。更可怕的是,泄漏仍在继续,每天的漏油量在12000 桶到19000桶之间,远超过此前评估的5000桶。
2021/5/19
4
1.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原因
“深水地平线”沉没后大量漏油,威胁周边生态环境。 这座钻井平台配备的“防喷阀”也成为调查重点。一个 “防喷阀”大如一辆双层公交车,重290吨。作为防止漏 油的最后一道屏障,“防喷阀”安装在井口处,在发生 漏油后关闭油管。但“深水地平线”的“防喷阀”并未 正常启动。
2021/5/19
17
针对墨西哥湾漏油事件的措施
泄露清理
石油持续从海下流出;天然石油很容易跟海水融在一起;产生的 粘稠混合物很难燃烧,甚至很难清理;这个季节的这片海域是非常 脆弱的新生命的诞生地;海岸线上有大量很难清理的沼泽。 美国 海岸警卫队正在清除浮油
大风和海浪促使石油直接流向一些最敏感的海岸地区:路易斯 安那州的沼泽地和周围各州。这里有三种类型的海滩:沙质海滩、 岩石海滩和沼泽海滩。例如佛罗里达州的沙质海滩上的浮油最容易 清除。
23
英国石油公司先前致信美国环境保护署,声称使用的几种 化油剂对环境长期影响较小。海岸警卫队少将玛丽·兰德里29日 说,将继续使用化油剂。
2021/5/19
13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造成的影响
5.健康
从短期看,原油中一些物质可能引发皮肤不适、头疼、晕眩、 恶心、眼睛灼热、呼吸不畅、记忆力下降等急性症状。
BP公司墨西哥湾海上钻井平台井喷着火爆炸事故详细分析

行暂时弃井,将来再进
行二次完井。
二、事故经过
根据资料分析: 20日
20:00 开始注海水 20:10 泥浆出口液量增加, 泥浆罐液量增量增加。 已经发 生溢流。 21:10 停泵,立压由1200 psi (8.27MPa)升高到 1700 psi (11.72 MPa),压力增加趋势平缓 ,估计是关闭了环形防喷器。 21:14 再次开泵,立压继续 上升。出口流量较小。泥浆罐液 量增量减小。
井采用了充氮气低密度水泥浆。该水泥浆体系侯凝时间很
长,获得固井成功的难度很大;而且井深5598米仅注入51 桶,约8方水泥浆,有可能使该井的固井质量存在问题。 同时81/2〃井眼内的小间隙固井也使得固井质量难以保证, 导致下部高压油气的侵入。
一、事故基本情况
2. 平台情况
第五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
建造者:韩国现代重工。 最大作业水深:2438米。 建成日期:2001年 额定钻深能力:9114 米
定员:130人。
工作吃水:23米
尺寸: 长112米,宽78米,型深41米。隔水管外径:21英寸, 平台重量32588吨,排水量52587吨。 甲板最大可变载荷8202吨,DP-3系统有8个推进器,最大航 速4节(7.41公里/小时)。 作业日费:53.3万美元
BP公司墨西哥湾海上钻井平台 井喷着火爆炸事故经验分享
当地时间4月20日晚 上22:00左右,BP公司位 于墨西哥湾的“深水地平 线”钻井平台252#-01井 发生井喷爆炸着火事故, 造成11人失踪, 17人受 伤,大面积海域受到严重
污染。
一、事故基本情况
1. 作业者与承包商
区块:Mississippi Canyon Block 252
BP CEO Tony Hayward Florida Governor Charlie Crist 新闻发布会 BP事故处理指挥中心
墨西哥湾漏油事故——为海洋环保敲响警钟

墨西哥湾漏油事故——为海洋环保敲响警钟第一篇:墨西哥湾漏油事故——为海洋环保敲响警钟中投顾问TM 中国领先产业研究专业机构产业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招商策划服务海洋环保敲响警钟备受关注的英国石油公司2010年墨西哥湾原油泄漏案件25日在美国南部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正式开庭审理。
在当天的审理中,原告律师指责英国石油公司将增加公司利润置于安全生产之上,应该受到严厉惩处。
英国石油公司的律师则称,事故是由包括钻探公司在内的多方错误造成的。
中投顾问环保行业研究员侯宇轩指出,墨西哥湾溢油事件的法律赔偿处理方式将成为全球海洋溢油事件的参考范例,树立新的海洋污染赔偿标准,引起全球对海洋环保问题的关注。
对中国海洋环保极具借鉴意义,为渤海漏油事件的后期处理增加更多有利的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
美国墨西哥湾溢油事件是史上最严重原油污染事件,但是美国环境总署在处理这次突发事件时显示了极强的应急处理能力,并对造成事故的英国石油公司实行了严苛的赔偿惩罚,才使污染的危害降到最低水平。
究根结底,墨西哥湾溢油事件之所以能够得以妥善处理依赖的是美国完善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以及公开透明的事故处理过程,为解决问题提供了更多可参考的信息。
相较而下,我国在处理渤海溢油事件所采取的态度和最终结果皆不尽人意。
向来对重大危害事故采取保密的窠臼是造成渤海溢油污染面积难以遏制的根本原因,应急能力落后、关联部门相互推卸责任使信息滞后、应急处理速度缓慢,使事态进一步恶化。
其次,业界人士曾指出,渤海溢油事件的危害程度高于墨西哥湾,而康菲公司后期仅提供了少得可怜的赔偿金额,不禁让人心寒。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3年第一季度热点行业追踪分析报告》指出,美国墨西哥湾漏油事故对中国的能源界、环保界都是一个学习的机会,而当务之急是更新及完善海洋环保法律,将海洋环境保护的表述纳入《宪法》。
海洋是我们蓝色的国土,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应有所反映。
此外,后期应重点关注渤海生态环境的修复问题,尽最大努力为周边受害居民争取最多的损失赔偿。
辩论辩题的公共关系

辩论辩题的公共关系正方观点:公共关系对于任何辩题都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公共关系可以帮助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企业形象。
通过与媒体、社会组织和公众进行有效沟通,企业可以传递积极的信息,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公众对企业的信任和支持。
比如,苹果公司通过其公共关系活动,成功地树立了高端、创新的品牌形象,成为全球最具价值的品牌之一。
其次,公共关系可以帮助企业解决危机。
在面临危机时,公共关系团队可以通过及时、透明的沟通,减轻危机对企业形象和利益的损害。
例如,2010年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中,英国石油公司(BP)的公共关系团队通过积极的危机公关活动,减轻了事件对公司形象和股价的负面影响。
最后,公共关系可以帮助企业与政府、行业协会等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沟通和合作,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比如,可口可乐公司通过其公共关系活动,与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合作,推动社会责任项目,提升企业社会形象,增强了企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综上所述,公共关系对于任何辩题都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帮助企业建立良好形象,解决危机,促进可持续发展。
反方观点:公共关系固然重要,但并非对于所有辩题都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公共关系的效果往往是难以量化的。
企业在进行公共关系活动时,很难准确地评估其对企业形象、品牌价值的影响,更难以量化其对企业利润的贡献。
因此,公共关系的投入与产出之间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其次,公共关系并非万能的。
即使企业进行了大量的公共关系活动,也无法完全控制公众对企业的态度和行为。
比如,某些企业可能会因为产品质量问题、环境污染等事件而遭受公众的批评和抵制,此时即使进行再多的公共关系活动也难以改变公众的看法。
最后,公共关系的成本往往较高。
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开展公共关系活动,但其效果并不一定能够达到预期。
因此,对于一些辩题来说,公共关系并不是至关重要的。
综上所述,公共关系固然重要,但并非对于所有辩题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一些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提升形象、解决问题,而不必过分依赖公共关系。
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案例分析

空气污染:泄漏 释放的有害气体 对周边地区的空 气质量造成严重 影响,威胁居民 健康。
水质污染:原油 泄漏导致水体污 染,影响当地水 源和海洋生态系 统,进而影响居 民用水安全。
土壤污染:泄漏 的原油还会对周 边的土壤造成污 染,影响农作物 生长和食品安全。
生态破坏:原油 泄漏对周边的动 植物造成致命影 响,破坏生态平 衡,影响生物多 样性。
能源政策和能源安全的反思
墨西哥湾原油泄 漏事件暴露出能 源政策和能源安 全存在的问题
政府应加强能源政 策和能源安全的监 管,确保石油工业 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应重视能源 安全,加强风险 评估和应急预案 的制定与实施
公众应提高能源 安全意识,积极 参与能源安全保 护工作
国际能源市场的变化和影响
原油价格上涨: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导致全球原油供应减少,推动原油价格上涨。
事件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和国际援助
周边国家受到的影响:墨西哥湾周边国家的生态环境、经济和旅游业受到严重影响, 需要采取应对措施。
国际援助: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向墨西哥提供援助和技术支持,共同应对原油泄漏事件。
合作与协调:国际社会加强合作与协调,共同应对全球环境危机,促进可持续发展。
经验教训:分析事件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和国际援助,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应对类似事 件的能力。
Part Four
事件调查和责任认 定
事故调查过程和结果
调查机构:美国政府成立的独立调 查委员会
调查内容:对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 件进行全面调查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调查目的:确定事故原因、责任方 和应对措施
调查结果:认定事故原因为深海钻 井平台爆炸和海底输油管道破裂
BP墨西哥湾井喷爆炸事故固井方面原因分析

隔水管外径 : 533.4mm(21 ″) 平 台 重 量: 32588吨 排水量 定位方式 作业日费 服役时间 : 52587吨 : DP-3动力定位系 : 53.3万美元 : 2001年
统,有8个推进器
最大航速
: 7.41km/h ( 4节 )
甲板最大可变载荷:8202吨
6
一、基本情况
3. 人员情况 事故发生时,平台上共有126 人, 其中越洋公司员工79 名,英国石油公 司(BP)员工6 名,承包商员工41名。
35
三、固井方面原因分析
●固井侯凝时间不足,引发了井控风险。 固井侯凝15小时后,即对套管进行了正向 (68.97Mpa)与反向(10.3Mpa)的试压, 套管的膨胀和收缩会形成管外微裂隙,破坏 封固质量; 候凝16.5小时后,进行替海水作业, 造成井 内液柱压力急速降低,地层流体突破尚未胶 结好的水泥环上窜。
扶正器安放高风险方案
气窜几率
32
三、固井方面原因分析
扶正器安放中等风险方案
33
三、固井方面原因分析
扶正器安放轻微风险方案
34
三、固井方面原因分析
哈里伯顿公司在固井设计中分别对套管扶正器数量 及安放的三种方案作了数字模拟,并对可能的气侵问题 提出了警告,但BP拒 绝了哈里伯顿的建议。 4月15日,BP通知哈里伯顿的客户代表杰西· 加利亚 诺,BP决定将在完井套管串上安装6个扶正器,BP最终 选用了风险最大的方案。 一个BP的官员解释说:“全部安装这些扶正器将花 费 10小时,我讨厌这样。”
循环压力低于正常值。
38
三、固井方面原因分析
浮阀密封失效原因: ●海水替泥浆使得套管内液 柱压力降低21.4MPa,套管 单 流阀承受21.4MPa的上顶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中的bp公司危机公关引言墨西哥湾漏油事故中BP公司的危机公关行为体现了全媒体时代危机公关处理的一些特征。
我们将结合BP对墨西哥漏油事故的危机公关处理过程,探讨企业主动告知和健全危机公关制度、体系的重要性,以及告知方式的选择和技巧;强调危机公关处理的三个原则,即competent(胜任)、confident(自信)以及compassionate(富有同情心);同时建议企业重视对新媒体的应用,倾听消费者和网民的声音和诉求,并加强网络舆情的疏导。
突发危机中止以后,企业危机公关并没有结束,还需要耐心地进行企业形象恢复和品牌形象重塑。
将对此给出具体建议。
事件历程2010年4月20日,美国石油钻井平台起火爆炸,大约36小时后沉入墨西哥湾,致7人重伤11人死亡。
这一平台属于瑞士越洋钻探公司,由英国石油公司(BP)租赁。
钻井平台底部油井自2010年4月24日起漏油不止。
事发半个月后,各种补救措施仍未有明显突破,沉没的钻井平台每天漏油达到5000桶,并且海上浮油面积在2010年4月30日统计的9900平方公里基础上进一步扩张。
2010年6月23日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故再次恶化:原本用来控制漏油点的水下装置因发生故障而被拆下修理,滚滚原油在被部分压制了数周后,重新喷涌而出,继续污染墨西哥湾广大海域。
2010年7月15日,在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发生近3个月后,英国石油公司15日宣布,新的控油装置已成功罩住水下漏油点,“再无原油流入墨西哥湾”。
重塑品牌形象事件发生前,BP花了几千万美金进行企业形象推广,成功地塑造了石油行业中为数不多的亲和环保的品牌形象。
品牌塑造无非就是公众期待。
越是突出良好企业公民的形象,人们对企业的期望就越高。
可是,从2005年的得克萨斯炼油厂爆炸到2006的石油管道腐蚀,接连发生这么些事故,还是能看出BP在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一些漏洞,并不是像其品牌宣传中的那么好,公众就会有受骗上当的感觉。
暴露问题后公众的心理落差更大,而这种落差印象很深也较难弥补和挽救。
事件发生后,BP公司积极开展品牌形象重塑行动。
1.道歉广告公司首席执行官在道歉广告中一脸诚恳地向公众认错。
在电视宣传片中,BP公司首席执行官托尼·海沃德站在干净美丽的海边,背景天空有海鸟划过。
海沃德面对镜头说:“墨西哥湾漏油事件是一场不该发生的悲剧。
我向受此影响的人们和家庭深表歉意。
我们将尽一切努力不让悲剧重演。
”广告中出现了志愿者手提垃圾袋清理海滩的画面,最后打出BP网址,海沃德向公众承诺:“我们将妥善处理,我们将把事情做对。
”BP道歉广告播出后,受到了奥巴马和公众的批评,认为BP应该把这些精力投入到控制漏油中去。
其实客观来说,这种做法无可厚非,但从传播角度来说也会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公众希望能看到道歉广告中BP的承诺和努力,另一方面在漏油还没有及时控制的情况下,去花钱做这样的一个道歉广告,会让有些人感觉“华而不实”。
可能在漏油没有控制之前,很多人会带有一些情绪性的东西,在这时候发的时机可能不是很对。
2.购买搜索关键词BP公司向谷歌和雅虎等搜索引擎购买了如“漏油”(oil spill)、“漏油索赔”(oil spillclaim)等关键词,声称此举意在“帮助最严重的受害者,帮助他们快速而有效地找到正确的援助形式和援助人员。
”当用户在谷歌或雅虎的搜索引擎上键入“漏油”(oil spill)时,会跳出几百万个搜索结果。
但第一个链接将会是一个赞助商广告,点击后便进入BP为此次事件设立的相关专页,用户可以看到原油泄露事件的相关信息与进展。
这样做从BP的角度来说,是把最及时和完整的信息提供给公众;但从公众角度看,会有操纵搜索结果的嫌疑。
3.学会利用新媒体此外,BP公司还组成专业视频纪录团队,发布大约200个视频报告,拥有超过1600万收看者,其中1000万是通过youtube观看的;组成专业图片摄影团队,在6个月里涉足4个州上千英里,发布超过20万张图片。
4.持续更新官方网站从墨西哥湾事故发生至今BP公司页面内容持续更新的情况看,BP早有一套组织机构和制度程序,以及强大的新闻公关能力,这为公司扭转形象提供了重要保障。
现在点击进入BP官方网站,你会很清楚地发现,除了一些常规的公司、产品简介栏目外,现在还多了《公司应对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一栏,而且专门用红色标注,很显眼。
这说明,BP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个事件是公众关注的绝对焦点并相应地采取了应对措施。
点开这个栏目,你会发现里面按照复杂利益相关方都设置了细致分类,无论是股东、普通受众、媒体、环保者等等都可以很快找到自己要的信息,而且每一类人都能找到各自的咨询和宣泄渠道(各自热线电话),简洁清晰且涵盖面很广,甚至还包含有专门的《生态动物》板块。
上面相关新旧媒体的链接也很多,真正打造了一个面向不同群体的最全面、完整的信息发布官方传播平台。
这样一个平台一方面可以大量的发布和传播官方信息,保证透明度,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及时有效地与各方进行沟通,这是非常有效的做法,值得借鉴。
应该说,BP在此次公关危机中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
然而,包括Facebook和Twitter在内的社会化媒体还是给BP公司的危机应对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危机发生后的数天内,Facebook上抵制BP的群组快速增长,Twitter账户@HPGlobalPR 也在短时间内拥有超过11万的粉丝,由此掀起了一波抵制BP的浪潮。
评述和总结Andy Beal在分析BP危机公关的不足之处时指出,BP网络危机的处理模式包括:Updates(信息更新)、Response(回复)、Statement(声明)、briefing(简报)、Broadcast(通知)、Distribution(发送,新闻稿发布)、Push(推送),但是缺少了如下几个关键词:Listening(倾听、监测和跟踪)、Engaging(互动和融合)、Discussing(参与讨论)、Conversation(参与对话)、Dialog(对话)、Understanding(理解)。
BP的决策层和公关还不习惯和网络上的普通消费者打交道。
BP的公关建议来自于一个传统的公关公司,这个公司可能没有网络conversation (对话)的经验,或者说他们的“亲民”策略并没有被BP采纳。
在一个社会化媒体日益强势、网络舆论非理性和碎片化的情况下,给我们的一个启示是:企业应该重视对新媒体的应用,同时放下身段,花更多的时间去倾听消费者和网民的声音和诉求,采取合作而非对抗的方式,更加重视网络舆情的疏导。
在危机公关策略的选择上,一是要注重细节,加强监控,注重初始化的萌芽状态,并及时做出回应,及时发布真实的、前后一致的信息(包括事件信息、意见信息和情感信息),避免信息真空和信息变异。
二是增强危机意识,改变危机处理观念,要在瞬息万变的信息风暴中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导权,避免被动应对,尤其是要注重协同利益相关者,追求第三方联盟。
在适当的时候,也可以考虑建立公司官方微博,以增加企业的亲和力,也便于建立危机预警,对社会公众的信息进行收集和监控,制定相应的对策,维护企业自身核心利益。
一般石油石化行业特别是海洋石油开发一发生都是较大的安全事故,而且事故发生后的可控性较差,而公众的关注度也较高。
如何才能尽快把安全事故的破坏影响降到最低,同时让品牌形象尽量不受影响甚至有所提升,结合我们以前力拓矿业等能源行业经验,主要提几点建议。
一是根据影响大、可控性较差等行业特点,仔细分析可能会发生的安全事故的各种可能状况,根据分析建立相应的安全事故危机管理预案,并在平时进行相应演练不断调整改进预案,从而使得预案最接近事实的状态,在事故发生后也能及时有效应对。
形成较好的危机应对预案后,应该把它形成文本并发给公司所有管理人员及时学习。
比如我们以前在做爱立信千年虫危机管理预案时就相应演练,证明效果很好。
二是还是要约请危机管理方面的专家并保持长期联系。
我们知道,在石油安全事故发生后,有两方面是最关键的。
一方面是危机的控制和流程管理。
这需要专门的危机管理专家,借助他们丰富经验和咨询,及时建立危机应急指挥系统,迅速行动起来,把危机尽快地控制,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
另一方面,在危机公关传播方面,约请专门的危机公关机构来进行有效危机公关管理,有效启动信息发布平台,把危机中声誉成本降到最低甚至有所提升。
三是石油安全事故的解决往往不是靠某一个企业能够做到的,必须建立各方协调合作甚至国际合作的机制共同解决。
尤其是当危机发生后,危机管理的结果依赖于相关政府和公众所采取的合作态度,同时能互相通报信息,分享经验。
四是要妥善处理安全事故后的各种善后工作。
石油安全事故平息后,并不代表危机管理过程的终结,因为危机过后的各种负面影响依然存在,甚至由此可能导致次生危机的爆发。
石油安全事故后,对生态的影响可能是长期的,而且影响到渔民等一系列相关人员的生活。
细致踏实做好相关善后工作很必要,也会是对企业的最好宣传。
同时在经过危机事件后,企业管理者需要致力于组织的恢复工作,尽力将组织由危机状态恢复到正常状态。
同时,在认真调查事件的真相后,对于在整个危机事件过程中各种突发情况和不同人群的表现,总结经验教训,并应该实施相应的奖惩方式。
告知的艺术:真相、态度与行动伴随着媒体的日益发达,特别是基于手机、互联网的新媒体以及以微博等社会化媒体在公众生活中的普及,当今社会已经进入“全媒体时代”,企业危机的传播方式已经不再像过去一样容易预测与控制,反而是以非线性的、不可预测的“核裂变”的方式扩展,这对企业的危机公关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企业不仅要有健全的危机公关制度和体系,例如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媒体沟通制度”、“重大事件危机公关条例”等,理顺新闻发言口径,形成危机管理人人有责的“全员管理”模式,而且要在公关手段和时机的选择上慎重考虑,仔细斟酌。
1.及时性一般来说,在危机事件尤其是涉及公众利益的危机事件发生后,企业不要试图隐瞒或者保持沉默甚至撒谎,而是应该首先对危机作出正确评估,采取“三不主义”态度,即对危机不回避,对危机造成的后果不避重就轻,对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不推卸,实事求是地解决危机问题;应该“主动告知”,积极发布危机事态信息,以抢占事件话语权和解释“框架”。
北京大学教授艾学蛟提出的所谓“2小时黄金法则”,认为如今随着互联网和微博的普及,应该在事故发生后2到4小时内向公众发布信息,错过这个时机就会陷入被动。
这次漏油事故发生后,BP公司开始没有给予足够重视,CEO没有及时出来说话,相应的应对措施也稍显被动。
到了后来才逐渐改观,但已经错过最佳的应对时间,因此饱受诟病。
2.真实性BP刚开始时的被动和低调处理,可能有几方面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