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
浅谈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

浅谈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院系:环境学院专业:环境工程姓名:毕雪目录一、事件发生的大致经过 (1)二、事件发生的原因 (2)三、此次事件的影响 (2)四、处理措施 (3)五、启示与反思 (4)浅谈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2010年5月5日,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很多国家向美国运送了设备及人员,以帮助美国尽快处理污染问题。
伊朗虽然与美国在核能项目上存在严重冲突,也向美国提供打减压井的技术。
2010年7月15日,英国石油公司宣布,新的控油装置已成功罩住水下漏油点,"再无原油流入墨西哥湾"。
一、事件发生的大致经过美国南部路易斯安那州沿海一个石油钻井平台当地时间2010年4月20日晚10点左右起火爆炸,“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爆炸沉没约两天,海下受损油井开始漏油。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漏油海面估计,在墨西哥湾沉没的海上钻井平台“深水地平线”底部油井每天漏油大约5000桶,5倍于先前估计数量。
油井当天继续漏油,工程人员又发现一处漏油点。
为避免浮油漂至美国海岸,美国救灾部门“圈油”焚烧,烧掉数千升原油。
2010年4月28日,租用“深水地平线”的英国石油公司工程人员发现第三处漏油点。
海岸警卫队和救灾部门提供的图表显示,浮油覆盖面积长160公里,最宽处72公里。
从空中看,浮油稠密区像一只只触手,伸向海岸线。
2010年5月29日,被认为能够在2010年8月以前控制墨西哥湾漏油局面的“灭顶法”宣告失败。
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故2010年6月23日再次恶化:原本用来控制漏油点的水下装置因发生故障而被拆下修理,滚滚原油在被部分压制了数周后,重新喷涌而出,继续污染墨西哥湾广大海域。
2010年7月15日,监控墨西哥湾海底漏油油井的摄像头拍摄的视频截图显示,漏油油井装上新的控油装置后再无原油漏出的迹象。
在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发生近3个月后,英国石油公司15日宣布,新的控油装置已成功罩住水下漏油点,“再无原油流入墨西哥湾”。
从美墨西哥湾平台事故中汲取的教训

从美墨西哥湾平台事故中汲取的教训一、墨西哥湾事件回顾2010年4月20日,英国石油公司(BP)位于墨西哥湾的“深海地平线”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并引发大量原油泄漏,对墨西哥湾沿岸的生态、环境、经济造成重大影响。
BP和美国政府虽采取大量堵漏、清漏措施,但至今未得到有效遏制,具体事故原因,仍在调查之中。
此次原油泄漏事件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原油污染海洋灾难,预计灾难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将高达140亿美元,对当地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将造成沉重打击。
二、几点教训近年,随着海上常规油气田发现的逐渐减少,新发现油田的规模总体呈变小趋势,新增储量多来自深水等开采难度更大的地区。
据《世界深水报告》资料,未来44%的油气储量来自深水,作业深度达到2500米、3000米甚至更深。
随着全球定位系统和无人水下设备等先进技术的应用,石油浮动钻井机可深入水下3000多米进行钻探,并可实现远程实时遥控操作。
科技技术的提高,确实使深水油气田的商业开采成为可能;但是,另一方面也应该清醒的意识到,其所发生的事故将对环境污染、生态平衡可能产生的严重影响。
墨西哥湾事故使我们警醒,尤其要从中汲取教训,避免类似事故在我国海域发生。
(一)警惕和认识深海钻探的高风险性。
深水开发的高难度和高风险性,并不会随着技术的更新而消退。
虽然,现在深水钻探技术已成熟,但即使万分之一的事故概率,受深水地质条件的限制,以人为的力量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寻找到最有效的解决途径。
(二)忽视生产管理中可能存在的安全、环保风险。
发生此次事故的英国石油公司(BP)堪称世界一流的国际石油公司,在深水钻探领域拥有多项领先技术。
可恰恰就是这样实力雄厚的石油巨头,却成为此次事故的主角。
究其原因,是忽视了发生漏油的可能性,对突发事件准备不足,没有做好应急解决预案。
事故发生后,出于对本公司实力的过度自信,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也未与有关各方紧密协调、配合,延误了堵漏的最佳时机,最终要为此次事故付出高额代价。
就墨西哥湾漏油事故引发的思考

就墨西哥湾漏油事故引发的思考20090403401 土木四班方芊芊2010年4月20日,英国石油公司在美国墨西哥湾租用的钻井平台“深水地平线”发生爆炸,导致大量原油侵入墨西哥湾。
该次漏油事故的爆炸泄漏情况现已得到遏制,但原油泄漏的速度远远超过美国政府最初的预期,造成的灾情比当初预计要严重得多,这导致美国墨西哥湾经济损失惨重,环境破坏十分严重。
目前,海上石油开采活动日益频繁,海上石油运输也日趋活跃,世界上曾多次发生石油泄漏污染海洋的事件,对地区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墨西哥湾这次的漏油事故,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漏油事故。
首先是漏油点接连出现,大量石油从裂缝处涌出,堵漏工作难度加大;其次是石油泄漏点靠近海岸,沿岸生态破坏严重,泄漏的石油污染了墨西哥湾内的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物栖息地,出现大量的海洋生物死亡,现场惨不忍睹;第三,石油泄漏速度非常快,虽在短期内堵住泄漏点,彻底清理也需要数年才能完成,造成的经济、生态损失难以计数。
美国渔业部门担心海洋生物会因污染大面积死亡,渔民生计大难;商务和交通部门担心,石油泄漏事件会影响商业交通;旅游部门担心,旅游者不会光顾受到石油污染的海滩;环境保护组织则担心,石油泄漏影响墨西哥湾地区数目众多的鸟类、珊瑚和哺乳动物等。
因此,此次事件已成为美国海洋污染的巨大灾难。
反思此次灾难对环境、经济的重大影响,我认为眼下最重要的就是协调发展和环境的矛盾。
要想发展就不可能不开采石油,但是在海域进行石油开采必会对海洋生物、海洋水体、大气质等各方面造成影响。
所以,石油要开采,可是开采前一定要做好对环境损失的预估,开采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安全措施。
要在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安全完全符合标准,风险评估较小的前提下进行适宜的开采。
具体来说,首先加大海洋石油开发的主管部门以及毗邻的当地政府对石油开采公司的监督力度,确保各项安全生产措施能够严格落实到位,消除能够诱发突发污染灾害事件的隐患。
其次,石油开采公司应大力加强安全生产措施的落实,通过自检、自查,减少正常生产造成的石油泄漏,排除安全隐患,严防突发石油泄漏污染事故的发生。
墨西哥湾油泄漏事故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及恢复

墨西哥湾油泄漏事故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及恢复在2010年4月20日,墨西哥湾发生了一起历史上最严重的深海石油泄漏事故。
在漏油平台Deepwater Horizon发生爆炸并倾覆后,漏油口一直持续到了4个月之久。
这场事故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并导致了不可逆的环境破坏。
本文将就此事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如何进行恢复进行探讨。
一. 墨西哥湾油泄漏事故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1. 油泄漏对大规模海洋生物造成的威胁墨西哥湾是全球最具生物多样性的海域,沿海生态系统包括红树林,河口沼泽和海岸线上的海草,珊瑚和石灰石礁。
这些沿海生态系统是由各种海洋生物组成,如鱼类,甲壳类动物和底栖生物。
这些生物对地球的环境,社会和经济都发挥过重要作用。
然而,在深水地区的海洋生物,如珊瑚和其他无脊椎动物也存在着巨大的威胁。
墨西哥湾泄漏的原油污染会对这些生物造成直接的破坏。
由于原油中的化学物质可渗入珊瑚和其他海洋生物的组织,因此直接导致它们受损或死亡。
这些物质还会打乱生物的天然生态和生态平衡,从而扰乱整个生态系统的运作。
2. 对生产和渔业带来威胁墨西哥湾的渔民和海洋产业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石油污染的深害威胁到了海产品的安全和品质。
对于所有从墨西哥湾渔获的鱼类,虾,蟹和贝类等海产品的生产周期,以及它们的数量和品质不可预料,因为石油会对深海生物和浅滩植被等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害。
二. 墨西哥湾油泄漏后的海洋生态恢复1. 治理污染是重要的第一步治理墨西哥湾泄漏的第一要务就是要清理污染。
需要大量的投入和专业技术,以及利用海洋治理方法来吸收和分解原油污染,如利用生物方法,物理方法和各种化学物质,来对海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处理和治理。
2. 海洋生态系统的恢复需要长时间海洋生态恢复需要长时间的过程。
深海环境的经济价值极高,包括渔业和旅游业等。
墨西哥湾泄漏对生物群落造成的影响是持久的,甚至是永久性的。
因此,海洋生态恢复是一项需要长期投入和持续性治理的工程。
国外原油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国外原油火灾事故案例分析1. 案例介绍在2010年,美国墨西哥湾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原油火灾事故。
在这起事故中,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油井(Deepwater Horizon)发生了爆炸,导致数百万加仑的原油泄漏进入海洋,引发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经济损失。
2. 事故原因分析据调查显示,导致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油井爆炸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设备故障:油井的安全阀出现故障,导致原油泄漏。
(2)非标准作业:在进行水泥封井作业时,未按正常程序进行操作,导致水泥未能有效封闭井口。
(3)管理不善:对于潜在风险的认识不足,对于相关规定的执行不够严格。
综上所述,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设备故障、作业不规范以及管理不善所致。
3. 事故影响分析(1)环境影响:原油泄漏导致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受损,造成了海洋生物的大规模死亡。
海鸟、海龟等野生动物受到了严重影响。
(2)经济影响:原油泄漏导致了渔业受损,海域的旅游业也因此受到了影响。
墨西哥湾地区的经济遭受了巨大损失。
(3)社会影响:事故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家庭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受灾地区的社会秩序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4. 应对措施分析(1)技术措施:需要对油田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另外,应该加强对复杂作业程序的管理和规范。
(2)管理措施:对于潜在风险的认识要加强,强化安全生产意识。
加强岗位培训和技术培训,提高员工的操作规范。
(3)政策措施: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涉及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的行为,强化监管力度,确保相关单位落实好环保工作。
综上所述,国外原油火灾事故对环境、经济和社会都造成了严重影响,需要加强相关管理和监管力度,采取有效措施,从源头上预防此类事故的发生,以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同时,促进油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墨西哥湾深水石油开采事故与教训

墨西哥湾深水石油开采事故与教训墨西哥湾深水石油开采事故是世界上最严重的石油泄漏事件之一,不仅对环境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也对相关企业和政府机构的监管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这一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在进行类似活动时需更加谨慎,并切实应对潜在的风险。
墨西哥湾深水石油开采事故发生于2010年,由于英国石油公司(BP)运营的深水地平线号钻井平台发生了一系列事故,导致了巨量的原油泄漏。
平台上的爆炸和火灾致使11名工人丧生,而泄漏的原油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损害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波及了沿岸社区的经济和生活。
事故的规模和持续时间都超出了人们的预期,也给世界各国的石油开采行业和相关监管部门敲响了警钟。
这起事故的教训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对于石油开采企业来说,必须加强风险管理和安全措施。
在此次事故中,地平线号钻井平台上的安全系统未能正常工作,导致了爆炸和火灾。
这再次提醒我们,对于类似工程,特别是在复杂和高风险环境下的深水石油开采项目,必须有先进可靠的安全设备和操作规范。
企业应该以安全为首要任务,不断加强风险评估和管理,并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培训和资源,以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
其次,监管机构在事故中扮演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
事实证明,监管制度的完善和执行的严格性对于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至关重要。
在墨西哥湾深水石油开采事故中,监管机构被批评没有足够的监督和审查,对于钻井平台的安全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处理。
因此,政府和监管机构应该加强对石油开采项目的审查和监督力度,确保相关企业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安全标准,并对违规行为进行惩罚以起到警示作用。
同时,监管机构应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指导和知识支持,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潜在风险。
此外,墨西哥湾深水石油开采事故也让我们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原油泄漏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了毁灭性的影响,对海洋生物和沿岸社区造成了长期的损害。
我们必须认识到,石油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不仅需要考虑经济效益,也要将环境保护放在首位。
分析问题真因的那个漏油故事

分析问题真因的那个漏油故事事件接要介绍:2010年4月20日晚10时,英国石油公司(BP)位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威尼斯东南约82公里海域处的“深水地平线”采油平台发生爆炸并引发大火,造成11人死亡、3人重伤。
爆炸发生36小时后,采油平台沉入墨西哥海湾,并出现大量原油泄漏现象,截至堵漏完全成功累计泄漏原油490万桶。
浮油面积扩散至美国东海岸,影响到路易斯安娜、阿拉巴马、佛罗里达等州,该事件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石油泄漏事件。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造成的环境影响一:当地珍稀物种处境堪忧,数百种海洋物种受到影响;油污沉入海底,深海资源受到影响。
研究显示,约有656类物种,其中包括西印度海牛和褐色鹈鹕等珍稀物种处境堪忧,左图为在海面原油中垂死挣扎的褐色鹈鹕,右图为动物保护组织工作人员正对被原油包裹的褐色鹈鹕进行清洗及施救。
另外在漏油点的周边海域,科学家们发现了沉入海底的油污,这可能会使深海资源受到不利影响。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造成的环境影响二:沿岸湿地生态受到严重影响。
自5月19日开始,就有大面积油污开始入侵路易斯安那州的沿海湿地,栖息在湿地的鸟类及其他生物受到严重影响。
为了减轻漏油对海岸湿地环境的影响,5月27日,美国联邦政府部分批准在受灾最严重的路易斯安那州修建“障壁岛”,以阻挡墨西哥湾漏油对该州沿海湿地的进一步侵袭。
左图为高空俯瞰油污对海岸湿地的侵袭,右图为工作人员正在对湿地中入侵的原油进行查看。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造成的环境影响三:漏油对当地的大气环境、海水环境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左图为采用燃烧法对墨西哥湾海面上的原油进行处理,原油燃烧产生了大量的黑烟及有害物质,会污染当地的大气环境;另外海面原油中有害成分挥发本身也会对大气环境产生污染,进而危害当地居民及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右图为被原油污染的海水,已经肮脏不堪。
原油中的有害成分会导致海水质量下降而不适合水生生物生活;油污覆盖海面阻碍大气与海水中的气体交换,从而导致海水中溶解氧含量下降,另外油污导致以其为食的微生物大量滋生,消耗更多深海氧气,从而更加剧了海水中溶解氧的亏缺,致使海水质量进一步下降。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的哲学思考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的哲学思考墨西哥湾漏油事件是人类的一次重大灾难,这场灾难不仅对当地环境产生了巨大的破坏,也带来了对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行为的深刻反思。
下面,我将从哲学的角度分析这场事件所引发的思考。
首先,面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我们需要认识到我们与自然界是不可分离的整体。
人类的一切行为都会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必须以保护环境为己任,从自身出发,通过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减少对环境的损害。
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哲学家白哲南(John Dewey)的理念,认为人类和自然界是相互依存的,任何对自然界的伤害最终都将对人类自身带来严重的后果。
因此,我们需要树立环保意识,重视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价值,通过科学技术和政策的支持,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其次,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也引发了对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反思。
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带给人类生活的种种便利,但也以一定代价获得。
当技术和经济失控,追求利益最大化,那么就往往会损害自然环境,对人类造成巨大的破坏。
这对我们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在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愈加依赖科技的时代,如何平衡人类利益和自然资源保护?这就需要我们从经济、政策和制度方面综合考虑,通过改革经济和管理方式,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和社会体系。
最后,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也触发了一些关于伦理和道德问题的思考。
人类应该如何对待自然环境中的物种和生态系统?在我的理解中,这些生物和系统都有它们自己的权利,人类不能随意破坏这些权利。
在这一问题上,可以借鉴西方哲学家彼得·辛格(Peter Singer)的道德理念,认为我们应该将同情心扩展至动物和环境,给予它们应有的尊重和权利。
如果人类在行使自己的权利时违反了其他物种的权利,那么这就是一种伦理方面的错误。
总之,墨西哥湾漏油事件让我们从哲学的角度思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伦理和道德等问题,提出了许多重要的问题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院系:环境学院专业:环境工程学号:131307128姓名:毕雪目录一、事件发生的大致经过 (3)二、事件发生的原因 (3)三、此次事件的影响 (4)四、处理措施 (5)五、启示与反思 (5)浅谈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2010年5月5日,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很多国家向美国运送了设备及人员,以帮助美国尽快处理污染问题。
伊朗虽然与美国在核能项目上存在严重冲突,也向美国提供打减压井的技术。
2010年7月15日,英国石油公司宣布,新的控油装置已成功罩住水下漏油点,"再无原油流入墨西哥湾"。
一、事件发生的大致经过美国南部路易斯安那州沿海一个石油钻井平台当地时间2010年4月20日晚10点左右起火爆炸,“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爆炸沉没约两天,海下受损油井开始漏油。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漏油海面估计,在墨西哥湾沉没的海上钻井平台“深水地平线”底部油井每天漏油大约5000桶,5倍于先前估计数量。
油井当天继续漏油,工程人员又发现一处漏油点。
为避免浮油漂至美国海岸,美国救灾部门“圈油”焚烧,烧掉数千升原油。
2010年4月28日,租用“深水地平线”的英国石油公司工程人员发现第三处漏油点。
海岸警卫队和救灾部门提供的图表显示,浮油覆盖面积长160公里,最宽处72公里。
从空中看,浮油稠密区像一只只触手,伸向海岸线。
2010年5月29日,被认为能够在2010年8月以前控制墨西哥湾漏油局面的“灭顶法”宣告失败。
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故2010年6月23日再次恶化:原本用来控制漏油点的水下装置因发生故障而被拆下修理,滚滚原油在被部分压制了数周后,重新喷涌而出,继续污染墨西哥湾广大海域。
2010年7月15日,监控墨西哥湾海底漏油油井的摄像头拍摄的视频截图显示,漏油油井装上新的控油装置后再无原油漏出的迹象。
在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发生近3个月后,英国石油公司15日宣布,新的控油装置已成功罩住水下漏油点,“再无原油流入墨西哥湾”。
此次事件发生的地点墨西哥湾(GulfofMexico)因濒临墨西哥,而得名墨西哥湾。
位于北美洲大陆东南沿海水域,部分为陆地环绕。
透过佛罗里达半岛和古巴岛之间的佛罗里达海峡与大西洋相连,并经由犹加敦半岛和古巴之间的犹加敦海峡与加勒比海相通。
这两个海峡均宽约160公里(100里)。
墨西哥湾东西向和南北向的最远距离分别为大约1,800公尺和1,300公尺,总面积约155万平方公尺(60万平方呎)。
其西北、北和东北面为美国南部海岸,西、南和东南面为墨西哥东部海岸。
二、事件发生的原因祸起气泡:贝亚是美国国家工程院负责石油管道安全的小组成员,20世纪90年代担任英国石油公司风险评估顾问。
根据这些记录,贝亚还原了爆炸前后过程。
工人在钻井底部设置并测试一处水泥封口,随后降低钻杆内部压力,试图再设一处水泥封口。
这时,设置封口时引起的化学反应产生热量,促成一个甲烷气泡生成,导致这处封口遭破坏。
甲烷在海底通常处于晶体状态。
深海钻井平台作业时经常碰到甲烷晶体。
这个甲烷气泡从钻杆底部高压处上升到低压处,突破数处安全屏障。
“一个小气泡变成一个相当大的气泡,”贝亚说,“逐渐扩大的气泡就像一门大炮,向你脸上喷气。
”“气云”罩顶:4月20日事发时,钻井平台上的工人观察到钻杆突然喷气,随后气体和原油冒上来。
气体涌向一处有易燃物的房间,在那里发生第一起爆炸。
随后发生一系列爆炸,点燃冒上来的原油。
询问记录显示,当时升起一片“气云”,罩住“深水地平线”。
钻台大型引擎随即爆炸。
引擎爆炸点燃钻台,到处都是火。
爆炸起火大约36小时后,“深水地平线”沉入墨西哥湾。
阀门失效:一个“防喷阀”大如一辆双层公交车,重290吨。
作为防止漏油的最后一道屏障,“防喷阀”安装在井口处,在发生漏油后关闭油管。
但“深水地平线”的“防喷阀”并未正常启动。
“深水地平线”装备一套自动备用系统。
这套系统应在工人未能启动“防喷阀”时激活它,但当时也没有发挥作用。
事发后,英国石油公司企图借助水下机器人启动“防喷阀”,未能奏效。
三、此次事件的影响经济:截至2010年6月1日,泄入墨西哥湾的石油在1700万加仑到2700万加仑之间,这些石油可以盛满25个到40个奥林匹克标准泳池。
更可怕的是,泄漏仍在继续,每天的漏油量在12000桶到19000桶之间,远超过此前评估的5000桶。
受漏油事故的影响,奥巴马总统不得不宣布对33个深水石油钻井项目的暂停期限延长到6个月,同时也暂缓在阿拉斯加沿海的石油钻探项目。
英国石油公司在舆论指责中首当其冲。
有媒体报道指出,英国石油公司自年初租用“深井地平线”以来,已投入巨大资金,启动经费就高达1亿美元。
英国石油公司表示,该公司为应对漏油事故已耗费了9.3亿美元,其中包括控制漏油的措施和事故赔付等。
环境:路易斯安那州州长2010年5月26日表示,该州超过160公里的海岸受到泄漏原油的污染,污染范围超过密西西比州和阿拉巴马州海岸线的总长。
墨西哥湾沿岸生态环境正在遭遇“灭顶之灾”,相关专家指出,污染可能导致墨西哥湾沿岸1000英里长的湿地和海滩被毁,渔业受损,脆弱的物种灭绝。
“这个时间段尤其敏感,因为很多动物都在准备产卵。
在墨西哥湾,大蓝鳍金枪鱼正在繁衍,它们的鱼卵和幼鱼漂浮在海面;海鸟正在筑巢。
而对于产卵的海龟来说,海滩遭到破坏,其影响是致命的。
”杜克大学海洋生物学家拉里·克罗德说,一次重大的漏油事件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和建立在其上的经济活动。
南佛罗里达大学海洋学家维斯伯格更担忧的是,油污会被卷入墨西哥湾套流。
因为一旦进入套流,油污扩散到佛罗里达海峡只需一周左右;再过一周,迈阿密海滩将见到油污。
进入套流的原油会污染海龟国家公园,使当地的珊瑚礁死亡,接着大沼泽国家公园内的海豚、鲨鱼、涉禽和鳄鱼都将受害。
政治:由于泄漏油井迟迟得不到封堵,奥巴马政府面临的外界压力也越来越大,其执政能力受到质疑。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民意调查公司最新数据显示,51%的美国民众对奥巴马处理这场漏油事件的方式表示不满,60%的受访者认为政府没有能力避免今后再度发生类似事件。
美国海岸防卫队司令艾伦上将表示,美国暂时没有考虑解决漏油事故的替代方案,英国石油公司应继续努力阻止原油外泄。
布什执政时期因应对卡特琳娜飓风灾难不力而饱受诟病,如今共和党也抓住奥巴马的“小辫”,对其展开了猛烈批评。
来自加州的共和党众议员达莱拉·艾萨说:“在墨西哥湾漏油事故发生后,奥巴马总统一直置身事外或撇清关系,在35天的时间里,他没有动用政府的有效资源进行应对。
”共和党还通过媒体发出讥讽,“在灾难过程中,我们看到总统还有时间打高尔夫,进行政治募捐和大摆国宴”。
奥巴马总统则回应说:“墨西哥湾的漏油事故令人揪心。
就在我获得报告油井爆炸的当天,我对身边的工作团队说,我们要抓紧时间动用一切资源,以有效应对漏油事故。
”奥巴马还表示,政府已经派出了1000名联邦工作人员前往救灾,政府正采取一切手段来控制灾害的蔓延。
不过,奥巴马对政府的行为也进行了检讨。
四、处理措施新华网休斯敦9月18日电 (记者陈宇)英国石油公司18日宣布,已完成从底部灌注水泥封堵墨西哥湾漏油井的工作,目前水泥已凝固。
如果进一步测试显示无新的漏油点,即可正式宣布漏油井被彻底封堵。
英国石油公司当天在一份新闻公报中说,工程人员从17日开始向漏油井注入水泥,当晚18时左右完成灌注。
目前,注入油井的水泥已凝固,工程人员将进行最后一项“压力和重力”测试,如果测试结果显示没有新的漏油点出现,将正式宣布漏油井“死亡”。
英国石油公司8月上旬通过从顶部注入水泥,封堵了墨西哥湾漏油井。
之后,该公司一直为其“底部封杀”工程作准备,即通过减压井将大量泥浆与水泥灌注到事故油井底部,对漏油井实施永久封堵。
五、启示与反思1、加强责任意识纵观近些年的环境事件,不难看出,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项目负责人在工作中玩忽职守,以至于没能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
二十一世纪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但是我们也要时刻谨记科技是把双刃剑,稍有不慎,就会引发极大的灾难。
尤其是对于石油产业、核工业等,更要打起十二分精神。
2、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当今世界经济、科技飞速发展,我国一定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考虑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国内和国际、当前和长远,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结合起来,以保障经济发展为核心,以节约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为重点,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决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
3、政府对于油气开发高风险活动的事前监管是发挥作用、防范事故的最有效时机和手段在油气开发等高环境风险、高安全风险活动中,政府应该扮演好严格的监管者角色,在事前、事中实行严格监督管理。
而一旦事故发生,由于经济活动的专业性、复杂性和高技术性,除了在应急管理中发挥主导作用外,对于抑制灾害延续、控制灾难源本身,政府往往会显得束手无措。
由于美国联邦监管机构与石油公司间特殊而复杂的利益关系,政府在BP墨西哥湾深海作业的多个环节犯了监管缺失和不到位的错误。
事发前,据称4月20日钻井爆炸起火前10余天内,作业者在施工中曾遭遇不少故障,BP不得不调整作业手段并报批监管部门,距钻井爆炸时间最近一次报批发生于4月15日,而BP的文件提交不到10分钟,监管部门就批准相关申请,其草率程度可见一斑。
事发后,在BP应对无力之机,美国曾有过要求将BP排除在事故处理之外的声音,完全由政府和军方接管救援工作。
但事实上,与地震、飓风等自然灾害救援不同,1500米水下漏油油井的封堵具有极强的专业性,需要行业尖端技术的支撑,政府和军方不可能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术。
海军上将马伦曾坦率表态:“就此而言,石油工业拥有相关的最佳技术。
”奥巴马说要为漏油事件负总责,却也自知政府资源不足,无法取代BP封堵油井,“愤怒和心碎”,更多地可解读为一种无奈。
政府本可有所作为,但由于事前监管的缺失,失去了发挥作用的最有效时机和手段。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网易新闻-中安在线新华网墨西哥湾漏油事件的启示-海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