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第二课时 苯 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3.2.2苯课件

课堂小结
苯的特殊结构
苯的特殊性质
饱和烃
不饱和烃
取代反应
加成反应
总结:苯的化学性质:
易取代,难加成,难氧化
1、能说明苯分子中碳碳键不是单双键相间交替的事
实是 ①苯不能使KMnO4溶液褪色;②苯环中碳 碳键的键长均相等;③邻二氯苯只有一种;④在
一定条件下苯与H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
( B)
A. ①②③④
A、2种 B、3种 C、4种
D、6种
归纳:哪些事实可证明苯分子中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的 结构?
1.苯不能使溴水褪色 2.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3.苯的邻位二元取代物只有一种 4.经测定,苯环上碳碳键的键长相等 5.经测定,苯环中碳碳键的键能均相等。
点
现象
无烟
有黑烟
浓烟
燃
结论
C%低 C%较高
C%高
1:该实验中哪些现象说明苯与溴发
生了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吗?为什么?
锥形瓶内出现淡黄色沉 淀,说明苯与溴反应生成 溴苯的同时有溴化氢生 成,说明它们发生了取代 反应而非加成反应。因加 成反应不会生成溴化氢。
2、纯净的溴苯应是无色的,为什 么所得溴苯为褐色?怎样提纯?
(2)苯的硝化反应
H + HO-NO2
浓H2SO4 水浴加热
①反应温度50°~60°
硝基苯
NO2 + H2O
② HO-NO2是HNO3的一种结构简式
③硝基苯是一种带有苦杏仁味、无色油状密度比 水大的液体
④浓硫酸作用:催化剂、吸水剂
⑤苯分子中的氢原子被-NO2(硝基)取代——硝 化反应
注意事项:
①反应温度50°~60°,采用水
1、氧化反应 ⑴在空气里燃烧火焰明亮且带有黑烟
苯 说课稿

《苯》说课稿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第二课时。
教材主要介绍苯的物理性质、分子结构、化学性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本节内容是对中学阶段烃类成键知识以及性质的总结与拓展,同时;又为必修5中有机化合物的学习等理论知识打下坚实基础,所以本节内容实质起着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
本节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内容,但是在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烷烃和乙烯的知识,知道了烷烃和乙烯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饱和烃与不饱和烃在组成和结构上差异,这些都为本节内容的展开奠定基础,但是苯的结构的特殊性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学习的难点,因此,我将本节课的重点定为苯的结构和性质,难点定为苯分子的结构特征,对此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本节内容的学习!并在教学中注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
基于以上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例举苯的主要物理性质;2、掌握苯的分子组成并能够描述其结构特征;3、掌握苯能燃烧、易取代、难加成的化学性质,并能书写出化学方程式;过程与方法1、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通过阅读书本、搭建分子模型、观看影像图片等方式学习苯分子组成及结构、性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及观察、归纳、分析推理能力。
2、通过引领学生对苯结构和性质的探究,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辨证关系;2、体会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基于以上教学目标,我制定了如下教学过程:首先,展示生活中两起有关苯污染的事故的新闻,同时对苯的用途进行简单的介绍,如此一来由苯的两面性——用途和毒性,引起学生的关注。
自然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苯。
然后设置一系列问题让学生首先进行自主学习,待学生合作学习完成后,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验收:验收学生自主学习成果一——苯的物理性质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苯样品以及课本内容,能容易的归纳出苯的物理性质。
(整理)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精品文档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一、本章节内容的地位和功能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内容,是以典型有机物的学习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初中有机物常识的基础上,能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加深对有机物和有机化学的整体认识。
选取的代表物有甲烷、乙烯(制品)、乙醇(酒)、乙酸(醋)、糖、油脂、蛋白质等,这些物质都与生活联系密切,是学生每天都能看到、听到的,使学生感到熟悉、亲切,可以增加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具有双重功能,即一方面为满足公民基本科学素养的要求,提供有机化学中最基本的核心知识,使学生从熟悉的有机化合物入手,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各个方面,象和物质用途;好最基本的知识基础研究方法,激发他们深入学习的欲望。
二、内容结构与特点分析精品文档 本章的内容结构可以看成是基础有机化学的缩影或概貌,可表示如下:这些典型代表物,基本涵盖了基础有机化学的各类物质,以期使学生能从中了解有机化学的概貌。
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时要求,本章没有完全考虑有机化学本身的内在逻辑体系,主要是选取典型代表物,介绍其基本的结构、主要性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较少涉及到有机物的类概念和它们的性质(如烯烃、芳香烃、醇类、羧酸等)。
为了学习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只简单介绍了烷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没有涉及烷烃的系统命名等。
教材特别强调从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出发,从实验开始,组织教学内容,尽力渗透结构分析的观点,使学生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精品文档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内容,教材增加了章图、结构模型、实验实录图、实物图片等,丰富了教材内容,提高了教材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典型物质的有关反应、结构、性质与用途等知识,教材采用了从科学探究或生活实际经验入手,充分利用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反应,再从结构角度深化认识。
如:甲烷、乙烯的研究,乙醇结构的研究,糖和蛋白质的鉴定等,都采用了较为灵活的引入方式。
2020-2021学年化学人教版必修2课件:3-2-2 苯

⑥反应方程式:
如何设计一简单的实验证明苯与液溴发生的 是取代反应而非加成反应?
提示:苯与液溴若发生取代反应,则生成物中有 HBr;若发 生加成反应,则不会生成 HBr。可通过验证反应后的生成物中含 有 HBr,证明苯与液溴发生了取代反应。
步骤:(1)将苯和液溴反应产生的气体通过 CCl4(除去挥发出 来的溴蒸气);(2)再将气体通入 AgNO3 溶液,若产生淡黄色沉淀, 则说明有 HBr 生成,即证明苯与液溴发生了取代反应而非加成 反应。
(2)实验探究苯的结构
实验内容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先向试管中加入少量 苯,再加入酸性高锰酸 钾溶液,振荡试管,观 察现象
液体分层,上 苯与酸性高 层为无色,下 锰酸钾溶液 层为紫色 不反应
先向试管中加入少量 苯,再加入溴水,振荡 试管,观察现象
液体分层,上 苯与溴水不
层为橙色,下 反应
层为无色
是不同的;存在典型的碳碳双键必然 能使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能与 H2 发生加成反应,也容易与 溴发生加成反应而不是取代反应。因此②③⑤说明苯分子中不存 在碳碳双键。
下列有关苯的分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事实,无法用凯库勒
结构式解释的是( B )
①呈六角环状结构 ②能发生加成反应 ③不能使酸性高
锰酸钾溶液褪色 ④不能与溴水反应 ⑤分子中碳碳键的键长
证明苯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4)苯和溴的沸点都较低,易挥发, 使用冷凝装置,可使挥发出的苯和溴蒸气冷凝回流到装置Ⅱ中 的广口瓶内,减少苯和溴的损失,提高原料利用率。(5)装置Ⅲ 中小试管中苯可除去 HBr 中的 Br2,防止干扰 HBr 的检验。(6) 实验室中若无液溴,可先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分液后,取苯 层即可。
人教版《化学2(必修)》中“苯”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2(必修)》中“苯”的教学设计作者:陆军来源:《化学教学》2007年第11期文章编号:1005-6629(2007)11-0045-03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新课程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中化学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有所弱化,联系社会的知识和知识的应用相对较强。
而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对培养学生科学方法的要求则没有放松,为此“知识弱化了,怎样培养能力和方法”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
本文以人教版《化学2(必修)》中“苯”的教学为例,分析实施科学方法教育的策略。
“有机化合物”在《化学2(必修)》中列第三章,从章节的数量看,学生已经学完了必修课程的3/4,已经基本达到了“认识实验、假说、模型、比较、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的要求。
所以,在“苯”的教学中,要充分挖掘科学方法教育的因素,促进学生在运用科学方法探究苯的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有关科学方法的认识,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1 教学设计学习任务一:用文献方法了解苯的发现和来源学习活动1:交流课前就“苯的发现和来源”查阅的有关资料。
学习活动2:在教师的带领下,总结“苯的发现和来源”的文献阅结果。
设计意图:(1)虽然文献法不是化学教学活动中获得事实材料的主流方法,但适当安排文献方法的运用,能使学生体验获得事实材料的多种途径。
(2)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使他们从一个轻松的话题——“苯的发现和来源”入手,愉快地进入新的学习任务之中。
学习任务二:运用观察方法认识苯的主要物理性质学习活动1:通过对苯的观察,感知苯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物理性质,并从记忆中搜寻嗅到苯的气味的生活情景。
学习活动2:通过观察苯与水(为了便于观察,可在水中加一滴墨水)的混合实验,感知苯的密度和水溶性等物理性质,并讨论分离苯与水的方法。
学习活动3:在教师的带领下,总结苯的主要物理性质,知道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溶剂。
设计意图:观察是获取事实材料的主要方法,在科学研究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高中化学《煤的干馏 苯》教案

第3章第2节石油和煤重要的烃第二课时煤的干馏苯【课程标准】知道有机化合物分子是有空间结构的,以苯为例认识碳原子成键特点;结合典型实例认识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知道氧化、加成、取代、聚合等有机反应类型。
知道有机化合物之间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
【学习目标】1.了解煤的综合利用,了解苯的组成和结构特征,掌握苯的主要性质;2.通过实验探究苯的物理性质,掌握研究物质物理性质的一般方法,通过分析推测苯的结构,提高根据有机物性质推测结构的能力。
【德育目标】1.在学习活动中感受化学与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2.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激发学习兴趣【阅读提纲】1.煤的组成:2.煤的干馏主要产物和用途?与蒸馏有何区别?3.了解苯的结构特点,梳理苯的性质,体会“结构决定性质”【课前预习自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把煤加强热使之分解的过程叫干馏B.煤的干馏属于化学变化C.煤是主要成分是各种碳单质的混合物D.石油炼制的分馏、裂化、裂解都属于化学变化2. 下列关于苯的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苯是无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
B、常温下苯是一种不溶于水且密度小于水的液体。
C、苯在一定条件下不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D、苯不具有典型的双键所应具有的加成反应,故不可能发生加成反应。
【课堂互动区】【知识点1】煤的干馏【思考交流1】1、使用广泛、具有实用价值的煤加工方法是什么?原理是什么?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2、煤干馏的主要产物有哪些?3、从煤焦油中提取的重要化工原料是什么?【归纳整理】煤的干馏:【知识点2】苯【分组实验1】实验卡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1滴管苯加入试管中,观察色、态、味;向其中加少许水振荡,静置,观察并得结论。
取1滴管苯加入试管中,将试管放入盛有冰水的烧杯中,观察并得结论取1滴管苯加入试管中,向其中加少许酒精,振荡,静置,观察并得结论。
【归纳整理】1、苯的物理性质:【思考交流2】1、苯的分子式为C6H6,请根据苯的分子式猜测苯分子结构中碳原子之间是单键、双键、两者都有还是有其他的键呢?尝试写出其可能的结构式。
《苯》教学设计_高中化学人教版部编本

《苯》教学设计_高中化学人教版部编本编辑短评《苯》教学设计_高中化学人教版部编本能成功地将知识与能力,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重难点、技能、目标结合在一起,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提供了有效方法。
可供教学参考。
前言下载提示: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Download tips:Instructional design is 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urriculum standard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aching objects, the orderly arrangement of teaching elements, 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suitable teaching plans and plans. Generally, it includes teaching objectives,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of teaching,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steps and time allocation.知识与技能:(1)认识苯的分子组成、结构特征、主要化学性质及应用,并比较苯与乙烯、乙炔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
(2)了解煤的气化、液化和干馏的主要原理及产物。
(3)了解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基团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了解、介绍煤的干馏、汽化、液化,以苯的分子式的确定入手,展开实验探究苯的化学性质,对比学习苯与乙烯、乙炔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煤的综合利用、苯等苯的同系物来自煤干馏的产物以及在各个方面的用途,提高学生“变废为宝”环保意识;提高学习积极性。
高中化学_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第二课时)姓名班级小组组评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刘芳审核:审批:时间:使用说明和学法指导:1.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知识,划出重要知识,完成学案自主学习记熟基础知识。
2.结合课本知识独立思考,用红笔做好疑难标记,准备讨论。
3.小组组长负责收齐预习学案。
【学习目标】1.了解苯的物理性质;了解苯的组成和结构特征,理解苯环的结构特征,提高根据有机物的性质推测结构的能力。
2.掌握苯的典型的化学性质,掌握研究苯环性质的方法。
3.通过化学家发现苯环结构的历史介绍,体验科学家艰苦探究、获得成功的过程,培养用科学观点看待事物的习惯。
【学习重点】1.苯的结构特点。
2.苯的化学性质【问题导学】1.苯的发现:。
2.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或空间构型。
3.物理性质: 苯在通常情况下,是色、带有气味的体,毒性,溶解性,密度比水,熔、沸点比较。
4苯的化学性质(1)苯在空气中点燃产生的现象为;反应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反应。
(2)苯与(液溴、溴水)在作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反应方程式为,该反应属于反应。
(3)苯与浓硝酸在作用下发生反应,(温度为),反应方程式为,该反应属于反应。
浓硫酸在反应中的作用。
(4)写出苯与氢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明反应类型。
【课前预习检测】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苯不溶于水且比水轻B.苯具有特殊的香味,可作香料C.用冷水冷却苯,可凝结成无色晶体D.苯属于一种烃2.苯的结构式可用来表示,下列关于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苯主要是以石油分馏而获得的一种重要化工原料B.苯中含有碳碳双键,所以苯属于烯烃C.苯分子中6个碳碳化学键完全相同D.苯可以与溴的四氯化碳、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而使它们褪色3.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A.苯在溴化铁存在时与溴的反应B.苯在镍作催化剂时与氢气的反应C.苯在空气中燃烧D.苯与溴水混合振荡后分层4.(多选)科学家对物质性质的推断一般要基于一些实验事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第二课时
【实验现象】
1、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
2、分层,苯在上层;
3、苯凝结成无色晶体;
根据实验,可得到苯的物理性质:
物质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
苯无色特殊气味液体比水小不溶于水
【过渡】结构决定性质,为了研究苯的化学性质,我们先来看一下苯的结构。
【板书】二、苯的结构
【过渡】法拉第发现苯以后,立即对苯的组成进行测定,他发现苯仅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其中碳的质量分数为93.2%,相对分子质量为78。
请同学们尝试计算苯的分子式。
【讲解】通过计算可以得到,苯的分子式为C6H6。
大家想一下,己烷的分子式为C6H14。
可以看到苯比同碳原子的烷烃少了8个氢原子。
即苯中碳原子没有达到饱和。
那苯属不属于烯烃呢?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烯烃的通式为CnH2n,可以看出苯也不属于烯烃。
那么笨的结构是怎么的呢?
【讲解】科学家们对苯的结构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最终发现苯是平面正六边形,所有碳碳键等长,是一种介于单双键之间的独特的化学键,所有原子共平面。
平均化的碳碳键长是1.4×10-10m;而C=C: 1.33×10-10m;C-C:1.54×10-10m;这说明苯中的碳碳键是介于单双键之间的独特的化学键。
苯的结构简式为。
为了纪念凯库勒作出的贡献,依然延续凯库勒式。
【过渡】如何设计实验来证明苯分子中无碳碳双键?
【实验探究】
1、试管中加入少量苯,再加入溴水,振荡后,观察现象;
2、向试管中加入少量苯,再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后,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1、溴水不褪色;
2、酸性高锰酸钾不褪色。
【讲解】在学习烯烃时,我们知道碳碳双键可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但是苯不能使这两者褪色,说明苯与不饱和烃的性质有很大区别。
苯分子中不存在碳碳双键。
【过渡】那么由于苯具有这种特殊的结构,它会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呢?请大家根据之前所学内容对苯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进行预测。
【讲解】通过分析苯的结构,其可能具有的性质有:可发生取代反应;可发生加成反应;可发生氧化反应。
到底是不是具有这样的性质,下面我们就进行实验探究。
【板书】三、苯的化学性质
1、苯的取代反应:
【讲解】
①溴为纯溴,溴水不与苯发生反应,但苯可以通过萃取使溴水褪色。
②只发生单取代反应。
③生成溴苯不溶于水且密度大于水;无色油状物;
苯除了可与溴发生取代反应外,还可以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
【讲解】
①反应温度50o C-60o C
②HO-NO2是HNO3的一种结构简式
③硝基苯是一种带有苦杏仁味、无色油状的液体
④浓硫酸作用是催化脱水
⑤苯分子中的氢原子被-NO2(硝基)取代
2、苯的加成反应:
【讲解】苯虽然不具有像烯烃那样的碳碳双键,但在特定条件下,仍能发生加成反应。
含有一个苯环结构的化合物,如甲苯、二甲苯等,都可以发生类似的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
【过渡】苯是一种特殊的烃,含有C、H两种元素,在点燃的情况下,可以发生氧化反应。
2C 6H6+15O212CO2 +6H2O
【现象】燃烧时发生明亮并带有浓烟的火焰。
这是因为苯中含碳量较高。
【注】苯易燃烧,但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讲解】因而苯的化学性质可总结为:能燃烧,难取代,难加成
【板书】四、苯及其同系物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上的资料卡片,你能获得什么?
【讲解】从资料卡片上我们又得到了一个新的概念,即芳香烃。
芳香烃:分子中含有一个或多个苯环的一类碳氢化合物,属于芳香烃。
1、
苯的同系物:苯环和烷基构成的化合物。
C n H2n-6
2、
(1)、苯的同系物必含有且仅含有一个苯环,在组成上比苯多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
(2)、通式:C n H2n-6(n≥6)
因此,苯的同系物只有苯环上的取代基是烷基时,才属于苯的同系物。
比如说:甲苯、乙苯、二甲苯都属于苯的同系物。
【注】苯的同系物化学性质与苯相似,但比苯活泼,多数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
【习题】
1、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苯与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物共热
B、苯与液溴后加入铁粉
C、乙烯通入溴水中
D、乙烷与氯气混合光照
2、下列各组物质中可以用分液漏斗分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