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3 全面通风

合集下载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1)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1)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一、引言随着现代建筑的发展,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在建筑工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室内环境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而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的设计规范对于实现良好的室内环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的规范,旨在指导设计师和工程师进行合理的系统设计。

二、采暖系统设计规范2.1 采暖负荷计算在进行采暖系统设计之前,首先需要进行采暖负荷计算。

采暖负荷的计算是确定采暖系统规模和选型的基础。

通常采暖负荷计算需要考虑建筑的尺寸、保温性能、窗户面积、居住人数等因素。

计算方法可以采用国家标准或相关软件进行。

2.2 供暖方式选择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场景,可以选择不同的供暖方式。

常见的供暖方式包括集中供暖、分户供暖和地暖等。

在选择供暖方式时,需要考虑能源消耗、运行成本、温控方式等因素。

2.3 采暖设备选型采暖设备的选型要根据采暖负荷计算的结果进行选择。

常见的采暖设备有锅炉、热泵、地源热泵等。

选型时需要考虑设备的效率、安全性、维护便捷性以及与其他系统的配合等因素。

2.4 采暖系统布局采暖系统的布局要考虑热量分布均匀、管道布置合理等因素。

对于大型建筑物,还需要考虑系统的分区控制,以满足不同区域的需求。

2.5 温控设计温控设计是采暖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合理的温控设计可以提高系统的效率和舒适度。

温控设计要考虑室内温度的变化、人员活动情况以及节能要求等因素。

三、通风设计规范3.1 通风负荷计算通风负荷计算是通风系统设计的重要基础。

通风负荷计算需要考虑建筑的尺寸、居住人数、活动情况、室内污染物排放等因素。

计算方法可以采用国家标准或相关软件进行。

3.2 通风方式选择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场景,可以选择不同的通风方式。

常见的通风方式包括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

自然通风适用于气候温和、风力较大的地区;机械通风适用于气候恶劣、风力较小的地区。

3.3 通风设备选型通风设备的选型要根据通风负荷计算的结果进行选择。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强制性条文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强制性条文

民⽤建筑供暖通风与空⽓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强制性条⽂《民⽤建筑供暖通风与空⽓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强制性条⽂第三章室内空⽓设计参数⼀. 1 公共建筑主要房间每⼈所需最⼩新风量应符合表规定。

3【条⽂说明】表设计最⼩新风量。

部分强制性条⽂。

表表最⼩新风量指标综合考虑了⼈员污染和建筑污染对⼈体健康的影响。

1表中未做出规定的其他公共建筑⼈员所需最⼩新风量,可按照国家现⾏卫⽣标准中的容许浓度进⾏计算确定,并应满⾜国家现⾏相关标准的要求。

2由于居住建筑和医院建筑的建筑污染部分⽐重⼀般要⾼于⼈员污染部分,按照现有⼈员新风量指标所确定的新风量没有体现建筑污染部分的差异,从⽽不能保证始终完全满⾜室内卫⽣要求;因此,综合考虑这两类建筑中的建筑污染与⼈员污染的影响,以换⽓次数的形式给出所需最⼩新风量。

其中,居住建筑的换⽓次数参照ASHRAE 确定,医院建筑的换⽓次数参照《⽇本医院设计和管理指南》HEAS-02确定。

医院中洁净⼿术部相关规定参照《医院洁净⼿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

第五章供暖⼆.集中供暖系统的施⼯图设计,必须对每个房间进⾏热负荷计算。

【条⽂说明】集中供暖的建筑,供暖热负荷的正确计算对供暖设备选择、管道计算以及节能运⾏都起到关键作⽤,特设置此条,且与现⾏《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保持⼀致.在实际⼯程中,供暖系统有时是按照“分区域”来设置的,在⼀个供暖区域中可能存在多个房间,如果按照区域来计算,对于每个房间的热负荷仍然没有明确的数据.为了防⽌设计⼈员对“区域”的误解,这⾥强调的是对每⼀个房间进⾏计算⽽不是按照供暖区域来计算。

三.管道有冻结危险的场所,散热器的供暖⽴管或⽀管应单独设置。

【条⽂说明】对于管道有冻结危险的场所,不应将其散热器同邻室连接,⽴管或⽀管应独⽴设置,以防散热器冻裂后影响邻室的供暖效果。

四.幼⼉园、⽼年⼈和特殊功能要求的建筑的散热器必须暗装或加防护罩。

通风与空调工程-

通风与空调工程-
书名:通风与空调工程 ISBN:978-7-112-06909-5 作者:杨婉 等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
绪论
一.通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空气调节的任务和作用
二.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的基本方法
三.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的发展概况 四.通风与空气调节的发展方向
通风与空气调节的任务和作用
通风的目的:把室外新鲜的空气经过适当处理(如 过滤、加热、冷却等)送至室内,把室内废气经除 尘、除害等处理后排至室外,从而保证室内空气的 新鲜程度,达到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以及排放到 室外的废气符合排放标准。
舒适性 空调
满足生产过 程的需求
工艺性 空调
通风与空气调节的基本方法
室内空气受到的干扰 一方面 另一方面
来自室内生产过程和人所 产生的余热、余湿及其他 有害物的干扰。
室外太阳辐射和气候变化的外 热作用及外部有害物的干扰。
通风及空气调节的基本方法就是采用适当的手段,消除室内室外两方面的干扰, 从而达到控制室内空气环境的目的。
通风系统及排风系统
空调系统图
1931年,上海纺织厂 安装了带有喷水室的 空气调节系统,冷源 为深井水。
新中国成立后,1966 年,研制成功第一台 风机盘管机组。
2000年,我国的房间 空调器总产量达1400 万,已居世界首位。
设计观念和方法的变革 适应城市能源结构变动的新趋势 节约能源
新技术的应用采取既积极又谨慎的态度 创造性的做各种设计、施工、调试和运行
适应只能建筑在中国的发展 通风空调与可持续发展
通风的根本作用:控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有 毒有害气体、高温、高湿,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和 保护大气环境。
通风的高级形式
空气调节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1.室内温度:根据不同的场所和用途,建筑物内的温度应该在舒适的范围内。

例如,在办公室,一般应该保持在20-24摄氏度;在医院手术室,应该保持在18-22摄氏度。

2.通风要求:建筑物应该有足够的通风系统,以保证新鲜空气的供应和室内有害物质的排出。

通风量的计算应该基于建筑物的容积和使用人数。

例如,办公室应该有每小时10-20立方米的通风量。

3.空调系统:空调系统应该能够快速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以及去除空气中的污染物。

空调的设计应该满足建筑物的需求,确保舒适的室内环境,并提高能源效率。

4.室内空气质量:建筑物的室内空气质量应该满足卫生标准,以减少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室内空气质量的监测和改善措施应该包括排气系统、过滤系统、室内环境监测和维护等。

5.采暖系统:采暖系统应该能够提供足够的供热能力,以满足室内的温度需求。

设计时应考虑到能源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选择适当的采暖设备和节能措施。

6.节能设计:HVAC系统的节能设计应该包括优化设备的选择、合理的系统布局、维护和管理等方面。

例如,使用高效的热回收设备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废热,并减少对能源的依赖。

7.技术要求:HVAC系统的设计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技术标准和规定,确保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性。

设计工程师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并合理选择和安装设备。

总之,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旨在确保建筑物内的舒适和健康的室内环境,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设计人员应根据不同的建筑物和使用需求,制定符合标准的设计方案,以提供高效、可靠和经济的HVAC系统。

04建筑设备-通风与空气调节

04建筑设备-通风与空气调节

空气调节的任务:提供空气处理的方法,净化空气;通过加 热(冷却),加湿(减湿),来控制室内空气的温度和湿度, 并根据室外空气环境的变化不断自动调节,以满足人们生活, 生产和科研对空气环境的要求。
建筑设备 二 空气环境的衡量指标 ·空气的四度 1.温度 表达空气的冷热程度。影响人体的舒适度健康及产品的质 量。 2.湿度 #干空气是指不包含水蒸气的空气。 #湿空气是指水蒸气同干空气的混合物。 #湿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称为湿度。 #绝对湿度是每1m3的是空气中所含有水蒸气的质量称为空气 的绝对湿度,单位为kg/m3DA,湿空气的绝对湿度也就是湿空 气中水蒸汽的密度。绝对湿度只说明湿空气中所含水蒸气质 量的多少,不能说明湿空气干燥或潮湿的程度以及吸湿能力 的大小。
建筑设备 ·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车间内外温差,进排风口存在高差。
建筑设备 ·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作用在建筑物表面的室外风速。
建筑设备 ·建筑物的自然通风通常在热压与风压的同时作用产生的 ·一般来说,热压作用变化较小,风压作用的变化较大 ·自然通风有无组织自然通风与有组织的自然通风 ·产热量大的工业建筑,利用自然通风特别经济有效 ·自然通风不耗电,但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对通风换气量 难以控制,效果不稳定;同时无动力设备,产生的作用压力 小,对送入室内的空气不能进行恰当处理。
建筑设备 3.清洁度 空气的清洁度是表示空气的新鲜程度和洁净程度的指标。 #空气的新鲜程度是衡量空气中含氧比例的技术指标。 #空气的洁净程度是指空气中含有的粉尘和有害物的浓度。 4.流动速度 空气的流动速度是表示空气在房间里流动快慢程度的指标。 #人对空气流速的要求与温度高低和劳动强度有关,一般温度 较高和劳动强度大时,有较高的空气流速,人体感觉舒适。
建筑设备 2.机械通风 借助于通风机产生的动力,强迫空气沿着通风管道,将室 内和室外空气进行交换。 ·增加里动力设备,消耗电能,但产生动力强 ·可对空气进行过滤,加热乃至除尘净化等处理 ·不受外界气候影响,通风效果稳定工作可靠 ·运行费用高,管理不便

建筑工程验收中的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验收标准

建筑工程验收中的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验收标准

建筑工程验收中的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验收标准建筑工程验收是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功能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

在建筑工程验收中,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的验收标准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的设计、设备选型、施工质量以及验收依据等方面论述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验收的标准。

一、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的设计验收标准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的设计验收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的合理设计:合理的设计应能满足建筑物内部的空气质量需求,包括新风量的计算、送风口和排风口的布置、管道布局的合理性等。

此外,设计人员还应考虑到通风与空气调节设备的节能性、可靠性以及运行维护的便捷性。

2. 通风与空气调节的防火防爆设计:通风与空气调节设备应符合建筑物的防火防爆要求,例如采用阻燃材料制作风管,合理设置防火阀、防火卷帘门等。

3. 通风与空气调节设备的噪声控制:通风与空气调节设备在工作中会产生噪声,设计应考虑噪声控制,确保噪声水平符合相关标准,不对周围环境和建筑物内部的人员造成干扰。

二、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的设备选型验收标准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的设备选型验收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设备性能:验收人员应检查设备的性能参数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例如送风机的风量、风压、噪声、功率等指标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2. 设备质量:验收人员应查看设备的产品合格证书、检测报告等相关文件,确保设备质量符合相关规定。

3. 设备安装:验收人员应检查设备是否按照规范安装,包括设备的固定、支撑、接线、管道连接等是否合理可靠。

三、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施工工艺:验收人员应检查施工工艺是否符合相关规范,包括风管的制作、安装、绝缘层和防护层的施工,以及设备安装时的固定、间距等。

2. 材料质量:验收人员应查看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是否质量合格,例如风管材料的防火性能、隔热和保温材料是否符合要求。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强制性条文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强制性条文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2003强制性条文第三章 室内外计算参数3.1.9 建筑物室内人员所需最小新风量,应符合以下规定:1、民用建筑人员所需最小新风量按国家现行有关卫生标准确定;2、工业建筑应保证每人不小于30m 3/h 的新风量。

第四章 采暖4.1.8 围护结构的最小传热阻,应按下式确定:,min ()n w o y n a t t R t a -=∆ (4.1.8-1)或,min ()n w o n ya t t R R t -=∆ (4.1.8-2) 式中:R 0,min ——围护结构的最小传热阻(m 2·℃/W );t n ——冬季室内计算温度(℃),按本规范第3.1.1 条和第4.2.4 条采用; t w ——冬季围护结构室外计算温度(℃),按本规范第4.1.9 条采用; α ——围护结构温差修正系数,按本规范表4.1.8-1 采用;∆t w ——冬季室内计算温度与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的允许温差(℃),按本规范表4.1.8-2 采用;a n ——围护结构内表面换热系数[ W/(m 2·℃) ],按本规范表4.1.8-3 采用;R n ——围护结构内表面换热阻(m 2·℃/W ),按本规范表4.1.8-3 采用。

注: 1 本条不适用于窗、阳台门和天窗。

2 砖石墙体的传热阻,可比式(4.1.8-1,4.1.8-2)的计算结果小5%。

3 外门(阳台门除外)的最小传热阻,不应小于按采暖室外计算温度所确定的外墙最小传热阻的60%。

4 当相邻房间的温差大于10℃时,内围护结构的最小传热阻,亦应通过计算确定。

5当居住建筑、医院及幼儿园等建筑物采用轻型结构时,其外墙最小传热阻,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及《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 26)的要求。

表4.1.8-1 温差修正系数(α)表4.1.8-2 允许温差∆t y值(℃)注:1 室内空气干湿程度的区分,应根据室内温度和相对湿度按表4.1.8-4 确定。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 规范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通风
通风
读者
空气调节
节能
供暖
同时
供暖
空气调节
设计 系统
强调
设计规范
建筑
选择
提供
各种
方法
原则
内容摘要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是一本非常重要的专业书籍,它对民用建筑供暖、通 风与空气调节的设计提供了详细的规范和指导。以下是对这本书的内容摘要。
本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提高设计质量和安全性,保障人们 的舒适度和健康。
本书详细阐述了供暖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包括热源的选择、供暖管道的布置和保温、散热器 的选择和布置、热计量和控制系统等。同时,还强调了节能减排的重要性,提倡采用新型节能技 术,如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等。
这本书的专业性和实用性兼备。书中不仅介绍了各种类型的供暖方式,如散 热器供暖、户式燃气炉和户式空气源热泵供暖等,还对集中供暖系统的热计量与 室温调控进行了详细阐述。这使得我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场景, 选择合适的供暖方式,并对其进行有效的调控。
这本书还注重了绿色环保的理念。在介绍各种供暖方式时,不仅考虑了其经 济性和效率,还对其环保性能进行了评估。这使得我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能够更 好地将环保因素纳入考虑,从而设计出更加绿色、环保的建筑。
精彩摘录
在建筑领域,供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的重要性不可低估。这些系统对于 提高居民舒适度、保持室内空气质量以及节约能源都起着关键作用。而《民用建 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一书则对这些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 为相关设计提供了科学、实用的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燃烧时散发的气体量可以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来计算求得; 各种工业燃烧炉不严密处漏出的气体量一般是按照燃烧过程产 生的烟气量的3%~8%计算。 但是由于产生过程的多样性,粉尘、有害气体和蒸汽的扩散机 理很复杂,难以用理论公式计算,所以在实际工程中只能通过现 场测定、参考经验数据来确定(具体方法详见有关设计手册和资 料)。
全面通风也称稀释通风,它主要是对整个车 间进行通风换气,将经过适当处理的新鲜的空 气送入室内,并不断的把污浊空气排出室外, 使室内空气中的温度、湿度、有害物浓度符合 卫生标准的要求。全面通风分为全面送风和全 面排风两种,可以是自然通风,也可以是机械 通风。
当车间内有害物源分散,工人操作点多且分 散,采用局部排风不能达到要求时,应采用全 面通风。
炉壁的总散热量 Q(W)为:
Q qd q f F
(3.3)
式中 F ——炉壁的外表面积,m2。
3.1 有害物散发量的计算
②炉口的散热量 当炉门打开时,散入室内的辐射热量Q(W)为:
Qf
C Tr
4
100
Tb' 100
4
Fk
(3.4)
式中 C ——辐射系数,可以近似认为等于绝对黑体的辐射
目录
3.1 有害物散发量的计算 3.2 全面通风量的确定 3.3 全面通风的空气平衡和热平衡 3.4 全面通风的气流组织 3.5 置换通风
返回
3.1 有害物散发量的计算
全面通风量的大小与单位时间内车间散发有害物的多少成正 比,要确定车间全面通风量,就必须先确定车间有害物的散发 量。
3.1.1 粉尘、有害气体和蒸汽散发量的计算
在一般情况下,由于炉口尺寸小、炉壁厚,部分辐射会被炉 壁吸收。因此炉口的实际辐射散热量为:
Qf
kC
Tr 100
4
Fk
式中 k ——炉口的折减系数。
(3.6)
3.1 有害物散发量的计算
值的大小和炉口尺寸(边长或直径)与炉口的炉壁厚度之 比有关。值愈小,说明炉口壁面所吸收的辐射热愈大。
折减系数可按图3.3确定,该图的横座标为炉口尺寸(边长 或直径)与炉壁厚度之比,对于矩形炉口,应首先按炉口的 长和宽(和)分别求出折减系数及,再取其平均值,即:
d 2.55 tb tn 0.25 ;对水平的壁面
d 3.25 tb tn 0.25
3.1 有害物散发量的计算
tb ——炉壁的外表面温度,℃;
Tb ——炉壁的外表面的绝对温度,K;
tn ——室内空气温度,℃;
T
' b
——加热炉周围物体表面的绝对温度,
为 T 'b = Tn 。
K;可近似认
Q n1n2n3 N
(3.9)
当工艺设备在室内,而电动机不在室内时:
Q n1n2n3 N
(3.10)
3.1 有害物散发量的计算
当工艺设备不在室内,而只有电动机放在室内时:
Q
n1n2 n3
1
N
(3.11)
式中 N ——电动设备的安装功率,kW;
单元3 全面通风
【知识点】:工业有害物散发量;全面通风量; 通风房间空气量平衡与热平衡;全面通风气流 组织;置换通风。
【学习目标】:了解工业有害物散发量的确定方 法;掌握全面通风量的确定方法;掌握通风房 间空气量平衡与热平衡的意义、方法和应用; 掌握气流组织方式特点和应用;理解影响全面 通风气流组织的因素;了解置换通风的原理、 基本方式及应用;
表3.1 工业锅炉散热量估算表
锅炉容量(t/h) ≤2
4
6
10
15
20
35
65
无尾部受热面(%) 3.0 2.1 1.5 ------- -------- -------- ------- --------
有尾部受热面(%) 3.5 2.9 2.4 1.7 1.5 1.3 1.0 0.8
3.1 有害物散发量的计算
C ——辐射系统,对于一般的工业炉,
C =5.34 W/(m2·K4)。
3.1 有害物散发量的计算
为了简化计算,根据公式(3.1)和(3.2)作出了线算图 (见图3.1)。
3.1 有害物散发量的计算
图3.1 壁炉散热量线算图
3.1 有害物散发量的计算
已知炉壁外表面温度,可利用图3.1求得每平方米炉壁的总散 热量。该图是在车间空气温度=30℃的情况下作出的。
3.1 有害物散发量的计算
3.1.2 生产设备散热量的计算
1.工业锅炉散热量 在锅炉运行时,由于锅炉及其附属设备、管道表面温度高于 环境温度,部分热量向外界散热,形成炉体散热损失,其大小取 决于锅炉表面温度、表面积以及环境空气温度。
3.1 有害物散发量的计算
计算工业锅炉散热量常用的两种方法:W/m2 1) 估算法(见表3.1)
2)计算法 ①炉壁散热量
炉壁散热包括对流散热和辐射散热两部分,可按传热学的基 本公式计算。 每平方米炉壁的对流散热量为
qd d tb tn
W/m2
(3.1)
3.1 有害物散发量的计算
每平方米炉壁的辐射散热量为
qf
C Tb 100
4
Tb' 100
4
W/m2
(3.2)
式中 d ——对流放热系数, W/(m2·℃ )对垂直的平壁面,
3.1 有害物散发量的计算
图3.3 折减系数图值计算图
返回
3.1 有害物散发量的计算
2.电动设备的散热量;
电动设备是指电动机及其所带动的工艺设备。电动机在带 动工艺设备运转时向车间内散发的热量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即:电动机本身由于温度升高而散入车间内的热量以及电动 机所带动的设备散出的热量。
当工艺设备及其电动机都放在室内时:
系数,即C=5.75W/(m2·K4);
Tr ——炉膛内烟气的绝对温度,K;
Fk ——炉口的面积,m2。
3.1 有害物散发量的计算
由于
Tb' 100
4
的数值较
Tr 4 100
小的多,可忽略不计,因此
公式(3.4)可改写为:
Qf
C
Tr 100
4
5)作出了图3.2。已知炉内温度,可用该图查 出单位面积炉口的辐射散热量。
kp
1 2
k
A
kB
3.1 有害物散发量的计算
如果炉门不经常开启,在一小时内,炉口的平均辐射散热量为:
Q
' f
Qf
60
(3.7)
式中
——在一小时内炉口的开启时间,min。
加热炉总散热量为:
Q qd q f F Q f
(3.8)
3.1 有害物散发量的计算
图3.2 炉口散热量线算图
返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