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农水建本科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一本人才培养方案

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一本人才培养方案

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一本)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2305)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具备农业水利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级技术人才。

本专业的毕业生具有在水利、水电、水务及水环境等部门从事水利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以及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基本能力,并具有初步的项目规划和研究开发能力。

二、培养要求与特色本专业以学习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受到工程设计方法、工程施工及工程管理方法,以及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具备水利、水电、土木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基本能力,以使学生达到“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重应用”的培养目标。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2、具有较强的外语和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英语水平、计算机能力应符合三峡大学本科毕业生和学士学位授予条例的标准;3、掌握工程力学、水力学、土力学、工程地质、工程测量、工程水文学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4、掌握水利、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掌握农业水利、水电、土木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试验研究的基本技能;5、掌握工程结构设计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6、具有从事农业水利、水土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城乡供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能力;7、了解国家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水资源开发与保护、水土保持方面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国内外水利工程学科、土木工程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8、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水利工程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

9、必须达到本培养计划规定的总学分要求和各类学分要求。

三、学位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材料力学I、结构力学I、水力学、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灌溉排水工程学、水泵及水泵站、水工建筑物、水利工程施工。

农业水利工程学生培养方案

农业水利工程学生培养方案

农业水利工程学生培养方案一、引言农业水利工程是农业水利工程学专业的一项重要课程,其培养方案对于学生的教育和培训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农业水利工程学生的培养方案,该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的优秀农业水利工程人才。

二、培养目标1. 培养具有扎实的农业水利工程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2. 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人才;3. 培养具有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的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人才;4. 培养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农业水利工程人才。

三、培养要求1. 掌握农业水利工程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工程设计和施工管理能力;2. 具备实验操作和实验设计能力,能够独立进行科研工作;3. 具备农业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和工程项目管理的能力;4. 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

四、培养内容1. 基础课程(1)数学分析、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工程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土力学等;(2)农业水利工程学科基础知识,包括土地利用规划、水文与水资源、灌溉工程、排水工程、水土保持工程等。

2. 专业课程(1)农业水利工程设计、农田水利与土壤水分管理、水利工程结构设计、水利工程建筑物、灌溉与排水技术、节水灌溉与排水技术、农田水利与水土保持工程等;(2)实践教学,包括实习、仿真实验、毕业设计等。

3. 拓展课程(1)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农业气象学、农业水资源管理、节水灌溉与水肥一体化等;(2)农业水利工程实践与创新项目。

五、培养方式1. 课堂教学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引进先进教学理念,组织授课、讨论、案例分析、课程设计等教学活动。

2.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水利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管理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

3. 科研训练组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进行科研实践,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 实习实训安排学生到重点水利工程项目或农业企业进行实习实训,增强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实践经验。

水利水电工程培养方案

水利水电工程培养方案

水利水电工程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系统掌握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理论和实践知识,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具备分析和设计各类水利水电工程的能力,能够进行方案的制定、设计和施工;3.具备运行、管理和维护水利水电工程的能力;4.具备团队协作、沟通和领导能力,能够适应团队合作和项目管理的需求;5.具备较强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能够在水利水电工程中考虑环境因素。

二、培养内容:1.基础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数学基础课程,物理、力学、流体力学等物理学基础课程,以及冶金、材料学、土木工程材料等工程基础课程;2.专业课程:包括水利水电工程概论、水力学、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水利工程结构、水力发电工程、水文学、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等专业核心课程;3.实践环节:包括实验课程、实习和毕业设计。

实验课程包括水力学实验、水力发电实验等,实习环节包括参与实际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实施和管理,毕业设计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个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方案设计或实施方案。

三、培养方法:2.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实验课程、实习和毕业设计,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学以致用,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3.项目实训:与相关企业合作,组织学生参与实际项目的实施和管理,提供实际操作和团队合作的机会,培养学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对能力;4.软技能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领导能力,通过课程设计和社团活动等方式进行。

四、培养评估:1.考试评估:通过期中、期末考试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评估和考核;2.实践评估:通过实验报告、实习报告和毕业设计等作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评估;3.项目评估:对学生参与的实际项目进行评估,包括项目绩效和团队合作情况的考核;4.综合评估:通过评定学生的各项表现,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估。

五、培养效果:1.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水利水电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2.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管理;3.学生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能够适应团队工作和项目管理的需求;4.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5.学生具备较强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能够在水利水电工程中考虑环境因素。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水利水电科技现代化建设需求,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能够运用水利水电工程学科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及基本技能在水利、土木、能源、交通等工程相关领域从事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毕业后经过5年左右的工程实践,达到工程师相当的执业技术水平,具备:1.学习知识与创新能力:熟悉水利水电工程领域现有技术及其应用,跟踪本领域前沿技术,具有独立自主的创新能力,并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终身学习途径不断拓展知识和提升能力。

2.工程实践能力:能综合运用水利水电工程领域多学科知识,在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研究等过程中,应用适宜的理论和实践方法,并考虑社会、经济、环境、法律及可持续发展等影响因素,能够识别、分析和解决与专业职位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

3.工程管理能力:熟悉工程管理方面的知识,通过个人努力和团队协作,能够在专业相关职能团队中成为技术骨干或胜任领导者角色。

4.沟通和交流能力:具有国际化视野、跨文化交流和协作能力,能与同行和社会公众有效沟通。

5.职业素养能力:通过5年左右的工程实践,能够取得工程师职称或具有相当技术水平,并具有对社会、职业和环境的高度责任感。

二、毕业要求及课程支撑毕业生应达到以下12条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具有系统的、从事水利水电工程行业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能够熟练掌握并综合应用这些知识解决水利水电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水利水电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准确有效的结论,通过工程推理,解决实际问题。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具有创新思维,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能够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系统地进行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管理,在符合社会、经济、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要求的基础上满足用户需求,并能对系统的合理性、适用性进行评价与分析。

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宽厚的人文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有农业水利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相关部门从事农业水利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及水土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的工作;毕业后经过5 年左右实际工作的锻炼,预期获得工程师职称或者具备相当水平的工作能力,发展成为研究型与工程应用型高级复合人才及具有竞争力和国际视野、富有创新意识及团队合作精神的行业领军人才(专门人才)。

二、培养标准与实现途径注:文中所提的“复杂工程问题”必须具备下述特征(1),同时具备下述特征(2)-(7)的部分或全部:(1)必须运用深入的工程原理,经过分析才可能得到解决;(2)涉及多方面的技术、工程和其它因素,并可能相互有一定冲突;(3)需要通过建立合适的抽象模型才能解决,在建模过程中需要体现出创造性;(4)不是仅靠常用方法就可以完全解决的;(5)问题中涉及的因素可能没有完全包含在专业工程实践的标准和规范中;(6)问题相关各方利益不完全一致;(7)具有较高的综合性,包含多个相互关联的子问题。

三、主干学科:水利工程(Hydraulic Engineering),农业工程(Agricultural Engineering)四、核心课程材料力学、理论力学、结构力学、画法几何与技术制图、工程导论、工程经济、工程项目管理与实务、水力学、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工程水文学、工程测量、工程材料、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灌溉排水工程学、水利工程施工、水泵与水泵站。

五、学制与授予学位门类: 4 年制本科,实行弹性学习年限;授予学位门类:工学学士学位。

六、毕业最低学分要求:课内:162.5;课外:4 ;其中理论课程学分: 133 ,实践环节学分: 29.5 。

七、课程设置与修读要求1、通识教育: 69.5 学分1-1、思想政治理论:14学分1-2、大学外语: 8 学分大学英语课程分为读写、听说、人文素养和翻译四个模块(课程名单另附),本科生在校期间可根据自身需要,自主从四个模块中选修英语课程。

水利工程本科培养方案

水利工程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水利工程是利用水资源,保障人民生活和生产用水,防洪减灾,提高水资源的高效利用率和综合利用水资源的科学技术,从事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专门人才。

本科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好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学生应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和科学技术基本知识;学生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学生应有较强的学习和实践能力,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有能力在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工作;学生应具备较强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对国家、社会和人民负责的思想觉悟。

三、专业设置水利工程是综合性专业,包括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水土保持与防沙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等专业。

本科专业设置应综合考虑国家和地方水利工程建设的需求,同时兼顾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具体专业设置如下:1.水利水电工程2.水文与水资源工程3.水土保持与防沙工程4.船舶与海洋工程四、课程设置1.水利工程基础课程土木工程力学、数学、物理学、力学、流体力学、材料力学、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等2.水利工程专业课程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水土保持与防沙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等3.实践教学环节实习(包括暑期实习和校外实习)、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1.暑期实习每年安排暑期实习时间,让学生到相关水利工程单位进行实践,了解水利工程实际工作情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校外实习校外实习是学生在校外单位进行认真实践学习,学生应在校外实习期间做好实习报告、解答老师的提问,学生在实习单位的实习老师应给予学生些相关实际工作任务,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检测学生实际操作工作能力。

3.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本科生在大学期间最重要的课程环节之一,对学生所学理论和专业技能进行全面、深入的检测,也是学生学业成果的一次综合性检测,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就业和将来的专业发展打下坚实的根基。

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学科门类:工学专业大类:农业工程类专业名称: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代码: 082305 学制: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及法制观念,具备农业水利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主要能在水利,也能在农业、国土资源、环境保护等部门从事水利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以及教学和科学研究等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

毕业生在农业水利工程及相关领域具有就业竞争力,并具备进入研究生阶段或通过继续教育等其它终身学习途径拓展自身知识的能力。

学生毕业后,经过5年左右的工作实践,预期获得工程师职称或具备与其相当水平的业务能力,能够作为工作团队的重要成员或领导人员有效发挥作用,为国内外水利及相关事业服务。

二、毕业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业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接受相关技能的基本训练,具备农业水利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时应达到以下要求:1.工程知识:具有从事农业水利工程工作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能够将这些知识用于解决农业水利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针对农业水利工程领域的相关复杂工程问题,能够应用所学的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其影响因素或者原因,分解问题的构成并把握关键节点,能将工程问题用数学模型或工程原理表达,并通过文献调查开展问题的分析,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对农业水利工程相关项目建设的需求或必要性开展科学分析,掌握相关技术标准或规范的要求,提出总体规划方案、开展工程布局和具体工程设计,并能够在工程规划设计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具备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够设计、实施农业水利工程相关试验,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农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农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农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培养具备扎实的农学基础知识和理论,熟悉农业生产与技术的本科人才。

2.培养具备农业科学研究与创新能力,能够运用农学知识解决农业实际问题的研究型人才。

3.培养具备农业经济和市场分析能力,能够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支持的应用型人才。

4.培养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具备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能在农业领域做出积极贡献的全面发展人才。

二、培养内容和课程设置1.农学基础课程:包括农业植物学、农业昆虫学、农田水利学、农业机械与电气化、农业生态学等基础课程,为学生提供深厚的农学基础知识。

2.农业技术与管理课程:包括农业作物种植与管理、养殖与畜牧学、农药与肥料使用与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等课程,培养学生掌握农业生产技术与管理的能力。

3.农业经济与市场课程:包括农业经济学、农村发展学、农产品市场分析与营销、农业政策与管理等课程,培养学生具备农业经济和市场分析的能力。

4.农业科研与创新课程:包括农业科学研究方法、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等课程,培养学生具备科研与创新的能力。

5.社会科学和人文素质课程:包括农村社会学、农业法律与法规、农业文化与传统等课程,培养学生具备广泛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素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综合素质。

三、实践教学和职业实习1.实践教学:a.院内实验:开设农业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b.田间实习:安排学生到农田实习,熟悉农业生产实际操作和管理。

c.示范农场实习:提供机会让学生在示范农场进行实习,了解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

d.实验室研究:鼓励学生参与农学相关的科研项目,培养其科研与创新能力。

2.职业实习:a.组织学生到农业企事业单位实习,让学生接触农业管理和实际运营。

b.开设职业素养培训课程,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c.配备导师指导,帮助学生在实习中解决问题,提升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

四、毕业设计或实践1.毕业设计:要求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所学知识,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一项农业科研或技术创新项目,完成科研报告和论文的撰写和答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农水建本科培养方案
一、引言
西农水建本科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水利与土木工程专业人才,以满足社会对水利与土木工程领域人才的需求。

本文将介绍西农水建本科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

二、培养目标
西农水建本科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包括:
1.培养具备坚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知识的学生;
2.培养具备水利与土木工程领域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生;
3.培养具备水利与土木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能力的学生;
4.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
5.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学生。

三、课程设置
1.基础课程
本科阶段的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等,旨在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专业课程
专业课程包括水利工程、土木工程、结构力学、土力学、水力学等,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四、实践教学
1.实验课程
实验课程包括土力学实验、水利工程实验等,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2.实习实训
实习实训是本科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将参与实际的水利与土木工程项目,通过实践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主要包括学分要求和毕业设计要求。

学分要求是指学生须修满一定的学分数才能毕业,而毕业设计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个水利与土木工程项目,并撰写毕业论文。

六、就业方向
西农水建本科培养方案的毕业生可以在水利与土木工程领域从事设计、施工、管理等工作,也可以在科研院所、高校等单位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

七、总结
西农水建本科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水利与土木工程专业人才。

通过丰富的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学生将获得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毕业后,学生将在水利与土木工程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
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