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合集下载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培养方案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培养方案

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模板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培养方案(2010级)*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水文水资源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水文水资源专业室内外基本工作方法,具有水文分析与计算、水资源评价与预测,地下水资源调查、勘测、评价、规划与管理的能力,在水利、交通、国土、能源、城市建设、农林、环境保护等部门从事水文测验、预报、水文地质勘察、设计、规划、管理等的技术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水文水资源、水文地质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水文水利计算、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及管理、水土流失预测及治理、水文地质勘察、评价以及地下水污染评价与防治等专业知识,具有应用所学专业分析解决水利、水文地质、水污染及水环境,特别是岩溶地区的水资源及水环境等功曾问题的勘察评价、预测预报、科学研究、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数学、物理、工程力学、水力学、气象学以及普通地质学等方面基础知识。

(2)掌握水文预报方案制作、水文分析与计算、水信息采集与处理、水资源评价、规划、管理的基本能力。

(3)掌握与地下水有关的各类地质环境及生态环境地质问题的评价、防治和预测的基本方法;(4)掌握地下水及地质环境勘查、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5)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方法能力,了解水文学、水资源学和水环境科学的发展动态。

*所属学科类(1)学科门类:工学(08)(2)学科类: 水利工程(0808)*核心课程普通地质学、运筹学、水力学、水文学原理、气象气候学、地下水动力学、河流动力学、工程水文及水利计算、水文地质学、专门水文地质学、地下水资源管理(双语)*特色课程:专门水文地质学、工程水文及水利计算双语教学课程:地下水资源管理研究型课程:地下水动力学讨论型课程:地下水资源管理(双语)*计划学制4—6年最低毕业学分168+4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1、通识课程50+2学分(1)思想政治类14+2学分300101010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1) 全年3001010102 中国近代史纲要 2 春夏300101010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 春夏300101010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 3 秋冬3001010105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 2(2) 春夏3001010106 贵州省情 1 全年T300120101 形势与政策 +2 春夏(2)军事体育类9学分3302110001军事理论及军事训练 2(1) 秋冬3002010301 体育1 1 秋冬3002010302 体育2 2(1) 春夏3002010303 体育3 2(1) 秋冬3002010304 体育4 2(1) 春夏(3)外语类14学分0502010201 大学英语(一) 3 秋冬0502010202大学英语(二) 4 春夏0502010203大学英语(三) 4 秋冬0502010204大学英语(四) 3 春夏学生也可选择修读相应的大学日语课程。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专业名称与代码:水文与水资源工程080802(081102)专业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立志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类文明进步而奋斗,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与健康个性和谐统一的、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工程技术复合型人才和科学研究人才。

学生毕业后具备较高的道德文化修养和扎实的自然科学知识,较强的外语、计算机、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掌握水资源及水环境(尤其是地下水及其环境)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能从事地表水、地下水资源及水环境保护的勘测、规划设计、预测、评价与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和开发。

毕业后可到国家各部委、科研院所、勘察设计单位及高等院校等从事工程技术、科学研究及教学工作,可继续攻读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

专业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将在牢固掌握理科基础、外语、计算机技能的基础上,主要学习水文水资源及环境信息的采集及处理、水旱灾害预测及防治、水资源规划、地下水渗流等方面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工程制图、运算、实验、测试等方面基本训练,具有应用所学专业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科学研究、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水力学、水文学等方面基础理论、基础知识;2.掌握水文水资源、水环境有关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分析、设计方法;3.具有从事工程规划、勘测、设计、科学研究和组织管理的基本技能;4.熟悉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5.了解水文水资源及水环境领域的发展动态;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地质工程、土木工程、水利工程、环境工程。

核心课程:水力学、水文学原理与水文测验、水文地质学基础、地下水动力学、水文地球化学/附水分析、水文统计与水文计算、流域水文模型、生态水文学、水资源开发与保护等。

主要专业实验:水力学实验、水文地质学基础实验、地下水动力学实验、环境水化学实验、水分析化学实验等。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升本课程设置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升本课程设置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升本课程设置摘要:一、引言1.背景介绍2.重要性概述二、课程设置概述1.专业核心课程2.实践环节三、具体课程介绍1.数据库语言程序设计2.气象与天气学基础3.水文统计4.水文学原理5.水质监测与评价6.水文预报7.水文水利计算8.水资源评价与管理9.水文信息处理10.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四、实践环节介绍1.测量实习2.水文信息采集整编实训3.水文水利计算课程设计4.水资源评价与管理课程设计5.水文预报实训6.水质监测实训7.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五、课程设置的意义与展望1.培养目标2.行业需求3.发展前景正文:一、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文与水资源工程领域的知识和技术日益受到重视。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升本课程设置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创新能力的水文与水资源专业人才。

本文将详细介绍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升本课程设置,以期为广大学子提供参考。

二、课程设置概述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升本课程设置包括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环节。

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水文与水资源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应用技能。

实践环节则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具体课程介绍1.数据库语言程序设计: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库语言进行水文数据管理、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2.气象与天气学基础:本课程教授气象学与天气学的基本知识,为学生提供水文预报的基础理论。

3.水文统计:本课程教授水文统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对水文数据的定量分析能力。

4.水文学原理:本课程系统讲述水文学的基本原理,使学生掌握水循环、水资源形成和演变等基本知识。

5.水质监测与评价:本课程教授水质监测、评价和分析的方法,培养学生对水资源质量的判断和改善能力。

6.水文预报:本课程教授水文预报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根据水文数据预测未来水文状况的能力。

7.水文水利计算:本课程教授水文水利计算的方法,培养学生进行水文水利工程设计和优化能力。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培养方案(2016版)学科门类: 工学专业大类: 水利工程专业名称: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代码: 081102 学制: 四年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一、培养目标针对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人才需求,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家国情怀、爱国情怀,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的专业知识、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沟通、学习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强,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和交流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能够在水利领域的复杂工程项目中独立承担任务,能够在水利、能源、交通、环境保护、国土资源、教育等部门从事水文、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方面的勘测、规划、设计、评价和管理等生产实践或教学科研等工作,具备工程师或与之相当的专业技术能力;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终身学习渠道增加知识和提升能力,为国内外水利及相关事业服务。

培养目标可分解成如下五个方面:目标1: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家国情怀、高尚的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

目标2:具有系统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所需的数学与自然科学理论和工程基础理论,以及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并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适应专业技术发展的新要求。

目标3: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并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初步的执业能力和一定的创业能力。

目标4:具有独立工作能力,能够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环境、法律、安全等方面的影响因素,分析水文多源信息感知与融合、过程模拟和现代水资源管理中的复杂问题,解决大湖流域生态水文与水资源领域中的综合性工程问题。

目标5:具有与主管部门、业界同行、相关专业的配合和协调能力,有一定国际视野和文化交流能力,能够在多学科团队中承担特定的角色并发挥相应的作用。

二、毕业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自然科学和水文、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接受野外试验、信息采集、原理实验和科学分析等方面的基本训练,能够分析水文多源信息感知与融合、过程模拟和现代水资源管理中的复杂问题,解决大湖流域生态水文与水资源领域中的综合性工程问题,具备从事本专业及相关领域技术和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培养方案2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培养方案2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培养方案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Engineering(门类:工学;二级类:水利类;专业代码:081102)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水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方面的理论和知识,具备水资源、地质环境、地质工程问题分析研究及评价能力,能在地质、水利、能源、交通、环保、城建、农业、国土等部门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勘测、评价、规划、设计、预测预报、管理等方面的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工作,具有一定国际视野和较强适应能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二、毕业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水文学、水资源及水环境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工程测量、科学运算、实验和测试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水文学、水资源及水环境等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具备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和从事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 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应用、外语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水文预报、水文水利计算、水文地质勘察、水灾害评估与防治、水资源评价规划与管理、水环境评价与保护等专业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2.能够应用数学、物理和水文与水资源的基本原理,结合文献研究分析水文与水资源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 掌握水文水资源水环境勘测、评价、规划、设计、预测预报、管理决策的基本技能,能够设计针对水文水资源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以及环境等因素。

4. 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够综合运用水文学、水资源及水环境等方面理论和方法,对水文与水资源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实验设计、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掌握现代相关实验设备、专业和常规计算机软件、以及互联网技术的使用方法,能够针对复杂水文与水资源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仪器设备和计算机,包括利用这些技术预测、模拟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培养计划-水文

培养计划-水文
38/2.5
8
考试
38
必修
3201018101
地质学基础
60/4.0
14
考试
60
必修
3217011401
水力学
46/3.0
10
考查
46
必修
3203015001
工程力学
60/4.0
6
考查
60
必修
3217010101
水文学原理
46/3.0
4
考查
46
必修
3201018201
矿物岩石学
60/4.0
20
考试
60
36
合计
2357学时+36W
100%
192.5
综合教育
/
/
20
七、课程设置与开课计划表
课程层次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其中实验
考核方式
各学期学时












人文社会科学
必修
321504010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6/3
考试
46
必修
3215020100
五、主要课程与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学位课程
1、主要课程
划分为以下四个课程群:
(1)地质学课程群
地质学基础、矿物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基础。
(2)水文学课程群
水力学、水文学原理、工程水文学、水利水电工程实务。
(3)水文地质学课程群
水文地质学基础、地下水动力学、水文地球化学、水质分析实验、专门水文地质学、环境水文地质学、环境影响评价、地下水污染与防治。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学习计划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学习计划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学习计划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是一个研究水文现象、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的学科。

该专业的学生将学习水资源的测量、分析与评价方法,掌握水文模型、水文统计和水资源规划的理论与方法,具备水资源工程的设计与施工能力。

为了更好地完成该专业的学习,下面是一份详细的学习计划:一、学习目标1. 熟悉水文与水资源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最新技术。

2. 掌握水文现象的观测与实验方法,学会分析和解释水文数据。

3. 能够运用水文模型和水文统计方法,预测未来的水文变化。

4. 熟悉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规划与管理,具备水资源工程设计与施工的能力。

5. 培养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够进行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相关问题的研究。

二、重要课程1. 水文学:学习水文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水文循环、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形成与分布规律。

掌握水文数据采集、分析和处理的技术。

2. 水文统计学:学习统计学在水文领域中的应用,掌握常用的统计方法,如频率分析、变异系数和回归分析等。

能够利用统计方法进行水文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3.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学习水资源的调查评价、规划与管理方法,了解国内外水资源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具备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4. 水文模型与模拟:学习建立水文模型的理论与方法,掌握模型参数的估计和模型输出的解释与评价。

能够运用水文模型进行水文过程的模拟和预测。

5. 水资源工程设计:学习水资源工程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包括水库、引水渠道和水利工程的设计原理。

具备水资源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基本技能。

三、实践与实习1. 实践活动:参加水文测量实践、水文数据分析和水文模型应用的实践活动,熟悉实际工作环境和操作技能。

2. 实习经验:在水文与水资源相关的研究所、水利工程公司或相关部门进行实习,了解实际项目的设计、施工和管理过程。

四、科研与论文1. 科学研究:参与水文与水资源领域的科学研究项目,积累科研经验和培养科研能力。

2. 撰写论文: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篇与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相关的学术论文,提高论文写作和科学研究能力。

中国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学习计划

中国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学习计划

中国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学习计划一、导言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是研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环境保护和水灾防治等相关问题的学科。

在当前全球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背景下,该专业的培养对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中国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学习计划。

二、专业概述1. 专业背景水是人类生活必需的重要资源,而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培养旨在培养具备系统的水文水资源工程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工程技术人才。

2. 培养目标通过全面的教育和培养,使学生掌握水文学、水资源学、水文预报与水资源规划、水力学、水文信息系统及模拟、水文调度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1)高等数学(2)线性代数(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4)流体力学(5)计算机编程与算法设计(6)大气科学与气象学基础(7)地球物理学基础2. 专业课程(1)水文学(2)水资源学(3)水文预报与水资源规划(4)水力学(5)水文信息系统与模拟(6)水文调度与管理(7)地下水科学与工程(8)环境水文学(9)水文数据处理与分析(10)水资源经济学(11)水生态学(12)水工程施工与管理(13)水文学实习四、实践环节1. 实验课程为了巩固理论知识,学生需参加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实验课程,包括流量观测、水质分析和水文模拟等实验项目。

2. 实习课程学生需要参与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实习,了解实际工程项目的实施情况,并具备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习期间,学生将与实际项目工作人员一起,参与调查、设计和实施相关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五、毕业要求1. 知识与能力学生毕业时应具备扎实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基础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从事水文调查、水资源管理与规划、水灾防治等工作。

2. 研究与创新能力学生应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进行水环境问题的科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数学、水力学、计算机、外语基础,系统地掌握水文学及水资源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得到水文水资源科学研究与实践训练,能从事水文信息采集与分析、水文模拟与预报、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水资源评价与管理、流域管理与水环境保护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

毕业生适宜在高校、科研机构、水利、水电、农林、能源交通、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等部门从事水文水资源领域教学、科研及工程规划、勘测设计和管理等工作,也可攻读水文学及水资源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

二、基本培养要求
(一)思想政治和德育方面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2.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走与工农群众、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道路;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3.热爱科学事业,养成良好学风,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艰苦求实、善于合作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4.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心理素质,遵纪守法。

(二)业务方面
1.系统地较好地掌握水文学及水资源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受到良好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践的基本训练。

2.具有坚实的数学、水力学、计算机、外语、水文学及水资源学基础;能在水文信息采集与分析、水文模拟与预报、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水资源评价与管理、流域管理与水环境保护等领域从事教学、科研及工程规划、勘测设计和管理等工作。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资料。

4.比较熟练地掌握计算机技术,并具备初步程序设计能力。

5.了解国内外水文学及水资源学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三)体育方面
1.了解体育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的合格标准。

2.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身心健康。

三、学制与学位
(一)学制
四年。

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

但具有学籍的时间最长不超过八年,累计修业时间不超过六年。

(二)学位
完成本专业学业,修满150学分,并符合学校有关学位授予规定者,授予兰州大学工学学士学位。

四、主要学科
水文学及水资源、农业水土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五、主干课程、特色课程和精品课程
(一)主干课程
水文学原理、地下水水文学、水力学、水资源系统分析、水文水利计算、水化学与环境水文学
(二)特色课程
水文水利计算、水资源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
六、课程结构
注:专业课程实验学时折半后计入总学时,下同。

(四)任意选修课
本专业学生需选修本专业或其它专业的课程,至少选修27学分。

本专业学生应首先在下表中选修本专业课程,至少选修21学分。

除本专业开设的选修课外,学生需在全校范围内选修跨学科课程至少6学分。

本专业开设的选修课如下:
七、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除常规教学环节外,可适当安排专题讲座、学术报告、演讲比赛、各项体育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八、其他有关说明
(一)成绩考核按照《兰州大学本、专科生成绩考核管理办法》执行。

(二)计算机教学按照《兰州大学关于加强计算机教育的决定》执行。

(三)毕业论文严格按照新修订的《兰州大学关于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的规定》执行,于第八学期完成,计8学分。

(四)主持完成创新创业行动计划、君政基金研究项目的奖励1学分。

九、教学计划总体安排一览表
注:各学期周学时合计不包括任意选修课学时和社会实践环节;※需安排多媒体教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