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散文阅读题答案二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阅读理解专题训练(老井的记忆)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阅读理解专题训练(老井的记忆)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老井的记忆张呈明①后院的广成姥爷家有一眼井,谁也不记得到底有多少年份了。

据村里年龄最长的老人回忆,他的曾祖父说过,打记事起就一直吃这个井里的水。

②这眼老井很深,大约有十五六米的样子,水面距地面约五六米。

井台四周略高于地面,用四块南山石板铺就。

井口外方内圆,石头砌的井沿长年累月被井绳勒出了好多深浅不一的印痕。

井壁上长满了墨绿色的苔藓和不知名的小草,常年湿淋淋的,早已看不清井壁砖石的模样。

③老井,一年四季泉水汩汩,即使大早之年也保持着不变的水位。

村里人洗衣、洗莱做饭、喂牲口等等,哪一样也离不开它,清凉甘甜的井水哺育了一辈辈的庄稼人。

每天天不亮,门外的大街上就响起扁担“吱嘎”“吱嘎”的响声,然后是水捅和井沿的撞击声,在早晨清新的空气中传得老远。

这声音,唤醒了沉睡的乡村。

于是,伴着袅袅升起的炊烟,和着鸡狗鹅鸭的喧闹,开启了乡村新的一天。

④不论寒来署往,不论大街小巷,从清晨到夜晚,都会听到“吱嘎”“ 吱嘎”挑水的声音。

乡村的土路上,也会洒下一路的水痕,散发着清新的泥土气息。

有时候打水的人多了,便把扁担靠在井边的老槐树上,坐在一起脚脚家常。

东家长,西家短,乡村的奇闻趣事便在井台边荡滚开来。

⑤随着井绳一圈圈地放下,水桶最终“咣”的一声碰到了水面。

就那么有节奏地左右芜动两下井绳,水桶灵巧地跳跃两下,桶口朝下,“咕咚咚”,里面便灌满了水。

顺势顿一顿,然后再一把一把往上提,一桶清洌甘甜的泉水便从幽深的井底提到了地面上。

千百年来,农家的日子鱿是这样一桶一桶地从深井中打捞出来的。

⑥“吱嘎”,“吱嘎”,那三尺长的扁担挑起了多少酸甜苦辣的童年往事。

⑦滴水成冰的寒冬,零下十多度的气温下,老井却氤氲着丝丝缕缕的热气,带着大地母亲最深处的温热,给冰封雪裹、数九隆冬的人们以温暖。

过去了四十多年的光景,我依然清晰地记得腊月天母亲在井台边用井水洗衣洗莱的画面。

2019年中考语文写景散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试题及答案

2019年中考语文写景散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试题及答案

中考写景散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试题及答案(本试题共100分,时间120分钟)【一】清凉山的声音(15分)①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走近南京清凉山的。

原先,清凉山于我而言只是一个词、一个区域的名号,当我走进清凉山、走向它的一草一木,我却听到了一种声响,这样的声响缠绕着我的脚步,使我无法轻松地游走。

②清凉山实在算不了什么山,海拔65米的高度远不及现在的高楼,但正是这毫不起眼的高度,却有着不同于一般的长度。

这长度的一端远远连接着三国,连接着一代枭雄曹操的浑厚声响:“生子当如孙仲谋!”当年,孙权就是在这里临水筑墙,硬生生地将挥师南下势如破竹的曹操,挡在了石头城外,不可一世的曹操也只能徒然长叹。

那声响撞击着坚如磐石的岩壁,在水天中回旋,也回旋在宋人辛弃疾的词中:“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不同的时代、同样的声音,蕴含的意蕴也就完全两样。

如果说曹操喊出的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强音,辛弃疾应和的则是时无英雄的无奈和叹惋。

③走在清凉山上,那些散落在泥土深处、隐匿在岩石缝隙间的声音碎片,总是明晰地震动着耳膜。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潮水拍打着刘禹锡《石头城》的声响,粘连着越过女墙的月影,不时在清凉山传响。

不知当年的唐后主李煜在此建避暑行宫,是否听到过这样的声音。

也许,他只是一味地陶醉于花光月影下,浸沉在艳词丽句中,乃至忽略了飞逸的云霞、东逝的流水。

直至身陷囹圄,一国君主颜面扫地时,他才恍然悟觉:春花、秋月,雕栏、玉砌,已在东风的吹拂中,成为无法再现的往事。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他问天地,他问自己,可是天地不语,他自己也无言以对。

然而,这样的“问”却淤积在清凉山的台阶上,踏上那一级级台阶,它便融进你的足音,传入心里,产生重重的回响。

④沧海桑田,东流江水的声响已远远消失在清凉山之外,似乎只有“南唐古井”伸出的破裂头颅还在与后人对视,讲述着属于南唐的旧事。

2019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试卷(附答案与解析)

2019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试卷(附答案与解析)

绝密★启用前江苏省徐州市2019年初中毕业会考、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 文本试卷满分14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0分)1.古诗文默写。

(10分)(1)随风潜入夜,____________。

(2)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4)受任于败军之际,_____________,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曰:教学相长也。

(6)陆游《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蕴含着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历来广为传诵。

2.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告罄(q ìng ) 亘(g èng )古 信手拈来 骇人听闻B .禁锢(g ù) 蜷(qu án )伏 阳奉阴为 深恶痛疾C .制裁(c ái ) 瘦削(xu ē) 格物致知 接踵而至D .拜谒(y è)殷(y īn )红与日俱增诚惶诚恐3.根据语境作答。

(4分)太阳升起来了,一颗颗露珠在叶尖处动着( )的光芒。

晨雾在淡淡的朝晖中散去,映入眼帘的是无尽的绿在天地间 ( )般地描绘着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画卷。

草地周围的香樟树像人们的避暑伞,深绿的树叶在太阳的照耀下散发着阵阵香味。

阳光从墨绿色的叶子缝里洒落下来,斑斑点点的花纹在地上留下了。

(1)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2分)五彩缤纷晶莹剔透挥毫泼墨龙飞风舞(2)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2分) 4.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明代作家吴敬梓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通过刻画科举制度下的众多士人形象,对整个封建社会的“儒林”做出了深刻的批判。

B .联想和想象是诗歌创作的常见手法。

2019版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阅读 三 散文要

2019版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阅读 三 散文要

学案三散文要点概括类2大题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谁在仰望星空刘江滨那年中秋,我在一家报纸头版看到一则新闻:今晚无法赏月。

可能是根据气象台的预报得出的结论吧,于是当天不再做赏月想。

可是,夜晚我在室内偶尔望向窗外,发现满世皎洁,一地银辉,圆圆的月亮高高挂在空中。

显然,天气预报出了问题,新闻报道也过于武断,更大的问题是,我们已失去了仰望星空的习惯。

小的时候,最恣意的事情就是在夏天的夜晚,在院子里铺一张凉席,躺在上边看星空,觉得星空是那么的神秘、浩瀚、广袤。

满天星斗,数也数不清,有的明亮,有的暗淡,像眼睛一样一眨一眨的,闪闪烁烁。

稍稍长大,听哥哥姐姐说,星星其实都是石头,本身不会发光,是反射太阳的光。

这时心底生出恐惧,既然是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岂不会砸死人?后来知道古代“杞人忧天”讲的就是这个。

再后来,又听说太阳早晚得燃尽熄灭,地球像人一样有寿命最终也会死掉,心中除了恐惧还有绝望,一连几天,呆呆怔怔,睡不好觉。

幸好,哥哥姐姐还说,不用担心,宇宙中除了太阳系,还有银河系,无边无际,总有一颗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到那时科学发达了,宇宙飞船会把人类载到新的星球上去。

成年了,每天关心的是脚步如何才能迈得更稳,人生如何才能更精彩。

只顾埋头走路,不再抬头看天。

再说,城市的星空不再璀璨,星星被灯光褫夺了光辉,不再明亮,无景致可赏了。

那年“五一”,和朋友去山里度假。

入夜,月亮明晃晃的,几乎灼人的眼睛,朋友5岁的小女儿说:“怎么晚上还出太阳啊?”一语惊人,恍如隔世。

谁在仰望星空?仔细一想,耐人寻味。

如果不算职业天文学家、天文爱好者,除了儿童,就是古人。

古人是人类的远祖,也是人类的儿童时期。

这里说的“仰望星空”,实际上并不是表面上的闲情逸致,更深刻的内涵是指人类的好奇心、探究欲和宇宙观。

战国时期《尸子》云:“天地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宇宙就是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

远古时代,人类的先祖睁着好奇的眼睛打量着这个神秘的世界,一切都是未知,天上打个雷,都会惊悚觳觫,吓个半死,以为是老天爷发怒。

中考语文2019年全国各省市散文阅读真题精选及解析

中考语文2019年全国各省市散文阅读真题精选及解析

2019年全国中考语文散文阅读真题精选及解析(一)江苏省常州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阅读散文,完成各题。

父母的养老(郑宪法)①那天,母亲说:“我们去养老医院。

”②有没有听错?94岁的母亲,为自己,为92岁的父亲,也为忙碌辛苦的我们,提出此愿望。

因帕金森病导致行走艰困,生物钟日夜颠倒的父亲初听去养老医院,有点被惊到,心惴惴,但之后对母亲说:“你去,我去”。

③终是去了。

入门不适的是父亲,知识分子的他觉着突然失去了“自由”。

因怕摔倒,护理阿姨会阻止他随意走动;床边有高高的护栏,他视如手铐脚镣,忍不住对其踢打……此时,我们四个子女是伤感的,自責的:将父母送来此地,错了?母亲说:“没错的。

决定到这里的,是我们自己。

适应需要时间。

”她只是要我们子女有空就常来看一下父亲。

④我们常去探望。

那天,我带父亲到他们隔壁房间,见到一位背很佝偻的84岁老太。

一问,她乃是病人家属。

每天家里、医院来回,风雨无阻,服侍精神失常病痛住院的88岁丈夫。

之后,父亲抱怨减少了。

再一日,我给他们吃在家里煮好带去的鱼香肉丝面。

父亲说好吃,母亲也说好吃。

他们吃我煮的面,我吃他们在养老医院食堂烧的赤豆粥,炖蛋,冬瓜。

吃完,父亲竟来了精神,甩开我搀扶的手,自己走了几步。

母亲说你一个人不能,摔了不好。

父亲说:“我看见你倒着走路了,这年龄,不能的。

”那天他们俩说了许久的话。

⑤其实入院前,给父母检查,母亲可以不住院。

母亲说:“他脾气大,胆小。

我不在他身边不可能,”一次,父亲又闹情绪,吵回家,母亲平静地轻拍父亲脸上木然,低头,无语。

⑥一日,护理阿姨不在,我给父亲擦洗,发现在稀落的毛发下,他后颈上有一大块暗红色的胎记,父亲92岁,我才第一次看到这个隐藏的胎记。

父亲说:“儿子,你是第一次帮我擦洗。

”我内心猛一惊。

⑦意外和不幸,有时就在一切看似睛朗的日子里突降倾盆暴雨。

⑧几个月的精心护理,父亲在养老医院一次没跌倒,生物钟的日夜颠倒也大为改观。

“一片大好形势”下,那天清晨却传来了消息:母亲在病房内意外摔倒,股骨骨折了。

浙江省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讲解篇第二篇现代文阅读第一节文学作品阅读小说散文阅读含解析

浙江省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讲解篇第二篇现代文阅读第一节文学作品阅读小说散文阅读含解析

第一节 文学作品阅读(小说、散文阅读)考点击破小说阅读考点一 概括分析小说的情节例1 (山东淄博中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题目。

最暖心的事[美]鲍勃·布劳顿①十年前,我从得克萨斯州的乡村来到纽约开出租车谋生。

开的士会碰到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幽默诙谐,有的人失意忧郁,还有的人自命不凡。

但让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一个老太太。

②那是今年5月份第2个星期日的深夜,我接到城郊的一个要车的电话。

我想,也许是一些参加完晚会的人,或是某个刚赶到这个城市过母亲节的人。

③我到达目的地时是3点30分。

一个破败的公寓楼黑黢黢地立在我的眼前,只有一楼有一个房间透出一点灯光。

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司机顶多只会按一两声喇叭,稍等片刻,然后开车走人。

因为这个时间和地点时常会出现治安问题。

然而,我也知道这个时间在这样的地方打车不易,再说也许这个客人有点困难需要我帮一把手呢。

于是,我走到亮灯的那户人家敲了敲门。

④“等一会儿。

”回答我的是一个苍老虚弱的声音。

我听到屋内有什么东西在地上拖动。

隔了好久,门开了,一个80多岁的瘦小的老太太吃力地拖着一个萨斯包走了出来。

她身穿一件印第安大花布上衣,头戴一顶圆桶形帽子,帽子上还罩了一条面纱,活脱脱是一个上世纪四十年代好莱坞电影里走出的人物。

⑤“你能帮我拎一下包吗?”她说。

我先将她的包拎上车子,然后又回头搀扶着她。

她走得很慢,边走边对我感谢不尽。

⑥“这没什么。

”我说,“我这是为我的客人服务。

再说,我希望我的妈妈在外面也能得到同样的服务。

”⑦“你真是一个好人。

”她说。

进了车子,她给了我一个地址,问:“能不能从城里走?我很想再看看这座城市……”⑧“能,不过这就不是最近的路了。

”我答道。

⑨“这不要紧。

”她说,“我不着急。

我是菲奥娜小姐,不过人们都叫我菲奥娜太太。

是去圣洛安敬老院。

”⑩我从后视镜中看了她一眼。

菲奥娜太太的眼窝里有一滴亮晶晶的东西。

“我孤寡一人。

”她继续说道,“医生说,我剩下的时间不多了。

2019甘肃省 中考专题训练语文试卷:阅读理解 附答案.

2019甘肃省 中考专题训练语文试卷:阅读理解 附答案.

优质大题说明文 2 篇(一)(2019 抚本铁辽葫黑白卷改编)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 题。

(13 分)用“面粉”修复牙齿①俗话说“牙痛不是病,痛起来真要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牙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主要的牙齿疾病就是牙齿缺损。

造成牙齿缺损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龋齿,其次为外伤、磨蚀、酸蚀等。

修复方法可根据牙体缺损情况和使用材料情况,选用树脂修复、全瓷修复、烤瓷修复等。

可以采取的方法也有很多,如拔牙、补牙、种植假牙等方式,但这些方法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还耗时费力、花费不菲。

有没有更简便的办法治疗牙病?②最近,一项获得中国专利银奖的再生医学材料展示出美好的应用前景。

所谓再生医学,是指利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和工程学等学科的原理与方法,研究和开发用于替代、修复、改善或再生人体各种组织器官技术,其技术和产品可用于因疾病、创伤、衰老或遗传因素所造成的组织器官缺损或功能障碍的再生治疗。

基于这种研究方向研究出的用于牙齿修复的再生医学材料,会给现在传统的口腔疾病治疗方法,打开一片新的天地。

③这种再生医学材料外貌朴实,长得像我们平时司空见惯的“面粉”。

可这面粉来头不小,可别小看它,它是由纳米级的颗粒组成。

研发团队成员仇越秀博士告诉记者,人体的软硬组织其实是三维网状结构,组织受损后如何恢复是一个世界难题。

她所带领的团队瞄准这个方向,历经上万次实验,研制成功这种高科技再生医学材料。

在显微镜下,这些再生医学材料颗粒表面看起来就像马蜂窝状的孔洞,其内部也布满密密麻麻但大小均匀的孔洞。

孔洞虽小,它们的表面积加在一起却非常巨大,100 克材料的孔洞面积相当于 5 个足球场大小。

④这些细小颗粒的基础材料是硅、钙、磷:硅元素通过植酸改变前驱分子结构,将硅键有序排序,形成和人体组织接近的三维网状细胞支架,诱导细胞的键合、修复、再生,形成和原来一样的组织。

这些细小颗粒材料进入牙齿表面缺损的地方后,快速吸附口腔中的唾液,唾液与材料孔洞表面均匀地发生反应,生成了人类牙釉质的主要成分,这种成分是人体内最坚硬的部分。

201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记叙类文本阅读题及答案解析】汇集2

201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记叙类文本阅读题及答案解析】汇集2

201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记叙类文本阅读题及答案解析】汇集2 2019吉林省(甲)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

(16分)打树花冯骥才门前广场上临时拉了一些电灯,将堡门下半截依稀照见,上半截和高高在上的门楼混在如墨的夜色里。

一个正在熔化铁水的大炉子起劲地烧着。

鼓风机使炉顶和炉门不停地吐着夺目的火舌。

这火舌还在每个人眼睛里灼灼发亮,人们——当然包括我,都是来争看此地一道奇俗打树花。

我于此奇俗,只知道此地百姓年年正月十六闹灯节,都要演一两场“打树花”。

当几个熊腰虎背的大汉走上来,人们沸腾了。

这便是打树花的汉子。

他们的服装有些奇异,头扣草帽,身穿老羊皮袄,毛面朝外,腰扎粗绳,脚遮布帘,走起来又笨重又威风,好像古代的勇士上阵。

这时候,人群中便有人呼喊他们一个个人的名字。

能够打树花的汉子都是本地的英雄好汉。

不久,便静下来。

一张小八仙桌摆在炉前,桌上放粗陶小碗,内盛粗沙,插上三炷香。

还有几大碟,三个馍馍三碗菜,好汉们上来点香,烧黄纸,按年岁长幼排列趴下磕头。

围观人群了无声息。

这是祭炉的仪式。

在民间,举行风俗,绝非玩玩乐乐,皆以虔诚的心为之待之。

仪式过后,撤去供案,开炉放铁水。

照眼的铁水倾入一个方形的火砖煲中。

铁水盛满,便被两个大汉快速抬到广场中央。

同时拿上来一个大铁桶,水里泡放着十几个长柄勺子,先是其中一个大汉走上去从铁桶中拿起一个勺子,走到火红的铁水前,弯腰一舀,跟着甩腰抡臂,满满一勺明亮的铁水泼在城墙上。

就在这一瞬,好似天崩地裂,呈现出任何地方都不会见到的极其灿烂的奇观!金红的铁水泼击墙面,四外飞溅,就像整个城墙被炸开那样,整个堡门连同上边的门楼子都被照亮。

由于铁硬墙坚,铁花飞得又高又远,铺天盖地,然后如同细密的光雨闪闪烁烁由天而降。

可是不等这光雨落下,打树花的大汉又把第二勺铁水泼上去。

一片冲天的火炮轰上去,一片漫天的光雨落下来,接续不断;每个大汉泼七八下后走下去,跟着另一位大汉上阵来。

每个汉子的经验和功夫不同,手法上各有绝招,又互不示弱,渐渐就较上劲儿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散文答案(二)
七、1.A祭炉仪式(打树花前的仪式)B打树花的过程(表演过程)(表演情景)(每空2分)
2.①服装奇;②仪式奇;③效果奇;④用料奇(用具奇)。

(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3.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打树花汉子表演动作的娴熟,表达了作者对表演者的赞美之情。

(动作描写2分,表达效果2分)
4.①对打树花这一民俗的喜爱和赞美;②对打树花勇士的钦佩和赞美;③对劳动人民智慧的歌颂和赞美;④对中国民俗文化的骄傲和自豪。

(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八、1. 示例:用自己的辛劳酿造甜美的生活。

这一题目言简意赅,既概括文章内容,又点名了文章的主题。

解析:此题考查题目含义的理解及题目的妙处。

文中写了各类人以及蜜蜂用自己的辛劳创造美好的生活,这就是题目的含义所在。

甜蜜的生活怎样获得,靠辛勤的劳动,因此题目点明了文章主题。

2. 示例: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菌子各种各样的形状,突出其形状众多。

解析:此题考查对句子表达效果的赏析。

赏析这一句子可以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进行,把菌子的形状比作伞、书册、活着的珊瑚,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菌子的各种形状,突出其形状众多。

3. 为解释文章主题做铺垫。

解析:此题考查材料与主题的关系。

材料是为主题服务的。

文章用大量笔墨写了山、云、水、茶、菌、花表现出这里环境美好,资源丰富,为后文蜜蜂酿蜜提供了条件。

拥有这样好的自然条件,只要努力就可以酿造美好的生活。

4. 示例:“一窝蜂”计划通过蜜蜂联系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让人们相互帮助,共享美好生活。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回答时可以结合第⑨自然段内容。

蜜蜂把远隔千里的两家人联系起来,共享美好生活。

5. 示例:生活中一些美好的东西因为习以为常而被我们忽视,如父母的爱,老师的鼓励等,但这些却可以创造奇迹,让我们去珍惜所拥有的东西。

解析:此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感悟。

回答时要围绕“那些东西容易被忽视”来说,并联系实际说出这些被“忽视东西”的意义,表达出珍惜之情。

九、1.B 2.曹寅劝人晚上不要关门而睡,因有“夜夜凉风香满家”,语言通俗而意味无穷;朱自清把香味比作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打通了人们的嗅觉和听觉,新颖而独特。

3.君子是学问和修养达到了很高的境界的人。

他们的孤独不仅仅是指缺乏与之共处的人,更是指缺乏心灵深处志同道合的人。

周敦颐感叹同他一样爱莲之高洁的人很少,苏轼感叹不汲汲于名利,从容流连光景的人很少。

他们的孤独感是对“君子注定孤独,不在身边,就在心里”的最好诠释。

4.予人洁净清香的美好享受;通透简约,含蓄蕴藉;须在困境中汲取营养,积攒力量;有所突破。

5.强调了淤泥给予芙蓉营养和力量,成就了芙蓉;困境也如淤泥,磨砺并成就了君子和艺术。

由此启迪人们要直面困境,勇于接受磨砺。

十、(1)①非人工栽培或驯化的纯自然的事物;②脱离喧嚣世俗的自由与快乐。

(2)非常得意心旷神怡一往情深
(3)①句子运用“久久”与“匆匆”两个叠词,描述生动、口语化,表现出作者对山间空旷、幽静与山间自然纯正事物的喜爱。

②这个句子是对作者的动作描写,以“闭”“靠”“掏”“倒”“咽”等动词,表现作者身处山境的自由与随意,表现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喜爱。

(4)童谣表现出儿童的纯真,陶渊明的“巷巾滤酒”表现其为人的纯朴、真实。

以此来突出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纯真、自由生活的热爱。

(5)此段运用对比的手法,将“我”与众游客形成对比,突出“我”与众不同的人生态度,为下文对陶渊明的生活态度的赞美,表现文章的主旨作铺垫。

十一、1.(1)学生们卖力的献计献策;(2)“我”带领学生们放学后踏雪访梅。

2.(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学生们比作一朵朵美丽的腊梅花,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学生们如同腊梅花一般美丽可爱,表达了“我”对学生们的喜爱之情。

(2)彼此是指我和孩子们,重音强调“彼此”。

老师与孩子们已经走进彼此的内心,突出了老师和学生情感的加深。

3.(1)芬芳的腊梅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2)芬芳的腊梅花象征着学生们美丽的心灵;(3)制造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4)揭示文章情感主旨,体现我与孩子们温暖的师生情;(5)关联主要情节,体现主要内容。

4.(1)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甲】文中的“抹、贴、按、写”以及【乙】文中的“迎、敲、笑”等词可以看出运用了动作描写。

【甲】文中的“仔细”以及【乙】文中的“狡猾的目光”可以看出神态描写。

【甲】段:小胖将原来的“恨”用力抹掉并改成了“爱”,表现出小胖内心的转变,体现出小胖内心对“我”的接受,突出了老师和学生情感的加深。

【乙】段:“我”面对老师假装发怒时,拿起石板一迎,写出“我”的调皮、机灵,表现了一个淘气的孩子对老师的理解。

十二、1.(5分)①姐姐回家,快活迎接②年初三四,雪野赛马(春郊试马)
③春节期间(直到上元),骑马访亲④孟春时节,骑马踏青
⑤放假回家,骑马过意
2.(4分)通过叙述,交待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经过;通过指写人物衣着盆中景物与人物活动,营造了美好的氛围,表现了“我”愉悦的心情;通过敏论,表达对美好境界和美食的赞美;用“最喜那满天星斗“抒发对家乡夜景的喜爱之情
(答对其中两处即可)
3.(4分)文章大量使用短句使语言节奏明快;文章运用许多典雅的词,引用大量典故,化用古诗词,使语言典雅。

4.(4分)感情基调:愉快、温馨,热烈、豪迈。

主旨:表达了对往事的怀念,对家乡的热爱;表达了一定的家国情怀。

十三、1.(2分)“魅力”用得最好。

开头就引起读者猜想又统领了文章内容。

2.(1分)我却没有机缘看日出,而只能从书不上去欣赏。

3.(3分)为写日出作铺垫:用对比或衬托的手法。

4.(3分)先写想看日出,结果却写日落;接着写了两位作家对日出的描写,然后写作者两次没有看到日出,最后才写作者看到日出的经过,
5.(4分)作者由欣赏日出的喜悦转而进入庄严的思考,面对“雄伟、瑰丽的日出景象”作者想到的是“我们是早晨六点钟的太阳”,想到的是“新中国瑰丽的景色”,从而揭示出文章的象征义。

表达对祖国赤诚的爱。

6、D
十四、1.明线:我瞻仰烈士墓园的过程。

暗线:孟良崮战役的血与火的历史。

2.第十一段“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那些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

”通过对比突出烈士为国捐躯虽为无名,但长留世人心中,永远流传;而有些刻意想要让人注意的人,却更易被人淡忘。

3.细写这个场景,更能触发人类的共同情感:哺乳的母亲,刚出来的婴儿都没有被放过,可见敌人是何等的残忍和没有人性。

这更能激起人们对和平的珍爱,对战争惨酷的痛恨!
4.一方面借物喻人,借合欢树表达了作者对那段英雄历史的铭记,对烈士的崇敬和不舍;另一方面连用两个设问,使作者想要表达和情感和文章主旨更突出,更能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十五、1.笼蚊烟吃晚饭做豆酱采野菜炸鱼酱盖酱缸被蚊咬
说明:本题4分。

答对任意四点即可得满分。

2.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又烘托了宁静平和的生活氛围。

说明:本题4分。

3.照应题目,引出下文对往事的回忆。

说明:本题2分。

4.示例一: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酱缸人的情感,描写了人们精心呵护酱缸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酱缸的特殊感情。

示例二: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强调酱缸需要精心呵护。

表达了作者对酱缸的特殊感情。

说明:本题4分。

5.对童年往事的回忆和对故乡亲人的怀念;对岁月逝去的惆怅失落。

说明:本题4分。

6.示例一:和小伙伴一起玩要。

难忘童年天真无邪、无忧无虑的岁月。

示例二:妈妈做的一桌好菜。

难忘家人团豪其乐融融的美好时光。

示例三:老师的叮咛嘱托。

难忘漫漫求学之旅中老师的路陪伴。

说明:本题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