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智与情感简介
理智与情感简介

理智与情感简介《理智与情感》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创作的长篇小说。
该作讲述埃莉诺和玛丽安两姐妹生在一个英国乡绅家庭,姐姐善于用理智来控制情感,妹妹的情感却毫无节制,因此面对爱情时,她们作出了不同的反应。
《理智与情感》以这两位女主角曲折复杂的婚事风波为主线,通过“理智与情感”的幽默对比,提出了道德与行为的规范问题。
该作是简·奥斯汀的第一部小说,但写作技巧已经相当熟练。
故事中的每一个情节,经作者的巧妙构思,表面的因果关系与隐藏在幕后的本质缘故均自然合理。
埃莉诺和玛丽安是两姐妹,由于两姐妹的父亲逝世后遗产归他前妻所生的儿子约翰,她们和她们的母亲不但经济上拮据,还得摆脱寄人篱下的生活。
她们终于在德文郡一座乡间别墅内安了家。
这一来,埃莉诺和她爱上的青年爱德华(她嫂嫂范妮的弟弟)分了手,而玛丽安在乡间邂逅并迷恋上的威洛比也突然有事去了伦敦。
两姐妹就这样都和她们所爱的人分开了。
随着情节的发展,这两头恋爱都发生了波折。
当埃莉诺听到露西·斯蒂尔私下告诉她和爱德华私订终身已有四年之久时,她硬压住了感情,保证为她保守秘密。
埃莉诺把失恋的痛苦藏在心底,在玛丽安终于遭到了威洛比的拒绝,精神大受刺激,后来甚至在病倒的过程中,竭力安慰妹妹,帮助她振作起来。
露西遭到爱德华的母亲,富孀费勒斯太太的反对,她硬要她儿子和莫顿爵士的独生女结亲。
爱德华不愿,他母亲竟剥夺他的继承权,把财产传给次子罗伯特,这时,埃莉诺心胸还是那样开阔,受人之托,通知爱德华可以得到一个牧师的职位,有条件和露西成婚。
哪知露西转而去追求那交好运的罗伯特,和他结了婚。
这样,埃莉诺和爱德华才能终成眷属。
英国小说家简·奥斯汀在她诞生地汉普郡的斯蒂文顿繁荣而稳定的乡间长大,十二三岁就开始写作。
她早期的习作都是中短篇,全是十五六岁时写的,后人就编成了两部集子。
1797年,简二十二岁,完成第一部长篇小说《第一面印象》,接着开始写《埃莉诺与玛丽安》。
《理智与情感》讲解

《理智与情感》讲解【正文】"理智与情感"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一部经典小说,也是一部以婚姻为主题的情感小说。
该小说以19世纪英国上流社会的庸俗生活为背景,以主人公伊丽莎白·班内特的婚姻故事为主线,展现了理智与情感之间的斗争与平衡。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巧妙的人物塑造和情节安排,揭示了理智与情感在婚姻选择中的重要性以及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简·奥斯汀通过描绘伊丽莎白和达西、班内特姐妹与其余几位主要人物的恋爱经历和婚姻决策,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温馨与戏剧性的世界,从而引发人们对于婚姻和情感的思考。
首先,小说中的班内特家庭成员个性鲜明,从某种程度上展现了理智与情感之间的对立和统一。
寡居的班内特太太有五个女儿,其中最具特点的是伊丽莎白和简。
伊丽莎白个性开放,善于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她以理智和才智来审视自己的婚姻选择,并最终得到了真正的幸福。
而简则是一个理智与情感的结合,她对待世事更加宽容,不刻意追求,最终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其次,小说中的主要男性角色代表了不同的人生观和婚姻观。
达西是一个富有、高贵、自傲的绅士,他一开始对班内特姐妹们持有偏见,认为她们低俗而没有教养。
然而,通过与伊丽莎白的接触,达西逐渐改变了看法,并向她表达了自己的爱意。
这一情节体现了理智对于情感和婚姻选择的重要性,也表明理智能够帮助人们看到事物本质,超越表面的偏见。
同时,小说中的婚姻选择也充分展示了理智与情感的博弈。
班内特姐妹们在婚姻问题上的态度不同,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班内特的次女琼。
琼是个感性且易受外界影响的女孩,她盲目地迷恋了一个名声不好的军官并毅然接受了他的求婚。
然而,当她发现对方的真实面孔后,才意识到婚姻中理智的重要性。
通过琼的经历,读者可以深刻体会到理智在婚姻选择中的意义,以及情感与理智之间的平衡,都是非常必要的。
最后,小说中的婚姻状况和人物性格的发展,给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婚姻选择带来了一定的启示。
《理智与情感》:简·奥斯汀的爱情经典

理智与情感:简·奥斯汀的爱情经典1. 简介《理智与情感》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于1811年匿名发表的小说,被认为是奥斯汀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小说以两个姐妹埃莉诺和玛丽安·丁达尔为主线,讲述了她们的爱情故事和追求幸福的艰辛旅程。
这部小说以其深刻而生动的人物刻画和对社会规则及道德观念的揭示而闻名。
2. 内容概述2.1 姐妹俩的性格和处境 - 描述埃莉诺和玛丽安·丁达尔这两位具有截然不同性格的姐妹,以及她们面对家庭困境所做出的选择。
- 对比姐妹俩在处理悲伤、失望和爱情中表现出来的理智和情感。
2.2 爱情故事与挫折 - 分析埃莉诺对约翰·威洛比先生的爱情故事,以及玛丽安与约翰的痛苦和失望。
- 陈述埃莉诺对爱情的理智看待和玛丽安过度的情感投入之间的对比。
2.3 理智和情感的平衡 - 探讨小说中理智与情感的平衡问题,如何避免太过极端。
- 分析奥斯汀通过角色塑造来对这一主题进行探讨:埃莉诺作为理智派代表,玛丽安作为情感派代表,以及其他角色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3. 社会规则和道德观念探析3.1 上流社会的约束与影响 - 讨论小说中上层社会的世俗规则、家族压力和财富影响对爱情选择产生的影响。
- 分析奥斯汀对上流社会规则习俗进行嘲讽和揭示。
3.2 性别角色与权力关系 - 探究小说中男女性别角色在爱情、家庭以及社会关系中所扮演的不同责任和权力。
- 剖析奥斯汀对当时社会性别标准及其限制进行的批判。
4. 主题意义和影响4.1 对当代读者的启示 - 解释《理智与情感》对于现代社会中个人情感与理性平衡如何具有普遍意义。
- 说明小说中所揭示的人性弱点和成功之道,对当代人职场、婚姻和人际关系的启示。
4.2 奥斯汀文学传统的开创性地位 - 引述评论家对奥斯汀在英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 讨论她塑造了独特的女性角色形象,以及她对小说结构和风格发展的贡献。
结论本文通过对《理智与情感》这部简·奥斯汀经典作品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了理智与情感之间的不同态度、社会规则与道德观念的挑战以及这部作品对当代读者的重要意义。
理智与情感

《理智与情感》是英国着名女作家简。
奥斯丁的处女作。
埃莉诺和玛丽安两姐妹生在一个体面的英国乡绅家庭,姐姐善于用理智来控制情感,妹妹却往往情感毫无节制,因此在恋爱中碰到挫折时,她们作出了不同的反映……情节围绕着两位女主人公的择偶活动展开,揭露当时英国资本主义社会,以婚配作为女子寻求经济保障、提高经济地位的一种风俗,重门第而不顾儿女感情和做人权利的丑陋时尚。
如同书名展现的那样,整个故事集中表现了“理智”与“情感”的矛盾冲突。
本书和作者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堪称姐妹篇,同样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对白叙述没有富裕嫁妆的少女恋爱结婚的故事。
《理智与情感》无时不散放着理性的光芒,并以书中主人公卓越的理智的头脑和其机敏与智慧,当然了,还少不了她心中炽热的感情,来表现保持自我的完整与满足社会的要求这一中心思想。
《理智与情感》是一部寓于情趣与幽默的作品。
它以两姐妹曲折复杂的爱情故事为主线,表达出了理智与情感的关系,以及很多情况下,理智应更胜于情感的主张。
在简。
奥斯汀的时代,对情感的赞美是当时文学的主流内容,许多人都认为有无法克制的强烈情感才是优秀人物的表现,而无论这种感情是否会给其自身或其家人带来痛苦。
如果想要克制或隐藏,那便是错误。
而简则通过两姐妹的故事对这种观点表达了不同的看法,从书中可看出,她认为诚挚热烈的感情固然重要与可贵,但仍需理智去控制与调节,毕竟情感是感性的,任其随意发展可能会带来许多不必要的痛苦,不论对自己还是家人都会有伤害。
只有同时具备理性的头脑和思维,才能避免或把这种伤害降为最低,这无疑对大家都是有好处的。
《理智与情感》塑造了一系列的人物形象,各有各独特的个性,然而就读者接触最多和作者想要着重表现的,那就要数达什伍德家的两姐妹了。
埃丽诺,达什伍德家的大女儿,一个感情丰富而又富于理智的姑娘。
从故事一开始就显示出了她比她的母亲和妹妹更加有头脑与理智。
埃丽诺办事缜密,考虑周全,谈吐智慧。
不论是对他所爱慕的爱德华还是厌恶的露西,在众人面前,她都能以礼相待。
理智与情感

理智与情感作者简介:简·奥斯汀(1775~1817)英国女小说家。
生于乡村小镇斯蒂文顿,父亲是当地教区牧师。
奥斯丁没有上过正规学校,在父母指导下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
她20岁左右开始写作,共发表了6部长篇小说。
1811年出版的《理智和感伤》是她的处女作,随后又接连发表了《傲慢与偏见》(1813)、《曼斯菲尔德花园》(1814)和《爱玛》(1815)。
《诺桑觉寺》和《劝导》(1818)是在她去世后第二年发表的,并署上了作者真名。
奥斯汀终身未婚,家道小康。
由于居住在乡村小镇,接触到的是中小地主、牧师等人物以及他们恬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因此她的作品里没有重大的社会矛盾。
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尤其是绅士淑女间的婚姻和爱情风波。
她的作品格调轻松诙谐,富有喜剧性冲突,深受读者欢迎。
内容简介:《理智与情感》是简·奥斯丁富于幽默情趣的处女作。
埃诺莉和玛丽安娜两姐妹生在一个英国乡绅家庭,姐姐善于用理智来控制情感,妹妹的情感却毫无节制,因此面对爱情时,她们作出了不同的反映……小说以这两位女主角曲折复杂的婚事风波为主线,通过“理智与情感”的幽默对比,提出了道德与行为的规范问题。
本书和作者的《傲慢与偏见》堪称姐妹篇,同样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对白叙述没有富裕嫁妆的少女恋爱结婚的故事。
读后感:自古以来,爱情一直是人类最美妙的感情。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有人说,爱情本来就该是盲目的。
这句话没有错,但事实上,放眼望去,有几个盲目去爱的人最终获得了幸福呢?一般来说,人在年少时候的爱情都是盲目的——跟金钱、地位而当人们成年以后、心智成熟以后,对世界、对人生都有了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对自己的行为和感情都有了一定的把握能力,这时候再去面对爱情,就会多一份理智和思考。
这时候要找的伴侣,当然首先还是相互吸引,但更多的是考虑双方的性格是否合适、对方的人品是否值得托付终生、双方的思想境界是否在同一个层次、双方的社会地位是否差距太大、能否接受对方的现状(比如:买不起房)……有了这些全面的思考,再去选择自己的终生伴侣,虽然不能确保百分之百幸福,但是,不幸甚至分手的几率都不是很大。
理智与情感(简 奥斯丁小说全集)

目录分析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0 1
第五章
0 2
第六章
0 3
第七章
0 4
第八章
0 6
第十章
0 5
第九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一章
第十三章
1
第十四章
2
第十五章
3第十六章4 Nhomakorabea第十七章
5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0 1
第一章
0 2
第二章
0 3
第三章
0 4
第四章
0 6
第六章
0 5
第五章
第八章
第七章
第九章
1
第十章
2
第十一章
3
第十二章
4
第十三章
5
第十四章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0 1
第九章
0 2
第十章
0 4
第十二章
0 6
第十四章
0 3
第十一章
0 5
第十三章
作者介绍
简·奥斯汀(Jane Austen,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出生于英国斯蒂文顿小镇,英国著名女小 说家。奥斯汀的小说出现在19世纪初叶,一扫风行一时的假浪漫主义潮流,继承和发展了英国18世纪优秀的现实 主义传统,为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高潮做了准备。其主要作品有《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等。
花了五天终于陆陆续续把《理智与情感》看完啦,其实是因为当初太喜欢《傲慢与偏见》了,所以终于有时 间来看看一直想看的姐妹篇《理》。所以我个人觉得《理》也更像是《傲》的草稿,为作者积累了写作经验,从 而写出了更成熟的《傲》,也证明写作的确是越写越好的。 (另外,这个译本不太行,比较拗口难读懂,而且有 些时候容易让读者误会人物原意。
《理智与情感》主要情节

《理智与情感》主要情节理智与情感可以看做一个情感与理性的博弈、冲突与和谐的故事。
小说《理智与情感》由简·奥斯汀所著,讲述了女主人公伊丽莎白·本内特与先是看似自以为是的遗老遗少达西先生以及行为随性的开朗热情的傲慢的男主人公威廉·科林斯的故事。
本文将主要围绕两个主要情节逐一展开。
第一情节:伊丽莎白与达西先生的相遇伊丽莎白·本内特是本书中的女主人公,她是一个机智、聪明而真实的女性。
达西先生是一个具有优越社会地位和貌似傲慢的年轻绅士。
初次相见,伊丽莎白觉得达西高傲自大,而达西也对伊丽莎白的家族和社会地位产生了偏见。
二人之间的矛盾源自彼此的误解和先入为主的观念。
第二情节:伊丽莎白与威廉·科林斯的婚姻争霸威廉·科林斯是一位行事随性、言行举止放任的男士,他是伊丽莎白的远房表亲,也是伊丽莎白姐妹们的继承人。
由于家族的贫穷,伊丽莎白的母亲竭尽全力希望她能嫁给威廉,以确保自己家族的经济地位。
而伊丽莎白深知自己的需求与威廉的个性格格不入,她拒绝了威廉的求婚,并且对于威廉的婚事鄙视不已。
通过剧情展开,伊丽莎白渐渐意识到自己之前对达西和威廉的判断都是以偏见为基础的。
而在与达西的再次交往中,她逐渐发现了达西真实的内心和优秀品质。
达西也认识到了自己之前的傲慢和对他人的先入为主观念,并向伊丽莎白表达了内心的真心。
伊丽莎白最终与达西走到了一起。
本书通过伊丽莎白与达西、威廉之间的争执与和解来展现了理智与情感的交织。
伊丽莎白通过与两位男士的交往,逐渐摆脱了对社会地位和财富的追逐,并真正体会到了爱情的力量。
达西则通过伊丽莎白的洞察力和真诚守信重新认识到自己的崇高品质,从而弥补了之前对伊丽莎白的误解和冷漠。
情感与理性的冲突贯穿整个小说,但最终却以和谐的方式得到了解决。
伊丽莎白通过批判性思维和感性的直觉,融合了冷静的理性和对爱的热情,实现了情感与理性的统一。
在小说的结尾,作者也传达了一个寓意深远的观点:理智与情感是相辅相成的,它们的结合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和满足感。
理智与情感读后感

理智与情感读后感《理智与情感》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经典小说之一,出版于1811年。
这部小说以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社会为背景,讲述了两个姐妹埃莉诺和玛丽安的爱情故事。
小说以精细入微的描写和深入的人物心理分析而闻名,探讨了理智和情感在人际关系中的冲突与平衡。
故事开始,埃莉诺和玛丽安的父亲去世,留下了一笔微薄的遗产。
两个姐妹被迫离开家乡,来到伦敦居住。
在伦敦,她们遇到了不同的人物,也经历了各种感情的起伏和考验。
埃莉诺是一个理智而镇静的女孩,她总是以理智的态度来看待问题。
她深爱着爱德华,但当她得知爱德华已经定婚时,她选择了默默承受痛苦,而不是表达自己的情感。
她在面对困境时展现了坚毅和勇敢的一面,她的镇静和理智匡助她度过了许多难点的时刻。
相反,玛丽安是一个感性而冲动的女孩,她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她的感情中。
她爱上了威洛比,但最终发现他只是一个花心的骗子。
玛丽安的情感受到了巨大的伤害,但她通过这次经历学会了成长和坚毅。
她最终意识到,理智和情感需要相互平衡,才干找到真正的幸福。
小说中的其他角色也各具特色。
爱德华是一个善良而朴重的人,他在面对困境时选择了坚守原则。
威洛比则代表了虚伪和自私的一面,他的行为让人深感失望。
还有弗兰妮斯,她是一个聪明而有魅力的女性,她的浮现给故事增添了一丝新鲜感。
通过《理智与情感》,简·奥斯汀向读者展示了理智和情感之间的复杂关系。
她让我们意识到,理智和情感并非互相对立,而是需要相互融合和平衡。
理智可以匡助我们做出明智的选择,而情感则赋予我们生活的热情和意义。
这部小说不仅仅是一部爱情故事,更是对人性的深入剖析。
它揭示了人们在面对爱情和生活选择时所经历的内心挣扎和成长。
它告诉我们,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我们需要理智和情感相辅相成,才干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总之,《理智与情感》是一部充满智慧和温情的小说。
它通过精彩的故事和细腻的描写,引导读者思量和反思自己的情感和理智之间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的情节围绕着两位女主人公的择偶活动展开,着力揭示出当时英国社会潮流中,以婚配作为女子寻求经济保障、提高社会地位的恶习,重门第而不顾女子感情和做人权利的丑陋时尚。
小说中的女主角均追求与男子思想感情的平等交流与沟通,要求社会地位上的平等权利,坚持独立观察、分析和选择男子的自由。
在当时的英国,这几乎无异于反抗的呐喊。
如同书名里所体现的那样,故事集中表现了“理智”与“情感”的矛盾冲突。
以玛丽安为代表的人物是理智不足而感情有余;以约翰·达什伍德夫妇为代表的人物是理智有余而感情不足;而以威洛比为代表的人物在感情上又是十分虚伪,表面上似乎很有情感,实际上却冷漠无情,自私透顶。
作者在故事里对珍重感情的人报以赞扬,尽管对这些人在理智上的欠缺也不时加以讽刺,然而对缺少感情仅有理智或是在感情上虚伪的人,却表现出了鄙夷的态度。
作者最终赞赏的是女主人公埃莉诺,因为她即重感情又有理智。
这里表现了作者在这个问题上的理想,即是人不能没有感情,但感情应受理智的制约。
埃丽诺是个“感情强烈”而又“头脑冷静”的年轻姑娘。
她在选择对象时,不重仪表,而讲人品,爱上了为人坦率热忱的爱德华。
后来发现爱德华早已同露西订有婚约,她尽管极为伤心,却能竭力克制自己,交际应酬,行若无事。
最后,爱德华相继遭到母亲和露西的遗弃,埃丽诺对他依然一往情深,与他结为终身伴侣,获得了真正的爱情。
同埃丽诺适成对照的,是妹妹玛丽安。
她虽然聪明灵慧,但过于多情善感,对爱情抱着富有浪漫色彩的幻想,一心要嫁个“人品出众,风度迷人”的如意郎君。
三十五岁的布兰登上校对她表示好感时,她觉得他太老了,因而不屑一顾。
随后,她意外地遇见了“风度翩翩”的轻薄公子威洛比,当即陷入热恋之中。
不久被对方抛弃,她又悲痛欲绝,自我作践,差一点送掉性命。
沉痛的教训,姐姐的榜样,使她终于变得理智起来,最后还是嫁给了一直倾心于她而最没有浪漫色彩的布兰登上校。
显然,作者通过这般对照描写,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人不能感情用事,感情应该受到理智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