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工程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带图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带图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带图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供热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分析供热系统的设计和运行问题,具备一定的供热工程设计和实践能力。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供热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包括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等基本热传递方式,供热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以及相关的能源转化和利用技术。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供热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包括热负荷计算、管道布局设计、散热器选择等,并能够使用相关的计算机软件进行辅助设计和模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供热工程对于社会和环境的重要性,增强对于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供热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供热系统的设计和运行、能源转化和利用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供热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热传递方式、热负荷计算、热力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等。

2.供热系统的设计和运行:管道布局设计、散热器选择、泵和阀门的设计和应用、热力系统的运行和管理等。

3.能源转化和利用技术:锅炉和热泵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太阳能供热技术、地热能供热技术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通过讲授法,系统地介绍供热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相关的知识。

通过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实验法,使学生能够亲手操作和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于供热工程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相结合的方法。

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能力。

哈密市供热工程课程设计

哈密市供热工程课程设计

哈密市供热工程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哈密市供热工程的基本原理、设计和运行管理,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提高学生对于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认识。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供热工程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和应用;理解哈密市的气候特点和供热需求;掌握供热工程的设计原则、主要设备及其工作原理;了解供热工程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方法。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供热工程的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进行供热工程设计和运行管理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于能源、环境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考虑到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供热工程的基本原理、哈密市的供热需求分析、供热工程的设计与运行管理等方面。

1.供热工程的基本原理:包括热传导、对流和辐射的基本概念,热能的传输和转换原理,供热系统的分类和特点等。

2.哈密市的供热需求分析:分析哈密市的气候特点、建筑结构和供热需求,了解供热工程在哈密市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3.供热工程的设计原则:包括供热系统的规模确定、热源选择、管道布置和设备选型等设计原则。

4.供热工程的主要设备及其工作原理:介绍热源设备、输送设备、换热设备等的主要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

5.供热工程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方法:包括运行参数的监测与控制、设备的维护与保养、事故处理和节能优化等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供热工程的基本原理和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供热工程在实际中的应用和运行管理。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供热工程的主要设备及其工作原理。

4.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供热工程》、《城市热力工程》等。

某小区供热工程课程设计

某小区供热工程课程设计

某小区供热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供热工程的基本原理,掌握小区供热系统的构成及功能。

2. 使学生了解我国供热政策及行业标准,认识到节能减排在供热工程中的重要性。

3. 帮助学生掌握供热系统中热量计算、管道设计及设备选型的基本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小区供热系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运用计算工具进行热量计算、管道设计和设备选型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供热事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树立节能减排意识。

2. 增强学生对我国供热行业发展的信心,激发为我国供热事业做贡献的责任感。

3.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技进步对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高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供热工程基本原理:包括热力学基础、热量传递方式、流体力学基础等,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2. 小区供热系统构成及功能:介绍供热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主要设备,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3. 我国供热政策及行业标准:解读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分析节能减排在供热工程中的应用,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4. 热量计算、管道设计及设备选型:包括热量计算方法、管道设计原则、设备选型依据等,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5. 供热系统优化与改进:分析现有供热系统存在的问题,探讨优化措施,对应教材第五章内容。

6.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进行热量计算、管道设计和设备选型实践操作,对应教材第六章内容。

供热工程小区课程设计

供热工程小区课程设计

供热工程小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供热工程的基本原理,掌握小区供热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 学生能够掌握小区供热系统的设计流程和关键参数的计算方法。

3.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供热政策及行业标准,明确小区供热系统的节能减排要求。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小区供热系统进行初步设计和计算。

2. 学生能够分析小区供热系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3. 学生能够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方式,收集和分析小区供热工程的相关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供热工程产生兴趣,认识到其在节能环保方面的重要性。

2.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 学生关注我国供热行业的发展,树立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热工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中,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供热工程基本原理: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流体力学基础。

教材章节:第一章《热工学基础》2. 小区供热系统组成与功能:学习供热系统的分类、主要设备及其作用,了解系统的工作流程。

教材章节:第二章《供热系统及其设备》3. 小区供热系统设计流程与计算方法:学习供热系统的设计原则、步骤,掌握关键参数的计算方法。

教材章节:第三章《供热系统设计》4. 供热系统节能减排技术:了解我国供热政策、节能减排标准,学习常见的节能减排技术和措施。

教材章节:第四章《供热系统节能技术》5. 小区供热工程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小区供热工程案例,了解工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教材章节:第五章《供热工程案例分析》6.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小区供热系统的设计实践,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供暖工程课程设计

供暖工程课程设计

供暖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供暖工程的基本概念,掌握供暖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2. 使学生了解各种供暖设备的功能、特点及应用场合;3. 帮助学生掌握供暖系统中热量传递的基本规律,能进行简单热量计算。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供暖工程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对供暖系统进行初步设计和优化;2. 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能进行供暖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护;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在项目实践中有效分工与合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供暖工程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节能减排在供暖工程中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供暖工程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供暖工程的基本知识,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其成为具有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直接进入主题,写出教学内容。

二、教学内容1. 供暖工程基本概念:介绍供暖工程的定义、分类及发展历程。

2. 供暖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讲解供暖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热源、热网、热用户等,分析系统的工作原理。

3. 供暖设备:详细讲解各种供暖设备(如锅炉、散热器、地暖等)的功能、特点及应用场合。

4. 热量传递基本规律:阐述导热、对流、辐射等热量传递方式的基本规律,并进行实例分析。

5. 热量计算:教授供暖系统中的热量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进行简单热量计算的能力。

6. 供暖系统设计与优化:介绍供暖系统的设计原则、方法和步骤,分析优化策略。

7. 供暖设备安装与维护:讲解供暖设备的安装、调试及维护方法,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8. 节能减排技术:介绍供暖工程中的节能减排技术,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本章节教学内容按照教材章节进行组织,涵盖了供暖工程的基本知识、设备、热量传递、热量计算、系统设计与优化、设备安装与维护以及节能减排等方面。

哈尔滨供热工程课程设计

哈尔滨供热工程课程设计

哈尔滨供热工程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哈尔滨供热工程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运行原理,掌握供热系统的维护和管理方法,提高学生对城市基础设施的认识和理解。

1.了解哈尔滨供热工程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2.掌握供热系统的运行原理和维护管理方法;3.了解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性和作用。

4.能够分析并解决供热系统运行中的问题;5.能够制定并实施供热系统的维护管理计划;6.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评估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哈尔滨供热工程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关爱和责任感;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哈尔滨供热工程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运行原理,供热系统的维护和管理方法,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的认识和理解。

1.哈尔滨供热工程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2.供热系统的运行原理和维护管理方法;3.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性和作用;4.供热系统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供热工程的运行和管理。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

1.讲授法:通过讲解哈尔滨供热工程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运行原理,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2.讨论法:分组讨论供热系统的维护和管理方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供热系统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供热工程的运行和管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符合课程要求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学习材料;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直观展示供热工程的运行原理和实际案例;4.实验设备:准备实验设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供热系统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书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书

供热系统组成与原理
热源
提供热能的设备或装置,如锅炉、热交换器 等。
热用户
使用热能的设备或场所,如散热器、地暖等 。
热网
将热能输送到用户的管道网络,包括主管道 、支管道和连接管道。
控制系统
对供热系统进行监测和控制的系统,包括温 度、压力、流量等参数的监测和控制。
热力设备类型及特点
锅炉
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传递给水 ,使水加热成蒸汽或热水的设备 。根据燃料类型可分为燃煤锅炉 、燃油锅炉、燃气锅炉等。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 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03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了解供热工程领域的最新技 术和发展趋势,拓宽学生的视野。
设计任务与要求
设计任务:根据给定的建筑条件和供热 需求,设计一套合理、高效的供热系统 。
考虑环保和节能要求,采用先进的供热 技术和设备。
优化供热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参数,提高 能源利用效率。
供热工程将与多学科进行交 叉融合,如建筑学、环境科 学、材料科学等,需要学生 具备跨学科的知识背景和综 合能力。
THANK YOU
02
调试过程中应详细记录各项数据,如温度、压力、流量等,以便后续 分析和处理。
03
调试完成后,进行系统验收,检查系统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和使用功能 。
04
验收标准包括设备性能、系统稳定性、安全性等方面。如有不合格项 ,应及时整改并重新验收。
07
总结回顾与展望
本次课程设计成果总结
01
完成了供热工程课程设计的任 务书和指导书,为课程设计提 供了明确的指导和要求。
04
供热系统方案设计
方案构思与比较选择
01
根据供热需求和场地条件,构思多种供热系统方案,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一、项目背景供热工程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为居民和企业提供舒适的冬季供热服务。

本工程课程设计旨在通过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使学生深入了解供热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并培养学生的设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项目目标1. 理解供热工程的基本原理和能源利用方式。

2. 学会设计和选择合适的供热设备和系统。

3. 熟悉供热工程的施工流程和质量控制要求。

4. 培养学生解决供热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项目内容1. 供热工程的概述和发展历程。

2. 供热系统的热负荷计算和设备选择。

3. 供热管网的设计与施工。

4. 供热设备的选型和性能计算。

5. 供热工程的质量控制和管理。

四、项目实施步骤1. 学生学习供热工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供热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以及能源的利用方式。

2. 学生进行供热系统的热负荷计算和设备选择,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所需的供热设备和系统配置。

3. 学生进行供热管网的设计与施工,包括管道的选型、布置和敷设。

4. 学生进行供热设备的选型和性能计算,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供热设备。

5. 学生学习供热工程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方法,包括施工现场的质量监督和检查。

五、项目评估标准1.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供热工程的基本原理和能源利用方式,理论知识掌握情况。

2. 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热负荷计算和设备选择,设计方案合理性评估情况。

3. 学生能够进行供热管网的设计与施工,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

4. 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供热设备,并进行性能计算,设备选型的合理性评估。

5. 学生能够理解供热工程的质量控制与管理,质量控制和管理措施的有效性评估。

六、项目实施时间计划本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计划用时4周,每周2次实验课或实践操作。

七、项目预算及资源需求1. 实验室设备和工具:计算机、CAD绘图软件、热负荷计算软件等。

2. 学习资料:教材、参考书、教学资料、实验指导书等。

八、项目成果1.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本次课程设计首先是选择某地一建筑物,然后根据该地的气象资料特征。

计算该建筑物热负荷,合理选择确定该建筑物的供暖系统方案。

以及散热设备的选择与计算。

并根据该供暖方案对该系统进行水力计算以及系统的阻力平衡。

绘制该建筑物的平面图.剖面图.供暖系统图。

考虑该地区气象特征以及建筑物的特点。

根据当地节能;环保要求。

选择最合理的热水供暖系统。

进行该系统的设计计算。

关键词:热负荷;散热设备;水力计算目录5.总结 (28)1 前言将自然界的能源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热能,以满足人们需要的科学技术,称为供热工程。

供热工程又分为供暖工程和集中供热,供暖工程是以保持一定的室内温度,以创造适宜的生活条件或工作条件为主要任务,集中供热是指以热水或蒸汽作为热媒,由一个或多个热源通过热网向城市、镇或其中某些区域热用户供应热能的方式。

生活中常见的是集中供热工程,目前已成为现代化城镇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是城镇公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集中供热系统包括热源、热网和用户三部分。

热源主要是热电站和区域锅炉房(工业区域锅炉房一般采用蒸汽锅炉,民用区域锅炉房一般采用热水锅炉),以煤、重油或天然气为燃料;有的国家已广泛利用垃圾作燃料。

工业余热和地热也可作热源。

核能供热有节约大量矿物燃料,减轻运输压力等优点。

热网分为热水管网和蒸汽管网,由输热干线、配热干线和支线组成,其布局主要根据城市热负荷分布情况、街区状况、发展规划及地形地质等条件确定,一般布置成枝状,敷设在地下。

主要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的采暖、通风、空调和热水供应,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加热、烘干、蒸煮、清洗、溶化、致冷、汽锤和汽泵等操作。

集中供热的优点是:①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能源。

供热机组的热电联产综合热效率可达85%,而大型汽轮机组的发电热效率一般不超过40 %;区域锅炉房的大型供热锅炉的热效率可达80%~90%,而分散的小型锅炉的热效率只有50%~60%。

②有条件安装高烟囱和烟气净化装置,便于消除烟尘,减轻大气污染,改善环境卫生,还可以实现低质燃料和垃圾的利用。

③可以腾出大批分散的小锅炉房及燃料、灰渣堆放的占地,用于绿化,改善市容。

④减少司炉人员及燃料、灰渣的运输量和散落量,降低运行费用,改善环境卫生。

⑤易于实现科学管理,提高供热质量。

实现集中供热是城市能源建设的一项基础设施,是城市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国家能源合理分配和利用的一项重要措施。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集中供热事业获得了长足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建筑节能与供热系统的能源利用;建筑节能材料;供热设备的选择;供热系统的选择和控制以及节能环保意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

展望2010年,集中供热将面临新的竞争和挑时间内,在供热及能源利用技术方面还需要不断改进和提高。

战,实现供热技术进步关键在于抓好建立完善的技术开发体系、推广供热节能新技术......本次课程设计是运用供热工程的技术知识对某一建筑物进行设计计算,以及散热设备的选择与计算,合理的选择供暖系统以及管路的水力计算。

2热负荷计算2.1建筑物的概述供热系统计算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建筑物室内热负荷的计算2.确定供暖系统的设计方案以及热媒形式,散热器的选型3. 散热器的计算与布置4. 绘制系统轴测图,对管段分段并标注管长,各个散热器的热负荷大小5.进行系统的水力计算,并平衡各管段的阻力,一般异程式不大于15%,同程式不大于10%。

本次课程设计的建筑物选择郑州的某一小型住宅楼,层高3层,层高为3米。

具体的参数见图表2-1.根据以上步骤的要求,对该住宅楼进行合理的供暖系统设计与水力计算。

已知:维护结构的条件如下外墙:一砖半厚(370mm),内墙抹灰。

K=1.57w/m·℃D=5.06外窗:单层木门玻璃窗,尺寸(宽*高)为1.5*2.0 ,可开启的缝隙总长为13.0m。

门:单层木门. 尺寸(宽*高)为1.5*2.0 ,门型为无上亮的单散门,可开启的缝隙总长为9.0m 。

顶部:厚50mm防腐木屑k=0.93 w/m·℃D=1.53地面:不保温地面k值按划分地带计算。

郑州市室外的气象资料:供暖室外的计算温度t w=-5℃累年(1951年—1980年)最低日平均温度t pmin=-17.1℃冬季室外平均风速V pj=4.9m/s2.2计算最小传热阻并校核该外墙属于Ⅱ型维护结构(供热工程表1-6)维护结构冬季室外计算温度Twc=0.68t w+0.4t pmin=0.6*(-5)+0.4*(-17.1)=-12℃最小传热阻计算公式Rmin=αRn(Tn- Twc)/Ty根据已知条件可知R min=1.0×0.115×30/6.0=0.575 m2℃/w外墙的实际传热阻R0=1/K=1/1.57=0.637 m2·℃/w>R min 满足要求校核顶棚的最小传热阻该维护结构属于Ⅲ型,维护结构的冬季室外的计算温度Twc应采用Twc=0.3t w+0.7t pmin=0.3×(-5)+0.7×(-17.1)=-15℃R min =0.76 m 2℃/w 顶棚实际的传热阻R 0=1/K=1/0.93=1.075> R min 满足要求。

2.3热负荷计算一. 一层基本耗热量计算(1)首先,将采暖房间编号,如1,2等计入表2-1中,在把采暖房间的名称如卧室,客厅等计入到第2栏内。

(2)维护结构朝向及名称如北外墙,南外墙,计入第3栏中。

维护结构的传热面积等依次记录。

(3)房间的热负荷Q 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Q = Q1 + Q2 + Q3 式中:Q1——围护结构耗热量;Q2——冷风渗透耗热量;Q3——冷风侵入耗热量。

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a t KF q n ⎪⎭⎫ ⎝⎛'-='w t式中 : K ——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W/㎡·K ;F ——围护结构的计算面积,㎡;n t ——冬季室内空气的计算温度,℃;wt '——冬季室外空气的计算温度,℃;α——围护结构的温差修正系数;是用来考虑供暖房间并不直接接触室外大气时,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会因内外传热温差的 削弱而减少的修正,其值取决于邻室非供暖房间或空间的保温性能和透气情况。

地面各地段的传热系数见表底层1房间的维护结构耗热量计算:Q1 ='()(1)n w ch aKF t t x -+•X 南外墙: q 1=1.0×1.57×(18+5)×12.68×0.8×1.04=380.95w 西外墙: q 2=1.0×1.57×(18+5)×18.81×0.95×1.04=671.08w 南外窗: q 3=1.0×2.3×(18+5)×3.2×0.85×1.04=149.64w 地面Ⅰ: q 4=1.0×0.47×(18+5)×18.6×1×1.04=209.11w 地面Ⅱ: q 5=1.0×0.23×(18+5)×5..92×1×1.04=32.57 w 围护结构耗热量Q 1= q 1+ q 2+ q 3+q 4+q 5=1431.85W(4)维护结构耗热量的修正按照暖通规范的规定,维护结构的耗热量修正应考虑朝向修正、风力附加和高度附加三个方面。

上面公式已修正.(5)冷风渗透耗热量计算采用缝隙法计算冷风渗透耗热量Q2公式如下:Q2=0.278Vρw Cp (tn-tw′)式中:V= LlnL—每米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空气量,按当地冬季平均风速,m3/h·ml—门窗缝隙的计算长度,mn—渗透空气量的朝向修正系数,ρw—冬季供暖室外计算温度下的空气密度,Kg/ m3;Cp—冷空气的定压比热,C=1KJ/Kg·℃;tn—冬季室内空气的计算温度,℃;tw′—冬季室外空气的计算温度,℃。

查表可知:郑州市的冷风朝向修正系数:南向n=0.2北向n=0.65东向n=0.65西向n=1.0向。

查表可知:冬季室外平均风速V pj=4.9m/s,单层门的L=5.5m3/m·h南向外窗的总计算长度l=13米总的冷风渗透量:V= Lln=5.5×0.2×13=14.3 m3/h冷风渗透耗热量Q3=0.278Vρw Cp (tn-tw′)=0.278×14.3×1.34×1.0×23=122.52w (6)冷风侵入耗热量计算Q3=N'Q w1式中'Q—外门基本耗热量,1N—考虑冷风侵入的外门附加率,由于该房间没有外门故冷风侵入耗热量为零。

(7)综上可得Q= Q1+Q2 +Q3=1554.37 w以此可算出其它房间的热负荷,如下表所示:一层热负荷计算二层热负荷计算3供暖方案的确定以及散热器布置与选择3.1 热媒的选择本题选择热水供暖系统,供水温度t g=95℃,回水温度t h=70℃。

3.2 供暖形式的确定本题采用重力循环等温异程式双管上供下回式供暖系统,每组散热器供水管上有一截止阀。

3.3 散热器的布置该题散热器安装在窗台下面,这样沿散热器上升的对流热气流能阻止和改善从玻璃下降的冷气流和玻璃冷辐射的影响,使流经室内的空气流比较暖和舒适。

3.4 散热器的选择3.5散热器的计算根据上表散热器的选择,同时又表2-13所计算热负荷的大小,室内安装二柱(M132型)或四柱760型散热器。

1 ) 散热面积的计算所需散热器传热面积F 按下式计算:123..()pj n QF K t t βββ=-式中F —房间供暖所需的散热器散热面积,m 2;Q —房间供暖热负荷,W ;K —散热器的传热系数,W/(m .℃);pj t —散热器热媒的算术平均温度,℃;n t —供暖室内计算温度,℃;1β—散热器组装片数或散热器的长度修正系数2β—散热器连接形式修正系数,3β—散热器安装形式修正系数, 散热器组装片数修正系数注:上表仅适用于各种柱式散热器,方翼型和圆翼型散热器不修正,其它散热器需要修正时,见产品说明。

散热器连接形式修正系数2β的选择:四柱813型与供水管道的连接选择同侧上进下出的连接方式,则2β=1.0; 2)一层楼房的散热器计算1 .单元房 已知双管系统,Q=1554.37w ,t pj =(t g +t h )/2=(95+70)/2=82.5 ℃ t n =18℃ Δt=t pj -t n =64.5℃。

查供热工程附录(2-1) 对M-132散热器 K=2.426Δt 0.286=2.426×(64.5)0.286=7.99w/m 2·℃ 散热器组装形式修正系数1β=1.0 散热器连接形式修正系数2β=1.0 散热器安装形式修正系数3β=1.02根据公式求得:123..()pj n QF K t t βββ=-=1554.37/(7.99*64.5) ×1.0×1.0×1.02=3.08 m 2N=F/f=3.08/0.24=13片 当散热器片数为11-20片时,1β=1.05 因此实际所需散热面积为: F='F 1β=3.08×1.05=3.33 m 2实际采用的片数 N=F/f=3.33/0.24=14片 2.单元房 Q=1697.89 w根据公式求得:123..()pj n QF K t t βββ=-=1697.89/(7.99*64.5) ×1.0×1.0×1.02=3.36m2N=F/f=3.36/0.24=14片当散热器片数为11-20片时,β=1.051因此实际所需散热面积为:F='Fβ=3.36×1.05=3.53m21实际采用的片数N=F/f=3.33/0.24=15片3.单元房Q=1042.29w同理可得n= 9片4.单元房Q=2185.73w同理可得n= 19片5.单元房Q=1697.89 w同理可得n= 15片6.单元房Q=1554.37w同理可得n= 11片7.单元房Q=2185.73w同理可得n= 19片8.单元房Q=1042.29w同理可得n= 9片3)二层楼房的散热器计算1 .单元房Q=1312.69w,同理可得n= 11片2.单元房Q=1435.01 w同理可得n= 12片3.单元房Q=908.93w同理可得n= 8片4.单元房Q=1989.51w同理可得n= 17片5.单元房Q=1435.01 w同理可得n= 12片6.单元房Q=1312.69w同理可得n= 11片7.单元房Q=1989.51w同理可得n= 17片8.单元房Q=908.93w同理可得n= 8片4)三层楼房的散热器计算1 .单元房Q=1723.5w,同理可得n= 15片2.单元房Q=1914.29 w同理可得n= 17片3.单元房Q=1206.23w同理可得n= 10片4.单元房Q=2293.4w同理可得n= 20片5.单元房Q=1914.29 w同理可得n= 17片6.单元房Q=1723.5w同理可得n= 15片7.单元房Q=2293.4w同理可得n= 20片8.单元房Q=1206.23w同理可得n= 10片各层房间散热器片数的计算如下表所示:4 .管路的水力计算4.1 绘制管路的系统图1.绘制管路的系统图(1-3)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