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秋登巴陵望洞庭翻译赏析
《望洞庭》古诗赏析最新8篇

《望洞庭》古诗赏析最新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党团资料、读书笔记、读后感、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望洞庭》古诗赏析最新8篇《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作品,这首诗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可以看出作者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以及作者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望洞庭原文、翻译及赏析

望洞庭原文、翻译及赏析望洞庭原文、翻译及赏析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
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望洞庭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原文: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3.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
两说均可。
4.白银盘:形容洞庭湖。
青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
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译文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赏析1:这是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
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
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
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
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
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
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赏析2: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
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
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
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诗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所见;“洞庭山水”、“犹如青螺”,是遥望所得。
李白《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全诗翻译赏2023年

李白《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全诗翻译赏篇1:李白《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全诗翻译赏李白九日天气清,登高无秋云。
造化辟川岳,了然楚汉分⑵。
长风鼓横波⑵,合沓蹙龙文。
忆昔传游豫,楼船壮横汾⑵。
今兹讨鲸鲵⑵,旌旆何缤纷。
白羽落酒樽⑵,洞庭罗三军。
黄花不掇手,战鼓遥相闻。
剑舞转颓阳,当时日停曛⑵。
酣歌激壮士,可以摧妖氛⑵。
龌龊东篱下,渊明不足群。
解释:⑵旧注:时贼逼华容县。
题注:《书经集传》:东陵,巴陵也,今岳州巴陵县也。
《地理今释》:东陵,即巴丘山,一名天岳山,今湖广岳州府城,是其遗址。
《一统志》:巴丘山,在岳州府城南,一名巴蛇冢。
羿屠巴蛇于洞庭,积骨为丘,故名。
是巴陵即巴丘山也。
洞庭湖,在岳州府城西南。
《元和郡县志》:岳州有华容县,去州一百六十里。
⑵楚、汉,谓楚地之山及汉水也。
⑵《高唐赋》:“长风至而波起。
”⑵《昭明文选》:上行幸河东,祠后土,顾视帝京欣然,中流与群臣饮燕,上欢甚,乃自作《秋风辞》曰:“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
”李善注:“作大船,上施楼,故号曰楼船。
”⑵鲸鲵,大鱼之恶者,以喻盗贼。
⑵《家语》:白羽若月,赤羽若日,旌旗缤纷,下盘于地。
⑵“剑舞”、“停曛”,用虞公挥戈回日事。
谢宣远诗:颓阳照通津。
⑵《南史》:清妖氛于灨石,灭沴气于雩都。
原诗是一首五言古诗,乃李白遇赦后在岳阳作。
龌龊东篱下,渊明不足群。
①龌龊:此指心胸狭窄。
②渊明:指陶渊明。
③不足群:不值得与之为伍,不值得效仿。
④诗题下原注:“时贼逼华容县。
”此指乾元二年八月,袁州将康楚元等据襄州作乱,楚元自称南楚霸王,九月破荆州,澧、朗等州大扰,遣将讨之,十一月平。
这两句是说,大敌当前,我要为平定叛乱、维护国家统一而出力,绝不学陶渊明那样隐居乡里,消极避世。
诗人当时虽因放赦而喜悦,却因不为所用而苦恼。
但当叛乱战起,复萌救国之志,希图一展理想,建功立业。
他主见功成身退,此情屡见笔端,但无功而退,非他所愿,因而他不赏识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而退隐的“狭窄胸怀”,对陶渊明此举表示了一种轻视态度。
《望洞庭》刘禹锡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望洞庭》刘禹锡唐诗注释翻译赏析《望洞庭》刘禹锡唐诗注释翻译赏析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诗歌吧,诗歌是按照一定的音节、韵律的要求,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的文学体裁。
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诗歌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望洞庭》刘禹锡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作品简介《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所作的一首七绝。
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
首句描写湖水与素月交相辉映的景象,第二句描绘无风时湖面平静的情状,第三、四句集中描写湖中的君山。
全诗极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通过对洞庭湖高旷清超的描写,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奇思异采,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作品原文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词句注释1、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2、湖光:湖面的波光。
两:指湖光和秋月。
和:和谐。
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3、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4、山水翠:也作“山水色”。
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5、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白银:一作“白云”。
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作品译文秋夜明月清辉,遍洒澄净湖面,湖面平静无风,犹如铁磨铜镜。
遥望美丽洞庭的湖光山色。
真的令人浮想联翩。
那翠绿的君山,真像银盘里的一枚玲珑青螺。
创作背景《望洞庭》作于长庆四年(824年)秋。
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
”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
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
而此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纪录。
作品鉴赏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
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
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
望洞庭古诗注释和译文

望洞庭古诗注释和译文
《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文为: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首诗的意思是:洞庭湖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湖面风平浪静,犹如未磨的铜镜。
皓月银辉之下,青翠的君山与清澈的洞庭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
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李白诗十首鉴赏

一秋登巴陵望洞庭唐·李白清晨登巴陵,周览无不极.明湖映天光,彻底见秋色.秋色何苍然,际海俱澄鲜.山青灭远树,水绿无寒烟.来帆出江中,去鸟向日边.风清长沙浦,山空云梦田.瞻光惜颓发,阅水悲徂年.北渚既荡漾,东流自潺湲.郢人唱白雪,越女歌采莲.听此更肠断,凭厓泪如泉.一、注释:1.周览:遍览;巡视.2.明湖:明净(de)湖水.3.彻底:形容水清见底.4.际海:岸边与水中.5.澄鲜:清新.6.山空:一作“霜空”.7.阅水:流水.8.徂年:光阴.9.荡漾:水波微动.10.白雪:古琴曲名(该诗中为运用(de)典故)二、译文:早晨,我登上巴陵,向四周环视,全部景物尽收眼底.明净(de)湖水映衬着渐渐亮起(de)天色,清澈见底(de)水透着几分秋意.这秋天(de)景色是多么苍茫岸边和水中都那么清新青山遮掩着远处(de)树木,绿水上没有飘起寒冷(de)烟雾.船儿从江中驶来,要远去(de)鸟儿向着日边飞去.长沙浦边(de)秋风轻柔凉爽,湖边(de)霜已经消失.我看着这洞庭风光叹惜自己脱落(de)头发,看着流水为逝去(de)光阴感到悲伤.北边(de)水涯水波荡漾,湖水潺潺向东流.郢人唱着白雪,越地(de)女子唱着采莲曲.我听到这歌声更加悲伤痛心,靠着山崖泪如泉涌不绝.三、赏析:该诗先写了巴陵洞庭(de)胜状,采用远近结合(de)手法,“远树”、近水相互映衬;还用了动静结合(de)手法,烟雾缭绕(de)洞庭湖中点缀着一点小帆、几只飞鸟,是(de)洞庭辽阔平静(de)景色跃然纸上.该诗前半部分(de)景物描写十分细腻,为后半部分(de)抒情做好了铺垫.萧瑟(de)秋景引发了李白对悲情(de)抒发,叹惜时光易逝,自己(de)人生并无精彩,心中之志只能溢于纸上.后用白雪、采莲曲等乐事写悲情,运用这极大(de)反差,使悲更令人深刻、延绵不绝.四、分类标注:作者:李白朝代:唐代体裁:五言排律题材:写景风格:凄婉人物:李白景观:洞庭湖韵部:一先平声创作时间:秋天创作地点:巴陵二挂席江上待月有怀唐·李白待月月未出,望江江自流.倏忽城西郭,青天悬玉钩.素华虽可揽,清景不可游.耿耿金波里,空瞻鳷鹊楼.一、注释:1.自流:自然(de)流动.2.倏忽:瞬间.3.青天:蓝天.4.素华:白色(de)光华.5.耿耿:显着;鲜明.二、译文:我夜间挂帆,等待月亮出来而不得,看着那江水自顾自地流淌.瞬间到了西边城墙,蓝蓝(de)天空中悬挂着一弯钩子般(de)月亮.我虽然能将洁白(de)月光拥揽入怀,却没有了游览这清丽景色(de)兴致.(我)只在这泛着金光(de)粼粼水波中,独自望着鳷鹊楼.三、赏析:这首诗以“明月”起兴,这个意象在李白(de)诗中常常出现,并多以思乡为主要情感,但这首却表达他郁郁不得志,为自己天生我才而被弃之不理(de)惋惜.“月未出”、“江自流”本是世间平常景色,因为诗人内心(de)波澜而变得异常无情.酒仙李白面对后来看见(de)皎洁(de)明月并没有提起什么游玩(de)兴趣,可见其内心郁闷之深.前文本是深深地悲伤与执念,但笔锋一转,表达自己在艰难世道中积极处世(de)态度和坚定(de)信念.这首诗一如既往(de)展示了李白(de)洒脱与乐观.四、分类标注:作者:李白朝代:唐代体裁:五言律诗题材:写景风格:婉约人物:李白景观:江边景色韵部:十一尤平声创作时间:夜晚创作地点:江边三望木瓜山唐·李白早起见日出,暮见栖鸟还.客心自酸楚,况对木瓜山.一、注释:1.栖鸟:归鸟.2.客心:游子之情.二、译文:(我)早上起来看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傍晚看归鸟飞回来.客居他乡(de)我心中本就不由得悲痛凄楚,更何况还面对着木瓜山三、赏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本该是农业社会一幅和美安宁(de)画面,该是孔子眼中理想社会(de)样子,可是对于客居他乡(de)李白,这样(de)景象反倒让其苦楚难言.栖鸟归家,而自己却客居他乡,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第三句直抒胸臆,言简意赅,表明了自己内心(de)酸痛苦楚,寥寥几笔,却将浓浓(de)情感表达了出来.木瓜山是李白流放夜郎时所经过(de)地方,面对着木瓜山,不免想起从前,想起在家乡(de)时候顷刻,使愁上加愁,情感更上一层楼.这首诗虽短,但情感饱满.四、分类标注:作者:李白朝代:唐代体裁:五言绝句题材:思乡风格:凄婉人物:李白景观:木瓜山韵部:十五删平声创作时间:不详创作地点:不详四登敬亭北二小山余时送客逢崔侍御并登此地唐·李白送客谢亭北,逢君纵酒还.屈盘戏白马,大笑上青山.回鞭指长安,西日落秦关.帝乡三千里,杳在碧云间.一、注释:1.逢:恰逢.2.屈盘:曲折盘绕.3.帝乡:京城.4.碧云:远方或天边.多用以表达离情别绪.二、译文:我在谢公亭北边为客人送行,恰逢你纵情地喝完酒回来.你在曲折盘绕(de)山路上戏着白马,在青山中放纵地大笑.马鞭回落直指长安,夕阳向西安方向落下.这里离京城不过三千里,回京却可望而不可即.三、赏析:这首诗首先写明了之后发生事件(de)原因、地点、人物,第二句描写了见到崔侍御时(de)状态——醉酒,可见两人(de)兴趣、性情十分相似.“屈盘戏白马,大笑上青山”这两句印证了性情相似(de)这两个人交情匪浅.回辫长安是借着唐玄宗和杨贵妃之事表达自己与崔侍御之间友情之深厚.后半部分和前面(de)遇友之乐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自己无法重回长安,屈居于偏僻之处,无法实现自己心中鸿鹄之志(de)郁闷与无奈.李白因他性情(de)豪放洒脱,在友情上,他(de)收获颇丰,但也因这样(de)个性,在仕途上屡遭不顺.四、分类标注:作者:李白朝代:唐代体裁:五言律诗题材:友情风格:豪放人物:崔侍御景观:敬亭北二小山韵部:十五删平声创作时间:傍晚创作地点:敬亭北二小山五登广武古战场怀古唐·李白秦鹿奔野草,逐之若飞蓬.项王气盖世,紫电明双瞳.呼吸八千人,横行起江东.赤精斩白帝,叱咤入关中.两龙不并跃,五纬与天同.楚灭无英图,汉兴有成功.按剑清八极,归酣歌大风.伊昔临广武,连兵决雌雄.分我一杯羹,太皇乃汝翁.战争有古迹,壁垒颓层穹.猛虎啸洞壑,饥鹰猎秋空.翔云列晓阵,杀气赫长虹.拨乱属豪圣,俗儒安可通.沈湎呼竖子,狂言非至公.抚掌黄河曲,嗤嗤阮嗣宗.一、注释:1.飞蓬:指枯后根断遇风飞旋(de)蓬草.比喻轻微(de)事物.2.呼吸:顷刻间.3.横行:纵横驰骋.4.八极:八方极远之地.5.伊昔:以前.6.连兵:交兵,交战.7.拨乱:平定战乱.8.俗儒:浅陋而迂腐(de)儒士.9.沈湎:亦作“沉湎”.10.嗤嗤:嘲笑貌.二、译文:秦国(de)帝位落入荒草丛中,人们像追赶随风飞舞(de)蓬草一般追逐它.项羽气势盖过天地,两眼如宝剑闪烁(de)寒光般明亮.顷刻间,八千人从江东起势.刘邦斩杀了白帝子,风云叱咤,进入关中.但两条龙不能一起腾跃,五行和天象要相同.楚国因没有宏图而被灭,汉兴起成就功名.抚剑平定天下,回家畅饮高歌.以前楚汉兵临广武,交兵一决胜负.分我一杯羹,我(de)父亲也是你(de)父亲.战争留下(de)只有古老(de)历史痕迹了,颓败(de)城墙立于高空之下.猛虎在深谷中咆哮,饥饿(de)鹰在秋空中寻觅猎物.阵前云气环绕,杀气贯彻长虹.平定战乱(de)是大圣人,庸俗浅薄(de)儒士怎么会理解沉湎于叫(刘邦)小子,这样(de)狂妄之言并不公正.我在黄河边抚掌,嘲笑那阮籍(de)猖狂.三、赏析:这首诗写(de)是李白登临古战场,评判楚汉之争,总结历史经验,感慨朝代更替(de)一首咏史怀古诗.李白(de)这首诗并没有过分地批判项羽(de)失败,更注重于看到项羽“气盖世”(de)优点,当然,他也肯定了刘邦平定天下(de)功绩和大圣人(de)品质.李白(de)这首诗让我们看到了,我们在评判历史(de)时候,应该站于公正(de)角度,而不是偏颇于一方,正如李白嘲笑阮籍在评判刘邦(de)这件事上站在极端(de)立场上.这首诗豪放(de)风格和运用(de)典故,确实值得我们学习,但我们更应该注意(de)是李白在评历史时(de)公正.四、分类标注:作者:李白朝代:唐代体裁:古体诗题材:咏史怀古风格:豪放人物:项羽、刘邦、阮籍景观:广武古战场韵部:一东平声创作时间:不详创作地点:广武古战场六安州应城玉女汤作唐·李白神女殁幽境,汤池流大川.阴阳结炎炭,造化开灵泉.地底烁朱火,沙傍歊素烟.沸珠跃明月,皎镜函空天.气浮兰芳满,色涨桃花然.精览万殊入,潜行七泽连.愈疾功莫尚,变盈道乃全.濯濯气清泚,曦发弄潺湲.散下楚王国,分浇宋玉田.可以奉巡幸,奈何隔穷偏.独随朝宗水,赴海输微涓.一、注释:1.造化:大自然.2.素烟:白烟.3.空天:辽阔(de)天宇.4.清泚:清澈.5.微涓:极小(de)水流.比喻微小(de)功绩.二、译文:仙女在幽雅(de)胜境中去逝,温泉水流向大河.阴阳之气相互结合,大自然开辟了这一股灵泉.地底涌动着熊熊烈火,沙丘旁飘起阵阵白烟.沸腾(de)水珠不时跳起,月亮如明镜挂在辽阔(de)天空之中.人浮在水上,闻到兰花(de)幽香,脸如桃花般红.温泉水将万物精华融在了一起,并与七湖相连.泡温泉治病功效无与伦比,阴晴圆缺顺应着天理.热气腾腾而水汽清澈,晒干了头发玩弄着水.这温泉坐落在楚国中,浇灌着宋玉(de)封土.这水可以让皇帝来享受,可惜泉在穷乡僻壤间.泉水只好随着河流汇聚到海,输送着自己微少(de)小流.三、赏析:这首诗描绘(de)是李白在安州应城温泉时(de)场景,水汽缭绕,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明月、温泉相应,并不时飘来幽香,使得胜境更为幽雅.这首诗也体现着道家(de)思想,温泉汇聚万物,顺应天道,也因此才能有治病之奇效.最后四句,以开玩笑(de)口吻称帝王也会为泡玉女汤而感到享受,侧面赞美了温泉之妙,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无法为朝廷贡献自己(de)力量,无法实现自己(de)伟大抱负,如这偏僻之地(de)玉女汤一样不受重视,只能在这仙境过着闲云野鹤班(de)生活.四、分类标注:作者:李白朝代:唐代体裁:五言排律题材:写景风格:婉约人物:李白景观:安州应城玉女汤韵部:一先平声创作时间:不详创作地点:安州应城玉女汤七之广陵宿常二南郭幽居唐·李白绿水接柴门,有如桃花源.忘忧或假草,满院罗丛萱.暝色湖上来,微雨飞南轩.故人宿茅宇,夕鸟栖杨园.还惜诗酒别,深为江海言.明朝广陵道,独忆此倾樽.一、注释:1.冥色:暮色.2.明朝:明早.二、译文:柴门外一片碧水,仿佛桃花源一般.院中种满了萱草,湖边光景渐渐被暮色笼罩,丝丝小雨斜飞入房中.老朋友住在茅草房子中,傍晚(de)归鸟在杨柳树上休息.我会珍惜我们饮酒作诗(de)记忆,记住你情深意切(de)话语.明早我将离开广陵,但我会牢牢记住今晚(de)畅饮.三、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李白(de)朋友家(de)清新自然,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之中.描绘院中种满了萱草,萱草有忘忧(de)意思,表达了诗人想忘忧于田野(de)感情.傍晚丝丝小雨敲打着茅草屋,飞鸟归家,这是怎样惬意舒适(de)一种情景然而,明早就要离开这样(de)人间仙境,心中不免不舍与惆怅,再加上要与友人分开,记忆应当和着美酒一同细品并记于心中.这让我想起了李白(de)赠汪伦,他与汪伦(de)交往并不久,但两人交情匪浅.李白(de)朋友很多,而且大多深交,而这样深厚(de)友谊是靠彼此(de)真心换得(de).四、分类标注:作者:李白朝代:唐代体裁:五言排律题材:写景风格:婉约人物:李白景观:广陵友人家韵部:十三元平声创作时间:不详创作地点:广陵友人家八下途归石门旧居唐·李白吴山高,越水清,握手无言伤别情.将欲辞君挂帆去,离魂不散烟郊树.此心郁怅谁能论,有愧叨承国士恩.云物共倾三月酒,岁时同饯五侯门.羡君素书尝满案,含丹照白霞色烂.余尝学道穷冥筌,梦中往往游仙山.何当脱屣谢时去,壶中别有日月天.俛仰人间易凋朽,钟峰五云在轩牖.惜别愁窥玉女窗,归来笑把洪厓手.隐居寺,隐居山,陶公炼液栖其间.灵神闭气昔登攀,恬然但觉心绪闲.数人不知几甲子,昨来犹带冰霜颜.我离虽则岁物改,如今了然失所在.别君莫道不尽欢,悬知乐客遥相待.石门流水遍桃花,我亦曾到秦人家.不知何处得鸡豕,就中仍见繁桑麻.翛然远与世事间,装鸾驾鹤又复远.何必长从七贵游,劳生徒聚万金产.挹君去,长相思,云游雨散从此辞.欲知怅别心易苦,向暮春风杨柳丝.一、注释:1.离魂:指游子(de)思绪.2.郁怅:郁闷惆怅.3.叨承:忝受;承受.4.冥筌:指道中(de)微妙之处.5.俛仰:形容时间短暂.6.甲子:年龄.7.悬知:料想.8.翛然:无拘无束貌;超脱貌.二、译文:吴山高远,越水清澈,我们两个相互握手无言却心中满是离别之情.我将要与你辞别乘船离开,游子(de)离情别绪萦绕在城郊(de)树上久久不散这种内心(de)郁闷惆怅有谁能够了解我愧对您以国士相待(de)恩情我们一起在三月饮酒作乐,在节日里与王侯将相共饮.我羡慕您平时桌边都是素帛道书,而且这些东西都熠熠发光.我曾经学道以求穷尽其中(de)微妙,经常梦到游览仙山.我总想着什么时候才能如谢灵运般洒脱,到达其中别有日月(de)境地.人间时光短暂,如花般容易凋零,又如白云萦绕在轩宇间,飘忽不定.玉女窗离别使我心中惆怅,归来相聚时,与洪厓把手笑谈.隐居寺,隐居山,是陶公修炼栖息(de)地方.之前攀登(de)时候,觉得这里灵气环绕,内心感到恬然自若.许多人都以不知自己(de)年龄,容貌仿佛还如昔日般冰肌玉滑.虽然我离开后,此地不断变化,但如今仍能辨别出来.不要为今日(de)惜别感到扫兴,我料想远方(de)友人已经为我把酒相待.石门外,流水潺潺,遍地桃花,我也曾到过桃花源.那里不知何处得到鸡羊猪肉,遍地种满桑麻.人们无拘无束,远离世事,有时驾鹤远游,不必跟随贵族交往,劳命伤财.离开您,心中深深思念着您,离别之后,以前(de)游玩时光从此云消雨散.想要知道我内心离别(de)惆怅痛苦,您可以看看,仿佛那晚春时节随风飘起(de)杨柳丝.三、赏析:诗(de)开头点明了告别(de)地点,山高水远,和友人离别紧握双手,此时心中(de)离情别绪已不能用语言来表达,与“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之后李白回忆了,自己在长安时(de)情景:因为友人(de)推荐,他受到唐玄宗以国士之礼对待(de)恩泽.羡慕友人书案上放满了道家(de)书籍素帛.李白追求道,他致力于探寻道(de)玄妙,“脱屣”表达了诗人想要脱离世俗牵挂,超然立于世间(de)愿望.或许这正是现实中(de)郁郁不得志,使他有了想要让疲惫(de)身心得到慰藉(de)想法.诗(de)最后再次表达了,对于友人分离(de)不舍,与开头相呼应.四、分类标注:作者:李白朝代:唐代体裁:古体诗题材:友情风格:豪放人物:友人景观:石门旧居韵部:无创作时间:不详创作地点:石门旧居九奔亡道中五首(其五)唐·李白淼淼望湖水,青青芦叶齐.归心落何处,日没大江西.歇马傍春草,欲行远道迷.谁忍子规鸟,连声向我啼.一、注释:1.奔亡:逃亡.2.淼淼:水势浩大(de)样子.二、译文:湖水浩浩汤汤,青翠(de)芦叶长得十分整齐.我(de)心将落向什么地方,在那夕阳落入大江(de)地方.想要走可是路途遥远,不知去往何处,就让马儿在春天新长(de)草地里休息.谁知杜鹃鸟不断向我叫着,心中不胜凄凉苦楚.三、赏析:这篇写(de)是安史之乱时期,李白(de)所见所闻.前半部分湖水茫茫、芦叶青青,一幅忧愁(de)景色,可是,自己远离故乡,夕阳西下,想要踏上逃亡(de)行程,可是又不知去向何方.心中无限迷茫(de)诗人,又听到杜鹃凄凉(de)叫声,此时无疑愁上添愁、悲上加悲.相较于杜甫(de)石壕吏写(de)是自己见到(de)别(de)平常人家(de)凄苦,来以小见大写整个盛唐逐渐衰败(de)现状,而李白(de)奔亡道中五首(其五)写(de)是自己,以自身(de)迷茫痛苦写安史之乱带来(de)灾难.四、分类标注:作者:李白朝代:唐代体裁:五言律诗题材:写景风格:凄婉人物:李白景观:江景韵部:八齐平声创作时间:春天创作地点:不详十郢门秋怀唐·李白郢门一为客,巴月三成弦.朔风正摇落,行子愁归旋.杳杳山外日,茫茫江上天.人迷洞庭水,雁度潇湘烟.清旷谐宿好,缁磷及此年.百龄何荡漾,万化相推迁.空谒苍梧帝,徒寻溟海仙.已闻蓬海浅,岂见三桃圆.倚剑增浩叹,扪襟还自怜.终当游五湖,濯足沧浪泉.一、注释:1.朔风:北风,寒风.2.杳杳:遥远(de)样子.3.宿好:素有(de)嗜好.4.濯足:洗脚.二、译文:在荆门做客他乡一个多月了,月亮变换了三次,寒风呼啸,树木凋零,游子为何时才能回乡感到忧愁.淡日在遥远(de)山边,江上天色苍茫.淼淼洞庭水使人着迷,大雁在潇湘水雾中飞掠.清明阔达是我素有(de)嗜好,坚贞(de)操守从未变过.岁月长久,万物推移.拜谒苍梧帝而不得,拜拜寻找溟海仙人而无果.我抚剑感慨,自我怜惜自己(de)悲惨命运.我将游览遍五湖四海,在沧浪泉边隐居.三、赏析:这首诗实为李白在流放夜郎(de)途中所写,以哀景写哀情,寒风萧瑟,落叶飘零,远行(de)游子,不知自己何时才能回家.天色苍茫,日光淡薄,但为洞庭所迷.可能正是因为先前(de)不被重用和如今被迫流放(de)悲惨遭遇使得这首诗一改先前积极入世(de)态度,感慨时光易逝,物是人非,倒是有几分想要归隐田园山水(de)情怀.诗(de)后半部分主要是在表明自己坚定(de)志向,出淤泥而不染,宁可濯足,过着闲云野鹤班(de)生活.整首诗(de)基调是灰色(de),悲凉(de),饱含一个久未归家(de)落魄志士(de)无奈凄凉.四、分类标注:作者:李白朝代:唐代体裁:五言排律题材:思乡风格:凄婉人物:李白景观:郢门秋景韵部:一先平声创作时间:秋天创作地点:郢门。
《望洞庭》原文及翻译赏析

《望洞庭》原文及翻译赏析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
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
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
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诗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所见;“洞庭山水”、“犹如青螺”,是遥望所得。
虽都是写望中景象,差异却显而易见。
近景美妙、别致;远景迷潆、奇丽。
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
银盘与青螺相映,明月与湖光互衬,更觉情景相容、相得益彰。
诗人笔下的君山犹如镶嵌在明镜洞庭湖上一颗精美绝伦的翡翠,令人美不胜收。
其用词也极精到。
首句描写澄彻空明的湖水与素月青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
表现出天水一色,玉字无尘的融和画面。
“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
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
第二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
“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
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
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无法辉映成趣,也就无有“两相和”可言了。
第三、四句诗人的视线从广阔的湖光月色的整体画面集中到君山一点。
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诗人笔下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
“白银盘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
此句的擅胜之处,不止表现在设譬的精警上,还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寄托了诗人高卓清奇的情致。
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妆楼奁镜、案上杯盘而已。
举重若轻,自然凑泊,毫无矜气作色之态,这是十分难得的。
《望洞庭》诗词鉴赏

《望洞庭》诗词鉴赏(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望洞庭》诗词鉴赏《望洞庭》诗词鉴赏《望洞庭》诗词鉴赏1古诗原文九日天气清,登高无秋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古诗秋登巴陵望洞庭翻译赏析
《秋登巴陵望洞庭》作者为唐朝诗人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
清晨登巴陵,周览无不极。 明湖映天光,彻底见秋色。 秋色
何苍然,际海俱澄鲜。 山青灭远树,水绿无寒烟。 来帆出江
中,去鸟向日边。 风清长沙浦,山空云梦田。 瞻光惜颓发,
阅水悲徂年。 北渚既荡漾,东流自潺湲。 郢人唱白雪,越女
歌采莲。 听此更肠断,凭崖泪如泉。 【前言】 《秋登巴
陵望洞庭》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描绘了作者登高所见的
景色,表达了悲秋的感情。全诗紧紧围绕洞庭湖秋色落笔,又着重刻
画湖水,描绘了一幅绚丽的秋景画,画面上有不同色彩,有远景近景,
有动有静,还有声响。诗中多用对仗,语言工整,表现出李白诗歌精
细工致的一面。 【注释】 ⑴巴陵:指巴陵郡(今湖南岳阳)
的巴丘山。巴丘山,位于岳阳南。又名巴蛇冢。传说后羿屠巴蛇于洞
庭,蛇骨久积成丘,故得名。 ⑵周览:纵览,四面了望。 ⑶
际海:岸边与水中。 ⑷长沙浦:指由长沙而入洞庭之湘水。 ⑸
云梦:古代泽薮名,位于南郡华容县(今湖南潜江县)西南。古云梦
泽,跨江之南北,自岳州外,凡江夏、汉阳、沔阳、安陆、德安、荆
州,皆其兼亘所及。《艺文类聚》:宋玉《小言赋》曰:楚襄王登阳云
之台,命诸大夫景差、唐勒、宋玉等并造《大言赋》。赋毕,而宋玉
受赏。曰:有能为《小言赋》者,赐之云梦之田。 ⑹瞻光:瞻日
月之光。 ⑺阅水:阅逝去之水。徂年:流年、年华。《后汉书·马
2
援传》:徂年已流,壮情方勇。 ⑻渚:小洲,水中小块陆地。 ⑼
潺湲:水流动貌。《汉书》:“河荡荡兮激潺湲。”颜师古注:“潺湲,
激流也。” ⑽郢人: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
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
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也。”郢:春秋时楚
国国都。 ⑾采莲:梁武帝所制乐府《江南弄》,七曲中有《采莲
曲》。此指江南女子采莲时所唱之歌。 【翻译】 清晨登上巴
丘山,极目远眺,四方的景物无不尽收眼底。湖面明净倒映着天光,
湖水清澈见底可以映现秋色。秋天的物色多么苍茫,岸上与水色都明
丽清朗。山色青翠掩映了远处的林木,水色碧绿没有清冷的烟气。帆
船轻漂,自江中向这里驶来,小鸟远去飞向日边。长沙浦边秋风清朗,
云梦田上霜迹已空。观览秋光使人叹惜头发脱落,注目湖水流过又令
人悲悯流年已逝。北边的小洲随波荡漾,湖水向东潺潺而流。郢人唱
起《白雪》,江南美女歌唱《采莲曲》。听到这些歌声更让人肠断,凭
靠山崖泪如泉涌。 【赏析】 诗的开头“清晨登巴陵,周览无
不极”写在秋天的一个早晨,诗人登上巴丘山,眺望洞庭湖的美丽景
色:“明湖映天光,彻底见秋色。”居高临下,湖光山色,无不尽收眼
底。清澈的湖水和明朗的天空交相映照,充分显示了天高气爽的秋色
之美。诗人对之不禁赞叹不已:“秋色何苍然,际海俱澄鲜。” 开
头六句是写意,是概括的描写,淡淡几笔勾勒出大致的轮廓。接着六
句则是工笔,用鲜明的色彩细致地加以刻画。“山青灭远树,水绿无
寒烟”两句写静态:山青树也青,远看山和树简直浑然一体。水是碧
3
绿的,没有被朦胧的寒冷的暮霭所笼罩。“来帆出江中,去鸟向日边”
两句写动态:湖面上突然出现风帆,原来是过往的船只;天空中鸟儿
翱翔而过,朝着日出的方向飞去,逐渐消失了。“风清长沙浦,山空
云梦田”两句写洞庭湖周围的秋景:长沙浦水净风清,云梦泽的田野
蒙上一层白霜是那样空明。 “瞻光惜颓发,阅水悲徂年。北渚既
荡漾,东流自潺湲。”这四句触景生情,抒发身世之感。诗人看到水
流不息,联想到那已经过往的岁月和消逝的年华,不禁感慨万端,悲
从中来。 “郢人唱白雪,越女歌采莲。听此更肠断,凭崖泪如泉。”
这里运用了“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典故,意思是说,无论是善
于唱歌的歌手唱起《白雪歌》,或者是越地的女子唱起《采莲曲》,都
无法使作者高兴起来,反而更加悲伤。诗到这里,戛然而止。“泪如
泉”的原因,诗人没说,留给读者去联想,去思索。 此诗为五言
古诗,而语言工致,对用对仗,可见是吸取了近体诗的特点。李白诗
歌素以雄奇奔放、豪迈不羁著称,但这首诗表现出李白诗歌精细工致
的另一面。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