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地条件划分

立地条件划分
立地条件划分

第五章立地条件划分

一,造林地

n(一)无林地

–荒山地:不具备森林植被和土壤特征.

灌木地:灌木覆盖大于50%;

草丛地:灌木覆盖小于50%;

竹丛地:各种矮小竹丛植被覆盖.

–平坦荒地:撂荒地,沙地,盐碱地,沼泽地,河滩地,海涂,退化草牧场.

–农耕地:复合经营地,退耕地,四旁地.

–主要障碍:杂草,灌木,小竹竞争,困难立地的限制因素.

n(二)人工更新林地

–采伐迹地:森林采伐后空出的林地.

新采伐迹地:土壤,光照条件好;

老采伐迹地:大量杂草侵入.

–火烧迹地:森林被火烧之后空出的林地.

新火烧迹地条件好.局部更新造林地:

低产林改造:效益低,无利用前途的林分;

局部更新地:主伐前进行的局部更新.

–主要障碍:采伐,火烧迹地尽快更新,避免条件恶化.

二,基本概念

1,立地条件*

–又称立地,是指林业用地上体现气候,地质,地貌,土壤,水文,植被,生物等对林木生存,生长有重大意义的生态环境因子的综合.

2,立地条件类型*

–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气候,土壤,生物条件的各个地段的总称.把立地条件及其生长效果相似的造林地归并成为类型即立地条件类型.简称为立地类型,是立地分类中最基本的单位.

n 3,立地分类*

–是指对林业用地的立地条件,宜林性质及其生产力的划分.然后在此基础上,科学地确定造林营林措施,以期达到造林营林的生态,经济目的.

n4,林业区划

–根据当地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林业所占地位,合理确定当地的林种区划.

–比如,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用林等地划分,区划.

n 5,造林区划

–是在林业区划的基础上,根据实施林种的需要,科学地确定造林所用的乔灌木树种以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造林,营林技术措施.

三,立地条件划分

(一)森林植物带的划分

–森林植物带:在较大的地理范围内,由于降水和热量的地带性分布,导致了土壤,植被也有相似的地带性分布.这种气候,土壤,植被的规律性分布按其同异性划分为带,即为森林植物地带.它综合反映了环境条件与森林植物之间的关系.

1,森林植物带的划分n温度带的划分指标

n(1)日均气温≥10℃的积温:≥3400℃积温走向为暖温带和中温带区划线,并兼顾一些地貌单元的完整性;辅助指标:最冷月平均气温,绝对最低气温.

n(2)干湿带区划指标:干燥度

n干燥度1.0-1.5半湿润,1.5-2.0半干旱,>2.0干旱;

n辅助指标:年平均降水量,年平均蒸发量.

n(3)对某些地区与自然景观不相吻合的地区,以辅助指标降水量为依据,并参考植被因素进行区划;

n(4)类型区区划依据中等地貌并兼顾地块完整性.

2,地带性特征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

面积32.2% 15.3% 21.7% 30.8%

植被森林,森林草原,干草原,荒漠草原,干旱的森林,荒漠

土壤酸性,中性,石灰聚集,普遍盐渍化,~微碱性,盐渍化.

(二)立地条件类型划分

1.立地条件分析与评价

(1)造林地的主要立地因子

–地形:海拔,坡向,坡位,坡度,坡形,小地形;

–土壤:种类,厚度,性质,母质,发育程度,侵蚀程度,腐殖质含量;

–水文:地下水位高低,矿化度,季节变化,积水状况,土层含水量及变化;

–生物:植被状况,病虫害,微生物;

–人为活动:土地利用历史,现状.

特殊因素考虑:

n风口;n土壤,地下水,大气污染;特殊小地形;特殊元素含量;冲淤状况.

(2)立地评价*

n根据合理确定的指标对立地质量作出判断.立地评价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用什么指标来评价立地质量;

–如何估计评价指标;

–评价要求达到怎样的精度;

–如何直观地表达评价结果.

(3)环境因素及其关系分析

n各生态因子独立及相互影响形成现有的综合环境条件;

n要考虑极端限制因素的作用;

n地形对环境因素有极强的再分配作用,要予以充分注意.

–坡向~水分,海拔~温度,坡位~土层厚度

(4)主导环境因子分析

n 逐个分析各环境因子与植物必需的生活因子之间的关系,找出造林地上对林木生长影响最大的因素.光照,热量,水分,养分,土壤通气;找出对林木生长有极端限制作用的因子.

–干旱,严寒,强风,盐碱化,高紧实度,污染

(5)立地质量分析

n 使用直接指标进行评价;

–材积量,生长量,生物量;

–立地指数或平均高生长;

–年,季,月的土壤含水量(干旱地区);

分析生长指标与立地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预测不同立地的生长.

n植物或植物群落的指示意义.

–人为干扰频繁的地区受限制.

2.立地类型划分的依据

(1)林木-环境的关系

–环境相对稳定,起决定性的作用;

–植物的指示意义不大,以非生物的环境因子作为划分的依据;

–地形与土壤占有突出地位;

–划分的类型要反映主导因子的异同性;

–在植被较好的地区可以把植被作为划分立地的补充依据;

–林木生长状况应作为检验划分结果的主要依据.

(2)立地类型划分依据

–多因子综合;主要依据地形和土壤;植被作为参考,林木生长作为验证.

3.划分的方法

按主导环境因子的分级组合;

n 按生活因子的分级组合;

n 综合法;

n 用立地指数代替立地条件类型.

A.按主导环境因子的分级组合

n方法:选择主导环境因子若干,对每个因子进行分级,按因子,因子水平组合成一张立地条件类型表.

n命名:因子+级别(程度).

n例子:

–因子:地形(海拔,坡向,坡位,坡度……)

土壤(土壤种类,土层厚度,理化性质……)

–水平:坡位(上部,中部,下部,坡角)

土层厚度(60cm厚)

例:华北石质山地主导因子:

n地形

–海拔:1100m (高山)

–坡向:阳坡,阴坡

n土壤:

–土层厚度:>60cm(厚);25-60cm(中);<25cm(薄)

优缺点:

n优点:–方法简单,易掌握,实际应用广;

n缺点:–方法粗放,刻板,难以反映具体情况;

n改进措施

–数学方法(聚类分析,主分量分析,判别分析)归并立地因子.

B.按生活因子的分级组合

n方法:选择与林木生长有直接关系的生活因子若干,对每个分级后组成立地类型表,同时以植物群落作为确定因子种类,级别的参考.

n命名:使用因子代码组合.

n例子:

–水分,养分;

–盐碱地的盐碱含量,种类.

例:华北石质山地n水分

–极干旱0 旱生植物60%

–湿润 2 中生植物

–潮湿 3 苔藓

n养分:瘠薄A;中等B;肥沃 C.

优缺点:

n优点:反映因子全面,生态意义明确

n缺点:生活因子不宜直接测定,划分标准不易掌握;微地形小气候因子没有反映出来;个别具体因子难以反映(盐渍,酸度,通气);因子过多会复杂化;指示植物经人为破坏指示意义不大.

n改进:因子编码.

C.综合法

n方法:主导环境因子与生活因子的结合.

n命名:用数码代号.

n例子:京西石质山地

–地形:海拔,坡向,坡位;

–土壤:土层厚度,土壤肥力;

海拔:1600m 高山H

坡向与坡位:阳坡及丘顶部S,半阴半阳坡E,阴坡N, 沟谷V

–土层:>81cm,51-80cm,31-50cm,<30cm;

–土壤肥力:ⅠⅡⅢⅣ.

D.用立地指数代替立地条件类型

n方法:用某一个树种的立地指数级来说明立地条件.

n优点:可以反映出定量的关系,可以与多个环境因子建立关系.

n缺点:只说明效果,不说明原因.同一地位级代表的立地条件并不相同,采取的营林措施也不相同.立地指数必须与一定的树种相联系,不能成为许多树种的共同尺度,使用上不方便.

立地指数:

–一定基准年龄时的林分上层树木平均树高;树高与年龄的关系.

例:

–五十年为基准年龄,立地指数为20,指:树龄50年时树木的高度为20米.

n注:只适用于纯林,同龄林.

树高,直径,重量,材积与年龄的关系异龄林的立地指数n在异龄林中,树高与胸径的关系较为稳定,最为敏感和可靠.

n立地指数:优势木在标准胸径时达到的高度.

立地指数与立地质量的关系:

立地指数与野外林地的大量调查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可以筛选出影响立地质量的主导因子,判别各因子与立地质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提供不同立地的生长预测.

n定量分析方法:多元回归分析,逐步回归分析,数量化理论.

nLgH=a+b1(1/A)+b2(B)+b3(C)+……+bn(N)

例:北京西山人工林nHt=2.1049+0.6773SF+0.3917EL+0.4040ASP

nR=0.8495 S=0.68m

nR'SF=0.6567 R'EL=0.4378 R'ASP=0.3354

Ht-上层高;SF-土壤肥力等级;ASP-坡向;EL---海拔

例:山西油松人工林n

SI=11.60799-1.100569EL-0.06406176SD+0.200634ASP

SI-立地指数;SD-坡度;ASP-坡向;

四,中国的立地分类系统n立地类型区:

–一般以大地貌作为划分依据,以控制本区水热条件的基本因子为依据.

立地类型亚区:立地类型区内的进一步细分,以水热条件和主要地貌的差异作为划分的依据.

n 立地类型组:具有相似的立地类型条件的组合,地域上不相连,以地形因子作为主要划分依据.

安全事故等级划分标准

安全事故等级划分标准 生产安全事故是指职业活动或有关活动过程中发生的意外突发性事件的总称,通常会使正常活动中断,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是指对职工、公众或环境以及生产设备造成即刻或延迟性严重危害的事故。由于各行业性质、特点不同,具体事故严重程度的划分标准也不同,职工伤亡事故的伤害程度的分类划分如下: 一、职工伤亡事故的伤害程度分类 1、按伤害程度分:根据国家标准(GB/T15236-94),职工伤亡事故按伤害程度分为: (1)轻伤事故:指一次事故只有轻伤的事故。 (2)重伤事故:指一次事故只有重伤无死亡的事故。 (3)死亡事故:指一次事故死亡1-2人的事故。 (4)重大死亡事故:指一次事故死亡3-9人的事故。 (5)特大死亡事故:指一次事故死亡10人以上(含10人)的事故。 2、按经济损失程度分:根据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程度,事故通常分为:(1)一般损失事故:一次损失1万元以下的事故。 (2)较大损失事故:一次损失1万元或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事故。 (3)重大损失事故:一次损失10万元或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事故。 (4)特大损失事故:一次损失100万元或100万元以上的事故。 二、火灾事故严重程度分类 1996年11月11日由公安部、原劳动部、国家统计局联合颁布的《火灾统计管理规定》将火灾事故分为特大火灾、重大火灾和一般火灾三类。

1、特大火灾事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火灾,为特大火灾:死亡10人以上(含10人,下同);重伤20人以上;死亡、重伤20人以上;受灾50户以上;直接财产损失100万元以上。 2、重大火灾事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火灾,为重大火灾事故;死亡3人以上;重伤10人以上;死亡、重伤10人以上;受灾30户以上;直接财产损失30万元以上。 3、一般火灾事故:不具有前列两项情形的燃烧事故,为一般火灾。 凡在火灾和火灾扑救过程中因烧、摔、砸、炸、窒息、中毒、触电、高温辐射等原因所致的人员伤亡,列入火灾人员伤亡统计范围。其中死亡以火灾发生后7天内死亡为限,伤残统计标准按原劳动部的有关规定认定。火灾损失分直接财产损失和间接财产损失两项统计,具体计算方法按公安部的有关规定执行。 凡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都为火灾,所有火灾不论损害大小,都应列入火灾统计范围。所有统计火灾应包括下列火灾:(1)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燃烧爆炸引起的火灾;(2)破坏性试验中引起非实验体的燃烧;(3)机电设备因内部故障导致外部明火燃烧或者由此引起其他物件的燃烧;(4)车辆、船舶、飞机以及其他交通工具发生的燃烧(飞机因飞行事故而导致本身燃烧的除外),或者由此引起其他物件的燃烧。 三、船舶交通事故分级标准 1990年6月16日交通部发布的第16号令《船舶交通事故统计规则》,船舶发生碰撞、搁浅、触礁、触损、浪损、风灾、火灾及其他造成财产和营业员损失或人身伤亡的交通事故。根据事故船舶的等级、死亡人数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将船舶交通事故分为小事故、一般事故、大事故、重大事故。 四、道路交通事故严重程度分类 国务院发布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6条规定,根据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程度和数额,交通事故分为轻微事故、一般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

立地条件划分

第五章立地条件划分 一,造林地 n(一)无林地 –荒山地:不具备森林植被和土壤特征. 灌木地:灌木覆盖大于50%; 草丛地:灌木覆盖小于50%; 竹丛地:各种矮小竹丛植被覆盖. –平坦荒地:撂荒地,沙地,盐碱地,沼泽地,河滩地,海涂,退化草牧场. –农耕地:复合经营地,退耕地,四旁地. –主要障碍:杂草,灌木,小竹竞争,困难立地的限制因素. n(二)人工更新林地 –采伐迹地:森林采伐后空出的林地. 新采伐迹地:土壤,光照条件好; 老采伐迹地:大量杂草侵入. –火烧迹地:森林被火烧之后空出的林地. 新火烧迹地条件好.局部更新造林地: 低产林改造:效益低,无利用前途的林分; 局部更新地:主伐前进行的局部更新. –主要障碍:采伐,火烧迹地尽快更新,避免条件恶化. 二,基本概念 1,立地条件* –又称立地,是指林业用地上体现气候,地质,地貌,土壤,水文,植被,生物等对林木生存,生长有重大意义的生态环境因子的综合. 2,立地条件类型* –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气候,土壤,生物条件的各个地段的总称.把立地条件及其生长效果相似的造林地归并成为类型即立地条件类型.简称为立地类型,是立地分类中最基本的单位. n 3,立地分类* –是指对林业用地的立地条件,宜林性质及其生产力的划分.然后在此基础上,科学地确定造林营林措施,以期达到造林营林的生态,经济目的. n4,林业区划 –根据当地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林业所占地位,合理确定当地的林种区划. –比如,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用林等地划分,区划. n 5,造林区划 –是在林业区划的基础上,根据实施林种的需要,科学地确定造林所用的乔灌木树种以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造林,营林技术措施. 三,立地条件划分 (一)森林植物带的划分 –森林植物带:在较大的地理范围内,由于降水和热量的地带性分布,导致了土壤,植被也有相似的地带性分布.这种气候,土壤,植被的规律性分布按其同异性划分为带,即为森林植物地带.它综合反映了环境条件与森林植物之间的关系. 1,森林植物带的划分n温度带的划分指标 n(1)日均气温≥10℃的积温:≥3400℃积温走向为暖温带和中温带区划线,并兼顾一些地貌单元的完整性;辅助指标:最冷月平均气温,绝对最低气温. n(2)干湿带区划指标:干燥度

等级划分标准

一级隐患: 漏气:包含从用户引入管总阀门到各用户燃气具之间的所有燃气设施、设备出现的漏气现象。 违反国家规范明令禁止条款的户内燃气设施:指户内管道、燃气表等燃气设施选型、安装违反国家规范明令禁止条款的。 直排式热水器:指客户使用属国家明令禁止生产使用的直排式热水器。 热水器无烟道及烟道安装不规范:指烟道式热水器安装在室内(封闭阳台算室内)但无安装烟道或烟道未伸出室外(开放式阳台除外)、烟道与热水器排烟口无密封、烟道破损或排烟口离门、窗的距离不够(具体要求请见下表)、多台烟道合用一个总烟道且相互影响、没有防倒风装置、水平烟道穿越卧室等。胶管破损、老化、中间有接口、无安装管夹:指使用胶管有破损、老化、中间有接口(软管接三通),软管和硬管连接处无安装管夹。 管道、燃气表严重锈蚀严重锈蚀 用户盗气:指用户破坏计量装置或未通过计量装置直接在主干管道上取气的盗窃用气行为。 二级隐患 阀门内漏、无手柄或使用旋塞阀:阀门内漏:指阀门关闭状态下仍有气体流过;无手柄:指阀门为360 度旋转式手柄或没有手柄;使用旋塞阀。 私接/私改指未造成实时危险的私改/私接。 阀门启闭不灵指立管阀、表前阀或灶前阀门不能开关。 使用非燃气专用软管、超长胶管、胶管超期、穿墙/楼板/顶棚/门/窗/台面/柜指使用非燃气专用胶管、超长胶管、超期胶管、胶管穿墙/楼板/顶棚/门/窗/台

面/柜。 热水器烟道安装在可能被封闭阳台 指热水器烟道安装在开放的阳台,且烟道或者烟道口离门、窗等距离不够,烟道末端没有完全伸出阳台。 注:此类现象防止用户在安检后进行阳台封闭,以形成新的一级隐患。 燃气设施设于密闭空间指燃气设施包括气表、阀门、连接软管、燃具(平衡式热水器除外)等设于不通风空间内。(管道设与密闭空间计入“管道暗埋暗封不规范”。) 燃气表损坏或计量不准、损坏:指码盘盒;计量不准:指燃气表在小火状态下不计量或其他计量显失公平的情况。 燃气管道(引入管和立管除外)安装在不应穿越的地方时没有符合安全条件(如没有管槽、有接口等)指燃气管道(引入管和立管除外)安装于卧室、卫生间、浴室、易燃易爆品仓库、配电间、变电室、电缆沟、烟道和进风道等地方,或穿过通风不良的吊顶、卫生间或起居室(厅)时,没有符合安全条件(如没有管槽、有接口等)。 油麻丝等连接填充的立管活接燃气立管置换天然气后,原来以油麻丝填充的接驳活接没有涂上密封剂防止漏气。 三级隐患 管道一般锈蚀 燃气表严重锈蚀 管道无管卡或管道不牢固立管、水平管(盘管、盘杠)、表后管无管钉、管卡等,或者是有管卡、管钉但不牢固的。

立地条件划分-推荐下载

第五章立地条件划分 一、造林地 (一)无林地 –荒山地:不具备森林植被和土壤特征。 灌木地:灌木覆盖大于50%; 草丛地:灌木覆盖小于50%; 竹丛地:各种矮小竹丛植被覆盖。 –平坦荒地:撂荒地、沙地、盐碱地、沼泽地、河滩地、海涂、退化草牧场。 –农耕地:复合经营地、退耕地、四旁地。 –主要障碍:杂草、灌木、小竹竞争,困难立地的限制因素。 (二)人工更新林地 –采伐迹地:森林采伐后空出的林地。 新采伐迹地:土壤、光照条件好; 老采伐迹地:大量杂草侵入。 –火烧迹地:森林被火烧之后空出的林地。 新火烧迹地条件好。局部更新造林地: 低产林改造:效益低、无利用前途的林分; 局部更新地:主伐前进行的局部更新。 –主要障碍:采伐、火烧迹地尽快更新,避免条件恶化。 二、基本概念 1、立地条件* –又称立地,是指林业用地上体现气候、地质、地貌、土壤、水文、植被、生物等对林木生存、生长有重大意义的生态环境因子的综合。 2、立地条件类型*

–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气候、土壤、生物条件的各个地段的总称。把立地条件及其生长效果相似的造林地归并成为类型即立地条件类型。简称为立地类型,是立地分类中最基本的单位。 3、立地分类* – 是指对林业用地的立地条件、宜林性质及其生产力的划分。然后在此基础上,科学地确定造林营林措施,以期达到造林营林的生态、经济目的。 4、林业区划 – 根据当地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林业所占地位,合理确定当地的林种区划。– 比如,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用林等地划分、区划。 5、造林区划 – 是在林业区划的基础上,根据实施林种的需要,科学地确定造林所用的乔灌木树种以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造林、营林技术措施。 三、立地条件划分 (一)森林植物带的划分 – 森林植物带:在较大的地理范围内,由于降水和热量的地带性分布,导致了土壤、植被也有相似的地带性分布。这种气候、土壤、植被的规律性分布按其同异性划分为带,即为森林植物地带。它综合反映了环境条件与森林植物之间的关系。 1、森林植物带的划分 温度带的划分指标 (1)日均气温≥10℃的积温:≥3400℃积温走向为暖温带和中温带区划线,并兼顾一些地貌单元的完整性;辅助指标:最冷月平均气温,绝对最低气温。 (2)干湿带区划指标:干燥度 干燥度1.0-1.5半湿润,1.5-2.0半干旱,>2.0干旱;

中国城市分类标准

中国城市分类标准 联合国将2万人作为定义城市的人口下限,10万人作为划定大城市的下限,100万人作为划定特大城市的下限. 中国城市的分类方法 经常看到有所谓的一级城市,地级城市之类的划分,是以怎么样的依据划分的?总共分多少级别? 第一级:直辖市、特别行政区、GDP大于1600亿且市区人口大于200万的城市:北京、天津、沈阳、大连、哈尔滨、济南、青岛、南京、上海、杭州、武汉、广州、深圳、香港、澳门、重庆、成都、西安(18个) 第二级:其他副省级城市、经济特区城市、省会、苏锡二市:石家庄、长春、呼和浩特、太原、郑州、合肥、无锡、苏州、宁波、福州、厦门、南昌、长沙、汕头、珠海、海口、三亚、南宁、贵阳、昆明、拉萨、兰州、西宁、银川、乌鲁木齐(25个) 第三级:14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经济发达且收入高的城市:唐山、秦皇岛、淄博、烟台、威海、徐州、连云港、南通、镇江、常州、嘉兴、金华、绍兴、台州、温州、泉州、东莞、惠州、佛山、中山、江门、湛江、北海、桂林(24个) 第四级:其他人口大于100万的城市、重点经济城市 邯郸、鞍山、抚顺、吉林市、齐齐哈尔、大庆、包头、大同、洛阳、潍坊、芜湖、扬州、湖州、舟山、漳州、株洲、潮州、柳州(18个) 第五级:其他著名经济城市、重要交通枢纽城市—人口大于50万、重点旅游城市:承德、保定、丹东、开封、安阳、泰安、日照、蚌埠、黄山、泰州、莆田、南平、九江、宜昌、襄樊、岳阳、肇庆、乐山、绵阳、丽江、延安、咸阳、宝鸡(23个) 以上城市共有108个,这些城市是中国的“108好汉”,其他城市均为第六级。 中国城市分类标准 依据该城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国内生产总值、市区人口和职工工资确定,排序为:(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1000亿元以上,GDP在2000亿元以

造林专业名词解释、简答题

名词解释 01.根瘤:豆科植物的根上有各种形状的小瘤状突起称为根瘤。它是由活在土壤中的根瘤细菌侵入到根内而产生的。 02.芽:芽是处于幼态而未伸展的枝、花或花序,也就是枝、花或花序尚未发育前的雏体。 03.完全叶:具有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的叶叫完全叶。 04.叶序:叶在茎上的排列方式称为叶序。 05.两性花:是一朵花中,不论花被存在与否,雌蕊和雄蕊都存在而正常发育的花。06.花序:多数植物的花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在花轴上称为花序。 07.真果:植物的果实纯由子房发育而成,这种果实称为真果。 08.聚花果:由整个花序发育形成的果实称为聚花果。 09.子叶留土型幼苗:种子萌发时胚轴不发育或不伸长,只是胚轴和胚芽迅速向上生长,形成幼苗的主茎,而子叶始终留在土壤中,这种方式形成的幼苗称为子叶留土幼苗。10.植物的生物学特性:植物生长发育的规律称为植物的生物学特性,是指植物由种子萌发经幼苗、幼树发育到开花结果最后衰老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的发展规律 11.原生质体:是由原生质组成的,原生质是细胞内具有生命活动的物质的总称。 12.植物组织:植物在个体发育中经历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过程。形成了具有各种不同功能和不同形态构造的细胞。通常将个体发育中来源相同、功能相同、形态构造相似的细胞群称为植物组织。 13.维管组织:在蕨类和种子植物的器官中,有一种以输组织为主题,由输导、机械、薄壁等几种组织组成的复合组织称为维管组织。 14.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15.土壤容重:指单位容积(包括孔隙在内)的原状土壤的干重。 16.土壤结构体:是各级土粒由于不同原因相互团聚成大小形状和性质不同的土团、土块、土片等土壤实体。 17.土壤质地:指土壤中各粒级占土壤重量的百分比组合。 18.毛管悬着水:毛管悬着水是与地下水无联系,由毛管中保持在土壤中的水分,象悬在土壤中一样,故称为毛管悬着水。 19.土壤刨面:是从地面向下直到土壤母质的垂直切面,具有若干个与地面平行的土层。 20.土壤缓冲作用:土壤中加入酸性或碱性物质后,土壤具有低抗变酸和变碱而保持PH 稳定的能力,土壤缓冲作用或缓冲性能。21.地面净辐射: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地表吸收的太阳总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与本身发射辐射之差称为地面净辐射。 22.绝热变化:气象学上,对于任一空气团与外界之间无热量变换时的状态变化过称。23.相对湿度:指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当时气温下的饱和水汽压的比值。主要决定于温度。24.气团:在水平方向上仍然存在着物理属性 (温度、湿度、稳定度等)比较均匀,垂直 方向变化比较一致的一大块空气,称为气 团。 25.锋:当冷气团与暖气团相遇时,在它之间 形成一个狭窄而倾斜的过渡带,过渡带的宽 度与大范围的气团相比显得很狭小,可近似 看成是一个几何面,称为锋面。锋面两侧气 团的性质差异很大,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发 生激烈的变化。锋面与地面的交线称为锋 线。习惯把锋面与锋线3统称为锋。 26.季风:大范围地区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 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 简答题: 1、种子萌发的过程: 答:具萌发力的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胚 由休眠状态转入活动状态,开始萌发生长, 形成幼苗,这个过程称为种子萌发。种子萌 发时,首先吸水膨胀,胚细胞迅速分裂、生 长、胚根突破种皮从种孔伸出,迅速向下生 长在土壤中形成根系,然后胚轴活动(伸长 或不伸长)使子叶出土或留土,胚芽生长形 成地上部分的主茎和叶。这时种子的胚成长 为幼苗。 2、土壤空气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答:(1)土壤空气与根系:植物根系生长发 育要求的氧气来自土壤,若土壤空气中氧气 的含量过小,根系发育就会受到影响。(2) 土壤空气与种子萌发:植物种子在土壤中萌 发,所需氧气主要由土壤空气提供,缺氧 时,葡萄糖酒精发酵,产生酒精,会使种子 受害。(3)土壤空气与微生物活动:土壤空 气影响微生物活动,从而影响有机质转化。 (4)土壤空气状况与作物抗病性: 3、土壤空气与近地表大气组成的主要 差别: 答:(1)土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于大 气(2)土壤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低于大气 (3)土壤空气中水汽含量一般高于大气 (4)土壤空气中还原性气体可能高于大气 (5)土壤空气成分随时、空而变化。 4、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因素: 答:(1)土壤质地:质地由砂质向粘质变 化,阳离子交换量逐渐增大。(2)有机质含 量: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其阳离子交换量 高,保肥力强。(3)无机胶体类型(4)土 壤酸碱性。 5、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答:(一)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1)养分 较完全(2)促进养分有效化(3)提高土壤 保肥性(4)提高土壤缓冲性(5)促进团粒 结构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质。(二)在 生态环境上的作用:(1)络合重金属离子, 减轻重金属污染。(2)减轻农药残毒,腐殖酸 可溶解、吸收农药。(3)全球碳平衡的重要 碳库。(三)其它方面作用:腐殖酸在一定 浓度下能促进植物的生理活性,有利于植物 生长。 6、腐殖质的形成过程:答:土壤腐殖 质是土壤中一类性质稳定,成分、结构极其 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进入土壤中的有机质 转化形成腐殖质的过程,称为腐殖化作用。 腐殖质的形成过程包括:植物残体分解产生 简单的有机碳合物;通过微生物对这些有机 化合物的代谢作用及反复的循环,增殖微生 物细胞;通过微生物合成的多酚和醌或来自 植物的类木质素,聚合形成腐殖物质。 7、我国的季风环流特点:答:大范围 地区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 季风。我国位于欧亚大陆的东海岸,濒临太 平洋西部并深入大陆腹地且有地形复杂的高 原,海陆间热力差异和高原的热力、动力作 用,使我国季季风环流极为显著。我国的季 风属于东亚季风。冬季,大陆上为强大的蒙 古高压控制,海洋上有阿留申低压,因此盛 行干燥寒冷的西北风、北风和东北风,即冬 季风,天气以寒冷晴朗而又干燥为主。夏 季,大陆上是印度低压,海洋上被太平洋副 热带高压控制,因此盛行温暖湿润的西南 风、南风、东南风,即夏季风,造成潮湿多 云雨的天气。我国西南地区还受西南季风的 影响。春、秋季节是冬夏季风转换时期,天 气多变,春季尤为突出,秋季相对稳定些。 8、森林植物由那些成分组成:答:1、 林木2、下木3、幼苗和幼树4、活地被物 5、层间植物。此外,在森林内从土壤到林中 空气,从林木的根际到叶面,都存在着许多 微生物,有的还集结成群落。它们能分解林 内的生物残体,或成为病害的源泉,或者影 响根系的吸收。在森林生活中具有独特的作 用和意义。 9、树木高生长类型有哪几种?各有什 么特点?:答:一般根据一年中高生长期的 长短,把树种分为前期生长类型和全期生长 类型两种。(一)前期生长类型(又称春季 生长类型)这类树种的高生长期及侧枝延长 生长期很短,多数为1-3个月(北方树种1-2 月,南方树种1-3个月)而且每年只有一个 生长期,一般到5-6月高生长即结束。前期 生长类型的特点是:春季开始生长时,高生 长经过极短的生长初期即进入速生期,但速 生期也比较短,之后便很快停止生长。以后 主要是叶的生长,如叶面积的扩大,新生的 幼嫩枝条逐渐木质化,出现冬芽,根系和直 径继续生长、充实冬芽并积蓄营养物质。 (二)全期生长类型:全期生长类型的树 种,其高生长持续在整个生长季节(北方3-6 个月,南方6-8个月,有的达9个月以 上)。全期生长类型的特点是:高生长在生 长季节中不停止,而叶的生长,新生枝条的 木质化等是边生长边进行,到秋季达到充实 木质化、安全越冬全期生长类型树种在一年 中也会出现1-2次生长暂缓期,有时是停滞 状态,但不形成顶芽。 10、简述林木个体各生长阶段的特点: 答:林木要经过四个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 从林木结实规律出发划分各生长发育阶段 为:(一)幼年期:指从种子萌发时开始, 到植株第一次开花结实为止。这一时期的主 要特点是:营养器官生长迅速,即树体扩 大,个体可塑性大,对环境适应能力加强。 (二)青年期:从第一次结实后,经3-5年 为止。青年期树体主要是营养生长,积累营 养物质,仅有少量营养被分配给开花结实消 耗,所以结实量少,种子发育差,空粒较 多,树体有一定的可塑性。(三)成年期 (壮年期)从 11、开始大量结实起,到结实开始衰退为止,林木在这个阶段年龄增大,可塑性减少至消失,树种特性稳定,营养生长(主 要是直径增长)和生殖生长逐渐协调,对光 照条件要求高、结实量逐渐增多,在树体稳 定生长同时,把大量营养分配给果实发育消

立地类型划分

(二)立地类型划分 1、坡向图制作 (1)坡向初级分布图生成 打开ArcMap 程序,并加载调查区(马连滩)DEM 数据。打开ArcToolbox ,选择Spatial Analyst 工具→表面分析→坡向(图23),生成马连滩坡向初步分级分布图(图24) 。 图23 坡向提取工具 图24 马连滩坡向提取结果 (2)坡向分类 利用中重分类的功能(重分类)功能对上一步生成的坡向分布结果进行分类。选择Spatial Analyst 工具→重分类→重分类工具,弹出对话框(图25);点击对话框中“分类”按钮,弹出对话框(图26),根据“坡向方位界定标准”(表3),对调查区坡地的坡向进行分类,先重分类为3类:0-112.5°、112.5-292.5°、292.5-360°,点击确定。右键重分类后的图层,点击“打开属性表”→“添加字段”,添加字段(如坡向),字段类型选择为“文本”。根据表3,0-112.5°和292.5-360°为阴坡,112.5-292.5°为阳坡,在新添加的字段中输入阴坡或阳坡(图27),得到重分类结果(图28)。 表3 坡向方位界定标准 坡向Aspect 方位Orientation 方位角azimuth angle (°) 阳坡 Sunny Slope 南 South 157.5 - 202.5 东南 Southeast 112.5 - 157.5 西南 Southwest 202.5 – 247.5 西 west 247.5 - 292.5 阴坡 Shady Slope 北 North 337.5 - 22.5 西北 Northwest 292.5 - 337.5 东北 Northeast 22.5-67.5 东 East 67.5- 112.5

超级市场的立地条件

超级市场的立地条件 (一)、城市商业条件 选址首先应从大处着眼,把握城市商业条件,包括: 1、城市类型。先看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继而调查行政、经济、历史、文化等社会条件,从而判断是工业城市还是商业城市?是中心城市还是卫星城市?是历史城市还是新兴城市? 2、城市设施。学校、图书馆、医院、公园、体育馆、旅游设施、政府机关居民住宅区等公共设施都能起到吸引消费者的作用。因此了解城市设施的种类、数目、规模、分布状况等,对选址是很有意义的。 3、交通条件。在城市条件下,对店铺选址影响最直接的因素是交通条件,包括城市区域间的交通条件、区域内的交通条件等。 4、城市规划。如街道开发计划、道路拓宽计划、高速公路建设计划、区域开发规划等,都会对未来商业产生巨大的影响,应该及时捕捉、准确把握其发展动态。 5、消费者因素。包括人口、户数、收入、消费水平及及消费习俗等。 6、城市的商业属性。包括商店数、员工数、营业面积、销售额等。 (二)、店铺位置条件 1、商业性质。规定开店的主要区域以及哪些区域应避免开店。 2、人口数及住户数。了解一定的商圈范围(例如1000米)内现有的住户人数。 3、竞争店数。了解一定的商圈范围内竞争店的数量。 4、客流状况。调查估计通过店前的行人最少流量。 5、道路状况。包括行人道、街道是否有区分,过往车辆的数量及类型,道路宽窄等。 6、附近店的状况。包括经营品种、规模、外部装饰、格调等。 7、场地条件。包括店铺面积、形式、地基、倾斜度、高低、方位、日照条件、道路衔接状况等。 8、法律条件。在新建分店或改建旧店时要查明是否符合城市规划及建筑方面的法规,特别要了解各种限制性的规定。 9、租金。 10、必要的停车条件、顾客停车场地及供应商用进货空间。 11、投资的最高限额。以预估营业额或买场面积为基准来规定。 12、员工配置。以卖场面积为基准来规定,如每人服务面积不得低于20平方米。

中国一二三线城市划分标准

目前国内常被提及的所谓一线、二线、三线城市的概念最早起源于房地产市场,现在已演变成为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划分。专家介绍说,常规的划分指标包括:综合经济实力、城市发展与规模(建设水平、人口、面积等)、辐射带动力与影响力、对人才的吸引力、信息交流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科技创新能力、交通通达能力等许多层面。 简单来说,政治地位、经济实力、城市规模、区域辐射力是划分一线、二线、三线城市的主要标准。 一线城市是指对本国的经济和政治具有重要作用的大都市。在城市规模、基建、财政收入、消费、对人才吸引力等各层面,一线城市一般均领先于其他城市。在商业活动中,企业也会将具有重要市场地位的城市称为一线城市。 同时中国最常被提及的所谓一线、二线、三线城市的概念起源于房地产市场。常规或主要的指标包括经济地位、城市规模(人口,面积等)、城市级别、影响力、辐射力、知名度等。 排行依据: 1、政治地位; 2、经济实力; 3、城市规模; 4、区域辐射力。 一、一线城市: (一)一线强——北京、上海(一个政治文化中心,一个经济中心,无

争议)等; (二)一线——广州、深圳(南粤双雄,实力旗鼓相当,公认一线)等; (三)准一线——天津(原本属于二线强,近几年国家重视、发展极快,步入准一线)。 二、二线城市: (一)二线强——南京、武汉、沈阳、西安、成都(都属于区域中心城市)、重庆(直辖市)、杭州(经济发达、副省级)、青岛、大连、宁波(三个经济发达的计划单列市)等; (二)二线中——济南、哈尔滨、长春(剩下的三个副省级城市)、厦门(计划单列市、规模小所以只能是二线中)、郑州、长沙、福州(经济发展较好的三个非副省级省会城市)、乌鲁木齐、昆明(国家重点发展的边疆国际化城市)、兰州(西北重工业城市、兰州军区)、苏州、无锡(最发达的两个非省会地级市)等; (三)二线弱——南昌、贵阳、南宁、合肥、太原、石家庄、呼和浩特(七个实力相当的省会城市)等; (四)准二线——佛山、东莞(两个制造业经济强市)、唐山(环渤海经济圈重工业大城市)、烟台(环渤海经济圈重要港口、经济强市)、泉州(闽南经济中心城市)、包头(重工业大城市)等。 三、三线城市: (一)三线强——银川、西宁、海口、洛阳、南通、常州、徐州、潍坊、

商业项目立地条件研究

商业项目立地条件研究 商业项目立地条件研究 除对区域内各种因素进行研究外,具体项目所处位置的立地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研究要素。立地力是指拟规划商业周围的环境和其本身的因素对商业经营的影响。所谓”一步三市”,立地差之毫厘,会导致业绩失之千里。 一个商店的立地力,首先和他的周边环境密切相关,主要包括门前道路的类别、顾客来店的方便度、邻居的类别等。 1.道路类别。道路类别是立地力的第一要素,它直接影响消费行为。道路依用途可分为交通枢纽、连接通道、交通干道、商业干道。像王府井大街是全国着名的商业干道;朝外大街兼具有商业干道和交通干道的双重功能。对商业选址来说,商业干道是最好的道路类别,其次就是靠近商业区的交通干道。 2.顾客是否容易达到商业区。除了道路类别以外,还要考虑道路是否有障碍物,比如交通栏隔。以大家非常熟悉北京国际展览中心家乐福为例。以前没有中间交通栏隔的时候,从两个方向来的人流都比较容易去购物,而增加栏隔后对西面来的顾客非常不方便,交通栏隔对家乐福的影响怎么样,我们暂不理论,但是对面的许多专卖店和饭馆生意肯定会因此受到影响,即使增加了过街天桥,这种影响也难被消除。 3.周边环境和目前的商业设施。这也是为什么北京的家具广场都喜欢选择在玉泉营的原因。同业经营虽然会使新店面临强大的竞争,但也能形成集合效应,带来单一消费人流;业态的错位经营或者互补性也很关键,玉泉营周边的花卉市场就具备业态的交叉性,有利于共同聚集人气。 4.商业的能见度和日照情况。商业建筑能否容易找到即商业的能见度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要素,尤其是大型商业建筑。因为商业的根本目的是吸引顾客来消费,如果商业建筑不容易被找到或能见度差,就会影响到以后的经营。日照情况对商业经营也非常关键。据7月5日中央电视台报道,由于长沙市持续高温,在周末,许多消费者选择在商场购物躲避天气,商业街区东面门庭若市,而西面因为西晒的原因冷冷清清。但是在北方地区商业选址时,西南面的商业店铺会非常好,因为北方天气冷或凉的时间长,顾客更喜欢光顾西南面的商业。 图A商业沿平直街道布置,一面临街,能见度较低;图B商业在街道弯曲处设置,能见度外圈大于内圈;图C商业在”T”形道路交汇的顶头处,能见度也相对较高;图D商业在十字交口处能见度极高,但应注意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图E商业在商业街两端有较高的能见度;图F商业在公共广场的迎面处,能见度颇高。 感谢您的阅读!

公路等级划分标准

公路等级划分标准 公路是连接各城市、城市和乡村、乡村和厂矿地区的道路。 根据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高速公路是具有特别重要的政治经济意义的公路,有四个或四个以上车道,并设有中央分隔带、全部立体交叉并具有完善的交通安全设施与管理设施、服务设施,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干线专用公路。能适应年平均日交通量(ADT)25000辆以上。四车道高速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ADT)为2500~55000辆;六车道高速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小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45000~80000辆;八车道高速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人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60000~100000辆。 其它公路为除高速公路以外的干线公路、集散公路、地方公路,分四个等级。 一级公路是连接重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部分立交的公路,为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根据需要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四车道一级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15000~30000辆;六车道一级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25000~55000辆。 二级公路是连接政治、经济中心或大工矿区的干线公路、或运输繁忙的城郊公路,为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3000~7500辆(或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7500~15000辆)。 三级公路是沟通县或县以上城市的支线公路,为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1000~4000辆(或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2000~6000辆)。 四级公路是沟通县或镇、乡的支线公路,为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或单车道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双车道1500辆以下(或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2000辆以下);单车道200辆以下(或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400辆以下)。 二、公路根据在政治、经济、国防上的重要意义和使用性质划分为5个行政等级 国家公路(国道)指具有全国性政治、经济意义的主要干线公路,包括重要的国际公路、国防公路,连接首都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首府的公路,连接各大经济中心、港站枢纽、商品生产基地和战略要地的干线公路。 省公路(省道)指具有全省(自治区、直辖市)政治、经济意义,连接各地市和重要地区以及不属于国道的干线公路。 县公路(县道)指具有全县(县级市)政治、经济意义,连接县城和县内主要乡(镇)、主要商品生产和集散地的公路,以及不属于国道、省道的县际间公路。 乡公路(乡道)指主要为乡(镇)村经济、文化、行政服务的公路,以及不属于县道以上公路的乡与乡之间及乡与外部联络的公路。 专用公路指专供或主要供厂矿、林区、农场、油田、旅游区、军事要地等与外部联系的公路。 三、路面等级按面层类型分高级、次高级、中级和低级 高级沥青混凝土路面或水泥混凝土路面。 次高级沥青贯入或路面式沥青碎石路面。 中级沙石路面。

造林基础知识

林业造林基础知识 简述:主要是针对林业行业特点,紧密结合当前生产实际,围绕提高造林基础知识,突出技能训练,按照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相结合,力救内容深度,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该科目讲述内容有八部分。包括人工造林概述、造林设计、造林地及造林树种的选择、造林整地及造林密度、造林季节和方法、抚育管理、主要树种造林技术、森林病虫害。通过对这些造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短训,达到指导生产,提高造林水平的目的。 第一章人工造林概述 我们所见到的森林在形成过程中按是否有人为参与,分为人工林和天然林。 天然林包括原始天然林和天然次生林,它们都是在自然条件下自行生长、发育、更新、不受人为干涉。 人工林则是从幼苗开始到成熟利用,在整个生长过程中都受到人为有意识的影响,体现人们的造林目的。 本章节通过简要介绍,了解人工林和天然林的区别,同时讲述人工林特点、分类及速生丰产林营造技术,使我们了解速生丰产林培育技术的本地最新造林技术。 第一节人工林特点和林种分类

在宜林的荒山、荒地及其他无林地上人工栽培林木,称为人工造林。在采伐迹地或火烧迹地上采用人工栽培林木恢复森林的方法,称为人工更新。凡是经人工造林或人工更新培育的森林统称为人工林。 人工林的特点:1、生长迅速;2、木材产量高、材质优良; 3、结实较天然林早。 林种分类: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种用途林。 第二节速生丰产林及培育 速生丰产林:是在自然条件比较优越的地区,适用经济价值较高的速生树种造林,通过集约经营,能够在短期内迅速成材,生产大量木材的一种人工林。 人工造林六项基本措施:适地适树、良种壮苗、细致整地、合理结构、精细种植、抚育保护。 速生丰产林培育:1、选用条件好的造林地;2、选择速生树种;3、确定合理适林密度;4、高标准整地;5、良种壮苗; 6、适时栽植; 7、抚育管护。 第三节造林新技术 国内主要造林新技术介绍: 1、节水造林技术;

不同立地条件植物选择举例

一、不同气候带的城市绿化常用树种 1.热带(海南、广东、广西、台湾南部) 南洋杉、青皮竹、蒲葵、番茉莉、马缨丹、肉桂、鸡毛松、缅树、桃金娘、变叶木、秋枫、羊蹄甲、白兰花、朱槿、柚、昆栏树、石栗、孔雀豆、猴欢喜、素馨、刺竹、椰子、梧桐、缅栀子、黄皮树、海南松、芭蕉、棕竹、硬骨凌霄、狗牙花、相思树、竹柏、榕树、夜香树、红背桂、荔枝、软荚红豆树、象牙树、吊钟花、望江南、菩提树、白千层、橄榄、番石榴、黄花夹竹桃、麻竹、槟榔、菠萝蜜、一品红、木棉、水松、银桦、人心果、蓝花楹、桉树、凤凰木、木麻黄、仙丹花、蜡烛树、龙眼、楹树、黄槿、蒲桃、幌伞枫、红千层、番荔枝、杨桃 2.亚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 (1)南亚热带(台湾中北部、福建、广东东南部、广西中部、珠江流域、云南中南部) 马尾松、羊蹄甲、千年桐、落羽杉、乳源木莲、椤木、木荷、幌伞枫、木棉、蓝花楹、菠萝蜜、孔雀豆、龙眼、肉桂、刺竹、油橄榄、苏铁、水松、杨桃、柠檬桉、银桦、云南松、吊钟花、芭蕉、素馨、湿地松、黄槿、乌榄、竹柏、红豆树、桢楠、山茶、槟榔、猴欢喜、九里香、台湾相思、石栗、水杉、蒲葵、麻竹、黑荆树、桃金娘、银桦、柚、棕竹、黄花夹竹桃、柑橘、南洋松、罗汉松、一品红、火炬松、朱槿、红千层、番石榴、青皮竹、南洋楹、白千层、橄榄、人心果、榕树、南山茶、池杉、南酸枣、象牙树、棕榈、荔枝、八角、大叶桉、木麻黄、杉木、蒲桃 (2)中亚热带(广西、广东北部,福建中北部,浙江,江西、四川、湖南,湖北,安徽,江苏南部,云贵高原,台湾北部) 马尾松、相思树、肉桂、鹅掌楸、珊瑚朴、水松、桢楠、木荷、红千层、凤尾竹、青冈栎、广玉兰、银杏、八仙花、夏腊梅、南酸枣、罗汉柏、蒲葵、石楠、梅、香樟、银桦、湿地松、青皮竹、映山红、柳杉、木麻黄、芭蕉、厚皮香、榆树、细叶青冈、白玉兰、油茶、贴梗海棠、杨梅、柑橘、粗榧、珙桐、茶杆竹、马银花、乳源木莲、羊蹄甲、木香、枇杷、碧桃、杉木、甜槠、刚竹、榕树、榉树、竹柏、厚朴、含笑、枫香、柠檬桉、小叶青冈、苏铁、虎刺、西府海棠、山茶、天竺桂、香榧、蓝果树、慈竹、云锦杜鹃、油橄榄、刺柏、珍珠梅、红豆树、蔷薇、冲天柏、米槠、淡竹、桃叶珊瑚、毛竹、罗汉松、千年桐、木莲、继木、茶梅、栲树、幌伞枫、茶树、垂丝海棠、冬青、檫木、红豆杉、茉莉、箬竹、月季、棕榈、火炬松、郁李、瑞香、柏木、紫楠、孝顺竹、木芙蓉 (3)北亚热带(秦岭山脉,淮河流域以南、长江中下游以北) 马尾松、亮叶桦、麻栎、栾树、红桦、北樟、紫薇、木槿、珊瑚树、金钟花、紫荆、黄杨、朴树、黄檀、红椿、厚壳树、中国槐、苦楝、苦木、梧桐、搜溲疏、台湾松、四川冷杉、日本柳杉、桧柏、黑松、鹅耳枥、亮叶水青冈、七叶树、山合欢、腊梅、结香、木绣球、海仙花、山茶、桂花、南天竺、雀舌黄杨、白榆、青檀、重阳木、皂荚、梓树、构树、黄金树、华山松、湿地松、柳杉、水杉、龙柏、红桦、栓皮栎、米心水青冈、稠李、麻叶绣球、夹竹桃、金丝桃、荚蒾、金银花、铜钱树、十大功劳、糙叶树、榔榆、榉树、千年桐、刺槐、香椿、楸树、泡桐、火炬松、秦岭冷杉、大果青扦、池杉、落羽杉、侧柏、喷雪花、石榴、辟荔、海桐、糯米椴、雪柳、刚竹、紫竹、淡竹、美竹、南酸枣、罗汉松、白玉兰、青冈栎、苦槠、垂柳、杏、碧桃、榆叶梅、玫瑰、刺柏、枫香、竹叶椒、六月雪、凌霄、绣线菊、无花果、杜仲、杜英、南京椴、女贞、桂竹、罗汉竹、石绿竹、

螺丝等级的划分标准

螺丝等级的划分标准

1).钢结构连接用螺栓性能等级分3.6、4.6、4.8、5.6、6.8、8.8、9.8、10.9、12.9等10余个等级。 2).8.8级及以上螺栓材质为低碳合金钢或中碳钢并经热处理(淬火+回火),通称为高强度螺栓,其余为普通螺栓。 3).螺栓性能等级标号有两部分数字组成,分别表示螺栓材料的公称抗拉强度值和屈强比值。 螺栓性能等级的含义是国际通用的标准,相同性能等级的螺栓,不管其材料和产地的区别,其性能是相同的。 螺栓是用"X.Y"的格式表示其强度,X*100=此螺栓的抗拉强度,X*100*(Y/10)=此螺栓的屈服强度 强度等级所谓8.8级和10.9级是指螺栓的抗剪切应力等级为 8.8GPa和10.9Gpa,8.8的公称抗拉强度800N/MM^2 公称屈服强度640N/MM^2 例: 1).性能等级4.6级的螺栓,其含义是:该螺栓的材质公称抗拉强度达400MPa级别,螺栓材质的屈强比值为0.6,该螺栓材质的公称屈服强度达400×0.6=240MPa 2).性能等级10.9级高强度螺栓,其含义是:该螺栓材质公称抗拉强度达1000MPa级别;螺栓材质的屈强比值为0.9,该螺栓材质的公称屈服强度达1000×0.9=900MPa

不锈钢螺栓通常标为A4-70,A2-70的样子,涵义另有解释,见后文,螺钉的材料。 尺寸度量 当今世界上长度计量单位主要有两种,一种为公制,计量单位为米(m)、厘米(cm)、毫米(mm)等,在欧州、中国,日本及东南亚地区使用较多,另一种为英制,计量单位主要为英寸(inch),在美国、英国及其原殖民地国家使用较多。 1).公制计量:(10进制) 1m =100 cm=1000 mm 2).英制计量:(8进制) 1英寸=8英分1英寸=25.4 mm 3/8¢¢×25.4 =9.52 3).1/4¢¢以下的产品用番号来表示其称呼径,如:4#,5#,6#,7#,8#,10#,12# 螺栓表面的螺纹及其分类 螺纹是一种在固体外表面或内表面的截面上,有均匀螺旋线凸起的形状。根据其结构特点和用途可分为三大类: 1).普通螺纹:牙形为三角形,用于连接或紧固零件。普通螺纹按螺距分为粗牙和细牙螺纹两种,细牙螺纹的连接强度较高。 2).传动螺纹:牙形有梯形、矩形、锯形及三角形等。 3).密封螺纹:用于密封连接,主要是管用螺纹、锥螺纹与锥管螺纹。 螺纹配合等级:

造林立地条件类型调查

造林立地条件类型调查 一、立地条件类型调查的目的 造林立地条件类型的调查是为了通过了解造林地的地形、土壤、植被等有关影响树木生长的环境条件,并根据其相同和相异之点确定各种不同的类型,对林地作出森林生长效果的评价,为拟定各项造林措施(包括树种选择、造林密度、整地、抚育管理等),提供自然历史的依据。 二、在一个林场或范围不大的林区划分立地条件类型的原则 确定立地条件类型的主要依据应该是土壤条件,当然也应该参考地形、植被及林分的生长状况。 土壤条件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因子,各地区影响土壤条件好坏的因子各有不同,应该从这些复杂的因子中找出其主要的影响因子。以主要的影响因子作为某地区划分立地条件类型的根据。 三、立地条件类型的调查方法 一般可分为以下三步 1. 准备工作: (1)资料的收集:在调查前应该对调查地区的土壤、气候、植被、森林自然区划、水文、地质等资料作汇编或摘要工作,对于有关图表必要时可以复制,以备外业、内业工作需要。 (2)物资的准备:外业工作时所需的物品,在出发之前必须作好充分的准备,一般的有:土壤调查的用品、植被调查的用品以及表格,必要的生活用品等。 2. 外业工作: (1)到达工作地点后首先的工作是访问有关的工作人员,林场的工人、职员、技术人员等,谈有关当地的自然、经济情况,可采用座谈会的形式,对所谈的情况,必须认真记录。 (2)阅读该场或地区有关的文献资料,必要时可以摘录之。 (3)与有关人员一起拟订调查路线,必要的时候可先与有关人员作一次踏查,然后确定最后的工作路线。调查路线应尽量通过各种地形、土壤、植被。调查尽可能采用直或折线,必要时要设置补充线。务使外业工作收集的材料尽可能的全面完整。

立地条件

立地条件:是指造林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造林密度:指人工造林或人工更新时单位面积上最初栽植的株数或播种穴数。速生丰产林:采用集约的经营措施,并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高产量的林分分植造林:是将苗木作为造林材料直接栽种在造林地上的造林方法。树种生态学特性:树种生态学特性是指树种对外界环境要求的特性。是树种生物学特性的一个方面。1答造林达到适地适树的途径。答:1)选择:选树适地;选地适树2)改树适地:改变树种的特性适应立地条件,如:育种手段。3)改地适树:通过整地、施肥、灌溉、混交等措施改变土壤特性。2述确定造林密度的原则。答:1)、根据经营目的确定:林种不同造林密度不同。2)、根据造林树种特性确定:喜光速生树种应稀植,耐荫慢生树种宜密植。3)、根据立地条件确定:从生物学角度看,立地好的应密植;从经营的角度看,立地好有利于培养大径材宜稀植。4)、根据栽培技术确定:造林技术过关,应稀植。5)、根据经济条件确定:造林密度影响投资费用(苗木、整地、清理、栽植等)、经营费用(间伐、抚育等),应计算投入产出比。3.简述树种间相互作用的方式。答:(每个答题点1分)1)机戒作用方式:是一个树种对另外树种造成的物理性伤害。2)生物作用方式:不同树种通过根系连生和寄生等方式发生的一种直接的种间作用关系。3)生物化学作用方式:是植物在代谢过程中释放一些化学物质,抑制或促进其邻近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4)生物物理作用方式:是指在植物周围形成特殊的生物场,而对其它植物产生的影响。5)生理生态关系:是树种通过改变林地环境条件而彼此产生影响的作用方式。4.现在有三块造林地分别位于坡上部、中部和下部,有三种可选的造林树种分别为落叶松、樟子松和红松,请为这三种地块选择合适的造林树种,并简单说明理由。答:坡上选择樟子松,坡中选择红松,坡下选择落叶松。因为樟子松属于耐旱树种,在山坡上部可以正常生长,红松对水分的要求为中性,在山坡的中部适合其生长。落叶松具有耐水湿的能力,因此,在山坡下部可以正常长。 六、论述题1.论述提高人工林产量的途径和措施。1)遗传改良:通过遗传改良提高树木的遗传品质,包括:速生性、丰产性、优质性、抗逆性等。要实现这些目的应采取的措施是良种壮苗。而且良种壮苗要经过精心的栽植才能实现目的。2)林分结构的调控:林分结构影响树木的生长和木材的品质,林分结构的调控分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两个方面。良好的结构是林分获得高产优质的基础。为了达到调整结构的目的,生产上采取的措施是密度控制、合理混交。3)立地的选择和调控:不是所有的土地都适合培育森林,因此需要对造林地进行选择。同时还需要改善树木生长的小环境,使树木生长在适宜的环境下。实现这个目的的主要措施有适地适树、整地、抚育保护。综上所述,对于用材林造林为了达到速生、丰产、优质和稳定的目的,通常采取以下六项措施。即:良种壮苗、适地适树、合理结构、精心栽植、细致整地、抚育保护。2.论述混交林的优缺点。答:A.混交林的优点:(1)、能充分地利用营养空间:深根性与浅根性树种混交,增加养分利用空间。喜光与耐荫树种混交,形成复层林,充分利用光能。需肥性不同树种混交,表现出对土壤养分的充分利用。(2)、能够更好地改善立地条件:通过与固氮树种混交,可以直接补给营养物质。改善小气候因子。枯枝落叶的数量较多,分解速度快。(3)、混交林具有较高的产量:不同树种组成的混交林,通过种间相互作用,可以增加产量。(4)、可发挥较高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功能强:凋落物多、根系量大、树冠层次复杂对降水再分配。防风固沙:多层林冠。混交林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美学价值高。(5)、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强:抵御火灾能力强。抗病虫能力强:食物分散、天敌增加小环境改善不利发生病虫害。抗风倒、风折、防止霜冻等能力增强。B.混交林的缺点:(1)、培育技术复杂.(2)、目的树种的产量低于纯林。(3)、在极端立地上不能营造混交林,只能营造纯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