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学的历史时期划分

合集下载

日本文学

日本文学

日本文学一、日本文学的概念日本文学指的是以日本语写作的文学作品,横跨的时间大约有两千年。

早期的文学作品受到中国文学一些的影响,但在后来日本也渐渐形成自有的文学风格和特色。

19世纪日本重启港口与西方国家贸易及展开外交关系之后,西方文学也开始影响日本的作家,直到今天仍然得见其影响力。

在日本,也有因为考虑到近来非日本籍的日裔作家,而采用“日语文学”称呼的情形。

二、历史时期划分日本文学一般分为三个主要时期:上古文学、中古文学以及近现代文学。

1、上古日本文学上古日本文学兴于八世纪,日本直到中国的汉字传入之后才开始有书写系统,但在最早汉字尚未能适用于书写日语时,中国文言文仍是唯一的文学形式。

直到后来才发展出能够用于表记日语的万叶假名(万叶仮名) ,纯日本文学粹假借一套指定汉字的发音来表记日文诗歌。

在日本奈良时代所创作的作品包括712年的《古事记》(为神话与史实参半的史书)、720年的《日本书纪》(以编年体写成,为日本流传至今最早的正史)和759年的《万叶集》(日本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万叶假名即是以此书命名)等。

此时在文学创作上所使用的日文,无论在语法和音韵等方面皆与后来的日文有明显的差别。

甚至同时各地已经出现明显方言上的差异。

2、古典日本文学古典日本文学兴于九世纪至十二世纪,古典日本文学的经典名著《源氏物语》。

古典日本文学与日本平安时代的文学创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此时被誉为“日本艺术与文学的黄金时期”。

女性文学家紫式部的著作《源氏物语》被视为当时最杰出的经典名著,该书也是全世界最早的长篇小说。

此外同时代重要的文学作品尚有905年的《古今和歌集》(为一部和歌总集)以及990年代由另一位女性作家清少纳言的《枕草子》(散文集,描述对生活、感情与贵族生活等的观察与感想)。

伊吕波(いろは)是一首排列日文假名的全字母句(“いろは”是该诗歌的首三个音),同样创作于平安时代前期。

相较于同时期中国正处于唐宋的诗歌黄金时期,当时的日本并没有杰出的诗人,诗歌大都是宫中朝臣或女性所创作,而贵族气息则反映在诗歌的端庄、老练,并注重修辞表达情感上。

日本文学史考试重点(上代-近世)

日本文学史考试重点(上代-近世)

一、上代文学1、上代文学:平安京迁都(794)以前的文学,发生在“大和地区”,也称为“奈良时代文学”。

2、先土器时代→绳文时代→采集生活→弥生时代→共同体社会3、“祭”→神圣的词章→歌谣和神话→口承文学(咒语、原始歌谣、神话传说)4、大和朝廷+百济→汉字传入:口头传承→文字记载(歌谣定型化、神话散文化)5、圣德太子+苏我马子:“宪法十七条”,大化改新→律令制度6、推古朝→万叶假名7、佛教→飞鸟文化、白凤文化、天平文化8、【古事记(日本最早书籍)】【日本书纪(第一部敕撰正史)】【风土记】【万叶集(最早和歌集)】【怀风藻(最古汉诗集)】(1)古事记A、天武天皇、稗田阿礼、天明天皇、太安万侣B、上中下三卷:上卷→神代(神话、传说),中卷→神武天皇(第1代)~应神天皇(第15代),下卷→仁德天皇(第16代)~推古天皇(第33代)(帝记)a、上卷:高天原神话、出云神话、天孙降临神话、筑紫神话b、伊邪那岐命+伊邪那美命=大八洲c、三贵子=天照大神+月读尊+须佐之男命C、和汉混淆文体:古汉语、变体汉文、假名注音相杂(2)日本书纪A、舍人亲王B、神代卷+帝记(神武天皇~持统天皇)C、正文→唐代风格的古汉文,仿照中国正史编写的编年体史书D、目的:宣扬国威、实现对外宣传(3)记纪歌谣A、形成于“万叶集”之前,不是独立编撰成书的歌谣集,是最早的和歌群B、歌体自由,无固定格律(五、七句为主,四、六句为次)C、长歌、短歌、片歌、旋头歌D、三类:恋歌(最多)、战争歌和事变歌(叙事性强)、酒歌和欢乐歌(4)风土记A、天明天皇、地方志B、五国风土记:常陆风土记、播磨风土记、出云风土记(最完整)、肥前风土记、丰后风土记C、古代汉语或变体汉文写作D、五项内容:郡乡地名、郡内物产、土地情况、山川原野名称由来、旧闻轶事(5)万叶集A、日本最早诗歌总集,抒情诗的源头B、仁德天皇的皇后~淳仁天皇C、万叶:万言叶;万世;万叶D、编者:橘诸兄、大伴家持E、作者:柿本人麻吕、高市黑人、山上忆良、高桥虫麻吕、山部赤人、大伴旅人、大伴家持、大伴坂上郎女、额田王F、歌体:定型歌,大部分是短歌;长歌、反歌、旋头歌、佛足石歌G、万叶假名=男假名=真假名:借汉字的音或义记录日本文字的音H、内容:三大类→杂歌、相闻、挽歌;其他→譬喻歌、东歌、防人歌、问答歌I、四时期a、舒明天皇~壬申之乱* 记纪歌谣从叙事性向抒情性发展;* 定型和歌形成期;* 歌风:雄浑、朴素、明快,感情真挚自然* 代表歌人:舒明天皇(天皇登香具山之时御制歌)、额田王(女歌人)、天智天皇、天武天皇b、壬申之乱~迁都平城京* 和歌逐渐进入文学领域* 代表歌人:柿本人麻吕(与山部赤人并称“歌圣”,擅长长歌)、高市黑人(短歌)、大津皇子、大伯皇女、志贵皇子c、迁都平城京~天平5年* 多元化* 代表歌人:山上忆良(贫穷问答歌、思子等歌一首并序)、大伴旅人、山部赤人(“歌圣”、富士山“千古绝唱”)* 山部赤人之后短歌迎来全盛期d、天平6年~天平宝字3年* 和歌出现明显的游戏文章的倾向,歌风专注于技巧* 代表歌人:大伴家持* 万叶和歌进入衰退期:和歌形式固定,内容走向个人世界,歌风柔美,缺乏独创性(6)怀风藻A、歌→日本诗歌→倭歌→歌人;诗→汉诗→诗人B、淡海三船C、最早的汉诗集(第一部在纯文学领域接受中国文化及汉诗影响的诗集)D、体裁多为五言体,均为题咏作E、大津皇子、藤原不比等F、前后两期:受六朝影响;受初唐影响G、影响平安初期三大敕撰汉诗集【凌云集】【文华秀丽集】【经国集】9、祝词及宣命(“言灵信仰“的产物)(1)宣命:奉天皇敕令向臣民宣布政令时用的语言A、宣命体(汉文记录的成为“诏敕”)B、【续日本书纪】收录宣命最多(2)祝词:祭祀神祗时向神上奏所用的语言A、【延喜式】保存祝词最完全的法典B、结构:序(神话传说,重叙事)+结(祈愿,重抒情)二、中古文学1、中古文学:平安迁都~镰仓幕府建立,中心是平安京(京都),创作核心是藤原氏为主的贵族,也称为“平安时代文学”。

日本近代小说发展简述

日本近代小说发展简述

日本近代小说发展简述明治时期(1868-1912)至大正时期(1912-1925)这段时间内的文学为近代文学,昭和时期(1925-1989)之后的文学则是近代文学。

进入20年代,日本文学由追赶西方文学变为与世界文学同步前进;由单纯的写实变为大胆更新创作方法、创作技巧;由表现自我、市民阶层变为描写更加丰富的社会人生。

这个时期是大量文学新人涌入文坛。

积极引入西方文艺观念,近代文坛发生震动,近代写实主义开始被否定的时期。

也正是由此,日本文学开始了本质性的变化。

这样,20世纪20年代也就成为了日本近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一个分界点。

一明治维新结束之后的一段时期内,小说的地位并未提高,当时的小说也少有近代色彩。

经过福泽谕吉(1834-1901)等人的思想启蒙活动。

经过翻译小说对外国文学的译介,经过政治小说将小说地位的提高,经过文言一致的语言变革,到1885年,日本近代小说理论才逐渐形成,日本近代小说创作实践才逐渐开始。

1885年坪内逍遥(1859-1935)在长时期对西方为学的研究以及对日本小说和西方小说比较的基础,写下了著名的文学理论著作《小说神髓》。

这部专著强调文学的主体性,否定旧的封建性的“劝善惩恶”的创作,要求文学以写实的方法去表现现实的人,特别是人的内心世界,在理论层面明确了近代小说的写实主义精神。

与此同时,文学家二叶亭四迷(1864-1909)在坪内文学理论的影响之下,从俄国文学、特别是从别林斯基的文学理论中受到启示,写出了文学理论著作《小说总论》并通过他的长篇小说《浮云》喊出了近代小说的第一声。

作者在这部小说中不仅以写实主义手段表现了同时代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的矛盾、内心的苦痛,而且对于腐败的官场、压抑人的现实、丑恶的人性等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批判和暴露,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日本式的“多余的人”的形象。

但是,二叶亭四迷在《浮云》中表现出来的现实批判精神却未成为日本近代小说发展的主流。

相反,经过明治三十年代(1897-1906)的浪漫主义文学的洗礼,日本近代小说基本上成为作家表现个人痛苦、身边事物、家庭关系、心境变化的一种载体。

日本文学简史

日本文学简史

日本文学简史奈良时期(8世纪)最早的文学典籍是《古事记》、《日本书纪》及《风土记》。

前两部著作追记了日本国史,后一部则记载了日本各地自然状况、风土人情。

两者均收录了丰富的神话传说和生动的古歌谣。

稍后出现的汉诗集《怀风藻》标志着文人诗歌创作的肇始,而和歌集《万叶集》的编撰成功则代表着日本诗歌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平安时期(8~12世纪)受中国唐代文化影响,大量汉诗文集相继问世,汉文学热持续一个世纪之久。

敕撰诗集《古今和歌集》恢复了日本民族诗歌的地位。

与此同时,散文创作硕果累累:《竹取物语》、《伊势物语》开辟了传奇物语和歌物语两条道路,《宇津保物语》开长篇物语的先河,这就为物语文学的集大成之作《源氏物语》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长篇写实小说《源氏物语》出自女作家紫式部之手。

作者以沉郁、凄婉的笔调抒写了源氏苦乐掺半的一生及宫廷妇女不幸的命运,表达了作者人生无常的佛学观和以哀为极至的美学观。

除紫式部外,许多女作家的作品都于此时脱颖而出,如《蜻蛉日记》、《和泉式部日记》、《更级日记》等。

这些日记成为日本后世文学中私小说的滥觞。

女性散文中较为引人注目的是清少纳言的随笔《枕草子》,作者观察之敏锐细腻,用笔之纤柔清丽,一直为后人所称道。

此期散文创作的最后收获是佛教说话集《今昔物语》和历史物语《大镜物语》。

这些物语一改王朝物语的纤弱文风,拓展了物语文学表现的范围。

镰仓室町时期(12~16世纪)随着武士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贵族和歌文学走向衰落。

1205年完成的《新古今和歌集》虽与《万叶集》、《古今和歌集》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但毕竟是强弩之末,取而代之的是连歌和俳谐的兴起。

二条良基、山崎宗鉴等人确立了连歌、俳谐的文学地位。

散文方面也出现了描写新兴武士生活的军记物语和抒发隐遁者之情的僧人随笔。

军记物语中臻于成熟的经典之作是记述平、源两大武士集团兴衰始末的《平家物语》。

小说刻画了平清盛等骁勇善战的武士英雄形象,再现了他们自信向上的精神风貌,客观上反映了贵族社会向武士社会转变的时代本质。

日本文学的历史时期划分

日本文学的历史时期划分

日本文学的历史时期划分日本文学一般分为三个主要时期:上古文学、中古文学以及近现代文学。

日本文学的历史时期划分有哪些的呢?本文是店铺整理的日本文学的历史时期划分资料,仅供参考。

日本文学的历史时期划分日本文学一般分为三个主要时期:上古文学、中古文学以及近现代文学。

上古日本文学上古日本文学兴于八世纪,日本直到中国的汉字传入之后才开始有书写系统,但在最早汉字尚未能适用于书写日语时,中国文言文搜索仍是唯一的文学形式。

直到后来才发展出能够用于表记日语的万叶假名(万叶仮名) ,纯日本文学粹假借一套指定汉字的发音来表记日文诗歌。

在日本奈良时代所创作的作品包括712年的《古事记》(为神话与史实参半的史书)、720年的《日本书纪》(以编年体写成,为日本流传至今最早的正史)和759年的《万叶集》(日本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万叶假名即是以此书命名)等。

此时在文学创作上所使用的日文,无论在语法和音韵等方面更接近上古日语,与后来的日文有明显的差别。

甚至同时各地方言上的差异还很明显。

古典日本文学古典日本文学兴于九世纪至十二世纪,古典日本文学的经典名著《源氏物语》。

古典日本文学与日本平安时代的文学创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此时被誉为“日本艺术与文学的黄金时期”。

女性文学家紫式部的著作《源氏物语》被视为当时最杰出的经典名著,该书也是全世界最早的长篇小说。

此外同时代重要的文学作品尚有905年的《古今和歌集》(为一部和歌总集)以及990年代由另一位女性作家清少纳言的《枕草子》(散文集,描述对生活、感情与贵族生活等的观察与感想)。

伊吕波(いろは)是一首排列日文假名的全字母句(“いろは”是该诗歌的首三个音),同样创作于平安时代前期。

相较于同时期中国正处于唐宋的诗歌黄金时期,当时的日本并没有杰出的诗人,诗歌大都是宫中朝臣或女性所创作,而贵族气息则反映在诗歌的端庄、老练,并注重修辞表达情感上。

中古日本文学中古日本文学兴于十三世纪至十六世纪,近代日本文学明治、大正、昭和时期文学 (1868年-1945年)近现代文学日本文学的日本文学形式散文物语 - 拟古物语 -军记物语 - 歌物语 - 历史物语 - 说话物语小说 - 私小说 - 剧本戯曲 - 能 - 歌舞伎 - 文楽(人形净琉璃)随笔日记纪行传记自传- 往生传文艺评论日本汉文韵文诗- 自由诗 - 定型诗 - 散文诗和歌 - 短歌 - 长歌- 旋头歌 - 佛足石歌连歌 - 俳谐连歌 - 狂歌 - 俳谐(连句)俳句 - 定型 - 自由律川柳 - 狂句短歌(近代短歌)歌谣 - 记纪歌谣 - 今様 - 小呗汉诗日本文学的文学家与作品中古日本文学《万叶集》中古日本文学清少纳言及其著作《枕草子》紫式部及其著作《源氏物语》、《平家物语》 (1371)古典日本文学井原西鹤(1642 - 1693)松尾芭蕉(1644 - 1694)近松门左卫门(1653 - 1725) 上田秋成 (1734 - 1809) 山东京传 (1761 - 1816) 十返舎一九 (1765 - 1831)曲亭马琴 (1767 - 1848)近代日本文学夏目漱石 (1867 - 1916) 森鸥外(1862 - 1922)尾崎红叶 (1867 - 1903) 泉镜花 (1873 - 1939) 志贺直哉 (1883 - 1971) 石川啄木 (1886 - 1912) 芥川龙之介 (1892 - 1927)宫泽贤治 (1896 - 1933)黑岛传治(1898 - 1943)小熊秀雄 (1901 - 1940)现代日本文学谷崎润一郎(1886 - 1965)吉川英治(1892 - 1962)金子光晴(1895 - 1975) 壶井繁治(1897 - 1975) 石川淳 (1899 - 1987)川端康成(1899 - 1972) 宫本百合子 (1899 - 1951) 壶井栄 (1899 - 1967)石川达三 (1905-1985)太宰治 (1909 - 1948) 远藤周作 (1923 - 1996)安部公房 (1924 - 1993)三岛由纪夫 (1925 - 1970) 井上ひさし (1933 -)渡边淳一(1933-2014)大江健三郎 (1935 -)中上健次 (1946 - 1992)村上春树(1949 -)村上龙(1952 -) 东野圭吾(1958-)江户川乱步(1894-1965)松本清张(1909~1992)岛田庄司(1948-)横沟正史(1902-1981) 奈良时期 (8世纪)最早的文学典籍是《古事记》、《日本书纪》及《风土记》。

日本的语言文学概述

日本的语言文学概述

◆日本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比较短。现存最早的文 字资料产生于公元5世纪,而且是用汉语记载的。 公元478年,当时日本的统治者之一倭王致中国 南朝皇帝的国书也是用汉文写成的。后来(约 在公元10世纪),日本人又利用汉字的草书创 造了日本式字母——平假名(如:安——あ; 以——い;宇——う;衣——え:於——お), 利用汉字的偏旁创造了片假名(如:阿—— ア;伊——ィ;宇——ウ;江——エ;於—— オ),从而逐渐形成了汉字与假名相结合的日 语文字书写方式,一直沿用至今。
松永贞德:京都人,幼名胜熊,别号逍遥轩、长头丸、延陀丸、松友、 五条翁、花咲翁、明心居士等。博学多才,尝从名流九条玖山、细川 幽斋(即细川藤孝)等学和歌,从里村绍巴学连歌,自称“有师五十 余人”。他又致力于俳谐,祥细制定俳谐格律,自号“俳谐中兴之 祖”,门流满天下。朝廷曾于庆长三年(1598)赐号“花之本”,许 为“俳谐宗匠”
在日本也有因为考虑到近来非日本籍的日裔作家而采用日语文学称呼的情形?散文散文?物语物语拟古物语拟古物语军记物语军记物语歌物语歌物语历史物语历史物语说话物语说话物语?小说小说私小说私小说剧本剧本?戯曲戯曲能歌舞伎歌舞伎文楽人形净琉璃文楽人形净琉璃?随笔随笔?日记日记?纪行纪行?传记传记?自传自传往生传往生传?文艺评论文艺评论?日本汉文?韵文韵文?诗自由诗自由诗定型诗定型诗散文诗散文诗?和歌和歌短歌短歌长歌长歌旋头歌旋头歌佛足石歌佛足石歌?连歌连歌俳谐连歌俳谐连歌狂歌狂歌俳谐连句俳谐连句?俳句俳句定型定型自由律自由律?川柳川柳狂句狂句?短歌近代短歌短歌近代短歌?歌谣歌谣记纪歌谣记纪歌谣今様今様小呗小呗?汉诗汉诗俳句是日本的一种古典短诗由十七字音组成
◆d)男女“有别” 即存在着专门供女性使用 的“女性语”。女性语也可以说是产生于 封建社会的男女差别意识乃至“男尊女卑” 意识。二战以后,女性语走向衰落,但女 性在生活中使用的语言还是与男性有许多 差别。

日本古代文学的发展与演变

日本古代文学的发展与演变

日本古代文学的发展与演变日本古代文学是日本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纪左右。

从那时起,不同的文学体裁开始在日本形成和发展,这些文学体裁包括和歌、连歌、狂言、能、小说等等,它们都为日本文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巨大贡献。

和歌是日本文学的最早形式之一,它是源于中国的诗歌形式。

和歌最初是文人间的文人游戏,过去,只有贵族阶级才能写和读和歌,它们多半描述自然风景、四季变化或内心感受等。

到了平安时期(794-1185),和歌的内容和形式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和发展,它从诗人间的私产变成了国民诗歌,也从诗的形式变成了像歌曲一样旋律和节奏的东西。

同时,和歌的主题也更加多元化和广泛化,它不仅描绘自然景观,还描绘爱情、战争、宗教等等。

和歌由于存在严格的格式和要求,一般可以由诗艺师、贵族等人创作。

即使是后世的人,在欣赏和歌时,也会感到它们充满形式之美。

这种形式之美得以在许多今天所广受欢迎的文学体裁中看到,例如短歌、俳句等等。

和歌过程中,一些固定的格式要求(指万葉集以后的形式排列方式)得以确立,如:五七五。

这一点体现了和歌的稳定和发展,直到今天这种格式在俳句、现代短歌等诗体均有应用,并成为日本文学的一个重要的特色。

和歌的发展还促进了另一种古代文学体裁的发展,那就是连歌。

连歌诗是一种由许多人按照一定格式和顺序首尾相接而写成的长诗,起源于宫廷中的和歌。

和歌诗人之间经常会在宴会上结成三至五人的小组合作创作长诗,这种文学创作被后人称之为连歌,它成为了日本文学中独特的一部分。

日本文学中的另一种独特的形式是狂言,它是一种舞台剧形式,具有既有趣又深刻的社会意义。

狂言起源于13世纪,它将讽刺和幽默的元素结合在一起,常常使用口语化的对话和一些夸张或荒唐的情节。

尽管这种文学体裁不常使用和古代文学相比,它制作非常繁琐,但狂言作为一种反映当时社会的形式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它模仿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和和说唱节目,通过表达人们的意志和社交途径交流信息。

日本古代文学简史笔记讲解

日本古代文学简史笔记讲解

日本古代文学简史复习笔记摘要目录序章日本历史与日本文学史 (1)一、日本历史分期 (1)1.早期历史 (1)2.封建社会 (1)3.近代社会 (1)4.战后社会 (1)二、日本文学史分期 (1)1.上古文学 (1)2.中古文学 (2)3.中世纪文学 (2)4.近世文学 (2)5.近代文学 (2)第一章上古文学 (3)一、散文 (3)1. 神话等 (3)2.祭祀文学 (3)二、韵文 (3)1.记纪歌谣 (3)2.《万叶集》 (3)3.汉诗文 (3)第二章中古文学 (4)一、散文 (4)1.物语文学 (4)2.说话 (4)3.日记文学 (4)4.随笔 (4)二、韵文 (5)1.汉诗 (5)2.和歌 (5)3.歌谣 (5)三、艺能 (5)1.雅乐 (5)2.田乐 (5)3.猿乐 (5)第三章中世纪文学 (6)一、散文 (6)1.物语文学 (6)2.说话 (6)3.随笔 (6)4.日记.纪行(游记) (6)二、韵文 (7)1.和歌 (7)2.连歌 (7)3.歌谣 (7)4.汉诗文 (7)第四章近世文学 (8)一、诗歌 (8)1.俳谐 (8)2.狂歌 (8)3.川柳 (8)4.和歌 (8)5.国学 (8)二、戏曲 (8)1.净琉璃 (8)2.歌舞伎 (8)三、小说 (8)1.假名草子 (8)2.浮世草子 (8)3.读本 (9)4.洒落本 (9)5.人情本 (9)6.滑稽本 (9)序章日本历史与日本文学史一、日本历史分期1.早期历史旧石器时代(——约1万2千年前)绳文时代(约1万2千年前——公元前3世纪)弥生时代(前3世纪——3世纪)古坟时代(300——600)2.封建社会飞鸟时代(600——710)奈良时代(710——794)平安时代(794——1190)镰仓时代(1190——1334)南北朝时代(1334——1392)室町时代(1392——1573)安土·桃山时代(1573——1603)1江户时代(1603——1868)3.近代社会明治时代(1868——1912)大正时代(1912——1926)昭和时代前期(1926——1945)4.战后社会昭和时代后期(1945——1988)平成时代(1988——今)二、日本文学史分期1.上古文学以奈良时代为主,时间跨度主要在8世纪(<日>上代文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文学的历史时期划分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日本文学的历史时期划分》的内容,具体内容:日本文学一般分为三个主要时期:上古文学、中古文学以及近现代文学。

有哪些的呢?本文是我整理的资料,仅供参考。

日本文学一般分为三个主要时期:上古文学、中古文学以及近现代文学...日本文学一般分为三个主要时期:上古文学、中古文学以及近现代文学。

有哪些的呢?本文是我整理的资料,仅供参考。

日本文学一般分为三个主要时期:上古文学、中古文学以及近现代文学。

上古日本文学上古日本文学兴于八世纪,日本直到中国的汉字传入之后才开始有书写系统,但在最早汉字尚未能适用于书写日语时,中国文言文搜索仍是唯一的文学形式。

直到后来才发展出能够用于表记日语的万叶假名(万叶仮名) ,纯日本文学粹假借一套指定汉字的发音来表记日文诗歌。

在日本奈良时代所创作的作品包括712年的《古事记》(为神话与史实参半的史书)、720年的《日本书纪》(以编年体写成,为日本流传至今最早的正史)和759年的《万叶集》(日本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万叶假名即是以此书命名)等。

此时在文学创作上所使用的日文,无论在语法和音韵等方面更接近上古日语,与后来的日文有明显的差别。

甚至同时各地方言上的差异还很明显。

古典日本文学古典日本文学兴于九世纪至十二世纪,古典日本文学的经典名著《源氏物语》。

古典日本文学与日本平安时代的文学创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此时被誉为"日本艺术与文学的黄金时期"。

女性文学家紫式部的著作《源氏物语》被视为当时最杰出的经典名著,该书也是全世界最早的长篇小说。

此外同时代重要的文学作品尚有905年的《古今和歌集》(为一部和歌总集)以及990年代由另一位女性作家清少纳言的《枕草子》(散文集,描述对生活、感情与贵族生活等的观察与感想)。

伊吕波(いろは)是一首排列日文假名的全字母句("いろは"是该诗歌的首三个音),同样创作于平安时代前期。

相较于同时期中国正处于唐宋的诗歌黄金时期,当时的日本并没有杰出的诗人,诗歌大都是宫中朝臣或女性所创作,而贵族气息则反映在诗歌的端庄、老练,并注重修辞表达情感上。

中古日本文学中古日本文学兴于十三世纪至十六世纪,近代日本文学明治、大正、昭和时期文学 (1868年-1945年)近现代文学日本文学的日本文学形式散文物语 - 拟古物语 -军记物语 - 歌物语 - 历史物语 - 说话物语小说 - 私小说 - 剧本戯曲 - 能 - 歌舞伎 - 文楽(人形净琉璃)随笔日记纪行传记自传 - 往生传文艺评论日本汉文韵文诗 - 自由诗- 定型诗 - 散文诗和歌 - 短歌 - 长歌- 旋头歌 - 佛足石歌连歌 - 俳谐连歌 - 狂歌 - 俳谐(连句)俳句 - 定型 - 自由律川柳 - 狂句短歌(近代短歌)歌谣 - 记纪歌谣 - 今様 - 小呗汉诗日本文学的文学家与作品中古日本文学《万叶集》中古日本文学清少纳言及其著作《枕草子》紫式部及其著作《源氏物语》、《平家物语》 (1371)古典日本文学井原西鹤(1642 - 1693)松尾芭蕉 (1644 - 1694)近松门左卫门 (1653 - 1725) 上田秋成 (1734 - 1809) 山东京传 (1761 - 1816) 十返舎一九(1765 - 1831)曲亭马琴 (1767 - 1848)近代日本文学夏目漱石 (1867 - 1916) 森鸥外(1862 - 1922)尾崎红叶 (1867 - 1903) 泉镜花 (1873 - 1939) 志贺直哉 (1883 - 1971) 石川啄木 (1886 - 1912) 芥川龙之介 (1892 - 1927)宫泽贤治 (1896 - 1933)黑岛传治 (1898 - 1943)小熊秀雄 (1901 - 1940)现代日本文学谷崎润一郎 (1886 - 1965)吉川英治 (1892 - 1962)金子光晴 (1895 - 1975) 壶井繁治(1897 - 1975) 石川淳 (1899 - 1987)川端康成(1899 - 1972) 宫本百合子 (1899 - 1951) 壶井栄 (1899 - 1967)石川达三(1905-1985)太宰治 (1909 - 1948) 远藤周作 (1923 - 1996)安部公房(1924 - 1993)三岛由纪夫 (1925 - 1970) 井上ひさし (1933 -)渡边淳一(1933-2014)大江健三郎 (1935 -)中上健次 (1946 - 1992)村上春树(1949 -)村上龙 (1952 -) 东野圭吾(1958-)江户川乱步(1894-1965)松本清张(1909~1992)岛田庄司(1948-)横沟正史(1902-1981)奈良时期 (8世纪)最早的文学典籍是《古事记》、《日本书纪》及《风土记》。

前两部著作追记了日本国史,后一部则记载了日本各地自然状况、风土人情。

两者均收录了丰富的神话传说和生动的古歌谣。

稍后出现的汉诗集《怀风藻》标志着文人诗歌创作的肇始,而和歌集《万叶集》的编撰成功则代表着日本诗歌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平安时期 (8~12世纪)受中国唐代文化影响,大量汉诗文集相继问世,汉文学热持续一个世纪之久。

敕撰诗集《古今和歌集》恢复了日本民族诗歌的地位。

与此同时,散文创作硕果累累:《竹取物语》、《伊势物语》开辟了传奇物语和歌物语两条道路,《宇津保物语》开长篇物语的先河,这就为物语文学的集大成之作《源氏物语》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长篇写实小说《源氏物语》出自女作家紫式部之手。

作者以沉郁、凄婉的笔调抒写了源氏苦乐掺半的一生及宫廷妇女不幸的命运,表达了作者人生无常的佛学观和以哀为极至的美学观。

除紫式部外,许多女作家的作品都于此时脱颖而出,如《蜻蛉日记》、《和泉式部日记》、《更级日记》等。

这些日记成为日本后世文学中私小说的滥觞。

女性散文中较为引人注目的是清少纳言的随笔《枕草子》,作者观察之敏锐细腻,用笔之纤柔清丽,一直为后人所称道。

此期散文创作的最后收获是佛教说话集《今昔物语》和历史物语《大镜物语》。

这些物语一改王朝物语的纤弱文风,拓展了物语文学表现的范围。

镰仓室町时期12~16世纪,随着武士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贵族和歌文学走向衰落。

1205年完成的《新古今和歌集》虽与《万叶集》、《古今和歌集》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但毕竟是强弩之末,取而代之的是连歌和俳谐的兴起。

二条良基、山崎宗鉴等人确立了连歌、俳谐的文学地位。

散文方面也出现了描写新兴武士生活的军记物语和抒发隐遁者之情的僧人随笔。

军记物语中臻于成熟的经典之作是记述平、源两大武士集团兴衰始末的《平家物语》。

小说刻画了平清盛等骁勇善战的武士英雄形象,再现了他们自信向上的精神风貌,客观上反映了贵族社会向武士社会转变的时代本质。

僧人随笔中的传世之作是鸭长明的《方丈记》和吉田兼好的《徒然草》。

两篇随笔各具特色,被誉为随笔文学的双璧。

该时期诞生的能与狂言是日本戏剧史上辉煌的开端。

"能"着重演唱、舞蹈表演,具有庄重典雅的正剧特点,"狂言"以幽默滑稽的科白为主,体现轻松诙谐的笑剧风格。

世阿弥(1363~1443 )在能乐的表演艺术和创作理论等方面作出了开拓性贡献。

江户时期17~19世纪,商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社会结构的变化,町人阶级(市民阶层)作为社会的主体逐渐成为文学作品的欣赏者。

适应他们的审美要求,松尾芭蕉在贞门、谈林俳谐的基础上,推出了世俗化的蕉风俳谐,井原西鹤铺写了町人的商业生活和享乐生活,丰富了浮世草子(风俗小说)的创作内容。

近松门左卫门的净琉璃(木偶戏)更广泛地表现了社会下层人物的生离死别、喜怒哀乐。

这种以俗为美的美学追求,导致轻文学(戏作文学)的产生,给后世文学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

明治时期1868~1911年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文学开始的标志。

坪内逍遥(1859~1935)的小说理论著作《小说神髓》的发表,具有近代文学启蒙的性质。

二叶亭四迷写出近代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浮云》,森鸥外相继发表近代最早的浪漫主义小说《舞姬》,确立了近代文学的发展方向。

砚友社作家群的代表尾崎红叶(1867~1903)的名作《金色夜叉》是19世纪末最畅销的小说。

20世纪初,受西方影响,自然主义文学兴起。

代表作家岛崎藤村的长篇小说《破戒》具有强烈批判现实的倾向,田山花袋的小说《棉被》却不乏自然主义文学的特点,受到自然主义文学理论家的赞许。

卓立于这一运动之外的作家夏目漱石,其代表作《我是猫》以嬉笑怒骂的讽刺给予近代社会的种种弊端以有力抨击。

大正时期1912~1925年,近代文学进入末期,以武者小路实笃(1885~1976)为首的白桦派作家和以芥川龙之介为代表的新思潮派作家等,为文坛主流。

芥川的小说以怀疑主义对"人性的自私"等社会现实进行考察,悲观的结论导致其自杀,也意味着大正文学发展的终结。

昭和时期昭和时期(1926~1988) 及其后日本现代文学开始形成并得以发展。

初期文坛的主流是无产阶级文学。

1928年全日本无产者艺术联盟(简称纳普)成立,促进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成熟。

小林多喜二和德永直(1899~1958)的小说《蟹工船》和《没有太阳的街》是典范之作。

与革命文学并立的是新感觉派作家,其代表横光利一(1898~1947)和川端康成等在当时有一定影响,在那时,推理小说也开始了蓬勃发展,江户川乱步、横沟正史、松本清张等作家的作品开始横空出世,乃至到如今日本成为一个超级推理大国。

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全面展开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期间,许多作家被征集从军,文坛冷寂不振。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文学流派竞生,作家辈出。

进步作家宫本百合子(1899~1951)的小说《知风草》、《播州平野》(1946~1947)和德永直的长篇小说《静静的群山》,以及老作家志贺直哉的《灰色的月亮》、井伏鳟二的《遥拜队长》等优秀作品,都获得好评。

战前即已成名的川端康成以《雪国》、《千羽鹤》和《古都》3 部小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战后新作家中,野间宏的《真空地带》、井上靖的《天平之甍》、水上勉(1919~)的《越前竹偶》、松本清张的《日本的黑雾》、司马辽太郎(1923~1996)的《龙马奔走》等作品有较大影响。

60年代中期,文学发展进入新时期。

除一些严肃作家写出许多有社会意义的作品外,小松左京(1931 ~)的科幻小说《日本沉没》及一些破案推理小说等也颇有读者。

70年代,内向文学的代表作家阿部昭(1924~)等人的作品,及描写当代商潮的经济小说等,都对文坛的繁荣起了推动作用。

城山三郎、高杉良、安土敏等一批作家活跃在 80 年代,他们的创作把日本经济小说提到一个新高度。

进入90年代后,随着大江健三郎的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现实主义文学重新受到重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