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技术与地域性的结合.doc

合集下载

绿色建筑的地域性探索——厦门蓝湾国际住区建筑设计

绿色建筑的地域性探索——厦门蓝湾国际住区建筑设计
[ 提
厦 门 3 10 ) 60 3
要] 人类对地球 的环境和能源的 巨大消耗 , 使得生 态环境在急剧恶化。可持续发展 的绿 色生态建筑成 为建筑发展的
必然趋势。生态的 、 自然和谐共存 的建 筑的核心 不再是 简单的 节能 、 与 环保 , 而是更深层 次的对 自然的尊重和对人 性的关怀。本
坏。
世界范围内尽管对 “ 色建筑 ” 内涵 有各 式各样 的定 绿 的 义, 但基本都 围绕 三个 主题 : () 1 减少对地球资源与环境 的复合和影响 。
() 2 创造健康 、 舒适 的居 住环境 。 ( ) 自然环境相融合 。 3与
12非 通 用 的 可持 续发 展 规 则 .
与建筑技术 的每一步进步 ,都是人类在与大 自然进行顽强的
抗争 ,处处留有为改变不利 于人类生活居住条件改善所做 的 不屈努力的痕迹 。由工业化所推动 的城市化对大 自然造成前 所未有的大规模 、高强 度 、持续性 的扰动 ,使大 自然正常 的 生态系统和 功能结 构遭 受 了巨大 的 冲击 、割裂 、阻断 和破
约翰 ・ 斯 金 (o nR si) 威 廉 ・莫 里 斯 ( la 路 Jh ukn 、 Wii lm
Mo i 和 里 查 德 ・ 德 比( i adLtay 均 以各 自不 同 的 rs r) 莱 Rc r e b ) h h 方 式 对 工 业 化 将 会 满 足 人 类 物 质 精 神 需 要 的 假 设 提 出 c t ten tr a dc n ie t nt teh ma i .B e t y g f h im nB u u t n t n l rj t h oe h o g l e e to h a e n o s r i u n y yt u i e a e leG l I e ai a poe , o s u d ao o h t h s d n ot X fn r o c

浅谈地域适应性绿色建筑

浅谈地域适应性绿色建筑

浅谈地域适应性绿色建筑作者:白文东耿化民于佳佳来源:《建筑与文化》2013年第05期摘要:本文从绿色建筑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以及绿色建筑技术在当今全球化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提出大力发展地域适应性绿色建筑的必要性。

将绿色建筑技术与地方建筑之间很好的融合,既要考虑地域的自然气候因素、文化文脉因素,更需要我们社会各界以及政策法规上的支持。

关键词:地域适应性;绿色建筑;建筑技术地域性绿色建筑源自于对绿色建筑与地域建筑理念的综合考虑,两种建筑理念均突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相对比较这两者而言,绿色建筑更注重利用绿色技术实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地域建筑更加注重自然与地域文化的因素,当然,这两者的概念和具体要求也有着相互的渗透,而这些都是现代建筑业需要考虑的因素。

1. 绿色建筑的概念及发展绿色建筑概念在我国2006年颁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中的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总的来说,绿色建筑的设计思想提倡了利用本土材料、利用地域气候条件、利用新能源、与周边环境的融合等可持续的思想。

绿色建筑可以说是“生态建筑”、“节能建筑”的继承者,延续了他们的共同心声,确有这自己更为鲜明的主题和全面性。

1990年,由英国建筑研究机构(BRE)作为学术机构发布了《绿色评估手册》(BREEAM),作为最早的绿色建筑倡导者,提出了具体的绿色建筑评估方法。

1995年,美国绿色建筑协会(USGBC)成立并制定《能源与环境设计导向》(LEED),并且发展到了市场经济机制的程度,培训出了很多职业绿色建筑评估师。

1998年由加拿大自然资源部发起的“98绿色建筑挑战”有美国、英国等14国参与,组建了世界绿色建筑组织(WGBC),成为推动世界各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的强大后盾[2]。

我国近些年来也跟随国际建筑潮流,重视发展绿色建筑,这对于我国能源消耗大国和政策规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极大的意义。

地域建筑艺术形态与绿色建筑理念的结合

地域建筑艺术形态与绿色建筑理念的结合

地域建筑艺术形态与绿色建筑理念的结合摘要:本文以三星堆文物保护中心设计为例,尝试将蕴涵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艺术形态与绿色建筑理念有机结合,在有效利用自然资源、体现节能环保意识的同时,唤起人们对场所的记忆,更深层次地表达对自然的尊重和对人文的关怀。

一、引言我国幅员辽阔,国土区域贯穿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

显著的自然环境差异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方建筑风格与特色。

从北京四合院、闽南土楼、四川民居、陕西窑洞到蒙古包和东北民居等,这些带有浓厚地域特色的建筑具备了既朴素实用又舒适节能的建筑形态和建造技术。

可以说,这些乡土建筑是技术与形态高度统一的绿色建筑,其形态真实坦诚地体现着地域特征与逻辑,符合了当代建筑审美要求和节能环保需要。

“地域性”与“绿色建筑”是两个并行不悖并能够在实践上相辅相成的理念。

“地域”与“绿色”两概念的融合实质上就是材料利用与施工技艺方面的结合,是地域特色与气候特征之间的妥协。

当前,随着中外交流力度的加大和国际化建筑设计浪潮的兴起,“全球化”成为了极具扩张意识的“现代化”概念。

短短几年内,国内各领域的大量大型项目纷纷由国外建筑师或者事务所捉刀挥锋,而本土建筑师也在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部分无意识地去除“本土化”,“千城一面”现象在所难免,使我们不得不用一个新的视角来进行建筑的批判和反思。

与之相反的是,国家国力的日益强盛,民族文化处于觉醒之中,民族自信心也得以急剧增强,使大批有识之士开始在建筑领域对本土文化进行新审议,“地域性文化”理念已成为建筑师进行建筑创作的原动力。

而快速发展的经济为全球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存环境逐渐成为各个领域所遵从的重要原则之一。

随着地球资源的大量消耗,资源逐渐匮乏,“绿色建筑”已更多地被关注、推崇。

如何在“地域性”建筑创作当中融入“绿色建筑”理念是中国建筑师面临的重要挑战,也是时下“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建筑师们需要解决的热点问题。

下面我们以“三星堆文物保护中心”方案设计为例就该问题进行探讨。

新时代地域建筑与绿色建筑的融合

新时代地域建筑与绿色建筑的融合

新时代地域建筑与绿色建筑的融合摘要:探讨了新时代背景下的地域建筑与绿色建筑。

通过对柯里亚与莱戈雷塔作品的浅析和中国建筑“百花齐放”的社会现象,揭示了地域性绿色建筑在中国当下的重要性。

关键词:地域建筑;绿色建筑;柯里亚;莱戈雷塔1. 社会背景当今社会正在从工业社会跨入后工业社会。

新技术革命的迅速发展,给社会经济结构、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文化习俗等带来了十分巨大的变化。

人类社会逐渐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倡导创造环境友好型社会。

被工业时代所冲击的“有人情味、有地方性、有历史感、有文化感”的城市形态,又渐渐成为全球寻求的“新”宠儿。

与此同时,随着世界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时期,环境污染在世界范围内蔓延,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背景下,绿色建筑设计思潮应运而生。

世界各国大力研发、推广绿色建筑,加大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推广力度,加强建设领域新技术研究与推广,促进节能减排,以创造更适宜人居生活的环境。

2.新时代背景下的地域建筑与绿色建筑2.1地域建筑的设计理念所谓地域性,是指在设计中运用地方形式和地方材料创造与当地的人文历史、自然环境、技术经济条件等相适应的特色建筑。

[1] 地域建筑这个称谓本身蕴含着两个方面的含义:即一定地域内的建筑在特征上有明显的相似性;而不同地域的建筑在特征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当前普遍认为,地域建筑受到当地的、同质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条件所制约,并由此构成了建筑形式和风格的基本特点。

地域建筑就是该地区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文化因素等诸多方面特征反映在建筑上的结果。

地域建筑的设计注重民族文化、风土人情、地域自然气候。

但新时代背景下的地域性建筑绝对不是在形式上矫情的模仿和狭隘、偏执的民族主义,它应该是为寻求建筑发展与地域文化传统的特殊性相结合,就地取材、因地制宜。

诺伯格•舒尔兹在《现代建筑之根源》一书中提出“新地域主义”,即:“任何一种建筑语言都应该与当地的情况相适应。

地域气候适应型绿色公共建筑设计技术体系

地域气候适应型绿色公共建筑设计技术体系

地域气候适应型绿色公共建筑设计技术体系
地域气候适应型绿色公共建筑设计技术体系是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结合绿色建筑原则和技术,设计出适应当地气候的公共建筑的一种设计技术体系。

地域气候适应型绿色公共建筑设计技术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筑能源利用和节约技术: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采用适当的建筑形式、建筑材料和建筑设备,以减少能源消耗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例如,在炎热地区,建筑应采用通风降温、遮阳和节能空调系统等技术,以减少空调能耗;在寒冷地区,建筑应采用保温和采光系统等技术,以减少供暖能耗。

2. 水资源管理和节约技术:根据当地水资源情况,采用适当的水资源管理和节约技术,以减少水资源的消耗和浪费。

例如,在水资源短缺地区,建筑应采用雨水收集和再利用系统,以减少对公共供水系统的依赖;在水资源丰富地区,建筑应采用节水设备和灌溉系统等技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3. 建筑环境质量和健康技术: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环境特点,采用适当的室内环境设计和材料选择,以提供良好的室内环境质量和保障人体健康。

例如,在污染严重的地区,建筑应采用一些空气净化和减少室内污染物的设备和材料;在潮湿地区,建筑应采用防潮和抗霉技术,以减少室内湿度和生长霉菌。

4. 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技术: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条件,采用
适当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技术,以保护和改善周围的生态环境。

例如,在城市地区,建筑应采用绿化、景观和雨水渗透等技术,以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和增加生态空间。

综上所述,地域气候适应型绿色公共建筑设计技术体系是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采用一系列的绿色建筑技术和措施,设计出适应当地气候的公共建筑,以实现能源节约、水资源节约、室内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目标。

地域性绿色建筑浅谈

地域性绿色建筑浅谈

地域性绿色建筑浅谈摘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对于建筑本身也提出了绿色建筑的建设要求。

绿色建筑即是指在建筑过程之中,将绿色节能的建筑理念进行有效应用,从而达到节能降耗的根本目的。

我国地大物博,各个地区都有各个地区的精神风貌和独特的文化氛围,并在当地传统建筑之中有着明确的体现。

因此,在绿色建筑的设计过程之中,应该注意对于地域性特征的有效融入和表达,从而提升绿色建筑的建设质量。

本文以绿色建筑理论的总体概述入手,深入的论述了绿色建筑的理论体系和绿色建筑与地域性特征的结合方式,从而使建筑本身能够与自然环境和地域环境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个体,使施工企业能够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地域性;绿色建筑;浅谈一、绿色建筑理论的总体概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问题也成为了世界性问题。

绿色建筑理念是在这种大背景和环境下提出的建筑理论,要求在建筑设计能够以可持性发展的战略理念为基础,充分调研建筑与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社会之间的关系,从而提升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确保全球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

绿色建筑理论的提出,是建筑行业发展的重大变革,也是环境保护之中的重大突破,在绿色建筑体系之中,要求能够满足当代人的居住需求与使用要求,同时在此基础之上,能够保证不会破坏后代人的需求与发展。

也就是说,绿色建筑本身要能够满足建筑自身的属性和功能设计,同时,要能够以现阶段的发展为根本,防止由于建筑而造成的生态环境的扰动,减少建筑建设对于自然系统的破坏[1]。

现如今,绿色建筑体系俨然成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沟通桥梁,支撑了人类可持续性发展的实际进程。

绿色建筑技术从技术来讲,并非独立于传统建筑体系之外的全新技术,而是通过绿色建筑理念与建筑技术的完美融合,以绿色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建筑技术,从而使环境工程与建筑设计工程产生有效的交叉和关联,是能够符合我国当前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全新技术。

浅析绿色建筑的地域重要性

浅析绿色建筑的地域重要性
g i o na l de ve l o pm e n t o f re g e n bu i l d i n g, a n d c o ns i d e r t he pr o s pe c t s f o r de v e l o pm e n t of re g e n bu ld i i ng a nd t h e p os i t i ve s i g n i i f c a n c e t o
ou r c ou nt r y
从绿色建筑设 计理念 中的“ 节约 建筑材料 、 建筑 与周边 环 境相融合 ” 等 方面 来实现建筑绿色 化 , 而这也体现 了新地域 主
义建筑的思想理念 。一 方面 , 吸收传统建筑 节能 的理念 , 充 分
一 .
前富
本世纪 6 O年代 以来 , 工业化 国家不断发生 类似 于伦敦烟 雾事件 、 洛 杉矶 光化学污染 之类的严重公 害 , 人们 越来越感到
现代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的节
约资源( 节能 、 节地 、 节水 、 节材) 、 保护环境和减 少污染 , 为人们
提供健康、 适用和高效的使 用空间 , 是与 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 . 绿色 建筑 的理论 现代对绿 色建筑 的关注更多 的是放 在建筑物理和 材料技 术上 , 这些是构建绿色建筑的物 质基 础。很 多国家都在积极开 发各种环保 节能的建筑材料 , 将其 应用到建筑 建造 中去 , 实现
绿色建筑可追 溯到 2 O世纪 6 0年代 的一些实践 ,如太 阳 能住 宅、 软湿土筑砖房 等 , 但 在当时只是 受一些生态学 家理 论 的影 响。 2 O世纪 7 O年代 的世界经济危机促使人们认识到能源 的重要性 , “ 节能建筑” 成 为当时建筑领域研究 的重点。 2 0世纪 8 0年 以后生态环境体系在全球 日趋完善 ,全 面性的地球环保 运动在各个领域开始实践。

浅谈绿色建筑技术与地域性的结合

浅谈绿色建筑技术与地域性的结合
世界“ 必须研究 自然的 、 会 的、 社 生态 的、 济的 以及 利用 自然 资 经 源过程中的基本关系 , 确保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 “ 可持续发展” 的提 出, 观 是人类 社会发展 理论的 重大变革 , 也是绿色理论研究的重大突破 。在众 多可 持续发展的定义 中, 以
技术 , 以说是用绿色 的眼光对传统的和现代 的建筑技术进行重 可
这些小单元 的符号 已经形成 了社会约定 , 有很多难 以随意拆散 或
因此 , 地域性室 内设计其 实是一种 文化活动 的过程 , 是社会
改变。所以 , 理论 上说建筑符 号 的组合可 能性是无穷无 尽 的 , 精神文明进步 的标 志。而室 内空 间色彩气 氛往往 以 自身形象作 从
但实际上要 受到很大 的限制 , 有条件的。因此 , 是 基于包括建 筑 为一种装饰语言来反映地域性文化 的地域特征和时代特征 。 色彩符 号在 内的建筑语言的这种地域性特性 , 建筑师在设计过 程 优秀的设计 文化 的形成 , 社会 经济 文化 现代 化的必 然产 是 中, 不仅要了解符号及其 含义 , 还要 熟悉符号 构成法则 和许多 制 物 , 但需要从其生 长的地域文化 中汲取养分 。希望在未来 的设计
文献 标 识 码 : A
布赖恩 ・ 爱得华兹( r nE w rs 在《 B a d ad ) 可持 续建筑》 i 一书 中写 展做 出的界说最为经典 :既满足 当代人 的需要 , “ 又不对后代人满 道 :人类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应 当遵循的一个最重要 的原则 , “ 便是 足其需要 的能力构成危 害的发展 。在这个定义 中, ” 包含有两个关
影响也是很大 的 , 这些 因素造成 了建 筑符 号 的不少 基本 组合 程 的色彩在整个地域 的设 计文化 中 , 是从 大量 的、 富的设 计实践 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建筑技术与地域性的结合-
摘要:绿色建筑是当前建筑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绿色建筑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

绿色建筑技术在传统建筑技术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自然环境对建筑业发展的影响,逐渐形成一套先进的建筑技术体系。

本文从绿色建筑和绿色建筑技术的内涵出发,结合柯里亚的地域建筑理论,分析绿色建筑技术与地域性的结合,进而探讨地域建筑对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影响,以供参考。

关键词:绿色建筑技术;地域性;结合
一、绿色建筑与绿色建筑技术的内涵
绿色建筑理念产生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绿色建筑指的是在建筑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的节约各项能源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环境,为人们创造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绿色建筑的产生,是人们对目前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的反思。

自然条件恶化,给人类造成了严重的生存危机。

绿色建筑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节约能源资源,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回归自然。

绿色建筑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全球建筑业发展的新方向。

2006年,我国出台了绿色建筑的三星认证,大大促进了绿色建筑的发展。

绿色建筑技术隶属技术学研究的范畴,是建立在传统建筑技术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理念重新审视传统建筑技术,对传统建筑技术进行分析,从而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建筑技术体系。

布赖恩在《可持续建筑》中曾表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应遵循一项重要原则,即尊重和理解乡土建筑的风格和结构,以当地传统工艺和能源供应为基础,主张向过去学习。

因此,绿色建筑技术最
重要的特征在于对自然的充分开发和利用,以循环利用为基本出发点,减少资源的浪费现象,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绿色建筑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自然环境部分、人类建筑部分和社会经济部分。

其中,自然环境部分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和地域环境,指自然环境对绿色建筑的影响。

人类建筑部分主要包括国家为规范建筑业的运行秩序而制定的法规和程序,由此形成一定的人工环境。

社会经济部分指的是由人类的活动而形成的社会水平、经济条件和文化环境,反映了绿色建筑的综合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二、绿色建筑技术与地域性的结合
绿色建筑技术最重要的内容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因此,绿色建筑技术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联系。

绿色建筑技术与地域性的结合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地域环境对绿色建筑技术的影响
绿色建筑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建筑理念,其产生受到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主体如何快速接受新技术,关键在于该技术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

因此,经济性成为绿色建筑技术首要考虑的问题。

绿色建筑技术能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不仅能减少工程造价,还能形成地域特色的建筑文化,丰富了建筑文化的内涵。

由于受到地域自然环境的影响,传统建筑的地域色彩鲜明,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逐渐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乡土文化,文化的继承性特点赋予了建筑的地域性特色。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速,建筑文化的趋同性日益明显,建筑文化的地域性及继承性受到很大的挑
战。

绿色建筑技术应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强调建筑文化的地方性特色,继承建筑文化的脉搏,增强建筑文化的认知感和归属感。

在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应注重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将建筑与城市环境结合,鼓励公众参与到建筑设计中,尊重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促进建筑技术的多样化发展。

(二)柯里亚的地域建筑理论
由绿色建筑的内涵可以知道,绿色建筑并非单纯的高新技术的产物,还应包括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对环境有益的材料,因此适用范围比较广阔,在城市、郊区都能够实现,从而为人类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

印度建筑大师柯里亚对地域建筑理论的认识比较深入,在柯里亚看来,建筑设计应当重视象征性和概念性,在熟悉当地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才能形成独特的建筑文化。

柯里亚从印度的气候条件出发,得出印度建筑应具有较好的通风和隔热的性能,因此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应特别注意,在房间和庭院的巧妙组合中,保证建筑的良好通风性能。

柯里亚最著名的建筑理念是“管式住宅”理论,将烟囱的拔风原理运用到建筑设计中,将建筑设计剖面分成夏季式、冬季式两种,夏季式应以减少太阳辐射为条件,以正三角形剖面为建筑设计形式,减小开口;冬季式则以倒三角形剖面,以获得日照。

柯里亚建筑设计使用了大量的混凝土、砖和地方砂石,这些与印度的气候条件相呼应,且大大降低了建筑施工造价,提高了建筑物的整体效能。

柯里亚的地域建筑理念是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基础上,对地方材料和建筑技术进行充分运用,而非盲目推崇西方建筑文化的高技术特征。

柯里亚的地层建造模式,虽与当前建筑物高层化和多层化趋势不相符合,但对当地气候和低工程造价做出了一定的探索。

以柯里亚为代表的新地域主义建筑文化逐渐形成,将
传统建筑技术与现代建筑技术相结合,体现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理念,对绿色建筑技术产生重要影响作用。

因此,绿色建筑技术与地域性的结合,不仅是当前建筑业发展的要求,也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对于丰富多彩的建筑文化的形成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作用。

三、绿色建筑技术的地域性结合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建筑文化也各具特色、纷繁复杂。

有黄土高原的窑洞,福建客家的土楼,云南歇山式竹楼,西北草原的蒙古包,展示出我国建筑文化的地域多样性。

在现代建筑的发展过程中,如何将适合不同地域特色的先进技术传播下去,这就需要对不同地域的经济条件、自然条件、生产生活方式、地方文化和传统、建设资金及可供利用的建筑资源和材料等进行分析,抓住不同地域建筑文化的特点,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材料,尊重不同民族的宗教信仰和生产生活习惯,促进我国建筑文化的多样性。

以柯里亚的地域建筑理论而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应注意以下内容:应从我国建筑技术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我国地域建筑技术的升级换代,将绿色建筑技术与地域性结合起来,尊重传统,在建筑业发展过程中,应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自然、建筑、人的有机统一,形成具有我国地域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以云南地域性建筑为例,云南地区属于热带季风季候,降雨量大,因此建筑物一般为“人”字型房顶,易于排水。

尤其是在大理古城,“人”字型屋顶展示了一种古典的整体美。

同时,云南有很多的少数民族,各个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不同,建筑风格也存在很大差异。

白族的“三坊一照壁”,哈尼族的蘑菇房,壮族杆
栏式建筑,傣族的竹楼,彝族的土掌房,老昆明的“一颗印”式,以及大量皇室古建筑的存在,都展示了云南的地域性建筑特点。

结束语:
绿色建筑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结合地域特色,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和材料,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应在传统建筑技术的基础之上,结合当地实际,尊重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传统,因地制宜,形成独具魅力、多姿多彩的建筑文化。

绿色建筑技术与地域性的有机结合,是现代建筑的发展要求。

柯里亚地域建筑理论对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我国人口众多,地形复杂,各民族的团结和交流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多元文化。

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应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将绿色建筑技术与地域性结合起来,重视对生态环境的利用和保护,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