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现代文阅读之感知人物形象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阅读练习分析人物形象

初中语文阅读练习分析人物形象

初中语文阅读练习分析人物形象
初中语文阅读练中,分析人物形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


过分析人物形象,可以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

以下是分析人物形象的几个方面:
人物的外貌和性格特征
首先,我们应该关注人物的外貌和性格特征。

通过描述人物的
外貌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想象出这个人物的形象,进而更好地理
解他的内心世界。

在初中语文阅读中,经常给出人物的外貌特征,
读者可以根据这些特征来推测人物的性格特征。

依据人物的性格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行为和想法。

人物的言行举止
除了外貌和性格特征,我们还可以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来分析
他的形象。

人物的言行举止往往可以从侧面体现出他的性格和想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他的内心世界。

有的人物言行举止很奇特,或
者出现了与其性格特征相反的说话方式,这些都需要我们特别关注
和分析。

人物的命运和思想变化
最后,我们还需要关注人物的命运和思想变化。

通过分析人物
的命运和思想变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成长历程和故事情节。

如果一个人物的命运有着巨大的变化,那么他的性格和想法就可能
发生重大变化,这些都需要我们分析。

总之,初中语文阅读中分析人物形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

除了关注人物的外貌和性格特征之外,我们还需要关注人物的言行
举止、命运和思想变化,才能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作者想要表达
的思想。

部编版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之人物形象赏析与评价》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之人物形象赏析与评价》优质课教案

现代文阅读之人物形象赏析与评价
一. 导入
1. 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我们已然是九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了。

在这两年里语文课本,给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鲜活的人物形象,相信大家还记忆犹新吧。

那么谁来说说你记忆中的人物形象?
2. 学生说记忆中的人物形象,教师追问记忆犹新的原因。

3. 其实刚才大家对这些人物形象都进行了或多或少的赏析,很好。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人物形象赏析与评价”这一专题。

二. 出示《中考说明》要求(让学生齐读要求)
三. 真题回眸(往年相关中考题)
四. 分析出题角度
1. 分析人物描写手法
2. 赏析人物形象
五. 如何分析人物描写手法
1. 精彩回放(引导学生复习课文中的人物描写手法及作用)
2. 归纳人物描写方法
3. 概括人物描写方法的作用
六. 如何赏析人物形象
1. 提问学生赏析的角度
2. 请学生默读《妈妈和房客》并思考文后练习
3. 师生一起分析答案,并一起概括人物赏析方法
七. 学以致用
请学生当堂练习完成《故乡的红叶》中的相关练习。

八. 课堂小结:读清题意、找准角度、完整表述。

九. 布置作业:请完成阅读四《父亲的船》中的相关练习。

七上语文现代文阅读人物形象答题技巧

七上语文现代文阅读人物形象答题技巧

七上语文现代文阅读人物形象答题技巧在现代文阅读中,人物形象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本文将介绍七上语文现代文阅读人物形象答题技巧,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应对这一考点。

一、理解人物形象的含义人物形象是指文章中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特征,通过这些特征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心理等。

在阅读文章时,同学们需要仔细阅读相关段落,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以便更好地回答相关问题。

二、答题技巧1. 关注关键信息在阅读文章时,同学们要关注关键信息,如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等。

这些信息通常会出现在文章的前面或后面,同学们可以通过这些信息初步了解人物形象的特点。

2. 分析描写手法文章中常用的描写手法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

同学们需要仔细分析这些描写手法,以更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

3. 注意对比与参照在分析人物形象时,同学们需要将不同人物进行对比,找出他们的异同点。

通过对比,可以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并更好地回答相关问题。

4. 结合文章主题在分析人物形象时,同学们需要结合文章的主题,思考人物形象与文章主旨的关系。

通过分析人物形象与主题的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

5. 准确使用术语在回答问题时,同学们需要准确使用相关术语,以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一些常见的术语包括: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生动形象、栩栩如生、气宇轩昂、温文尔雅等。

三、例题分析以下是一道现代文阅读题,分析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塑造。

【例题】请简要分析《藤野先生》中的藤野先生形象。

答:藤野先生是一位生活简朴、不拘小节、治学严谨的学者,同时也是一位热心肠的长者。

他的外貌朴素无华,常常忘记系颈套之类的细节;但同时他又是一位认真负责的老师,对学生很关心。

他的言谈举止都透露出他是一位治学严谨的学者,而且他对学生非常友善和热情,是一位深受学生爱戴的长者。

四、拓展阅读为了更好地掌握现代文阅读人物形象答题技巧,同学们可以尝试阅读一些经典现代文作品,如鲁迅的《藤野先生》等,以便更好地理解作者如何通过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和情感。

七年级现代文阅读——人物形象研究分析题

七年级现代文阅读——人物形象研究分析题

七年级现代文阅读——人物形象分析题————————————————————————————————作者:————————————————————————————————日期:2- 3 - / 8七年级现代文阅读——人物形象分析题此文档创建人文档第一次完善时间 2012.12.5 第一次完善事项 整理解题思路 第一次完善参与者 郭路萍 文档第二次完善时间 2012.12.9 第二次完善事项 编写阅读试题 第二次完善参与者 郭路萍 文档第三次完善时间第三次完善事项第三次完善参与者此文档目前属性题数 标签 格式解答详细知识点 经典例题讲解与拓展 故事花絮歌谣口诀 难点易错点分析 授课建议 PPT 等多媒体资料- 4 - / 8人物形象分析题(一)题型一 概括人物形象并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第一步 审清题干(屏显题目)我的母亲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文中具体事例简要分析。

(写出两个方面即可)(4分)答题第一步 审清题干。

这一题干包括了三个部分,“母亲是怎样一个人”,需要对形象进行概括,写出品质特征1分;“结合文中具体事例简要分析”,需写出具体的依据1分;括号内的要求说明要写两个方面的品质和对应依据。

审清题干可以让我们明确思考的方向。

第二步 梳理情节写人叙事类文章中人物的品质特征往往通过具体情节体现,所以我们进行第二步“梳理情节”。

情节是指叙事性文学作品中表现人物性格形成与发展变化的一系列的生活事件。

请大家齐读第①段,注意有几个情节。

①那个时候,母亲的癌细胞已扩散到整个胸部。

整夜整夜的疼痛让她无法入睡,可她却从来不吱一声。

每次进去看她的时候,她都装作很平静的样子,面带微笑地看着我:“我觉得比先前好多了。

你工作忙,不用老来看我。

”梳理情节时要“抓住关键词句,注意情节转换”。

第三步 具体概括这些情节分别揭示了人物什么特点呢?需要进行第三步“具体概括”。

例如第①段中两个情节都写到母亲对病痛的忍耐,但第1个情节“母亲疼痛无法入睡却从来不吱一声”更加侧重于表现母亲的“坚强”。

七年级现代文阅读——人物形象分析题

七年级现代文阅读——人物形象分析题

七年级现代文阅读——人物形象分析题
本文是关于人物形象分析题的阅读指导。

首先要审清题干,本题要求概括母亲的形象并结合具体事例简要分析,需要写出两个方面的品质和对应依据。

其次,要梳理情节,注意关键词句和情节转换。

最后,要具体概括人物的特点,注意表现出多个侧面。

在梳理情节时,需要注意到每个情节所揭示的人物特点。

例如,在第一段中,母亲对病痛的忍耐表现出她的坚强和爱儿子。

在第二、三段中,母亲的善良、节俭和关爱家人等特点都得到了体现。

在具体概括人物特点时,要注意表现出多个侧面,避免过于笼统。

通过以上指导,相信同学们能够更好地完成人物形象分析题,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写出高质量的作文。

文章描写了一个母亲在等待一个电话的焦虑心情,同时回忆起早上送女儿上学的经历。

通过女儿的骑车上学,突出了母亲对女儿的关心和爱护。

文章中运用了描写方法和对话交代情
节,突出了母女之间的情感。

同时,通过对女儿的叮嘱和关心,表现了母亲的责任感和爱心。

整篇文章情感真挚,感人至深。

作者在描写母亲等待女儿回来的过程中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方法。

通过描写路上的危险情况和女儿的种种行为,让读者更能深刻地感受到母亲内心的焦虑和担忧,同时也展现了女儿的天真可爱和成长的过程。

这种描写方法可以更生动地展现人物形象和情感,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现代文阅读专题八:分析人物形象

现代文阅读专题八:分析人物形象

现代文阅读专题八: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人物通过外貌、言谈、行为举止等具体元素向他人所展示的有关此人物性格、内质等抽象元素在他人内心中的具体反映。

很大程度上,人物形象有旁人的主观成分,也有特定人物的客观成分,可以说它是主观元素和客观元素的集合体。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赏析人物形象是小说阅读的必考题目,因此,熟练掌握一些赏析人物形象的答题技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从品析人物的正面描写,尤其是细节描写入手。

人物描写包括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

其中,外貌描写不仅能勾画出人物的外部面貌、衣着打扮,也能以“形”传“神”,反映人物的身份地位、生活处境、生活习惯和精神追求;人物的言行最能体现人物鲜明的性格,而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描写更能揭示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和多维的性格;人物的心理描写能真实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有助于揭示人物的性格;神态是人物内心变化的面部表现,把握神态描写便于理解人物思想情感的变化。

总之,人物描写能显示人物的身份、处境、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分析人物形象必须结合人物描写进行,尤其要善于捕捉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中的关键词句进行。

人物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揭示文章主题。

例如:朱志清的《背影》一文中,通过写父亲带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走路蹒跚,为远行的儿子爬铁道买橘子,表现出父亲在连遭遇不幸的情况下,还时时牵挂着儿子,更表现出父爱之深沉。

二、从分析侧面描写的作用入手。

侧面描写又称间接描写,主要是通过对与特定人物相关的其他人、事、物、景的描写,来烘托、渲染特定人物形象,间接表现特定人物的思想、精神面貌和心理、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例如,记叙文常通过描述旁观者的述评、态度和反应来衬托主人公的形象,也常用自然环境描写来以景衬情、暗示人物命运。

三、结合对比、抑扬结合等写作手法来分析。

不同人物形象的对比,人物自身不同言行、境遇的对比,多人对同一事物的不同态度对比等,都能有力地揭示人物性格。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概括分析人物形象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概括分析人物形象

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高频考点(一)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第一部分:知识梳理文学类文本中,分析人物形象往往是解读作品的核心。

分析(概括)人物形象也是中学阶段常考题型之一。

一、常见提问方式1.文中的XXX是一个怎样的人?2.请简要说说文中的XXX身上有怎样的特点。

3.通读全文/结合某一部分内容,简要概括XXX的形象。

4.文中塑造了XXX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二、梳理解题思路1.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

(1)如果题目只要求“概括”,答题时根据文本内容提炼描述人物特点的词语即可。

如果题目要求“分析”,则要结合文本内容进行解答。

(2)如果题目要求回答“人物性格特点”,那直接把描述人物性格特点的词语写出来即可。

如果题目要求回答“人物形象”,一般要多角度总结,如人物的外貌、身份、地位、职业等。

注:前面提到的四种常见提问方式,就体现了不同的考查内容。

示例:问题:文中穿灰色衣服的姑娘是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4 分)(欧·亨利《汽车等着的时候》)答案:①爱慕虚荣,向往上流社会的奢华生活。

说汽车在等自己,马上去参加音乐会等;②自欺欺人(装腔作势,故作矜持)。

假装爱读书,故意把书掉在地上,以便同男子交谈,谈话中又说自己讨厌金钱,掩饰真实身份等;③年轻漂亮,社会地位不高,餐馆出纳;④细心但不切实际。

一方面,这道题要求“分析”,答题时要结合文本内容。

另一方面,这道题考查的是“人物形象”,第③点“年轻漂亮”体现的是外貌特征,“社会地位不高”体现的是人物地位,“餐馆出纳”体现的是职业,这提醒我们,遇到分析“人物形象”的题目时,不仅要关注人物的性格特征,也要考虑人物的外貌、身份等信息。

2.掌握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方法。

(1)梳理文本中人物所做的事俗话说“听其言,观其行”,了解一个人不仅要看他说了什么,更要看他做了什么。

反之,解读文学作品时,可以从其所作所为来推断其性格特征。

(2)分析文本中对人物进行的描写文本中的描写是对人物着重刻画的地方,分析人物形象时要重点关注。

七年级人现代文阅读 人物形象分析

七年级人现代文阅读 人物形象分析

第二课时人物形象赏析一.课前导入(一)入门考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C )A. 嘹亮(liáo)卖弄(lòng)粗犷(guǎng )静谧(mì)B.捶打(cuí)菡萏(hàn)秕谷(bí)徘徊(huái)C. 攲(qī)斜譬如(pì)祷告(dǎo)整宿(xiǔ)D. 搓捻(liǎn)侍弄(shì) 倜傥(tǎng)攒成(cuán)2.下列句子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A. 你的心怦怦直跳,唯恐发生意外。

在未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

B. “一年之季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C. 以前那种猛烈而干躁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D. 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留转无力的水珠。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B )A. 今天又吃蛋炒饭,小胖用筷子在碗里翻来覆去,一脸不快。

B. 在学习过程中,被动的学习态度和主动的学习态度得出来的结果肯定是截然不同的。

正所谓:生命,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新生。

加油鼓劲。

C. 运动会迎面接力比赛正在紧张地进行,在场的观众不时地为首当其冲的运动员喝彩,为落后者D. “消法”修正案将网络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等条款纳入其中,市民们对此纷纷随声附和表示赞成.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A.从中国的简帛、埃及的莎草纸、欧洲的羊皮卷到今天的电子墨水屏,让人类的阅读载体不断演进,但人们对阅读的热爱,对精神世界的守望却从未改变。

B.纪录电影《厉害了,我的国》在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观影热潮,让该片屡屡赢得纪录电影的市场记录。

C.“一带一路”是中国首倡,但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曲”,而是各国共同参与的“交响乐”,是各国共同受益的重要国际公共产品。

D.稷下学宫创立于2300年前,历经前后六代上下,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学院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讲现代文阅读之感知人物形象1、掌握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

2、学会运用这些方法进行文章解析。

学会运用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进行文章解析。

(一)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途经荒山野地,孙悟空去寻找瓜果,猪八戒也要同去。

两人没走多远,八戒就嫌累,假装肚子痛,悟空只得独自前去。

八戒刚要入睡,忽见前面山崖下有个大西瓜,连忙把它搬到树荫下,切成四块。

先把属于自己的一块吃了,但觉得不过瘾,便想了各种借口,相继把属于悟空、沙僧,以至师父的西瓜全吃了。

(二)刺配沧州,押监他的两个差人董超、薛霸,一路上虐待他,用烫水让他洗脚,林冲选择忍耐,后来走到野猪林,任差人捆绑。

一、人物形象分析的常见题型:①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及其作用有哪些?②文中画线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③结合文中语言或动作描写分析××的形象。

④(部分分析型)××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请举例说说他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⑤(全面分析型)结合全文概括××的性格特征。

从全文看,××是怎样的一个人?二、方法及答题要求(一)刻画人物的方法小说中人物描写一般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种方式:1、正面描写的基本方法有六种: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

①外貌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例:看得出,他刚刚刮过胡子。

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

《植树的牧羊人》②语言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例: 胡屠户道:“我哪里还杀猪!有我这贤婿,还怕后半世靠不着怎的?我每常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

”《范进中举》③动作描写,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还推动情节的发展。

例:我疑心这是很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④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例:我往下看,感到阵阵晕眩;一股无名的力量好像正在逼迫我掉下去。

我紧贴在一块岩石上感觉天旋地转。

我想掉头回去,但知道我绝对回不去了。

这太远了,也太危险了;在悬崖的中途,我会逐渐感到虚弱、无力,然后松手,掉下去摔死。

但是通向顶部的路看起来更糟——更高,更陡,更变化莫测,我肯定上不去。

《走一步,再走一步》⑤神态描写,反映人物喜、怒、哀、乐的神态变化,揭示人物的……心理状况和……性格特征。

例: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地看着我。

《秋天的怀念》⑥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物……的情态,突出人物的……性格,展示故事情节,创造典型环境,渲染人物……心情。

例:其他的孩子一个接一个地往上爬,在突出的岩石上和土层上找到放手和脚的地方。

我犹豫不决,直到其他孩子都爬到了上面,这才开始满头大汗、浑身发抖地往上爬。

手扒在这儿,脚踩在那儿,我的心在瘦弱的胸腔中怦怦地跳动,我努力往上爬着。

《走一步,再走一步》2、侧面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次要人物或景物的状态直接具体地描绘出来,衬托出主要人物某种思想、心情、性格等。

例: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者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陌上桑》(二)分析人物形象1、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情节来分析人物形象。

(1)情节的安排以人物为轴心:如《皇帝的新装》。

(2)从情节的发展中表现人物性格,如《植树的牧羊人》。

2、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来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性格,还要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例: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圆脸,已经变做灰黄,而且加了很深的皱纹;眼睛周围肿得通红。

他头上一顶破毡帽,身上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缩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故乡》3、抓住作者对人物的态度(往往暗藏在对人物的描写之中)。

4、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言行都往往决定人物的性格。

5、通过环境衬托人物性格。

自然环境描写: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的心理活动,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性格;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反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例1、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

在毫无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

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的吼叫。

《植树的牧羊人》例2、鲁镇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

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两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么阔绰。

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孔乙己》6、借助表达方式反映人物性格。

议论: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性格,突出中心,升华主题。

抒情: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深化文章中心,增强文章感染力。

补充:概括人物形象常用的词语:寡言少语、平凡、朴实、纯真、善良、可爱、沉着、冷静、乐观、稳重、害羞、幽默、谨慎、正直、郁郁寡欢、洒脱、循规蹈矩、狡猾、豪放、泼辣、热心、胆小、老实、圆滑、暴躁、勇敢、从容、耐心、踏实、谦虚、勤俭、敬业、诚实、执着、势利……表现作者对文中人物(或事件)情感态度的词语:歌颂、赞美、崇拜、钦佩、赞颂、肯定、认可、同情、怜爱、憎恨、讥讽、批判、批评、讽刺、鞭挞、否定、憎恶、责备(一)父亲的雨谢宗玉①有一个人总在来雨时走出家门,那是我父亲。

②田是梯田,禾苗都是喝水长大的,但天雨常不遂人愿,所以在每一垅梯田的上坳总得有一口山塘。

夏天热,禾苗需要同人一样拼命喝水,山塘没多一会儿就被喝得见了底,村人就有些慌了。

好在天再糊涂,也不会让村人处在恐慌中太久。

雨说来就来,一堆乱云一聚,几声炸雷一响,还不等村人都从田里地里跑回家,雨就下了。

站在屋檐下,看雨中的庄稼欣欣向荣的样子,村人都一脸傻乐,乐得什么都忘记了。

只有父亲还记得要往山塘补水,他是一个小小的村民组长。

③父亲先也是站在屋檐下,傻头傻脑地看雨,突然就记起了什么的样子叫一声,哦,要去拦水,说罢提把锄头就冲进雨幕。

等母亲转身从灶背屋寻来蓑衣斗笠时,他已经不见人影了。

为这,父亲回来没少挨骂。

父亲并不在意,他湿淋淋地站在屋中央,垂着衣袖,笑着听母亲叨唠,仿佛挨骂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母亲一边念叨一边把准备好的热水提到灶背屋。

父亲洗澡时,母亲又从衣柜里把干净的衣服找出来。

④父亲年轻时很结实的,他什么也不怕,再大的风雨也敢往里钻。

风雨越大,父亲就一副越快乐的样子。

有时,父亲叫一声要去拦水,就被母亲眼明手快地拉住了。

虽然戴上母亲寻来的斗笠,但一出门,风就将它刮跑了。

父亲跟着风跑,终于跑在风前面将斗笠拾起来,然后一甩手,斗笠旋转着从大门口飘进屋来,雨水像珠子一样从笠沿四射开来,溅了我们一身。

待我们弹落身上的水珠,再看父亲时,父亲又消失在雨中不见了。

父亲在雨中的身影像个谜,一闪一闪的。

⑤在瓢泼似的雨中,道道水流从山上落下来,父亲全把它们往山塘里赶。

山塘像个气球,一下子就给吹胀了。

我想,面对一下子就水灵丰活的山塘,父亲内心应该有一种满足。

⑥但我仍怀疑父亲是为着好玩,他在雨中那副兴奋得不得了的样子同小孩儿没什么区别。

但小孩儿不能玩雨,小孩儿只能在大雨初来时,在稀稀朗朗的雨颗中,嚎着叫着钻来钻去,迅速返回屋檐下。

所以我竟有些羡慕父亲。

⑦一年夏天,天旱了很久,大伙以为再没雨下了,就挖开山塘拼命往自己田里放水,父亲左劝右劝要节约,但没有人听他的。

后来再下雨时,父亲硬撑了两个小时没出门,但终于没忍住又冲了出去。

只有母亲看着心疼,念叨就更勤了。

⑧母亲的念叨并非多余,如今年老的父亲一身病痛,不打半点折扣。

母亲给父亲煎药时,还在不停地念叨,而父亲,也再不能笑吟吟地听她念叨了。

他躺在床上,配合母亲的念叨,咝咝咝地从牙缝里抽着凉气,他疼呢。

父亲正在为他年轻时所经历的风雨支付代价。

只不过,父亲的心里未必后悔。

1.文中画波浪线句子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答案】运用动作描写,“跑”“拾”“甩”,表现出父亲的快乐(不畏风雨);运用侧面描写,通过写父亲“跟着”风跑,“终于”跑在风前面,侧面写出风大的特点,从而衬托出父亲不畏风雨的精神。

2.你认为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做简要分析。

【点拨】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在概括人物性格特征时一般用两字或四字词语,多角度思考。

方法上注意结合文章对人物的描写,结合人物所做的事情,结合作者对人物的评价,结合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注意分析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所起的作用。

“村人都一脸傻乐,乐得什么都忘记了。

只有父亲还记得要往山塘补水”,直接就交代了人物的性格之一;风雨越大,父亲就一副越快乐的样子部分明显地交代了人物的又一性格。

易混易错:在概括用词上容易结合事例来评价人物,语言多啰唆,不够明确。

【答案】①责任心强:来雨时,村人都乐得什么都忘了,只有父亲还记得要往山塘补水。

(意思对即可)②甘于奉献:风雨越大,父亲越快乐,因为可以为村民储蓄更多的水。

③顾全大局:面对村人天旱时拼命往自己家的田里放水,不懂节约的自私行为,父亲虽然想撒手不管给他们一个教训,但为了大伙的利益还是忍不住又冲了出去拦水。

(二)隐忍的痛,肆意的爱⑴医院里。

医生瞅了X光片半天,让母亲走两圈。

⑵母亲走得很慢,左脚抬起,落下,右脚抬起,更深地落下,就像右边的地板随着脚的落下陷下去一截。

医生问,这样瘸着多久了?我有些不高兴,一直都这样,哪是瘸呀?⑶母亲忙说,17岁时上地里干活,跨一个沟坎时闪了一下,就这样了。

医生眼镜后的眼珠凸出来,就这样“走”了30年?不疼?⑷父亲说,一直都疼,前两年活重,下地拾棉花,她弯不下腰,就跪着一步一步地挪。

⑸我和弟弟都瞪直了眼睛。

医生摇着头,不可能啊。

腿骨脱臼了,怎么走呢?他指着片子说,你看,腿骨脱出骨巢,偏向一边,骨巢里已长满了厚厚的细胞,都长平了。

现在腿是靠着臀部的肉支撑着,上面的肉都磨死了,成硬硬的结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