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主要类群_教案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22.3《植物的主要类群》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植物的主要类群及其特征,植物分类的依据和方法。
2.难点:
-掌握各类植物的生殖方式和生活习性,理解其适应环境的生物学意义。
-学会使用植物检索表进行植物分类,并能正确运用生物学术语进行描述。
(四)课堂练习
1.让学生运用植物检索表,尝试对几种未知植物进行分类。
2.根据提供的植物图片,让学生识别并描述其所属类群的特征。
3.设计一些关于植物分类的选择题、填空题,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总结归纳
在本节课的最后,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植物的主要类群及各类群的特征。强调植物分类的意义,如了解植物的演化历程、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植物,发现植物的奥秘,培养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爱。最后,征求学生对本节课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
4.裸子植物:讲解裸子植物的特征,如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适应干旱生活等,同时展示裸子植物的图片,让学生了解这一类群。
5.被子植物:详细介绍被子植物的特征,如种子有果皮包被、适应性强、种类繁多等,并通过图片展示被子植物的多样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种植物类群,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并讨论该类群的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殖方式等。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以参考教材、网络资源等。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探讨。
二、教学内容
1.植物的主要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2.各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生殖方式等特征。
3.植物检索表的使用方法,植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植物的主要类群》教案

(出示海带、葫芦藓、盆栽铁线蕨、盆栽蚕豆。)
【问】:谁认识这几种植物?哪种植物能开花结果,哪几种植物既不开花也不结果?
世界上不仅有绿色开花的植物,而且还有不开花的绿色植物。绿色植物中能够开花并结出种子的植物叫种子植物。除种子植物外,那些不开花也不产生种子的植物,主要包括三大类,即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海带、葫芦藓、铁线蕨就分别属于这三大类植物。
(利用谈话法小结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
【问】:与藻类植物相比,葫芦藓在结构上有哪些区别?
(归纳:苔藓植物是绿色多细胞植物,一般有茎、叶分化,能进行光合作用。)
【问】:苔藓植物的茎、叶上有无“筋络”?
(归纳:苔藓植物茎、叶中无输导组织。)
【问】:苔藓植物的生活习性与藻类植物(水绵)有什么不同?
(归纳:苔藓植物生活在阴湿陆地)
【学生活动】: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
《二》植物系统进化树
【提问】:我们知道地球上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原始生命进化来的,动植物的进化有什么共同的规律呢?
请同学们观察植物进化树(出示植物进化树的挂图),从植物进化树图片中你获取哪些信息?请同学分组讨论并思考,注意如下两个问题:
(1)观察植物系统进化树,分析不同植物类群的进化关系。
海带和紫菜不呈绿色,是因为它们的叶绿体中除了含有叶绿素之外,还分别含有大量的藻黄素或藻红素,所以分别为褐色和紫色。
【教师补充】: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1、藻类植物可为水生生物提供食物和氧气,并且是地球上氧气的重要来源。
2、海藻的药用价值很大,例如海带体内含有丰富的碘,长期食用海带,能预防和治疗“大脖子病”。我国在2000年前已利用海藻做药。
第三课时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种子植物
2-1-1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教案)济南版生物七年级

课题: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设计者: 审核者: 执教者: 使用时间: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与分析,概述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及种子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
2.通过表格比较绿色植物在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的发展变化,归纳总结生物发展进化一般规律。
3.关注绿色植物的生活环境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爱护生态环境。
学习重点:藻类、苔藓、蕨类植物与种子植物的形态特征结构及与人类的关系。
学习难点:通过描述绿色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说明生物是不断发展进化的。
教学过程:备注(结合课程标准或者单元目标进行简要分析)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一类生物,它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绿色植物通过他的生命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为其他生物提供能量和食物,并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和水循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节从生物圈的角度有层次的介绍了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形态、生理、分布情况及主要作用。
重点让学生掌握有关绿色植物的基础知识的同时,渗透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激发学生爱护绿色植物的美好情感,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一、教学导入近日,青岛近海海域再次遭受到了浒苔侵袭,这也是浒苔灾害连续15年影响青岛,灾害规模为历史之最。
其中6月26号黄海浒苔分布面积约60594平方千米,覆盖面积1746平方千米,是之前最大年份,2013年的2.3倍!教师设疑:浒苔是一种什么植物?它有哪些特征?它对海洋自然生态和渔业养殖造成哪些影响?设计意图:实时报道,贴近生活,了解新闻资讯的同时,关注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教师设疑三个问题紧扣学习目标,有效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过程(一)新知探究部分第一学程: 学习任务主问题1.观察分析常见绿色植物的主要特征, 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导学单上的学习任务。
说出下列植物属于哪个类群?各自有什么结构特征?第二步:互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1)组长主持,组内互学,及时纠错。
八年级生物上册《植物的分类》教案、教学设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可通过展示一组植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植物有哪些相同之处?又有何不同之处?”通过学生的回答,自然引出植物分类的主题。接着,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要对植物进行分类呢?”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新课的学习。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填空、选择、简答等题型,以检验学生对植物分类知识的掌握程度。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校园或周边环境中选择一种植物,进行观察、记录和描述。要求如下:
-描述该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环境和生物习性;
-尝试运用植物检索表进行该植物的识别,并注明所属类群;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基础,对生物的分类有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植物的多样性充满好奇,对探索植物世界的兴趣浓厚。然而,学生对植物分类的深入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尚需加强。此外,学生在合作学习、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本章节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6.在线互动:鼓励学生登录学校生物学习平台,参与植物分类知识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作业提交时间:请学生在下一节课前将作业完成,以便教师及时批改、反馈。
注意事项:
1.作业要求字迹清晰,表述准确,注重细节;
2.重视实践作业的完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实践能力;
3.家长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给予鼓励和指导,共同见证孩子的成长;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热爱,增强保护植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植物的主要类群教案

植物的主要类群教案课程名称:植物的主要类群课程目标:1.了解植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分类方法。
2.掌握主要的植物类群的特征和代表物种。
3.了解植物类群的生活方式和生态角色。
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课:植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分类方法1.1植物分类的意义和目的-介绍植物分类对于科学研究和实践的重要性,以及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对植物进行研究和交流。
1.2植物分类的基本原则-介绍植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包括形态学、解剖学、生理学和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
1.3植物分类的基本方法-介绍植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包括比较形态学、细胞学、遗传学、生物地理学和化学分析等。
第二课: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2.1苔藓植物的特征和代表物种-介绍苔藓植物的特征,如无维管束、无真根等,以及代表物种如泥炭藓、藓状珊瑚藓等。
2.2蕨类植物的特征和代表物种-介绍蕨类植物的特征,如有维管束、有真根等,以及代表物种如水蕨、地钱等。
2.3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生活方式和生态角色-介绍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生活方式,如细胞壁钙化、繁殖方式等,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课:裸子植物和种子植物3.1裸子植物的特征和代表物种-介绍裸子植物的特征,如有裸露的种子、无花果等,以及代表物种如松树、银杏等。
3.2种子植物的特征和代表物种-介绍种子植物的特征,如有包裹种子的果实、有花等,以及代表物种如玫瑰、苹果树等。
3.3裸子植物和种子植物的生活方式和生态角色-介绍裸子植物和种子植物的生活方式,如种子的传播方式、花的结构等,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第四课:被子植物的分类和特征4.1被子植物的分类和特征-介绍被子植物的分类,包括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以及其特征,如有真根、有包裹种子的果实等。
4.2单子叶植物的特征和代表物种-介绍单子叶植物的特征,如叶子的形态、花的结构等,以及代表物种如水稻、玉米等。
4.3双子叶植物的特征和代表物种-介绍双子叶植物的特征,如叶子的形态、花的结构等,以及代表物种如玫瑰、葡萄等。
植物的主要类群教案

植物的重要类群【教学目的】一、知识与能力目的1.初步认识植物系统进化树,理解不同植物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的植物”的活动,以及对植物类群的多个学习活动,认识不同的植物类群的形悉、构造特性,生活方式,与人类的关系,并通过对不同植物类群的比较,进一步理解植物进化树。
2.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的植物”的活动,提高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
3.通过对不同植物类群的学习,增强分析问题及语言体现的能力。
二、过程与办法目的实验观察、比较、讨论和讲述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体会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强化生物进化的观点,增强生物科学的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和保护生物圈中多个多样的绿色植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观察比较不同的植物”的活动;理解在不同的环境中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藻类、苔类和蕨类),以及这些植物类群的形态、构造特性。
2.植物类群与人类的关系。
二、难点认识植物系统进化树,组织“观察比较不同的植物”的活动,认识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形态特性,认识种子植物是植物界最高等的植物类群。
【学时安排】3 学时。
【教学过程】【第一学时】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引导:在生物圈中最重要的生物恐怕要算绿色植物了,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它们为生物圈中的消费者提供了食物等。
绿色植物的种类繁多形态千差万别。
你懂得生物圈中绿色植物大概有多少种?它们都有哪些类群?你能说出它们的生活环境吗?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大概有 33 万种,根据植物形态、构造等特性的不同可将它们可分成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四大类群。
藻类植物普通生活在水中;苔藓植物普通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蕨类植物生活在阴暗且比较湿润的陆地上;种子植物分布非常广,陆地、水中都有其分布。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一起认识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它们都有哪些特点。
首先我们来讨论植物的重要类群,有关藻类、苔藓、蕨类、种子植物这四类植物你想理解些什么呢?二、植物系统进化树1.提问:我们懂得地球上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原始生命进化来的,动植物的进化有什么共同的规律呢?2.请观察植物进化树(出示植物进化树的挂图),从植物进化树的图片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3.从植物进化树能够看出植物进化的次序是如何的?4.通过比较这几类植物的形态特点,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呢?a.动植物进化的规律是从简朴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来进行进化的。
《植物的主要类群导学案》

《植物的主要类群》导学案一、导入你知道植物有很多种类吗?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今天我们就来进修植物的主要类群,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分类方法。
二、目标1. 了解植物的主要类群及其特点。
2. 掌握植物的分类方法和特征。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不同植物进行分类。
三、植物的主要类群1. 裸子植物:裸子植物是种子植物的一类,其种子裸露在植物体表面,如松树、银杏等。
2. 被子植物:被子植物也是种子植物的一类,其种子被包裹在果实内,如玫瑰、苹果等。
3. 蕨类植物:蕨类植物是裸子植物的一类,其植物体为蕨类,如蕨、水蕨等。
4. 苔藓植物:苔藓植物是一种原始的植物,其植物体为苔藓,如苔藓、地衣等。
四、植物的分类方法1. 种子植物和非种子植物:种子植物是指种子植物门的植物,其种子具有珍爱和营养功能,便于传播和存储。
非种子植物则是指没有种子或种子不显著的植物,如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2.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是指种子裸露在植物体表面的植物,其种子通常为松果状或球果状。
被子植物是指种子被包裹在果实内的植物,其果实可以是浆果、核果、蒴果等不同形态。
3. 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蕨类植物是指植物体为蕨类的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可以进行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苔藓植物是指植物体为苔藓的植物,其生活史包括孢子体和配子体两个阶段。
五、活动1. 观察不同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尝试进行分类。
2. 到校园或公园采集不同植物的样本,记录其特征并进行分类。
3. 制作植物分类表格,整理所学知识。
六、总结通过今天的进修,我们了解了植物的主要类群及其特点,掌握了植物的分类方法和特征。
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关注植物的多样性,珍爱和钻研我们身边的植物资源。
让我们一起尽力,让地球变得更加美丽!。
初中生物_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1)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一节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 (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概述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重点、难点)②了解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比较三种植物类群在生活环境,形态结构上的发展变化,向学生渗透生物进化的观点。
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本节课主要的学习方法是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和比较归纳法。
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是本节的重点,通过学生课前资料的搜集和多媒体图片及视频的展示使学生识别不同类型的植物类群,了解它们的生活环境、外部形态,增加对植物相关知识的感性认识。
通过观察实验,让学生深入地认识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将三种植物类群进行比较认识,向学生渗透生物进化的观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观察实验的材料用具:葫芦藓、肾蕨、放大镜、直尺、镊子、刀片、白纸等。
学生搜集各类植物的图片及与人类关系等资料。
教学过程:组织交流(6分钟)【过渡】我们已知道了三类植物的主要特征,那么它们都有哪些常见的植物,与我们人类的关系如何呢?首先让我们通过课件图片来认识一下其他的藻类植物吧。
(点击课件,见PPT-11左上链接PPT-20)(图一)教师补充:藻类植物有的生活在淡水中(衣藻、水绵)有的生活在海水中(海带、紫菜、石花菜、鹿角菜、石莼、裙带菜、马尾藻、巨藻),少数生活在阴湿的陆地(发菜)。
交流1:(点击课件,见PPT-11)1.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如何?学生观看图片来认识其他的藻类植物。
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材料,回答:藻类植物为人类提供食品,原料,工业材料,药物等。
学生通过观看图片资料可以了解更多的植物种类,并通过自己收集的资料说出各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可以培养学生的收集信息资料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的主要类群【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初步认识植物系统进化树,了解不同植物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的植物”的活动,以及对植物类群的各种学习活动,认识不同的植物类群的形悉、结构特征,生活方式,与人类的关系,并通过对不同植物类群的比较,进一步理解植物进化树。
2.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的植物”的活动,提高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
3.通过对不同植物类群的学习,增强分析问题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实验观察、比较、讨论和讲述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强化生物进化的观点,增强生物科学的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和保护生物圈中多种多样的绿色植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观察比较不同的植物”的活动;了解在不同的环境中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藻类、苔类和蕨类),以及这些植物类群的形态、结构特征。
2.植物类群与人类的关系。
二、难点认识植物系统进化树,组织“观察比较不同的植物”的活动,认识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认识种子植物是植物界最高等的植物类群。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引导:在生物圈中最重要的生物恐怕要算绿色植物了,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它们为生物圈中的消费者提供了食物等。
绿色植物的种类繁多形态千差万别。
你知道生物圈中绿色植物大约有多少种?它们都有哪些类群?你能说出它们的生活环境吗?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大约有33万种,根据植物形态、结构等特征的不同可将它们可分成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四大类群。
藻类植物一般生活在水中;苔藓植物一般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蕨类植物生活在阴暗且比较湿润的陆地上;种子植物分布非常广,陆地、水中都有其分布。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一起认识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它们都有哪些特点。
首先我们来讨论植物的主要类群,关于藻类、苔藓、蕨类、种子植物这四类植物你想了解些什么呢?二、植物系统进化树1.提问:我们知道地球上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原始生命进化来的,动植物的进化有什么共同的规律呢?2.请观察植物进化树(出示植物进化树的挂图),从植物进化树的图片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3.从植物进化树可以看出植物进化的顺序是怎样的?4.通过比较这几类植物的形态特点,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呢?a.动植物进化的规律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来进行进化的。
b.地球上的植物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像现在这样丰富多彩,所有类群的植物都是经过极其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来的。
c.植物进化的顺序是:最早出现的植物是藻类植物,然后从藻类植物到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最后出现被子植物。
d.它们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级的进化过程。
三、活动:观察比较不同的植物1.怎样来区别不同的植物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观察、比较这几类植物。
(在实验桌上,教师给大家准备海带、葫芦藓、肾蕨、带有球果的松枝、蚕豆、放大镜、镊子等。
)幻灯演示观察的方法步骤:(1)区分这几种植物。
(2)依次仔细观察海带、葫芦藓、肾蕨的形态特征。
(3)在松枝上识别雄球果和雌球果的形态结构,从雌球果内找出松子,思考球果的哪个结构起到了保护松子的作用。
(4)提间:在蚕豆的果实内找到种子,并与松子相比,种子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巡视,指导并参与学生的讨论。
)为水生生物提供食物和氧气。
与人类的关系是有些可食用,可供药用,如海带、紫菜等可食用,褐藻胶、琼脂、碘酒在医药上有广泛的用途。
2.引导学生交流、讨论:(1)海带、葫芦辞、肾截、松枝和蚕豆分别属哪一类植物?(2)请描述各种植物的主要特征?a.海带属于藻类植物,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肾蕨属于蕨类植物,松枝属于裸子植物,蚕豆属于被子植物。
b.海带有叶、没有茎,不开花不结果;葫芦藓有根、茎叶,不开花不结果;肾蕨有根、茎、叶,植物长得比较高,不开花不结果;松树有根、茎、叶,不开花能结果;蚕豆有根、茎、叶、花和果实。
c.松树的种子外面没有保护结构,种子裸露,因此属于裸子植物,而蚕豆种子的外面有果皮保护,因此属于被子植物。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点评,并思考同学们观察探究的这几种植物的主要特征究竟是否正确,与植物学家们研究的结果是否相同。
(3)提问:松和蚕豆的种子外面的保护结构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松属于裸子植物?而蚕豆属于被子植物?四、藻类植物1.引导:“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些诗句描绘了一种什么生物现象?春天到了,气温转暖,由于湖水、江水中微小的藻类植物大量繁殖使水变绿。
2.藻类植物也是多种多样的,有单细胞的,有多细胞的;有生活在淡水中的,也有生活在海洋中的,还有少数种类生活在陆地上。
3.展示各种淡水藻类和海洋藻类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讨论:(1)为什么这些藻类植物会呈现不同的颜色?(2)根据藻类植物呈现出的颜色的不同可以将藻类植物分这绿藻、褐藻和红藻等。
你能举出几种常见的绿藻吗?说说它们都有哪些特点?(3)海带属于哪一种藻类,为什么?除了海带以外还有哪些藻类属于褐藻,它们都有哪些共同的特点?(4)同样红藻是因为植物体内含有较多的藻红素而呈红色,哪些藻类属于红藻?(5)各种藻类植物具有哪些共同的特征?a.是因为它们含有不同的色素的缘故,但是,都含有叶绿素,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b.衣藻和石药都是绿藻,因为,它们的细胞内含有大量的叶绿素,衣藻是单细胞的,生活在淡水中,有一个杯形的叶绿体,有鞭毛能游动;石药是多细胞的,生活在海水中。
c.海带、马尾藻、鹿角菜等都属于褐藻,因为它们含有较多的藻黄素;它们都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它们的下端像根的部分叫根状物,像叶的部分叫叶状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d.紫菜和石花菜等。
e.它们大多数生活在水中,没有根、茎、叶的分化,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补充:由于藻类植物大多浸没在水中,直接吸收水中的水分和无机盐,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不需要专门的吸收、运输养料的器官,因此,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这一特点与我们观察记录的特点相一致吗?有不一致的地方请同学们修改。
4.想一想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有什么作用?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为水生生物提供食物和氧气。
与人类的关系是有些可食用,可供药用,如海带、紫菜等可食用,褐藻胶、琼脂、碘酒在医药上有广泛的用途。
引导:此外,由于海水的污染会使海洋中某些藻类在短时间内大量地繁殖引起海洋中的赤潮现象,对渔业生产造成危害。
五、本课总结1.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谈谈自己有哪些收获?2.大家还有问题吗?提出来我们一起讨论。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引入新课1.藻类植物是地球上最低等的植物,它们大都生活在水中,形态各异,它们都有哪些共同特征呢?它们都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2.引导:春天在一些阴湿的地面和墙壁上,常常密集地生长着一些矮小的绿色植物,看上去像一层绿色的地毯,这些矮小的植物往往是苔藓植物。
苔藓植物与藻类植物相比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呢?(教师用实物投影展示几种常见的苔藓植物:葫芦藓、地钱。
)3.引发思考,讨论:(1)苔藓植物的生活环境与藻类植物有什么不同?(2)苔藓植物是什么颜色的?形态有什么特点?(3)葫芦藓和中藻类植物有哪些共同的特点?a.苔藓植物分布很广,一般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表、墙壁或树干上,而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
b.苔藓植物是非常矮小的绿色植物,常常丛生在阴湿的地表。
c.它们都没有真正的根,它的假根没有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功能,只能起着固定植物体的作用;茎弱小,没有输导组织;叶片绿色,小而薄,除了进行光合作用外,还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补充:苔藓植物与藻类植物相比已经有了茎和叶的分化,但是还没有真正的根,因此只能叫假根,因为假根没有吸收的作用;茎内没有输导组织,因此长得矮小,只能贴着地面生长。
这些特点与我们观察记录的特点相一致吗?有不一致的地方请同学们修改。
(4)地钱的名称的由来是什么?地钱有什么特点?因地钱的形状像古代的铜钱而得名,地钱没有茎和叶,只有绿色的、扁平的叶状体。
(5)葫芦藓和地钱都长有一个长长的柄,柄上有一个像小葫芦一样的结构,它有什么作用?解释:这是苔藓植物产生孢子的结构,这就是葫芦藓名称的由来。
其实地钱也能产生孢子,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因此,又把这些能产生孢子的植物叫做孢子植物。
4.提间:苔藓植物在生物圈中有什么作用?与人类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教师做出适当补充和说明)苔藓植物可以当作监侧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因为在污染比较严重的地方是很难找到苔藓植物,它对空气中的有毒气非常敏感。
苔藓植物对保持水土有一定的作用。
此外,苔藓植物还是植物界的拓荒者,而且苔藓植物还可作为北极动物的食物之一。
5.关于苔藓植物大家在探究的过程中还有什么新发现、新问题?二、蕨类植物1.当你到风景区去旅游时,在山地阴湿的环境中往往生长着许多草本植物,这些草本植物叶片比较大,背面有许多褐色的斑块隆起,它们的茎大多藏在地下,这些形态优美的植物就是蕨类植物。
你吃过蕨菜吗?它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绿提琴头”。
2.你能说出一些蕨类植物的名称吗?3.(教师展示几种常见的蕨类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肾蕨、满江红等蕨类植物的形态特点,并提问:(1)蕨类植物一般生活在什么环境中?(2)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与苔藓植物的形态结构有什么不同?陈述:这些特点与我们观察记录的特点相一致吗?有不一致的地方请修改。
(3)蕨类植物大型的叶的背面的褐色隆起是什么东西?有什么作用?a.生长在森林、凹沟、山野的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b.比苔藓植物高大,有根、茎、叶等器官,并且这些器官中都有专门的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
c.蕨类植物叶的背面的隆起是产生孢子的结构,叫孢子囊,里面含有大量的孢子。
补充: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孢子很轻,成熟后随风散落到温暖的地方就会萌发成新的植物体。
4.在距今2亿多年前的中生代地球上曾经茂盛地生长着一些高达数十米的孢类植物,形成当时地球上的原始森林。
现在、地球上也残存少量的高大蕨类植物,如秒锣,为什么它们能长得那么高大呢?蕨类植物已有了真正的根,又有专门的输导组织,吸水、保水能力强,又有起支持作用的机械组织,所以,能长得如此高大。
5.蕨类植物与人类有什么关系?蕨的嫩叶可以食用,卷柏、贯众等可供药用,肾球和巢蕨可供观赏,生长在水田、池塘中的满江红可以作为优质的绿肥和饲料。
古代高大的蕨类植物的遗体埋在地下,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现在的煤。
补充:除此之外很多蕨类植物可以作观赏用,如插花中经常用肾蕨的叶,也可以盆栽。
树蕨是地球上十分稀有的蕨类,有活化石之称。
我国的蕨类非常丰富,特别是云南,有蕨类的王国之称。
6.关于蕨类植物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