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的工艺流程
味精生产工艺流程

等电离交法
提取工艺说明
谷氨酸发酵完毕,在发酵液中的谷氨酸含量一 般为4~8%。是以谷氨酸铵盐形式存在的,此 外还含有其他的氨基酸以及残糖,有机酸类, 微量无机盐及悬浮在发酵液中的大量菌体。蛋 白质等固形物质;捉取谷氨酸的方法主要有等 电点法、离子交换法。等电点-离子交换法, 盐酸盐法,锌盐法等几种方法。
味精生产工艺流程
离子交换法提取谷氨酸具有过程简,周期短、 设备省、占地少的特点,提取总收率在80~90 %,是一种较好的方法,缺点是耗用大量酸碱 化工原料,废液污染环境,同时树脂碎损易造 成收率不稳定等弊病。
味精生产工艺流程
离子交换柱的结构
用离子交换法提取谷氨酸,其离子交换装置 的型式有单柱式和双柱式,双柱式为两柱串 连使用,发酵液先通过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 脂(氢型)以除去NH4+、K+、Mg2+等杂质,此 种树脂不吸附谷氨酸,然后再通过强酸性阳 离子交换树脂以吸附谷氨酸。用碱洗脱第二 柱谷氨酸,因浓度集中,谷氨酸含量可达16 %,其收率比单柱法可提高5%左右,减少 了漏液。
因此当以淀粉作为原料时,必须先将淀粉水解 成为葡萄糖才能供发酵使用,这个过程称为 “糖化”,所制得的糖液称为淀粉水解糖。
味精生产工艺流程
味精生产普遍采用中温淀粉酶或高温淀粉酶液化, 高转化率液体糖化酶糖化的双酶法制糖工艺。
酶法制糖工艺,特别是采用耐高温淀粉酶液化的 新双酶法制糖工艺,其淀粉-酶的转化率和糖液 的质量均高于以前的酸法工艺或酸酶法工艺。
工艺流程图
发酵工艺说明
将糖液和其它配料配制成培养基,装入发酵罐, 进行实罐灭菌。然后冷却,接种。流加尿素或 氨补充氮源,流加消沫剂消除泡沫。供给无菌 空气、搅拌、控制温度。
味精生产工艺流程
味精发酵工艺流程

味精发酵工艺流程味精是一种常用的调味品,它能够增强食物的鲜味,提升食物的口感。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它是一种氨基酸盐,常用于增强食物的鲜味。
味精的生产过程中,发酵工艺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下面我们将介绍味精的发酵工艺流程。
1. 原料准备。
味精的主要原料是淀粉和氨基酸,通常使用玉米淀粉作为原料。
在发酵工艺中,需要将淀粉水解成葡萄糖,然后经过发酵产生氨基酸。
此外,还需要添加一定量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作为微生物的营养物质。
2. 发酵菌种培育。
在味精的生产中,通常使用微生物菌种进行发酵。
常用的菌种包括植物原生质菌、乳酸菌等。
首先需要培养这些菌种,使其数量迅速增加,为后续的发酵提供充足的菌体。
3. 发酵罐发酵。
将培育好的发酵菌种接种到发酵罐中,加入适量的淀粉水解液和营养物质,控制好发酵罐的温度、pH值和氧气供应,进行发酵过程。
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会利用淀粉产生氨基酸,经过一定时间的发酵,产生的氨基酸达到一定浓度后,发酵结束。
4. 分离提取。
经过发酵后的混合液需要进行分离提取,将其中的氨基酸提取出来。
通常采用离心、过滤等方法进行分离,得到氨基酸的浓缩液。
5. 结晶干燥。
将氨基酸的浓缩液进行结晶干燥,得到味精的成品。
结晶干燥是将浓缩液中的水分蒸发掉,使氨基酸结晶成固体颗粒,最终得到味精的成品。
6. 包装。
最后将制成的味精进行包装,通常采用铝箔袋或塑料袋进行包装,以保证味精的新鲜度和品质。
以上就是味精发酵工艺的流程,通过以上的步骤,原料经过发酵、分离提取、结晶干燥等过程,最终得到了味精的成品。
这一发酵工艺流程保证了味精的品质和口感,使得味精成为了一种常用的调味品。
(完整版)味精的生产工艺流程简介

1 味精的生产工艺流程简介味精的生产一般分为制糖、谷氨酸发酵、中和提取及精制等 4 个主要工序。
1 .1 液化和糖化因为大米涨价,目前大多数味精厂都使用淀粉作为原材料。
淀粉先要经过液化阶段。
然后在与 B 一淀粉酶作用进入糖化阶段。
首先利用一淀粉酶将淀粉浆液化,降低淀粉粘度并将其水解成糊精和低聚糖,应为淀粉中蛋白质的含量低于原来的大米,所以经过液化的混合液可直接加入糖化酶进入糖化阶段,而不用像以大米为原材料那样液化后需经过板筐压滤机滤去大量蛋白质沉淀。
液化过程中除了加淀粉酶还要加氯化钙,整个液化时间约30min 。
一定温度下液化后的糊精及低聚糖在糖化罐内进一步水解为葡萄糖。
淀粉浆液化后,通过冷却器降温至60 C进入糖化罐,加入糖化酶进行糖化。
糖化温度控制在60 C左右,PH值4 . 5,糖化时间18-32h。
糖化结束后,将糖化罐加热至80 85 C,灭酶30min。
过滤得葡萄糖液,经过压滤机后进行油水分离(一冷分离,二冷分离),再经过滤后连续消毒后进入发酵罐。
1. 2 谷氨酸发酵发酵谷氨酸发酵过程消毒后的谷氨酸培养液在流量监控下进入谷氨酸发酵罐,经过罐内冷却蛇管将温度冷却至32 C,置入菌种,氯化钾、硫酸锰、消泡剂及维生素等,通入消毒空气,经一段时间适应后,发酵过程即开始缓慢进行。
谷氨酸发酵是一个复杂的微生物生长过程,谷氨酸菌摄取原料的营养,并通过体内特定的酶进行复杂的生化反应。
培养液中的反应物透过细胞壁和细胞膜进入细胞体内,将反应物转化为谷氨酸产物。
整个发酵过程一般要经历 3 个时期,即适应期、对数增长期和衰亡期。
每个时期对培养液浓度、温度、PH 值及供风量都有不同的要求。
因此,在发酵过程中,必须为菌体的生长代谢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经过大约34 小时的培养,当产酸、残糖、光密度等指标均达到一定要求时即可放罐。
1 .3 谷氨酸提取与谷氨酸钠生产工艺该过程在提取罐中进行。
利用氨基酸两性的性质,谷氨酸的等电点在为pH3 .0 处,谷氨酸在此酸碱度时溶解度最低,可经长时间的沉淀得到谷氨酸。
味精生产流程 方框图

1. 味精生产的工艺流程
味精的生成从大的方面来说分三大部分:原料→淀粉乳→谷氨酸→谷氨酸钠。
1.1淀粉乳的制备工艺
原料:玉米,湿法粉碎,其工艺流程为:
玉米
↓
清理→杂质→碎玉米
↓
亚硫酸溶液→浸泡→浸泡液→浓缩→玉米浆
↓
破碎
↓
胚芽分离→胚芽洗涤→脱水→干燥→榨油→粗玉米油,胚芽饼
↓
纤维分离→洗涤脱水→混合→干燥→造粒→饲料
↓
蛋白分离→沉淀浓缩→压滤脱水→干燥→蛋白粉
↓
淀粉精制
↓
淀粉乳
1.2谷氨酸的生产工艺简介
淀粉乳
↓
淀粉酶→液化(喷射)
↓
糖化酶→糖化
↓
过滤
↓
贮糖池
↓
浓缩
↓
发酵罐
↓
成熟发酵醪
↓
过滤→去菌体
↓
沉淀罐
↓前流(用于调节沉淀罐的pH)
离心机→中流(直接回收到沉淀罐)
↓后流(用于离交洗柱)
风干→谷氨酸粉末
1.3 味精提取工艺流程:
纯碱+谷氨酸→中和槽←活性炭
↓
一次中和储罐
↓
板框压滤
↓
纯碱,硫化钠→二次中和桶
↓
板框压滤(除去硫化铁沉淀)
↓
离交柱(碳K15,脱色,除铁)
↓
原液
↓
晶种(味精粉末)→动力结晶槽←碳K15离交柱
↓
助晶体槽
↓
离心机→母液→母液中和桶
↓
湿味精
↓
热风振动硫化床干燥机
↓
振动分选筛
↓
颗粒味精→包装(按颗粒大小分档)。
味精的生产工艺流程

味精的生产工艺流程味精,也称为谷氨酸钠,是一种食品添加剂,能够增加食物的味道,并提高食物的鲜美程度。
下面将为你介绍味精的生产工艺流程。
味精的生产主要分为五个步骤:玉米淀粉处理、发酵、糖化、提取和结晶。
第一步:玉米淀粉处理。
玉米是味精的主要原料,首先将玉米浸泡在水中,以去除表面的杂质。
然后将玉米研磨成细粉,再把细粉进行筛分,以去除较粗的颗粒。
接下来的步骤是加热和酸化处理,将细粉与酸混合,使细粉中的蛋白质水解为谷氨酸。
第二步:发酵。
将处理过的玉米淀粉溶液加入到发酵罐中,然后添加适量的发酵剂,通常使用谷氨酸盐菌,它能够加速谷氨酸的生成。
发酵过程中,细菌将玉米淀粉中的葡萄糖转化为谷氨酸。
发酵需要一定的时间,通常需要5-7天。
第三步:糖化。
发酵完成后,将发酵液进行糖化处理。
糖化是将淀粉转化为糖的化学反应。
首先将发酵液进行加热,然后加入糖化酶。
糖化酶能够将淀粉分解成糖,进一步增加谷氨酸的含量。
糖化过程通常需要进行一段时间,以确保糖化酶充分作用。
第四步:提取。
糖化完成后,将混合物进行过滤和脱色,以去除杂质和颜色。
然后经过一系列的浓缩、结晶和干燥步骤,将谷氨酸提取出来。
提取过程中,溶液经过蒸馏和浓缩,谷氨酸浓度逐渐增加。
接下来的结晶步骤中,将谷氨酸溶液进行冷却,使谷氨酸结晶出来。
最后,将谷氨酸晶体进行干燥,得到味精的成品。
第五步:包装和质检。
经过上述工艺流程生产出的味精,需要进行包装和质检。
通常将味精用袋子或罐子进行包装,并在包装上标明产品的成分、规格等信息。
然后对产品进行质量检查,包括外观、味道等项目。
以上就是味精的生产工艺流程。
味精不仅在家庭烹饪中广泛应用,也是食品加工行业中的重要原料。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的质量,以保证味精的安全和质量。
味精的生产工艺流程

味精的生产工艺流程
味精(味味朝鲜鲜薄料)是一种常用的增味剂,多用于烹饪中,能够增强食物的鲜味。
味精的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包括选料、发酵、提取、精制和包装等环节。
首先是选料。
味精的主要原料是玉米,通过选择优质的玉米进行后续的加工。
所选用的玉米应具有高淀粉含量、低含水率和低杂质含量等优良特性。
接下来是发酵。
将选好的玉米经过研磨成细粉,并添加适量的水和淀粉酶,进行混合制浆。
制浆后将其进行酶解,将淀粉转化为糖,再添加适量的细菌接种液进行发酵。
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微生物代谢产物会转化为味精的前体物质谷氨酸。
然后是提取。
发酵完成后的糊状物会经过过滤、离心和结晶等步骤,将味精的前体物质谷氨酸从液态中提取出来。
提取过程中还会加入适量的酸,以调整酸碱平衡,促进味精的结晶。
接着是精制。
提取到的谷氨酸会进行精制处理,通过蒸馏、结晶、沉淀和离心等工艺,将杂质和水分去除,提高味精的纯度。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保证味精的质量和纯净度,以符合国家标准。
最后是包装。
经过精制的味精会进行分装和包装。
根据市场需求,可以选择不同规格的包装容器,如塑料袋、瓶装等。
在包装过程中要注意卫生和质量控制,以确保产品的安全和保存期限。
总的来说,味精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选料、发酵、提取、精制和包装等环节。
通过这一系列的工序,将玉米转化为味精,最终获得鲜美的增味剂。
值得一提的是,在整个工艺流程中要严格控制品质和卫生标准,以保证产品的安全和质量。
味精工艺流程

味精工艺流程
味精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具有增鲜和调味效果。
以下是味精的工艺流程:
1. 原料选择:味精的主要原料是谷蛋白,通常使用大豆蛋白或麦蛋白。
原料选择应该保证其品质优良、无杂质。
2. 发酵:将所选的原料酵母菌和特定的细菌发酵。
发酵的过程中,酵母菌和细菌将谷蛋白分解为氨基酸。
3. 提取:将发酵后的混合物进行榨取,得到含有氨基酸的浓缩液。
这一步骤是通过物理方法来分离味精所需的氨基酸。
4. 酶解:将浓缩液中的残余蛋白进行酶解。
酶解是通过酶的作用来分解蛋白质,使其转化为氨基酸。
该步骤可以进一步提取味精。
5. 结晶:将酶解后的液体进行过滤和浓缩,使其冷却结晶。
结晶的过程中,味精会形成晶体。
6. 分离与干燥:将结晶后的味精进行筛选,分离出干净的晶体。
然后将晶体进行干燥,以去除多余的水分。
7. 精制:对干燥后的味精进行精制处理。
该步骤有助于提高味精的纯度和品质。
8. 包装:将精制后的味精进行包装。
通常,味精以粉状或颗粒
状出售。
包装的目的是保持味精的新鲜度和品质。
9. 质检:对包装后的味精进行质量检验。
检验项目包括味道、颜色、湿度等。
10. 终端销售:将通过质检的味精产品销售给终端消费者。
通常,味精会用于家庭烹饪、餐馆和食品加工厂。
以上是味精的工艺流程,每一步都非常关键,对于最终的产品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味精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食品添加剂,通过科学的生产工艺,可以保证其安全、卫生、可靠,并且可以提升食品的风味。
(完整版)味精的生产工艺流程简介

1 味精的生产工艺流程简介味精的生产一般分为制糖、谷氨酸发酵、中和提取及精制等 4 个主要工序。
1 .1 液化和糖化因为大米涨价,目前大多数味精厂都使用淀粉作为原材料。
淀粉先要经过液化阶段。
然后在与 B 一淀粉酶作用进入糖化阶段。
首先利用一淀粉酶将淀粉浆液化,降低淀粉粘度并将其水解成糊精和低聚糖,应为淀粉中蛋白质的含量低于原来的大米,所以经过液化的混合液可直接加入糖化酶进入糖化阶段,而不用像以大米为原材料那样液化后需经过板筐压滤机滤去大量蛋白质沉淀。
液化过程中除了加淀粉酶还要加氯化钙,整个液化时间约30min 。
一定温度下液化后的糊精及低聚糖在糖化罐内进一步水解为葡萄糖。
淀粉浆液化后,通过冷却器降温至60 C进入糖化罐,加入糖化酶进行糖化。
糖化温度控制在60 C左右,PH值4 . 5,糖化时间18-32h。
糖化结束后,将糖化罐加热至80 85 C,灭酶30min。
过滤得葡萄糖液,经过压滤机后进行油水分离(一冷分离,二冷分离),再经过滤后连续消毒后进入发酵罐。
1. 2 谷氨酸发酵发酵谷氨酸发酵过程消毒后的谷氨酸培养液在流量监控下进入谷氨酸发酵罐,经过罐内冷却蛇管将温度冷却至32 C,置入菌种,氯化钾、硫酸锰、消泡剂及维生素等,通入消毒空气,经一段时间适应后,发酵过程即开始缓慢进行。
谷氨酸发酵是一个复杂的微生物生长过程,谷氨酸菌摄取原料的营养,并通过体内特定的酶进行复杂的生化反应。
培养液中的反应物透过细胞壁和细胞膜进入细胞体内,将反应物转化为谷氨酸产物。
整个发酵过程一般要经历 3 个时期,即适应期、对数增长期和衰亡期。
每个时期对培养液浓度、温度、PH 值及供风量都有不同的要求。
因此,在发酵过程中,必须为菌体的生长代谢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经过大约34 小时的培养,当产酸、残糖、光密度等指标均达到一定要求时即可放罐。
1 .3 谷氨酸提取与谷氨酸钠生产工艺该过程在提取罐中进行。
利用氨基酸两性的性质,谷氨酸的等电点在为pH3 .0 处,谷氨酸在此酸碱度时溶解度最低,可经长时间的沉淀得到谷氨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味精的生产
一、味精及其生理作用
1. 味精的种类
按谷氨酸的含量分类:99%、95%、90%、80%四种
按外观形状分类:结晶味精、粉末味精
2.味精的生理作用和安全性
(1)参与人体代谢活动:合成氨基酸
(2)作为能源
(3)解氨毒
味精的毒性试验表明是安全的。
二、味精的生产方法
味精的生产方法:水解法、发酵法、合成法和提取法。
1、水解
原理:蛋白质原料经酸水解生成谷氨酸,利用谷氨酸盐酸盐在盐酸中的溶解度最小的性质,将谷氨酸分离提取出来,再经
中和处理制成味精。
生产上常用的蛋白质原料——面筋、大豆及玉米等。
水解中和,提取
蛋白质原料——谷氨酸————味精
2、发酵法
原理:
淀粉质原料水解生成葡萄糖,或直接以糖蜜或醋酸为
原料,利用谷氨酸生产菌生物合成谷氨酸,然后中和、提取
制得味精。
淀粉质原料—→糖液—→谷氨酸发酵—→中和—→味精
3、合成法
原理:石油裂解气丙烯氧化氨化生成丙烯腈,通过羰化、
氰氨化、水解等反应生成消旋谷氨酸,再经分割制成L-谷氨酸,
然后制成味精。
丙烯→氧化、氨化→丙烯睛→谷氨酸→味精
4、提取法
原理:以废糖蜜为原料,先将废糖蜜中的蔗糖回收,再将废液用碱法水解浓缩,提取谷氨酸,然后制得味精。
水解、浓缩中和,提取
废糖蜜————→谷氨酸————→味精
二、味精的生产工艺图
三、原料来源
谷氨酸发酵以糖蜜和淀粉为主要原料。
糖蜜:是制糖工厂的副产物,分为甘蔗糖蜜和甜菜糖蜜两大类。
淀粉:来自薯类、玉米、小麦、大米等
1、淀粉的预处理
(1)淀粉的水解
原料→粉碎→加水→液化→糖化→淀粉水解糖
(2)淀粉的液化
在 -淀粉酶的作用将淀粉水解生成糊精和低聚糖。
(3)淀粉的糖化
在糖化酶(如曲霉菌糖化剂)的作用下将糊精和低聚糖水解成葡萄糖。
喷射液化器出口温度控制在100-105℃,层流罐温度维持在95-100 ℃,液化时间约1h,然后进行高温灭酶。
淀粉浆液化后,通过冷却器降温至60 ℃进入糖化罐,加入糖化酶进行糖化。
糖化温度控制在60 ℃左右,pH值4.0-4.4,糖化时间48h.糖化结束后,将糖化罐加热至80-85 ℃,灭酶30min.过滤得葡萄糖液。
喷射液化器层流罐
糖化罐
四、谷氨酸菌种的培养
1、谷氨酸发酵菌的特征和分类
谷氨酸发酵菌分属于棒杆菌属、短杆菌属、小节菌属和节杆菌属中的细菌。
⑴棒杆菌属
细胞为直或微弯的杆菌,常呈一端膨大的棒状,不运动,革兰氏染色阳性。
例如,AS.1.299,AS.1.542等。
⑵短杆菌属
细胞为短的不分支的直杆菌,大多数不运动,革兰氏染色阳性。
⑶小节菌属
为杆状菌,形状和排列都和棒杆菌相似,有时呈球杆菌状。
⑷节杆菌属
主要特点是在培养过程中出现细胞形态由球菌变杆菌,由杆菌变球菌。
一般不运动。
我国谷氨酸发酵生产中使用的菌株主要有北京棒杆菌AS.1.299
钝齿棒杆菌AS.1.542、HU7251、672等。
2、谷氨酸菌种的扩大培养
普遍采用二级种子培养流程:
即保藏菌种→斜面种子→摇瓶种子培养→种子罐→发酵罐
(1)、菌种的扩大培养
斜面菌种培养:32℃培养
将培养好的培养基分装于1000ml三角瓶中,每瓶装200~250ml液体培养基,瓶口用6层纱布加一层绒布包扎,在0.1MPa的蒸汽压下灭菌30min。
每只斜面菌种接种3只一级种子三角瓶。
接种后,32℃振荡培养12h。
培养好的一级种子放在4℃冰箱备用。
(b)、二级种子的培养
通常使用种子罐培养,种子罐的大小是根据发酵罐的容积配套确定的。
二级种子的数量是发酵培养液体积的1%。
二级种子的培养温度为32℃,时间为7~10h
(2)、种子的质量要求
(a)、镜检菌体健壮,排列整齐,大小均匀,呈单个或八字形排列。
革兰氏染色阳性。
(b)、要求二级种子活力旺盛,对数期种子的呼吸强度(QO2)大于1000 lO2/ml·h。
(c)、平板检查,菌落蛋黄色,中间隆起,表面湿润,有光泽边缘整齐,呈半透明状。
(d)、小摇瓶发酵试验,产酸稳定,并在高峰
五、谷氨酸合成途径
1、谷氨酸发酵的控制
(1)、温度的控制
国内常用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4℃,产生谷氨酸的最适温度为34~36℃。
0~12h的发酵前期,主要是长菌阶段;发酵12h后,菌体进入平衡期,增殖速度变得缓慢;温度提高到34~36℃,谷氨酸的生成量就增加。
(2)、PH控制
▪一般发酵前期pH控制在7.5-8.5左右,发酵中、后期pH控制在7.0~7.2,调低pH的目的在于提高与谷氨酸合成有关的酶的活力。
▪尿素被谷氨酸生产菌细胞的脲酶所分解放出氨,因而发酵液的pH会上升。
▪发酵过程中,由于菌体不断利用氨,以及有机酸和谷氨酸等代谢产物进入发酵液,使N源不足和发酵液pH下降,需再次流加尿素。
(3)、溶解氧的控制
▪谷氨酸产生菌是兼性好氧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