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结构模型
框架结构建模顺序

框架结构建模顺序
框架结构建模的顺序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确定建筑方案和结构方案:在设计阶段,需要根据建筑设计的要求,确定框架结构的方案,包括梁、柱、楼板等构件的形式和尺寸。
2. 进行结构分析和选型:根据建筑方案和结构方案,进行结构的静力分析和动力分析,确定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能,选择合适的结构材料和结构的设计方案。
3. 建立框架结构模型:在计算机辅助设计 (CAD) 软件中,建立框架结构的三维模型,包括梁、柱、楼板等构件,并标注尺寸和材料信息。
4. 进行截面设计和配筋设计:根据框架结构模型和结构分析的结果,进行截面设计和配筋设计,确定梁、柱、楼板等构件的截面尺寸和钢筋规格和数量。
5. 制作截面模型和钢筋模型:在 CAD 软件中,制作截面模型和钢筋模型,并标注尺寸和材料信息。
6. 进行模拟施工和模拟荷载:在 CAD 软件中,进行模拟施工和模拟荷载的施加,以检验框架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能,并进行结构抗震分析。
7. 进行结构设计文档的编写:根据框架结构建模的结果,编写结构设计文档,包括结构方案、结构分析、截面设计和配筋设计、模拟施工和模拟荷载等方面的结果和结论。
以上是框架结构建模的基本顺序,具体建模过程可能因不同的建筑方案和结构要求而有所不同。
框架结构名词解释

框架结构名词解释在软件开发领域,框架是一种提供了一系列工具、组件和指导的结构化软件平台。
它通过定义一套规范和标准,帮助开发人员更高效地构建应用程序,并提供了可重用的代码和解决方案。
框架通常由一些核心组件和模块组成,可以用于开发不同类型的应用程序,如Web应用、移动应用等。
它们提供了一种标准化的方法来处理常见的开发任务,如数据管理、用户界面设计、安全性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框架结构名词解释:1. MVC(Model-View-Controller)模型-视图-控制器:它是一种将应用程序逻辑分离的设计模式。
模型负责处理数据和业务逻辑,视图负责展示数据给用户,控制器负责处理用户的输入和交互。
2. ORM(Object-Relational Mapping)对象关系映射:它是一种将对象和关系数据库之间进行映射的技术。
它可以让开发人员使用面向对象的方式来操作数据库,而不需要直接编写SQL语句。
3. RESTful(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表现层状态转移:它是一种设计和开发网络应用程序的架构风格。
它使用HTTP协议进行通信,通过URI表示资源,使用标准的HTTP方法(GET、POST、PUT、DELETE)对资源进行操作。
4. DI(Dependency Injection)依赖注入:它是一种将依赖关系从组件中解耦的设计模式。
它通过将依赖关系的创建和管理工作交给框架来处理,开发人员只需要关注组件的逻辑实现。
5. AOP(Aspect-Oriented Programming)面向切面编程:它是一种通过将横切关注点从主要逻辑中分离出来的编程方法。
它可以在不修改原有代码的情况下,加入额外的功能和行为。
6. IOC(Inversion of Control)控制反转:它是一种将对象的创建和生命周期管理交给框架来处理的设计原则。
它可以减少对象之间的耦合性,提高代码的灵活性和可重用性。
电子商务框架及结构模型

电子商务框架及结构模型导言电子商务已经成为现代商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了许多便利。
在电子商务的背后,有一个复杂的框架和结构模型支撑着它的运作。
本文将介绍电子商务的框架及常见的结构模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电子商务的全貌。
电子商务框架电子商务框架是指电子商务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的逻辑结构和相互关系。
一个典型的电子商务框架包含以下几个要素:1.用户界面层:用户界面层是用户与电子商务系统进行交互的界面,包括网页、移动应用等。
它负责展示商品信息、处理用户输入等功能。
2.业务逻辑层:业务逻辑层是整个电子商务系统的核心,负责处理用户请求、查询数据库、执行商业操作等。
它通常由一系列的功能模块组成,如购物车管理、订单管理、支付管理等。
3.数据层:数据层是电子商务系统中存储数据的地方,包括商品库存、用户信息、订单记录等。
数据层通常使用数据库来存储和管理数据。
4.基础设施层:基础设施层是支撑电子商务系统运行的基础设施,包括服务器、网络设备、数据中心等。
它提供电子商务系统所需的计算和存储资源。
5.第三方服务层:第三方服务层是电子商务系统中与外部服务进行交互的部分,包括支付服务、物流服务、用户认证服务等。
它允许电子商务系统与其他系统或服务进行集成。
结构模型电子商务系统的结构模型反映了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和交互方式。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电子商务结构模型:1.B2C(Business-to-Consumer)模型:B2C模型是指商家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商品或服务的模式。
在B2C模型中,商家通过自己的网站或移动应用向消费者提供商品信息,并接受消费者的订单和支付。
2.C2C(Consumer-to-Consumer)模型:C2C模型是指消费者之间直接进行交易的模式。
在C2C模型中,平台提供一个交易平台,消费者可以在平台上发布自己的商品信息、与其他消费者进行交流、达成交易并进行支付。
3.B2B(Business-to-Business)模型:B2B模型是指企业之间进行交易的模式。
炼化行业mes框架结构模型

炼化行业mes框架结构模型MES框架结构模型是一种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技术,它将企业生产管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以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有效调度,提高工作效率和企业生产能力。
作为一种标准的框架结构模型,MES框架结构模型可以帮助企业进行优化管理,实现对企业内部资源的有效利用。
MES框架结构模型包括三个部分:管理层、支持层和底层。
管理层是整个MES框架结构模型的核心,它主要负责统筹协调企业内部资源,通过管理层的协调,企业可以实现对资源的有效利用,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率。
支持层是管理层的基础层,它负责提供基础资源和服务,其核心功能是支持管理层的运行,支持管理层对企业内部资源的有效管理。
底层是支持层的基础,它负责收集、处理和存储企业内部资源的信息,以及支持其他层的运行。
MES框架结构模型的核心功能是支持企业对内部资源的有效管理,使企业可以通过有效地调度和利用资源来提高企业的效率、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MES框架结构模型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ERP系统、SCM系统、CRM系统、流程管理系统、物联网系统等。
此外,MES框架结构模型还可以融合多种技术,如数据分析、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以实现对企业内部资源的高效管理。
在炼化行业,MES框架结构模型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有效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炼化行业MES 框架结构模型的核心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1. 工厂管理系统(FMS):该系统集成了炼化行业的设备状态监控、工艺控制、计划调度等功能,可以帮助企业有效管理炼化行业的资源,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2. 实时监控系统(RMS):该系统可以实时监控炼化行业的各种工艺参数,以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3. 生产质量管理系统(QMS):该系统负责收集和处理炼化行业的质量信息,实现对炼化行业的质量的有效管理,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4. 能源管理系统(EMS):该系统负责收集和处理炼化行业的能源信息,实现对炼化行业的能源的有效管理,以提升能源利用率。
PKPM框架结构建模流程

PKPM框架结构建模流程PKPM(Plane Keep Position Method)是一种基于楼板平面不变的结构体系设计方法,其主要用于建筑物结构和楼板平面设计。
PKPM框架结构建模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数据准备在进行PKPM框架结构建模之前,需要进行数据准备。
首先,要根据结构设计要求和建筑平面布置情况获取相关数据,包括建筑的结构体系、梁、柱、楼板尺寸、楼层间高度、荷载参数等。
同时,还需要了解相关设计规范和标准。
第二步:建立结构模型在PKPM软件中,可以选择建立二维或三维的结构模型。
对于框架结构来说,一般会建立二维的平面模型。
通过选取适当的单元类型和参数设置,将建筑物的结构体系、各部件(梁、柱、楼板)进行逐一建模,并按照实际情况进行连接和支座设置。
第三步:设置截面和材料在进行结构分析之前,需要为各个构件设置合适的截面和材料属性。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选择标准的截面类型,也可以设置自定义的截面形状。
同时,还需要为各个构件选择合适的材料类型、材料参数和强度等级。
第四步:施加载荷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设计要求,确定合适的加载荷类型和大小。
可以根据规范或者实际测量数据设置楼板自重、活荷载、风荷载等。
通过选择合适的加载荷组合方式,将各项荷载施加到结构模型上。
第五步:分析计算在PKPM软件中,可以选择不同的分析方法进行计算,例如静力弹性分析、弹性动力分析等。
通过施加载荷和应用适当的分析方法,可以计算出结构的内力、位移、变形等结果。
第六步:结果分析与优化分析计算完成后,可以查看模型的计算结果,包括各个构件的内力大小、位移变形情况等。
根据分析结果,评估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进行必要的优化和调整。
可以尝试调整构件尺寸、材料参数等,以提高结构的性能。
第七步:施工图绘制在进行PKPM框架结构建模之后,可以根据分析计算的结果,绘制出相应的施工图和构件明细图。
这些图纸可以为实际施工提供参考和指导,确保结构的正确建造。
PKPM毕业设计框架结构建模操作流程

新建工程
1、新建一个v工程文件夹
2件、目将录文,件双v夹击拖打动开至文
新建工程
2点、击输确入定工v创程建名工,程
建立模型 建立轴网
v 1、点击 正交轴网
2、输入 轴线距离
3、点击确 定创建轴网
建立模型 定义柱截面
1、切换到构件布置栏 2、点击柱
3、点击增加截面
4、输入柱截面
satwe 进行satwe计算
1、点击生 成数据+全 部计算进行 计算
后处理 查看文本结果
1、切换至 结果菜单栏
2、点击文本及计算书, 点击新版文本查看
后处理 查看图形结果
1、点击轴压比和配 筋查看图形结果
2、配筋结果的含义 查看stawe使用说明
4、点击确定增加线荷载
建立模型 布置梁上线荷载
2、点选相应 的梁进行布置
1、选择需要 布置的线荷载
建立模型 复制标准层
1、点击标 准层下拉框
2、选择添 加标准层
3、选择全部复制 4、点击确定增加标准层
建立模型 修改新标准层
1、选择需要编辑 的标准层,按前述 建模布置进行修改 编辑
建立模型 定义标准层信息 1、切换楼层菜单栏 2、选择全楼信息
5、点击确定创建
建立模型 布置柱截面
1、选择需要布置的截面
2、框选节点进行布置
建立模型 定义截面
3、输入梁截面
4、点击确定创建
建立模型 布置梁截面
1、选择需要布置的截面 2、框选轴线进行布置
建立模型 生成楼板
1、切换到楼板模块
2、点击生成楼板
建立模型 修改楼板
3、点击修改板厚
3、编辑各标准层材料信息
框架结构案例

框架结构案例框架结构是指在设计和开发软件、网站或应用程序时所使用的一种组织结构。
它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组织和管理项目,提高开发效率,降低开发成本,同时也能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在本文档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框架结构案例,以便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框架结构。
1. MVC框架。
MVC(Model-View-Controller)是一种常见的框架结构,它将应用程序分为三个部分,模型(Model)、视图(View)和控制器(Controller)。
模型负责处理数据和业务逻辑,视图负责展示数据和与用户交互,控制器负责接收用户输入并调用模型和视图进行处理。
这种结构使得应用程序的各个部分能够相对独立地进行开发和维护,提高了代码的复用性和可维护性。
2. RESTful框架。
RESTful(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是一种基于HTTP协议的框架结构,它将资源抽象为资源,并通过HTTP方法对资源进行操作。
它的设计原则包括,统一接口、无状态、可缓存、分层系统、按需编码。
RESTful框架结构简单、灵活,适合构建分布式系统和互联网应用。
3. 微服务框架。
微服务框架是一种将应用程序拆分为多个小型服务的框架结构,每个服务都可以独立部署和运行,并通过轻量级的通信机制进行通信。
微服务框架结构使得应用程序变得更加灵活和可扩展,同时也提高了系统的容错性和可维护性。
4. 事件驱动框架。
事件驱动框架是一种基于事件和消息的框架结构,它将应用程序分解为多个独立的组件,这些组件通过事件和消息进行通信和协作。
事件驱动框架结构适合构建实时和异步的应用程序,能够更好地处理复杂的业务逻辑和高并发的场景。
总结。
框架结构在软件开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组织和管理项目,提高开发效率,降低开发成本,同时也能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在选择框架结构时,需要根据具体的业务需求和技术特点进行合理的选择,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应用。
togaf架构模型

togaf架构模型TOGAF架构模型TOGAF(The Open Group Architecture Framework)是一个面向企业级架构(Enterprise Architecture)的框架模型,旨在提供一套全面的方法论和工具,以帮助组织设计和管理其企业架构。
本文将从TOGAF架构模型的基本概念、架构开发方法、架构目标等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基本概念1.1 架构架构是一个复杂系统的结构或组织方式,它包括组件、子系统、模块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架构用于指导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使系统能够满足预期的性能要求和业务需求。
1.2 TOGAFTOGAF是一个开放的、综合性的架构开发框架,它提供了一套方法论和工具,以帮助组织开发和管理其企业架构。
TOGAF框架由The Open Group开发和维护,是业界公认的企业架构管理标准。
二、架构开发方法TOGAF框架定义了一套基于业务驱动和循环迭代的架构开发方法(ADM)。
ADM包括以下六个主要阶段:2.1 预备阶段预备阶段主要是为架构开发做准备,包括制定架构开发计划、确定架构开发的范围和目标等。
2.2 需求分析阶段需求分析阶段主要是识别和分析业务需求,包括收集并整理业务需求、定义业务架构的范围和目标等。
2.3 架构设计阶段架构设计阶段主要是设计和构建业务架构,包括定义业务架构的组件和关系、制定业务架构的技术策略和规范等。
2.4 实施规划阶段实施规划阶段主要是规划和管理架构的实施过程,包括定义架构实施的策略和计划、评估和选择相关的技术和工具等。
2.5 架构实施阶段架构实施阶段主要是实施和部署业务架构,包括开发和测试架构的组件和系统、培训和支持用户使用架构等。
2.6 架构演化阶段架构演化阶段主要是监控和维护业务架构,包括评估和改进业务架构的性能和效果、识别和应对架构的变化和风险等。
三、架构目标TOGAF框架明确了架构的四个目标,即业务目标、数据目标、应用目标和技术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
模型概况
模型为框架结构,长24m,宽16m,共15层,总高61米。
除底层层高为5m外其余各层层高均为4m。
使用PKPM2010中SATWE模块按8度0.2g抗震设防标准进行配筋设计和验算,后将设计结果输入SAP2000中进行分析。
为便于分析和使用孙新宇的静力试验结果,在SATWE设计结果基础上对标准层和构件进行了归并,结构分为1~8层和9~15层两个标准层。
平面布置如图1
所示,构件情况见表1。
图1标准层平面布置
1构件参数表
I r-—' I 表
底层柱最大轴压比为0.62
每层恒荷载2.5kN/卅,活荷载2kN/ m2
模型三维示意图
动力特性分析
PKPM软件在高层模态计算上精度不足,且构件配筋在SATWE计算结果基础上进行了归并, 因此动力特性分析以SAP2000计算结果为准。
模型前十二阶自振周期如表2所示。
表2结构自振周期
反应谱分析
为验证接结构设计抗震性能,对结构进行双向反应谱工况分层,层间位移角响应见表3
表3反应谱工况下双向层间位移角响应
由表3可得X、Y向层间位移指标均小于规范规定1/550,结构设计满足抗震要求。
时程分析
时程分析选用Elcentro波,TCU115波Y向输入,两种波频谱特征如表4所示。
将地震波峰值加速度分别调幅为70gal和400gal以模拟八度多遇、罕遇地震情况。
表4地震波频谱特征
多遇、罕遇状况两种地震波作用下结构层间位移角值见表5、6,层间位移角包络图见图2、3 表5多遇地
图3多遇地震层间位移角包络图
表6罕遇地震作用下层间位移角响应值
图4罕遇地震层间位移角包络图
加速度响应
多遇、罕遇状况三种地震波作用下结构加速度值见表
7、8,层间位移角包络图见图5、6
表7多遇地震作用下加速响应值/gal
图5多遇地震层间位移角包络图
表8罕遇地震作用下层加速度响应值/gal
精心整理
图6罕遇地震层间位移角包络图
关于PKPM电算设计中“偶然偏心”的理解
对于规范的理解1△
《高规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4.3.2条(强制性条文)规定,质量与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不均匀的结构,应计算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其他情况,应计算单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
第4.3.3条规定,计算单向地震作用应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
每层质心沿垂直于地震作用方向的偏移值可按下式采用:
e± 0.05L
e为每层质心偏移位移值,L为每层垂直于地震方向建筑总长度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5.1.1条(强制性条文)规定,质量于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应计入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其他情况,应允许采用调整地震作用效应的方法计入扭转影响。
对于规则结构的扭转效应,抗震规定允许不进行扭转耦连计算,但应对平行于地震作用方向的边榀进行地震作用效应放大。
高规则规定应考虑单向地震偶然偏心作用,偶然偏心值见该规范第4.3.3条规定。
可见,高规的规定更加严格。
PKPM中处理原理
先按照无偏心的初始质量分布计算结构的振动特性和地震作用,然后按照规范规定的四种偏心方式计算各质点的附加扭矩,再将四种偏心方式计算各质点的附加扭矩与无偏心的地震作用叠加,从而形成相应于四种偏心方式的地震作用。
考虑偶然偏心地震后,共有三组地震作用效应:无偏心地震作用效应(EX、EY),左偏心地震作用效应(EXM、EYM),右偏心地震作用效应(EXP、EYP)。
I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