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实验所有染色剂及其性质详解(完整版)精编版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常用的染色剂染色机理

高中生物常用的染色剂染色机理

普知--关于遗传物质被碱性染料染色~碱性液染色后能保持几年。

洋红溶液出现浑浊时要过滤后再用1.2龙胆紫C笛HIN具有金属光泽的暗绿色粉末。

能溶于水、三氯甲烷和醇;难溶于醚。

加热至275℃分解。

其1%一2%溶液俗称紫药水,是人们所熟悉的外用药。

2染色剂的配制2.1配方1醋酸一洋红染液取100mL45%冰醋酸,煮沸后徐徐加入洋红1g,搅拌均匀后加入1颗锈铁钉,煮沸10min,冷却后过滤,贮存在棕色瓶内。

2.2配方2龙胆紫染液,取龙胆紫1~2g,溶解在100mL2%乙酸溶液中,直到溶液成深紫色为止(实验过程中视具体情况溶液可适当稀释)。

保存在棕色瓶内。

3染料的作用机理3.1碱性染料染色试剂的酸碱性与溶液的酸碱性不是一回事。

染色试剂的酸碱性,其划分依据在于染料分子电离后的有色成分是阳离子还是阴离子,如果着色的基团是阳离子的为碱性染料,着色的基团是阴离子的为酸性染料3_2染色机理龙胆紫能不能染DNA?还是只是把染色质上的蛋白质染色?或是DNA和蛋白质都被染色?上文提到,碱性染料的着色基团是阳离子,着色基团可以与细胞中的带负电荷部分牢固地结合。

DNA是酸性物质,可电离出H,其余的部分就带上了负电荷。

因此,带负电荷部分就能和碱性染料电离出的着色阳离子通过电荷问的引力作用牢固结合,而被染上颜色。

有的染色作用随溶液中的pH值而变动。

细胞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它含有氨基和羧基,在酸性溶液中,当溶液的pH值小于该蛋白质的等电点时,则蛋白质带正电荷,易被酸性染料染色;在碱性溶液中,当溶液的DH值大于该蛋白质的等电点时,则蛋白质带负电荷。

容易被碱性染料染色。

所以,可以得出结论:碱性染料使染色体着色,使DNA和蛋白质都被染色。

只不过这2种物质被染色的机理是不同的。

4碱性染料用酸配制的原因龙胆紫和洋红都溶于水和酒精。

而做实验用的龙胆紫和洋红溶液。

却都是用醋酸溶液配制的。

这又是为什么呢?原因有2个:1)是为了染色物能方便地进入细胞内,又不会发生细胞膨胀。

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染色剂

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染色剂

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染色剂染色剂是一种特定的化合物或物质,常用于染色实验、工业生产以及日常生活中。

在生物学中,染色剂在显微镜下用于染色细胞和组织,以便观察和研究其结构和功能。

下面将对高考生物中与染色剂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染色剂的分类染色剂可以根据其化学性质和应用领域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包括:1.生物染色剂:如增强细胞和组织的对比度,使其更易于观察。

常见的生物染色剂有伊红、姬蓝、甲苯红等。

2.生理染色剂:用于检测生物体内各种化学成分的存在和变化,如碘液检测淀粉、苏丹红检测脂肪等。

3.荧光染料:具有荧光性质的染色剂,可用于显微镜下观察光学反应和细胞成分。

亚甲基蓝和荧光素是常见的荧光染料。

4.工业染料:应用于纺织、皮革和造纸等工业领域的染料,如亚甲基橙、甲基紫等。

二、染色剂的作用原理染色剂通过与物质的化学反应或物理吸附,使其显色。

主要的作用原理有:1.酸碱性染色:染料与细胞或组织中的某种成分发生酸碱反应,达到染色的目的。

例如靛蓝染色DNA时,DNA的磷酸基团与靛蓝形成盐类。

2.亲和性染色:染料与细胞或组织中的某种成分具有生物亲和性,通过物理吸附来染色。

例如血红蛋白与伊红发生亲和性染色。

3.氧化还原反应染色:某些染剂需要经过氧化还原反应才能显色。

例如苏丹红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将脂肪染色为红色。

三、染色剂在生物学中的应用染色剂在生物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1.组织染色:通过染色剂将组织特定的结构或成分显色,便于观察和研究。

常用的组织染色剂有伊红、姬蓝、碘液等。

2.细胞染色:染色剂可以用于染色细胞的不同部位或细胞器,如细胞核、线粒体等。

常用的细胞染色剂有苏丹红、亚甲基蓝等。

3.生物化学实验:染色剂在生物化学实验中用于检测和分析特定的化学成分。

例如用碘液检测淀粉或重铬酸钾检测脂肪。

4.药物研发:染色剂在药物研发过程中用于观察和评估新药的吸收、分布和代谢情况。

四、染色剂的安全性和环保性染色剂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其安全性和环保性。

高中有关染色剂的知识点总结

高中有关染色剂的知识点总结

高中有关染色剂的知识点总结高中有关染色剂的知识点总结染色剂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品之一,广泛应用于纺织、食品、化妆品等各个领域。

在高中化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染色剂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性质。

本文将对高中有关染色剂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染色剂的定义与分类染色剂是一类可以通过吸附、离子交换或化学反应等方式,将颜色转移到其他物质上的化学物质。

根据染色剂分子的结构,可以将其分为染料和颜料两大类。

1. 染料:染料是一种可以被物质吸附或溶解,并且能够与织物等基材形成牢固结合的染色剂。

染料可以分散在染液中,被染物吸收后,在染物分子内部或表面吸附并形成染料-染物复合体,从而实现上色效果。

2. 颜料:颜料是一种不溶于介质的染色剂,通常以粉末或颗粒的形式存在。

颜料通过机械混合或涂覆等方式,将颜料粒子分布在基材上,通过吸光、反射等作用产生不同颜色的效果。

二、染料的基本理论染料的上色效果与其分子结构的一些特性密切相关。

以下是染料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点:1. 色度和亮度:色度指染料颜色的深浅程度,越深颜色越浓。

亮度指染料颜色的明亮程度,与颜色的相对饱和度有关。

2. 易溶性和稳定性:染料的溶解度与其结晶结构和分子之间相互作用有关。

稳定性指染料在染液中的稳定性,如溶解度、抗水解性等。

3. 温度和pH对染料上色的影响:温度和pH值的变化会影响到染料与染物之间的化学反应或相互作用,从而影响染料的上色效果。

4. 同颜色染料的选择:同颜色的染料可以由不同的化学结构组成,而不同的结构可能对环境和人体产生不同的影响。

在选择染料时,需要综合考虑染料的毒性、环境影响等因素。

三、染料的应用领域染料在社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染料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概述:1. 纺织染料:纺织染料用于纺织品的染色,能够给织物赋予各种不同的颜色和图案。

2. 食品染料:食品染料用于食品加工中,能够增加食物的色彩,提高食欲和产品市场竞争力。

3. 化妆品染料:化妆品染料用于化妆品制造中,能够为化妆品赋予各种吸引人的颜色,增加产品的吸引力。

高中生物实验颜色反应与各种试剂作用总结

高中生物实验颜色反应与各种试剂作用总结

高中生物颜色反应1.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2.苏丹Ⅲ+脂肪→橘黄色;苏丹Ⅳ+脂肪→红色3.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4.淀粉+碘液→蓝色5.DNA的染色与鉴定染色原理:DNA+甲基绿→绿色应用:可以显示DNA在细胞中的分布。

鉴定原理:DNA+二苯胺→蓝色应用:用于DNA粗提取实验的鉴定试剂。

6.RNA的染色与鉴定染色原理:RNA+吡罗红→红色应用:可以显示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注意: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用的是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而不是单独染色,而且要现配现用。

7.健那绿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原理:健那绿(Janus green B)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线粒体能在健那绿染液中维持活性数小时,通过染色,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生活状态的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

(另:观察细胞中叶绿体不用染色)8.酒精的检测原理: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9.CO2的检测原理:CO2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10.染色体(或染色质)的染色原理: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或改良的苯酚品红)染成深色。

应用:用高倍镜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11.亚硝酸盐的检测出现玫瑰红原理: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应用: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进行目测比较,可以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12.脲酶的检测原理:细菌合成的脲酶可以将尿素分解成氨,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使PH升高,从而使酚红指示剂变红。

应用: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某种细菌后,看指示剂变红与否可以鉴定这种细菌能否分解尿素。

13.伊红美蓝检测大肠杆菌原理:在伊红美蓝培养基上,大肠杆菌的代谢产物(有机酸)与伊红美蓝结合使菌落呈现黑色。

高中生物染色剂大全

高中生物染色剂大全
氯化钙 丙酮 层析液 碳酸钙 二氧化硅 氯化钠
①.分离蛋白质②.动物细胞培养分离组织使细胞分散 (人工诱导多倍体)抑制纺锤体形成,使染色体加倍 (基因工程)增大细菌细胞壁通透性使成为感受态 (色素提取实验)做叶绿素的提取液 (色素提取实验)制作①:20份石油醚2份丙酮1份苯。制作②:93号汽油 (色素提取实验)防止研磨时叶绿体中色素被破坏 (色素提取实验)使研磨充分 ①用于溶解DNA ②0.9%生理盐水
50%酒精 75%酒精 95%酒精 无水乙醇 15%盐酸 8%盐酸
(脂肪鉴定)中苏丹Ⅲ辅助 (植物组织培养)消毒,可以使蛋白质凝固变性 (观察有丝分裂实验,根尖解离)与15%盐酸混合 (色素提取实验) (观察有丝分裂实验,根尖解离)与95%酒精混合 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加入染色剂进入细胞
胰蛋白酶 秋水仙素
0.3g/ml(30%)蔗糖,大于植物细胞液浓度(用于质壁分离) 3%可溶性淀粉溶液,3%蔗糖溶液,2%新鲜淀粉酶溶液(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
20%肝脏,3%过氧化氢,3.5氯化铁(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催化效率)
试剂(是否需要水浴)
双缩脲试剂 班氏糖定性试剂(浴)
碘液 (显)苏丹Ⅲ (显)苏丹Ⅳ 二苯胺(浴) (显)吡罗红 (显)甲基绿 (显)健那绿 (显)改良苯酚品红溶液 (显)醋酸洋红 (显)龙胆紫
澄清石灰水 酸性重铬酸钾 溴麝香草酚蓝
颜色变化
紫 蓝→砖红色↓
变蓝 橘黄 红 蓝 红 绿 绿 红 红 紫 变浑浊 橙→灰绿 蓝→绿→黄
鉴定
蛋白质 还原糖(尿糖)
淀粉
脂肪
检测DNA 染RNA 染DNA 染线粒体
用法,步骤,注意事项 1、先加2毫升NaOH 2、再加3-4滴CuSO4

高中生物中染色剂总结

高中生物中染色剂总结

高中生物中染色剂总结编者按:染色剂,你也许会认为它只能用来给东西上色,可如果没有了它们人类将会怎样呢?所以今天我们特别要向大家介绍一下生物中那些染色剂。

多数的生物染色剂都有着非常鲜艳的颜色,而这些美丽的颜色对于保护生物体却起到[gPARAGRAPH3]的作用。

有很多生物染色剂是由天然物质或者合成物质制作而成,对人类也没有什么危害。

比如我们最熟悉的苏木精、孔雀绿、中绿和腊叶绿等等。

苏木精又叫做苏木素,它的外表呈现红褐色,因此得名。

在许多生物学家研究的过程中发现苏木精与染色作用密切相关。

同时还能促进生物酶的活性,所以可以说苏木精也是种非常好的天然染色剂。

染色剂,你也许会认为它只能用来给东西上色,可如果没有了它们人类将会怎样呢?所以今天我们特别要向大家介绍一下生物中那些染色剂。

1、苏木精看来染色剂还真是种不错的工具。

不仅能够使东西变漂亮,而且还能用来测定DNA的序列,可谓是“一箭双雕”呀!苏木精又叫做苏木素,它的外表呈现红褐色,因此得名。

在许多生物学家研究的过程中发现苏木精与染色作用密切相关。

同时还能促进生物酶的活性,所以可以说苏木精也是种非常好的天然染色剂。

研究者将紫红色的染料放入细胞中后,结果发现紫红色染料中的铁离子和染色体内部的DNA 结合在一起。

然后通过染色体DNA中间的碱基连接形成了线性结构,也就是说形成了一个DNA链。

这时科学家才恍然大悟,原来苏木精是用来测序的呀! 2、孔雀绿事实证明,染色剂也不全是给东西上色的呀。

科学家就用孔雀绿做过一次试验。

将紫红色染料滴入正常的脊椎动物和哺乳动物体内,观察其反应情况。

结果发现被染色的动物并没有被染色,即便是真菌和微生物也没有出现被染色的情况。

而用这种染料染过的海洋藻类则有了强烈的颜色,这是因为藻类吸收了蓝色的光线,从而产生了颜色。

因此科学家推测藻类之所以有这种颜色是因为它们的色素分子吸收了蓝色光,从而在色素分子中加入了蓝色的光谱。

科学家猜想,也许是因为海藻把光能转化成了电能,并储存在电能里。

高中生物染料总结

高中生物染料总结

高中生物染料总结
生物染料是一类从天然植物、动物、微生物中提取的染色物质。

它们具有良好的染色效果,对人体和环境都相对安全。

下面是对几种常见的高中生物染料的总结。

1.伊红
伊红是一种红色的天然染料,常用于细胞核染色。

它能与DNA结合,使细胞核染成暗红色。

伊红染色后的细胞核清晰可见,便于观察细胞形态和结构。

2.甲苯胺蓝
甲苯胺蓝是一种蓝色的天然染料,常用于细胞质染色。

它能与RNA结合,使细胞质染成浅蓝色。

甲苯胺蓝染色后的细胞质清晰可见,便于观察细胞质内的细胞器和结构。

3.苏木精
苏木精是一种红色的天然染料,常用于组织切片染色。

它能与细胞质和细胞核内的蛋白质结合,使细胞染成红色。

苏木精染色后的组织切片清晰可见,便于观察组织形态和结构。

4.格拉姆染色
格拉姆染色是一种特殊的染色方法,可用于区分细菌的不同类型。

它将细菌染成紫色或红色,依据细菌细胞壁的不同结构,紫色代表革兰氏阳性菌,红色代表革兰氏阴性菌。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高中生物染料的总结,希望对同学们理解生物染色和观察细胞组织有所帮助。

(完整版)高中生物实验涉及的显色反应

(完整版)高中生物实验涉及的显色反应

高中生物实验涉及的显色反应高中生物实验中酒精和盐酸的用法其他试剂及用法(1)班氏糖定性试剂:为蓝色溶液。

和葡萄糖溶液混合后沸水浴会出现砖红色沉淀。

用于尿糖的测定。

(2)20%的肝脏研磨液、3%的过氧化氢、3.5%的氯化铁:用于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

(新鲜的肝脏中含有过氧化氢酶) (3)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3%的蔗糖溶液、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用于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

(4)二氧化硅:在色素的提取的分离实验中研磨绿色叶片时加入,可使研磨充分。

(5)碳酸钙:研磨绿色叶片时加入,可中和有机酸,防止在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破坏。

(6)0.3 g/mL 的蔗糖溶液:相当于30%的蔗糖溶液,比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大,可用于质壁分离实验。

(7)0.1 g/mL 的柠檬酸钠溶液:与鸡血混合,防凝血实验 试剂目的鉴定脂肪体积分数为50%酒精洗去浮色(洗去染液)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8%的盐酸1.改变细胞膜通透性,使染色剂迅速进入细胞2.使染色体中DNA与蛋白质分离利于甲基绿与DNA结合叶绿体色素提取 无水乙醇溶解色素,提取色素 观察细胞有丝分裂 解离液(15%盐酸:体积分数95%的酒精=1:1)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开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70%的酒精 消毒;浓度过高,会使蛋白质快速变性,在外表形成一层保护膜腐乳的制作 12%的酒精 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增加腐乳独特的香味 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体积分数70%酒精杀死保存小动物,防止腐烂,成为标本DNA 粗提取与鉴定体积分数为95%酒精(充分预冷)溶解杂质析出DNA(8)氯化钠溶液:①可用于溶解DNA。

当氯化钠浓度为2 mol/L、 0.015 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高,在氯化钠浓度为0.14 mol/L时, DNA溶解度最低。

②浓度为0.9%时可作为生理盐水。

(9)胰蛋白酶:①可用来分解蛋白质。

②可用于动物细胞培养时分解组织使组织细胞分散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斐林试剂检测可溶性还原糖
原理: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注意: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要等量混合均匀后方可使用,而且是现用现配,条件需要水浴加热.
应用:检验和检测某糖是否为还原糖;不同生物组织中含糖量高低的测定;在医学上进行疾病的诊断,如糖尿病、肾炎.
2 苏丹Ⅲ、苏丹Ⅳ检测脂肪
原理:苏丹Ⅲ+脂肪→橘黄色;苏丹Ⅳ+脂肪→红色
注意:脂肪的鉴定需要用显微镜观察.
应用:检测食品中营养成分是否含有脂肪.
3 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
原理: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注意:双缩脲试剂在使用时,先加A液再加B液,反应条件为常温(不需要加热). 应用:鉴定某些消化液中含有蛋白质;用于劣质奶粉的鉴定.
4 碘液检测淀粉
原理:淀粉+碘液→蓝色
注意:这里的碘是单质碘,而不是离子碘.
应用:检测食品中营养成分是否含有淀粉
5 DNA的染色与鉴定
染色原理:DNA+甲基绿→绿色
应用:可以显示DNA在细胞中的分布.
鉴定原理:DNA+二苯胺→蓝色
应用:用于DNA粗提取实验的鉴定试剂.
6 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
原理:RNA+吡罗红→红色
应用:可以显示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注意: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用的是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而不是单独染色.
7 台盼蓝使死细胞染成蓝色
原理:正常的活细胞,细胞膜结构完整具有选择透过性能够排斥台盼蓝,使之不能够进入胞内;死细胞或细胞膜不完整的细胞,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可被台盼蓝染成蓝色.
应用:区分活细胞和死细胞;检测细胞膜的完整性.
8 线粒体的染色
原理: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应用:可以用高倍镜观察细胞中线粒体的存在.
9 酒精的检测
原理: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应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制作果酒时检验是否产生了酒精;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驶.
10 CO2的检测
原理:CO2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在变黄.
应用: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黄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的产生情况.
11 染色体(或染色质)的染色
原理: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染成深色.
应用:用高倍镜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12 吲哚酚试剂与维生素C溶液呈褪色反应
原理:吲哚酚即2,6-二氯酚靛酚钠,其水溶液为蓝紫色,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能将其褪色.
应用:可用于检测食品营养成分中是否含有维生素C.
13 亚硝酸盐的检测出现玫瑰红
原理: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应用: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进行目测比较,可以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14 脲酶的检测
原理:细菌合成的脲酶可以将尿素分解成氨,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使PH升高,从而使酚红指示剂变红.
应用: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某种细菌后,看指示剂变红与否可以鉴定这种细菌能否分解尿素.
15 伊红美蓝检测大肠杆菌
原理:在伊红美蓝培养基上,大肠杆菌的代谢产物(有机酸)与伊红美蓝结合使菌落呈现黑色.
应用:用滤膜法测定水中大肠杆菌的含量.
16 刚果红检测纤维素分解菌
原理:刚果红是一种染料,它可以与像纤维素这样的多糖物质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和水解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当在含有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时,刚果红能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分解菌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
应用: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补充(有部分重复):
1、斐林试剂
配制:1)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取10gNaOH溶于蒸馏水,稀释至100ml 2)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取5gCuSO4溶于蒸馏水,稀释至100ml 临用时将甲、乙液等量混合
作用:鉴定还原性糖:C6H12O6、果糖、麦芽糖、乳糖等.
还原性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如用于鉴定组织液中有否还原性糖、糖尿病人尿成分分析、酶专一性探索等.
2、班氏尿糖定性试剂
配制:称取17.4克无水硫酸铜(CuSO4)溶解于100毫升热蒸馏水中,冷却后,稀释到150毫升.称取柠檬酸钠173克及无水碳酸钠(Na2CO3)100克,加蒸馏水600毫升,加热使之溶解,冷却后,稀释到850毫升.把硫酸铜溶液
倾入柠檬酸钠及碳酸钠溶液中,搅匀后即为班氏尿糖定性试剂.用细口瓶贮存备用(为了防止氢氧化铜沉淀的生成,故加入柠檬酸钠.柠檬酸钠是一种亲水性掩蔽性络合物形成剂,它能与铜离子形成可溶性络盐).
使用方法同斐林试剂,所不同的是班氏试剂可长期使用.
3、双缩脲试剂
配制:A液:质量浓度为 0.1g/ml,取10gNaOH溶于蒸馏水,稀释至100ml 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取1gCuSO4溶于蒸馏水,稀释至100ml
使用时,先加A液,后加B液
作用:鉴定蛋白质,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可产生紫色反应.也可用于鉴定多肽.
4、苏丹Ⅲ
配制:取0.1g苏丹Ⅲ,溶解在20ml95%酒精中
作用:鉴定脂肪,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成红色).
5、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 作用:用于洋葱根尖的解离,即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能杀死细胞固定.
6、质量浓度为0.01g/ml的或0.02g/ml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配制:是将龙胆紫溶解在质量分阶段数为2%的醋酸溶液中配制而成
作用:使细胞核内的染色体着色,便于观察.
7、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
作用:观察成熟植物细胞质分离时用.经此处理细胞仍具活性.
8、质量浓度为0.1mg/ml的亚甲基蓝溶液
配制:将亚甲基蓝溶于蒸馏水中配制而成
作用:(1)用于观察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观察;
(2)用于检测水中细菌情况,根据亚甲基蓝褪色情况,判断水质被细菌污染情况. 是活体染色剂.
9、丙酮
是有机溶剂,在叶绿体中色素提取时,用于溶解叶绿体中的色素.可用酒精替代,不过提取色素时将绿叶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
10、层析液
配制:由20份石油醚(在60~900C下分馏出来的)、2份丙酮和1份苯混合而成.是一种脂溶性很强的有机溶剂,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很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
代用品:93号汽油、四氯化碳
11、SiO2、CaCO3
加入少许SiO2是为了研磨得充分;加入少许CaCO3是为了防止在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
12、碘液
配制:取2gKI ,溶解在5ml蒸馏水中,再加1gI,待溶解后用蒸馏水稀释至300ml.溶液在光亮处容易变成紫色,必须保存在暗色玻璃瓶里.
作用:用来测定淀粉,淀粉遇碘后,形成紫色的复合物.
13、二苯胺
配制:称取1.5g二苯胺,溶于100mL冰醋酸中,再加1.5mL浓硫酸,用棕色瓶保存.临用前,在10mL的上述溶液中再加入0.1mL体积分数为0.2%的乙醛溶液.
作用:DNA遇二苯胺(沸水浴)会染成蓝色.
14、NaOH:用于吸收CO2(验证光合作用需要CO2)或改变溶液的pH,
15、Ca(OH)2:鉴定CO2(验证呼吸作用产生CO2).
16、NaHCO3:提供CO2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