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上册《第七课钟声》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7课《灵隐钟声》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7课《灵隐钟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灵隐钟声》是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7课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灵隐寺的钟声为题材,描绘了新年时节,寺庙钟声悠扬,人们迎接新年的喜悦心情。
歌曲为2/4拍,共24小节,旋律优美,节奏明快。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掌握了基本的乐理知识和简单的乐器演奏技巧。
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模仿,喜欢合作。
但在音乐鉴赏力和团队协作方面仍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灵隐钟声》的旋律,能够独立演唱。
2.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3.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音准和节奏。
2.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新年喜庆的氛围。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小组合作法:分组练习,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音乐鉴赏法: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提高音乐鉴赏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灵隐钟声》的乐谱。
2.准备相关的新年图片、视频资料。
3.准备录音机、音响等音响设备。
4.划分好学习小组。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新年习俗,进入喜庆的氛围。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灵隐寺的钟声,引出本课歌曲《灵隐钟声》。
2.呈现(5分钟)教师范唱歌曲《灵隐钟声》,学生跟随哼唱。
教师讲解歌曲的节奏、旋律特点,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针对音准和节奏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4.巩固(5分钟)学生集体演唱歌曲,检查学习效果。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
5.拓展(5分钟)分析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新年习俗的认识,分享各自的家庭习俗。
6.小结(3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灵隐钟声》所体现的新年喜庆氛围和传统文化。
小学音乐人音三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第7课钟声-《美丽的黄昏》教案

美丽的黄昏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感受在特定环境下的“自然与音乐”—黄昏的钟声,在美妙的歌声中提高审美情趣。
2、技能目标:能够有意识的参与轮唱,并且在轮唱的过程中控制自己的声音,逐步学会聆听,树立良好的声部概念,为以后的合唱教学打在基础。
3、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反复聆听—听范唱、听同学模唱、听录音演绎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聆听对比习惯,从而逐步在参与中聆听,在聆听中修正自己的表现。
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的、有表情的用轮唱表现黄昏中钟声的缥缈与美妙。
难点:二声部轮唱。
教学过程:一、导入(一)“一起出发”学习合唱。
学唱第一组1,3师:大家好!学歌前我们先做个情景游戏。
马上要进入我们的情境了,清晨,我们早早的起床,踏着朝露,和太阳公公一起出发,周围安静极了,我们去做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爬山。
看,我这儿有两座山,我们先一起爬爬这两座山吧。
3—4|5——|5—4|3——||1—2|3——|3—2|1——||师:好听极了,一起爬太吃力了,我们现在分两个组一起爬,你们组爬上面这座高山,你们爬下面这座矮山,好~让我们分别先站在自己的山脚下。
(二)1、老师出示课件中的图片,请学生观察是朝阳还是黄昏?生自由回答2、现在,就让音乐来告诉我们,老师慢慢弹奏Mi、re、do引导学生得出,太阳慢慢下山了,美丽的黄昏来到了。
黄昏的景色真迷人,让我们一起来唱唱太阳下山的音乐。
3、结合太阳下山的情景,练唱mi、re、do、sol可以直接在山上画出旋律图形谱。
4、优美抒情地唱mi、re、do先一起唱,再二部轮唱,注意音色美、声部齐。
声音慢慢减弱。
在轮唱完,问学生:我们两次演唱形式有何不同?学生讨论。
师总结:大家一起整齐的唱同一旋律,叫齐唱。
同一旋律先后唱叫作轮唱。
二、聆听歌曲今天我们学习的歌曲就是<<美丽的黄昏>>聆听歌曲师:这是来自欧美的一首曲子,描绘欧美地区黄昏、教堂、钟声的景色。
大家觉得这首曲子给你一个什么样的感觉呢?生:安逸、舒服、美师:让我们一起用歌声来体会这种悠闲、雅致的感觉吧。
《钟声》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钟声》教学设计□ 杨晓莉教学内容:人音版三年级上册第七课《钟声》聆听《灵隐钟声》《维也纳的音乐钟》教材分析:《灵隐钟声》是一首构思巧妙,形象鲜明的电子琴独奏曲。
作者用电子琴的丰富音色,描绘出杭州著名佛寺——灵隐寺的风采。
引子部分电子琴巧妙模仿出各种钟声,令人身临佛寺之感;紧接着乐曲主题的呈现,模仿中国民族乐器笙、柳琴进行演奏,显得古色古香,令人联想僧人们做法事时钟鼓齐鸣的壮观情景;尾声,引子的再现,再次用钟声营造了神秘幽远的意境。
《维也纳的音乐钟》是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伊所作的管弦乐组曲《哈里·亚诺什》中的第二段。
描写哈里将军从战场归来,美丽的公主邀请他到维也纳做客时人们欢迎他的情景,主题共出现四次,乐曲夸张而富于童话色彩,又有轻松和滑稽气氛,深受人们喜爱。
学情分析:《音乐课程标准》中对低年段的学生在“感受与欣赏”这一领域中明确指出: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能够感知音乐主题,区分音乐基本段落,能够随音乐哼唱短小的音乐主题或主题片段。
三年级学生,不能长时间安静地欣赏一首乐曲,但是欣赏简短的乐曲时他们还是饶有兴趣的,基本上能准确地说出歌曲的速度、力度和情绪。
教学目标:1.课堂围绕“钟声”这一主题,通过聆听《灵隐钟声》和《维也纳的音乐中》两首音乐作品,让学生在聆听对比中感受寺庙音乐和音乐钟的音乐,体验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
2.通过聆听《灵隐钟声》,感受乐曲宁静、神秘的情绪,初步感受中国的寺庙文化,准确分辨主题音乐,了解电子琴的功能和效果;通过聆听《维也纳的音乐钟》感受外国音乐风格,能准确聆听分辨并表演乐曲的主题旋律。
3.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唤起学生心底的无线遐想,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激发对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听、唱、演等不同形式的音乐活动中感受体验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教学难点:在感受与聆听中分辨主题音乐教具准备:PPT课件、电子琴、木鱼一、钟声导入:1.听音乐猜钟声师:今天的音乐课杨老师想邀请大家和我一起来听一段声音,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学生回答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七单元《钟声》2.出示课题《钟声》3.听辨钟声师:无论在哪个国家,钟声一直以来都是用来报时的。
维也纳的钟声音乐教案

维也纳的钟声音乐教案篇一:人音版三年级上册《钟声》教学设计第七课钟声教学目标:1、钟声能唤起人们无限的遐想,本课围绕这一主题选编了不同风格的歌曲,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激发对音乐的兴趣。
2、聆听《维也纳的音乐钟》、《灵隐钟声》,感受音乐不同的风格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1、创编活动。
2、有感情的演唱,以情带声,做情景表演。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
第一课时11-1一、组织教学1、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
2、师生问好。
二、导入1、聆听《维也纳的音乐钟》。
2、音乐钟的主题(见课本28页)。
3、复听歌曲并感受音乐的情绪,聆听主题曲调出现了几次?三、学唱歌曲1、体验感知,聆听歌曲《钟声叮叮当》范唱。
大家在歌声中感受到什么?(交流)2、发声练习:1 2 3 4 │ 5 —│ 5 4 3 2 │1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la3、反复多次听范唱,跟录音哼唱曲调。
用“La”模唱主旋律,注意难点。
4、跟教师的伴奏学唱歌曲。
5、小声跟范唱完整的演唱歌曲,注意流畅而有起伏,在“V”处要换气。
6、创新表现,处理歌曲。
大家想用怎样的声音来表现这种形象?(交流、处理、试唱)四、跟着琴唱一唱:do ri mi fa sol la si do五、课堂小结,下课。
课时小节及体会:第二课时11-2一、组织教学1、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1 2 3 4 │ 5 —│ 5 4 3 2 │ 1 —‖小猫爱吃鱼,鱼。
3、复习歌曲《钟声叮叮当》。
二、聆听《灵隐钟声》1、这是一首电子琴独奏曲,作者以电子琴的丰富音色和宽广的表现力,描绘出杭州著名佛寺——灵隐寺的风采。
2、初听,设问:听了这曲调你想像这是哪的场景?3、复听,边看谱例边哼唱乐曲主题旋律,并用身体语言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三、学唱歌曲1、导入:三拍子节奏练习。
2、聆听《美丽的黄昏》,感受歌曲的情绪。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7课《灵隐钟声》教案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7课《灵隐钟声》教案一. 教材分析《灵隐钟声》是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7课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灵隐寺的钟声为题材,描绘了新年时节,寺庙钟声悠扬,人们欢庆的场景。
歌曲旋律优美,节奏变化丰富,富有浓厚的节日气氛。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我国传统节日的喜庆氛围,了解佛教文化,同时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和歌唱技巧。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能识谱、唱歌,对音乐课程有浓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佛教文化较为陌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
此外,学生之间的音乐素养和歌唱水平存在一定差异,教学中需关注个体差异,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佛教文化,感受新年喜庆氛围。
2.学会歌曲《灵隐钟声》,提高歌唱技巧和音乐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音乐表现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准把握。
2.对佛教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营造新年喜庆氛围,引导学生置身于寺庙钟声的场景中。
2.互动教学法:分组演唱、讨论,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热情。
3.欣赏教学法:聆听、分析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学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素材。
2.准备钢琴或其他乐器,用于伴奏教学。
3.准备歌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灵隐寺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佛教文化。
同时,播放新年喜庆的音乐,营造课堂氛围。
引导学生谈论对新年的印象,引出本课歌曲《灵隐钟声》。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灵隐钟声》,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随后,展示歌词卡片,让学生跟读歌词,熟悉歌词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演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节奏和音准。
教师针对学生演唱中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歌曲接龙、合唱等互动活动,巩固所学内容。
小学音乐人音三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第7课钟声-《维也纳的音乐钟》教案

《维也纳的音乐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管弦乐《维也纳的音乐钟》是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伊所作的管弦乐组曲《哈里•亚诺什》中的第二段。
组曲就是根据作曲家自己创作的歌唱剧《五个冒险故事》的主题音乐改编的。
《维也纳的音乐钟》描写哈里从战场上归来,被邀请到维也纳宫做客时人们欢迎他的情景。
主题共出现四次(每次旋律重复一遍),每次之间穿插有插部,属于回旋曲式结构。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对音乐课比较感兴趣,他们活泼好动,爱表现的心理很强烈。
在欣赏课中他们不能很长时间安静地欣赏一首乐曲,根据音乐展开想象的能力不够好;欣赏歌曲(乐曲)时基本上能正确地说出歌曲的速度、力度与情绪等。
【教学目标】1、通过作品的欣赏,唤起学生心底的无限遐想,使之乐于参与音乐活动,增强学习音乐的热情和兴趣。
2、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在听、唱、演、奏、创等音乐活动中增强学生对主题音乐的记忆能力,培养学生认真聆听音乐的习惯。
3、初步了解乐川1的结构形式,认识三种演奏乐器,感受外国音乐的风格。
【教学重点】感受和体验美妙的“钟声”音乐,并能听辨出主题音乐和插部。
【教学难点】通过对作品欣赏和分析,初步了解回旋式曲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音乐课件、图片、钢琴、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设计意图:律动的加入能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和学习音乐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效果。
】二、情境导入图片展示维也纳风景,向学生介绍这个美丽的城市。
维也纳被誉为“音乐之都”。
许多的音乐家像贝多芬、莫扎特、海顿等都曾经在这个音乐王国里生活,并创作出许多举世闻名的乐章……(播放钟声音乐)【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营造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为下一个环节做好铺垫。
】三、聆听音乐(一)、初次完整聆听乐曲。
说一说:你都想象到了什么场景?(二)、聆听主题音乐(A)1、初听主题音乐今天,维也纳的音乐城堡里正在举行欢庆,欢迎一位英雄的归来,他叫哈里,他是个老兵…… 当他从这战场上归来,被邀到维也纳皇宫做客,正当哈里向皇宫里走过来的时候,忽然他听到了一阵声音传来,听!他听到了什么声音呢?(播放主题音乐)2教师带动作演唱《欢迎哈里歌》【设计意图:教师编创歌词与动作表演方便学生记忆主题,使学生对音乐主题有初步的记忆。
小学音乐人音三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第7课钟声-维也纳的音乐钟音乐教案

梓橦路小学2023学年度“卓立杯‘主人•练能’人人常态课”《维也纳的音乐钟》教学设计梓橦路小学姓名雷小玉【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能在听、唱、奏、演、创等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音乐记忆能力。
过程与方法:2、能初步了解此乐曲的结构,感受外国的音乐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课堂围绕“钟声”这一主题,能从以钟声为主题的音乐作品中感受和体验中外不同风格的美妙的“钟声”音乐,唤起学生心底的遐想,使之乐于参与音乐活动,增强音乐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感受维也纳的“钟声”,初步了解回旋式曲式。
【练能点】感受回旋式曲式。
【教法学法】音乐欣赏法、律动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练习法发现法【教具学具】钢琴、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魔杖、分组【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维也纳这个美丽的城市,这个城市三面环山,一条美丽的多瑙河从中间穿过。
这还是一个音乐之都。
许多的音乐家像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海顿、施特劳斯都曾经在这个音乐王国里面创造出许多举世闻名的乐章,瞧!连这里的钟也很特别!1、这个钟有什么特点?有规律…………就是有节奏拍手!好像在唱歌,有旋律……2、那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它。
“当”3、这么独特的一个钟,咱们给它取个名字吧,大家有什么好的主意?二、故事发生——初听音乐1、聆听主题今天,维也纳城堡里正在举行欢庆,欢迎一位英雄的回来,他叫哈里,他不是哈利波特,他是哈里•亚诺什。
这个哈里亚诺什据说刚刚从战场上归来,那是凯旋而归,全城的老百姓们都听到了关于他的许多故事,所以大家都来欢迎他,连我们维也纳里面的音乐钟看到哈里到来也欢快地唱起了歌。
让咱们一起去听听这是一个怎样的英雄?A、哈里是一个怎样的英雄?快乐的,……节奏很欢快。
很英勇的,……感觉音乐很有力,B、大家能听出里面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号,还有黑管等等木管乐器组一起来演奏出这英勇的感觉。
所以大家觉得哈里很厉害。
最新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第7课演唱《钟声叮叮当》优质课教案设计2篇

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第7课演唱《钟声叮叮当》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歌曲《钟声叮叮当》是一首曲调短小精悍,旋律优美的儿童歌曲。
拍,大调式。
歌词“叮叮当”模拟了悠扬的钟声,仿佛使人聆听到美妙的钟声在空中回荡。
全曲只有两个乐句,基本节奏型相同,在旋律上,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下方三度的模进,每乐句中都有一个四度的音程跳进,在平稳中呈现出起伏,仿佛动听的钟声在不断地敲着。
歌曲的合唱声部,只运用了同音的支声“1”、“5”作为衬托,丰满悦耳的钟声效果,犹如交织成一曲美妙动听的“钟声交响曲”,在人们耳边久久回响。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初步具备一定的课堂常规,对音乐的感受力,要进一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能自然、有表情地歌唱,使学生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造的能力。
教学目标:(一)认识4(fa)、7(si)、1(do1),能着柯用尔文手势准确的演唱上下行音阶,能唱准歌曲《钟声叮叮当》中的4(fa)、7(si)、1(do1)。
(二)学唱歌曲《钟声叮叮当》,能体验出歌曲优美而又宁静的意境,在老师的引导下两个声部配合协调,较准确的表现歌曲的意境。
(三)能积极参加音乐活动,能和同伴合作用合适的形式表演歌曲。
教学重点:认识4(fa)、7(si)、1(do),能较协调的演唱两个声部。
教学难点:体会歌曲中两个声部表现的音乐形象,通过声音、图形谱等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
教学过程(一)聆听导入:走进熟悉而美妙的钟声世界过渡语:上课之前,请大家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好,那么这节课先请大家走进熟悉而美妙的钟声世界。
1.出示“边听边想”:你听到的钟声有什么不同?学生聆听两种“钟声”:(1)杭州灵隐寺钟声(2)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教堂里的音乐钟声过渡语:生活中许多声音都是作曲家创作的源泉,而所有的音乐都是由几个音组合变化而来,老师今天带来音阶家族中的几位成员,认识一下这几位“老朋友”,我们一起来“边做边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作业布置:复习歌曲
板Hale Waihona Puke 设计:《维也纳的钟声》教学反思:
二次备课:
2、先听引子部分——钟声。设问:这是真的寺庙里的钟声录音吗?
3、再听乐曲主题音乐曲调,要求学生看着教材中的谱例边听边哼唱。
设问:(1)这样的曲调你听见过吗?(2)听了这曲调你想象这是哪里的场景?
4、欣赏全曲:学生自由用动作表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5、小结:这是中国佛教音乐中的钟声,很有特征,特别是除夕夜贺新春第一天的钟声,有多少人前去聆听。
重点
难点
关键点
教学重点:感受两首歌曲的不同风格情趣,教学难点:感受两首歌曲的不同风格情趣
课型
新授课
教具
钢琴、多媒体、录音机、挂图
教学过程
一次备课: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新课教学: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见过欧洲的教堂和中国的寺庙吗?今天老师就带着你们去欣赏这些美丽的景观。好吗?教师播放课件。
(二)聆听《维也纳的钟声》
1、教师讲组曲《哈里.亚诺什》的故事,介绍《维也纳的钟声》
2、初听全曲。设问:你能否听到钟摆的嘀嗒声?
3、学唱主题曲调
4、复听全曲。设问:(1)主题曲调出现几次?(2)你能想象王宫里的情景吗?5、师生交流
6、再次复听。用动作表示听到的主题曲调。
(三)聆听《灵隐时钟声》
1、介绍杭州灵隐寺。设问:你们去过寺庙吗?说说参观的情景。你们听到过寺庙里的钟声吗?请用声音模仿一下。
第(七)单元第(十三)周(2)周课时数(2)
课题
第七课钟声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聆听《维也纳的音乐钟》、《灵隐钟声》,感受音乐不同的风格情趣。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钟声能唤起人们无限的遐想,本课围绕这一主题选编了不同风格的歌曲,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激发对音乐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