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矿储量计算参数矿床工业指标的确定
黄金矿山采矿技术经济指标计算方法

黄金矿山采矿技术经济指标计算方法1.黄金矿石资源评估黄金矿山的采矿工作首先需要对矿石资源进行评估。
根据采样分析结果,计算出黄金含量,使得产矿量和金品位能够合理地反映出矿山资源的质量。
矿石资源质量评估的常用指标有:a)金品位:单位质量矿石中黄金含量。
b)探明矿量:矿床地质储量经过采样分析确定的含金量,是确定矿石资源潜力的重要指标。
c)可采储量:探明矿量中可经济有效采购的黄金数量。
d)矿石贫化率:采供回矿的金品位与开矿时初采品位的比值。
2.采矿量和采购量计算采矿量和采购量是衡量黄金矿山生产能力的重要指标。
采矿量计算方法:采矿量=采矿面积×采透高度×开采范围内平均厚度×开采系数其中,采矿面积是指矿山内正在实施开采的区域;采透高度是指采矿工作面的高度;开采范围内平均厚度是指开采范围内矿层的平均厚度;开采系数是考虑矿层采矿条件差异的修正系数。
采购量计算方法:采购量=采矿量×金品位其中,金品位是单位质量矿石中黄金含量。
3.采矿成本计算采矿成本直接影响矿山的盈利能力。
采矿成本计算方法:采矿成本=人工成本+设备成本+能源成本+材料费用+其他费用其中,人工成本是指生产过程中所需的人力资源成本;设备成本是指生产使用的设备投入和维护费用;能源成本是指生产过程中所需的能源费用,如电能、燃料等;材料费用是指用于生产的原材料和辅助材料费用;其他费用包括租金、管理费用等。
4.采矿效益计算采矿效益是衡量黄金矿山经济效果的重要指标。
采矿效益计算方法:采矿效益=销售收入-采矿成本其中,销售收入是指销售黄金所获得的总收入。
需要注意的是,黄金矿山采矿技术经济指标的计算方法可能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采矿工艺、设备性能、市场行情等。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正,以提高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焦家金矿管理部分

黄金矿山采矿常用名词解释(一)岩石、矿石、废石、脉石、围岩(1)岩石:是指构成地壳岩石圈的物质。
(2)矿石:是指在现代技术水平下,能加以提炼和应用,并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的矿物集合体。
(3)废石:已采下的不含矿的围岩和夹石的通称。
(4)脉石:矿床生成过程中,常与其它没有工业价值的岩石或矿物拌生在一起,此种岩脉的通称。
(5)围岩:矿床周围的岩石叫围岩,一般指矿床的上盘和下盘的岩石。
(二)矿体、矿床、工业矿床(1)矿体:在各种地质作用下,产生在岩石中,并且有一定的形状和产状的有用矿物的集合体。
(2)矿床:是指一个矿体或数个生成在一起的相邻矿体的总称。
(3)工业矿床:根据矿山的地理、地质和经济条件,在现代技术经济条件下,有开采价值的矿床叫工业矿床。
(三)产状是指矿床在地下空间的产出形态。
黄金矿床的产状根据其形状、厚度、倾角来确定。
其分类如下:(1)按矿床形状可分为:层状、脉状、块状等。
·(2)按矿床厚度可分为:1)极薄的——厚度为0.8m以下2)薄的——厚度为0.8~2m3)中厚的——厚度为2~5m4)厚的——厚度为5~20m5)极厚的——厚度大于20m(3)按矿床的倾斜角度可分为:1)水平的——倾角一般小于5°2)缓倾针的——倾角为5°~30°3)倾斜的——倾角为30°~60°4)急倾斜的——倾角为60°~90°(四)地质储量是指经过地质勘探手段,查明埋藏地下的资源数量。
根据矿床勘探和研究程度,岩金矿床地质储量目前分为A、B、C、D四级。
其中A、B、C三级称工业储量,D级称远景储量。
(五)工业指标是指在现代的技术经济条件下,矿床达到工业利用的综合标准。
它是储量计算必不可少的依据,也是经济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确定可采范围和指导开采工作的重要依据。
(六)三级矿量(又叫生产矿量)在矿床开采过程中按巷道掘进的程度及采矿准备程度,分别圈定的可采储量,叫做生产矿量。
金矿储量计算参数矿床工业指标的确定

金矿石从找矿、评价、勘探到矿山开采的各个阶段,都要进行储量计算。
储量计算是对矿石的“质”和“量”的全面总结,是生产建设和企业投资的依据。
因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各种计算参数应真实可靠,计算数据要准确无误,以保证储量数字的正确性。
一、金矿储量级别的分类和条件我国目前将金矿储量分为两类,即能利用储量(称表内储量)和暂不能利用储量(表外储量)。
并根据地质勘探控制程度又分为A、B、C、D四级。
矿床评价阶段探获的储量,主要是D级储量,可有部分C级储量。
C级储量是矿山建设设计的依据。
其条件是:①基本控制了矿体的形态、产状和空间位置;②对破坏和影响主要矿体的较大断层、褶皱、破碎带的性质和产状已基本控制,对夹石和破坏主要矿体的主要火成岩的岩性、产状和分布规律已大致了解,③基本确定了矿石工业类型的种类及其比例和变化规律。
D级储量是用一定的勘探土程控制的储量,或虽用较密的工程控制,但仍达不到C级要求的储量以及由D级以上储量外推部分的储量。
其条件是:①大致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和分布范围,②大致了解破坏和影响矿体的地质构造特征,③大致确定矿石的工业类型。
D级储量在金矿中有三种用途:一是作为进一步勘探和矿山远景规划的储量;二是在一般金矿尿中,部分D可作为矿山建设设计的依据,三是对小而复杂的矿床,可作为矿山建设设计的依据。
二、主要综合性图件的编绘(一)坑道(中段)地质平面图.1.图件的主要内容(1)坐标线,勘探线、该平面上各种探矿工程及编号。
(2)采样位置及编号、样品分析结果。
(3)各种地质界线及并产状,矿体编号.(4)图名、比例尺、图例及图签。
2.编图的基本方法(1)按坑道的范围,在图纸上画好平而坐标网及勘探线作为底图。
(2)利用坐标网和勘探线的控制,根据测量成果,在底图上画出坑道的几何外形和钻孔位置。
(3)根据坑道原始地质编录资料,将各种地质界线和采样位置按比例尺转绘到底图上对于沿脉坑道,当矿脉出露在壁上时,若坑道(中段)平面图以顶板标高为投影平面,应按矿脉产状,顺倾斜投影到顶板界线之一侧的延长线上仁将共交点, 按比例尺投绘到中段图的相应位置。
矿产资源储量的计算方法

矿产资源储量的计算方法
矿产资源储量的计算方法有多种,常用的包括断面法、算术平均法、地质块段法、开采块段法、三角形法及最近地区法等。
在计算过程中,首先需要根据矿床地质特点和所用勘探方法,选择合理的储量计算方法。
然后在各种综合图上根据工业指标圈定矿体边界,划分矿体块段,计算各块段的平均厚度、平均品位、矿石密度、矿体面积以及含矿系数等参数。
最后按公式计算块段金属储量,累计块段金属储量为矿体(或矿床)金属储量。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地质专家。
金属、非金属矿产储量计算的方法共164页

(五)其它方法
1、最近地区法
又称多角形法。其实质是将形状不规则的矿体,人为 地简化为便于计算体积的多角形柱体。即在矿产资源储 量计算平面图所圈定的矿体范围内以每个勘探工程为中 心,按其与各相邻工程的二分之一距离为顶点,将矿体划 分为一系列紧密连接的多边形地区。再依据每个多角形 地区中心的工程资料分别计算其矿产资源储量。这种矿 产资源储量计算法不仅不能反映矿体的真实特点,而且 计算过程繁琐,在实际工作中很少应用。只有在工程分 布不均、工程揭露的矿体其厚度、品位相差悬殊、矿体 形状极不规则的情况下,为了考虑各工程所影响的权数 才采用此方法。多角形顶点的选择,有时也采用内插法 以便使计算结果更准确一些。但总的来说,这种方法应 用并不广泛。
(一)算术平均法
是一种最简单的矿产资源储量计算方法。其 实质是将整个形状不规则的矿体变为一个厚度和 质量一致的板状体。即把勘探地段内全部勘探工 程查明的矿体厚度、品位、矿石体重等数值,用 算术平均的方法加以平均,分别求出其算术平均 厚度、平均品位和平均体重,然后按圈定的矿体 面积,算出整个矿体的体积和矿石的资源储量。
断面法的特点是借助勘探剖面表现矿体不同 部分的产状、形态、构造以及不同质量,不同研 究程度和矿产资源储量的分布情况。按勘探剖面 的空间方位和相互关系,断面法又分为水平断面 法、垂直平行断面法和不平行断面法。而在垂直 断面法中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按勘探线为划分 块段边界的,这是最常用的一种;而另一种则是 以勘探线间的平分线为划分块段边界的,又称之 为“线矿产资源储量法”。即每一勘探剖面至相 邻两剖面之间二分之一距离的地段,即为该剖面 控制的地段,分别计算各块段的矿产资源储量,然 后累加即为矿体或矿床的矿产资源储量。线矿产 资源储量法主要用于砂矿床的矿产资源储量计算。
储量计算参数说明

储量计算参数说明储量计算是指对其中一矿产资源的储量进行量化评估的过程。
储量计算的参数说明是指在进行储量计算时所需的相关参数及其说明。
以下将对储量计算的参数进行详细说明:1.计算范围参数:-区块范围:指进行储量计算的具体区块范围,可以是矿床的整个区域,也可以是区域的特定部分。
-采用范围:指在计算储量时,所采用的具体部分或特定方式。
例如,可以采用井眼距离、展开距离等进行计算。
2.基本开采参数:-采场开采参数:指在储量计算中需要考虑的与采场相关的参数,如采场尺寸、开采方法、开采效率等。
-资源提取率:指可以从储量中实际提取的资源比例,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3.地质参数:-矿石体形状:指矿石体的几何形状,可以是平面、立方体、圆柱体等。
-矿石体大小:指储量中矿石体的大小范围,在计算中通常使用平均值进行估计。
-矿石体密度:指矿石体的密度,常用的单位是克/立方厘米或吨/立方米。
-矿石体分布:指矿石体在矿区内的分布情况,可以是均匀分布或不均匀分布。
4.技术经济参数:-开采成本:指开采过程中所需的成本,包括采矿设备、劳动力、能源消耗等。
-加工成本:指将矿石进行加工处理所需的成本,包括矿石破碎、浮选、磁选等。
-销售价格:指矿产品的市场价格,通常以吨或盎司计算。
5.评估参数:-丰度:指矿石中所含的有用元素或矿物的含量,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回收率:指从矿石中提取出有用元素或矿物的比例,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储量系数:指储量计算时用于调整计算结果的参数,可以是修正因子或调整系数。
6.数据质量参数:-可靠性:指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通常通过测量误差或采样误差来评估。
-可用性:指数据的可获取性,包括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等。
以上是储量计算中常用的一些参数及其说明,不同的矿产资源可能需要考虑的参数略有不同。
在进行储量计算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参数,并进行合理估计和计算,以得出准确可靠的储量评估结果。
金属、非金属、煤资源储量估算方法

大于这一厚度规定的夹石,应从矿石中剔除,小 于这一指标规定的夹石则应参加计算不能剔除。但混 入后其平均品位不能低于最低工业品位,否则一起剔 除或将夹石附近的样品一并剔除,直到满足各项指标 要求为止。
它是工业上可以利用的矿段或矿体的最低平 均品位,一般是指单项工程所揭露的单个矿段中 有用组分的最低平均品位而言。有些特殊矿种, 也同时下达矿段最低平均品位或者矿体(床)最 低平均品位,目的是确保矿山开采后能有较好的 经济效益。
➢ 最低工业品位的确定,决定矿床的采选技术条 件,国民经济对资源的需求程度以及现有的技术水 平和经济条件,在技术上可行和经济上合理的前提 下,最大限度地、充分合理地利用矿产资源。工业 指标最低值的计算取决于矿产品(精矿)价格与采 选(冶)总成本和略有盈余的平衡点。其略有盈余 一般是指同类产品的最低社会平均利润值。(即不 低于行业内部收益率,是区分经济与边际经济的资
地质块段法应用简便,可按实际需要计算矿体 不同部分的资源储量,通常用于勘探工程分布比较 均匀且偏离勘探线较远的矿床。
地质块段法按其投影方向的不同分为:
垂直纵投影地质块段法——适用于矿体倾角较陡的 矿床
水平投影地质块段法——适用于矿体倾角较平缓的 矿床
倾斜投影地质块段法——一般不常应用
煤炭资源储量估算中我们常采用的水平投影底 板等高线地质块段法,立面投影地质块段法或立面 展开法实际也是地质块段法的几种分支。
金属、非金属、煤 资源储量估算方法
二○○八年五月十五日
一、资源储量估算方法的选择 二、资源储量估算范围 三、工业指标 四、矿体的圈定 五、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的计算方法 六、伴生元素资源储量估算 七、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制中应注意的问题
砂金矿储量分类、分级和储量计算

砂金矿储量分类、分级和储量计算第一节储量分类、分级和级别条件一、根据我国当前技术经济条件和远景发展的需要,将砂金矿储量分为能利用(表内)储量和暂不能利用(表外)储量两类。
二、在全矿区勘探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对矿体不同部位的控制程度,将砂金矿储量分为A、B、C、D四级,A级是矿山编制采掘计划依据的储量,由生产部门探求。
B、C、D各级储量的工业用途和条件如下:B级——是矿山建设设计依据储量,又是地质勘探阶段探求的高级储量,并可起到验证C级储量的作用。
一般在首采地段探求。
其条件是在C级储量的基础上,详细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空间位置,坡度变化和冻土分布等。
C级——是矿山建设设计依据的储量。
其条件是:1、基本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和空间位置。
2、在C级范围内矿砂粒度组成(包括巨砾率)、基岩风化程度和底板纵向、横向坡度及其变化规律已基本确定。
3、在C级范围内冻结矿砂与非冻结矿砂的比例及其变化规律基本确定。
D级——其用途是:1、为进一步布置地质勘探工作和矿山建设远景规划的储量;2、对于复杂的较难求到C级储量的矿床,一定数量的D级储量可做为矿山建设设计的依据;3、对一般矿床,部分的D级储量也可为矿山建设设计所利用。
其条件是:1、大致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和分布范围。
2、大致了解矿体底板纵向、横向坡度变化与巨砾分布情况。
3、大致了解冻结与非冻结矿砂比例。
第二节储量计算的一般原则矿产储量是地质勘探的重要成果,应确保储量计算成果的质量,并遵循以下原则。
一、储量计算必须以工业部门正式下达的工业指标为依据。
二、按砂金矿形态类型分别圈定矿体(相互连接可用同一方法开采的不同形态类型矿体除外)。
三、按矿体、储量类别、级别以及块段(相邻勘探线之间的连续矿体为一块段),分别计算出矿砂量、平均品位和砂金储量。
四、对伴生的矿产应计算储量。
五、储量应按实际探得的地下资源来计算,不扣除采、选时的损失量。
六、勘探线间矿体界线一般以直线连接。
第三节确定储量计算各项参数的要求一、砂金样品品位:样品的砂金重量除以样品的理论体积(钻孔为钻头内断面乘以样品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矿石从找矿、评价、勘探到矿山开采的各个阶段,都要进行储量计算。
储量计算是对矿石的“质”和“量”的全面总结,是生产建设和企业投资的依据。
因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各种计算参数应真实可靠,计算数据要准确无误,以保证储量数字的正确性。
一、金矿储量级别的分类和条件我国目前将金矿储量分为两类,即能利用储量(称表内储量)和暂不能利用储量(表外储量)。
并根据地质勘探控制程度又分为A、B、C、D四级。
矿床评价阶段探获的储量,主要是D级储量,可有部分C级储量。
C级储量是矿山建设设计的依据。
其条件是:①基本控制了矿体的形态、产状和空间位置;②对破坏和影响主要矿体的较大断层、褶皱、破碎带的性质和产状已基本控制,对夹石和破坏主要矿体的主要火成岩的岩性、产状和分布规律已大致了解,③基本确定了矿石工业类型的种类及其比例和变化规律。
D级储量是用一定的勘探土程控制的储量,或虽用较密的工程控制,但仍达不到C级要求的储量以及由D级以上储量外推部分的储量。
其条件是:①大致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和分布范围,②大致了解破坏和影响矿体的地质构造特征,③大致确定矿石的工业类型。
D级储量在金矿中有三种用途:一是作为进一步勘探和矿山远景规划的储量;二是在一般金矿尿中,部分D可作为矿山建设设计的依据,三是对小而复杂的矿床,可作为矿山建设设计的依据。
二、主要综合性图件的编绘(一)坑道(中段)地质平面图.1.图件的主要内容(1)坐标线,勘探线、该平面上各种探矿工程及编号。
(2)采样位置及编号、样品分析结果。
(3)各种地质界线及并产状,矿体编号.(4)图名、比例尺、图例及图签。
2.编图的基本方法(1)按坑道的范围,在图纸上画好平而坐标网及勘探线作为底图。
(2)利用坐标网和勘探线的控制,根据测量成果,在底图上画出坑道的几何外形和钻孔位置。
(3)根据坑道原始地质编录资料,将各种地质界线和采样位置按比例尺转绘到底图上对于沿脉坑道,当矿脉出露在壁上时,若坑道(中段)平面图以顶板标高为投影平面,应按矿脉产状,顺倾斜投影到顶板界线之一侧的延长线上仁将共交点, 按比例尺投绘到中段图的相应位置。
壁上矿体的采样位置也随矿脉产状投绘,此时样长即为矿脉的水平厚度。
(4)连接地质界线,并按产状外推地质界线于坑道之两侧,画上岩性花纹。
对含金矿脉依据采样分析资料和规定的工业指标,综合分析,合理地圈定矿体。
(二)垂直投影(纵投影图)的编绘此图通常为矿体倾角较陡时(>450),作为地质块段法计算储量的主要图件。
它是把各项探矿工程揭露矿体的位置(点)投影到垂直平面上,用来圈定矿体范围,划分块段和储量级别,以便进行储量计算。
1.图件的主要内容(1)标高线、勘探线和矿体地麦出露线(一端或两瑞注明方向)。
(2)各项探矿工程的投影位置及编号,见矿工程旁注明矿体厚度及工程平均品位、钻孔还应注明矿芯采取率。
(3)矿体边界的投影线及切割矿体的脉岩、断层线及代号。
(4)用于储量计算时,应按规定要求,圈定各计算块段的范围,注明矿体及块段编号,块段面积编号,列出各块段的计算参数、矿石量和金属量,如有老采区或采空区应划出。
(5)图名、比例尺、图例和图签。
2.编图的基本方法(1)投影面方位的确定,要垂直勘探线,即与矿件平均走向线平行。
(2)绘制标高线与勘探线,作为投影图的控制网。
标高线应与勘探线剖面图上的标高线一致。
勘探线在图上为铅垂线,其在图上的间距为勘探线的实际间距。
(3 )矿体出露线的画法。
在矿床地形地质图上,将矿体露头中心线与地形等高线的交点投影方位线上,按其标高及其与邻近勘探线垂直距离转绘到投影图上,然后连接各点成一曲线,即为矿体出露线。
在矿床评价阶段,不具备精测大比例尺矿床地形地质图时,可根据各实测的勘探线剖面上同一矿体的出露标高点,投绘到投影图上相应勘探线的标高位置,然后参照各勘探线之间野外矿体出露的地形起伏情况连结各点,即为地表矿体的大致出露线。
(4)探矿工程的投绘①探槽的投绘。
可与矿体地表出露线的画法同进行,投影方法相同,只要在矿体地表出露线上,在相应的探槽位置,根据探槽的宽度和实际深度作凹形,注明探槽编号。
②沿脉坑道的投绘。
根据坑道(中段)地质图,取其平行投影方向的投影长度,按中段高度转绘到投影图上,画出2一3mm宽的两条平行的水平线即可。
③穿脉坑道的投绘。
根据穿脉坑道与犷体中心线的交点及其邻近勘探线的垂直距离,按坑道标高投绘到投影图上。
④钻孔的投绘。
根据勘探线剖面图,按所在钻孔的见矿标高(钻孔与矿体中心线的交点标高)投绘到投影图上。
当钻孔偏离勘探线时,应求出该交点偏离勘探线的位置,再投绘到图上。
(三)水平投影图的编绘。
此图通常为矿体倾角较缓(<450)时,作为地质块段法计算储量的主要图件。
图件主要内容与垂直投影图相同。
只是图纸上以平面坐标网为作图的控制网,投影面为水平面。
编绘的基本方法为:1.绘制平面坐标网,正确地画上各勘探线的位置,作为底图。
2.按坐标法确定各地表再程及样槽位置,再从样槽位置确定矿体中心与地形表面的交点,参照地形地质图,连接各交点即为矿体露头线。
3.沿脉工程按其水平投影位置及水平投影长度画出。
4.钻孔见矿位置按钻孔与矿体投影基准面(以矿体中心曲面)的交点位置,转绘到投影图上。
若为斜孔,需求出该交点偏离勘探线的位置。
对于直孔,可直接根据地表钻孔坐标投绘。
三、金矿体的圈定(一)矿体圈定的依据矿体的圈定是储量计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储量计算的矿体圈定,是以上级批准的工业指标为依据,同时结合矿床的地质条件而进行的。
岩金矿床工业指标_的内容是:1.边界品位是指矿体与围岩.(含夹石)的分界品位,是圈定矿体的单个样品的有用组分的最低含量标准。
例如,具体圈定矿体时,在一条连续采样的祥线上,均以单个样品来衡量,其中除不能剔除的夹石样品外,其余样品均应等于或大于边界品位的要求。
2.最低工业品位又称最低可采品位或工程平均品位。
它是工业上可以利用的单工程的最低平均品位。
是圈定工业矿体姗分平衡表内储量和平衡表夕嘴量的依据。
在岩金矿床中,对品位变化很不均匀和极不均匀的矿体,最低工业品位可用于块段以至矿体,即在块段或矿体中,允许个别工程平均品位低于最低工业品位,但不允许有连续两个工程低于最低工业品位。
3.矿床平均品位指矿床应达到的平均品位。
它用来衡量金矿床矿石的贫富程度,也是衡量矿床在当前是否值得开发利用的一项标准。
一般低于该平均品位的矿床,就不能进行矿山建设。
4.最小可采厚度是指在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被开采利用的单层矿体的最小厚度(指真厚度)要求,小于这一厚度的不得视为矿体。
5.夹石剔除厚度是指矿体(层)内的岩石或达不到边界品位严求的夹石,应予以剔除并的最小厚度(指夹石真厚度)。
等于或大于此厚度的夹石应予以剔除,小于此厚度的夹石需并入矿体样品计算储量。
6.米.克/吨(m .g/t)值常用于脉金矿床。
当单层矿体真厚度小于可采厚度,但品位较富时,用矿体的厚度乘以该矿体样命的品位,即称之为米·克/吨值。
凡米·克/吨值大于或等于最低工业品位与可采厚度的乘积者,仍可视为矿体,参加储量计算.7.无矿段剔除长度及高度除该指标对脉金矿床己成为一项重要指标。
它用以解决矿体的连续性,是对矿脉沿走向和沿倾斜方向无矿段应剔除长度或高度的规定。
根据以往岩金矿床地质普查勘探的情况和目前矿床建设的生产技术和经济条件,兹将目前岩金矿床一般工业指标提供如下:边界品位1一2 g/t;最低工业品位.3一5 g/t;矿床平均品位5一8 g/t;夹石剔除厚度2一4m;无矿段剔除长度:上下坑道对应时10-15 m ;上下坑道不对应时20-30m;多无矿地段剔除高度以半个中段或一个中段高为准。
(二)矿体圈定的步骤和方法圈定矿体时首先确定矿体边界基点,然后通过基点划出边界线。
矿体的边界线主要有零点边界线、可采边界线和矿石类型的边界线等。
矿体的连接与圈定,常在地质平面图、剖面图和用储量计算的投影图上进行。
其步骤是先在单项工程内圈定矿体,然后在平面上或剖面上连矿。
1.矿体零点边界线的圈定方法零点边界线,也就是矿体的尖灭线。
它是指矿体厚度为零或品位降低至边界要求的各点的连线。
具体圈定零点边界线时,可有两种情况:(1)当相邻两个探矿工程中,一个工程见矿且达到工业要求;另一个工程未见矿,则边界基点应位于两工程之间。
在这种情况下,用有限推断法确定,其具体圈定的主要方如下:①中点联线法: 以两工程间距之一半为中点,这些中点的联线即为零点边界线,也叫有限外推外部边界线。
这种方法常以一定的探矿工程密度为依据,对距离见矿工程太远的无矿工程一般不予考虑。
②自然尖灭法: 当掌握矿体的变化规律是向边缘逐渐尖灭时,可在剖面图及平面图上根据矿体自然尖灭的趋势推定矿体的尖灭点,将这些尖灭点投绘到垂直或水平投影图上,连结各点即为有限外推的零点边界线。
(2)当矿体边缘工程见矿,在其外部再无工程控制时,从边缘工程向外推断,常用无限外推法确定。
在实际工作中,具体的方法是用简便的几何法向外推定。
几何法是以矿体边缘见矿工程画出的边界线为基础,结合矿体的形态变化规律,适当向外推断一定距离作为矿体边界。
用几何法推断外部边界有以下三种情况:①按勘探工程间距推定, 一般外推的距离等于勘探工程间距的一半。
②依据开采系统推定, 矿体的外部边界线以最下一个中段向下外推一个到两个中段距离,用坑道勘探的脉状矿体常用此法。
③根据矿体已揭露部分的规模进行外推,有以下三种方法:a.三角形法:即矿体推定深度为矿体走向长度的一半, 此时外部边界为三角形。
b.长方形:矿体推定深度为矿体沿走向长度的1/4,外部边界推定为长方形、C.对等轴状矿体如矿巢、矿瘤等。
外推边界常用锥形或半球形,其推测深度为平均直径的1/2。
2.矿体可采边界的圈定方法可采边界是根据最低可采厚度和最低工业品位或最低米.克/吨值所确定的平衡表内可采矿量的边界位置。
在岩金矿床圈定矿体中,多数矿床采用直接圈出可采边界,而不圈出零点边界线。
可采边界圈定的具体做法如下:( 1)在沿矿体厚度方向揭露的单项工程上圈定可采矿体。
音先按照连续取样的样品分析数据,用等于或大于边界品位的样品来圈定,对于夹在矿体内小于边界品位的样品,凡是小于或等于夹石最大剔除厚度(指连续厚度)者,应圈入矿体,反之则应圈为夹石。
这时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当单项工程从边界品位圈起的一系列样品经计算后,其厚度大于或等于最低可采厚度,平均品位不低于最低工业品位时,则圈定为表内矿石。
这时若平均品位介于最低工业品位与边界品位之间,则应圈定为表外矿石。
②如果单项工程从边界品位圈起的一系列样品厚度小于最低可采厚度时,则应计算米.克/吨值,计算后若大于或等于最低工业要求的米.克/吨值时,即可圈定为表内矿石。
③当单项工程从边界品位圈起的一系列样品的总厚度相当大,其平均品位达不到最低工业品位的要求时,应尽可能圈出部分表内矿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