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之星先进事迹-致富路上领航人
2023年村致富能手先进事迹材料

2023年村致富能手先进事迹材料村庄是中国农村发展的基本单位,村庄的振兴和村民的致富是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2023年,许多村庄出现了一批村致富能手,他们通过创新思维和勤劳实干,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
下面将介绍一些2023年村致富能手的先进事迹。
一、张明:生态农业带动村民发展张明是湖南一村村支部书记,他在村庄推行了生态农业,并带动村民从传统农业转型升级。
他组织村民建设生态农田,引进了优质水稻品种,并采用有机肥料和生物防治,减少农药的使用,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除了改进农业种植模式,张明还带领村民开展农业观光旅游。
他利用村庄自然环境优美的特点,建设了农家乐和民宿,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
通过农业观光旅游,张明不仅提高了村民的收入,还促进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
二、王亮:农业合作社推动农民增收王亮是河北一村的党支部书记,他通过组建农业合作社,带动了当地村民的脱贫致富。
他积极推动村级土地整治,将散乱的农田整合为规模化的农业基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在组建农业合作社后,王亮引进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科学种植模式,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他还组织村民进行集中采购和统一销售,加强与大型超市和餐饮企业的合作,增加了农产品的销售额。
除了农业合作社,王亮还引进了一些农村电商平台,帮助村民通过网络销售农产品。
他通过培训村民互联网技术和电商操作知识,提高了村民的创业意识和电商技能,帮助村民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线上销售,进一步推动了农民的增收。
三、李平:特色农产品打造品牌效应李平是四川一村农民合作社的负责人,他通过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带动了村庄的发展和村民的致富。
他利用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种植了独具特色的农产品,如特色蔬菜和水果。
为了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李平注重产品的包装和营销。
他聘请了专业的设计师设计了产品包装和LOGO,增强了产品的品牌效应。
他还通过电商平台和线下市场,积极宣传和销售农产品,扩大了产品的销售渠道,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农村致富能手事迹材料

农村致富能手事迹材料
《农村致富能手事迹材料》
在中国的农村,有许多致富能手,他们凭借着勤劳和智慧,从贫困的生活中脱颖而出,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就。
下面就介绍几位农村致富能手的事迹材料。
1. 李大成
李大成是一位来自贫困家庭的农民。
在大学毕业后,他没有选择到城市寻找工作,而是回到家乡,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农业技术,带领村民种植特色农产品。
他引进了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不断创新种植模式,并成功打开了当地的市场。
如今,他的农场经营状况良好,成为当地致富的典范。
2. 王忠义
王忠义原本是一名普通的农民,因家境贫困,他从小就对致富充满渴望。
在外出务工期间,他学会了种植技术和管理知识,回到家乡后,他着手发展了蔬菜种植和养殖业。
他懂得市场的需求,精心选择品种,运用科学管理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如今,他的农场成为当地的知名产地,带动了周边农民一起致富。
3. 张秀英
张秀英是一名寡妇,生活十分困难。
为了养家糊口,她毅然决定做起了养羊生意。
她学习了养羊的技术和管理知识,积极和当地的养殖合作社合作,共同发展养羊产业。
经过几年的努力,她的养羊生意越做越大,不仅带动了周边农户致富,还成为当
地的羊肉产品的主要供应商。
他们的事迹让我们看到了在农村致富的希望。
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农民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走出一条致富之路。
他们的经验和成功,对于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脱贫致富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希望更多的农村人能够以他们为榜样,不断努力,实现自己的致富梦想。
农村致富能人优秀事迹

农村致富能人优秀事迹在广大农村地区,有一些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还带动了周边村民的发展。
他们凭借艰苦创业的精神、创新发展的理念、科技兴农的实践、产业带动的举措、绿色发展的理念以及带领村民共谋富裕的决心,成为了农村致富的佼佼者。
一、艰苦创业,矢志不渝这些致富能人,他们大多出身贫寒,但却拥有不屈不挠的创业精神。
他们敢于面对困难,不畏艰辛,奋发图强。
他们坚信,只要努力拼搏,终将改变命运。
正是这种矢志不渝的精神支撑着他们在创业路上不断前行。
二、创新发展,引领潮这些致富能人深知,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有创新发展的意识。
他们敢于尝试,勇于探索,不断寻找新的商机和发展方向。
正是他们的创新精神,引领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潮流,带动了周边村民共同发展。
三、科技兴农,成效显著这些致富能人深知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他们积极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他们还通过互联网等渠道拓展销售渠道,把优质农产品推向全国甚至全球市场。
正是他们的努力,使得科技兴农取得了显著成效,也带动了周边村民走向富裕。
四、产业带动,共同富裕这些致富能人不仅注重自身企业的发展,更关注产业链上下游的农户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他们通过建立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等方式,带动周边村民共同参与产业发展。
这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也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实现了共同富裕。
五、绿色理念,持续发展这些致富能人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十分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他们倡导绿色生产方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同时,他们还积极开发绿色旅游资源,吸引游客前来参观和消费,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这种绿色理念不仅使得企业发展得更加稳健和长久,也保护了农村生态环境,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六、带领村民,共谋富裕这些致富能人在取得自身成功的同时,也不忘初心,积极带领村民共谋富裕。
他们通过传授农业技术、提供就业机会、帮助销售农产品等方式,带动了周边村民的经济发展。
致富路上的领头人——记吉林市昌邑区孤家子村党支部书记陈玉华

致富路上的领头人——记吉林市昌邑区孤家子村党支部书记陈玉华作者:张楠来源:《新长征·党建版》 2015年第5期张楠“自己富不算富,真正的富裕是带领大家摆脱贫困,实现共同富裕。
”这是吉林市昌邑区孤店子镇孤家子村陈玉华常挂嘴边的话。
多年来,他以实际行动为村民铺就了一条创业致富的道路。
1971 年,陈玉华出生在昌邑区孤店子镇孤家子村的一个农民家庭。
因为家里贫穷,他初中没毕业就到粮食搬运队干起了装卸工。
为了摆脱贫困,陈玉华尝试进行了创业项目。
起初,他靠种韭菜获得了一些收入,在维持家用之外略有结余。
1996 年,他又看准农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农民盖房需大量建材的商机,便和妻子开起了建材商店。
陈玉华克服重重困难,从生意上的门外汉变成了行家里手。
他的生意越做越大,已经发展为集销售木材、钢材、砂石、瓷器、家具为一体的综合型建筑装修商店。
富裕起来的陈玉华没有忘记乡亲们。
2010 年,他怀揣着回报家乡的梦想,回到孤家子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看到村里连个固定的办公场所都没有,陈玉华便个人出资垫付建起了1000 平方米的村部,医疗室、会议室和群众服务中心等设施一应俱全。
陈玉华深知“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可这个想法落实起来却没那么容易,村民们说:“修路是费力不讨好的事,不能冒险,万一钱打了水漂,后悔都来不及。
”陈玉华想,只有先做出个样儿来,才有资格让乡亲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于是,陈玉华拿出所有积蓄,并争取上级部门的相关政策支持,在村里新修筑了水泥路3 公里、排洪渠4 公里,绿化村路8 公里,栽种各种绿化树木2 万株,修建了11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完成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
目前,孤家子村已经实现了水泥路“户户通”,安全饮水使用率达90%。
村民对陈玉华竖起了大拇指。
面对村民们的赞许,陈玉华心里明白,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只是起点,他开始琢磨一盘更大的棋,要让孤家子村百姓都富起来。
陈玉华因地制宜,立足于当地绿色水稻种植的优势,成立了米业公司,在延伸农产品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的同时,解决了本村80 多人的就业问题。
农村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

农村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一、引言农村致富带头人是指在农村地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带领他人致富的先进个人。
他们以身作则,通过创业创新、科技引领和合作共赢等方式,积极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本文将介绍一个农村致富带头人的先进事迹,以期激励更多的人投身农村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二、个人背景该农村致富带头人名叫李明,现年45岁,是某农村地区的村民。
他出身农村,家庭经济条件一般,但他从小就有一颗勤劳务实的心。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学习,他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知识和管理经验,并成功实现了自己的致富梦想。
三、创业创新李明在农村创业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农业产业的发展潜力和市场需求。
他发现农村地区的土地资源适宜种植某种农产品,并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于是,他决定投身到该农产品的种植和销售中去。
李明首先进行了市场调研,了解了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和潜在竞争对手。
然后,他积极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并与相关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和供应的稳定。
在销售方面,李明利用互联网和电商平台进行产品的推广和销售。
他通过建立自己的品牌,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
同时,他也与当地的超市和餐饮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扩大了产品的销售渠道。
四、科技引领李明深知科技的重要性对于农业发展的推动。
他积极引进和应用先进的农业科技,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首先,李明引进了现代化的种植设备和农业机械,取代了传统的人工劳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劳动力的利用率。
其次,李明采用了智能化的农业管理系统,通过传感器和云平台实现对土壤湿度、温度等环境参数的监测和控制。
这样不仅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还节约了资源和能源的使用。
最后,李明积极推广农业科技知识,组织农民参加培训和学习,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创新能力。
他还与当地农业科研机构合作,共同研发和推广适合当地的农业技术和品种。
五、合作共赢李明认为农村致富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还需要通过合作共赢的方式来实现更大的发展。
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5篇)

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5篇)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第一篇:庞淑华,女,1961年2月出生,共产党员,柞水县苇河镇元宝农民。
务农之余,1984年高中毕业后曾任该村小学民办教师等,2014年9月,担任元宝文书。
曾获全县优秀共产党员、全县“三八”红旗手、全县“五好家庭”等荣誉。
一名朴实的农村妇女,却有着一股吃苦耐劳、永不服输的创业精神。
通过她不懈的努力,她在党的富民政策鼓舞下立足当地实际,在增收致富的道路上带头发展白皮松苗圃种植,并致富不忘左邻右舍,带领周围群众致富,她思想进步,刻苦钻研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和实用技术,在当地是一名远近闻名的优秀新型农民。
一、白皮松苗圃种植,示范带头大家乐在党的致富政策的鼓舞下,赵安荣带头在自家承包地的地上进行了白皮松苗圃种植,为了很好的掌握这一新型种植技术,她积极参加政府举办的白皮松苗圃种植技术培训,并专门购买有关白皮松苗圃种植方面的书籍进行自学。
经过不懈的努力,她的白皮松苗圃种植终于取得了成功,亩产增值达20%以上。
看到这种情况,周围的乡亲们有点眼热了。
在她的鼓励和带动下,几户村民也以同样的方法种植了白皮松。
虽然方法相同,但是其她村民由于种植的经验不足,栽植之后在管理上任然存在不足。
赵安荣一方面不断摸索,一方面多方查阅、购买白皮松种植方面的资料和书籍,并对其他几户村民进行技术指导和帮助,经过这几年间的精心管理,他们的白皮松苗圃种植得到了成效。
通过几年的管理实践,他掌握了白皮松苗圃种植技术,成为了一名白皮松苗圃种植能手。
与她同栽植的几户群众收入也一直相当可观,曾强了他们的信心。
由此便调动了周围群众进行白皮松苗圃种植积极性,全社进行了50亩的种植示范点,全村白皮松苗圃种植面积一下子达到100亩以上。
二、创新思路,买车搞运输白皮松苗圃种植取得了成功,经济收入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这,砸人认识到,光靠种地是很难真正发家致富的,要做好致富的“领头雁”,就必须另谋出路。
经过详细的调查,她发现,当地的运输业,都是由外地的商人在搞,一条商机在她的脑海中闪现,于是她决定在当地搞运输。
致富带头人主要事迹(精选14篇)

致富带头人主要事迹致富带头人主要事迹“大力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是乡村振兴实施农村人才战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致富带头人主要事迹(精选1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致富带头人主要事迹11971年出生的刘小燕原籍广东肇庆,1993年她为爱远嫁到了古井镇文楼新坑村,成为了当地的外来媳妇。
结婚之初,夫家家境清贫、生活艰苦,刘小燕和丈夫只能靠外出打工挣的微薄薪水来养家。
1996年刘小燕和丈夫用多年来外出打工的积蓄承包了8亩甘蔗田,正式开始了与甘蔗同甘共苦的日子。
一开始因为缺乏种植经验,对甘蔗的生长习性不了解,第一年他们连投下的成本都亏了。
面对这巨大的挫折,刘小燕和丈夫没有放弃。
没有资金,他们厚着脸皮向肥料店赊肥,等甘蔗收成卖出之后再还钱;没有经验,他们就积极往别人的甘蔗田上跑,看别人怎么种,虚心请教,如果碰到其他种植难题,他们就自己去书店买相关的书籍回来学习。
凭着越挫越勇的奋斗精神,在交了连续亏损四年的学费之后,他们的甘蔗田从当初的8亩扩大到23亩,2003年再次扩大到45亩,一直到现在的50多亩,他们还充分利用甘蔗田周边的小块土地来种植新会柑,多样化的种植取得了一定成效,年产值超过几十万元。
另外,刘小燕还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做起了甘蔗北运的工作,为附近的种蔗农户提供了广阔的销路和市场,没有车就自己去联系车队,没有熟人帮忙就自己北上联系想代理甘蔗批发的客户,经过几年的市场勘察和开发,他们一年收购的甘蔗超过了400万斤,每年为他们带来了40多万的收入。
2009年他们用种甘蔗挣到的30几万建了90几平方的二层小洋楼。
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十几年的打拼,刘小燕成为了当地远近闻名的甘蔗种植大户。
现在,她的甘蔗田有53亩,亩产甘蔗1.5万斤,年产值达50多万元,而她的南蔗北运收购队辐射了古井镇十几户蔗农,为他们甘蔗的销路问题找到了很好的解决途径。
致富路上的领航人(改)

致富路上的领航人——“致富之星”杜少友带领群众致富一瞥现年近50岁的花荄镇联丰村杜少友,原为一位走南闯北的生意人,“5.12”汶川大地震中临危受命担任联丰、红武两村的党总支书记。
联丰、红武两村共有1347户3600余人,是典型的“山多田少、吃饭不饱”的川西北浅丘之地。
87年3月,戎装退伍后的杜少友,看到山村的落后面貌,暗下决心;一定要通过自己努力,改变面貌,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
于是,他充分利用自己在部队学到知识,通过银行贷,朋友借的方式筹集资金,开始了走南闯北做生意的生涯。
几年的努力,他便成为安县地区一名响当当的富人。
突如其来“5.12”汶川大地震,让本来就穷兮兮村庄更是雪上加霜,村民住房大面积垮塌,道路、桥梁、塘堰全部毁损。
满目苍夷的场面,让这位名人也不由自主地流下悲伤的泪水。
危难中,不但本村上的党员想到了他,邻近的红武村党员也想到了他,希望他能主持工作,让村民过上好日子。
这可犯难了他。
干吧,肯定要少赚钱;不干吧,又对不住父老乡亲。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服从镇党委的安排:干!担任村支书后,立即投入到紧张的抗震救灾中,他带领全村共产党员用手掏、用锄刨从废墟中救出9组李明传、7组邓成贤一家等3户村民11人;为老百姓抢出被掩埋的粮食、农具、家具、衣物等物资价值100余万元,协助帮助群众搭建避难帐篷140多个。
在恢复重建中,他又主动帮助群众购买水泥、红砖、钢材等建材,使联丰、红武两个村近4000受灾群众提前搬进了安全、牢固的新房。
安置好受灾群众后,他又立即投入到恢复生产,加快发展的战斗中,对两村原有产业进行梳理调合,将两村定位为乡村旅游区,并向这个目标大展拳脚。
目标确定后,他邀请绵阳市师范学院专家组杨毅教授团队,深入两村,实地规划,制定了《联丰、红武发展实施方案》。
按照《方案》,完成了两村5.5米宽,9.7公里的两村联网公路,1500亩的水果品种改良和果树植补,新建了1200亩猕猴桃种植园区,引进了绵樱鸭业公司,建起了年产500万只肉鸭集中养殖区和年出栏12000头的生猪养殖基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致富之星先进事迹:致富路上领航人
“致富之星”先进事迹:致富路上的领航人
——“致富之星”z带领群众致富一瞥
提起z,人们都举起拇指说:好样的!他是当之无愧“致富之星”,是带领群众致富的领航人。
花荄镇z村z,原为一位走南闯北的生意人,“5.12”汶川大地震中临危受命担任z、z 两村的党总支书记。
几年里,他带领群众在致富道路闯出的了一片新天地,村民人均收入翻了一番多。
z、z两村共有1347户3600余人,是典型的“山多田少、吃饭不饱”的川西北浅丘之地,仅有少量的水田,荒山林多。
“有女莫嫁观斗山,光吃红苕莫衣穿,出村全是泥巴路,吃点油盐愁得打偏偏”就是对这两个村昔日的真实写照。
87年3月,戎装退伍后的z,看到山村的落后面貌,在部队“大熔炉”里锤炼的铁血汉子心中泛起阵阵酸楚。
他暗下决心;一定要通过自己努力,改变面貌,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
于是,他充分利用自己在部队学到知识和已有的人际关系,通过银行贷,朋友借的方式筹集资金,开始了走南闯北做生意的生涯。
在小有积蓄后,他开启了餐饮店。
由于他经营管理有方,方法对路,生意红红火火,在一个10多万人口小城里名声大震。
紧接着,他又开起了公司,经营矿产。
餐饮店和矿产公司更是火爆,他也因此成为安县地区一位响当当的富起来的名人。
突如其来“5.12”汶川大地震,让本来就穷兮兮村庄更是雪上加霜,不但造成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就此终结,而且村民住房大面积垮塌,道路、桥梁、塘堰全部毁损。
受到惊吓的人们,满目苍夷的场景,让这位名人也不由自主地流下悲伤的泪水。
危难中,不但本村上的党员想到了他,邻近的z村党员也想到了他,希望他能主持工作,让村民过上好日子。
这可犯难了他。
干吧,肯定要少赚钱;不干吧,又对不住父老乡亲。
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服从镇党委的安排:干!
担任村支书后,他立即投入到紧张的抗震救灾中,带领全村共产党员用手掏、用锄刨从废墟中救出9组李明传、7组邓成贤一家等3户村民11人;为老百姓抢出被掩埋的粮食、农具、家具、衣物等物资价值100余万元,协助帮助群众搭建避难帐篷140多个。
在恢复重建中,他充分利用自己走南闯北的人际关系,帮助群众购买水泥、红砖、钢材等建材,使z、z两个村近4000受灾群众提前搬进了安全、牢固的新房。
安置好受灾群众后,他又立即投入到恢复生产,加快发展的战斗中,对两村原有产业进行梳理,对不合理的结构进行调整,将两村定位为乡村旅游区,并向这个预定目标大展拳脚。
目标确定后,他主动与阳市师范学院取得联系,邀请绵阳市师范学院专家组杨毅教授团队,深入两村,现场勘查,实地规划,制定了《z、z发展实施方案》。
按照《方案》,完成了两村5.5米宽,9.7公里的两村联网公路,1500亩的水果品种改良和果树植补,新建了1200亩猕猴桃种植园区,引进了绵樱鸭业公司,建起了年产500万只肉鸭集中养殖区和年出栏12000头的生猪养殖基地。
特别是500万只肉鸭集中养殖区的竣工,吸引了103户农户到从事肉鸭养殖,仅此一项农民就增收750多万元。
如今,水果、养殖已成为z、z两村叫得响主导产业。
据统计,两个产业4700多万元,农民户均增收10000多元。
俗话说:乡看乡,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光说不练,说了不算。
种、养殖业的发展,使农民的钱袋子逐渐鼓了起来。
而作为带领群众致富“舵把子”的z并没有因此而满足,又开始谋划新一轮的飞跃,鼓励农户开农家乐。
万事开头难,为实现既定目标,z身先士卒,建起了第一家集休闲、娱乐、餐饮、度假于一体的猫儿沟山庄。
在他的带领下,佳佳林、一品香、乡村农家菜、聚源等11家农家乐应运而生。
为进一步扩大影响,他紧紧抓住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的难得机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支持。
在项目的支持下,修建了占地2800多平方米的民俗传统文化展示长廊,500多米长水上观光栈道,打造了“锦绣花田”、“秋江独钓”、“虹
桥迷影”、“月满荷塘”、“花湖春色”、“花乡果韵”、“步步生莲”等20个观光景点,并将每个景点的内容用中、英、韩、日四种标注解释。
在此基础上,还新建起了占地20亩的绵阳市一流乡村公园,开起了安县地区第一个村级水上游乐项目,结束了花荄地区没有水上游乐项目的历史。
z、z的快速发展和惊人变化,引起了当地政府和上级的高度重视,花花荄镇党委政府决定以两村为核心,打造“花城果乡”乡村旅游观光游览区。
经过三个多月道路绿化、风貌提升、经典亮化,以z、z两村为核心“花城果乡”享誉遐迩,日参观游客最多时达到30000人次。
今年3月22日,绵阳市第二届乡村旅游节在花城果乡隆重举行,引起了川西北地区的的巨大反响。
如今,你进入绵阳只要有休闲的意愿,人们都会向你推荐,“花城果乡”是最理想的好去处。
在发展生产的同时,z并没有忘记因病、缺劳致贫的困难群众,始终群众的疾苦装在心里。
9组唐炳荣全家5人,因家庭人口多,又没有其他致富门路,z就给他无偿买仔猪3头,并利用自己与饲料销售点的关系,为他担保提供饲料。
使z家以“滚雪球”的方式脱了贫,致了富。
3组吴太军因车祸受伤无钱医治,z在第一时间组织党员为其捐赠医疗费,自己带头捐赠1000元。
在得知医疗费仍然不足时,又主动借款20000元,保证了吴太军得到了及时治疗。
z就是这样,把责任担在肩上,把群众的冷暖装在心里。
几年来,zz两村人平纯收入由他担任书记前的4856元跃升为12762元,比他之前翻了一番多。
村民家家住上了小洋楼,水泥路实现户户通,两村联通路实现绿化美化,并安装太阳能路灯,新兴产业蓬勃兴起。
如今,z、z两村已成为绵阳市乡村旅游的最佳圣地,果满山,鱼满塘的优美景色无声地诉说着杜书记为之付出的艰辛与汗水。
当地群众逢人便说:杜书记就是当之无愧致富之星,带领群众致富的领航人!
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