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迪青少年成长的故事)启迪青少年学习做人智慧的故事_散文三章
(启迪青少年成长的故事)启迪青少年学习做人智慧的故事_挚友

在日常生活中,不难发现:朋友难觅,知音难寻,真正的朋友少之又少!也许是物以稀为贵吧,在如今愈来愈“现实”与“物化”的人群里,“挚友”就更加难能可贵。
人们在慨叹之余常说,“同行是冤家”,这话一点不假。
个体也好,国家工作人员也罢,在“你好”、“我好”声中表面上是一团“和气”,一旦涉及切身利益的时候,却做“眦牙裂嘴”状,费尽心机。
此时此景,你能说他们之间有真正的友谊吗?
同窗好友,战友以及青梅竹马的儿时伙伴,这其中皆可出“挚友”。
挚者,真也,诚也。
而这类人群中,有的正是这种自然感情的流露;“物以类聚”,有的正是建立在共同的爱好以及共同的生活基础上的友谊。
挚友之间是忠诚与信赖的交流,是互相帮助与关心的体验,是畅所欲言与直白的沟通,是理解与体谅的包容,更是情感温泉的蔓延。
真正的友谊是心与心的沟通,它来不得半点虚伪。
愿我们都能用一颗平常的心,广交天下挚友。
感悟箴言
真正的友谊是心与心的沟通,它来不得半点虚伪。
关于人生启迪智慧的励志故事

关于人生启迪智慧的励志故事关于人生启迪智慧的励志故事只有不断找寻机会的人才会及时把握机会。
今天小编在这分享一些关于人生启迪智慧的励志故事给大家,欢迎大家阅读!1.人生的秘诀三十年前,一个年轻人要离开故乡,去闯一闯外面的世界。
临行前,他去拜访本族的族长,请求指点。
老族长听说这位年轻人准备踏上人生的旅途,就写了三个字:不要怕。
然后对他说:“孩子,人生的秘诀有六个字,今天先告诉你三个,供你半生受用。
”三十年后,这个从前的年轻人已经人到中年,有了一些成就,也添了很多沧桑。
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他又去拜访那位老族长。
到了族长家里,才知道老人家几年前已经去世。
族长的家人拿出一个密封的信封对他说:“这是族长生前留给你的,他说有一天你会再来。
”还乡的游子想起来,三十年前他在这里得到人生的一半秘诀。
于是,他拆开信封,里面赫然又是三个大字:不要悔。
年轻时为了心中的理想勇往直前,不要怕;年老时对自己曾经付出的一切甘之如饴,不要悔。
人生的秘诀其实就是这样朴素、简单。
2.成功,就是不断向上走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一家公司工作着,公司虽然小,可是待遇各方面都不错,因此我从毕业到现在一直在这家公司工作。
我的大学同学和我的情况也差不多,都是安稳上着班,生活虽然没有大富大贵,可是却算过得惬意。
这样平静而惬意的日子却被突然而来的一个消息打破了:我们高中的一个同学小柯现在是另一家大公司的部门经理了,管理着近百人,年薪五十万。
其实这样的消息要是换了别的同学也不算什么,可是这个同学当初是我们班成绩最差的,当初考大学,不要说本科,就连专科都没有考上,因此我们上大学的时候,他就开始打工了。
当我们还在为迟到扣了五十块钱而后悔的时候,当我们还在为房子的月供苦苦挣扎的时候,听到这样的消息谁会受得了?可是,这个消息是千真万确的,而且听同学说在这个月底同学聚会的时候,小柯也会参加。
在月底的时候,我们抱着一种既嫉妒又想知道为什么他会取得这样大的成就的心思参加了这次同学聚会,果然在聚会开始不久,就有同学委婉地问小柯为什么能有这样大的成就?还有同学开玩笑说小柯是不是富二代……小柯看了一下大家,然后开始讲自己的故事,小柯的故事讲得一点也不传奇,从高中没有考上大学后,就开始出来打工了,在打工的时候,一边打工一边自学,慢慢七八年过去了,就有了这样的成就。
(启迪青少年成长的故事)启迪青少年体验心灵感悟的故事让他三尺又何妨

(启迪青少年成长的故事)启迪青少年体验心灵感悟的故事_让他三尺又何妨寒舍在一幢楼房的四楼,上有五楼压顶。
虽所成面积只一室一厅不足50平米,堪称陋室。
但下得楼梯便是公园,柳枝戏水,铁链护河,亭台信步,绿草含翠。
无论是开启窗帘亦或是坐躺阳台,均可晨迎朝阳,夜观星斗,居住环境叹为观止。
加之虽为法官,可我毕净是个主妇,家什不华,竟也被我整理得整齐干净,有条不紊。
故住了几年仍大有其乐融融,悠闲自得之感。
不久前,半夜乍起的一场大雨使我惊愕于卧室房顶出现的近1米长的裂缝,水滴如珠帘齐下,只得赶紧拿两只盆来接水。
“天不怕,地不怕,只怕漏”的童话故事使6岁的儿子抱着我不敢入睡。
六月的天,孩子的脸。
此后的几天雷阵雨不断,即便是上班时阳光灿烂,也不敢轻敌,须在漏雨处放两只盆,以随时迎接不速之客。
但既是如此,喜欢恬静安然氛围的我心中总感不畅。
几次上五楼欲与顶上主人一起查出漏源,无奈其主人早已迁出另居,房亦已出租,而租房的小姐并非天天来住,即使在家。
不知何故几番不让人进屋。
于是,千方百计与房东取得了联系,千呼万唤得以与房主相见于他那地上裂缝贯穿东西,无遮拦的阳台畅迎风雨的出租房屋内。
漏源了然,但房主左一个经济拮据,右一个封阳台已没有必要,又说近期没有时间,总说得那么人情又那么无奈。
至此,我将邻里间的责任义务略作一番宣传,继而又提出,若房主实是事务繁忙,则由我请匠人出材料补其裂缝、砌门槛。
我的大度让房东一时语塞,似深感汗颜。
而我,只是不愿耳听窗外雨声起,眼看顶上水帘落。
堵了屋漏,心便又觉得爽朗起来。
依旧灿烂地拥抱太阳,悠闲地醉沐月光。
周围邻里却不免为我抱起不平来:本是五楼房主的事,你何苦?帮他做了,竟不来打个招呼,道个谢,有失做人之道。
我便以笑置之,岂不闻古人有《家书》一诗曰:“万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尤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吗。
当今法官岂不如古时官吏之豁达?邻里相处,总难免要你帮我助,让人三尺又何妨。
感悟箴言堵了屋漏。
(启迪青少年成长的故事)启迪青少年学习做人智慧的故事_雪花

真是的,都快半个小时了,学校邮局效率真低!每次来取汇款都这么费劲,这个中午又别想干别的了。
窗外又下起了雪,纷纷扬扬的还真是好看。
看着雪懒洋洋地下着,才让我的心稍稍安稳了些。
雪花就像商量好似的,大家约定在同一个时辰,相拥着飘洒到人间。
眼下立春已过,那雪花落到地上便化了,在短暂的最后一刻完成了自己生命的全过程。
突然,一片雪花从窗外飘然而下,落到我的脸上。
一丝转瞬即逝的凉意使我的心倏尔一动,看来,只有我才能证明它来过这世界了……“同志们啊,谁看见我的身份证了?”这时,一个嘶哑的声音从门口传来,“我叫王秀英,昨天来这取过包裹……如果谁拣到,请还给我,我先谢谢您了!”我闻声望去,只见一个60多岁的老太太步履蹒跚地走进大厅。
她身穿一件自制的棉马夹,外套已脱下一半,头上挂满了雪花化成的水珠,眼睛里闪动着焦灼的神情。
她踉踉跄跄地扑奔到营业窗口,又对里面的人说:“我昨天来取过一个从四川寄来的包裹,给你看过身份证,还记得不?你看我的身份证找不到了,是不是落在你这里?”里面的人直摇头,老人又嘟嘟囔囔地向另一个窗口走去:“我叫王秀英,36年生人,有谁拣到我的身份证,我先谢谢他,谢谢他……”这时,大厅里的人终于把目光投向了她。
“咦,这不是数学系张教授的老伴吗?”“她不是在北门看收发室吗?怎么跑到这来了?”“听说她精神不大好……”“对了,她就是每天天不亮就在湖边朗诵古诗词的那个女疯子!”“你们不知道,她是咱们老校长的大女儿,年轻时可漂亮呢!”“听说她以前是教中文的,课讲得还不错……”“我叫王秀英,36年生人……”她的声音越来越小,越来越无力气,目光也变得散乱而呆滞,终于出来一个管事的,对她说:“你先回吧,一旦发现丢失的身份证,我们立刻通知你。
”可她还是不放心,直到把自己身份证上的文字和数码都抄在纸上,递到管事的手里,才默默地走出大门。
“运梅园,身份证!”哦,终于轮到我了。
唉呀,糟了,我的身份证呢?!窗外的雪花仍在懒洋洋地飘着,我的心忽悠一沉……感悟箴言雪花就像商量好似的,大家约定在同一个时辰,相拥着飘洒到人间。
(启迪青少年成长的故事)启迪青少年学习做人智慧的故事_还 阳 草

月亮,像刚刚充了电,晃得我有点胆颤!我希望它暗点。
可暗了,又看不见割草。
我心里充满着矛盾。
父亲在月光里蹲着割草,让我“打更”,要是远处来了人,就扔过去一个土块子,父亲就躲在树丛里。
父亲说,实际晚上割草,没耽误白天干活,也没什么。
怕就怕两个人:生产队长和看山的。
别人谁管这事?这两个人也倒不一定管,但还是不看到好。
我就不同了,我谁都怕。
我还在上学,学校团总支书记整天教育我们,要同一切资本主义的东西划清界限,父亲割草卖钱,算不算资本主义?我已经写了入团申请书了,背地里却干这事儿,要传到学校去还得了么?我谁都怕。
但父亲又说,你不是喜欢运动服回力鞋么?等卖了草,就给你买。
父亲的承诺,对我诱惑太大了。
我站在一棵柳树后边。
我能看到别人,别人却看不到我。
借着月光,能看出去挺远。
我总觉得远处有人走过来,那黑影在动,在慢慢地朝前移动,只是走得太慢。
我的心,也在黑影移动里砰砰乱跳。
眼睛看酸了,我闭上一会儿眼睛,再睁开,黑影还同刚才一样。
已是秋冬时节,山还封着,不让人去动一草一木。
但父亲割草这地方,是个沟膛里的荒草甸子,大概地力没劲吧,草只长到半尺或尺把高。
父亲只好蹲着割。
我说,这草太矮了,要是长高些多好!父亲说,多亏它长得矮。
父亲又说,长得矮,队里才没人管。
长得矮,别人不屑割。
我感到挺有意思,有时缺点也恰恰是优点了。
但只是苦了父亲,“脱节”放,草就显得高了。
草太矮,稍不小心,就会割到手,父亲雪亮的镰刀频频在手指前切割,发出“刷刷刷”的声响,真让人捏一把汗,我要帮着割,父亲不让,怕我割到手。
再说,他也怕我割得茬高了,割瞎了草。
父亲告诉我,山上和地上高草很多,但那不让割,也就不属于我们,而这种草,才是我们得施展地方,这很不容易呀,要格外珍惜它。
我说,这是什么草,长得这么不起眼?父亲说,你可别小瞧它,那年闹饥荒,村里人全靠这草救命了,大家叫它“还阳草”哩。
父亲告诉我,这种草长得快,割一茬在四五天就又长出来了。
只是,它就长尺把高,不往高长。
(启迪青少年成长的故事)启迪青少年学习做人智慧的故事_人生小品(三章)

一盘磁带一天,小王去街上买了一盘磁带,是流行歌曲,很好听,他听完了随手放在了自家的窗户上。
因为他家住的是一楼,来往的人比较多,小王上班临走时忘了把磁带拿进屋里。
小王的邻居小张路过小王家窗前,看到有一盘磁带,以为是谁丢在这里的,便随手拿走了。
小张回到家里正入神地听着磁带,小王下班回家了,听到邻居小张家放的磁带和自己的一样,就去看窗台上的磁带是否还在那里。
一看,不知哪里去了。
小王心里想:一定是小张偷去了,我得去问问他。
小张突然听见敲门声,一开门见是小王来了,这时小王问他看没看见他的那盘新磁带,怎么和你听的磁带一样。
小张解释道:“哎呀,这事可巧了,这盘磁带是不是你的?今天早晨我从你窗台上拣到的,你看看,是不是你的?”小王一看,正是自己的那盘新磁带,脸上顿时红了起来。
零花钱以前,我是个不太听话的孩子,总爱花些零花钱买身上戴的小饰物,耳环、项链什么的,或者买些零嘴吃。
现在有了储蓄盒,每天的零花钱都放在盒子里,有时候家里需要钱买菜,就拿出来买。
记得有一天,妈妈和爸爸领工资回来,于是我管妈妈要了十元钱,买了一对情侣项链,回来后戴了两天,结果过敏了。
妈妈说我净花些没用的钱。
从那以后,每次爸妈发工资,都拿出十元钱给我花在吃零嘴买那些没用的东西上了。
今年,我从来不吃零嘴,不花零钱。
储蓄的钱越来越多了,现在已经存了500多元钱了。
妈妈说:“人不能说不花钱,但钱要花在重要的地方。
因为钱是自己用劳动辛辛苦苦挣来的、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
”我想妈妈说得对,从此以后,我便不乱花零用钱了。
填土在离我家不远的一条大道上,一下大雨,低洼的大水沟就造成了交通堵塞。
那天,又下了一场滂沱大雨,这场大雨刚停,孩子们就出来玩儿,一看到水沟里又积满了雨水,都纷纷绕道过去。
还有一些胆大的大人,骑着自行车从水沟穿过去。
下午,我在回家的时候,看到大道上有些人,拎着一桶桶土和铁锹,不知他们在干什么。
走近一看,哦,他们在往水沟里填土。
我想,我也帮帮忙吧,可是走过去刚动一下土,他们就推辞道:“小朋友,不用了,我们快弄完了。
(启迪青少年成长的故事)启迪青少年学习做人智慧的故事_撂 荒 地

远远望去,它就像一个洗得发白的军被晾晒在山坡上,在四周都是深底杂色装里显得尤为抢眼。
我一看见这片颜色,心里的热情就蓦然间窜出火苗来!要知道那可是时兴抢军帽的年月呀。
我实际上也多次萌生抢军帽的念头,只是胆小,没敢。
为此,我曾一人在家对着镜子练凶脸,五指并拢后,弯曲,握紧拳,再突然用力打出去,很像那么回事。
可是,一碰上戴军帽的,我仍然心跳得厉害,腿软,浑身哆嗦。
瞅人家一眼都心里发毛。
幸亏当时没有人喝问我,否则我即刻会向人家“招供”。
父亲说,你爱戴军帽,就割柴禾去!这可是当时最伟大的创意了。
放学前的最后一节课,我早就没心思上了。
我在记忆里搜索撂荒地。
撂荒地,是指种过庄稼又废弃的坡地。
平地一经开发,就再也不会废弃了。
我曾想过,开荒出一片土地,要抠去许多树根子和石头,怎么能说扔就扔了呢?是种地时种子不够了,是让人当“小片荒”给没收了,还是开荒那家搬走了呢?但,当我对它感兴趣时,已顾不上那么多人,只想寻找和占有。
我多占有一块撂荒地,就等于向军帽又走近一步。
我曾经大胆地设计过,撂荒地多了,我也许还能买套军衣(仿军衣也行)呢!我当时寻找撂荒地,是因为它有太多的长处。
第一,我喜欢它的颜色。
虽然像军被,可军被离军衣军帽很近了吧?第二,割撂荒地的蒿草,肯定不会带树,没人管。
第三,篙篙草草秋风一吸,很快就干了。
我一次扛五六捆回家,也不觉得太累。
而那些榛柴杆苕条柴禾,太沉,一回扛三四捆,都压得不行。
第四,撂荒地一般离屯子近,我一个人去割柴禾,也不害怕。
当然,最主要是军衣军帽总在我眼前晃来晃去,我才如此爱屋及乌吧。
我放学后,常常将书包放在学校,而将藏在松树上的刀和绳子取下来,直奔撂荒地而去。
我一看到晾晒在山坡上的旧“军被”,肚子咕咕叫的声音也戛然而止,立即脚边生风。
我在虾形腰的前端,让月牙镰飞快地闪来闪去,伴着咔咔咔咔燃放小鞭般的脆响和腾腾烟雾,蒿蒿草草们饮弹倒地。
我感到口干舌燥。
我知道除了灰尘而外,还有摇落的草籽和蒿子籽。
(启迪青少年成长的故事)启迪青少年养成高尚情操的故事_放弃现在的样子(xiexiebang推荐)

(启迪青少年成长的故事)启迪青少年养成高尚情操的故事_放弃现在的样子(xiexiebang推荐)第一篇:(启迪青少年成长的故事)启迪青少年养成高尚情操的故事_放弃现在的样子(xiexiebang推荐)有一条河流从遥远的高山上流下来,经过了很多个村庄与森林,最后它来到了一个沙漠。
它想:“我已经越过了重重的障碍,这次应该也可以越过这个沙漠吧!”当它决定越过这个沙漠的时候,它发现它的河水渐渐消失在泥沙当中,它试了一次又一次,总是徒劳无功,于是它灰心了:“也许这就是我的命运了,我永远也到不了传说中那个浩瀚的大海。
”它颓丧地自言自语。
这时候,四周响起了一阵低沉的声音:“如果微风可以跨越沙漠,那么河流也可以。
”原来这是沙漠发出的声音。
小河流很不服气地回答说:“那是因为微风可以飞过沙漠,可是我却不行。
”“因为你坚持你原来的样子,所以你永远无法跨越这个沙漠。
你必须让微风带着你飞过这个沙漠,才能到达你的目的地。
只要你愿意放弃你现在的样子,让自己蒸发到微风中。
”沙漠用它低沉的声音这么说。
小河流从来不知道有这样的事情,“放弃我现在的样子,然后消失在微风中?不!不!”小河流无法接受这样的概念,毕竟它从未有这样的经验,叫它放弃自己现在的样子,那么不等于是自我毁灭了吗?“我怎么知道这是真的?”小河流这么问。
“微风可以把水汽包含在它之中,然后飘过沙漠,到了适当的地点,它就把这些水汽释放出来,于是就变成了雨水。
然后这些雨水又会形成河流,继续向前进。
”沙漠很有耐心地回答。
“那我还是原来的河流吗?”小河流问。
“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
”沙漠回答,“不管你是一条河流或是看不见的水蒸气,你内在的本质从来没有改变。
你会坚持你是一条河流,因为你从来不知道自己内在的本质。
”此时小河流的心中,隐隐约约地想起了似乎自己在变成河流之前,也是由微风带着自己,飞到内陆某座高山的半山腰,然后变成雨水落下来,才变成今日的河流。
于是小河流终于鼓起勇气,投入微风张开的双臂,消失在微风之中,让微风带着它,奔向它生命中(某个阶段)的归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残酷
朋友来串门,顺便带了几十只蛤蟆,美味当前本应心情舒畅,可我却着实有些犯愁。
因为蛤蟆在烹调之前必须以开水浸烫,彼时水声滚滚,蛙声吱吱,其惨烈足以使任何仁人君子辍屠刀而远疱厨。
且该友与吾妻都属女流之辈,平时见了大米虫都要一蹦八丈高,哪里还敢沾惹这种屠戮事宜?无奈,我只好咬紧牙关,立定脚跟,以百折不挠的准英雄气概将这些蛤蟆统统超度到了西方极乐世界。
待我青面獠牙状走出厨房,二女子非但不予钦敬,反而异口同声说我残酷,沉思良久,遂成此一篇说残酷之文。
人类的残酷由来已久,但据我的读书经验,在所有的残酷中应首推古代中国。
有人说不然,君不见外国人之残酷乎?布鲁诺死于火刑,法国皇帝和革命党人命丧断头台,日本人用洋刀刺刀比赛杀人,希特勒以毒气室灭绝犹太种族,种种残酷罄竹难书,怎能说古代中国才是残酷之最呢?我说,上述残酷诚然残酷,但与古代中华之残酷传统相比,实在是小巫见了大巫,如果不信,我可以举几个《资治通鉴》所载的实例,管保让世间所有的残酷黯然失色。
汉末王莽抢班夺权后,因政见不同,某次在后宫险遭暗杀,当他由惊魂未定转为恼羞成怒时,全国最出色的屠夫和最资深的医生便在他血腥的旨意下联袂登场。
屠夫用最精致的屠功切割刺客的肉体,尽量使其每个健康的器官都成为痛苦的源泉和极致;而那位救死扶伤的医生所要做的,就是使刺客在遭受屠宰时最大限度地感知痛楚,最大限度地延缓死亡。
这种残酷意在报复和恫吓,似乎还稍近些人情,而另一则关于残酷的故事,却是从任何角度都无法可解的。
南北朝时期,齐国南阳王萧绎酷虐成性,杀人如麻。
齐王接到举报,立即派人将其押解京师听候处理。
谁知见面之际,两人臭味相投,眨眼间成了最好的玩伴。
一天,齐王问萧绎在藩属有什么最好的游戏,萧绎说把人剥光衣服,扔入蝎子堆中,那场面是再妙不过的。
齐王大喜,立即派人捉来两三斗蝎子,把人和蝎子一道掷入大浴缸,见缸里人翻滚呼号,齐王大乐。
事罢,齐王突然勃然大怒,指着萧绎的鼻子气愤道:“这么好的游戏,你早应该派快马来报告我!”
在《资治通鉴》的其他篇章里,我们还可以第N次地读到“拉杀之”、“锯杀之”、“剐之”、“烹杀之”、“腰斩”等等字样,虽然未作详实细腻的现场报道,但通过想象,那种令人寒毛倒竖的残酷仍使我仿佛身临其境。
残酷本质上是一种嗜血的兽性,无论施之何人,都是对人性的一种蔑视和对生命的绝大凌辱。
被残酷吓倒的只有懦夫,但残酷所激怒的却永远是良知和正义。
曾在报上读到武汉市警方以特种药物代替枪弹执行死刑(该药物可在最长不超过四十五秒的时间内致死刑犯死亡),心中不仅由衷欢欣;毕竟,即使对最令人厌憎唾弃的罪恶而言,死亡是对该罪恶最大的限度的惩罚了。
吃屎的症结
狗爱吃屎,是人所熟知的常识,然而《聊斋志异·三生》里的一段描写,却让我们大开了眼界:“(刘孝廉)至冥司……罚为犬……稍长,见便液亦知秽,然嗅之而香,但立念不食耳”。
身为狗而不吃屎,看来这狗做得颇有些境界。
须知狗对屎的渴望,绝不亚于人对于功名利禄的贪恋,“我什么都能抗拒,就是抗拒不了诱惑”(王尔德语),可见诱惑误人之深。
但这条狗面对“嗅之而香”的屎居然能做到“立念不食”,岂不让那些吮痈添痔之人顿时愧杀?
当然,这只能是批判者的一厢情愿,自古以来吃屎者就不乏其徒。
如果他们的以臭为香确实是发自内心的,就如蝙蝠爱黑暗、蛆虫恋泥淖,我们自是无话可说,那好歹也算是一种信仰吧。
可恨的是大多数吃屎者心里都是清醒的,他们明知自己在做什么,却一点都不在乎批评。
人岂能为别人的眼光而活?所以他们便益发毫无顾忌,旁若无人,即使他的确在吃屎,即使他已被千夫所骂,他们仍将大嚼大咽,甘之如饴。
此外,还有一类善解人意者,他们在吃屎之余,又横生一种理论,以为人生天地之间,有时便免不了要吃屎,只是吃得多少而已。
吃,是通达世事,不吃,便是不谙人情,进而推论所谓高尚,不过是人前不吃,人后暗补的克己复礼层面,而卑劣,自然就是想吃就吃,直奔主题的及时行乐范畴。
这种自甘堕落的嘴脸(笑骂由汝,好官我自为之)和自甘卑劣的丑态(我是流氓我怕谁),或许可当作一种道德上的生态平衡而置之度外,可一旦这种自甘卑劣和自甘堕落的丑恶超出了平衡的界限,且被越来越多的大众熟视无睹,甚至竟被腐蚀,那才是最为可忧的结局。
纵观历史,愚昧造成的灾难并非不可弥补,战争引发的宿疾也并非不能治愈。
外在的创伤永远无法阻挡文明的进程,而只有根部的溃烂,才是毁灭人类进步的黑洞。
也许,文明有许多坚固的支点,但我想,如果人在诱惑面前完全丧失了克制,那么无论是何种文明,最终都将会沦为一片荒凉的废墟。
惧内与爱
蒲松龄的一生,如果不是受过太多女人的气,就是饱看了朋友被老婆欺负。
否则,他那几篇描写悍妇的文章便不会有如此精彩的挥洒。
那些小说的细节在此就不再赘述,读者自有平装或精装的《聊斋志异》可供翻阅。
我之所以注意到蒲松龄对悍妇有一种压抑不住的反感,是因为在《马介甫》中,我发现了他通过大胆想象创造出的疗治惧内症的奇妙药方——“丈夫再造散”。
在文章中,狐仙马介甫眼见悍妇对朋友杨万石一家的残酷摧残,愤而拿出“丈夫再造散”让唯妻命是从的懦夫杨万石吃下,希望他从此洗心革面,作一个顶天立地的汉子。
据说杨万石吃罢此药,顿“觉忿气填胸,如烈火冲烧,刻不容忍”,一路呐喊着冲进闺房,把平素敬畏、恨不能当祖宗供的老婆暴打一顿,使夫妻关系在瞬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我从来也不赞成男人动手打老婆,更不认为能打老婆的男人才算大丈夫。
“上帝使男人的力量比女人大,不是让他欺负女人,而是让他更多地承担责任”。
我只觉得现在有些男人太没骨气,枕头风前无硬耳,石榴裙下竞折腰,为博红颜一笑,他宁可放弃做人的原则,为免河东狮吼,他们甘愿记忆自己的理想。
老婆步亦步,他便趋亦趋,其跟班似的奴才相。
即便有极端的女权主义者在侧,也会暗动重振纲常的念头。
试想,他对女人尚且如此,抗战年代还不铁定是个叛徒汉奸?
平心而论,惧内者未必都这么差劲儿,他们当然有自己难言的苦衷,有的男人闯世界,拼命地争权夺势,未必是权力欲太强,他也许只是想满足妻子时时横向比较的虚荣心;还有的男人挖空心思搜财觅宝,未必是欲壑难填,有额外的奢想,他也许只是为了买得片刻的安宁,有一首流行歌曲这么唱:“再见了亲爱的梦中女孩/我将要去远方寻找未来/假如我有一天荣归故里/我会重新站在你的窗外……”连那些纯情的大男孩都这种想头,可见惧内是一种倚石而下的水流,引弦待发的长箭,绝对是形势所然,不得不尔。
有人说,怕老婆也是一种爱的表现,此言貌似有理,细想却又不然。
试问当此战战兢兢,诚怕诚恐之时,怕且不暇,哪还有闲功夫爱?事实证明,持久的婚姻基本得益于夫妻间的平等互爱,因为卑躬屈膝不会得到爱,患得患失也不会延长爱。
真正的爱情,健康的婚姻,不但需要适度的宽容,更需要的还有自尊。
感悟箴言
真正的爱情、健康的婚姻,不但需要适度的宽容,更需要的还有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