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的创作

合集下载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王蒙获奖感言及作品简介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王蒙获奖感言及作品简介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王蒙获奖感言及作品简介王蒙,男,作家,研究员。

河北南皮人,祖籍河北沧州,1934年10月15日生于北京。

20世纪50年代初起开始文学创作,发表作品。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9部,以及中短篇小说、散文、诗歌、译作、文学评论、传统经典解读等等,2014年出版《王蒙文集》45卷(1500余万字)。

曾获意大利蒙德罗文学特别奖,日本创价协会和平与文化奖等诸多奖项。

2015年8月16日,80岁的王蒙首次获得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是《这边风景》。

2015年9月29日晚,众所瞩目的第九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格非、王蒙、李佩甫、金宇澄、苏童五位获奖作家登台领奖。

王蒙《这边风景》授奖词:王蒙与新疆之间,连接着绵长繁茂的根系。

这片辽阔大地上色彩丰盛的生活,是王蒙独特的语调和态度的重要源头。

《这边风景》最初完稿于近40年前,具有特定时代的印痕和局限,这是历史真实的年轮和节疤,但穿越岁月而依然常绿的,“是生活,是人,是爱与信任,是细节,是倾吐,是世界,是鲜活的生命”。

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很少有作家如此贴心、如此满怀热情、如此饱满生动地展现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图景,从正直的品格、美好的爱情、诚实的劳动,到壮丽的风景、绚烂的风俗和器物,到回响着各民族丰富表情和音调的语言,这一切是对生活和梦想的热诚礼赞,有力地表达了把中国各民族人民从根本上团结在一起的力量和信念。

王蒙获奖感言:这次获得茅盾文学奖,第一,我感动的是对于40年前动笔、近年才定稿出版的这部作品的肯定。

历史并未切断与摘除,文学不相信空白,不怕事后诸葛亮。

该连续的自然要连续,该弥合的也不难弥合。

命名不合乎时宜了,内容仍然可以真实生动。

青春能万岁,生活就能万岁,文学也能万岁。

文学不应该得奖后热闹一阵就夭折。

我始终相信文学会有一种免疫力,它不会因一时的夸张而混乱,不会因一时的冷遇而沮丧,不会因特殊的局限而失落它的真诚与动人。

局限也可以成为平台,也可以成就风格,如果你有足够强大与自由的文心,条条框框可以成为彩绸花棍式的道具。

王蒙的“东方意识流小说”

王蒙的“东方意识流小说”

东方意识流”小说主要作品: 《春之声》岳之峰
《夜的眼》陈杲
《海的梦蒙“东方意识流”小说的特色 1、立足于民族性和现实性的思想内容 2、有意识的意识流手法 情节框架、意识流的自由联想,内心
独白和象征暗示
3、充满诗情画意的文风
第二十三章 小说
第二节
王蒙的“东方意识流小说”
一、作者简介
王蒙(1934-- ), 祖籍河北沧州, 1934年生于北京。
王蒙创作活动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五十年代(早期)的现实主义创 作。《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青春万岁》 (当时末出版); 第二阶段(从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末)艺 术创新阶段。《夜的眼》、《海的梦》《春 之声》《布礼》《蝴蝶》等; 第三阶段即九十年代以来,主要从事系列长 篇小说《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踌 躇的季节》等回首往事、反思历史。

王蒙20世纪90年代的季节系列长篇小说主要有( )等

王蒙20世纪90年代的季节系列长篇小说主要有( )等

王蒙20世纪90年代的季节系列长篇小说主要有( )等王蒙20世纪90年代的季节系列长篇小说主要有《秋刀鱼之味》、《鲍家街女人》、《流金岁月》等。

王蒙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他的作品涵盖了广泛的题材和风格。

在20世纪90年代,王蒙以一系列描述不同季节的长篇小说成功吸引了全国读者的关注。

这一时期的作品以其生动的人物刻画、丰富的情节和深入的社会观察而闻名。

首先,我们来介绍《秋刀鱼之味》。

这部小说以中国北方的季节变化为背景,通过讲述一个农村家庭的故事,展现了中国农村社会在改革开放背景下的变迁。

小说描绘了小人物秋刀鱼在大环境中的抗争和生活态度,塑造了一群可爱的农民形象。

这部作品以其真实、细腻的描写获得了读者的喜爱。

接下来,我们谈谈《鲍家街女人》。

这是王蒙创作的又一力作,以一个北京老胡同的女人们为主线,展现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角色和地位。

通过描绘女性的命运和经历,作者呈现了社会变革对普通人的影响。

这部小说以其深入思考社会问题的态度和细腻的文笔,令读者对当代中国的妇女问题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流金岁月》。

这部小说以一个家族为背景,跨越了几十年的时间,通过描述不同年代的人物和事件,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们的遭遇和选择引人深思。

作者以真实的历史背景和独特的叙事方式,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仅可以体验到历史的变迁,还能够对个体命运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有更深刻的理解。

王蒙20世纪90年代的季节系列长篇小说以其深入观察社会现象、生动描绘人物形象、丰富的情节和独特的叙事风格,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赞誉。

他通过这些作品探索和反思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同时也给予了人们对家庭、亲情、友情和爱情等普遍主题的思考。

这些作品的存在不仅丰富了当代中国文学的面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

反思文学:作家作品介绍

反思文学:作家作品介绍

社会经验类型:《邢老汉和狗的故 事》、《浪漫的黑炮》等。
在《从库图佐夫的独眼和纳尔逊断臂谈起》(《小说月刊》
1981年1月)他谈到家庭出身给他带来的灾难:五七年批判我时, 我的一位好友(现在仍是我的好友)在《延河》上发表了一篇 《张贤亮是什么人》,大部分篇幅却是我祖父和我父亲的历史, 真如曹操说陈琳的话:“荼及先人”还加了许多艺术的虚 构。……后来,这就成了我一次一次判决中的主要证据,搞得我 有口难辨,苦不堪言。然而,我私下里一直认为思想意识或精神 灵魂方面的东西是不会通过染色体遗传到下一代的肉体上的。受 其苦深,其印象亦深,所以,我的几篇小说都是围绕着这样的主 题展开或与此有关的。
心理历程生活变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段,成为“自由人”境遇中的“灵与肉”冲 突
其一,“人”的意识,主要表现为饥饿的危胁。
A.①荒凉破败景的描写; ②主人公(1.78,44公斤)皮包骨头与几匹瘦 马相比照作为开头; ③车把式冷漠而略带悒郁的目光。这些都暗示 了人的动物性因素的增长。饥饿早已把同情与 怜悯之心从心里驱赶的一干二净。
思考题:
1.《蝴蝶》中张思远的“人蝶变异”说明什么? 2. 海云的悲剧给人们怎样的启示。 3. 王蒙在新时期文坛的意义。 4.《活动变人形》是怎样一部作品? 5. 以具体作品为例谈王蒙小说的语言。 6. 王蒙的《青狐》是怎样一部作品?
二、张贤亮:苦难历程上的跋涉者

(一)苦难历程上 的跋涉者
自身经验类型:《土牢 情话》、《灵与肉》、 《初吻》、《绿化 树》、《男人的一半 是女人》、《习惯死 亡》、《我的菩提树》
在章永璘的求生搏食的机智、经验和技巧中,我们 看到和想到的是:一个有着无限创造潜力的知识分子, 竟然不得不卑贱地使用他的知识和能力。章永璘耍小聪 明,卖厚脸皮,仅仅为了充填肚子使之涨,而不是奢望 “饱”,这里不仅知识分子的清高荡然无存,连人人皆 有的恻隐羞愧之心也所剩无几。饥饿唤起的求生本能驱 使着人性。物质环境就是这样由表及里的改变着人的精 神面貌。不管章永璘意愿如何,他首先必须适应环境, 生存下去。作品沿着这线索展开了他“苦难历程”的一 个侧面:吃,吃饱,恢复体力,自食其力,与其他劳动 者平起平坐,向往小家庭,…。这一侧面展现,有正常 人的表现,食的生存需要,又有特定环境下人求生的变 态表现。

王蒙主要作品

王蒙主要作品
文集
《王蒙文集》、《王蒙文存》等
评论、随笔集
《你好,新疆》、《当你拿起笔》、《漫谈小说创作》、《王蒙谈创作》、《文学的诱惑》等
《创作是一种燃烧》、《红楼启示录》、《欲读书结》、《〈红楼梦〉启示录》、《我的人生哲学》《成语新编》、《老子的帮助》等
改编电影作品
《青春万岁》
哲思录
《这个社会会更好吗?王蒙哲思录》
王蒙主要作品
作品类型
作品名
小说
长篇小说
《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恋爱的季节》、《狂欢的季节》、《失态的季节》、《青狐》、《王蒙说》、《踌躇的季节》、《这边风景(上下)》等
中短篇小说集
《小豆儿》、《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名医梁有志传奇》、《冬雨》、《说客盈门》、《相见时难》《深的湖》、《心的光》、《夜的眼》、《木箱深处的紫绸花服》、《淡灰色的眼珠至在伊犁》《妙仙庵剪影》、《加拿大的月亮》、《球星奇遇记》、《风筝飘带》、《蝴蝶》、《相见集》《雪球集》、《布礼》、《我又梦见了你》、《纸海勾沉至尹薇薇》、《坚硬的稀粥》、《高原的风》《无言的树》、《冬天的话题》、《临街的窗》、《眼睛》、《夜雨》、《来劲》、《庭院两国纪行》、《桔黄色的梦》、《苏联祭》、《我的喝酒》、《印度纪行》、《访日散记》与《我爱非洲》等
诗作
《错误》、《洗礼》、《春风》等
论文
《语言的功能与陷阱》、《〈红楼梦〉中的政治》、《接纳大千世界》、《心有灵犀》等
诗歌集
《旋转的秋千》、《西藏的遐思》等
自传
《王蒙自传第1部:半生多事》、《王蒙自传第2部:大块文章》、《王蒙自传第3部:九命七羊》、《王蒙八十自述》、《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等
演讲录
《文化掂量:王蒙最新演讲录》

201804真题00531《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含解析)

201804真题00531《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含解析)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试卷(课程代码0053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下列作品中,王蒙创作的小说是A.《生死疲劳》 B.《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C.《邢老汉和狗的故事》 D.《沉重的翅膀》【正确答案】B(P46)【答案解析】《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发表于1956年,是王蒙早期的代表作。

2.冯骥才小说《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中,贯穿故事始终的物品是A·鞋子 B.雨伞C.铅笔盒 D.月亮【正确答案】B(P72)【答案解析】小说以白描为主,间以客观性的议论,以一把雨伞贯串始终,含蓄蕴藉,给读者留下耐人寻味的审美空间,具有十分感人的艺术魅力。

3.下列选项中,属于小说《哦,香雪》的一组人物形象是A.女乘务员、波外翁 B.赵慧文、李爱杰C.癞六伯、志煌 D.凤娇、“北京话”【正确答案】D(P79)【答案解析】《哦,香雪》叙述一条铁路线经过北方小山村台儿沟,每天在那里只停留一分钟,却给香雪、凤娇等一群乡村少女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波澜。

香雪对铅笔盒的向往,凤娇对北京话”的特别好感,暗示了她们对山外的世界和新的生活方式的向往与追求。

4.阿城小说《棋王》中,说“人还要有点儿东西,才叫活着”的人物是A.脚卵 B.小毛C.“我” D.王一生【正确答案】D(P100)【答案解析】原文:人渐渐散了,王一生还有些木,我忽然觉出左手还攥着那个棋子,就张了手给王一生看。

王一生呆呆地盯着,似乎不认得,可喉咙里就有了响声,猛然“哇”地一声儿吐出一些黏液,眼泪就流了下来,呜呜地哭着说:“妈,儿今天明白事儿了。

人还要有点儿东西,才叫活着。

妈—”5.陈染小说《空的窗》中,让一位孤独寂寞的退休老人重燃生命热情的工作是 A.坚持做礼拜 B.街头卖艺C.为邮局送信 D.领养弃婴【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空的窗》写的是“我”和老人摆脱绝望的生活、重拾生活信念的故事。

《白杨礼赞》内容复述

《白杨礼赞》内容复述

《白杨礼赞》内容复述
《白杨礼赞》是王蒙创作的一篇散文,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和描写,表达了对白杨树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品质的敬重和赞赏之情。

文章以抒情的笔调展开,首先描述了白杨树高大挺拔的身姿,使
人感受到其形象的威严和力量。

接着,作者着重描绘了白杨树生长在
恶劣环境中的顽强和坚韧。

无论是在荒漠中,还是在寒风刺骨的高山上,白杨树都能生根发芽,迎接挑战。

这种顽强的生命力使人们对白
杨树产生了敬佩之情。

接下来,作者通过对白杨树树干上痕迹的描述,引发了读者对白
杨树生命历程的思考。

白杨树年复一年地经历着风雨的洗礼,它的树
干上留下了种种伤痕和岁月的痕迹,但它依然屹立不倒,不屈不挠。

这种坚韧和顽强不拔的品质令人钦佩和感动。

最后,文章以抒发情感的方式再次赞美白杨树。

白杨树随风起舞
的树叶,如同洒落的金光,使人感到温馨与美好。

它秉持着对生命的
尊重和热爱,以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向人们传递着无限的力量和希望。

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王蒙抒发了对生命力、坚韧不拔的赞叹,
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像白杨树一样坚持不懈地追求梦想,勇往直前,把生活过得更加美好。

这篇散文以其独特的文笔和情感表达,深深触动了读者,并在文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王蒙

王蒙
第三节 王蒙

一、创作活动简 介
处女作《青春万岁》 成名作《组织部新 来的青年人》 第一阶段:早期 “革命+青春”



第二阶段:艺术创新阶段
1979年以后,王蒙先后发表了《春之声》、 《布礼》、《蝴蝶》等作品,运用意识流 手法,着重揭示人物的内在心理世界。 《活动变人形》、 《来劲》、《坚硬的稀 粥》
三、《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一部有争 议的小说

《绿》侧重从物质 的角度、从饮食、 饥饿角度揭示了人 的生命存在和生存 环境;《男》则从 精神的角度,从人 性的角度揭示了人 的本质及人性的扭 曲、异化和还原。
1、如何评价章永磷这一人物形象


人——非人环境 中的畸形人—— 人 灵与肉的渴望— —灵与肉的斗 争——灵与肉的 新生



3、试析陈奂生的 性格特征。 4、简述陈奂生这 一形象的意义。 5、为什么说高晓 声是“农民灵魂的 探求者”?

(2)突破了传统文化和社会道德的禁 忌,为审美艺术的需要,把人的潜意 识的心理活动真诚的袒露出来。
(3)浓郁的思辨色彩与哲理性。 公子落难,佳人相助的模式。
(四)、基本特色:

把知识分子苦难历 程放在荒原人特有 的生活氛围中,进 行自我审判和自我 忏悔,具有自传特 点、思辨色彩和西 部情调。
五、阅读与思考
3、当代“国民性”问题的新思考 四、叙事方式 1、把人物置于最利于表现他的环境中,充满 喜剧色彩。 2、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展示人物的灵魂。 3、幽默深沉,寓庄于谐。
五、阅读与思考


1、高晓声:《高 晓声幽默作品自选 集,漓江出版社 1995年6月版。 2、金燕玉:《论 高晓声的创作个 性》,《当代作家 评论》1985.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期以来王蒙的创作
1
一:关于王蒙
“故国八千里,风云三十年”
2
先是写了一些《故事二则》、《火之歌》这样一些充满理想和激情的篇章,接着是《难忘难记》、《歌神》、《光明》、《表姐》、《友人和烟》等对心灵创伤的的揭示性作品。

以后则是《布礼》、《悠悠寸草心》、《春之声》、《风筝飘带》、《说客盈门》、《蝴蝶》、《相见时难》、《名医粱有志传奇》、《活动变人形》等一批侧重深刻的历史反思的作品。

3
《夜的眼》、《海的梦》、《春之声》、《风筝飘带》和《布礼》等,被文坛称为王蒙的“集束手榴弹”。

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被誉为“审父杰作”
4
《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和《踌躇的季节》三部,2000年5月,《狂欢的季节》出版。

作品可以参见《王蒙文集》(1-4卷)
5
二:反思小说作品
三部中篇小说《蝴蝶》《布礼》《相见时难》是非常典型的反思作品。

6
1、《布礼》
《布礼》是一篇自传色彩很浓但是又不全是自传体小说的作品。

它融合着的自身经历,塑造了一个备受冤屈但仍然新年不渝的共产党员钟亦成的形象。

7
《布礼》不同于当时的伤痕和反思小说,它以现身说法的方式告诉大家,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应该怎样看待自身所遭遇的冤屈和不幸,不管遇到什么挫折,打击,都不失对党对人民的一颗赤子之心。

布礼在着力表现真正的共产党人心灵铸造的历史的同时,毫不粉饰的展示了我党历史上哪些并不十分光彩,甚至相当荒谬的左倾现象,深刻地反思那段令人痛心的历史,给今天以有力的启迪
8
2、《蝴蝶》
《蝴蝶》从一个部长级的领导干部的角度,自上而下地看这些群众领导、对党态度和领导者对群众的态度的变化,作品采用侧重心理描写和交错回忆的意识流手法,通过一个老干部张思远对由于自己思想、地位、境遇沉浮的变化而引起的与群众关系的远近疏密变换的回顾与思考,写他如何发现自己,以及他和人民群众曾经有过的和应该继续保持的血肉联系,从而寻求到我们党的事业成败得失的最根本的原因。

9
极力寻求那最根本的关系着我们党和政权的性质,关系着革命的目的和发展方向的核心问题
——党群关系问题。

正如《蝴蝶》中乡村医生秋文拒绝了张思远的求婚后所说的:“别忘记我们,心上要有我们,这就什么都有了。


10
3、《名医梁有志传奇》
梁有德和梁有志两个孪生兄弟的不同人生遭际
11
后来小白小黑上了学,同班。

小白大名叫梁有志,小黑叫梁有德。

一进学校就显出了天分的差异,梁有志整天玩弹球、三角、蟋蟀、剟刀,可门门功课一百分,期末考试全班第一。

梁有德灯光下吭哧吭哧地念书,一遍又一遍地背书写字,一会儿一问问题,熬得双眼通红,最后勉强及格。

等上到三年级以后,回家做作业,梁有志便成了梁有德的辅导教师。

各种语文、数学题,梁有志缓缓地给梁有德解释,好不容易才弄明白了点。

有的始终也听不明白,只好由梁有志给代做。

梁有志也觉得不平,为什么哥哥上学就这样难,而他自己又那样易呢?12
1952年,梁有德被任命为市委组织部一个科的科长。

他做事慢条斯理,说话结结巴巴,有时候半天半天不说一句话。

当时人们一致认为这是踏实、稳重、厚道、深沉的表现,适宜做领导工作,特别是组织部门的工作。

1954年,梁有德提升为副处长。

1956年,晋升为处长,上上下下一致认为他是一个可靠的人。

一些同志选择私交的时候也选择了梁有德,认为与梁有德在一起不需要提防,不会上当吃亏。

至于梁有志,“他太聪明了啊!”
13
所以梁有志终于没有进步。

不能只看给暖瓶灌开水。

同样的暖瓶同样的水,有些人这样灌水动机是无产阶级的,另一些人这样灌水动机是非无产阶级的。

14
他写小说,他画画,他……他常常在梦里梦到自己等公共汽车。

他来到一个车站,车刚走,他听到了公共汽车关门的吱嘎声,他眼巴巴地望着一辆坐满了人的车走掉。

他踯躅前行。

车来了,他跑,又一辆车从他眼前走掉了。

他又跑。

他越跑越快,车也越开越快。

他终于没有搭上车。

大多数人经过吃他开的药物,或经过他的针灸、推拿、按摩、拔罐子以后病情有所好转。

少数人效果不显著。

极少有人经过治疗反而恶化。

15
(梁有德的文革遭遇)
有一次因背错了“语录”差点没被红卫兵当作“现行反革命”送到公安局去。

不打不成交,由于错背“语录”事件,各派红卫兵组织连连审讯和批斗梁有德。

梁有德的愚直、诚恳、朴实、耐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干脆说,梁有德的人格征服了狂暴的红卫兵。

16
组织部与人事局联合调查:梁有志,54岁,1946年参加革命,1948年入党。

大学肄业,“文化大革命”中无问题。

衷心拥护四项基本原则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

精通医道,有治哑的实绩。

群众关系、道德作风俱佳。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真是天生就的中医学院院长材料!
17
外界传出了“路边社”的报道。

说是梁有志对于没能当上副省长深为不满,便采取“掼
乌纱”的方法去闹,总算闹成了个副主席。

如果这样庸俗下去……梁有志甚是发愁,中国会亡吗?
大年初二去给哥哥拜年。

饭后一起站到阳台上欣赏夜景。

一连三天了,每天晚上发疯一样地放着鞭炮、花。

劈里啪啦,呜呜呜,乒乒乓乓,整个城市发狂一般,翻江倒海。

多年的艰难、沉默、奋斗的冤枉路,似乎都在这翻滚中得到了报偿。

而翻滚不已的花炮的浪潮中正在躁动着繁荣的捉摸不定的未来。

哥儿俩老泪纵横。

18
4、意识流小说作品——《春之声》
没有贯穿全篇的故事情节,主要借助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境、联想和下意识的活动,创造出某种典型意境,反映出社会生活和人的心灵奥秘,向人们传递着春天的信息。

它主要写工程师岳子峰访德归来,春节前夕搭乘闷罐子车回乡探亲途中的思绪。

19
《春之声》是我国比较成功地借鉴意识流手法创作的小说,它以其实绩,打破了以人物、情节、环境为主要要素的传统小说创作模式,在当代文学史上,是开先河的作品。

从繁荣文学艺术角度看,它给我们传递了春的信息。

小说成功借鉴意识流的创作手法,借助人物周围诸如声响、晃动、味道、乐曲等信息刺激,让主人公意识流动,产生丰富的联想,进而把那生生不息的、不可扼杀的、浩浩荡荡的生活之流,通过人物心理的旋转得到全景式、对照式的反映。

这种手法的运用,突破了时空界限,揭示了主人公的心灵奥秘及时代氛围。

20
作品分析:《活动变人形》
1986年3月王蒙的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当代长篇小说》上。

1987年由该社印成单行本出版。

21
主要人物:倪吾诚,姜赵氏、姜静宜、姜静宜、倪萍、倪藻
女性组图:姜赵氏、姜静珍、姜静宜:被封建制所荼毒的女性
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