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站

合集下载

第17课《小站》(教学设计)六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五四制2024)

第17课《小站》(教学设计)六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五四制2024)

17《小站》同步课堂活动设计【学习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理解重点词句的能力。

2. 学习作者有顺序地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3. 体会小站工作人员全心全意为旅客服务的精神。

4. 感受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感受小站的温馨和舒适,体会小站工作人员的热情和周到服务。

难点:理解作者按方位顺序来介绍小站及其作用。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作者介绍1.PPT呈现:展示PPT “作者介绍”内容,并请学生默读,思考:你对作者有哪些了解?2. 学生交流,梳理信息:★引导学生从作者的姓名、笔名、所处的年代、作品等方面进行介绍,并请学生补充信息。

★教师补充:袁鹰是当代著名作家,擅长写散文,他的作品取材广泛,文笔细腻,充满了人文关怀。

“一人一事,一景一物”,体现了作者善于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品质,以及他作品反映时代精神、社会风貌的特点。

3.教师总结过渡:★教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小站》就是一篇富有生活气息、体现时代精神的散文,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感受袁鹰笔下那个充满温情的小站。

【设计意图】通过PPT呈现图文并茂的作者介绍,加深学生对作者袁鹰的了解,了解他的身份、所处年代、作品风格和特点,并结合“一人一事,一景一物”等关键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观察。

教师补充介绍和总结过渡环节,为接下来学习文章内容做好铺垫,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二、字音字形1.PPT呈现:展示PPT “字音字形”内容,引导学生自由朗读,圈出自己认为读不准或容易写错的字词。

2.听音正音,纠正读音:★教师范读词语,学生认真听,注意纠正自己容易读错的读音。

★教师重点强调:3.多种方法,识记字形:★引导学生观察容易写错的字的字形,并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识记。

4.书写指导,巩固练习:★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间架结构,并进行书写练习。

★例如: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找出自己容易写错的字进行重点练习;教师可针对个别难写的字进行重点指导。

《小站》提纲

《小站》提纲

《小站》的提纲
一、引言
1.描述小站的背景和位置
2.引出小站的重要性或独特性
二、小站的设施和服务
1.详细描述小站的设施(例如:候车室、售票处、卫生间等)
2.介绍小站提供的服务(例如:客货运、行包托运等)
三、小站的历史和发展
1.描述小站的历史背景和演变过程
2.介绍小站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或变革
四、小站的人物故事
1.描述小站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2.通过具体人物故事展现小站的魅力和活力(例如:一位老站长的
新生)
五、小站的文化与意义
1.探讨小站在当地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例如:民俗文化、历史遗
迹等)
2.分析小站对于社区和城市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六、结论
1.总结小站的特点和亮点
2.对小站的未来发展提出展望与建议。

部编版六年级上《小站》PPT课件1

部编版六年级上《小站》PPT课件1
部编版六年级上《小站》PPT课件1
部编版六年级上《小站》PPT课件1
自学第三到第六自然段。
• 这一部分主要描写的是什么?用笔画下来
部编版六年级上《小站》PPT课件1
部编版六年级上《小站》PPT课件1
• 最后两段没有再写小站的“小”,这在 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部编版六年级上《小站》PPT课件1
部编版六年级上《小站》PPT课件1
月台中间有一个小小的喷水池,显然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喷水池 中间堆起一座小小的假山,假山上栽着一棵尺把高的小树。喷泉从小 树下面的石孔喷出来,水珠四射,把山上的小宝塔洗得一生不染。
月台的两头种了几株杏树,花开得正艳,引来一群蜜蜂。蜜蜂嗡 嗡地边歌边舞,点缀着这个宁静的小站。 • 先写__ _,再写_ __,最后写__ _。
• 这个小站坐落在山坳里。站在月台上向 四周望去,只看到光秀秃的石头山,没有 什么秀丽的景色。可是就在这儿,就在这 个小站上,却出现了一股活泼的喷泉,几 树灿烂的杏花。 这喷泉,这杏花,给旅客们带来了温暖 的春意。
部编版六年级上《小站》PPT课件1
部编版六年级上《小站》PPT课件1
• 学生习作作品
习作修改清单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级
表达 语句通顺

☆☆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没有错别字

按一定顺序写

内容
有三个以上表示顺序的词语

☆☆☆
前后内容完整、连贯、有条理 围绕中心意思写清楚 (奖励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部编版六年级上《小站》PPT课件1
部编版六年级上《小站》PPT课件1
1.下车,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就职。后 来又常 用“下 车伊始 ”表示 官吏初 到任所 。 2.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 ,然后 再作考 察,进 行犯罪 事实的 取证工 作。 3.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 不能直 接称呼 帝王, 于是又 可用作 帝王的 代称。 4.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 演义》 中就经 常提到 “京师 ”,现 代泛指 首都. 5.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 某人的 字得以 通行使 用,他 的名反 而不常 用。

人教部编版(五四)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8课《小站》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五四)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8课《小站》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五四)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8课《小站》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小站》是人教部编版(五四)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8课的一篇课文。

课文描绘了一个位于铁路线上的小站,通过描绘小站周围的美景和人物,展现了小站员工的辛勤工作和无私奉献精神,表达了作者对小站员工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这篇课文具有以下特点:1.语言优美:课文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语言生动形象,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2.情感真挚:课文表达了作者对小站员工的敬意和感激之情,情感真挚,具有感染力。

3.情境交融:课文将小站的美景与人物紧密结合,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小站的宁静与温馨。

4.寓意深刻:课文通过小站员工的辛勤工作和无私奉献,寓意了现实生活中各行各业人民的辛勤付出和默默奉献。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已有了一定的基础,能够理解和欣赏优美的语言,具备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但针对本文,学生可能对铁路小站的工作内容和员工生活有一定的陌生感,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讲解。

同时,学生对于情感的把握和寓意深刻的课文内容可能还需进一步引导和启发。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从语言、情感、情境等方面欣赏课文,提高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小站员工的辛勤工作和无私奉献精神,培养尊敬劳动者的品质;学会关爱他人,珍惜美好生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题。

2.教学难点:领悟课文中所展现的小站员工的辛勤工作和无私奉献精神,以及作者对此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启发引导、情感体验等方法,让学生在阅读、思考、讨论中感受课文的美。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小站的美景,使学生仿佛置身其中,增强情感体验;同时,运用图片、卡片等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18《小站》课文解析及练习(解析版)

18《小站》课文解析及练习(解析版)

18《小站》课文说明:《小站》是人教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文写于20世纪60年代,写的是当时北方一个普通的铁路小站。

文章既写了小站之“小”——只有慢车才停靠两三分钟,快车则转瞬即过;也写了小站的基本风貌——正面的红榜,旁边的小黑板,中间的喷水池,两头的几株杏树,简单干净的语言勾勒了小站的风貌,给人以温暖的感受。

这篇课文语言纯净生动,观察细腻有条理,描写景物特点鲜明,是非常适合学生学习的文本。

作者简介:袁鹰:原名田钟洛,1924年生,是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儿童文学家、散文家,政治家。

曾发表过《白杨》,《筏子》等优秀作品。

原文阅读小站袁鹰这是一个铁路线上的小站,只有慢车才停两三分钟。

快车疾驰而过,旅客们甚至连站名还来不及看清楚。

就在这一刹那,你也许看到一间红瓦灰墙的小屋,一排漆成白色的小栅栏,或者还有三五个人影。

而这一切又立即消失了,火车两旁依然是逼人而来的山崖和巨石。

这是一个在北方山区常见的小站。

小屋左面有一张红榜,上面用大字标明了二百四十一天安全无事故的记录,贴着竞赛优胜者的照片。

红榜旁边是一块小黑板,上面用白粉写着早晨广播的新闻和首都报纸摘要。

出站口的旁边贴着一张讲卫生的宣传画。

月台上,有两三个挑着箩筐的农民。

几步以外,站上的两位工作人员正在商量着什么。

月台中间有一个小小的喷水池,显然是经过精心设计的。

喷水池中间堆起一座小小的假山,假山上栽着一棵尺把高的小树。

喷泉从小树下面的石孔喷出来,水珠四射,把假山上的小宝塔洗得一尘不染。

月台的两头种了几株杏树,花开得正艳,引来一群蜜蜂。

蜜蜂嗡嗡地边歌边舞,点缀着这个宁静的小站。

小站上没有钟,也没有电铃。

站长吹一长声哨子,刚到站的火车跟着长啸一声,缓缓的离开小站,继续走自己的征途。

这个小站坐落在山坳里。

站在月台上向四周望去,只看到光秃秃的石头山,没有什么秀丽的景色。

可是就在这儿,就在这个小站上,却出现了一股活泼的喷泉,几树灿烂的杏花。

这喷泉,这杏花,给旅客们带来了温暖的春意。

第19课《小站》课件(共18张)(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19课《小站》课件(共18张)(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上册

以小见大之大
你怎么理解“这喷泉,这杏花,给旅客们带来 了温暖的春意”这句话?
• 表面:喷泉、杏花给旅客们带来春天的温暖; • 深层:这小站虽然小,但其精心布置温暖了
旅客的心,赞扬小站工作人员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的事业心与责任感。
本文讲述了在一个地处山区、无人注意
的小站,由于工作人员精心布置和认真工作, 给旅客带来温暖的春意,赞扬小站工作人员 全心全意为旅客服务的精神。
火车站给你留下的突出印象是什么?布置精巧
• 读3-5段,说说月台的布置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
• 先写_月__台__正_面__,再写月__台__中__间,最后写_月__台_两__头_, 作者就是这样按__空__间____顺序把小站交待得很清 楚。
二、第3-5段写小站的布局:小站上有哪些布置?
1、月台正面:
• 小屋左面有一张红榜,上面用大字标明了二百四十一天安全无事 故的记录,贴着竞赛优胜者的照片。
(出外旅行,安全第一,红榜让旅客感到安心。)
• 红榜旁边是一块小黑板,上面用白粉写着早晨广播的新闻和 首都报纸摘要。
(让旅客了解天气情况和新闻,方便出行并了解时事。) • 出站口的旁边贴着一张讲卫生的宣传画。
小站印象
小 • 火车站给你留下的突出印象是什么?
只有慢车才停靠两三分钟 ,快车转瞬间疾驰 而过,旅客们甚至连站名还来不及看清楚。 就在这一刹那,你也许看到一间红瓦灰墙的 小屋,一排漆成白色的小栅栏,或者还有三 五个人影。而这一切又立即消失了,火车两 旁依然是逼人而来的山崖和巨石。
从侧面勾勒出这个小站之小,甚至有些简陋和荒寂。
(jìng sài) (zhà)
竞 赛 栅栏 一尘不染
(wēng) ( cháng xiào) (bī)

六年级上册小站课堂笔记

六年级上册小站课堂笔记

六年级上册《小站》课堂笔记一、课文概述《小站》是一篇描述小火车站及其周边环境的文章。

通过细腻的笔触,作者展现了小站的宁静、美丽以及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共处。

二、重点词汇1.恬静:形容环境安静,没有嘈杂声。

2.簇拥:形容许多东西或人紧紧围绕在一起。

3.疾驰而过:形容火车快速经过。

4.幽雅:形容环境幽静雅致。

三、重点句子与段落1.“小站两旁,蜂蝶飞舞,鸟语花香,山峦起伏,溪流潺潺,犹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示了小站周边的自然美景。

2.“当火车疾驰而过时,小站仿佛是一个静静的旁观者,默默注视着每一个过客。

”这句话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小站生命和情感,使其更加生动和形象。

四、主题思想《小站》这篇课文通过对小火车站及其周边环境的细致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和谐生活的向往。

同时,课文也启示我们要善于发现身边的美,珍惜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

— 1 —五、课堂活动与讨论1.分组讨论:你如何理解小站在文章中的象征意义?它代表了什么?2.角色扮演:假设你是小站的一员,你会如何向过客介绍小站的特色和美丽?3.分享交流:分享你在生活中遇到的类似小站这样的美丽角落或场景。

六、学习建议1.多读几遍课文,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2.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小站的美丽和它所带来的感受。

3.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和珍惜类似小站这样的美好瞬间。

七、扩展知识1.火车站的文化与历史:了解火车站的发展历程和它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火车站文化特色。

2.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探讨如何保护自然环境,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实例了解环保措施和成功案例。

八、课后作业与思考1.写作练习:以“我心中的小站”为题,写一篇短文,描述你心目中的小站以及它给你带来的感受和思考。

— 2 —2.绘画或摄影:尝试用画笔或相机捕捉你生活中类似“小站”的宁静、美丽的瞬间。

3.调研活动:调查你所在城市或乡镇的小站(可以是火车站、公交站等),了解它们的历史、文化以及与当地居民的关系。

第19课 小站(课件)六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五四制)

第19课 小站(课件)六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五四制)

文本解读
问题思考: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公布当日新闻,不仅说明工作人员身居山坳仍然关心国 家大事,而且为旅客及时了解国家大事提供了方便。
从中感受到小站工作人员全心全意为旅客服务的一片深 情。就这样一步一步把例文的中心意思表达出来了。
给下列句子排序
1.出站口的旁边贴着一张讲卫生的宣传画 2.红榜的旁边是一块小黑板 3.月台的两头种了几颗杏树 4.月台左面有一张红榜 5.月台中间有一个喷水池
第19课 小站
作者介绍
袁鹰,原名田钟洛,1924年生于江苏淮安县。他的散文集、儿童文学作 品多次获全国性的优秀文学奖。 出版散文集有《第一个火花》、《红河南北》、《第十个春天》、《风帆》、 《悲欢》、《天涯》、《运行》、《京华小品》以及《袁鹰散文选》等。袁 鹰散文题材广泛,感情激越,思想深邃,作品中描述的一人一事、一景一物, 都反映了社会的人情风貌,跳动着时代脉搏。在艺术方面,他的散文深含着 诗的因子,具有诗的联想、诗的意境、诗的语言,充溢着诗情画意。
周围
• 山坳 • 石头山

• 对工作认真负责 • 对生活热爱 • 对美追求
文本解读
问题思考:读读1-2自然段,览观小站整体印象.
小站的小体现在哪里?
1.快车不停,慢车也只停两三分钟; 2.车站很小:一间小屋,一排木栅栏,月台上只有两三个 乘客、两个工作人员……
文本解读 读读3-6自然段:走进小站 走进月台
红榜
小黑板
宣传画
喷水池
杏树
二百四十一天 当天的天气预报 安全无事故记录 早晨的报纸摘要
4→2→1→5→3
方位词
读读7-8自然段:小站周围 小站周围的环境是怎样的?
再读8自然段:小站感受
这喷泉,这杏花,给旅客们带来了温暖的春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 站
米仁尼沙· 买买提依明 初三(1)班 第二十四课课文二:小站
这是一个铁路线上的小站 ,只有慢车才停靠两三分钟。快车瞬 间疾驰而过,旅客们甚至连站名也来不及看清楚。
就在这瞬间,你也许看到一间红瓦灰墙的小屋,站台上几根漆成淡蓝色的木 栅栏,或者还有三五个人影。而这一切立即消失了,火车两旁依然是山岩和巨石。
这是一个在北方山区常见的小站。站台正面有一张红榜,上面用大字标明了241天安全 无事故的记录,贴着竞赛优胜者的照片。红榜旁边有一块小黑板,上面写着早晨广播的 新闻和首都报纸摘要。出站口的旁边贴着一张讲卫生的宣传画。站台上,有两三个挑着 箩筐的农民,正准备上车进城。几步以外,站上的两位工作人员正在商量着什么。
说 明 文
• 说明文是以解说某个说明对象,使人们认识、 了解它的一种文章。 • 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 事物说明文 和事理说明文。 • 说明文的顺序 : 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 逻辑顺序 • 说明文的结构方式 :总分式结构 ,递进式 结构 ,并列式
写一写,说一说
• 仿照本文的写作特点,用 “我的学校” 为题,写一篇短文。
站台中间有个小小的喷水池,显然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喷水池中堆起一座小小的假山, 假山上栽着一棵一尺多高的小树。喷泉从小树下边的石孔喷出来,水珠四射,把假山上 的小宝塔洗得干干净净。 站台的两头种了几棵杏树,杏花引来了一群蜜蜂。蜜蜂嗡嗡嗡地边歌边舞,点缀着这 个宁静的小站。 小站上没有钟,也没有电铃。站长吹一长声哨子,刚到站的火车跟着长啸一声,缓缓 地离开小站,继续走自己的征途。
这个小站坐落在山坳里。站在站台上向四周望去,只看到光秃秃的石头山, 没有什么秀丽的景色。可是就在这儿,在这个小站上,却出现了一股活泼的喷泉, 几树灿烂的杏花。 这喷泉,这杏花,给旅客们带来了温暖的春意,也给车站增添了秀色。小站 以它的宁静和秀色留在过往旅客的心中。
全文分为三段:
第一段(1)讲小站很小。 第二段(2-6)具体讲小站是什么样子的。 第三段(7-8)讲小站给旅客带来了春意。
作 业
• 以“我的学校”为题写一篇作 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