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萨斜塔知识
比萨斜塔专业知识

通读全文,了解伽利略生活 旳环境,想一想当初伽利略科学 发觉最大旳困难是什么?他凭借 什么战胜了困难取得了成功?
36
当初伽利略科学发觉最大旳困难 来自不讲科学旳时代,社会、学校、 乃至家庭对科学发觉旳阻遏甚至打击。 他凭借自己对科学旳热爱、执着和重 视试验旳科学精神,战胜了困难,取 得了成功。
◆ 作者:Rhea
这是谁?
1
他们之间有什么故事?
2
3
伽利略简介
伽利略(1564-1642): 伟大旳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
科学革命旳先驱,他是近代试验科 学旳奠基人,被称为“近代科学之 父”。
4
斜塔图片:
5
比萨斜塔简介
比萨斜塔位于意大利中部比萨古城内旳教堂广场
上,是一组古罗马建筑群中旳钟楼。 1173年8月
.
摆动旳油灯 有规律 两个铁球同 步下落
经过试验
钟摆定律
不同重旳物 体同一高度 同步下落
42
研读课文
1、跳读课文,勾画出你最喜欢旳一 处描写,读出来并阐明理由。
2、在文中找出对伽利略写旳 “评语”而且思索:这些评语赞 扬了伽利略旳什么精神? 3、你能用简洁旳语言为伽利略 写一句或几句评语吗?
43
选择恰当旳词语填空
一劳永逸地处理了。……可是这儿偏 有一种青年
学生,倔强到敢于用自己旳实际观察 来检验他
旳教授们旳那些教条。
20
。
《追求科学需要特殊旳勇气》
《寻访布鲁诺遗踪》
21
讨。论:
◆ 为了宣传哥白尼旳日心说,布鲁诺在罗 马百花广场被活活烧死,而伽利略迫于压 力,委曲求全,保全性命,继续从事他所 热爱旳科学研究。读了他们旳故事,请你 说一说从事科学研究,应该具有什么样旳 精神品质?
比萨斜塔简介

比萨斜塔简介比萨斜塔(Torre Pendente)是世界遗产,建于1174年,塔高约60米,由于地表塌陷每年倾斜1.2毫米,按此速度推算,可能在200-1000年后倒塌。
比萨斜塔所在的奇迹广场上,有不少几乎和斜塔同期修建的大教堂、洗礼教堂等建筑艺术杰作。
修建斜塔时,它在整个广场的设计规划中只是教堂的一座由乳白色大理石砌成的钟楼,确切地说,斜塔只是个“配角”。
1174年,人们开始修建钟楼,修建过程中因地基沉陷而发生倾斜,800多年来斜而不倒,以斜劲“喧宾夺主”。
比萨斜塔的塔体由8个层面组成,在直径16米的塔体中心有可以上下的螺旋形台阶约300级。
人们通过台阶可以直接登到塔顶。
每个层面周围是用大理石雕塑的柱廊,以前人们可以在每层柱廊间绕塔一周,但是现在为了游人的安全,登塔者一律不准走塔体的外圈,从底层到第七层全是走塔体内的台阶。
走这段路时,人们几乎看不到外边的景色,因此对塔体的倾斜感受不深。
但是,当游人到了第七层与第八层之间时,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由于塔体自北向南倾斜5.5度,第七层与底层相比,已经倾斜了四五米。
而且,从第七层往第八层攀登时,空间是开放的,人完全走在外面,虽有护栏保护,但由于塔体斜度加大,站在上面总觉得自己的身体也是斜的,有摇摇欲坠之感。
有些游人的腿开始发软,眼睛根本不敢往下看,仿佛下面就是万丈深渊。
尽管站在高处可以观赏比萨城的全景,但由于脚下倾斜,游人已顾不上欣赏了。
比萨斜塔修复工程耗资约合2500万美元,基本上达到预期效果。
专家认为,经过修复的比萨斜塔,只要不出现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300年内不会倒塌。
每年5月至8月间,比萨斜塔晚上也向游人开放。
届时,游人登上灯火通明的斜塔顶层,可一睹夜幕下的比萨古城和奇迹广场的美景。
而斜塔本身也在夜幕和灯火中显出迷人的神秘色彩。
比萨斜塔经过修复重新开放后,开始控制参观人数。
以前,斜塔对外开放时,只要买了门票就可以排队登塔。
但现在不行了,登塔实行分组和按时段管理,门票上标明持票的游人属于哪个组,具体登塔时间是何时。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建筑奇迹比萨斜塔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建筑奇迹比萨斜塔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建筑奇迹:比萨斜塔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文化艺术的辉煌时刻,而比萨斜塔则是这个时期最具标志性和令人惊叹的建筑之一。
比萨斜塔不仅是一座斜塔,更是意大利文化和建筑艺术的象征。
本文将以介绍比萨斜塔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文化意义为主线,探究这座建筑奇迹是如何展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辉煌。
一、历史背景比萨位于意大利托斯卡纳大区,是意大利历史上重要的城市之一。
比萨斜塔的建造始于1173年,最初是作为比萨主教座堂的钟楼而兴建的。
然而,在建造过程中,由于土壤松软,导致塔身出现了倾斜的现象。
由于中断了工程并等待土壤沉降,这座塔在大约100年后才被完成。
二、建筑特点1. 倾斜外观:比萨斜塔高约55.86米,共有8层楼,由白色的亚麻石建造而成。
最引人注目的是其明显的倾斜外观,整座塔像是随时可能倒下的样子。
2. 方案修正:由于设计失误,建造过程中发现塔楼下沉,修正方案在第4层后逐渐平衡了土壤的问题。
这也是比萨斜塔被保存下来的关键因素。
3. 短时高度:比萨斜塔的每个楼层相对于地面都较短,这是出于减轻塔楼重量的考虑。
这样设计不仅解决了土壤不稳定的问题,也增加了整座塔的稳定性。
4. 精美雕塑:比萨斜塔上有许多精美的雕塑和浮雕,展示了当时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风格。
这些装饰元素让整座塔增添了艺术的魅力。
三、文化意义1. 工程奇迹:比萨斜塔的倾斜外观和其坚持不倒的姿态令人叹为观止。
它展示了意大利人民的智慧和工程技术水平的辉煌。
成为了一座世界上最出色的建筑工程之一。
2. 文艺复兴的象征:比萨斜塔的建筑风格和艺术装饰凸显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独特之处。
它代表了该时期对对称美、比例和人体比例的追求,以及对古典元素的重新审视和运用。
3. 旅游热点:作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之一,比萨斜塔每年吸引了无数的游客。
它是意大利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比萨市的象征之一。
结语比萨斜塔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闻名的建筑之一,它的倾斜外观和独特的建筑特点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比萨斜塔

由于该问题不是简单的细杆受力问题,受 到多方面的干扰,包括风力,倾斜导致的 切应力等等。
所幸该建筑得到全世界的专家的重视,目 前已得到解决。
斜塔的拯救
地基应力解除法
其原理是,在斜塔倾斜的反方向(北侧)塔基下面掏土,利 用地基的沉降,使塔体的重心后移,从而减小倾斜幅度。该方 法于1962 年,由意大利工程师Terracina针对比萨斜塔的倾斜恶 化问题提出,当时称为“掏土法”,由于显得不够深奥而遭长 期搁置,直到该法在墨西哥城主教堂的纠偏中成功应用,又被 重新得到认识和采纳。 比萨斜塔拯救工程于1999年10月开 始,采用斜向钻孔方式,从斜塔北侧的地基下缓慢向外抽取土 壤,使北侧地基高度下降,斜塔重心在重力的作用下逐渐向北 侧移动。 2001年6月,倾斜角度回到安全范围之内,关闭了十年的比萨斜 塔又重新开放,一个世纪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倾斜的原因
比萨斜塔之所以会倾斜,是由于它地基下面土层的 特殊性造成的。比萨斜塔下的有好几层不同材质的 土层,各种软质粉土的沉淀物和非常软的粘土相间 形成,而在深约一米的地方则是地下水层。这个结 论是在对地基土层成份进行观测后得出的。最新的 挖掘表明,钟楼建造在了古代的海岸边缘,因此土 质在建造时便已经沙化和下沉。
比萨斜塔建造历史
比萨斜塔是一座独立的建筑,周围空旷, 比 萨斜塔建造,经历了三个时期: 第一期,自1173年9月8日至1178年,建至第 4层,高度约29m时,因塔倾斜而停工。 第二期,钟塔施工中断94年后,于1272年复 工,至1278年,建完第7层,高48m,再次停 工。 第三期,经第二次施工中断82年后,于1360 年再复工,至1370年竣工,全塔共八层,高 度为55m。
方法的拓展
意大利比萨斜塔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意大利比萨斜塔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意大利比萨斜塔,作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之一。
它位于意大利中部的比萨市中心,是该市的标志性建筑,以其令人惊叹的倾斜外观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介绍比萨斜塔的历史背景、结构特点以及对世界文化艺术的影响。
一、历史背景比萨斜塔的建造始于1173年,但由于施工过程中基础沉降的问题,导致塔身发生倾斜。
工程暂停了整整一个世纪,直到1272年重新恢复建造。
直到完成塔身、塔顶和钟楼后,比萨斜塔正式对公众开放。
虽然斜塔一度被认为是个错误的工程,但它依然成为了一座独特的、备受欣赏的建筑。
二、结构特点比萨斜塔的高度约为58.36米,由八层台阶组成,每层都有窗户和拱廊,使得整个塔的外观既具有装饰性又具有实用性。
塔身倾斜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土壤问题,塔的一侧沉降,并导致了整体的倾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修复工程采取了将土壤清理、重新建立基础和调整倾斜度等一系列措施,使得斜塔在倾斜的同时保持了稳定。
今天,比萨斜塔倾斜的角度约为3.99度。
三、对文化艺术的影响比萨斜塔作为意大利最著名的地标之一,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它是意大利文化的象征,也是世界文化艺术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世界的建筑师、设计师和艺术家都被比萨斜塔的独特结构所吸引,它成为了他们创作的灵感源泉。
此外,比萨斜塔还在电影、电视以及其他艺术形式中频繁出现,进一步增加了其知名度。
总结意大利比萨斜塔无疑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其独特的结构和倾斜外观让它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经典建筑。
它不仅是意大利文化的象征,也是世界文化艺术遗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比萨斜塔的历史背景和结构特点展示了人类的智慧和勇气,同时也给了后世的建筑师和艺术家无尽的灵感。
无论是对于游客还是对于建筑领域的专业人士来说,比萨斜塔都是一个值得探索和欣赏的地方。
意大利斜塔简介

意大利斜塔简介
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又称西斯廷教堂钟楼,位于意大利托斯卡纳大区比萨省的古城比萨城。
该塔建于1062年,是世界上最早的钢铁结构建筑。
比萨斜塔是一座斜塔,塔高64.7米,塔基周长35.4米,塔身向南倾斜7.62度,南北向倾斜11.86度。
在古代曾被认为是不吉利的象征,但在科学家们对建筑结构进行长期研究后发现,这座斜塔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共振”现象。
专家们发现:塔上各个部分的受力状况不同,而导致倾斜的原因却是共同的。
这座斜塔之所以能够倾斜,是由于塔身本身就是一个不稳定结构体。
塔身从地面到塔顶有一个向下的加速度,而加速度的方向和塔身倾斜的方向一致。
当加速度等于或大于1/2塔身倾斜角度时,就会出现“共振”现象。
比萨斜塔经过了长期的地震考验,证明这种“共振”现象是不存在的。
比萨斜塔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完美的力学结构和科学实验而成为世界上最早最具价值的钢铁建筑之一。
在比萨斜塔建成以后,为了避免它再倾斜下去,意大利政府便开始不断地对它进行维护。
—— 1 —1 —。
比萨斜塔地理知识

比萨斜塔位于意大利比萨市,是由意大利建筑师文森特·哥特罗斯科在11世纪设计的
一座非常壮观的建筑。
比萨斜塔是世界上最大的斜塔之一,也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
比萨斜塔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它位于比萨城中心,周围环绕着意大利著名的圣马可
广场(Piazza del Duomo)。
它是比萨城市最大的地标,从远处可以看到它那宏伟的外观,令人叹为观止。
比萨斜塔是一座石头结构,有三个顶部,它们分别位于比萨城堡(Castello)、圣比
萨堡(Baptistery)和圣马可教堂(Cathedral)。
其中,最高的一座为比萨城堡,高达56米,次之为圣比萨堡,高达44米,最低的为圣马可教堂,有38米。
比萨斜塔的全部建
造共花费了约200年的时间,其中最高的一座塔是由文森特·哥特罗斯科在11世纪设计建造的。
比萨斜塔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内涵的建筑。
它在意大利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每
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去观赏它的壮丽,是一座具有浓厚文化气息的建筑。
比萨斜塔是世界上最大的斜塔之一,在其历史文化价值以及地理位置上均备受关注。
它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去观赏它的壮丽,
是一座具有浓厚文化气息的建筑。
比萨斜塔

比萨斜塔
比萨斜塔是位于意大利城市比萨的一座钟楼。
它闻名于世的地方在于从它的第七层(顶层)测量,发现比萨斜塔整个塔身倾斜偏离中轴线4.4m。
斜塔发生倾斜的原因在于塔的地基是建造在不稳固的流沙上。
比萨斜塔自1173年开始建造,并在1360年和1370年之间竣工。
斜塔的地基部分在塔的最初三层刚完成时就开始下陷了。
塔(或者叫钟楼)是由洗礼池、教堂和钟楼这三种建筑物组成的一组建筑群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三种建筑物组成了比萨大教堂,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建筑群之一。
尽管欧洲的绝大多数教堂都在单一的一座建筑物中包括有洗礼池、教堂和塔楼这三个部分,但是意大利人往往将这三个部分分开来建造,例如在比萨。
建造于罗马式建筑风格流行时期的这三种建筑物以它们华美的雕刻和装饰性的拱顶而闻名。
比萨斜塔的直径为15.5m,高55m。
斜塔基部的墙面厚度为4m,而在顶层,墙面厚度为1.8到2.1m。
15个拱顶环绕在塔的底层,其余的六层每层有30个拱顶环绕。
最高层,也就是钟所在的地方,有12个拱顶环绕。
比萨斜塔内部的环状楼梯从下到上将近有300级。
在1990年,比萨斜塔对外关闭,进行整修。
那时,斜塔已经增加到以平均每年1.3mm的速度倾斜。
工程师们希望能够通过加固塔的地基,并将斜塔稍稍地加以摆正,以防止斜塔最终倒塌。
2001年12月5日,比萨斜塔重新开放。
根据传说记载,1589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Galileo)曾在比萨斜塔的顶层进行了他著名的落体实验,但许多科学家不再相信这个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萨斜塔知识
比萨斜塔是意大利比萨城大教堂的独立式钟楼,位于比萨大教堂的后面,是奇迹广场的三大建筑之一。
钟楼始建于1173年,设计为垂直建造,但是在工程开始后不久便由于地基不均匀和土层松软而倾斜,1372年完工,塔身倾斜向东南。
比萨斜塔是比萨城的标志,1987年它和相邻的大教堂、洗礼堂、墓园一起因其对11世纪至14世纪意大利建筑艺术的巨大影响,而被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评选为世界遗产。
比萨斜塔位于意大利托斯卡纳省比萨城北面的奇迹广场上,它的建造完全遵循了最初的设计,但它的设计者至今未知。
过去人们曾一度认为钟楼是故意被设计成倾斜的,但是现在人们清楚地知道事实并非如此。
作为比萨大教堂的钟楼,1173年8月9日开始建造时的设计是垂直竖立的,原设计为8层,高54.8米,它独特的白色闪光的中世纪风格建筑物,即使后来没有倾斜,也将会是欧洲最值得注意的钟楼之一。
但是1185年,当钟楼兴建到第4层时发现由于地基不均匀和土层松软,导致钟楼已经倾斜偏向东南方,工程因此暂停。
期间的1198年,记载了钟楼内撞钟的存在,这标志着钟楼虽然倾斜,但至少悬挂了一个撞钟,实现了它作为钟楼的初衷。
1231年,工程继续,第一次有记载钟楼使用了大理石。
建造者采取各种措施修正倾斜,刻意将钟楼上层搭建成反方向的倾斜,以
便补偿已经发生的重心偏离。
1278年进展到第7层的时候,塔身不再呈直线,而是为凹形。
工程再次暂停。
1292年,乔凡尼‧皮沙诺用铅垂线测量了钟楼的倾斜度。
1360年,在停滞了差不多一个世纪后钟楼向完工开始最后一个冲刺,并作了最后一次重要的修正。
1372年摆放钟的顶层完工。
54米高的8层钟楼共有7口钟,但是由于钟楼时刻都有倒塌的危险而没有撞响过。
比萨大教堂和比萨斜塔形成了视觉上的连续性。
比萨斜塔毫无疑问是建筑史上的一座重要建筑。
在发生严重的倾斜之前,它大胆的圆形建筑设计已经向世人展现了它的独创性。
虽然在更早年代的意大利钟楼中,采用圆形地基的设计并不少见,类似的例子可以在拉文纳、托斯卡纳和翁布里亚找到,但是,比萨钟楼被认为是独立于这些原型,更大程度上,它是在借鉴前人建筑经验的基础上,独立设计并对圆形建筑加以了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比萨风格。
钟楼的装饰格调继承了大教堂和洗礼堂的经典之作,墙面用大理石或石灰石砌成深浅两种白色带,半露方柱的拱门,拱廊中的雕刻大门,长菱形的花格平顶,拱廊上方的墙面对阳光的照射形成光亮面和遮荫面的强烈反差,给人以钟楼内的圆柱相当沉重的假象。
比萨斜塔之所以会倾斜,是由于它地基下面土层的特殊性造成的。
比萨斜塔下的有好几层不同材质的土层,各种软质粉土的沉淀物和非常软的粘土相间形成,而在深约一米的地方则是地下水层。
这个结论是在对地基土层成
份进行观测后得出的。
根据现有的文字记载,比萨斜塔在几个世纪以来的倾斜是缓慢的,它和它地基下方的土层实际上达到了某种程度上的平衡。
然而1838年的一次工程导致了比萨斜塔突然加速倾斜,人们不得不采取紧急维护措施。
1838年的工程结束以后,比萨斜塔的加速倾斜又持续了几年,然后又趋于平稳,减少到每年倾斜约1毫米。
维修因为比萨斜塔的倾斜和它同时具有的美丽,从1173年建造伊始至今,它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建造过程中,起初人们先是采用特殊的建筑设备试图阻止倾斜的继续,其后又替换掉柱子和其他破损的部件,现在人们又在地基间插入材料,大大地减少了倾斜程度,保证塔楼能够维持更长时间而不倒塌。
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政府部门的投入,对比萨斜塔维护的研究工作有了进展,专家成立委员会评估任何一个可能导致倾斜加剧的危险可能性,并研发阻止继续倾斜直至逆转倾斜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