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翻译晏殊

合集下载

晏殊《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翻译及赏析

晏殊《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翻译及赏析

晏殊《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翻译及赏析晏殊《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翻译及赏析《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表现了作者晏殊优越闲适的生活,却又流露出索寞怅惘的心绪,以下是小编J.L分享的《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翻译及赏析,更多宋代诗人诗词鉴赏请关注。

【原文】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⑵,晚花红片落庭莎⑶。

曲栏干影入凉波。

一霎好风生翠幕⑷,几回疏雨滴圆荷⑸。

酒醒人散得愁多⑹。

【注释】⑴浣溪沙:本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

一作《浣溪纱》,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

双调四十二字,平韵。

南唐李煜有仄韵之作。

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

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⑵过:飞过,过读平声。

⑶晚花:春晚的花。

红片:落花的花瓣。

庭莎:庭院里所生的莎草。

莎草为草本植物,叶条形,有光泽,夏季开黄褐色小花。

⑷一霎:一会儿,一阵子。

⑸几回疏雨滴圆荷:指的是一日之间好几次下雨,雨点打在圆圆的荷叶上。

词句化用五代孙光宪《思帝乡》词:“看尽满池疏雨打团荷。

”⑹愁:在词中是富贵者叹息时光易逝,盛筵不再,美景难留的淡淡闲愁。

【作品介绍】《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是北宋著名诗人晏殊的一首词作。

此词表现了作者优越闲适的生活,却又流露出索寞怅惘的心绪。

【白话译文】小楼重重门帘外面有燕子飞过。

晚上红花的花瓣落在了亭子里。

独自一人在栏杆边而感到寒冷。

因一阵轻风才看到那碧绿帘幕。

几次稀稀疏疏的雨滴在荷叶上。

酒醒来人都走了又有了忧愁。

【赏析】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五记载:“晏元献公虽起田里,而文章富贵,出于天然。

尝览李庆孙《富贵曲》云:‘轴装曲谱金书字,树记花名玉篆牌’。

公曰:‘此乃乞儿相,未尝谙富贵者。

’故公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唯说其气象。

若‘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杨柳池塘淡淡风’之类是也。

故公自以此句语人曰:‘穷儿家有这景致也无?’”这段话颇能道出晏殊富贵词的独特风格。

【古诗词】浣溪沙晏殊赏析及翻译

【古诗词】浣溪沙晏殊赏析及翻译

【古诗词】浣溪沙晏殊赏析及翻译
浣溪沙晏是晏殊的名篇之一,抒写悼惜春残花落,好景不长的愁怀,又暗寓相思离别
之情。

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写对酒听歌的现境。

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
安闲的意态的,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

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
眼前景。

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
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这两句都是描写春天的,妙在对仗工整。

为天
然奇偶句,此句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声韵和谐,寓意深婉,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

“小园香径独徘徊”,即
是说他独自一人在花间踱来踱去,心情无法平静。

这里伤春的感情胜于惜春的感情,含着
淡淡的哀愁,情调是低沉的。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翻译:
填曲新词品尝一杯美酒,时令气候亭台池榭依旧,西下的夕阳几时才能回转?无可奈
何中百花再残落,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来,独自在花香小径里徘徊。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晏殊《浣溪沙》原文及赏析

晏殊《浣溪沙》原文及赏析

晏殊《浣溪沙》原文及赏析晏殊《浣溪沙》原文及赏析《浣溪沙》为晏殊的名作,是悼惜花落春残,感叹年华易逝之作,表现了士大夫的一种一淡淡的哀愁,情致缠绵,凄婉隽丽。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晏殊《浣溪沙》原文及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晏殊《浣溪沙》原文及赏析篇1huàn xī shā浣溪沙yī xiàng nián guāng yǒu xiàn shēn ,děng xián lí bié yì xiāo hún 。

jiǔ yán gē xí mò cí pín 。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

酒筵歌席莫辞频。

mǎn mù shān hé kōng niàn yuǎn ,luò huā fēng yǔ gēng shāng chūn 。

bù rú lián qǔ yǎn qián rén 。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

古诗翻译片刻的时光,有限的生命,宛若江水东流,一去不返,深感悲伤。

于是,频繁的聚会,借酒消愁,对酒当歌,及时行乐,聊慰此有限之身。

若是登临之际,放眼辽阔河山,突然怀思远别的亲友;就算是独处家中,看到风雨吹落了繁花,更令人感伤春光易逝。

不如在酒宴上,好好爱怜眼前的人。

古诗赏析《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是北宋词人晏殊所作。

这是一首伤别之作,叹人生有限,抒写离情别绪,所表现的及时行乐的思想,反映出词人的无奈与洒脱。

全词在章法结构上下关合:下片“满目”句照应上片次句,因离别而念远;“落花”句照应上片首句,因慨叹人生短暂而伤春。

结句借用《会真记》中的诗句,即转即收。

全词一改词人的闲雅之风,取景阔大,笔力雄厚,深沉而温婉,别具一格。

晏殊《浣溪沙》原文及赏析篇2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晏殊浣溪沙的翻译

晏殊浣溪沙的翻译

晏殊浣溪沙的翻译晏殊浣溪沙的翻译晏殊的《浣溪沙》是一首小令,这首词写作者在暮春时节的思绪,表现了年华易逝的伤感。

其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传诵名句。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晏殊浣溪沙的翻译,欢迎阅读。

【原文】浣溪沙作者: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注释】一曲新词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长安道》意:“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

一曲,一首。

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

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

酒一杯,一杯酒。

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

此句化用五代郑谷《和知已秋日伤感》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

”晏词“亭台”一本作“池台”。

去年天气,是说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

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

旧,旧时。

夕阳:落日。

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

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

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

后用出自晏殊此句。

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

燕归来,春中常景,在有意无意之间。

小园香径:花草芳香的小径,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

因落花满径,幽香四溢,故云香径。

香径,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

花园里飘着落花香味的小路。

独:副词,用于谓语前,表示“独自”的意思。

徘徊:来回走。

【翻译】听着一曲诗词喝着一杯美酒。

想起去年同样的季节还是这种楼台和亭子。

天边西下的夕阳什么时候才又转回这里?花儿总要凋落是让人无可奈何的事。

那翩翩归来的燕子好生眼熟的像旧时的相识。

在弥漫花香的园中小路上,我独自地走来走去。

【赏析】古代高级士大夫的优雅的生活情趣跟现代人的生活相隔很远,要十分真切地理解它恐怕是很困难的。

不过,在古诗词中我们对此尚能有所感受,虽然不必视之为效仿的对象,却可以从中体味到一种特殊的人生经验。

晏殊的《浣溪沙》词便是一个恰好的例子。

晏殊的一生可以算是特别顺达。

他自幼就是有名的神童,14岁中进士,在仕途上不断升迁,历任要职,53岁时官居宰相(枢密使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浣溪沙晏殊的意思及赏析

浣溪沙晏殊的意思及赏析

浣溪沙晏殊的意思及赏析《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代表作。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悼惜残春,感伤年华的飞逝,又暗寓怀人之意。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浣溪沙晏殊的意思及赏析,欢迎阅读!【原文】浣溪沙作者:晏殊朝代:北宋体裁:词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注释】①浣溪沙:词牌名。

分上下两阙,各三句,共计四十二言。

②去年天气旧亭台:天气、亭台和去年一样。

③无可奈何花落去:意为春光无法挽留,一切该逝击的都留不住。

④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

【译文】傍晚时分,听着小曲独自饮酒,怅然排遣着心中的愁绪。

去年的时节,去年的天气、去年的亭台依然如故,不知何故,如今却要感时伤怀,心中无端浮生起岁月年华易逝难留的淡淡哀愁,面对西下的夕阳发出几时才能回来的感叹。

看着繁花落尽,看着屋檐下似曾相识的归燕,伤春叹老之情才下了眉头,骤然又袭上心头。

一个人独自徘徊在小园落花飘零的小路上,怎么也无法排解心中的失落、惆怅、孤独与寂寞。

【赏析】这首词的妙处在于不作态,不用典,不做作,通过时间和景物对比,不言愁苦,而愁苦自见。

尤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人称道。

“一曲新词酒一杯”,以听歌、对酒开篇,格调闲雅,欲抑先扬,构思独特,令品读者以为是一首书写词人内心愉悦之情的词作。

接着品读下去,情绪就不由自主地随着词人的笔端蒙上了些许淡淡的.哀愁。

虽然摆在眼前的还是那些与去年一样的时节,一样的天气,一样的亭台,不足为哀,但是与词人年事已老联系起来;词人那心中的哀愁就不难理解了。

紧接着一句“夕阳西下几时回”点破了其中蕴含的深意,时光易逝难回呀!“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依然是对眼前环境事物的描绘,春天要随落花去了那是毫无办法,好在还有“似曾相识”的燕子又飞回来了,姑且可以聊以自我安慰,然而词人已随着岁月流年带走的东西无奈是追不回来了。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原文及其翻译 (细选3篇)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原文及其翻译 (细选3篇)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原文及其翻译(细选3篇)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原文及其翻译1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原文及其翻译2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

去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

但眼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

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

而去年似曾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来了。

(自己不禁)在小花园中落花遍地的小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原文及其翻译3⑴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沙,一作“纱”。

⑵一曲新词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长安道》诗意:“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

一曲,一首。

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

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

酒一杯,一杯酒。

⑶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

此句化用五代郑谷《和知己秋日伤怀》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

”晏词“亭台”一本作“池台”。

去年天气,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

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

旧,旧时。

⑷夕阳:落日。

西下:向地线落下。

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⑸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⑹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

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

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

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

燕归来,春中常景,在有意无意之间。

⑺小园香径:花草芳香的小径,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

因落花满径,幽香四溢,故云香径。

香径,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

独:副词,用于谓语前,表示“独自”的意思。

徘徊:来回走。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原文及其翻译 (菁选3篇)扩展阅读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原文及其翻译 (菁选3篇)(扩展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原文翻译及赏析1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宋朝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浣溪沙翻译晏殊

浣溪沙翻译晏殊

浣溪沙翻译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诗词酒一杯作者:晏殊一曲新诗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注释意:“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

一曲,一首。

因为诗词是配合乐曲唱的,故称“曲”。

新诗词,刚填好的诗词,意指新歌。

酒一杯,一杯酒。

②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

此句化用五代郑谷《和知已秋日伤感》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

”晏诗词“亭台”一本作“池台”。

去年天气,是说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

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

旧,旧时。

③夕阳:落日。

④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

⑤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⑥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⑦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

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

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

⑧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

燕归来,春中常景,在有意无意之间。

⑨小园香径:花草芳香的小径,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

因落花满径,幽香四溢,故云香径。

香径,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

独:副诗词,用于谓语前,表示“独自”的意思。

徘徊:来回走。

译文听着一曲诗诗词喝着一杯美酒。

想起去年同样的季节还是这种楼台和亭子。

天边西下的夕阳什么时候才又转回这里?花儿总要凋落是让人无可奈何的事。

那翩翩归来的燕子好生眼熟的像旧时的相识。

在弥漫花香的园中小路上,我独自地走来走去。

赏析下片是感的延伸和递进,层次加深了。

用“花”和“燕”这两个天中常见的生物来映衬心理,即真实可信,又能表达怀。

“无可奈何花落去”就是一种理智的看法,花落了就落了,你能怎么办?没有能阻止自然的变化和生命的衰退,虽然“无可奈何”体现出作者的无奈,那浓重的感也融于这个诗词中。

所幸的是花落去了,燕子来了。

这种与生没有任何意义的自然现象,在作者巧妙的安排下,倒富有很深的哲理。

其实社会就是这样的,你去了,还有来的,正是前已消后再来,前者去后者来,这是规律,亘古不变。

作者既然能理解这样的自然规律,自然在作品当中没有极其消极的心理因素在内。

古诗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翻译赏析

古诗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翻译赏析

古诗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翻译赏析《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作者为宋朝诗人晏殊。

其古诗全文如下: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

曲栏干影入凉波。

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

酒醒人散得愁多。

【前言】《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是北宋著名诗人晏殊的一首词作。

此词表现了作者优越闲适的生活,却又流露出索寞怅惘的心绪。

【注释】⑴浣溪沙:本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

一作《浣溪纱》,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

双调四十二字,平韵。

南唐李煜有仄韵之作。

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

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⑵过:飞过,过读平声。

⑶晚花:春晚的花。

红片:落花的花瓣。

庭莎:庭院里所生的莎草。

莎草为草本植物,叶条形,有光泽,夏季开黄褐色小花。

⑷一霎:一会儿,一阵子。

⑸几回疏雨滴圆荷:指的是一日之间好几次下雨,雨点打在圆圆的荷叶上。

词句化用五代孙光宪《思帝乡》词:“看尽满池疏雨打团荷。

”⑹愁:在词中是富贵者叹息时光易逝,盛筵不再,美景难留的淡淡闲愁。

【翻译】小楼重重门帘外面有燕子飞过。

晚上红花的花瓣落在了亭子里。

独自一人在栏杆边而感到寒冷。

因一阵轻风才看到那碧绿帘幕。

几次稀稀疏疏的雨滴在荷叶上。

酒醒来人都走了又有了忧愁。

【赏析】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五记载:“晏元献公虽起田里,而文章富贵,出于天然。

尝览李庆孙《富贵曲》云:‘轴装曲谱金书字,树记花名玉篆牌’。

公曰:‘此乃乞儿相,未尝谙富贵者。

’故公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唯说其气象。

若‘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杨柳池塘淡淡风’之类是也。

故公自以此句语人曰:‘穷儿家有这景致也无?’”这段话颇能道出晏殊富贵词的独特风格。

这首词前五句描写景物重在神情,不求形迹,细节刻画,取其精神密契,不在于锦绣字面的堆砌,而在于色泽与气氛上的渲染,故能把环境写得博大高华,充满富贵气象。

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既不是伤春女子的幽愁,又不是羁旅思乡游子的离愁,更不是感时悯乱的深愁,而是富贵者叹息时光易逝,盛筵不再,美景难留的淡淡闲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浣溪沙翻译晏殊 浣溪沙 ,诗词 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名。

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另有四十四 字和四十六字两种。

下面就是小编整理浣溪沙翻译晏殊,一起来看一下吧。

浣溪沙·一曲新诗词酒一杯 作者:晏殊 一曲新诗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注释 ①一曲新诗词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 《长安道》 意:“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

一曲,一首。

因为诗词是配合 乐曲唱的,故称“曲”。

新诗词,刚填好的诗词,意指新歌。

酒一杯,一杯酒。

②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

此句化用五代郑谷《和 知已秋日伤感》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

”晏诗词“亭台”一 本作“池台”。

去年天气,是说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

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 熟悉的亭台楼阁。

旧,旧时。

③夕阳:落日。

④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

⑤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⑥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⑦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

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

后用作成语,即出 自晏殊此句。

⑧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

燕归来,春中常景,在有意无意之间。

⑨小园香径:花草芳香的小径,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

因落花满径,幽香四 溢, 故云香径。

香径, 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

独: 副诗词, 用于谓语前, 表示“独 自”的意思。

徘徊:来回走。

译文听着一曲诗诗词喝着一杯美酒。

想起去年同样的季节还是这种楼台和亭子。

天边西下的夕阳什么时候才又转回这里? 花儿总要凋落是让人无可奈何的事。

那翩翩归来的燕子好生眼熟的像旧时的相识。

在弥漫花香的园中小路上,我独自地走来走去。

赏析 阙以乐曲之美开,自己先沉浸在优美的旋律当中,再饮一杯美酒,这是多么 洒脱和悠闲的时刻啊。

写作之时史说官至宰相, 可见这样的形是他当时的真实写 照,美酒配以美曲自然是让惬意的。

他的诗词中很少写到美女,与张先的大不相 同, 可见他的为事之端正。

首两句是写实, 简单而流利的名字涵盖了乐曲, 美酒, 当时的天和亭台,这十四个字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场面,即有景物,也有动态 的乐曲和,可见作者非凡的笔力。

这样的句子 要比那些纯粹描写景物的要生动的多。

后一句“夕西下几时回?”是一个转 折式的问,从闲雅兴中倏忽转为感慨。

在这里我们不防想一下,类似于“夕西下 几时回?”的名句在古代文学 作品 当中是很多,比如“送去几时回?”、“绿杨芳草几时休?”等,这样的问 加重了感叹的语,比直接感叹要深。

在这里作者是借夕落山时的景,来对自己的 生进行思和追问。

那美好的一生, 慢慢的就要去了, 不知何时才能回来, 果有“对 酒当歌,生几何?”(曹操)的感慨。

这是在理智的况感慨的,而不是唯心的那 种无味的感慨, 在阙中便能看出作者的感慨并不是那么伤悲, 它还是留有余地的。

阙中的后一句,是启下片的。

下片是感的延伸和递进, 层次加深了。

用“花”和“燕”这两个天中常见的 生物来映衬心理,即真实可信,又能表达怀。

“无可奈何花落去”就是一种理智 的看法,花落了就落了,你能怎么办?没有能阻止自然的变化和生命的衰退,虽 然“无可奈何”体现出作者的无奈, 那浓重的感也融于这个诗词中。

所幸的是花 落去了,燕子来了。

这种与生没有任何意义的自然现象,在作者巧妙的安排下, 倒富有很深的哲理。

其实社会就是这样的,你去了,还有来的,正是前已消后再 来,前者去后者来,这是规律,亘古不变。

作者既然能理解这样的自然规律,自 然在作品当中没有极其消极的心理因素在内。

面对这样的景, 他不落泪, 不悲伤, 只是独自一个在小园中的香径久久的徘徊。

可见作者的心是多么的开阔和豁达的。

我个认为晏殊的这种事心态是极其平和的, 极其理智的, 并略略带些唯物主义思想,这在那个唯心主义的时代是很难得的。

他这样衰败的景象下,只是带着一种 沉思,而非无病*,故作娇柔。

六句诗词句,用诗词简炼,构思精巧,蕴含哲思。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 年年不同”,这种轮回是在所难免的,谁也不能挣脱这自然所决定的替规律。

官 者也好,庶民也罢,总是要随着时光的流转而不断更新的。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为诗词中亮点之笔,千古传诵,直到今天它依然在闪烁着文 学光华。

这是作者感触之笔,浑然天,没有任何雕琢的痕迹,这里天里两组典型 的景物差,不仅具有审美价值,也具有其文学价值,即对偶,又相连接,音韵和 谐,画面生动,感真挚,有艺术的美感,是“极炼如不炼也”。

此诗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

诗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 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感伤。

全诗词语 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

诗词 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起句“一曲新诗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写对酒听歌的现境。

从复叠 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诗词人在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 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

但边听边饮,这现境却又不期然而然 地触发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 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 面对的也 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

然而,在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 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 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 关的一系列人事。

于是诗词人不由得从心底涌出这样的喟叹:“夕阳西下几时 回?”夕阳西下, 是眼前景。

但诗词人由此触发的, 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 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

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 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 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

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 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一联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在 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 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诗词人的巧思深情, 也是这首诗词 出名的原因。

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

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 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 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在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 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 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 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象是去 年曾在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这一句应上“几时回”。

花落、 燕归虽也是眼前 景, 但一经与“无可奈何”、 “似曾相识”相联系, 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 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

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 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 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 现, 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 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

此诗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情中有思。

诗词中似 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 却有哲理的意味, 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 宙人生问题。

诗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 却表现得十分 含蓄。

作者简介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诗词人、诗人、散文 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 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 ) ,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

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 (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诗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生平 晏殊 14 岁应神童试,真宗召他与进士千余人同试廷中,他神气自若,援笔 立成。

赐同进士出身。

从秘书省正字官至知制诰, 进礼部侍郎。

后因事出知宣州, 改应天府。

又任礼部、刑部、工部尚书,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病卒于家,仁宗亲 临祭奠。

谥元献。

《宋史》本传说:“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

” 他平居好贤士,范仲淹、韩琦、孔道辅、富弼等都是他提拔推荐的。

晏殊是北宋文坛上地位很高的文人,《宋史》说他“文章赡丽,应用不穷。

尤工诗,闲雅有情思”。

和北宋前期大多数文人的作风一样,晏殊的诗文诗词都 是继承晚唐五代的传统, 他“赡丽”之中有沉着的内容, 所以不流于轻倩、 浮浅, 故为当时所重。

他的诗词今存 130 余首,风格上既吸收《花间》(温庭筠)、(韦 庄)的格调,也深受南唐冯延巳的影响。

他一生显贵,尤其善于写旖旎风光,欢 愉情趣,但他的作品并不单纯如此,而孕育着深厚的悲戚之感。

如他的名句“无 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种人的意志所不能挽回的情景,即使只是 个人一时的无名的悲感, 也蕴含着人类永恒而无可奈何的悲感, 由此而感到人类 普遍的永久的无可逃避的命运。

由这种主观的悲哀推而至于客观世界的运转, 又 何尝不如此。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这就不能不得出“珍惜现 在”的结论:“不如怜取眼前人。

”(〔浣溪沙〕)这比起《花间》温、韦的清诗 词丽句来,就看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诗诗词成就 晏诗词集中没有朋友之间的合作, 没有一首是“次韵”之作。

这可见晏殊填 诗词,纯为抒写自己的性情,不是为应酬而作 (替歌女写作不是普通所谓“应 酬”)。

因为不是敷衍朋友,故有真性情。

不象南宋时以诗词作为进身之阶或交 友之贽,没有把诗词当作“敲门砖”,所以有好作品。

晏殊诗词中也没有如柳永、 张先等人作品中的那种羁旅愁苦, 这是由于他一 生富贵,仕途坦荡决定的。

《东都事略》说他有文集 240 卷,《中兴书目》作 94 卷,《文献通考》载 《临川集》30 卷,皆不传。

传者惟《珠玉诗词》3 卷。

汲古阁并为 1 卷,为《宋 六十名家诗词》之首集,计诗词 131 首,清人辑有【晏文献遗文】收入【宋四人 集】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