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西药分类
常用西药分类

第一章抗感染类药物第一节抗生素类药物1.青霉素类(青霉素、氨苄(biàn)西林、阿莫西林)2.头孢菌素类(头孢噻吩钠、头孢氨苄、头孢拉定)3.β-内酰胺酶抑制剂(苏巴坦)4.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阿米卡星)5.四环素类(四环素、金霉素、半诺环素)6.酰胺醇类(氯霉素)7.大环内酯类(红霉素、麦迪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8.其他抗菌抗生素(多粘菌素E)第二节合成的抗菌药1.磺胺类(环胺嘧啶)2.硝基呋喃类(呋喃妥因)3.喹诺酮类(诺氟沙星)4.硝咪唑类(甲硝唑、替硝唑)第三节抗结核病药1.抗结核病药(异烟肼、利福平)第四节抗麻风病药1.抗麻风病药(氨苯砜)第五节抗病毒药1.抗病毒药(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第六节抗真菌药1.抗真菌药(咪康唑)第七节抗寄生虫病药物1.抗疟疾病药物(青蒿素)第二章麻醉药及其辅助药物第一节全身麻醉药(硫喷妥钠)第二节局部麻醉药(利多卡因、苯佐卡因) 第三节骨骼肌松弛药(泮(pàn)库溴铵)第三章神经类药物第一节中枢兴奋药(甲氯芬酯、茴拉西坦) 第二节镇痛药(哌替啶、曲马朵)第三节解热、镇痛、抗炎药1.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2.抗炎镇痛药(双氯芬酸、布洛芬)3.抗痛风药(别嘌醇)4.抗偏头痛药(麦角胺咖啡因片)第四节镇静催眠药1.巴比妥类(戊巴比妥)2.苯二氮卓类(氯西泮)3.其它类(加兰他敏)第五节抗癫痫药(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第六节抗震颤麻痹药(卡比多巴、苯海拉明) 第七节治眩晕药(倍他司汀(tīng))第八节脑代谢及循环改善剂(长春西丁)第四章精神类药物第一节抗精神病药1.吩噻嗪类(氯丙嗪、氟哌啶醇)2.硫杂蒽类(氯哌噻吨)3.其他抗精神病药(氯氮平)4.长效抗精神病药(哌泊噻嗪棕榈酸酯) 第二节抗焦虑药1.抗焦虑药(硝西泮、艾司唑仑)第三节抗情感障碍药(丙咪嗪)第五章抗肿瘤类药物1.烷化剂(环磷酰胺)2.抗代谢药(甲氨喋呤)3.抗肿瘤抗生素(丝裂霉素)4.抗肿瘤植物成分(紫杉醇)5.抗肿瘤激素类(亮丙瑞林)6.其他抗肿瘤药及辅助治疗药(顺铂) 第六章心血管类药物第一节抗心绞痛药物1.硝酸脂类药物(硝酸甘油)2.钙拮抗药(维拉帕米、硝苯地平)3.其他抗心绞痛药物(普尼拉明)第二节抗心律失常药1.膜反应抑制剂(奎尼丁)2.β-受体阻滞剂(盐酸艾司洛尔)3.动作电位时间延长剂(胺碘酮)4.其他抗心律失常药(苄普地尔)第三节抗高血压药1.交感神经抑制剂(可乐定、乌拉地尔)2.血管扩张剂(硝普钠)3.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马来酸依那普利) 第四节抗心力衰竭药物1.洋地黄类药物(洋地黄毒苷)2.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氨力农)第五节抗休克药物(肾上腺素)第六节调血脂药物(烟酸)第七节抗血小板药物(川芎嗪)第八节抗凝溶栓(sh uān)药物(肝素钠、尿激酶) 第七章呼吸类药物第一节祛痰药1.祛痰药(盐酸溴己新)第二节镇咳药1.镇咳药(苯丙哌林)第三节平喘药1.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盐酸克伦特罗)2.M胆碱受体拮抗剂(异丙托溴铵)3.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氨茶碱)4.过敏介质阻释剂(奈多罗米)5.肾上腺皮质激素(丙酸倍氯米松)第八章消化类药物第一节抗酸及抗溃疡病药(雷尼替丁)第二节胃肠解痉药(溴丙胺太林)第三节止吐药及催吐药(多潘立酮)第四节泻药及止泻药(硫酸镁、比沙可啶)第五节肝胆胰疾病辅助用药(谷氨酸钠、美他多辛) 第六节酶及菌制剂(胃蛋白酶)第九章泌尿系统类药第一节利尿药1.高效利尿药(呋噻米)2.中效利尿药(氢氯噻嗪)3.低效利尿药(螺内酯)4.尿酸化药(氯化铵)5.黄嘌呤类(茶碱)第二节脱水药1.脱水药(山梨醇)第三节防治尿结石的药物(消石丸)第四节泌尿道平滑肌解痉药(盐酸黄酮哌酯)第五节治疗尿崩症用药(垂体后叶粉鼻吸入剂)第六节治疗遗尿药(甲氯芬酯)第七节治疗前列腺肥大药物(非那甾胺)第十章激素及其有关药物第一节脑垂体激素及有关药物(缩宫素)第二节肾上腺皮质激素及促性激素(氟轻松)第三节盐皮质激素(去氧皮质酮)第四节性激素及促性激素1.雄激素及同化激素(苯丙酸诺龙)2.雌激素及其类似合成药物(雌二醇)3.孕激素类(甲羟孕酮)4.促性腺激素(戈那瑞林)第五节甲状腺激素类药物及抗甲状腺1.甲状腺激素类药物(促甲状腺素)2.抗甲状腺药(丙硫氧嘧啶)第十一章调血糖药物第一节降血糖类1.磺酰脲类(甲苯磺丁脲、格列吡嗪)2.双胍类(二甲双胍)3.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4.胰岛素抑制剂(高血糖素)5.胰岛素分泌剂(基因重组胰岛素生长因子-1)。
中药西药常用感冒药病理

治疗风热感冒药常用 银翘解毒颗粒、夏桑菊感冒冲剂、风热感冒冲剂、 羚翘解毒丸、柴黄清热冲剂、 复方感冒灵片、感冒清胶囊、 清热感冒冲剂、 复方夏桑菊感冒片、 银柴合剂、清感穿心莲片、 复方双花口服液、复方穿心莲片、清热解毒颗粒、双黄连口服液、抗病毒胶囊等。
含抗组胺成份的感冒药《抗过敏》:扑尔敏《氯苯那敏》.盐酸苯海拉明。用于减少过敏、变态症状。
里面还有很多含抗病毒的 里面含 《 利巴韦林、阿昔洛韦、金刚烷胺》
有很多要含中枢兴奋的要 咖啡因 作用是 1 加强镇痛药的药效 2使人兴奋抵消含抗组胺 嗜睡的作用
选择感冒药可以根据不同症状,选择含不同成分的感冒药 而且常用感冒药,很多含有相同的成份,应尽量避免合用,以免造成成份含量增加引起不良反应
标注了“疏散风寒”、“解表散寒”并且治疗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的中成药(含有关键字“寒”并且治疗感冒),基本上都是以治疗风寒感冒为主
西药常用感冒药有;康必得 银得菲 泰诺 快克 感诺 感康 氨咖黄敏胶囊 感冒通 新速效伤风胶囊
新速效感冒片 白加黑 尼克 臣功再欣 力克舒 丽珠感乐 小儿感冒片 新康泰克
减轻鼻腔充血成份的感冒药:盐酸伪麻黄碱、盐酸麻黄碱;原先大量使用的盐酸苯丙醇胺已被禁用,这种成份主要用来减轻感冒时鼻塞、流涕、喷嚏等症状。
镇咳感冒药:氢溴酸右美沙芬、盐酸二氧异丙嗪等;感冒引起的咳嗽频繁者使用复方甘草合剂、咳必清;咳嗽痰多,痰液粘稠,则可加用必嗽平;这类成份中常常涉及到植物药成份。
常用西药的别名和成分

制剂规格:0.025%软膏、乳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搽剂。如地塞米松软膏、乳膏、搽剂。
复合剂:(1)皮炎平:0.075%醋酸地塞米松+樟脑+薄荷脑等;
(2)富伊松软膏一醋酸地塞米松+血竭+甘松油+薄荷脑等;
(3)氟美松皮炎膏一醋酸地塞米松+糠馏油+薄荷脑+氧化锌等。
6.丙酸氯美松
制剂规格:片剂、胶囊剂:10mg、25mg。
4.聚芳香维甲酸(Polycorotinoid)
又名他扎罗汀(Tazarotine)、乙炔维A酸。
用法用量:外用,早晚各1次。
制剂规格:软膏剂为0.01%、0.05%,凝胶剂为0.1%。
5.芳维A酸乙酯(Arotinoid thylester,Ro13—6298):
制剂规格:0.1%尤卓尔。
复合剂:来可得一含有丁酸氢化可的松。
14.双醋二氟松
又名:索康。
制剂规格:0.05%霜。如双醋二氟松霜;索康霜。
15.戊酸二氟米松
又名:戊酸二氟可龙、戊酸二氟松。
制剂规格:0.1%戊酸二氟米松;保利爽。
又名依曲替酯(Etretinate)、体卡松(Tigasorl)、银屑灵、芳香维甲酸等。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一般用量为每日50~75mg,每日每千克体重0.75~1mg,分2~3次服。逐渐减为每日25mg或10mg,每日每千克体重0.25~0.5mg,最大剂量每日不得超过。75mg。
又名:倍氯米松、倍氯美松、倍氯美松双丙酸酯、倍氯美松二丙酸酯、丙酸倍氯美松、必可酮、必可松、必可复安得新、必酮碟、由得欣、贝可乐、伯可纳、倍可松、博立松、氯地美松。
制剂规格:0.025%乳膏。如丙酸氯美松乳膏。
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药物目录

解热镇痛药
对乙酰氨基酚
片剂 胶囊剂
阿司匹林
片剂 肠溶片剂
抗炎镇痛药
布洛芬
片剂 胶囊剂 缓释片剂
双氯芬酸
片剂 缓释胶囊剂
五、神经系统用药
(一)抗震颤痹药
多巴胺类
多巴丝肼
片剂 胶囊剂
(二)治疗重症肌无力药
治疗重症肌无力药
溴吡斯的明
片剂
新斯的明
注射剂
抗胆碱类及其他
苯海索
片剂
金刚烷胺
片剂 注射剂
阿奇霉素
片剂 胶囊剂 颗粒剂
(七)糖肽类
去甲万古霉素
注射剂
(八)其他类抗生素
克林霉素(氯洁霉素)
胶囊剂 注射剂
磷霉素
片剂 散剂 注射剂
(九)磺胺类
复方磺胺甲恶唑片
片剂 注射剂
磺胺嘧啶
注射剂
(十)喹诺酮类
环丙沙星
片剂 注射剂
诺氟沙星(氟哌酸)
片剂 胶囊剂
左氧氟沙星
片剂 胶囊剂 注射剂
(十一)硝基呋喃类
1.解表种
感冒清热颗粒
正柴胡饮颗粒
感冒软胶囊
荆防合剂
柴胡注射液
玉屏风散
银翘解毒片
桑菊感冒片
2.泻下类
三黄片
麻仁润肠丸
通便灵胶囊
3.清热类
清热解毒颗粒
双黄连口服液
抗病毒颗粒
茵栀黄口服液
板蓝根颗粒
牛黄解毒片
十滴水
银黄颗粒
藿香正气丸
4.温里类
生脉饮口服液
胃气止痛丸
附子理中丸
香砂养胃丸
5.固涩剂
桑嘌蛸散
金锁固精丸
药店常用西药功效

药店常用西药功效西药作为一种常见的药物类型,在药店中被广泛使用。
这些西药有着各种不同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和症状。
以下是药店常用的几种西药及其具体功效。
1. 抗生素抗生素是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
不同种类的抗生素可用于不同类型的感染,如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和皮肤感染等。
抗生素能够杀死或抑制细菌的生长,缓解感染引起的不适。
2. 镇痛药镇痛药包括非处方药和处方药。
非处方镇痛药主要用于缓解轻度到中度的疼痛,如头痛、肌肉酸痛和关节炎。
常见的非处方镇痛药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处方镇痛药可以用于治疗更剧烈的疼痛,例如术后疼痛或严重创伤引起的疼痛。
3. 抗过敏药抗过敏药用于缓解过敏反应引起的症状,如打喷嚏、鼻塞、瘙痒和荨麻疹。
常见的抗过敏药包括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和赛庚啶。
4. 消炎药消炎药可以用于治疗不同部位的炎症,如关节炎、肌腱炎和牙龈炎等。
非甾体消炎药(NSAIDs)是最常见的类别,如布洛芬和阿司匹林。
这些药物可以减轻炎症引起的疼痛和肿胀。
5. 抗抑郁药抗抑郁药是用于治疗抑郁症和其他情绪障碍的药物。
这些药物可以调节大脑中神经递质的水平,从而缓解抑郁症状,改善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6. 降压药降压药被广泛用于治疗高血压,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这些药物包括钙离子拮抗剂、ACE抑制剂、ARBs和利尿剂等,可以帮助降低血压、保护心脏和血管系统。
7. 口服避孕药口服避孕药是一种常见的避孕方法,用于女性控制生育。
口服避孕药通过调节女性的激素水平,抑制排卵,从而达到避孕的效果。
这些药物还可以缓解经前综合征和月经周期不规律等问题。
8. 降血脂药降血脂药主要用于治疗高血脂症,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减少心血管病的风险。
常见的降血脂药包括他汀类药物,如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
9. 抗焦虑药抗焦虑药被用来治疗焦虑症和相关的心理疾病。
这些药物可以减轻焦虑、恐惧和紧张情绪,帮助患者放松和平静下来。
10. 利尿药利尿药用于增加尿液的排出量,减少体内多余的水分和盐。
治疗骨质疏松的西药及使用说明

治疗骨质疏松的西药及使用说明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主要因骨量减少、骨质变薄和骨骼结构破坏而导致骨骼脆弱易碎。
这种疾病在老年人中尤为普遍,但也可能在其他人群中发生。
为了有效治疗骨质疏松症,西药被广泛使用,并且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常用西药治疗骨质疏松的分类西药治疗骨质疏松主要分为两类:抗吸收剂和促骨形成剂。
1. 抗吸收剂抗吸收剂主要通过抑制骨骼中骨质破坏细胞的活性,达到抑制骨吸收的效果。
常用的抗吸收剂有:(1)双膦酸盐类药物:阿仑膦酸、帕米膦酸等。
(2)雌激素拮抗剂:舒莫芬、依西美坦等。
(3)钙离子抑制剂:硅酸铝钙等。
2. 促骨形成剂促骨形成剂主要通过刺激骨骼中骨质生成细胞的活性,促进骨骼的新陈代谢。
常用的促骨形成剂有:(1)重组人骨形成肽:培美曲塞。
(2)钙剂:钙剂可以提供补充钙质所需的营养物质。
二、使用西药治疗骨质疏松的注意事项在使用西药治疗骨质疏松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药物。
使用西药治疗骨质疏松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可随意更改剂量或停药。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年龄、性别、病情等综合因素,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2. 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西药治疗骨质疏松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胃肠道不适、头痛、肌肉酸痛等。
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告知医生,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3. 配合钙质和维生素D的补充。
骨质疏松症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
钙质和维生素D对于骨骼健康至关重要,可以协助西药发挥更好的疗效。
4. 注意日常生活中的骨质疏松防治措施。
除了药物治疗,日常生活中的骨质疏松防治措施同样重要。
如合理饮食,摄入丰富的钙质和维生素D食物;适度运动,增强骨骼负重能力;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以免加重骨质疏松症状等。
三、结语西药在治疗骨质疏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抗吸收剂和促骨形成剂是最常用的治疗药物。
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应重视医生的建议,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并配合钙质和维生素D的补充。
常用西药别名

干酵母-食母生 多潘立酮-吗丁啉 酚酞-果导
葡醛内酯-肝泰乐 复方甘草酸单胺-强力宁 氢氯噻嗪-双克
呋塞米-速尿 螺内酯-安体舒通 缩宫素-催产素
肾上腺色综-安络血 氨甲苯酸-止血芳酸 酚磺乙胺-止血敏 亚硫酸氢纳甲萘醌-维生素K3 硫酸氢钠甲萘醌-维生素K4 叶绿醌-维生素K1
硝酸异山梨酯片【消心痛】
硝苯地平片【心痛定】
吡哌酸片【PPA】
藻酸双脂钠片【pss】
西咪替丁【甲氰咪呱】
茶苯海明【乘晕宁】
沙丁胺醇【舒喘灵】
苯乙双胍【降糖灵】
格列本脲【优降糖】
甲硝唑【灭滴灵】
维生素B2【核黄素】
复方磺胺甲基异恶脞【新诺明、SMZ】
苯妥英钠【大仑丁】
抗生素: 阿莫西林,先锋霉素IV,头孢力新,头孢氨苄;先锋V,头孢唑林;先锋必,头孢哌酮;头孢拉定,先锋VI。
普萘洛尔-心得安 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
硝苯地平-心痛定 氢氧化铝-胃舒平
沙丁胺醇-舒喘灵 醋酸甲羟孕酮-安宫黄体酮 甲氧氯普胺-胃复安(灭吐灵) 甲硝唑-灭滴灵 去甲肾上腺素-正肾素 肾上腺素-副肾素 15AA-肝安 9AA-肾安 消旋山莨菪碱-6542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地西泮,安定;盐酸氯丙嗪,冬眠灵;盐酸哌替啶,度冷丁;
外周神经系统药物: 肾上腺素,麻黄素;马来酸氯苯钠敏,扑尔敏;盐酸普鲁卡因,
循环系统药物: 普萘洛尔,卡托普利,利血平,利舍平,
消化系统药物: 西咪替丁,奥美拉唑,洛赛克,多潘利酮,吗丁啉。
解热镇痛和非甾体抗炎药: 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布洛芬,芬必得。
潘生丁【双嘧达莫】
痢特灵【呋喃唑酮】
盐酸吗啉胍【病毒灵】
西药总结归纳

西药总结归纳西药是指源自西方国家的药物,它们经过科学研究和临床实验,具有一定药理作用并用于治疗疾病。
西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医学的进步与发展,并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西药进行总结归纳,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药物。
一、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非甾体抗炎药是一类具有镇痛、抗炎和退热作用的药物,常用于缓解疼痛和减轻炎症反应。
这类药物包括布洛芬、阿司匹林和酮酸类药物等。
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起到镇痛和抗炎作用。
然而,长期大剂量使用NSAIDs可能对胃肠道、肾脏等器官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使用时需注意剂量和时长。
二、抗生素(Antibiotics)抗生素是用于抑制或杀灭细菌生长的药物,广泛应用于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
常用的抗生素有青霉素、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和大环内酯类药物等。
抗生素的分类和使用需根据细菌的类型和敏感性来选择,以充分发挥其抗菌作用。
同时,过量或滥用抗生素容易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因此应遵循合理用药原则。
三、抗癌药物(Anticancer Drugs)抗癌药物是治疗恶性肿瘤的药物,能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生长。
常见的抗癌药物有紫杉醇类、铂类药物和免疫治疗药物等。
抗癌药物的使用需根据肿瘤的类型、分期和个体差异来选择,同时应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合理的联合用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毒副作用。
四、心血管药物(Cardiovascular Drugs)心血管药物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包括降压药、扩血管药和抗心律失常药物等。
常用的心血管药物有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
心血管药物的使用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如血压水平、心脏功能和合并症等。
同时应定期监测患者的心血管指标,以调整用药方案,达到最佳疗效。
五、免疫调节药物(Immunomodulators)免疫调节药物是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的药物,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器官移植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抗感染类药物第一节抗生素类药物
1. 青霉素类(青霉素、氨苄(bi n)西林、阿莫西林)
2. 头孢菌素类(头孢噻吩钠、头孢氨苄、头孢拉定)
3. &内酰胺酶抑制剂(苏巴坦)
4. 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阿米卡星)
5. 四环素类(四环素、金霉素、半诺环素)
6. 酰胺醇类(氯霉素)
7. 大环内酯类(红霉素、麦迪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
)
8. 其他抗菌抗生素(多粘菌素E)
第二节合成的抗菌药
1. 磺胺类(环胺嘧啶)
2. 硝基呋喃类(呋喃妥因)
3. 喹诺酮类(诺氟沙星)
4. 硝咪唑类(甲硝唑、替硝唑)
第三节抗结核病药
1. 抗结核病药(异烟肼、利福平)
第四节抗麻风病药
1 .抗麻风病药(氨苯砜)
第五节抗病毒药
1 .抗病毒药(阿昔洛韦、利巴韦林)
第六节抗真菌药
1. 抗真菌药(咪康唑)
第七节抗寄生虫病药物
叮叮小文库1. 抗疟疾病药物(青蒿素)
第二章麻醉药及其辅助药物
第一节全身麻醉药(硫喷妥钠)
第二节局部麻醉药(利多卡因、苯佐卡因)
第三节骨骼肌松弛药(泮(p cn)库溴铵)
第三章神经类药物
第一节中枢兴奋药(甲氯芬酯、茴拉西坦)
第二节镇痛药(哌替啶、曲马朵)
第三节解热、镇痛、抗炎药
1. 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
2. 抗炎镇痛药(双氯芬酸、布洛芬)
3. 抗痛风药(别嘌醇)
4. 抗偏头痛药(麦角胺咖啡因片)
第四节镇静催眠药
1. 巴比妥类(戊巴比妥)
2. 苯二氮卓类(氯西泮)
3. 其它类(加兰他敏)
第五节抗癫痫药(苯妥英钠、卡马西平)
第六节抗震颤麻痹药(卡比多巴、苯海拉明)
第七节治眩晕药(倍他司汀(t 1 ng))
第八节脑代谢及循环改善剂(长春西丁)
第四章精神类药物
第一节抗精神病药
叮叮小文库
1. 吩噻嗪类(氯丙嗪、氟哌啶醇)
2. 硫杂蒽类(氯哌噻吨)
3. 其他抗精神病药(氯氮平)
4. 长效抗精神病药(哌泊噻嗪棕榈酸酯)
第二节抗焦虑药
1. 抗焦虑药(硝西泮、艾司唑仑)
第三节抗情感障碍药(丙咪嗪)
第五章抗肿瘤类药物
1. 烷化剂(环磷酰胺)
2. 抗代谢药(甲氨喋呤)
3. 抗肿瘤抗生素(丝裂霉素)
4. 抗肿瘤植物成分(紫杉醇)
5. 抗肿瘤激素类(亮丙瑞林)
6. 其他抗肿瘤药及辅助治疗药(顺铂)
第六章心血管类药物
第一节抗心绞痛药物
1. 硝酸脂类药物(硝酸甘油)
2. 钙拮抗药(维拉帕米、硝苯地平)
3. 其他抗心绞痛药物(普尼拉明)
第二节抗心律失常药
1. 膜反应抑制剂(奎尼丁)
2. &受体阻滞剂(盐酸艾司洛尔)
叮叮小文库
3. 动作电位时间延长剂(胺碘酮)
4. 其他抗心律失常药(苄普地尔)
第三节抗高血压药
1. 交感神经抑制剂(可乐定、乌拉地尔)
2•血管扩张剂(硝普钠)
3. 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
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马来酸依那普利)
第四节抗心力衰竭药物
1. 洋地黄类药物(洋地黄毒苷)
2. 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氨力农)
第五节抗休克药物(肾上腺素)
第六节调血脂药物(烟酸)
第七节抗血小板药物(川芎嗪)
第八节抗凝溶栓(shu a n)药物(肝素钠、尿激酶)
第七章呼吸类药物
第一节祛痰药
1.祛痰药(盐酸溴己新)
第二节镇咳药
1.镇咳药(苯丙哌林)
第三节平喘药
1. 0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盐酸克伦特罗)
2. M胆碱受体拮抗剂(异丙托溴铵)
叮叮小文库
3.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氨茶碱)
4. 过敏介质阻释剂(奈多罗米)
5. 肾上腺皮质激素(丙酸倍氯米松)
第八章消化类药物
第一节抗酸及抗溃疡病药(雷尼替丁)
叮叮小文库第二节胃肠解痉药(溴丙胺太林)
第三节止吐药及催吐药(多潘立酮)
第四节泻药及止泻药(硫酸镁、比沙可啶)
第五节肝胆胰疾病辅助用药(谷氨酸钠、美他多辛)
第六节酶及菌制剂(胃蛋白酶)
第九章泌尿系统类药
第一节利尿药
1•高效利尿药(呋噻米)
2•中效利尿药(氢氯噻嗪)
3. 低效利尿药(螺内酯)
4. 尿酸化药(氯化铵)
5. 黄嘌吟类(茶碱)
第二节脱水药
1.脱水药(山梨醇)
第三节防治尿结石的药物(消石丸)
第四节泌尿道平滑肌解痉药(盐酸黄酮哌酯)
第五节治疗尿崩症用药(垂体后叶粉鼻吸入剂)
第六节治疗遗尿药(甲氯芬酯)
第七节治疗前列腺肥大药物(非那甾胺)
第十章激素及其有关药物
第一节脑垂体激素及有关药物(缩宫素)
第二节肾上腺皮质激素及促性激素(氟轻松)
第三节盐皮质激素(去氧皮质酮)
叮叮小文库
第四节性激素及促性激素
1. 雄激素及同化激素(苯丙酸诺龙)
2. 雌激素及其类似合成药物(雌二醇)
3. 孕激素类(甲羟孕酮)
4. 促性腺激素(戈那瑞林)
第五节甲状腺激素类药物及抗甲状腺
1. 甲状腺激素类药物(促甲状腺素)
2. 抗甲状腺药(丙硫氧嘧啶)
第十一章调血糖药物
第一节降血糖类
1. 磺酰脲类(甲苯磺丁脲、格列吡嗪)
2. 双胍类(二甲双胍)
3.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
4. 胰岛素抑制剂(高血糖素)
5. 胰岛素分泌剂(基因重组胰岛素生长因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