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行政监督存在问题及完善措施

合集下载

最新 行政监督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精品

最新 行政监督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精品

行政监督存在的问题及策略政府是国家公权力的重要象征,是国家权威的具体表现形式。

政府要行使好手中的公权力,就需要有强大的组织体系来执行,需要有众多政府公务人员来施行。

而要保证政府工作落到实处,杜绝徇私舞弊、贪赃枉法现象,就要做好对政府的监督和控制,让政府的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一、行政监督的问题(一)行政监督存在制度缺陷行政监督机制的作用主要在与监督和制约行政权力,其运行必然需要一套完善的制度体系。

但我国的行政监督机制却存在一些缺陷。

首先是法制化程度不够。

“法治的精髓就是制约和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政监督唯有以法律规章为后盾,才能有效避免和抵御监督过程中的权力干扰。

在我国,行政监督立法滞后,而且范围狭窄。

前者导致许多行政监督行为无法开展或难以深入,后者导致许多需要监督的行政活动脱离于行政监督范围之内。

(二)监督主体的监督行为难以量化行政监督主体监督行为形式化的另一原因就是难以用量化的指标来衡量监督成果。

行政监督主体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工作是肯定要做的,但如何做以及做到怎样的程度才算完成监督任务却缺乏衡量的标准。

这使得监督主体可以用形式化的方式,来对待监督工作,常常出现行政监督主体形式上每年都对政府进行了监督,但是,从没有发现过任何问题,更不用说通过舆论方式公开政府的问题。

政府年年存在问题,却很少能被监督出来,这就使一些不法官员找到了可乘之机,利用自己手中的行政权力谋取私利,置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于不顾,腐败行为时有发生,不见减少。

监督行为难以量化为行政监督形式化提供了借口。

(三)行政监督主体的监督行为缺乏强制性在我国,政治系统内部的监督主体主要有人大、执政党、司法、监察机关等。

他们都具有监督行政权力的功能,但这种监督功能主要表现为一种权力,而非义务,因此各行政监督主体的监督主要依赖自身自觉去完成,或在人民群众的要求下去完成,没有外在的压力机制,缺乏强制性。

而行政监督主体理应为人民群众利益去监督行政权力,绝不能仅仅依靠他们的自觉性。

我国县级政府行政监督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_尤光付

我国县级政府行政监督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_尤光付

我国县级政府行政监督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尤光付[摘 要]县级政府行政监督运作中由他律、自律和参与模块架构起三维监督体系,内含若干权力监控机制,但仍在权威性、协调性、可行性、自觉性方面有缺陷。

本文认为,针对这些缺陷及其产生原因,应在优化权力制约、整合内部监督、加强对 一把手 的监督以及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等方面采取,完善我国县级政府的行政监督体系。

[关键词]县级政府;行政监督;地方政府[中图分类号]D6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863(2010)03-0089-04一、我国县级政府行政监督体系我国县级政府行政监督运作的体制和机制在县域政治体制改革与创新中迅速发展,已逐渐建构起了由他律、自律和参与三个模块所组成的三维监督体系。

属于他律模块的,有人大权力监督、法院行政审判监督和检察院法律监督所构筑的权力制约监督,有政协民主监督所设置的体现协商性民主的非权力性监督。

他律模块主要是从行政权运作的外部政治环境中以立法权、司法权、政治协商制约行政权,体现宪政中的权力分工配合原则和民主、法治取向,其主体独立,内容明确,程序严格,方式规范。

属于自律模块的,有上级机关的监督、纪检监察部门的党纪政纪监督、组织部门的干部监督和审计部门的审计监督。

自律模块的监督系统及其运作机制,因科层制中的管理控制职能而生,又因科层制的层级和幅度的互动而变,彰显了沿管理层级与管理幅度而实施的考核、审计、督促、惩处等内控机制。

属于参与模块的,有县域公民的监督,有工、青、妇、行业协会等社团组织的监督。

参与模块的监督系统仰仗着民权、民生而风生水起,表达着公民、社团等的利益诉求,自下而上地监视和制约着行政权力。

在这个三维监督体系中,上级政府部门、县委部门监督中的纪检监察机制、层级监控机制、复议机制、审计机制等最为重要,位于第一层;人大、政协监督中的权力制约、民主协商机制等,在县委的支持和宪政民主的保障下发挥作用,位于第二层;法院、检察院监督中的行政诉讼机制、反贪机制需依审案而启动,可列第三层;公民个体、社会团体、新闻媒体监督中的维权监督机制和舆论监督机制,主要是参与维权,属第四层。

试论我国行政监督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试论我国行政监督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试论我国行政监督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nXXX part of the legal system of our country。

It plays XXX。

characteristics。

and problems of China's administrative n system.I。

XXX China's Administrative n System1.n of Administrative nXXX perform their duti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and to prevent and correct ns of the law and discipline.2.n of China's Administrative n SystemChina's administrative XXX administrative n organs。

judicial n organs。

and social n XXX.3.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Administrative n SystemChina's administrative n system has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It is a multi-subject n system。

with administrative n organs。

judicial n organs。

and social n XXX.It is a comprehensive n system。

covering all aspects of administrative activities.It is a hierarchical n system。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n organs at the nal。

我国行政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办法

我国行政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办法

我国行政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办法姓名:吕兴伟专业:行政管理学号:201002111067 我国行政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办法摘要:行政监督是现代公共行政管理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国家监督和行政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政监督体制对于行政管理活动的正常运行,实现行政管理法制化,以及维护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的正确贯彻实施,促进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勤政廉政,提高行政效能以及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有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现行的行政监督体制经过长期发展已逐渐完善。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我国行政监督体制仍存在一些问题,使其积极作用没能得到充分发挥。

因此,我们需要针对问题提出完善的对策,使其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我国构建高效、权威的行政监督体制奠定坚实的基础。

Abstract: administrative supervision is the modern public administration process important link, also is the national supervision and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activity important component. Administrative supervision system for administrative activities, achieve the legalization of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and the maintenance of the party's principles, policies and national laws, regulations implemented correctly, the promotion of government organs and their staff diligent administration, improve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and the protection of the legitimate rights of the administrative counterpart, ha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urrent administrative supervision system of China after long-term development has been gradually improved. However, due to various reasons, the current administrative supervision system of China still has some problems, so that its positive role can not be given full play. Therefore, we need to solve the problem put forward to perfect the countermeasure, make it play a positive role, for our country to build efficient, the authority of the administrative supervision system,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关键词:行政监督体制; 问题; 完善对策一、行政监督的内涵及特征(一)行政监督的内涵及特征所谓“监督”就是监察、督导的意思。

完善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思考

完善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思考

完善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思考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变革的不断深入,行政监督的重要
性日益凸显。

然而,我国行政监督体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一
步完善。

本文将就如何完善我国行政监督体制做出以下思考:
一、增强行政监督的有效性
目前我国行政监督的方式比较单一,主要是依靠政府和公检法等权力
机构进行监督。

而这些机构的监察范围和方法比较受限,难以达到全
面监督的效果。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建立起行政监督的体系,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以确保监督的全面性、公正性和及时性。

二、加强行政监督的透明度
行政监督的透明度是其有效性的重要保障。

为此,我们需要从制度层
面上推进行政监督的透明化,以便公众监督。

同时,也要加大对于行
政监督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群众对于监察机制的认知度。

三、完善行政监督的法律制度建设
制定完善的法规法律是落实行政监督的关键措施之一。

未来我们需要
借助市场经济和法治建设的力量,建立标准统一、制度完备、法律有
力的监督机制。

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公民的权益和社会的公正。

四、加强行政监督队伍建设
只有有素质过硬的监察队伍,才能把握行政监督工作的方向和重点,
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因此,加强对行政监督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建立
健全的监督体制,完善监督机制,是必须过程。

以上思考只是完善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一些基础,我们需要在落实这些基础的同时,不断深入探讨行政监督的具体实践和创新,不断推动政府的管理更加科学、公正、高效。

简议我国行政监督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简议我国行政监督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简议我国行政监督的问题和解决策略摘要行政监督是实现行政管理法制化的重要保证,也是保证行政管理活动正常运行的必要手段。

经过多年的行政体制改革,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监督体系,发挥了较为全面有效的监督功能。

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加以完善。

关键词行政监督存在问题解决策略行政监督是指通过法律程序、政治权威或行政系统内部自上而下的层级节制关系, 对国家行政机关和行政工作人员在行政过程中采取的行政行为是否合法、合理以及是否遵纪守法的情况实施全面系统的监察和督导活动。

行政监督是政府职能实现的有力保证, 是防止滥用权力、以权谋私和权力异化的重要手段, 是保证国家机器正常、协调和高效运转的主要条件。

因此, 制约公共行政权力, 强化行政监督效能是当今世界各国历来普遍关心的问题[1]。

当前,虽我国已形成较为完善的行政监督体系,但仍存在着监督渠道不畅,信息不灵;行政监督主体设置于同级政府之中,难以形成监督的权威性和独立性;行政法规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加以完善。

1我国行政监督体系及存在的问题1.1行政监督体系改革开放30 年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行政监督得以飞跃的发展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成网状格局的行政监督体制,该体制主要由行政组织外部的异体监督和行政组织内部的同体监督两部分组成。

“外部监督主要是来自与行政机关以外的权利主体为保证行政工作的合法性、正确性及社会效益而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施的监督”主要包括:第一, 国家权利机关的监督,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设立的常务委员会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全部行政活动所实施的监督,在内容上可以分为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

国家权利机关的监督是最具有法律效率的监督。

第二,社会监督,这是由群众团体、公民个人及其他社会组织通过人民代表、信访部门或者直接向国家权利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提出建议、批评、检举、控告、申诉等方式所进行的监督,以及新闻媒介、社会舆论的监督等。

浅析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不足和改善措施

浅析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不足和改善措施

浅析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不足和改善措施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存在不足,包括以下几方面问题:首先,缺乏专业化管理。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多数由非专业化的管理人员负责,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

这导致资产管理的过程中存在操作不规范、决策不科学等问题,影响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其次,缺乏有效监管机制。

目前我国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管机制不完善,监管部门的职责不明确,监管手段不够灵活有效。

这导致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违规行为,监管缺失现象较为普遍。

再次,缺乏明确的绩效考核制度。

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普遍缺乏明确的绩效考核制度,这导致管理人员对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缺乏积极性,往往只注重过程而忽视结果。

这也使得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难以形成持续的改进和创新动力。

最后,缺乏透明度和公开性。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缺乏透明度和公开性,一些关键信息无法及时披露给社会,难以实现对国有资产管理的监督。

这也容易导致管理人员滥用职权等问题的发生,影响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利益。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首先,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应注重引进和培养专业化的资产管理人才,加强对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知识更新,提升管理水平和能力。

同时,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建立相应的薪酬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其次,完善监管机制。

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监管部门和监管制度,明确责任和权限,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的监督和检查力度。

同时,要强化对资产管理过程中的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形成高压态势,减少违规行为的发生。

再次,建立绩效考核制度。

制定明确的绩效考核指标和标准,将国有资产管理的效益和成果作为重要的考核内容,对绩效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对绩效不佳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处罚和调整。

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激励和促使管理人员不断改进和提高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现状分析及几点思考

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现状分析及几点思考

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现状分析及几点思考理论研讨地方政府管理'98增刊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现状分析及几点思考王海霞行政监督是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公共行政活动中守法情况的监督,它具有监督对象的特定性,即是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和行政人员的职务行为的监督;它还具有监督主体的多样性,既包括行政机关的内部监督,又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各种社会组织、社会团体、广大社会公众、社会舆论等的外部监督。

监督工作的核心在于督促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正确行使职权,使政府职能得以有效实现,并提高效率、防止弊端,促进廉政建设。

行政监督在国家政治生活和行政管理实践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我国权力制约机制的关键一环,也是保护国家、社会和公民合法权利的重要手段。

古往今来的历史表明,对行政的监督不容放松和忽视。

我国在粉碎“四人帮”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行政监督体制的建设日益得到重视和加强。

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对行政的监督工作也不断暴露出大量的缺陷和不足。

在行政管理实践中出现了大量政府人员的消极腐败现象,诸如滥用职权、以权谋私、不负责任、官僚主义、钱权交易等等。

造成这些现象大量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现行的社会体制中尚存的弊病和漏洞,在此意义上,李鹏同志强调:“反对腐败最根本的在于深化改革”。

其中,对现行行政监督体制的改革是亟待推进和突破的迫切任务。

只有认真研究现行行政监督体制存在的弊病和缺陷,对监督体制中低效、甚至无效、虚设的成份进行改革完善、兴利除弊,并探索建立适应新形势、新需要的监督制度,才能建立真正高效、严密、有力的行政监督体系。

一、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现状分析我国的行政监督拥有十分广泛的主体、灵活多样的形式及多种可选的渠道。

然而实际的监督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有的监督主体未能充分有效地发挥其监督作用,有的监督形式形同虚设,有的监督渠道阻滞不畅。

我国监督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有:(一)行政机关的自监督即内部监督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我国行政机关的内部监督大致可分为一般监督、业务监督和专门监督几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我国行政监督存在问题及完善措施浅析我国行政监督存在问题及完善措施摘要:行政监督是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也是国家机器正常运行的重要机制。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到执行等各方面构建完善的行政监督体系。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内外结合的行政监督体系,发挥着较为全面有效的监督功能。

但也还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如“漏监”、“虚监”、“难监”等问题。

本文分析了我国行政监督的基本特征及健全和完善我国行政监督制度的重大意义,指出我国行政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阐述了如何加强和完善我国的行政监督机制。

关键词:行政监督;监督主体;监督方式;行政监督立法行政监督是行政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行政管理活动正常运行的必要手段,是实现行政管理法制化的重要保证,是防止腐败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保证法制统一、保障公民个人自由的需要。

经过行政改革,我国的行政监督机制已逐步趋于完善,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国的行政监督机制仍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现阶段我国行政监督主体地位不高,缺乏独立性,监督体系缺乏合力,监督效能低,监督法规不健全,缺乏可操作性,事后追惩性等,这既为行政监督的强化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也为其提出了清晰的线索和方向,即理顺监督体制、健全行政监督体系。

形成相对独立的行政监督主体,健全行政监督的法律机制。

一、行政监督的内涵监督就是监察、督促,它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监督主体、监督客体和监督内容。

在狭义上,行政监督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对政府即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所进行的约束、检查和督促。

在广义上,行政监督指行政监督的主体除了国家行政机关以外,还包括其它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

行政监督是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对于保证国家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促进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廉政,提高政府的绩效,发挥着重大的保障作用。

因此,研究我国当前行政监督中存在的一些缺陷和不足以及完善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二、我国行政监督的基本特征及健全和完善我国行政监督制度的重大意义(一)我国行政监督的基本特征我国行政监督是指政党组织、国家机关和人民群众等监督主体,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管理活动,是否符合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原则所实施的监察和督导活动。

我国较完整的行政监督体制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现已初步建立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较为完整的、呈网络格局的行政监督体系。

其基本特征如下:1.行政监督主体的多元性。

行政监督主体的多元性表现在国家机关、政党组织、社会团体、新闻机构、公民等,都具有行政监督主体资格,体现了我国行政监督的人民主权原则。

2.行政监督内容的广泛性。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权力都应该受到广泛监督,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社会行为等都可以成为行政监督的内容。

3.行政监督行为的统一性。

一方面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行政监督的领导核心,统一协调、组织各种监督力量,利于提高监督效能;另一方面,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相互结合,共同构成了我国行政监督制度的整体。

(二)健全和完善我国行政监督制度的重大意义处于变革和转型期的社会主义中国,发展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同时,反腐倡廉也是中国政治生活中面临的一项长期任务。

建立严密有效的行政监督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设廉洁高效政府的必然要求。

1.加强行政监督是实现依法行政的基本途径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是我国行政改革的核心内容。

依法行政就是要建立起权责统一的责任政府。

从当前我国行政体制现状来看,由于缺乏制度化的监督,公共权力所具有的强制性、单向性和扩张性日益明显,违法的行政工作人员责任追究问题变得更加困难。

因此,实行全面、系统的监督制度,不仅可以保证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高效性,维护宪法、法律、法规的权威性;而且为构建责任政府、法治政府提供了重要保障。

2.加强行政监督是提高行政效率的有效手段从当前我国行政过程的实践来看,目前依然存在官僚主义的工作作风,主要表现在墨守陈规,脱离群众,滥用权力,人浮于事等,这些官僚主义的工作作风严重影响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加强行政监督,可以把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成绩置于公开的监督之下,对各种官僚主义和违法乱纪行为进行严厉批评和惩戒,对廉洁奉公、忠于职守的部门和人员进行表彰,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我国政府的行政效率。

3.加强行政监督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手段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为了保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把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置于广大人民的监督之下,以提高我国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水平和意识。

建立有效的民主监督机制,确立严格的民主监督程序,有效地监督和制约国家权力,促使政府机关切实按照人民的意志和愿望,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从而保障社会的政治民主,维护人民的政治权利。

三、我国行政监督存在的问题目前,虽然我国在行政监督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行政监督体系整体功能不强“我国的行政监督是一个多元化的体制,行政监督主体不仅是行政组织自身,还有政党、权力机关、司法机关、社会团体、公民及社会舆论。

监督体系庞大,体多,机构多,方式和渠道多,这是一个优点。

”但在监督实践中,彼此之间只有协调一致,密切配合,才能充分发挥多元化监督体系的优越性。

虽然各类监督主体都有监督权,但是行政监督中监督的范围不明确,责任不明确,以至于越权行事,滥用权力,互争管辖或互相推诿的情况时有发生,使行政监督出现“空白地带”,出现了办事拖拉、相互推委等不良现象。

这不仅严重影响了监督机构的威信,也弱化了我国监督机制的整体效能。

(二)行政监督主体地位不高,独立性不够从外部监督上看,我国人大的权力在理论上是最高的,但实际上某些地方人大都不能行使其最高权力,因为许多地方人大往往依附于当地政府。

从内部监督上看,我国监督机构受双重领导,既受同级行政机关的领导,又受上级业务部门的领导,事实上还受同级政府职能部门的制约。

上级对下级行政监督机关是业务指导关系,没有实质的领导权,而行政监督主体更多的是依赖同级政府,受同级政府部门限制,由于受到这些部门的制约,监督机关很难将监察工作坚持到底,监督机关只会成为聋子的耳朵,是个摆设。

(三)行政监督立法滞后行政监督是一种法制监督,这不仅意味着行政监督是对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情况的监督,也意味着行政监督应依法进行。

行政监督必须依法进行,否则就会混乱不堪,导致监督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因此,健全的监督法律体系是保证行政监督效能充分发挥的法律基础。

一方面它赋予监督者以应有的权力,保障监督者的合法权益,使其更好地行使监督的权力,发挥监督的作用;另一方面它对监督工作加以规范和制约,确保监督工作能够在正常的轨道内运行,遏制监督领域腐败现象的发生。

但从总体上讲,我国目前的行政监督立法还不完善,许多应当制定的法律一时还制定不出来。

(四)行政监督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业务能力不强行政监督人员是行政监督的执行人员,行政监督工作的具体落实要靠行政监督人员去完成。

在我国行政监督队伍中,某些人思想素质不高,他们对监督客体不敢监督,即使对他们有意见也不敢提。

另外,许多监督人员业务能力也不高,随着我国加入WTO,与国际之间的联系也日益紧密,可能出现内外联手的腐败问题和犯罪的国际化与高智能化,这对行政监督人员的业务能力也是一种挑战。

(五)行政监督方式单一,行政监督法规不完善行政监督方式主要有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三种,而我国把监督的重点却放在“查错纠偏”工作上即事后监督上,事后监督往往是带有惩罚性的监督。

这种“马后炮”式的监督忽视了事前预防性监督及事中的过程性监督。

行政监督活动是一项经常性、连续性的活动,凡是有行政管理活动,就应伴随着对行政管理活动的监督。

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的行政监督法规也不太完善,没有相关的法律作保障,行政监督工作很难发挥其效能。

(六)不重视新闻舆论方面的监督在社会监督上,公民的批评在某种程度上是有名无实。

在现实生活中,压制、甚至打击报复群众监督的现象时有发生。

各种群众团体、社会舆论的监督由于不具有国家权力的性质,其监督没有权威性和实效性。

因此,对社会舆论方面的监督重视程度不够。

四、完善我国行政监督的措施针对我国在行政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措施,确保在我国更好的完善行政监督机制:(一)建立行政监督体系的协调机制加强行政监督,促进政府机关廉政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

必须建立监督体系的协调机制,使隶属于各系统的监督主体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形成合力,才能充分发挥行政监督的整体功能,取得良好的监督效果。

具体来说应做好两方面工作:首先从加强监督立法入手,从法律上具体规范和明确各监督主体的地位、职责、权限,以及监督活动的范围、方式和程序等,建立监督主体之间以及监督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责任、利益、权利、义务相统一和相协调的关系,形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强有力的行政监督体系网络。

其次,要更好地加强各监督主体的整合,建议建立一些相应的联系制度,或增设一个协调委员会之类的机构,对各个监督主体进行综合指导和协调,使它们在监督或办案过程中能互通情况互相配合,形成有机整体,发挥整体效能。

(二)提高行政监督主体地位,确立相对独立的行政监督主体如果行政监督的主体本身受制于行政机关,那么,再美好的行政监督构想也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因此要加强立法,通过立法形式明确各监督主体的权限、职责、地位及活动范围、方式、程序等,惟有如此,才能明确各主体之间及主客体之间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关系,才能建立起切实有效的责任追究制,才能保证行政责任的正确实现和追究。

否则,在出现“监督乏力”或“监督真空”时,监督主体的监督责任难以落到实处。

因此,监督主体如监察机关、审计机关应移出行政机关系统,转入国家权力机关系统;法院体制的改革应当割断行政机关可以控制的各种权力关系等。

(三)重视和加强行政监督立法,实行行政监督的法制化行政监督立法是依法实行行政监督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尽快建立健全各种行政监督法规,才能为积极有效的行政监督提供基本的规范程序。

长期以来,我国监督立法薄弱,尽管这几年也制定了一些如《行政监察法》之类的法规条例。

但从总体上讲,仍不能满足当前行政监督发展的实际需要。

因此,行政监督立法亟待加强,切实加强行政监督的法制化。

要明确规定立法监督、执法监督和守法监督三项内容,并把执法监督和守法监督作为重点。

监督的方式是公开监督与秘密监督结合, 专门机关监督与群众监督结合,教育与处罚结合。

监督的具体手段可采用群众举报、暗访、公开曝光等。

同时要大力发挥人民法院的作用。

(四)提高行政监督人员的素质,加强队伍自身建设行政监督是通过行政监督人员的工作来实现的,要提高行政监督效能就必须提高行政监督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具体说就是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通过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锻炼自己的党性,树立监督者必须接受监督的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