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康复医疗服务项目

第二章 康复医疗服务项目
第二章 康复医疗服务项目

秦都区中医医院

康复医疗服务项目

康复治疗技术物理疗法,简称为理疗。主要是研究各种物理因素,是康复医学常用方法五大支柱之一。很好地掌握物理疗法的应用,可以说在目前也就能很好地了康复治疗,物理疗法的应用的物理因子,通过对病损部位,神经反射和体液作用的方式。疗法是应用自然界,人工制造的各种物理因子作用来治疗,预防疾病的一门学科,在康复中占要地位二,种类,分八大类:

1.物理疗法.

2.电疗法.

3.光疗法.

4.超声波疗法.

5. 磁疗法.

6.水疗法.

7.石蜡疗法.

8.冷疗法。

康复治疗是康复医学的重要内容.对病.残者身心健康与功能恢复的重要手段,也是病、伤、残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康复治疗用药物疗法.手术疗法.等临床综合治疗.康复治疗前首先对病、伤、残进行康复评定。制定综合康复治疗方案,对病、伤、残情况变化进行小结,调整方案,到治疗结束为止。康复治疗[包括: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心理疗法、康复护理、文体疗法、职前训练、社会服务、本章着重介绍。

物理疗法.第一节物理疗法应用物理因子治疗病.伤.残.的方法称物理疗法物理疗法分二大类:1.力,电,光,声,磁,热,冷.等人工物理进行治疗,简称为理疗. 2.空气,日气候,海水,矿泉水,泥,沙等自然因素进行治疗..无创伤.痛苦.很舒适.无不良反应,无副作用,对病伤残功能障碍有较好的疗效,操作简便.第二

节电疗法应用电来治疗疾病方法称电疗法电流频率计量单位表示为:赫(赫芝Hz),千赫(KHz),兆赫(MHz).吉赫(GHz)按千进位换算:1GHz=1000MHz.1MHz=1000KHz.1KHz=1000Hz,电流法分为三大类:

1.低频电疗.0-1000Hz低频电流.分为直流电疗法,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感应电疗法,电兴奋疗法,电睡眠疗间动电疗法,经皮电神经刺激疗法超刺激电疗法,痉挛肌电刺激疗法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直角脉冲脊髓通电疗功能性电刺激疗法等。

2.中频电疗1KHz---100KHz.中频电流.分为等幅正弦中频电疗.调制中频电疗干扰电疗.音乐电疗.波动电疗等.

3.高频电疗100KHz---300GHz.高频电疗,分为:达松伐电疗法、中波、短波、超短波、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等,重点掌握。物理特性. 治疗作用.临床应用.适应证.禁忌症.介绍常用的电疗.[--]直流电疗法.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与电化学疗法.1.概述.直流电.方向不变的电流.利用其作用于人体治疗[称为直流电疗(galvanization)]用人体导机体组织内不同电荷氏离子分将药物离子导入治疗疾病,称直流电药物离法.(iontophoresis) 用直流电引起各种物理化学反应肿瘤称电化学疗法(electrochemotherapy)2.治疗作用(1) 直流电的治疗作用:1)细胞膜电位改变解释:阳极下电位上升,阴极下电位下降,兴奋性增高,作用于N节或反射段引起组织器官的变化.2)细胞膜通透性改变解释:蛋白质阳极下移(电泳)蛋白质密度增高,细

胞膜通透性增高,消肿作用明显.水向阴极(电渗)阳极下水分增多,细胞膜通透性增高,可以消炎,软化疤痕,松解粘连.3)小血管扩张解释:蛋白质变性,分解,释放扩张血管,刺激N末梢,使局部小血管扩张,促进组织再生.4)产生电解产物解释:阳极产生酸性产物,阴极产生碱性产物,所以起到化学反应,促使肿瘤细胞变性坏死5)静脉血拴退缩解释:可使静脉血栓机化,退缩,使血管重新活跃.6)促进骨解释:阴极插入10VA微弱电流,促进骨生长,加速骨折愈合(2)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的治疗作用根据电学上"同性相斥"原理,阳离子从阳极导入体内,阴离子从阴极导入体内.用直流电将药物离子通过皮肤粘膜.皮脂腺.伤口导入体内。药物主要通过皮肤深度形成'离子堆'逐步渗透进入淋巴,血液而起作用。解释: 在表皮局部浓度高,因导入的是纯药离子.适用于光浅的病灶.而起到治疗作用.但不是整个化合物在体内传播时间较长,发生作用的持续时间也长不损伤皮肤,无疼痛或胃激.缺点.导入的药量少.不精确的计算方法.不能完全替代口服.等注射用药. 作用表浅.电流小.缺乏深部热作用.3.治疗技述.[1]衬垫法.采用直流电机器.用薄铅片.外包厚1cm的吸水衬垫.电极分别与直流电机器阴阳相接.以对置.并置方法放置与病变部位.电流强度为0.03---0.1MA/cm/cm2[2]电水浴法.直流电机器.用陶瓷或塑料盆.在盆水中加入药物.放置于肢体近端或相应节段.电流强度10---15mA.两个肢体15---20mA.[3]离子导入药品选择.1.易容于水.于电离电解.2.明确药物成分及极性.3.成分纯.不得同

时应用几种药物.4.局部应用有效.钙.锌.普鲁卡因.透明质酸酶.黄连素.草乌.阴极导入药物.碘.氯.溴.解释:可以看107页表3-1图表,治疗作用适应症[4]电化学疗法.直流电机器.用数条粗细不等的铂金丝.40---80mA电流.120---180分钟肿瘤变. 黑.坏死. 4.临床应用(1)适应症:神经科,周围神经损伤.N末梢功能紊乱内科,高血压.关节炎等.外科,疤痕粘连.炎症浸润.溃疡.血拴性静脉炎.盆腔炎.颞下关节炎.电化学疗法:主要用皮肤癌,肺癌,肝癌(2)禁忌症:恶性肿瘤局部电化学外,高烧,活动性出血,力衰竭,妊娠,(相对重要)急性肤破损,金属异物,心脏起搏器,对直流电过敏.(二).经皮电N刺激疗法,简称TENS1.概述:a. 频率在2-160Hz b.首先是一种治疗疼痛的方法,是通过皮肤将特定的低频脉冲电流输入体内.2.治疗作用.镇痛3.治疗技术,个人耐受性选择电流强度种.临床应用(1)适应症,各种急慢性疼痛,如N 痛,关节痛,伤口痛等骨不连接.(2)禁忌症,心脏起搏器,颈动脉窦,妊娠三)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简称NMES电梯操疗法1.概述: 从治疗作用看,增强肌力. (1)<2度肌力肌肉的电刺激,引起肌肉的节律收缩,促进神经再生,神经传导功能恢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防止肌萎缩,抑制纤维化等.2.治疗技术:用三角波或方波,低频脉冲治疗仪40-60次.3.临床应用(1) 适应症:下运动功能麻痹,神经断裂损伤.注意<2度肌力,对治疗情况下做全关节范围运动,不提重力.[2度肌力]注意治疗时机,尽早治疗,坚持治疗(中风后遗症,一直无主动肌力,何时结束治疗伤后2-3周,直到

神经支配恢复,改为主动训练.(2)禁忌症:上运动神经元痉挛性,偏瘫,心脏起搏器.(四)功能性电刺激,简称FES1.a.顾名思义:功能性,即功能替代,用电刺激作用于丧失功能肢体,器官,产生即时效应.b.举例:人工心脏起搏器.c.着重介绍:纠正偏瘫患者重2.治疗作用偏瘫患者上运动神经元损伤,而下运动神经完好.神经通路存在,有应激功能,所以适当的电刺激引起肌肉收缩,补偿,丧失的肢体运动,替代于功能.同时刺激了传入神经经脊髓投到高级中枢,起到功能重健.3.临床应用[1)适应症:"三瘫"脑率中,脑瘫,脊髓损伤.(2)禁忌症:带心脏起搏器 (五)等幅中频电疗法(又称音频)1.概述:频率1000-2000Hz2.治疗作用(1)镇痛,痛(2)局部血管扩张,治疗后颜色变浅,变软,变平,缩小(3)消炎,消肿,疤痕软化,松解粘连例如:外伤后血肿,臀部注射后右手法,疤痕疼痛引起肢端水肿,SLE引起的浮肿, 均无并用其他药物而取得较好的疗效.3.治疗技术电极衬垫约3-4mm,对置或并置放在治疗部位,通电有较微震感,20-30min4.临床应用(1)适应症:疤痕,肌腱,关节[2]禁忌症:恶性肿瘤,炎症,心脏起搏器(调治中频电疗法 1.概述:频率1-150Hz2.治疗作用电流特点.双向无电解___安全 2.镇痛,改善循___消炎,止痛,消肿.如,颈腰,关节肿痛3.兴奋神经肌肉组织___刺激萎缩肌肉,对横收肌在度主够的情况下,可引起收缩,但主观降低电流引起的要疏通(可能肌肉的收缩阈值和痛阈有明的分离状态,收缩阈值化痛阈多)3.治疗技术:电流强度以笔者耐受为度.0.1-0.3mr/cm2易于受15'-20'每日

一次,15-20次为一疗程4.临床应用;[1]适应证.颈.腰.骨关节炎.肩周炎.神损伤.神经痛.术后尿潴留.疤痕等.[2]禁忌证.与等幅中频相同.[七].干扰电疗法.[interferntil.therapy]1.概述. 两组正弦电流.不同频率[0--100Hz]差频.交叉输人体.成干扰场.2.治疗作用.1.在组织深部产生低频调制中频电流.2.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解释:作用明显,有人曾发现治疗后皮温上升2度)3.镇痛.一般20分钟.4.对神经肌肉的刺激作用.(解释一般作用于四肢的神经肌肉为多,与低频相比低频治疗时大电流强度,有时痛肌尚未反应,皮已不能耐受.5.干扰电流相对强.3.治疗技术.根据病情选用不同差频.感觉肌肉收主.5--10--20分钟.每日一次.4.临床应用.[1]适应证.骨科.关节炎.坐骨神经痛.骨折延迟愈外科.术后肠麻痹.疤痕增生.尿潴留.[2]禁忌证.与等幅中频电疗相同.[八]短波与超短波疗法概述. 用短波治疗疾病的方法称短波[shortwave.therapy].电流频率.3--30MHz波长.100--10m [ultrasho.rtwave.therapy].电流频率.30--300MHz长.10--1m短波与超短波都属于高频电疗.特点.频率高.治疗时不损伤皮肤.过热引起烫伤.降神经兴奋性.温热效应.2.治疗作用.1.改善血循环.解释:有利于组织营养2.镇痛.解释:降低觉N兴奋3.消炎解释:控制病原菌细胞吸收4.降低肌张力解释:缓解痉挛 5.加速组织生长修 6.杀死肿瘤细胞.7.提高免疫力.解释:除温热效应,还有非热效应 3.治疗技述.短波以电感场进行治疗.产生的涡电流.属于传导电流.[欧姆损耗].浅

层肌肉产热多.有一定的非热效应.治作用以[1][2][4]为主.超短波以电容场法进行治疗.[解质损耗].位移电流.传导电流兼有.非效应较明显.治疗作用.以热效应.非热效应.提高免疫力.促进组织增生.消炎.镇痛更突出.对并置交叉单极[深] [浅] [可] [小].超短波与短波可分为4级.[1]无热量.1级解释:无温感,适用急性炎症早期[2]微热量.2级解释:刚能感觉温热,适用亚急性慢性[3]温热量.3级释:有明显温热量,适用慢性疾病炎症[4]热量. 4级解释:有刚能忍受强裂感,适用于恶性肿瘤性炎症.8--10分钟.慢性炎症.10--15分钟.恶性钟瘤.40--60分钟.4.临床应用[1]适应证:骨颈椎病,肩关节粘连,骨关节病,骨脊髓炎等内科.肺炎,胃炎,肾炎大剂量.用在恶性肿瘤急性感软组织关节损伤,超短波为首选物理治疗方法之一.[2]禁忌症:恶性肿瘤,一到四级剂量高热,TB,妊娠,金属异物.心脏起搏器. [九].分米波与厘米波疗法.1.概述.分米波.率.300--3000MHz.波长.1m--10cm.厘米波. 频率.3000--30000MHz波长.10--1cm.2.治疗作用分米波.作用深度肌袄肉组织.厘米波.作用浅层肌肉组织.共同点作用.1.明显的温热效应.促局部血液循环.2.大剂量可与放疗化疗协同治肿瘤作用.3.除湿热效应.可增强免疫功能.3.治技术.治疗仪有体表半球形.钟形.圆柱形.矩形辐射器.采用.体表辐射器进行治疗.直接接触皮解释:距离保持10-5-3cm 注意保护眼,小儿骨骼部位,避免辐射后损伤皮肤.4.临床应用.[1].应症:适用于较深层,表浅的慢性炎症,损伤.解释:如关

节炎,软组织损伤,坐骨N痛,伤口溃疡微波可以组织凝固,适用于胃出血,息肉,皮肤赘生物等.[2].禁忌症:与短波,超短波相同.禁用眼部,小儿骨骼[十]毫米波疗法 1.概述:频率30000-300000MHz(30-300GHZ).波长 10-1mm它属高频电极,高频段,微波段2.治疗作用:1.产生非热效应2.镇痛,消炎,促进组织再生3.治疗技治疗仪输出8mm波段治疗时紧贴治疗皮肤表面.避免直接辐射眼部,角膜,晶体损伤4.临床应(适应症:软组织损伤,伤口溃疡,感染,放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2)禁忌症:眼部,心脏起搏器三.疗法人工光源或日光辐射能量来治疗疾病,称光疗人工光源有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激光(一红外线1.概述:红外线是不可见光分二部分,波长1000um--1.5um远红外线(长线)1.5um--760nm进红外线[短波红外线].2.治疗作用:[1] 热射线--温热效应解释:直接点达下,浅(频率高)解释:通过热传导快速反射到内脏,肌肉.[2]作用于人体吸收强,治疗效果深[3]炎,镇痛,解痉 3.治疗技术发光红外线灯或白炽灯,灯距30-50-100um不等.有舒适的温热感.注眼部受红外线辐射,引起白内障 4.临床应用(1)适应症:损伤(24小时后),亚急性慢性损伤骨关炎,冻疮,压疮,伤口不愈(2)禁忌症:急性损伤24小时内,高热,恶性肿瘤.结核,出血,对温热感障碍者慎用.[二]蓝紫光疗法.1.概述.在光谱中是可见光.位于红外线紫外线之间长.760--400nm.为.红.橙.黄.绿.青.蓝.紫.7.种.光.蓝光波长.490--450nm.紫长.450--400nm.2.治疗作用.1.光和氧作用有

一系列化学变化.水溶性.低分子量.易于排泄.无胆绿素.3.治疗技术.用6--10支.20W白光荧光灯.或蓝光荧光灯.连续或间断照射.4.临床应用新生儿胆红素血症.[三].紫外线.1概述.在光谱中位于紫光之外.称紫外线.分三波段400-320nm 称长波紫外线320-280nm 称中波紫外线280-180nm 称短波紫外线2.治疗作用:主产生化学反应---化学射线(1) 杀菌:杀菌作用强,使DNA RNA 破坏,蛋白反应变性.解释:影响紫线杀菌的因素细菌类型,结核抑菌抵抗力最强,波长见上照射环境,环境潮湿,杀菌力下降紫外强度,直接投射强细菌生长阶段,生长芽胞菌,嗜酸抵抗力强(2)消炎---刺激网状内皮系统,提白细胞吞噬能力(3)镇痛---降低感觉神经兴奋性.(4)脱敏---产生少量组织胺(5)影响细胞生---细胞分解,产生组织胺物质,加速伤口愈合(6)促进维生素D3形成,治疗佝偻病(7)调节机体疫功能(8)光治敏作用,治疗银屑病(9)降低血脂,改善血液变化3.治疗技术:二种灯类型,高压灯,低压汞灯局部照射,根据病变部位来定剂量.注意:保护好眼睛皮肤,以免发生电光性眼炎4临床应用(1)适应症:急性感染,佝偻病,神经痛,银屑病(2)禁忌症:恶性肿瘤,出血,心衰结核,性湿疹,光过敏,脑出血(四)激光疗法 1.概述:激光是辐射放大得人工光特点:方向性强,能量单色性好,相干性好生物反应:热效应,机械效应,光化学效应,电磁效应 2.治疗作用(1)低能量光:消炎,镇痛,加速伤口愈合,酶活动增加,刺激穴位,调节神经, 免疫功能(2)高能量激光:蛋变性,产生高热效应,止血焊接(3)光敏治疗时卟

啉(HPD),动力学效应,对细胞有毒而杀灭肿瘤胞,还可以用于肿瘤定位诊断3.治疗技术(1)低能量激光,用氦一氖(He-Ne)激光器(2)高能量光,用二氧化碳(CO2)激光器(3)光敏诊治,用氩离子激光或红光激光4.临床应用[1]适应症:低度激光,局部或穴位照射,局部炎症,粘膜溃疡,瘘管等(2)高能量激光:皮肤赘生物,手术切割,血,烧伤(3)光敏:用于恶性肿瘤诊治[2]禁忌症:禁用于脑出血,恶性肿瘤(除光敏外)四.超声波法1.概述:频率20KHz以上机械振动波,介质中传播解释:v与白质有关,与频率有关,空气水肌脂肪骨骼,v渗透增加 2.治疗作用物理特性(1)依靠介质呈直线传播(2)在不同介质的界面上产反射,辐射与聚焦(3)微细按摩解释:细胞水平,细胞浆运动,刺激细胞膜通透性升高(4)有温热应解释:促进生物化学效应加强氧化,加强细胞代谢治疗作用(1)神经系统:镇痛,神经兴奋性低,传递减慢,,忌大剂量(2)皮肤,中小剂量,使皮肤充血,加速血循,加速真皮再生,面部皮肤敏应注意(3)骨骼:中小剂量,宜用小剂量多次治疗,骨痂生长(4)肌肉,结缔组织,粘连松解,疤痕(内脏,充血,解痉等作用3.治疗技术(1)接触法:治疗部位用耦合剂,声头紧贴皮肤与治疗部位间不应有空气存在(2)水下法:适用凹凸不平的疤痕,手,足(3]水囊法:声头紧压水袋进行治疗临床应用(1)适应症:血肿,软组织损伤,注射后硬结,疤痕等(2)禁忌症:恶性肿瘤,心衰,出血,眼,小儿骨骼部五.磁疗法1.概述:用磁场治疗疾病,操作简便,便于应用2.治疗作用:磁场改变体生物电流,影响细胞,产生微弱涡电流(1)镇

痛:降低神经末梢兴奋性(2)消肿,改善血循(3)消促进炎性物排出(4)镇静,改善睡眠,调节植物神经3.治疗技术与临床应用[1]静磁场疗法:(1)接敷磁法,磁片(2)间接敷磁法,磁腰带,腹带(3)耳磁法,小磁片适用于软组织损伤,神经痛,关炎,支气管哮喘,胆石症等[2]动磁场疗法:(1)旋转磁场法,电动机带动磁片(2)电磁疗法,不同情选用不同频率,磁感强度适用于肋软骨炎,时关节网球类,骨性关节病,骨刺等4.注意事项,头不得撞击皮肤破损头晕,恶心,心慌带有心脏起搏器六.水疗法 1.概述:利用水的温度,静压,力和所含成分,称水疗 2.治疗作用(1)温热作用,传递刺激方便,起热大,热容量大导热性高,促进局部血循(2)机械作用,可溶解有效成分,有机械冲击(3)化学作用,发挥化学刺产生相应作用3.治疗技术与临床应用(1)浸浴,温水浴(37-38度)适用于神经症,痉挛性瘫痪等水浴(39度以上)适用于镇痛等冷水浴(20度以下)或凉水浴(20-30度)能提高神经兴奋性等全药物浴,如盐水浴(38-40度)适用关节炎,神经炎等松脂浴(36-38度)适用神经症.高血压早期苏打浴.[37-38度].适用于.银屑病等.全身冲泡浴(37-38度),适用于.瘫痪,血循障碍等. 另半身浴,肢体浴.坐浴.

(2)旋涡浴水流对人体有机械刺激,气泡,温度作用,有全身浴,上肢浴,下肢浴,37-40度,适用关节炎,肢体瘫痪,雷诺氏病等.(3)蝶形槽浴 (又称呤伯特槽浴)38-42适用于肢体瘫痪,功能障碍等(4)水中运动 38-40-42度在水面上作浮力方向运动适用于强直脊柱炎,类冈温关节炎,关节功能障碍等4.注意事项(1)水疗室阳

光充足,面地防滑,室温22-23(2)水源清洁卫生,无污染,定时细菌培养(3)禁止传染病,心脏功能不全,恶性肿瘤皮肤炎症感(4)饥饿饱食1h不得锻炼(5)年幼,体老锻炼时适当保护[6)全身水疗后,适量饮水,穿衣七.石疗法 1.概述:属于传导热疗一种称石蜡(Paraffin therapy)热容量大,作温时间长无灼烫感可性,粉沸性2.治疗作用(1)温热作用:温热,加强血循,促进炎症消散,缓解痉挛,消炎,消肿(2)械压迫作用:微妙渗出,产生压迫,消肿(3)滑润作用:滑润,皮肤,疤痕3.治疗技术:有以下几种法(1)蜡饼法:凝结成块紧贴皮肤部位,适用于躯干肢体(2)浸蜡法:溶化后冷至60度左右,呈手袜套摸样,适用于手足部(3)刷蜡法:溶化后冷至60度,用排笔反复刷在病变部位4.临床应用适症:骨折后关节肿胀,功能障碍,关节炎,关节挛缩,肩周炎等.禁忌症:高热,急性无感,止血.开性伤口,恶性肿瘤等.八.冷疗法 1.概述:低于体温及周围空气温度,在0度以上的低温治疗疾病称冷疗法(cold therapy)2.治疗作用:(1)组织温度下降,血管收缩,止血,消肿(2)降低神经末兴奋性,及传导速度,镇痛明显(3)降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可以使缓解肌肉痉挛(4)可使组织代体温降低 3.治疗技术(1)冰水冷敷解释:毛巾进入冰水冷敷(2)冰水浸洛解释:肢体进入冰水浸浴(3)冰袋冷敷解释:碎冰快放橡胶袋,化学冰袋,缓慢移动(4)冷气雾喷射解释:用氯乙烷冻剂喷雾(5)冷疗机治疗解释:用冷疗头和温,缓慢移动注意:明显冷痛,应立即停止防止冰灼冷冻伤,组织坏死保护周围正常皮肤,对冷过敏,应立即停止

治疗解释:如血压下降,虚脱,荨等.4.临床应用[1)适应症:关节炎急性感染,高热,中暑,肌肉痉挛等(2)禁忌症:动脉拴塞,雷诺病,高血压,感觉障碍,老弱,幼儿,恶病者等.康复治疗技术作用归纳有防病,消炎,消肿,镇痛,奋,解痉,松解粘连,软化疤痕,脱敏,杀菌,柳菌,治癌,发汗,降温。

秦都区中医医院

2010-1-15

康复医疗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康复医疗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区 一、基本情况 为贯彻落实《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的通知》(卫办医政函〔2011〕777号)和《云南省卫生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云卫发〔2011〕1098号)文件精神,充分整合和利用***区康复资源和医疗卫生资源,加强康复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康复医疗需求,按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要求。2012年3月,***区卫生局、***区残联联合召开了“***区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启动会”,

拟定“原***区疗养院”整体改制,组建“***区康复医院”。从 纳入大局、双向转诊、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总体工作部署。试点工作开展一年来,残联与卫生部门紧密合作,在康复服务体 系建设、康复机构功能定位、双向转诊制度、康复人才培养、社 区康复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区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的目标是要建立“防、治、康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和服务模式,实现分层级医疗 和分阶段康复。***区疗养院主要承担患者稳定期和恢复期的康复 医疗服务。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工作将对残联系统康复机 构建设产生巨大和深远的影响,如何以此为契机,完善康复机构 服务职能,提高服务能力,加强资源整合和分工协作对于残疾人 康复机构的发展尤为关键。 二、工作成效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区残联、卫生局积极与相关 部门协作,克服困难,勇于探索,开创了全面合作、全员行动的 良好局面。

(一)纳入大局,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坚持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卫生与残联等部门共 同制定试点工作方案,将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列入卫生事业和 残疾人事业“十二五”规划,借助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医保等文件,制定有利于康复发展的政策措施。目前由卫生局和残联就建立完 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工作联合下发了文件,召开了有关工作会议,明确了政策措施和工作制度。 (二)资源共享,促进康复医疗机构发展。 按照逐步构建分层级、分阶段的康复医疗服务体 系的工作目标,借大力发展中医药服务的契机,明确各级各类医 疗机构康复治疗的功能定位。目前,***区疗养院与辖区各级各类 医疗机构已开展双向合作。

最新康复科康复医疗试点工作总结

康复科康复医疗试点工作总结 一、医院康复科建设及业务情况 康复医学科现有医师3名,护士1名,延安医院多点执业康复医师1名,科室将现代康复医学、传统中医特色治疗、现代诊疗技术相结合,以针灸、推拿、理疗、运动训练等康复治疗为主,重点开展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等康复治疗。目前治疗设备包括:肋木、姿势矫正镜、哑铃、训练用扶梯、网架、综合训练台、角度尺、TDP烤灯、等张肌力训练仪、腰椎治疗牵引床、六合治疗仪、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等。康复医学科业务收入:5-6万元/月,门诊量:600-700人次/月,且在逐月稳步递增。 二、目前存在的不足 1.患者住院难:患者多数行动不便,因为未设病房,患者只能依靠门诊接送治疗,难以持续康复治疗; 2.康复人员不足:现科室无康复专业的康复医生及康复治疗师; 3.康复设备不足:需要进一步购置,尤其是理疗设备。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引进多种中医特色治疗的相关设备:痉挛肌治疗仪、神经损伤治疗仪、经络导平治疗仪,多功能艾灸仪、电针仪以及疼痛透疗仪等。2.调整治疗时间,根据病人需要,确保病人治疗的连续性。3.继续充实适宜的中医治疗方法:如小针刀等。 4.争取扩充更多病种的相关理疗方法

**市**区人民医院 **市儿童医院康复医疗服务试点工作总结 我院康复医学科在各级领导的的大力支持下,在各级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以全面关注、监测儿童发育,为各类发育迟缓儿及残疾儿童康复提供更为系统、全面的支持为服务宗旨,从高危儿随访开始关注特殊问题儿童的康复医学服务,在监测儿童发育的工作上发现特殊问题儿童,及早开展儿童康复,最大限度降低儿童的残疾,提高生活质量。并紧紧围绕我院“云南省儿童康复医学研究中心”、“儿童生长发育与心理健康研究中心”“**市嗓音言语疾病诊治研究室”三个省市级研究机构,充分利用康复科、语音科、儿童保健科等学科业务相关点,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开展涉及康复治疗、心理、教育、发育监测等多个领域的跨领域联合康复治疗,对推动**地区及云南省儿童康复医学的发展做着积极的工作。 一、学科建设及康复医疗服务开展情况: 学科严格按照预定的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充分利用我院的专科优势和市场优势,继续不断加强学科建设,研究方向明确稳定,特色鲜明。脑瘫及肢残康复方面:紧紧围绕高危儿监测

护理学医疗服务体系

护理学医疗服务体系 1.医院 2.社区卫生服务 3.卫生服务策略 医院 (一)种类 分级管理——三级十等 一级医院:是直接向具有一定人口(≤10万)的社区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级医院是提供社区初级卫生保健的主要机构。如农村乡镇卫生院、城市街道医院、地市级的区医院和某些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医院,是我国三级医疗网络的基础。 二级医院:是向多个社区(其半径人口在10万以上)提供全面连续的医疗、护理、预防保健、康复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能与医疗相结合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及指导基层卫生机构开展工作。如一般市、县医院和直辖市的区级医院。 三级医院:是指国家高层次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是省(自治区、直辖市)或全国的医疗、预防、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技术中心,直接提供全面连续的医疗护理、预防保健、康复服务和高水平的专科服务。指导一、二级医院业务工作和相互合作,如省、市级大医院和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 (二)医院的任务 医院的任务是以医疗工作为中心,在提高医疗质量的基础上,保证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完成,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同时做好扩大预防、指导基层和计划生育的技术工作。 1.医疗医疗工作是医院的主要任务。它以诊治和护理两大业务为主体,并与医院医技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医疗整体为病人服务。 2.教学教学是医院的普遍功能。医学生在经过学校教育后,必须进行临床实践教育和实习阶段。毕业后的在职人员也需不断接受继续教育,更新知识和加强技术训练。医院是进行医学临床教育的重要场所。医学教育的比重,应根据医院的性质和任务做出安排。 3.科学研究医院是医疗实践的场所,许多临床上的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课题。通过科学研究可解决医疗护理中的难题,一方面为临床实践提供新方法、新手段、新技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推动医学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这些科研成果也将不断充实教学内容,促进医疗教学发展。 4.预防和社区卫生服务各级医院不仅承担诊治病人的任务,而且具有预防保健和社区卫生服务的任务。如开展社区和家庭卫生服务、健康教育、健康咨询、妇幼保健指导、疾病普查工作等。 (三)组织机构 1.医院行政管理组织机构:院长办公室、诊疗部门、预防保健部门、行政部门等。 2.医院业务组织机构:临床业务组织和医技组织。 社区卫生服务 (一)概念 1.社区:社区是一个有代表性的社会单元,人数大约在10万~30万之间,面积在5000~50000平方公里。一定地域内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人群在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共同体。

卫生部关于印发《“十二五”时期康复医疗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卫生部关于印发《“十二五”时期康复医疗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卫医政发〔2012〕1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的“注重预防、治疗、康复三者的结合”的原则,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康复医疗服务需求,全面加强康复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我部根据当前康复医疗工作实际和“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研究制定了《“十二五”时期康复医疗工作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二年二月二十九日 “十二五”时期康复医疗工作指导意见 康复医疗是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疾病、损伤导致的躯体功能与结构障碍、个体活动以及参与能力受限的患者为服务对象,以提高伤、病、残人士的生存质量和重返社会为专业特征。疾病早期康复治疗可以避免残疾发生或减轻残疾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充分发挥康复医疗机构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医疗资源整体利用效率与效益。“十二五”时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阶段。为适应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对康复医学事业发展的新要求,逐步构建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促进康复医学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注重预防、治疗、康复三者的结合”为指导,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康复医疗服务需求为目标,在“十二五”时期全面加强康复医学能力建设,将康复医学发展和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公立医院改革总体目标,与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同步推进、统筹考虑,构建分层级、分阶段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功能,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康复医疗服务需求,减轻家庭和社会疾病负担,促进社会和谐。二、工作目标 (一)提高康复医疗机构建设和管理水平。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应达到《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和《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以下简称《标准》和《指南》,下同)要求,康复医院应达到《康复医院基本标准》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能够开展基本康复医疗服务和残疾预防、康复相关健康教育。 (二)加强康复专业人员队伍建设。逐步建立康复治疗师规范化管理制度,开展在岗康复医师、治疗师和护士培训工作。 (三)提高康复医疗服务能力。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开展早期、规范化的康复治疗。逐步建立国家级和省级康复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并开展质量控制工作。(四)初步建立分层级、分阶段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实现患者在综合医院与康复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间的分级医疗、双向转诊。 (五)统筹规划、合理利用各类康复医疗资源。各级中医医疗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和残联系统康复机构围绕相关疾病与残疾承担相应医疗与康复工作任务。三、主要任务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工作总结【医院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总结范文】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工作总结【医院康复医疗服务 体系试点工作总结范文】 县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总结 我院康复医疗服务工作,结合医院实际,初步建立“防、治、康相结合”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康复医疗服 务需求,减少残疾发生,减轻残疾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庭 和社会负担,促进社会和谐。现将我院的情况总结于下: 一、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201x年11月,我院成立了康复医学科,并中医科、理疗科的医 务人员纳入康复医学科,配备了12名医生、12名护士,设置病床 48张,配备了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注射泵、输液泵、中频治疗仪、微波治疗仪、腰椎牵引床、颈椎牵引器、中频治疗仪、微波治 疗仪、超短波治疗仪、磁疗仪、电针仪、红外线(TDP)治疗仪、拔 罐器、推拿床等医疗设备。并先后派出3名医生到昆明市中医院康 复科、云南省红会医院疼痛科、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 科进修学习。为有利于康复医疗业务的发展,根据医院的情况,于2013年10月将中医、理疗的医务人员从康复医学科中分离出来, 实行独立管理。现有工作人员7人,其中:主治医师2人、执业医 师2人、执业助理医师1人、护师1人。 二、康复医疗服务工作开展情况 我院的康复医疗服务工作,应用电针、普通针刺、针刺运动疗法、温针、推拿、红外线治疗、梅花针、穴位贴敷治疗、中药热奄包治疗、中医定向透药疗法、中药封包治疗、中药内服、穴位注射、灸法、隔物灸法、拔罐疗法等传统治疗及脉冲电治疗、超短波治疗、 磁疗、牵引、运动疗法、偏瘫肢体功能训练、关节松动术、作业疗 法等现代康复治疗方法对早期脑梗死、脑血管意外后遗症、颈椎病、偏头痛、眩晕、耳鸣、落枕、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骨质 增生、截瘫、坐骨神经痛、面瘫、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风湿性

卫生部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方案

卫生部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方案 康复医疗是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避免或减轻残疾,减轻家庭和 社会的经济负担。康复医疗服务体系是整个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其作用,落实急、慢病分治,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有利于提高医疗资源整体利用效率与效益。老龄社会的到来,对提升康复医疗服务能力,转变服务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出的注重预防、治疗、康复三者结合”的要求,结合十二五”时期卫生部有关工作重点和安排,2011年卫生部将开展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为指导各试点地区做好试点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意见》优化布局和结构、分层分级、提高质量、持续发展”的要求, 统筹区域康复医疗资源,加强与区域内护理院、老年病院和慢性病院等延续性医疗机构的分工合作,逐步构建分层级、分阶段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不断提高能力,完善功能,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康复医疗服务需求,减少残疾发生,减轻残疾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促进社会和谐。 二、试点目标 通过试点形成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的总体思路和主要政策措施,建立防、治、康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和服务模式,实现分层级医疗,分阶段康复,为全面推动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奠定基础。逐步构建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在整个医疗服务体系中的作用,为患者提供早期、系统、专业、连续的康复医疗服务。 、试点原则

(一)政府主导,卫生牵头,部门配合。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通过政策引导、监督管理等措施,调整区域内康复医疗资源,建立患者在不同层级康复医疗机构和其他延续性医疗机构间的转诊、流动机制,总体设计、有序推进试点工作。卫生行政部门要做好试点的组织、准备工作,主动协调相关部门,及时沟通,逐步完善配套政策,为试点营造良好环境。 (二)纳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考虑。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宏观调整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的同时,同步安排和推进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对康复医疗机构的建设、发展和康复服务体系建设做出规划,使之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层次分明、功能互补、富有效率,为患者提供连续、全程的医疗服务。 (三)以地市为单位,整合区域康复医疗资源。本次试点工作以地市级为单位。试点城市卫生行政部门要通过新建、调整、优化现有资源,加强与残联、民政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充分利用、统筹规划辖区内各类康复医疗资源的作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四)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康复医疗服务领域,逐步完善政策措施,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引导社会资本举办的康复医疗机构依法经营、加强管理、健康发展。促进不同所有制康复医疗机构的相互合作和有序竞争,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 四、主要任务 (一)明确各级各类康复医疗机构功能定位。鼓励按照建立三级康复医疗服务体系的原则进行设置规划,各试点地区因地制宜,合理确定辖区内各级各类康复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三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立足于疾病急性期的早期介入,与相关临床科室充分融合,改善患者预后,预防残疾发生,减轻残疾程度,并承担区域内康复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任务,充分发挥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康复医院/二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主要为疾病稳定期患者提供专业、综合的康复治疗,并具备其他疾病的一般诊疗、处置能力和急诊急救能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主要为疾病恢复期患者提供基本康复服务,条件允许的可以提供居家的康复、护

医院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总结

医院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总结 医院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总结范文 我院康复医疗服务工作,结合医院实际,初步建立“防、治、康相结合”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康复医疗服务需求,减少残疾发生,减轻残疾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促进社会和谐。现将我院的情况总结于下: 一、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20xx年11月,我院成立了康复医学科,并中医科、理疗科的医务人员纳入康复医学科,配备了xx名医生、xx名护士,设置病床48张,配备了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注射泵、输液泵、中频治疗仪、微波治疗仪、腰椎牵引床、颈椎牵引器、中频治疗仪、微波治疗仪、超短波治疗仪、磁疗仪、电针仪、红外线(TDP)治疗仪、拔罐器、推拿床等医疗设备。并先后派出3名医生到昆明市中医院康复科、云南省红会医院疼痛科、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科进修学习。为有利于康复医疗业务的`发展,根据医院的情况,于20xx年10月将中医、理疗的医务人员从康复医学科中分离出来,实行独立管理。现有工作人员7人,其中:主治医师2人、执业医师2人、执业助理医师1人、护师1人。 二、康复医疗服务工作开展情况 我院的康复医疗服务工作,应用电针、普通针刺、针刺运动疗法、温针、推拿、红外线治疗、梅花针、穴位贴敷治疗、中药热奄包治疗、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中药封包治疗、中药内服、穴位注射、灸法、隔物灸法、拔罐疗法等传统治疗及脉冲电治疗、超短波治疗、磁疗、牵引、运动疗法、偏瘫肢体功能训练、关节松动术、作业疗法等现代康复治疗方法对早期脑梗死、脑血管意外后遗症、颈椎病、偏头痛、眩晕、耳鸣、落枕、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骨质增生、截瘫、坐骨神经痛、面瘫、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顽固性呃逆等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形成了一定的特色。 三、存在问题 1、由于医院占地面积狭小,无发展空间,康复医疗业务用房不足 2、我院无康复医学专业的医生,缺乏康复医师和治疗师,也招聘不到此类专业人员。 3、康复医学专业设备不足。 4、目前只能开展中医方面的针灸、推拿、按摩和物理治疗项目,不能规范开展规范化、系统化的康复医学治疗。 四、今后打算 1、将康复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纳入我院的建设业发展规划,建立真正意义的康复医学科。 2、加强康复医学专业人员的培养和人才的引进,打造一支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立一个有特色的康复医疗学科。 3、加大设备购置的投入,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 4、待新医院建成后(预计20xx年投入使用),保障康复医疗的

卫生院建立完善康复医疗工作实施方案 2003版

瓦店卫生院 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工作实施方案 康复医疗是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避免或减轻残疾,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康复医疗服务体系是整个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其作用,落实急、慢病分治,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有利于提高医疗资源整体利用效率与效益。老龄社会的到来,对提升康复医疗服务能力,转变服务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根据诸城市卫生局关于印发《诸城市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制订我瓦店卫生院建立康复医疗服务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优化布局和结构、分层分级、提高质量、持续发展”的要求,统筹区域康复医疗资源,加强与区域内护理院、老年病院和慢性病院等延续性医疗机构的分工合作,逐步构建分层级、分阶段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不断提高能力,完善功能,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康复医疗服务需求,减少残疾发生,减轻残疾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促进社会和谐。 二、工作目标 于2012年5月启动,时限为两年,2013年9月底结束。通过两年康复医疗服务工作,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的总体思路和主要政策措施,建立“防、治、康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和服务模式,充分发挥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在整个医疗服务体系中的作用,为患者提供早

期、系统、专业、连续的康复医疗服务。 三、主要任务 (一)建立组织,完善制度 瓦店卫生院建立了康复室建设领导小组,以院长娄运志为组长,范文博为副组长及相关人员。完善房间设备,制定康复室制度和服务措施,使康复室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设备完善,为患者提供连续地全程的医疗康复服务,打下坚实基础。 (二)明确康复医疗定位。 我院主要为疾病恢复期患者提供基本康复服务,条件允许的可以提供居家的康复、护理服务,贴近社会和家庭,并逐步将居民康复医疗服务信息与现有的居民健康档案相结合。 (三)逐步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卫生院下属村级卫生室,也配置常用康复医疗器材,乡医进行康复治疗培训,让群众就近进行康复治疗,兼顾其他一般性疾病的诊疗、处置和急诊急救功能,保证患者安全。卫生院和上级医院建立合作机制,通过多种方式,建立相对固定的转诊关系,带动康复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的提高。 (四)逐步建立通畅的康复患者双向转诊制度。 建立上级医院、卫生院和卫生室之间的双向转诊制度;组织村医进行康复医学培训,提高康复医疗服务能力。 (五)提高康复医学专业的服务能力。 明确自身功能定位的基础上,贯彻落实《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