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统计分析课程多元统计分析实验指导书

合集下载

多元统计分析(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多元统计分析(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多元统计分析(课程设计)》教学大纲一、多元统计分析课程设计基本信息课程设计环节代码:110933课程设计环节名称:多元统计分析课程设计英文名称:Mu1tivariateStatistica1Ana1ysis课程设计周数:1周学分:1适用对象:统计学专业本科学生先修课程与环节:统计学原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量经济学二、多元统计分析课程设计目的和任务本课程的课程设计(论文)是统计学专业学生学习完《多元统计分析》课程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训练,其目的在于加深对多元统计的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多元统计的基本方法。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多元统计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并将此方法运用于工业、农业、商业、教育以及社会经济问题的管理、决策及因素分析中。

使学生了解当前统计方法应用的前沿和热点问题。

三、多元统计分析课程设计方式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包括判别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等方法。

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模拟性地参加实际课题中多变量数据的统计分析。

在让学生了解科研课题的实际背景下,利用已经初步掌握的统计计算软件程序,对给出的实际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或典型相关分析处理,写出论文报告,同时在课堂上向大家口头汇报研究成果。

四、多元统计分析课程设计教学(或指导)方法与要求课程设计(论文)工作分小组进行,每组人数不超过6人。

通过实际动手处理数据及写分析研究论文(报告)(不少于5000字),增强学生对多元分析方法在处理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计算软件的发展与多元分析的发展紧密相关的认识。

课程设计论文应包括:1.题目;2.建模分析;3.数据文件;4.输出文件;5.结果分析。

五、多元统计分析课程设计内容和时间安排课程设计大体分五个阶段:1、选题与搜集资料:根据分组,选择课题,在小组内进行分工,进行系统调查,搜集资料与数据。

实验指导书-实验1-多元数据图示分析

实验指导书-实验1-多元数据图示分析

实验一多元数据图示分析一、实验目的用各种统计图形表示多元数据,掌握各种多元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优缺点。

二、实验内容:1.考察2004年或2005年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四个直辖市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情况,选取合适的指标,查找统计年鉴找出数据。

2.用轮廓图、雷达图对数据进行表示。

三、实验使用的仪器设备、软件本实验需要上机实验,借助SPSS或Excel的图形功能加以实现。

四、实验记录与数据处理要求#在实验报告中,每位学生应该记录下主要的数据处理步骤和程序运行结果,并对运行结果进行分析,并给出完整的实验思考题的解答情况。

五、实验中的注意事项1.注意数据输入的方式,不能行列倒置;2.选择合适的Excel图形类型。

六、数据处理及实验步骤以北京、上海、陕西和甘肃四个省市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情况为例,选取以下五个指标,(一)轮廓图1.在A1:F5中输入数据(含标题);2.选择数据区域A1:F5;?3.单击图表向导按钮,选“折线图”之“数据点折线图”格式;4.单击“下一步”按钮,完成操作。

按上述步骤得出运行结果,并将其记录下来,然后对结论进行分析,写入实验报告中。

(二)雷达图1.选择数据区域A1:F5;2.单击图表向导按钮,选“雷达图”之“数据点雷达图”格式;3.单击“下一步”按钮,完成操作。

按上述步骤得出运行结果,并将其复制到实验报告中。

)七、实验思考题1.除了雷达图和轮廓图之外,还有哪些图形可以表示多元数据并进行分析2.简述星座图的原理,并对四直辖市的人均生活支出作出星座图。

八、实验报告的基本要求(参见实验报告范本)(1)实验名称(2)基本步骤(3)运行结果(4)运行情况和结果分析(5)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6)实验思考题解答,含结论分析。

{。

多元统计分析课程设报告计

多元统计分析课程设报告计

XXXX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名称多元统计分析课题判别分析与因子分析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老师审批任务书下达日期任务完成日期目录课题一判别分析摘要 (1)一、指标和数据 (1)二、聚类分析的实施 (1)三、判别分析的实施 (2)四、结果分析 (5)课题二因子分析摘要 (6)一、数据 (6)二、因子分析的实施 (6)三、结果分析 (10)总结 (11)参考文献 (11)评分标准 (12)附表 (13)课题一判别分析摘要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是一组将研究对象分为相对同质的群组(clusters)的统计分析技术。

而判别分析是根据表明事物特点的变量值和它们所属的类,求出判别函数。

根据判别函数对未知所属类别的事物进行分类的一种分析方法。

核心是考察类别之间的差异。

本课题正是基于多元统计分析中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的方法,以《各地区按行业分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调查数据为对象(预留出待判样本),借助Spss统计软件用聚类分析进行分类,并以分好的类别为依据对待判样本进行判别分类以及对已分类样本进行回判分析。

一、指标和数据按要求于国家统计局网站查找变量数大于等于10,样本数大于等于20的合适数据并整理。

得到整理后的《各地区按行业分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见附表一)。

其体系共有31个地区,19项指标。

具体指标x1:农、林、牧、渔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简写“农、林、牧、渔业”(以下具以简写形式省略“就业人员平均工资”);x2:采矿业;x3:制造业;x4: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x5:建筑业;x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x7: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x8:批发和零售业;x9:住宿和餐饮业;x10:金融业;x11:房地产业;x1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x13: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x14: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x15: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x16:教育;x17: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x18:文化、体育和娱乐业;x19: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多元统计分析课程多元统计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多元统计分析课程多元统计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多元统计分析》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总述二、教学时数分配三、单元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和内容设置第一章绪论、统计学基础回顾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主要使学生对多元统计分析有一个大概的认识,了解其产生及发展的过程以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增强学习多元统计分析的信心。

回顾多元统计分析的基础——统计学。

教学重难点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内容设置第一节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描述第二节几种重要的概率分布第三节参数估计第四节假设检验第二章多元正态分布教学目的本章内容是学习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的理论基础,通过本章的教学,要使学生能够将一元正态分布的知识进行推广应用到多元正态总体,了解多元正分布的基本性质以及其参数的基本估计方法。

教学重难点随机向量的数字特征;多元正态分布的基本性质;多元正态分布的参数估计;Wishart分布内容设置第一节多元分布的基本概念第二节统计距离与马氏距离第三节多元正态分布第四节均值向量和协差阵的估计第五节常用分布及抽样分布第三章均值向量和协差阵的检验教学目的在后面章节介绍的常用统计方法,有时要对总体的均值向量和协差阵作检验,比如,对两个总体做判别分析时,事先就需要对两个总体的均值向量做检验,看看是否在统计上有显著差异,否则做判别分析就毫无意义。

本章教学的目的仍然是为后面章节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多元正态总体均值向量和协差阵的假设检验方法。

教学重难点Hetlling T2分布;多元正态总体均值向量检验;多元方差分析;多元正态总体协差阵检验内容设置第一节均值向量的检验第二节协差阵的检验第三节有关检验的上机实现第四章聚类分析教学目的在社会经济领域中存在着大量分类问题,通过本章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几种常用的系统聚类分析以便对复杂现象总体进行划分,更好的进行深入分析,同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及知识积累搜集数据进行上机实验。

教学重难点距离;相似系数;系统聚类分析方法(最短距离法、最长距离法、中间距离法、重心法、类平均法、可变类平均法、可变法、离差平方和法)内容设置第一节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第二节相似性测量第三节类和类的特征第四节聚类方法第五节模糊聚类分析第六节计算步骤与上机实践第五章判别分析教学目的在生产、科研和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根据观测到的数据资料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分类,判别分析就是判别样品所属类型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其应用之广和与回归分析媲美。

多元统计分析实验指导书——实验五 因子分析

多元统计分析实验指导书——实验五 因子分析

实验五因子分析【实验目的】掌握因子分析的基本理论,熟练掌握利用SPSS软件系统进行因子分析的步骤,会找出合理的公共因子,建立因子模型和综合评价模型。

【实验性质】必修,基础层次【实验仪器及软件】计算机及SPSS软件【实验内容】1、熟悉掌握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的基本操作;2、掌握因子分析的基本原理。

【实验学时】8学时【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中不轻易改动SPSS的参数设置,以免引起系统运行问题。

2.遇到各种难以处理的问题,请询问指导教师。

3.为保证计算机的安全,上机过程中非经指导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同意,禁止使用移动存储器。

4.每次上机,个人应按规定要求使用同一计算机,如因故障需更换,应报指导教师或实验室管理人员同意。

5.上机时间,禁止使用计算机从事与课程无关的工作。

【上机练习】1、对企业经济效益体系的8项指标建立因子分析模型,见表格。

这8项指标分别为:x1-固定资产利税率,x2-资金利税率,x3-销售收入利税率,x4-资金利润率,x5-固定资产利润率,x6-资金周转天数,x7-万元产值能耗,x8-全员劳动生产率。

在分析过程中,提取因子的方法为“主成分”法,并以数据的“相关阵”为分析矩阵,并且提取3个因子,采用“斜交旋转”进行因子旋转。

(1)则这3个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多少?(2)请写出原始变量x1和x2的因子表达式;(3)所提取的3个公共因子分别在8个指标中的哪些指标上有较大载荷?并据此说明所提取的公因子概括了企业的何种能力?(4)分别写出因子得分表达式,并计算“大同”企业的综合因子得分。

厂家名称x1x2x3x4x5x6x7x8 1琉璃河16.6826.7531.8418.453.255528.83 1.752邯郸19.7027.5632.9419.259.825532.92 2.873大同15.2023.4032.9816.246.786541.69 1.534哈尔滨7.298.9721.30 4.834.396239.28 1.635华新29.4556.4940.7443.775.326926.68 2.146湘乡32.9342.7847.9833.966.465032.87 2.607柳州25.3937.8236.7627.668.186335.79 2.438峨嵋15.0519.4927.2114.2 6.137635.76 1.759耀县19.8228.7833.4120.259.257139.13 1.8310永登21.1335.2039.1626.552.476235.08 1.7311工源16.7528.7229.6219.255.765830.08 1.5212抚顺15.8328.0326.4017.461.196132.75 1.6013大连16.5329.7332.4920.650.416937.57 1.3114江南22.2454.5931.0537.067.956332.33 1.5715江油12.9220.8225.1212.551.076639.18 1.8操作步骤:1.选择菜单项Analyze→Data Reduction→Factor,。

多元统计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多元统计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多元统计分析实验教学大纲《多元统计分析》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四年制统计学专业本科预防医学系教研室名称:卫生统计学所属部系(院):学分数:1.5 学时数:27学时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执笔人:陈景武(教授)二、实验教学目的和要求(一)系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使用条件、原理、方法和计算过程,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统计学思想,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在方法学上培养起正确的思维方式。

(二)熟悉各种不同资料的分析方法,能够独立解决实际学习和工作中的统计问题,掌握手工和计算机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三、实验项目及要求实验项目及学时分配表实验项目名称实验类型学时数多元方差分析验证性实验 3 多元线性回归与相关验证性实验 3 Logistic回归验证性实验 3 判别分析验证性实验 3 主成分分析验证性实验 3 因子分析验证性实验 3 聚类分析验证性实验 3 生存分析验证性实验 3 重复测量资料的分析验证性实验 3 合计 27多元方差分析[目的要求](一)掌握多元统计量、两个及多个均向量比较的方法。

(二)了解GLM过程的使用方法。

(三)熟悉REG过程处理与本专业有关的问题,并会解释运行结果。

多元线性回归与相关[目的要求](一)掌握多重线性回归、逐步回归的基本概念、方法和主要用途。

(二)掌握多重线性相关、偏相关的概念、用途。

(三)了解REG、STEPWISE、CORR过程。

Logistic回归[目的要求](一)掌握Logistic回归的基本概念、方法和主要用途。

(二)了解Logistic 回归的SAS程序、应用。

判别分析[目的要求](一)掌握判别分析的基本概念、用途、判别准则及一般研究程序。

(二)熟悉用DISCRIM过程、STEPDISC过程解决本专业有关问题。

因子分析[目的要求](一)掌握因子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用途。

(二)熟悉SAS程序编写及因子分析过程。

聚类分析[目的要求](一)掌握聚类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用途、基本原则。

多元统计分析上机实验

多元统计分析上机实验

多元统计分析上机实验指导第一部分 SPSS软件基本操作当用户安装SPSS软件后,点击快捷图标,将会出现以下界面:图1.1 启动SPSS后出现的对话框对话框包括一个六选一单选对话框和一个复选对话框,其内容为:●Run the tutorial 运行操作指南;●Type in data 输入数据选项,建立新的数据集时可选择此项;●Run an existing query 运行一个已经存在的数据文件选项;●Create new query using Database Wizard 用数据库处理工具建立新文件;●Open an existing date source 打开一个已经存在的数据文件;●Open another type of file 打开其他类型的文件。

●Don’t show this dialog in the future 是一复选对话框,选中该复选项后,下次启动SPSS时将不会显示对话框,直接显示数据编辑窗口。

如果只是利用该软件做一般性的统计分析,不做高级开发工作,可以在“Don’t show this dialog in the future”左方的小方块里打钩,以后启动SPSS时将不会显示对话框,直接显示数据编辑窗口。

§1.1 数据文件的建立SPSS 软件包的数据编辑主窗口类似于EXCEL ,数据文件的建立就是在数据编辑窗口中完成的。

数据编辑窗口可以显示两张表,分别是Data View (见图1.2)和Variable View (见图1.3),通过点击下端的2个同名窗口标签按钮实现相互切换。

数据编辑区是SPSS 的主要操作窗口,是一个二维平面表格,用于对数据进行各种编辑;标尺栏由纵向标尺栏和横向标尺栏,横向标尺栏显示数据变量,纵向标尺栏显示数据顺序(如时间顺序)。

Data View 表可以直接输入观测数据值或存放数据,表的左端列边框显示观测个体的序号,最上端行边框显示变量名。

多元统计分析实验教学上机指导书

多元统计分析实验教学上机指导书

《多元统计分析》实验教学上机指导书(共70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多元统计分析》实验教学上机指导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教研室第一章聚类分析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通过上机操作使学生掌握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在SAS和SPSS软件中的实现,熟悉系统聚类的用途和操作方法,了解各种距离,能按要求将样本进行分类;2.要求学生重点掌握该方法的用途,能正确解释软件处理的结果,尤其是冰柱图和树形图结果的解释;3.要求学生阅读一定数量的文献资料,掌握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在写作中的应用。

二、实验内容与步骤SAS部分(一)SAS程序语言简介SAS系统强大的数据管理能力、计算能力、分析能力依赖于作为其基础的SAS语言。

SAS语言是一个专用的数据管理与分析语言,它的数据管理功能类似于数据库语言(如FoxPro),但又添加了一般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许多成分(如分支、循环、数组),以及专用于数据管理、统计计算的函数。

SAS系统的数据管理、报表、图形、统计分析等功能都可以用SAS语言程序来调用,只要指定要完成的任务就可以由SAS系统按照预先设计好的程序去进行,所以SAS 语言和FoxPro等一样是一种第四代计算机语言。

SAS语言有它自己的对变量、常量、表达式的一系列规定,有一系列标准函数,有它自己的语句、语法,可以按一定规则构成SAS程序。

SAS语言程序由数据步(DATA步)和过程步(PROC步)组成。

数据步用来生成数据集、计算、整理数据,过程步用来对数据进行分析、报告。

SAS语言的基本单位是语句,每个SAS语句一般由一个关键字(如DATA,PROC,INPUT,CARDS,BY)开头,包含SAS名字、特殊字符、运算符等,以分号结束。

SAS关键字是用于SAS语句开头的特殊单词。

SAS名字在SAS程序中标识各种SAS成分,如变量、数据集、数据库,等等。

SAS 名字由1到8个字母、数字、下划线组成,第一个字符必须是字母或下划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学专业《多元统计分析》课程实验指导书
主撰人:李燕辉
主审人:潘文荣
刖言
《多元统计分析》是统计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

它主要用于研究多维随机变量之间相互关系及内在统计规律,是认识和探索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关系的重要方法和工具,在实际工作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由于其理论涉及的数学知识多而深,是本科生中最难学的一门课。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从理论上讲授,由于计算复杂、工作量大、分析过程长、计算工具和硬件条件等原因,讲授过程中举例比较困难,脱离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

由于统计专业学习多元统计分析,主要是掌握每个方法的基本原理,能够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分析社会经济现象,该课程的教学更应强调方法的应用、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为此,我们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多方面改革,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主线,将多媒体技术、统计分析软件、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有机结合起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目的,使学生真正掌握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数据分析能力、使用统计分析软件能力以及对实际经济问题的综合统计分析能力。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将《多元统计分析》总课时分解为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两个部分。

该实验指导书就是为《多元统计分析》实验课设计的。

目录
第一部份绪论(2)
第二部份基本实验指导(3)
实验一均值检验、多元方差分析(3)
实验二聚类分析、判别分析(3)
实验三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4)
实验四联合分析(5)
实验五对应分析(6)
实验六多元数据综合分析(7)
第一部份绪论
本指导书是根据《多元统计分析》课程实验教学大纲编写的,适用于统计学专业。

一、本课程实验的作用与任务
本课程为统计学专业必修的技术课程。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多元统计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对一些常用的多元统计思想和统计方法有更深的认识,提高学生处理常见的多元统计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

要求学生密切关注社会经济中的热点问题,独立进行思考,查找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资料,自己动手设计多元变量,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多元统计分析的常用工具 SPSS的基本数据操作,在此基础上能够进行多元正态总体的参数估计和检验,能进行聚类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联合分析及对应分析等,以提高学生应用统计分析软件的能力。

二、本课程实验的基础知识
统计学、多元统计分析、经济学、SPSS软件应用
三、本课程实验教学项目及其教学要求
第二部份基本实验指导
实验一均值检验、多元方差分析
一、实验目的复习一元统计分析中几种不同情况下的均值检验,尤其是方差分析。

并进行多元总体的均值检验及多元方差分析,使学生熟练掌握利用软件进行相关
操作。

二、实验原理
1、统计学、多元统计分析中均值检验及方差分析的基本理论;
2、SPSS软件中相关处理模块。

三、主要仪器及耗材
计算机(50台)、SPSS软件、打印机、打印纸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实验内容:
( 1)进行单变量的均值检验,包括单个总体均值检验、两个总体均值比较及一元方差分析;
( 2)进行多元变量的均值检验,包括单个总体均值检验、两个总体均值比较及多元方差分析;
步骤: 1.收集适合实验的数据;
2进入 SPSS软件中的 Analyze 下的 Compare means及 Genaralized model 模块进行相关操作;
3.输出实验结果。

五、数据处理与分析将数据分析结果整理成实验报告。

六、实验注意事项本次实验涉及的小项目较多,应一一进行实验。

七、思考题多元方差分析的应用场合。

实验二聚类分析、判别分析
一、实验目的
掌握聚类分析及判别分析的基本原理及方法,利用SPSS软件对不同的社会
经济现象进行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使学生熟练掌握利用软件进行相关操作。

二、实验原理 1、多元统计分析中聚类分析、判别分析的基本理论;
2、SPSS软件中相关处理模块
三、主要仪器及耗材
计算机(50台)、SPSS软件、打印机、打印纸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实验内容:对多变量、多单位的总体运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分类,对待判个体进行判别分析。

步骤: 1.收集适合实验的数据;
2.进入 SPSS 软件中的 Analyze 下的 Classify Hierachical
Cluster&K-means Cluster模块进行聚类分析操作;进入 SPSS软件中的Analyze 下的Discriminant 模块进行判别分析操作;
3.输出实验结果。

五、数据处理与分析将数据分析结果整理成实验报告。

六、实验注意事项
1.本次实验涉及的聚类分析方法较多,应一一进行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

2.判别分析应注意费舍尔判别及贝叶斯判别的操作差异。

七、思考题
1.系统聚类分析中的最短距离法、组间平均连接、组内平均连接的的结果进行比较。

2.比较组间平均连接法聚类和快速聚类的结果。

3.如何实现贝叶斯判别的操作。

实验三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
一、实验目的利用因子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对复杂现象进行降维处理,使学生熟
练掌握利用
软件进行相关操作。

二、实验原理
1、统计学、多元统计分析中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的基本理论;
2、SPSS软件中相关处理模块。

三、主要仪器及耗材
计算机(50台)、SPSS软件、打印机、打印纸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实验内容:对多个变量进行降维处理,综合出新的主要因子或主成分步骤: 1.
收集适合实验的数据;
2进入SPSS软件中的Analyze下的Data Reduction Factor模块进行
因子分析记主成分分析相关操作;
3.输出实验结果。

五、数据处理与分析将数据分析结果整理成实验报告。

六、实验注意事项
1.在进行因子分析之前应先判断所搜集的变量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选择
一定的方法进行检验。

2.注意观察因子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的操作差异。

七、思考题
1.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差异。

2.如何得出主成分分析模型的系数矩阵。

实验四联合分析
一、实验目的联合分析是对定性数据进行分析的方法,可利用联合分析对消费者

抉择过程中注重的产品特征进行模拟,使学生熟练掌握利用软件进行相关操作。

二、实验原理
1、统计学、多元统计分析中联合分析的基本理论;
2、 SPSS软件中相关处理模块。

三、主要仪器及耗材
计算机(50台)、SPSS软件、打印机、打印纸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实验内容:利用联合分析对消费者的抉择过程中注重的产品特征进行模拟步骤:
1.收集适合实验的数据;
2.进入SPSS软件利用Syntax进行联合分析操作;
3.输出实验结果。

五、数据处理与分析将数据分析结果整理成实验报告。

六、实验注意事项
目前联合分析在SPSS中还没有实现模块化,注意联合分析的语言编写
七、思考题
1.如何实现正交设计。

2.如何评价消费者的偏好结构。

实验五对应分析
一、实验目的
通过分析由定性变量构成的交互汇总表来揭示变量间的联系,是对应分
析的主要任务,使学生熟练掌握利用软件进行相关操作。

二、实验原理
1、统计学、多元统计分析中对应分析的基本理论;
2、 SPSS软件中相关处理模块。

三、主要仪器及耗材
计算机(50台)、SPSS软件、打印机、打印纸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实验内容:通过分析由定性变量构成的交互汇总表来揭示变量间的联系。

步骤:
1.收集适合实验的数据;
2进入 SPSS 软件中的 An alyze 下的 Data Reduction Corresp on de
nee
Analysis 模块进行相关操作;
3.输出实验结果。

五、数据处理与分析将数据分析结果整理成实验报告。

六、实验注意事项
1.注意原始数据的输入格式。

2.理解总惯量的作用。

七、思考题
1.因子分析与对应分析的联系及差异。

2.对应分析的基本原理。

3.如何形成定性数据的列联表。

实验六多元数据综合分析
一、实验目的
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对多元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形成有机的大作业,使学生熟练掌握利用软件进行各种方法操作及应用。

二、实验原理
1、统计学、多元统计分析的各种方法的基本理论;
2、SPSS软件中相关处理模块。

三、主要仪器及耗材
计算机(50台)、SPSS软件、打印机、打印纸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实验内容: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对多元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形成有机的大作业步骤: 1.收集适合实验的数据;
2.进入SPSS软件进行相关操作;
3.输出实验结果并进行文字分析。

五、数据处理与分析将数据分析结果整理成综合实验报告。

六、实验注意事项
1.注意要将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使用,不要变成方法的堆砌。

2.加强文字写作锻炼,将实验结果形成小论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