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肠炎偏方大全

合集下载

胃肠道疾病的中药验方

胃肠道疾病的中药验方

胃肠道疾病的中药验方一急性胃炎一、四味香薷饮(方源)《医方集解》(组成)香薷10克,厚朴(姜汁炒)5克,扁豆(炒)5克,黄连(姜炒)3克。

(用法)水煎2次作二次冷服,一日服2剂。

(功效)解暑和脾。

(主治)一切感冒暑气,皮肤蒸热,头痛头重,自汗肢倦,或烦渴,或吐泻。

(按语)①本方证皮肤蒸热,头痛头重,肢倦脉数为辨证要点。

②本方可用治急性肠胃炎。

二、大黄甘草汤(方源)《金匮要略》(组成)大黄12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2次作2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清热,通降止呕。

(主治)呕吐。

证见食已即吐,吐势急迫,吐物酸馊,大便干硬不通,苔黄,脉滑实。

(按语)①本方证以食已即吐,脉滑实为辨证要点。

②本方证为胃热所致,因此病人每见大便干硬或口气臭,喜凉饮等见症。

③本方可用治急性胃炎。

三、枳实导滞丸(方源)《内外伤辨惑论》(组成)大黄30克,枳实15克,黄芩10克,黄连10克,神曲15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泽泻6克。

(用法)制小丸,一次服10克,一日服3次,温水送下。

或以上药各1/3量,水煎2次作2次服。

一日服2剂。

(功效)消积导滞,清利湿热。

(主治)积滞内阻,生湿蕴热。

证见胸脘痞闷,下痢后重,或泄泻腹痛,或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沉实。

(按语)①本方证以下痢后重,胸脘痞闷,苔黄腻,脉沉实为辨证要点,②本方由三黄泻心汤(重用大黄)合积术汤再加味而成。

清胃热、导滞、利水湿,以疏导胃肠积滞。

③本方可用治急性肠胃炎、细菌性痢疾。

四、甘草泻心汤(方源)《伤寒论》(组成)炙甘草12克,黄芩9克,干姜9克,法半夏12克,大枣4克,黄连3克,人参9克。

(用法)水煎服,煎二次作2次服,每日服2剂。

(功效)降逆和胃,开结消痞。

(主治)心下痞(脾胃不和)。

证见干呕,心下痞硬而满,心烦不得安,下利目数十行,完谷不化,腹中雷鸣,舌质淡,苔共同,脉弦数重按乏力。

(按语)①本方证以下痞硬而满,干呕,腹中雷鸣,下利甚,心烦,脉数而虚为辨证要点。

调理肠胃的中药处方(完整版)

调理肠胃的中药处方(完整版)

调理肠胃的中药处方.据说是潮州一个老中医开的方子,吃过的人都感觉不错.麦冬10g、山揸10g、麦芽10g、谷芽10g、淮山10g、党参10g、熟地10g大概三四天煮一次,煮好之后放点红糖,酸酸甜甜的,味道不错,大人小孩都可以吃。

香砂六君丸、香砂养胃丸、健脾化滞锭、补脾益肠丸都可用新鲜山药每天二两和入米中煮稀饭或蒸饭吃.另每天冲服二克陈皮,一直吃到病痊愈.此方于一周内见效.有效续服.同仁堂的人参健脾丸很不错,健脾补气,很好!可以用这个调理!肠胃功能差如何补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大多数男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由于生活不规律、烟酒过度所造成的肠胃消化不良、胃炎、胃溃疡等疾病。

进补原则:胃不好的男性在进补时应该遵循清淡,易消化,各类营养均衡摄入的原则,宜少食多餐,忌大鱼大肉,暴饮暴食。

玉米、莲子等食物富含淀粉,有利于肠胃消化,还可以健脾益气。

萝卜有消积滞、化痰热、解毒、下气、宽中等功效,经常出现胀气现象的男性可多食用。

食疗方案:冬日宜常食各类温性热粥,如玉米粥、莲子粥、山药粥,既能御寒,又可给养,还能疗疾。

在肉类的摄入上,肉丸子、鱼片粥、羊肉粥等容易消化,适合消化能力差、胃气不足的男性进补。

(大洋网广州日报)肠胃保养饮食须知1.早餐忌吃过多的蛋白质、脂肪类、肉类,因属酸性食物易致白天精神不佳。

如:火腿蛋三明治、小笼包、水煎包、烧饼油条、过甜的面包,均不宜。

早餐一定要吃,可多摄取五谷杂粮类食物没有吃早餐的人,会出现体力不济、颓废及脑力不集中,易引起中年失智症、早衰症。

只要早起30分钟就有充足的时间进食。

尤其减肥者在早餐最需注意选择,早餐一定要吃饱又好,因肠胃在十几小时空腹,对所吃进来的食物会照单全收(造成肥胖的原因)易造成肠胃性溃疡。

2.早上不宜喝咖啡,易导致骨质流失,骨质疏松,下午2-3点可以喝,成年人一周不超过2杯,或只喝黑咖啡不加糖及奶精,较不易影响骨质流失。

3.成年人一周不超过3颗蛋,蛋白质的摄取量过多,易胆固醇过高,易涨气者,肠胃蠕动过速者不宜摄取洋葱炒蛋、茶叶蛋,蛋内所含之贺尔蒙及抗生素易残留在体内而产生抗药性。

中药治疗结肠炎偏方大全

中药治疗结肠炎偏方大全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加减】后重甚者,加广木香3克、槟榔6克以导滞行气;热象明显者,加川黄连6克,以清热燥湿消炎;病延日久者,加肉桂3克以厚肠化湿;下腹胀满者,加炒莱菔子15克以下气宽膨。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患者117例,其中痊愈87例,好转2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5.7%。

旱莲当归治肠炎【功能主治】燮理阴阳,祛邪厚肠止泻。

主治慢性腹泻(慢性结肠炎等)。

证见腹泻经久反复不已,大便溏薄,日二三次,夹赤白粘液,腹痛隐绵,按之不减,形体消瘦,四肢不温,神疲倦怠,纳谷不馨,脘腹不适,口干粘或苦,不甚喜饮,舌质淡红或暗红,多细裂纹,苔薄白微腻,脉虚濡或细弦略数。

【偏方组成】旱莲草20克,当归、毛姜、阿胶、白术各10克,黄连、木香、防风、炙甘草各6克,干姜3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头煎2煎药液合并约400毫升,早晚2次空腹分服。

其中阿胶应另炖烊化,分2次兑入药液中。

症状缓解取得疗效后,可按上方剂量比例,研末(阿胶烊化)为丸,每服10克,日2次空腹吞服,以资巩固,以2~6个月为宜。

【加减】湿热偏盛者,加马齿苋30克;便血或赤冻多者,加地榆10克、鸦胆子(每服15粒,去壳吞服,日2次);阴虚偏甚,泻下量多者,加乌梅20克。

【病例验证】万某,男,32 岁,工人。

腹痛便泻赤白粘液,时或便血半年余。

多方医治乏效,乙状结肠镜检查发现18~20厘米处充血、糜烂,有出血点。

见其面容憔悴,形体清癯,畏寒肢冷,四末不温,口干唇红,腹痛隐隐,按之不减,大便溏薄夹赤白粘液,日三四次,近几日以赤冻为多,舌淡暗有浅细裂纹,苔白薄微黄,两脉虚濡且细。

证为阴阳两虚,气血不足,寒热气血壅遏为害,治当标本兼顾,缓调为要,遂拟本方加地榆10克、鸦胆子30粒(去壳2次吞服)。

一月后诸症大减,大便成形,只后段略稀。

做镜检,患处已无糜烂,仅见出血点。

继服上方去地榆、鸦胆子,加乌梅20克、白芍10克以养阴和营。

又20剂后临床症状痊愈,纳增便调,形体气色恢复正常。

治疗结肠炎中药方剂

治疗结肠炎中药方剂

治疗结肠炎中药方剂治疗结肠炎中药方剂结肠炎中药方剂1、结肠炎药膳:白芨粥配方用白芨10克,大米100克.将白芨洗净,切成2厘米见方的小块;大米淘洗干净.将大米,白芨放入铝锅内,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煮30分钟即成.每日1次,每回吃粥100克.此方养胃,止血,消肿.对大肠溃疡便血病人尤佳.2、结肠炎药膳:柴胡桂枝饮取柴胡25克,半夏20克,白糖20克,桂枝15克,人参,黄芩,白芍,生姜,大枣各10克,甘草6克.将以上药物洗干净,放入铝锅内,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用文火煎煮20分钟.停火,滤去渣,在药液内加入白糖搅匀即成.每日3次,每回用50克.3、结肠炎药膳:粟米粥配方用粟米50克,茯苓20克,当归,白芍,川芎,人参,白术各15克,桂枝10克.将当归,白芍,川芎,人参,白术,茯苓,桂枝放入铝锅内,加水适量,煮25分钟.停火,滤去渣,留药液.再将粟米淘洗干净,放入铝锅内,加入药液,清水适量,煮30分钟即成.每日1次,每回吃粟米50克。

4、结肠炎的症状便秘:结肠炎、直肠炎是导致便秘的原因,从全身性代谢紊乱、神经系统疾患,到肛门局部的细小肛裂均可引起。

肠出血:是溃疡性结肠炎最初的主要症状。

腹痛:慢性反复发作的病人常伴有腹痛,多为轻度到中度痉挛性腹痛,多在左下腹及左侧腹部,多数情况下呈阵发、短暂、轻微的腹痛、腹泻发作时腹痛显著,有腹痛-便意-排便后减轻的规律。

重症病人可引起持续性剧烈性疼痛,直肠受累严重多伴有里急后重的症状。

结肠炎饮食保健1、肠炎的初期保健是肠道急性充血、水肿、发炎和渗出的阶段,此时肠蠕动活跃或处于痉挛状态,其消化吸收功能都比较弱,所以,在起病后8~12小时内,患者可吃流质食物,如大米粥、藕粉、细挂面等。

如腹泻严重或出汗较多,还应适当给病人多喝一些汤水,如米汁、菜汤、果汁、淡盐开水等,以补充体内水、维生素和电解质的不足。

2、肠炎的好转期保健可给患者吃些容易消化及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大米粥、细面条等。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10奇效秘方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10奇效秘方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10奇效秘方方1【原料】胡椒、艾叶、吴茱萸、灶心土、大蒜各适量。

【用法】将方中前4味药物共碾成细末,过筛,瓶贮备用。

用时取药末6克,与大蒜共捣如膏,敷于患者的肚脐上,盖以纱布,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功效】散寒止泻。

适用于寒泻,症见肠鸣腹痛,便泻稀水游澈,或色如鸭粪,或食物不化,或便下青黑,四肢冷,口不渴,苔白,脉沉迟。

方2【原料】丁香、枯矾、生姜汁各适量。

【用法】将丁香和枯矾共研为细末,瓶贮密封备用。

用时取药末6克,入姜汁调和如膏,敷于患者肚脐上,外盖敷料,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功效】散寒止泻。

适用于脾胃虚寒而致溃疡性结肠炎。

方3【原料】肉桂、厚朴各30克,生姜汁适量。

【用法】将肉桂和厚朴共碾成细末,瓶贮备用。

用时取药末适量,以生姜汁调和成膏,直接敷于患者脐孔上,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功效】散寒止泻。

适用于脾胃虚寒而致溃疡性结肠炎。

方4【原料】吴茱萸24克,生姜汁适量。

【用法】将吴茱萸研为细末,瓶贮密封备用。

用时取药末适量,以姜汁调成糊,加温摊于两层4厘米见方纱布上,将四周折起贴于患者脐部,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2次。

【功效】散寒止泻。

适用于脾胃虚寒而致溃疡性结肠炎。

吴茱萸有调节胃肠功能,温里祛寒,止痛及帮助消化的作用。

方5【原料】炮姜30克,防风10克。

【用法】将炮姜、防风碾成细末,以温开水调成糊,直接敷于患者的肚脐上,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寒而致溃疡性结肠炎。

炮姜性味苦、涩、温,归肝脾经,有温中止泻之功。

方6【原料】车前子、肉桂各30克。

【用法】将上药共碾成细末,过筛,装瓶密封备用。

用时取药末适量,将患者脐孔皮肤洗净后,趁湿填满脐孔,外用胶布封固,每日换药1次。

【功效】本方散寒利湿止泻。

适用于脾胃虚寒而致溃疡性结肠炎。

方7【原料】大枣(去核)大蒜各12克,灶心土30克,生姜3片。

【用法】将上药混合共捣烂如膏,敷于患者的脐孔上,用艾条隔药悬灸30分钟,灸后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用药1次。

治疗肠炎的几个好用祖传秘方偏方

治疗肠炎的几个好用祖传秘方偏方

治疗肠炎的几个好用祖传秘方偏方
肠炎是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引起的小肠炎和结肠炎。

临床表现主要有腹痛、腹泻、稀水便或黏液脓血便。

部分病人可有发热及里急后重感觉,故亦称感染性腹泻。

肠炎按病程长短不同,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

慢性肠炎病程一般在两个月以上,临床常见的有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和限局性肠炎等。

方1:
黄连10克,冬瓜子、炒山药各30克,茯苓、焦山楂、焦白术各20克,生地榆15克,赤石脂、党参各12克,防风6克。

用法:水煎服。

每日1剂,早晚饭前服。

备注:过敏性结肠炎或溃疡性结肠炎。

来源:《瑶医效方选编》
方2:
贯众汤1料、黄荆叶120克。

用法:水煎后,可供15-20人饮用。

备注:用于治疗预防肠炎,贯众汤方组成为贯众90克,苦楝根皮、紫苏、荆芥各15克。

贯众汤1料、黄荆叶120克。

用法:水煎后,可供15-20人饮用。

备注:用于治疗预防肠炎,贯众汤方组成为贯众90克,苦楝根皮、紫苏、荆芥各15克。

来源:湖南省卫生厅《10种常见疾病民间验方》。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名老中医开方了!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名老中医开方了!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名老中医开方了!小编导读如今,由于城市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诸多上班族饮食不规律、休息难保证,外加精神压力“作祟”,不知不觉就患上了溃疡性结肠炎。

患上溃疡性结肠炎,不是光靠止泻就算治好了,若想斩草除根,还是看看名医大家们是如何开方的吧。

刘渡舟经验方组成:黄连10g,桂枝10g,半夏15g,干姜10g,党参12g,炙甘草10g,大枣12枚,柴胡10g。

主治: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腹中冷痛,下利日数行,伴有黏液,口干,恶心,舌边尖红,苔白腻,脉沉弦。

方解:上有热,下有寒,寒热阻拒,阴阳不交,影响胃肠的消化、传导功能,故见腹痛下利,伴有呕吐、口渴、舌红等症。

治以黄连汤清上热,温下寒,交通上下阴阳,为正治之法。

张仲景用本方治疗“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寒)”的“腹中痛,欲呕吐”之证。

黄连汤由半夏泻心汤去黄芩加桂枝而成,两方用药仅一味之差,而主治各有不同。

半夏泻心汤主治寒热错杂于中焦,有心下痞满、呕吐、下利等症,故姜、夏与芩、连并用,辛开苦降,以解寒热之痞气。

而黄连汤之证热在上,寒在下,上胸下腹,与中之“心下”无关,故用黄连清热于上,干姜散寒于下。

妙在桂枝一味,下气降冲,温通上下,斡旋阴阳。

朱良春经验方白槿花止泻单方方药组成:白槿花。

主治:赤白泄泻。

方解:其所以能治痢者,盖因其一能清热解毒,其二能入血分,其三其性滑利,能缓解下痢之后重。

唯用于热毒痢疾为佳,虚寒痢不相宜。

加减应用:可配合白头翁、秦皮、苦参、白芍、山楂之属,随证治之。

此花亦可用于湿热泄泻,泻下溏垢臭秽者。

仙桔汤方药组成:仙鹤草30g,桔梗8g,乌梅炭4.5g,白槿花,炒白术各9g,广木香5g,炒白芍9g,秦艽10g,炒槟榔1.2g,甘草4.5g。

主治: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肠炎、慢性结肠炎、脾虚湿热所致的久泄。

症见时常泄泻,时轻时重,或腹胀,便溏夹有黏液或间见少量脓血,反复发作不愈者。

方解:本方选仙鹤草为主药,乃因仙鹤草涩中有补,轻灵止泻,止中寓通,补脾健胃,对于慢性痢疾虚实夹杂者有标本同治之功。

治疗慢性肠炎中医方子

治疗慢性肠炎中医方子

治疗慢性肠炎中医方子治疗慢性肠炎是中医领域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其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以下为几种常用的中医治疗慢性肠炎的方子:1. 健脾益气方:- 组成: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陈皮、厚朴、炒麦芽。

- 功效:健脾益气,调和脾胃。

- 适应症:适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体倦乏力的患者。

2. 清热利湿方:- 组成:黄连、黄芩、黄柏、苍术、泽泻、滑石、薏苡仁。

- 功效:清热燥湿,利水消肿。

- 适应症:适用于湿热内蕴,腹痛腹泻,大便臭秽的患者。

3. 疏肝理气方:- 组成:柴胡、郁金、川楝子、香附、白芍、甘草。

- 功效:疏肝解郁,理气和中。

- 适应症:适用于肝气郁结,胸胁胀痛,情绪抑郁的患者。

4. 温阳健脾方:- 组成:干姜、附子、肉桂、白术、茯苓、炙甘草。

- 功效:温补脾肾,助阳化湿。

- 适应症:适用于脾肾阳虚,腹痛喜按,四肢不温的患者。

5. 养血润肠方:- 组成:当归、生地、熟地、白芍、阿胶、火麻仁、郁李仁。

- 功效:养血润燥,润肠通便。

- 适应症:适用于血虚肠燥,大便干结,面色无华的患者。

6. 清热解毒方:- 组成:金银花、连翘、板蓝根、野菊花、牛蒡子、甘草。

- 功效:清热解毒,散风热。

- 适应症:适用于外感风热,热毒内蕴,腹痛腹泻的患者。

7. 健脾养胃方:- 组成:山药、扁豆、薏苡仁、莲子、芡实、茯苓、白术。

- 功效:健脾养胃,益气生津。

- 适应症:适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体倦,口干舌燥的患者。

在使用这些中医方子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由有经验的中医师进行辨证施治。

同时,患者还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以助于病情的恢复。

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情绪状态,也是治疗慢性肠炎不可忽视的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齿苋汤治肠炎
【功能主治】治肠炎,腹泻。

【偏方组成】马齿苋60克,大蒜(捣成蒜泥)15克。

【用法用量】先以马齿苋煎汤,冲服蒜泥,加红糖适量。

顿服,每日2~3次。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患愈21例,其中痊愈20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5.2%。

白芍白术治肠炎
【功能主治】养血柔肝,行气止痛。

主治慢性肠炎。

【偏方组成】炒白芍25克,炒白术15克,陈皮6克,防风1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病例验证】治疗慢性肠炎35例,痊愈28例(占80%),好转5例(占14.25%),无效2例(占5.7%),总有效率为94.3%。

葛根黄芪治肠炎
【功能主治】理气止痛,健脾止泻。

主治急性肠炎。

【偏方组成】粉葛根6克,淡黄岑6克,川黄连2.4克,苦参片3克,川黄柏3克,广木香2.4克(后入),青、陈皮各3克,金银花(炒)9克,赤茯苓9克,炮姜炭2.4克,车前子(包)9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急性肠炎19例,其中痊愈12例(占63.1%),好转6例(占31。

6%),无效1例。

总有效率为94.7%。

车前子金银花治肠炎
【功能主治】主治急性肠胃炎。

【偏方组成】车前子20克,金银花15克,防风、川黄连克10克,鸡内金8克。

【用法用量】将上药水煎,每日1剂,分2~3次口服。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急性胃肠炎患者39例,经用药3~6剂后,均获治愈。

仙鹤草桔梗治肠炎
【功能主治】补脾敛阴,清化湿热。

主治久泻,包括慢性菌痢、阿米巴痢疾及慢性结肠炎,经常泄泻,时轻时剧,时作时休,作则腹痛,腹胀,大便溏薄,夹有粘液,间见少许脓血,反复发作,久治不愈者。

【偏方组成】仙鹤草30克,桔梗6克,乌梅炭4克,白槿花9克,炒白术9克,广木香5克,生白芍9克,炒槟榔10.2克,甘草4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2次,分2次服。

【加减】本方用治阿米巴痢疾时,应另加鸦胆子14粒,去壳分二次吞服;慢性痢疾、慢性结肠炎肝郁脾滞征象较著者,去槟榔,加柴胡4.5克,萆薛15克,秦艽9克;腹痛甚愈,应加重白芍与甘草用量:白芍15~30克、甘草9~15克;泄泻日久,体虚气弱,而腹胀不显者,去木香、槟榔,加炙升麻4.5克、党参12克、炙芪15克。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患者98例,其中痊愈者71例(占72.4%),好转25例(占25.5%),无效2例(占2%),总有效率为98%。

乌梅败酱治肠炎
【功能主治】清热化湿,调气行血,健脾抑肝。

主治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

长期腹泻,大便粘滞或带脓血,腹痛坠胀,或里急后重,脘腹痞闷,纳少乏力,面色黄白,舌质暗滞,苔腻,脉弦缓滑。

【偏方组成】乌梅12~15克,败酱草12克,黄连4.5~6克,木香(后下)9克,当归10克,炒白芍12~15克,炒枳实10克,太子参12克,炒白术10克,茯苓15克,葛根12克,炙甘草6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加减】后重甚者,加广木香3克、槟榔6克以导滞行气;热象明显者,加川黄连6克,以清热燥湿消炎;病延日久者,加肉桂3克以厚肠化湿;下腹胀满者,加炒莱菔子15克以下气宽膨。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患者117例,其中痊愈87例,好转2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5.7%。

旱莲当归治肠炎
【功能主治】燮理阴阳,祛邪厚肠止泻。

主治慢性腹泻(慢性结肠炎等)。

证见腹泻经久反复不已,大便溏薄,日二三次,夹赤白粘液,腹痛隐绵,按之不减,形体消瘦,四肢不温,神疲倦怠,纳谷不馨,脘腹不适,口干粘或苦,不甚喜饮,舌质淡红或暗红,多细裂纹,苔薄白微腻,脉虚濡或细弦略数。

【偏方组成】旱莲草20克,当归、毛姜、阿胶、白术各10克,黄连、木香、防风、炙甘草各6克,干姜3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头煎2煎药液合并约400毫升,早晚2次空腹分服。

其中阿胶应另炖烊化,分2次兑入药液中。

症状缓解取得疗效后,可按上方剂量比例,研末(阿胶烊化)为丸,每服10克,日2次空腹吞服,以资巩固,以2~6个月为宜。

【加减】湿热偏盛者,加马齿苋30克;便血或赤冻多者,加地榆10克、鸦胆子(每服15粒,去壳吞服,日2次);阴虚偏甚,泻下量多者,加乌梅20克。

【病例验证】万某,男,32 岁,工人。

腹痛便泻赤白粘液,时或便血半年余。

多方医治乏效,乙状结肠镜检查发现18~20厘米处充血、糜烂,有出血点。

见其面容憔悴,形体清癯,畏寒肢冷,四末不温,口干唇红,腹痛隐隐,按之不减,大便溏薄夹赤白粘液,日三四次,近几日以赤冻为多,舌淡暗有浅细裂纹,苔白薄微黄,两脉虚濡且细。

证为阴阳两虚,气血不足,寒热气血壅遏为害,治当标本兼顾,缓调为要,遂拟本方加地榆10克、鸦胆子30粒(去壳2次吞服)。

一月后诸症大减,大便成形,只后段略稀。

做镜检,患处已无糜烂,仅见出血点。

继服上方去地榆、鸦胆子,加乌梅20克、白芍10克以养阴和营。

又20剂后临床症状痊愈,纳增便调,形体气色恢复正常。

又镜检,已无出血点,溃疡已愈合。

党参白术治肠炎
【功能主治】补脾健胃,止泻固肠,促进脾胃运化。

主治慢性肠炎、慢性痢疾。

证见脾胃虚弱,时溏时泻,脘闷腹胀腹痛,肢倦神疲等。

【偏方组成】党参、秦皮、炒白术克10克,炙甘草6克,木香、乌梅、黄连、炮干姜各5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分2~3次口服,也可按用量比例制成丸剂服用。

【加减】如因久作泻痢,气虚下陷,导致脱肛者,可加黄芪、升麻;若兼见晨起则泻,泻而后安,或脐下时痛作泻,下肢不温,舌淡苔白,脾肾阳气不足者,加补骨脂补命门火,辅吴萸、肉豆蔻暖肾温脾,五味子涩肠止泻;如年老体衰,气虚于下久泻不止愈,加诃子;因气郁诱作痛泻,症见胸胁痞闷者,加枳壳、白芍、防风以泄肝益脾。

【病例验证】李某,男,40 岁,干部。

3年前因外出不慎饮食,出现腹痛下泻,住医院检查确诊为菌痢,留住院治疗近旬,腹痛下痢明显好转,因在外不便调理,返回继续门诊治疗。

病情时好时发,但发作症状比初患症状为轻。

迁延至今,近日应酬荤腥稍多,再见腹痛下泻,日1~2次,便呈黄色稀溏,少有粘液,无里急后重兼症,自觉食欲日趋减退,食后胀闷不适,精神常感时久不支,舌质淡、苔薄黄,脉弱。

综析是症,显系泻痢日久,导致脾胃受损,气虚不运,兼见未尽湿热。

本益气运脾、兼清湿热为治。

用上方,去乌梅,加陈皮、厚朴、竹茹、佩兰,嘱服2剂。

药未竟,上症尽为大减,患者以工作开会就医煎服不便,请开常服药治疗,遂以上方按比例制散或丸与服。

服散剂2剂近1个月后,泻、痛已愈,食欲、精神日渐正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