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本教材《论语》共18页

合集下载

校本课程《论语》教材

校本课程《论语》教材

校本课程《论语》教材
本教材是针对校本课程《论语》而编写的,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论语的思想精髓。

教材内容
教材共分为十五个章节,分别介绍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重点讲解了孔子的仁政思想,以及关于家庭、礼仪等方面的论述。

同时,教材还通过文字解释、图片说明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更加生动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论语的精髓。

教材特色
本教材强调“知行合一”的重要性,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材中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分析,还利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其实践能力。

此外,本教材还采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慕课、微信公众号等,方便学生通过网络平台随时随地进行研究和交流。

教材意义
通过学习《论语》这一经典著作,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增强对中华文化的感悟和认同。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学习《论语》,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成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道德风范的新时代青年。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精品课件:《论语》 (共20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精品课件:《论语》 (共20页)

你能想到哪些关于孝顺的名言?
2020/8/30
名著导读《论语》
7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精品课件 :《论 语》 (共20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精品课件 :《论 语》 (共20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精品课件 :《论 语》 (共20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精品课件 :《论 语》 (共20页)
20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精品课件 :《论 语》 (共20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精品课件 :《论 语》 (共20页)

1.戏曲脸谱的审美之所以受到各门传 统艺术 的影响 ,是因 为戏曲 艺术综 合了多 门类传 统艺术 ,受到 各门传 统艺术 美学思 想的影 响。

2.民间美术作品中的脸谱,与戏曲舞 台上的 脸谱大 多是相 同的, 而有时 不尽相 同的脸 谱图案 ,都是 自由发 挥和再 创造的 结果。
端身正意,束整衣冠
让我们以一颗恭感恩之心 向大成至圣先师孔子行辞别礼
拱手,高揖 拜,欣,礼毕
名著导读《论语》
19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精品课件 :《论 语》 (共20页)
向老师行辞别礼 拱手,平揖 拜,欣,礼毕
2020/8/30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精品课件 :《论 语》 (共20页)
名著导读《论语》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2020/8/30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精品课件 :《论 语》 (共20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精品课件 :《论 语》 (共20页)
《弟子规》
故事2: 郯 子 鹿 乳
郯子,春秋时期人。他天性非常孝顺,父母年老, 双目失明,听人说喝鹿乳会好,就借了一件鹿皮的 衣服乔装成一只鹿,跑到深山里头,混进鹿群中取 鹿乳。猎人看到这只动也不动的“鹿”,抽出箭想 射。郯子便慌忙立起身来,掀掉鹿皮,并大声地把 详细的情形告诉猎人,这才免掉了被射杀的危险。 猎人非常感动,就把鹿乳送给他。郯子将鹿乳取回 家中,双亲喝后眼睛复明。

小学诵读校本教材《论语》

小学诵读校本教材《论语》

《论语》节选小学诵读校本教材论语原文、注释、译文、评论第一周【原文】1、子曰(1):“学(2)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有朋(5)自远方来,不亦乐(6)乎?人不知(7),而不愠(8),不亦君子(9)乎?”【注释】(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

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

“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

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5)有朋:一本作“友朋”。

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乐:与说有所区别。

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

缺少宾语。

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

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音yùn,恼怒,怨恨。

(9)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

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评析】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

本章这三句话是人们非常熟悉的。

历来的解释都是:学了以后,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高兴吗等等。

三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前后句子也没有什么连贯性。

但也有人认为这样解释不符合原义,指出这里的“学”不是指学习,而是指学说或主张;“时”不能解为时常,而是时代或社会的意思,“习”不是温习,而是使用,引申为采用。

而且,这三句话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相互连贯的。

小学诵读校本教材《论语》

小学诵读校本教材《论语》

小学诵读校本教材《论语》XXX诵读校本教材论语原文、注释、译文、评论第一周原文】1、子曰(1):“学(2)而时(3)之,不亦说(4)乎?有朋(5)自远方来,不亦乐(6)乎?人不知(7),而不愠(8),不亦君子(9)乎?”注释】(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XXX而言。

(2)学:XXX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研究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在XXX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

但XXX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

“”,指演礼、乐;复诗、书。

也含有温、实、练的意思。

(4)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5)有朋:一本作“友朋”。

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研究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乐:与说有所区别。

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

缺少宾语。

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

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XXX,恼怒,怨恨。

(9)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

此处指XXX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译文】XXX说:“学了又时常温和练,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评析】宋代著名学者XXX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

本章这三句话是人们非常熟悉的。

历来的解释都是:学了以后,又时常温和练,不也高兴吗等等。

三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前后句子也没有什么连贯性。

但也有人认为这样解释不符合原义,指出这里的“学”不是指研究,而是指学说或主张;“时”不能解为时常,而是时代或社会的意思,“”不是温,而是使用,引申为采用。

而且,这三句话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相互连贯的。

这三句的意思是:自己的学说,要是被社会采用了,那就太高兴了;退一步说,要是没有被社会所采用,可是很多朋友赞同我的学说,纷纷到我这里来讨论问题,我也感到快乐;再退一步说,即使社会不采用,人们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做,不也就是君子吗?(见《齐鲁学刊》1986年第6期文)这种解释可以自圆其说,而且也有一定的道理,供读者在理解本章内容时参考。

小学生论语ppt课件

小学生论语ppt课件
具体内容
学习的意义和目的 为人处世的道理和方法 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和方法
《为政》篇解读
总结词:治理、道德、政治
01
具体内容
03
02
详细描述:《为政》篇主要讲述了治理国家 、道德修养、政治理念等方面的内容。
04
治理国家的理念和方法
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和方法
05
06
政治理念和原则
《里仁》篇解读
总结词:道德、修身、处世
孔子及其弟子
论语主要是记录了孔子及 其弟子的言行,体现了他 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和政 治主张。
儒家经典
作为儒家经典之一,论语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 要的地位,对后世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论语的版本
原始版本
论语最初只有一种版本, 即《论语》20篇,是孔子 弟子及再传弟子所记录的 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注释版本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 多的学者对《论语》进行 了注释和解读,形成了多 个注释版本。
现代版本
现代版本通常是根据原始 版本和注释版本整理而成 ,并添加了现代化的解读 和注释。
论语的影响
传统文化 教育 政治
现代社会
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的思想、文化 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语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提倡“有教无类”,注重人的品德 和道德修养。
封面
副标题
• 经典国学启蒙
作者
• 张老师
PART 02
孔子简介
孔子的生平
孔子,名丘,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人。
自学成才,以“知礼 、好学、善思”著称 。
出生于公元前551年 ,成长在一个贫困的 家庭。
孔子的成就
伟大的教育家 创办私学,提倡“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

人教版中小学语文《论语》PPT教学课件

人教版中小学语文《论语》PPT教学课件
作 业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② 搜集《论语》中有关做人道理的简短的语录四条,读一读,背一背,想一想。
附: 做一个好PPT的原则
01
明确目标与主题
1-确定PPT目的 2-紧扣主题内容 3-适应受众需求
02
结构与布局规划
1-清晰逻辑框架 2-突出重点信息 3-统一风格与配色方案
03
文字与图片运用
1-简洁明了文字表达 2-高质量图片素材选择 3-图文结合增强视觉效果
04
幻灯片设计技巧
1-简洁美观幻灯片样式 2-恰当使用图表和数据展示 3-注重版式和排版规范 4-保持一致性和连贯性
05
演讲技巧与配合
1-自信流畅演讲风格 2-掌握好时间节奏和进度安排 3-与观众互动,提高参与度 4-准备好备用方案和应对措施
课文翻译
重点讲解
归纳成语、格言
任重道远
温故知新
死而后已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
见贤思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学习体验
本文小结
《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学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今后我们要多接触一点文言文,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06
检查、修改及反馈收集
1-仔细检查每一页内容准确性 2-邀请他人审查并提供意见反馈 3-根据反馈进行必要调整优化4-不断完善,追求卓越品质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水墨主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板
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
作者介绍
孔子
文言词汇

《论语》小学语文课件

《论语》小学语文课件
• 【译文】孔子说:“学了以后要不断地复习、实 习,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和 我一起商讨学问),不也快乐吗?虽然人家对我 不了解,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不断地温习旧知识, 在这个基础上能有新体会、新发现。这 样,就可以当老师了。”
• 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名丘, 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 南)人。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 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 即《诗》《书》《礼》《乐》《易》 《春秋》。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 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 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 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 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 语》。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不讲 信誉,就不知对他怎么办了(对这个 人就不可交往)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 【解释】: 三国时的马谡素有才名,长于战争理论、战略部署和战术安排, 得到诸葛亮赏识。有人曾说他“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但诸 葛亮并未听取。由于马谡缺乏实战经验,在街亭一战中,他不 听取副将王平的建议,一意孤行,导致蜀军惨败。诸葛亮只得 “挥泪斩马谡”。它教育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一定要避 免言过其实,要量力而言,量力而行。为此人们应该多做事而 少说话,言行一致为好。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解释】: 它教育人们: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不要 强加给别人。
脑筋急转弯
门里站着一个人
答案是:闪
谢谢大家
•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 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 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 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 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 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小学生必背论语》课件

《小学生必背论语》课件

评估方法:问 卷调查、访谈、
观察等
评估内容:学 生对课件的满 意度、学习效
果等
评估结果:大 部分学生对课 件表示满意, 认为课件内容 生动有趣,易
于理解
改进方向:针 对部分学生提 出的问题和建 议,进一步完 善课件内容和
教学方法
改进措施建议
增加互动环节: 通过游戏、问 答等方式增强
学生参与度
丰富表现形式: 运用图片、动 画等形式帮助 学生更好地理
的教学方案
跨学科融合:将《论语》与 其他学科进行融合,培养学
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07
总结与展望
总结本次课件制作经验教训
明确教学目标,确保内容与教材紧密结合 注重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合理安排时间,避免内容过于紧凑或拖沓 不断反思和改进,提高课件制作水平
对未来类似课件制作的展望
更加生动有趣的呈现方式:采用 更多互动元素和多媒体手段,提 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更加个性化的设计:根据不同年 龄段和兴趣爱好的小学生,设计 更加个性化的课件,满足不同学 生的需求。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更加丰富的内容:结合教材和实 际生活,增加更多与小学生相关 的案例和故事,让学生更好地理 解和应用。
更加注重实践应用:通过更多的 实践活动和应用场景,让学生更 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 用能力。
《小学生必背论语》 PPT课件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PPT
目录
添加目录项标题 课件内容 课件使用方法 总结与展望
课件介绍 课件设计 课件效果评估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课件介绍
课件背景
课件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小学生必背论语》的内容和意义 课件内容:包括《小学生必背论语》的原文、注释、译文、解读等 课件特点: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示《小学生必背论语》的内容 课件适用对象:适用于小学生及家长、教师等教育工作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学而(第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第四章)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第六章)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学而(第十四章)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学而(第十五章)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告诸往而知来者。

”学而(第十六章)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为政(第一章)子曰:“为政以德(1),譬如北辰(2),居其所(3)而众星共(4)之。

”为政(第四章)子曰:“吾十有⑴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第十一章)子曰:“温故⑴而知新,可以为师⑵矣。

”为政(第十五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⑴,思而不学则殆⑵。

”为政(第十七章)子曰:“由⑴!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第十九章)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为政(第二十章)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里仁(第一章)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里仁(第五章)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里仁(第八章)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第九章)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里仁(第十章)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里仁(第十四章)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里仁(第十七章)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第二十四章)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里仁(第二十五章)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雍也(第十八章)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第二十章)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第二十三章)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雍也(第三十章)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述而(第三章)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述而(第六章)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述而(第八章)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述而(第十二章)子之所慎:齐,战,疾。

述而(第十六章)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述而(第二十二章)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述而(第三十四章)子疾病,子路请祷。

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

诔曰:‘祷尔于上下神只。

’”子曰:“丘之祷久矣。

”述而(第三十七章)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泰佰(第五章)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泰佰(第七章)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佰(第十章)子曰:“好勇疾贫,乱也。

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子罕(第四章)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子罕(第十七章)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第十八章)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子罕(第十九章)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罕(第二十三章)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子罕(第二十八章)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后也。

”子罕(第二十九章)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颜渊(第四章)司马牛问君子。

子曰:“君子不忧不惧。

”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颜渊(第十六章)季康子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颜渊(第十九章)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子曰:“是闻也,非达也。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在邦必达,在家必达。

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

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颜渊(第二十二章)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颜渊(第二十四章)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子路(第六章)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子路(第十六章)叶公问政。

子曰:“近者悦,远者来。

”子路(第十七章)子夏为莒父宰,问政。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子路(第十九章)樊迟问仁。

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子路(第二十一章)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子路(第二十三章)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路(第二十四章)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子路(第二十六章)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子路(第二十七章)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宪问(第二章)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宪问(第三章)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逊。

”宪问(第四章)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宪问(第二十四章)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宪问(第二十七章)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宪问(第二十八章)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宪问(第三十章)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宪问(第三十四章)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宪问(第三十五章)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知我者其天乎?”宪问(第四十二章)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

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李白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军师西门伫献捷。

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滕王阁诗王勃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月下独酌李白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

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

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

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江春水向东流。

《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念奴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