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人物传记押题训练夏原吉明史卷一百四十九
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人物传记押题训练海瑞明史卷二百二十六2

海瑞海瑞,字汝贤,琼山人。
举乡试,署南平教谕。
迁淳安知县。
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
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
”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
瑞曰:“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
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
”发橐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隆庆元年,徐阶为御史齐康所劾,瑞言:“阶事先帝,无能救于神仙土木之误,畏威保位,诚亦有之。
然自执政以来,忧勤国事,休休有容,有足多者。
康乃甘心鹰犬,捕噬善类,其罪又浮于高拱。
”人韪其言。
历两京左、右通政。
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
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
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
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
瑞锐意兴革,请浚吴淞、白茆,通流入海,民赖其利。
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
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
徐阶罢相里居,按问其家无少贷。
下令飚发凌厉,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
又裁节邮传冗费。
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
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搢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
瑞抚吴甫半岁。
小民闻当去,号泣载道,家绘像祀之。
(节选自《明史》卷二百二十六)思考与学习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迁淳安知县迁:升任B.令老仆艺蔬自给艺:种植C.发橐金数千发:发放D.人韪其言韪:认为……正确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昨闻海令为母寿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③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④敛赀财以送其行A.两个“为”字相同,两个“以”字也相同B.两个“为”字相同,两个“以”字不同C.两个“为”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D.两个“为”字不同,两个“以”字也不同3.下列句子全都表现海瑞为官刚正不阿的一组是①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②发橐金数千,纳之库③然自执政以来,忧勤国事,休休有容④属吏惮期威,墨者多自免去⑤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⑥小民闻当去,号泣载道,家绘像祀之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③④D.②③⑤4.下列叙述,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A.海瑞参加乡试,考中举人,代理南平教谕之职。
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人物传记押题训练来子珣周兴新唐书卷二百九

来子珣、周兴时有来子珣、周兴者,皆万年人。
永昌初,子珣上书,擢左台监察御史,无学术,语言蚩恶,后倚以按狱,多徇后旨,故赐姓武,字家臣。
既诬雅州刺史刘行实弟兄谋反,已诛,掘夷先墓,得迁游击将军。
常衣锦半臂自异,俄流死爱州。
兴,少习法律,自尚书史积迁秋官侍郎,屡决制狱,文深峭,妄杀数千人。
武后夺政,拜尚书左丞,上疏请去唐宗正属籍。
是时左史江融有美名,兴指融与徐敬业同谋,斩于市。
临刑,请得召见,兴不许,融叱曰:“吾死无状,不赦汝。
”遂斩之,尸奋而行,刑者蹴之,三仆三作。
天授中,人告子珣、兴与丘神谋反,诏来俊臣鞫状。
初,兴未知被告,方对俊臣食,俊臣曰:“囚多不服,奈何?”兴曰:“易耳,内之大瓮,炽炭周之,何事不承。
”俊臣曰:“善。
”命取瓮且炽火,徐谓兴曰:“有诏按君,请尝之。
”兴骇汗,叩头服罪。
诏诛神而宥兴岭表,在道为仇人所杀。
(节选自《新唐书》卷二百九)思考与学习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珣上书,擢左台监察御史擢:提拔B.无学术,语言蚩恶学术:学识C.已诛,掘夷先墓夷:东部少数民族D.常衣锦半臂自异,俄流死爱州流:流放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既诬雅州刺史刘行实弟兄谋反②既来之,则安之B.①遂斩之,尸奋而行②秦师遂东C.①炽炭周之,何事不承②徐公何能及君也D.①命取瓮且炽火②卿但早还家,吾今且报府3.下列各句对省略的内容补充有误的一项是A.(来子珣)已诛(刘氏兄弟),掘夷先墓B.临刑,(江融)请得召见C.刑者蹴之,(刑者)三仆三作D.(周兴)在道为仇人所杀4.下列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来子珣、周兴都是万年县人,都是深受武后重用的酷吏,他们残杀无数,而最终也都获得了可悲的下场B.来子珣多顺从武后的旨意,武后赐他姓武。
他诬告雅州刺史刘行实兄弟图谋造反,因此得以升任游击将军C.与来子珣不同,周兴是一个非常熟悉法律的司法官员,但他援用法律条文严峻苛刻,竟至乱杀了数千人D.武后下诏让来俊臣查问周兴,由于来俊臣对周兴非常熟悉,了解他的为人,所以很快就使周兴认了罪答案与提示1.C(夷平)2.B(都是“于是”。
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人物传记押题训练道同明史卷一百四十

道同道同,河间人。
其先蒙古族也。
事母以孝闻。
洪武初,荐授太常司赞礼郎,出为番禺知县。
番禺故号烦剧,而军卫尤横,数鞭辱县中佐吏,前令率不能堪。
同执法严,非理者一切抗弗从,民赖以少安。
未几,永嘉侯朱亮祖至,数以威福撼同,同不为动。
土豪数十辈抑买市中珍货,稍不快意,辄巧诋以罪。
同械其魁通衢。
诸豪家争贿亮祖求免。
亮祖置酒召同,从容言之。
同厉声曰:“公大臣,奈何受小人役使!”亮祖不能屈也。
他日,亮祖破械脱之,借他事笞同。
富民罗氏者,纳女于亮祖,其兄弟因怙势为奸。
同复按治,亮祖又夺之去。
同积不平,条其事奏之。
未至,亮祖先劾同讪傲无礼状。
帝不知其由,遂使使诛同。
会同奏亦至。
帝悟,以为同职甚卑,而敢斥言大臣不法事,其人骨鲠可用。
复使使宥之。
两使者同日抵番禺,后使者甫到,则同已死矣。
县民悼惜之,或刻木为主祀于家,卜之辄验,遂传同为神云。
当同未死时,布政使徐本雅重同。
同方笞一医未竟,而本急欲得医,遣卒语同释之。
同岸然曰:“徐公乃亦效永嘉侯耶?”笞竟始遣。
自是上官益严惮,然同竟用此取祸。
(节选自《明史》卷一百四十)思考与学习.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民赖以少安少:一点儿.辄巧诋以罪诋:诬陷,诋毁.亮祖破械脱之脱:使逃脱,放走.纳女于亮祖纳:进献.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事母以孝闻②辄巧抵以罪③条其事奏之④帝不知其由.两个“以”相同,两个“其”不同.两个“以”不同,两个“其”也不同.两个“以”不同,两个“其”相同.两个“以”相同,两个“其”也相同.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土豪数十辈抑买市中珍货抑买:压价购买.同械其魁通衢通衢:四通八达的大道.亮祖置酒召同,从容言之从容:(装作)随口.自是上官益严惮严惮:非常怨恨.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说明道同“守法”的一组是①同执法严,非理者一切抗弗从②亮祖不能屈也③同械其魁通衢④同复按治。
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人物传记押题训练辛弃疾宋史卷四百一

辛弃疾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
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
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
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
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
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
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馀,说下之,使隶京。
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
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
”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
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
”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
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
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
仍授前官,改差江阴佥判。
弃疾时年二十三。
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
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
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
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
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节选自《宋史》卷四百一)思考与学习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弃疾间与之游间:间或B.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丐:乞求C.我缘主帅归朝缘:因为D.言逆顺之理……地之要害,甚备备:详细2.下列句子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A.义端一夕窃印以逃B.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C.并以节使印告召京D.即众中缚之以归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属使动或意动用法的两项是A.义端亦聚众千馀,说下之B.急追获之C.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D.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4.促成辛弃疾南归的主要原因是A.当初辛弃疾与党怀英曾占卜仕途,辛弃疾得到离卦,因此率军南归B.他介绍僧人义端做了耿京下属,没想到义端窃印而逃,耿京要杀辛弃疾,他因此南归C.耿京命令辛弃疾带着表奏归宋,辛弃疾也早有此心,因此南归D.因义军内部张安国杀耿京降金,故辛弃疾闯入金营,活捉张安国后南归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2)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答案与提示1.B(给予)2.A.D(都同连词“而”。
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人物传记押题训练刘健明史卷一百八十一

刘健刘健,字希贤,洛阳人。
健少端重,与同邑阎禹锡、白良辅游,得河东薛瑄之传。
举天顺四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
键户读书,人以木强目之。
然练习典故,有经济志。
成化初,修英宗实录。
健学问深粹,正色敢言,以身任天下之重。
清宁宫灾,太监李广有罪自杀。
健与李东阳、谢迁疏言:“古帝王未有不遇灾而惧者。
向奸佞荧惑圣听,贿赂公行,赏罚失当,灾异之积,正此之由。
今幸元恶殄丧,圣心开悟,而馀慝未除,宿弊未革。
伏愿奋发励精,进贤黜奸,明示赏罚。
凡所当行,断在不疑,毋更因循,以贻后悔。
”帝方嘉纳其言,而广党蔡昭等旋取旨予广祭葬、祠额。
健等力谏,仅寝祠额。
南北言官指陈时政,频有所论劾,一切皆不问。
国子生江瑢劾健、东阳杜抑言路。
帝慰留健、东阳,而下瑢于狱,二人力救得释。
时帝视朝颇晏,健等以为言,颔之而已。
十四年秋,帝以军兴缺饷,屡下廷议。
健等言:“天下之财,其生有限。
今光禄岁供增数十倍,诸方织作务为新巧,斋醮日费巨万。
太仓所储不足饷战士,而内府取入动四五十万。
宗藩、贵戚之求土田夺盐利者,亦数千万计。
土木日兴,科敛不已。
传奉冗官之俸薪,内府工匠之饩廪,岁增月积,无有穷期,财安得不匮?今陕西、辽东边患方殷,湖广、贵州军旅继动,不知何以应之。
望陛下绝无益之费,躬行节俭,为中外倡,而令群臣得毕献其诚,讲求革弊之策,天下幸甚。
”明年四月,以灾异陈勤朝讲、节财用、罢斋醮、公赏罚数事。
及冬,南京、凤阳大水,廷臣多上言时务,久之不下。
健等因极陈怠政之失,请勤听断以振纪纲,帝皆嘉纳。
(节选自《明史》卷一百八十一)思考与学习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然练习典故,有经济志经济:治理天下,拯济百姓B.南北言官指陈时政。
时政:当时的政治局势C.时帝视朝颇晏晏:安乐,闲适D.太仓所储不足饷战士战士:前方的兵士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毋更因循,以贻后悔②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B.①而广党蔡昭等旋取旨予广祭葬、祠额②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C.①诸方织作务为新巧②帝方嘉纳其言D.①宗藩、贵戚之求土田夺盐利者②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3.下列句子的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健)键户读书,人以木强目之B.然(健)练习典故,有经济志C.健等以为言,(健)颔之而已D.廷臣多上言时务,(进言)久之不下4.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键户读书,人以木强目之——锁门读书,人们都认为他木讷倔犟B.国子生江瑢劾健、东阳杜抑言路——国子监生江瑢弹劾刘键、李东阳阻断言路C.健等力谏,仅寝祠额——刘健等极力谏诤,皇上仅给李广的坟墓保留了匾额D.以灾异陈勤朝讲、节财用、罢斋醮、公赏罚数事——因灾异宣讲勤政、节约财物费用、免除斋谯、公正赏罚等事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刘健自幼正直稳重,择友而交,拜薛氏为师。
2019年中考文言人物传记押题训练《旧唐书》《新唐书》来俊臣(《旧唐书》卷一百八十六)

来俊臣来俊臣,雍州万年人也。
父操,博徒。
与乡人蔡本结友,因樗蒲赢本钱数十万,本无以酬,操遂纳本妻。
入操门时,先已有娠,而生俊臣。
凶险不事生产,反覆残害,举无与比。
曾于和州犯奸盗被鞫,遂妄告密。
刺史东平王续杖之一百。
后续天授中被诛,俊臣复告密,召见,奏言前所告密是豫、博州事,枉被续决杖,遂不得申。
则天以为忠,累迁侍御史。
按制狱,少不会意者,必引之,前后坐族千馀家。
朝廷累息,无交言者,道路以目。
与侍御史侯思止、王弘义、郭霸、李仁敬,司刑评事康、卫遂忠等,同恶相济。
招集无赖数百人,令其告事,共为罗织,千里响应。
欲诬陷一人,即数处别告,皆是事状不异,以惑上下。
仍皆云:“请付来俊臣推勘,必获实情。
”则天于是于丽景门别置推事院,俊臣推勘必获,专令俊臣等按鞫,亦号为新开门。
但入新开门者,百不全一。
弘义戏谓丽景门为“例竟门”,言入此门者,例皆竟也。
俊臣与其党朱南山辈造告密罗织经一卷,皆有条贯支节,布置事状由绪。
俊臣每鞫囚,无问轻重,多以醋灌鼻,禁地牢中,或盛之瓮中,以火圜绕炙之,并绝其粮饷,至有抽衣絮以啖之者。
又令寝处粪秽,备诸苦毒。
自非身死,终不得出。
每有赦令,俊臣必先遣狱卒尽杀重囚,然后宣示。
俊臣与河东卫遂忠有旧。
遂忠行虽不著,然好学,有词辩,尝携酒谒俊臣,俊臣方与妻族宴集,应门者绐云:“已出矣。
”遂忠知妄,入其宅,慢骂毁辱之。
俊臣耻其妻族,命殴击反接,既而免之,自此构隙。
俊臣将罗告武氏诸王及太平公主、张易之等,遂相掎摭,则天屡保持之。
而诸武及太平公主恐惧,共发其罪,乃弃市。
国人无少长皆怨之,竞剐其肉,斯须尽矣。
(节选自《旧唐书》卷一百八十六)思考与学习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枉被续决杖,遂不得申杖:棍棒B.少不会意者,必引之会意:合心意C.欲诬陷一人,即数处别告别:分别D.但入新开门者,百不全一全:保全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无交言者,道路以目②余与四人拥火以入B.①皆是事状不异,以惑上下②敛赀财以送其行C.①俊臣必先遣狱卒尽杀重囚,然后宣示②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D.①遂忠行虽不著,然好学,有词辩②不然,籍何以至此3.下列各句对省略的内容补充有误的一项是A.(来操)凶险不事生产B.又令(囚)寝处粪秽C.(卫遂忠)尝携酒谒俊臣D.(来俊臣)乃弃市4.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最能直接表现来俊臣“残暴”的一组是① 反覆残害,举无与比② 专令俊臣等按鞫③ 但入新开门者,百不全一④ 盛之瓮中,以火圜绕炙之⑤ 令寝处粪秽,备诸苦毒⑥ 竞剐其肉,斯须尽矣A.①②④B.③⑤⑥C.①②⑤D.③④⑤5.下列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来俊臣两次告密,终于获得了武则天的赏识,经多次提拔让他当了侍御史,负责审问奉诏令特设的监狱里的囚犯B.来俊臣不遗余力地打击与自己不和的人,前前后后被牵连灭族的有一千余家。
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人物传记押题训练方孝孺明史卷一百四十一

方孝孺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诏征四方兵。
孝孺曰:“事急矣。
遣人许以割地,稽延数日,东南募兵渐集。
北军不长舟楫,决战江上,胜负未可知也。
”帝遣庆成郡主往燕军,陈其说。
燕王不听。
帝命诸将集舟师江上。
而陈瑄以战舰降燕,燕兵遂渡江。
时六月乙卯也。
帝忧惧,或劝帝他幸,图兴复。
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
乙丑,金川门启,燕兵入,帝自焚。
是日,孝孺被执下狱。
先是,成祖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
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
”成祖颔之。
至是欲使草诏。
召至,悲恸声彻殿陛。
成祖降榻劳曰:“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
”孝孺曰:“成王安在?”成祖曰:“彼自焚死。
”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曰:“国赖长君。
”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弟?”成祖曰:“此朕家事。
”顾左右授笔札,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
”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
”成祖怒,命磔诸市。
孝孺慨然就死,作绝命词曰:“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犹。
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
呜呼哀哉兮庶不我尤。
”时年四十有六。
其门人德庆侯廖永忠之孙镛与其弟铭检遗骸瘗聚宝门外山上。
孝孺有兄孝闻,力学笃行,先孝孺死。
弟孝友与孝孺同就戮,亦赋诗一章而死。
妻郑及二子中宪、中愈先自经死,二女投秦淮河死。
孝孺工文章,醇深雄迈。
每一篇出,海内争相传诵。
永乐中,藏孝孺文者罪至死。
门人王稌潜录为侯城集,故后得行于世。
(节选自《明史》卷一百四十一)思考与学习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遣人许以割地,稽延数日稽:延迟B.即事不济,当死社稷济:救济C.成祖降榻,劳曰劳:宽慰D.呜呼哀哉兮庶不我尤尤:怪罪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即事不济,当死社稷②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B.①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②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C.①成祖怒,命磔诸市②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D.①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②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3.以下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方孝孺英武不屈的一项是①孝孺曰:“事急矣。
2019年中考语文 文言人物传记押题训练 范仲淹(《宋史》卷三百一十四)

范仲淹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
其先邠州人也,后徙家江南,遂为苏州吴县人。
仲淹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从其姓,名说。
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
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
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迎其母归养。
改集庆军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其名。
监泰州西溪盐税,迁大理寺丞,徙监楚州粮料院,母丧去官。
晏殊知应天府,闻仲淹名,召置府学。
上书请择郡守,举县令,斥游惰,去冗僭,慎选举,抚将帅,凡万馀言。
服除,以殊荐,为秘阁校理。
仲淹泛通六经,长于易,学者多从质问,为执经讲解,亡所倦。
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
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
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
仲淹极言之,且曰:“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
”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
寻通判河中府,徙陈州。
时方建太一宫及洪福院,市材木陕西。
仲淹言:“昭应、寿宁,天戒不远。
今又侈土木,破民产,非所以顺人心、合天意也。
宜罢修寺观,减常岁市木之数,以蠲除积负。
”又言:“恩幸多以内降除官,非太平之政。
”事虽不行,仁宗以为忠。
(节选自《宋史》卷三百一十四)思考与学习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易衣:换穿衣裳B.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报:答复,特指皇帝对臣下奏章的批复C.时方建太一宫及洪福院,市材木陕西市:买,征购D.宜罢修寺观,减常岁市木之数,以蠲除积负蠲除:免除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上书请择郡守,举县令,斥游惰,去冗僭,慎选举B.学者多从质问C.为执经讲解,亡所倦D.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服除,以殊荐,为秘阁校理②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B.①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②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C.①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D.①时方建太一宫及洪福院②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范仲淹两岁时父亲去世了,母亲改嫁到长山县的朱家,他也就跟着姓了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原吉
夏原吉, 字维喆, 其先德兴人。
父时敏, 官湘阴教谕, 遂家焉。
原吉早孤, 力学养母。
以乡荐入太学, 选入禁中书制诰。
诸生或喧笑, 原吉危坐俨然。
太祖诇而异之。
擢户部主事。
建文初, 擢户部右侍郎。
明年充采访使。
巡福建, 所过郡邑, 核吏治, 咨民隐。
人皆悦服。
久之, 移驻蕲州。
成祖即位, 转左侍郎。
浙西大水, 有司治不效。
永乐元年命原吉治之。
原吉请循禹三江入海故迹, 浚吴淞下流, 上接太湖, 而度地为闸, 以时蓄泄。
从之。
役十馀万人。
原吉布衣徒步, 日夜经画, 盛暑不张盖, 曰:“民劳, 吾何忍独适。
”事竣, 还京师。
七年, 帝北巡, 命兼摄行在礼部、兵部、都察院事。
有二指挥冒月廪, 帝欲斩之。
原吉曰:“非律也, 假实为盗, 将何以加?”乃止。
(宣宗)三年, 从北巡。
帝取原吉橐糗尝之, 笑曰:“何恶也?”对曰:“军中犹有馁者。
”帝命赐以大官之馔, 且犒将士。
原吉有雅量, 人莫能测其际。
同列有善, 即采纳之。
或有小过, 必为之掩覆。
吏污所服金织赐衣。
原吉曰:“勿怖, 污可浣也。
”又有污精微文书者, 吏叩头请死。
原吉不问, 自入朝引咎, 帝命易之。
吕震尝倾原吉。
震为子乞官, 原吉以震在“靖难”时有守城功, 为之请。
平江伯陈瑄初亦恶原吉, 原吉顾时时称瑄才。
或问原吉:“量可学乎?”曰:“吾幼时, 有犯未尝不怒。
始忍于色, 中忍于心, 久则无可忍矣。
”尝夜阅爰书, 抚案而叹, 笔欲下辄止。
妻问之。
曰:“此岁终大辟奏也。
”与同列饮他所, 夜归值雪, 过禁门, 有欲不下者, 原吉曰“君子不以冥冥堕行”。
其慎如此。
(节选自《明史》卷一百四十九)思考与学习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原吉危坐俨然危坐:高高地坐着
B.所过郡邑, 核吏治, 咨民隐民隐:百姓疾苦
C.原吉有雅量雅量:高雅的气量
D.君子不以冥冥堕行堕行:堕落品行
2.下列各句中, 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以乡荐入太学, 选入禁中书制诰
②余船以次俱进
B.①诸生或喧笑
②或问原吉:“量可学乎”
C.①必为之掩覆
②保为将军破之
D.①吕震尝倾原吉
②吾尝疑乎是
3.以下句子分编成四组, 全都能够表现夏原吉思想境界高尚的一组是
①太祖诇而异之
②日夜经画, 盛暑不张盖
③军中犹有馁者
④平江伯陈瑄初亦恶原吉, 原吉顾时时称瑄才
⑤抚案而叹, 笔欲下辄止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夏原吉在太学读书被选入宫中写诏令, 他的表现严肃认真, 明太祖认为他与众不同, 提拔他为户部主事
B.夏原吉到浙西治理洪水, 他辛勤操劳, 与民同劳苦。
后来皇帝要将两个冒领俸米的军官斩首, 夏原吉直言劝谏皇帝应按法律办事
C.夏原吉待人宽厚, 能纳人之善容人之过, 勇于承担过失责任。
对于反对自己的人, 也能实事求是地称赞他们的才能
D.夏原吉有一次因和共事的官员外出饮酒, 夜归遇雪, 过宫门没有下马, 为此他深刻检查了自己的行为
答案与提示
1.A(端正地坐着)
2.A(①介词, 因为, ②介词, 按照。
B两个“或”都是“有的人”;C两个“为”都是介词“给, 替”;D两个“尝”都是“曾经”)
3.C(排除①⑤。
①写夏原吉因严肃认真受皇帝注意;⑤是夏原吉谨慎判决案犯)
4.D(是有的官员想过禁门不下马)
译文
夏原吉, 字维喆, 他的祖先是德兴人。
父亲夏时敏, 在湘阴任教谕官, 于是在那里成家定居。
夏原吉幼年丧父, 成了孤儿, 他勉力学习, 并奉养母亲。
因州县地方官推荐, 他进入太学, 被选入宫中书写皇帝诏令。
众多学生, 有的大声说笑, 夏原吉却端正坐着庄重不动。
明太祖暗中观察认为他与众不同。
提拔他做户部主事。
建文初年, 升任户部右侍郎。
第二年充任采访使。
巡视福建时, 所过郡县乡邑, 检查吏治好坏, 询问百姓疾苦。
人们都很高兴和敬佩。
不久, 移驻蕲州。
明成祖即位, 调任左侍郎。
浙西发大水, 主管官员治水不见成效。
永乐元年, 命令夏原吉去治水。
原吉建议沿着大禹所开的三江入海的故道, 疏通深挖吴淞江下游, 上接于太湖, 然后量地建闸, 按季节不同开关闸门。
皇上听从了。
动用十几万民工。
原吉穿布衣徒步行走, 日夜治理谋划, 盛夏也不打伞, 他说:“百姓劳苦, 我怎么忍心独自享受舒适?”治水事结束, 回到京城。
永乐七年, 皇帝北巡, 命令夏原吉兼代理皇帝所至之地的礼部、兵部、都察院政事。
有两个指挥官冒领月俸, 皇帝要斩他们。
夏原吉说:“这不合法律, 假如他们确实是盗窃, 将施加什么刑罚呢?”皇帝才没有斩他们。
宣宗三年, 随从皇帝北巡。
皇帝拿夏原吉袋子中的干粮尝了尝, 笑着说:“怎么这么难吃啊?”夏原吉回答说:“军中还有挨饿的呢。
”皇帝命令把高官的饭食赐给他, 而且犒劳了将士。
夏原吉有宏大的气量, 人们不能测量它的边际。
同事有好的建议他就采纳接受。
有的人有小过失, 他一定为他们掩盖。
有一次官吏弄脏了他所穿的皇帝赐给的金织衣服。
夏原吉说:“别害怕, 脏污可以洗掉。
”又有个官吏弄脏了精微的文书, 他磕头请求死罪。
夏原吉不问罪, 自己去见皇帝, 承认过错, 皇帝下令换了文书。
吕震曾排挤夏原吉。
吕震为儿子求官, 夏原吉认为吕震在“靖难”时有守城功劳, 为他向朝廷请求。
平江伯陈瑄起初也讨厌夏原吉, 夏原吉反而时常称赞陈瑄有才能。
有的人问夏原吉:“人的度量可以学吗?”他说:“我年幼时, 有人触犯我, 我也总是发怒, 开始在脸色上忍耐, 中间在内心忍耐, 时间长了就没有什么可忍耐的了。
”他曾经在晚上审阅记录囚犯口供的文书, 抚桌叹息, 想要下笔总是停止。
妻子问他, 他说:“这是年终执行死刑的奏章啊。
”有一次他与同僚到别的地方饮酒, 晚上回来正赶上下雪, 经过宫门, 有人想要不下马, 夏原吉说“君子不能因为在昏暗中就品德堕落”。
他就是这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