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复合地基技术

合集下载

地基处理与复合地基技术的探讨

地基处理与复合地基技术的探讨

地基处理与复合地基技术的探讨我国土地辽阔、地质各异。

并不是所有的天然地基都适合工程建设,在很多时候,不少工程都是不得不在地质条件不良的地基上进行修建。

这些不良的地质条件分为软弱土地基和特殊土地基两种。

软弱土地基是指主要由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或其他高压缩性土层构成的地基。

特殊土地基包括可液化的松砂和粉土地基、湿陷性黄土和膨胀土、红粘土和冻土等。

一、地基处理与复合地基技术的原理和分类(一)地基处理与复合地基中的原理复合地基技术是一种改善支撑建筑物的地基的承载能力或抗渗能力所采取的技术措施。

复合地基作为土木工程中应用广泛的建设施工技术,在技术的改进方面有着实质性的进步。

传统的复合地基技术主要有碎石、砂桩、混凝土搅拌桩、旋喷桩还有石灰桩,随着建筑物越来越高,对地基的要求也就越来越严格。

显然早期的复合地基已经不再适用与现代化城市的建设,为加强普通地基的强度,现代化的地基处理技术在天然地基中添加钢筋混凝土等材料或置换硬土等方式,对天然地基的局部或整体上进行加强。

复合地基及经过后天加工的天然地基,在地基非均匀沉降方面和地基的强度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之外,也迅速改善了地基的渗透性。

实践表明,成熟的复合地基技术更能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二)地基处理与复合地基技术的分类复合地基按不同的施工技术类型。

按照加固的方向,可分为均质人工地基和水平向增强复合地基。

根据荷载传递机理可分为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与水平向增强复合地基两类,其中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分成柔性桩复合地基、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和刚性桩复合地基三种。

刚性复合地基又可以分为微型桩复合地基和混凝土桩地基。

目前在国内应用普遍的复合地基技术主要是由多种施工方法形成的各类砂石桩复合地基,、低强度桩复合地基、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灰土桩复合土桩、地基、钢筋混凝土桩类复合地基,薄壁筒桩复合地基和加筋土地基等。

根据不同的建筑施工工地的地形,灵活采用不同的地基处理方式。

二、地基处理与复合地基在土木工程上的应用复合地基作为土木工程中重要的地基基础型式,在土木工程建设的应用广泛,随着现代化城市的发展,复合地基理论和工程也迅速成熟。

复合地基技术在改造工程中的应用

复合地基技术在改造工程中的应用

复合地基技术在改造工程中的应用
复合地基技术是指利用一系列不同的地基加固措施的组合,以达到提高土层承载力、降低地基沉降、改善地基稳定性等目的的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不同方式组合综合地使用,提高地基整体加固效果,以达到相应的土力学性能。

复合地基加固技术的应用非常灵活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钢筋混凝土地基加固、灌注桩加固、土挡墙加固、砂浆土灌注加固、高压注浆加固、土钉加固等等。

每种加固技术的应用都是根据地质条件、建筑类型、所需的土壤力学参数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的。

例如,在修建桥梁时,桥墩是其中关键部件。

当地基承载能力不足时,采用复合地基加固技术,将钢筋混凝土地基与灌注桩、土挡墙等综合使用,以提高桥梁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保证桥梁的安全运行。

另外,在城市中还存在着许多老旧住宅、办公楼等建筑,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这些建筑的地基也出现了沉降、位移、开裂等问题,对于这类建筑,也可以采用复合地基技术进行加固。

通过对不同部位进行不同方式的加固,实现了对建筑结构的整体加固,保障了建筑的稳定使用。

复合地基施工技术探讨

复合地基施工技术探讨
f7 l1
模型的网格采用适合于大变形分析的六面体减积分单元 ( 模型 共划分了 6 8 00个单元) 边界条件模仿实际情况设置, 。 定义为一端固 定一端 自由。依 照低碳钢扭转 试验所得最大载荷的平均数据, 自 在 由端旌加扭矩并与端面耦合 。 经过用于非线性分析的显式动力分析 步计算后, 得到应力云图如图 l 。

在的作用 。 Z 碎石桩复合地基。碎石桩主要用于加固松散粉细砂、 l 粉土、 可液 3 F 2 C G桩复合地基的施工. 3 2l振动沉管 C G桩施工工艺" 2长 F 3 2 由于施工时产生振动和噪音污染 , 碎石桩在 螺旋钻管内泵压 C G桩施工工艺" 3清z2 F F 3 2 t  ̄C G桩桩头处理; 4褥 . 3 2 l 居民区和城区施工受到限制。 垫层的铺设; 5施工检测:F 3 2 C G桩施工完毕后, —般 2 天后对 C G桩 8 F 2 2石灰桩复合地基。石灰桩适用于处理软弱粘性土 、 淤泥质土、 和 C G桩复合地基进行检测, 素 F 检测包括低应变对桩身质量的检测和静载 填 土及杂填 土地基 。 荷试验对承载力的检测。静载荷试验多为单桩或多桩复合地基, 根据试 也可采用单桩载荷试验 ( 下转 2 5页 ) 5 2 3水泥土桩复合地基。 搅拌水泥土桩适用于处理正常固结的淤泥、 验结果评价复合地基的承载力,

工程科技
・5 ・ 2 5
绿色建筑及绿色建筑 的发展现状
肖雄 飞 赵 巍 z
(、 1 黑龙江百信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 司 2 黑龙江 国信 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 司, 、 黑龙 江 哈 尔滨 10 0 ) 5 00 摘 要: 随着人 类的文明 、 社会 的进步、 科技 的发展 以及对住 房的需求, 房屋 建设正在如 火如荼的建设 当 中, 而以牺牲环境 、 态和可 生 持 续 发展 为代 价 的传 统 建 筑 和房 地 产 业 已经 走 到 了尽 头 。发 展 绿 色建 筑 的 过 程 本 质 上 是 一 个 生 态 文 明 建设 和 学 习 实践 科 学发 展 观 的 过 程 。其 目的 和作 用在 于 实现 与促 进 人 、 筑 和 自然三 者 之 间 高度 的和 谐 统 一 ; 济 效 益 、 会 效益 和 环 境 效 益 三 者 之 间充 分 的 协调 一致 ; 建 经 社 国 民经 济 、 类 社会 和 生 态环 境 又 好 又 快 地 可持 续发 展 。 人 关键 词 : 木 工程 : 色建 筑 ; 土 绿 发展 状 况 衡量 , 但是 居住 区, 办公大厦 , 公寓等对资源的利用时周而复始 的。 另 外 , 筑 引起 的空 气 污 染 , 污 染 , 建 光 电磁 污 染 占据 了 环 境 总 污染 的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 内, 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13 多 , 节 / 还 人类 活 动 产 生 的 垃 圾 , 中 4】 建 筑 垃 圾 。对 于 发展 中 其 ( %为 由于 大量 人 口涌 人 城 市 , 住 宅 , 路 , 下 工 程 , 对 道 地 公共 设 能, 节地, 节水, 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 为人们提供健康 , 适用和 国 家 而 言 , 高 效 的使 用空 间, 自然和 谐共 生 的建筑 所谓 “ 色建筑 ” 绿 施的需求越来越高 , 与 绿 的“ 所耗费 的能源也雨来越多 , 与 日益匮乏 的石 这 色 ”并 不 是 指 一 般 意 义 的 立 体 绿 化 、 顶 , 园 , 是 代 表 一 种 概 油资源 , , 屋 花 而 煤资源产生 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2 绿 色 建 筑 的发 展 现 状 念 或 象 征 , 建 筑对 环 境 无 害 , 充 分 利 用 环 境 自然 资源 , 且 在 不 指 能 并 破 坏 环 境 基本 生 态 平 衡 条 件 下建 造 的 一种 建 筑 , 可 称 为 可 持 续 发 又 21 . 在全社会 的环保意识在不断增强 , 营造绿 色建筑 、 健康住宅 正成 为越 来 越 多 的 开 发 商 、 筑 师追 求 的 目标 建 展 建 筑 、 态建 筑 、 生 回归 大 自然 建 筑 、 能环 保 建 筑 等 。 节 1 . 色 建 筑 的特 征 2绿 人们 已不但注 重单体建筑 的质量 , 也关注小 区的环境 , 不但注 绿色建筑主要有 以下几点 特征 : 筑本 身较传统建 筑 , 建 其耗能 重结构安全 , 也关注室 内空气 的质量 , 不但注重材 料的坚 固耐久 和 大 大降低 。绿 色建筑 尊重 当地 自然 , 人文 , 气候 , 因地制宜 , 就地取 价格低廉 , 也关 注材料消耗对环境和能源 的影响 。 同时 , 用户的 自我 材, 因此没有明确的建筑模式和规则。 绿色建筑充分利用 自然 , 如绿 保护意识也在增强 。今天 , 人们除 了对于煤气 、 电器 、 房屋结构方面 地, 阳光 , 气 , 空 注重 内外 部的有效联通 , 其开放的布局较封 闭的传 可能出现 的隐患 日益重视外 , 对一些慢性危害人体健康的东 西的认 统建筑的布局有很多 区别。绿色建筑 过程 中 , 对整个过程都注重环 识也在加 强 , 人们 已经意识到“ 绿色” 和我们息息相关。 保 因素 。 22 . 开发生产了一批 “ 绿色建材 ” 1 绿 色 建 筑 的 内涵 . 3 通过 引进 、 消化 、 鉴 , 借 先后 开发 出环保 型 、 健康 型的壁纸 、 涂 1 .节 约 环 保 .1 3 料、 地毯 、 复合地 板 、 管道纤 维强化石 膏板等装饰 建材 , “ 如 防霉壁 节约环保就是要求人们在构建和使用建筑 物的全过程 中, 最大 纸 ” 壁 纸 革 命 性 的 改变 。 塑 料金 属 复 合 管 ”是 国外 2 是 “ , O世纪 9 年 O 限度地节约资源 、 护环境 、 保 呵护生态和减少污染 , 因人类对建筑 代刚开始的替代金属管材的高科技产 品 , 内外两层为高密度聚乙 将 其 物 的构建和使用 活动所造成的对地球资 源与环境的负荷 和影响降 烯 , 中层为铝 , 塑料与金属铝之间为两层胶 , 具有塑料与金属 的优 良 到最 低 限 度 和生 态 的再 造 能 力 范 围之 内 。 性能 , 它有不会 生锈 , 不使水 质受 污之优势 , 目前国内已研制成功 。 1 . 康舒 适 .2健 3 23 视 施 工 过程 中环 境 问 题 .重 创造健康和舒适 的生 活与工作环境是人 们构建和使用 建筑物 目前建筑行业主要的环境 因素有噪声 的排放 、粉尘的排放 f 扬 的基本要求之一 。就是要为人们 提供一个健康 、 适用和高效的活动 尘)运输 的遗撤 、 、 大量建筑垃圾 的废弃 、 油漆 、 涂料 以及化学 品的泄 空 间 。对 于经 受 过 非典 S R A S肆 虐 和 甲型 H1 流感 全 球 蔓 延 困扰 露 、 N1 资源能源的消耗如生产生 活水 电的消耗 , 装修 过程 中引起投诉 的人们来说 ,对 拥有 一个健康舒适 的生存环 境的渴望是 不言而喻 较多的油漆 、 涂料 、 胶及含胶材料中甲苯 、 甲醛气味的排放等。一些 的。 企 业 已通 过 IO4 0 环 境 管 理标 准认 证 。 S1 1 0 1. .3自然 和 谐 3 参 考 文献 自然和谐 就是要 求人们在 构建和使 用建筑 物 的全过程 中, 亲 [ 中国建筑科 学研究 院.BT 5 3 8 2 0 绿 色建 筑评价标准f . 1 】 G / 07 — 0 6 s 北 1 近、 关爱与呵护人与建筑物所处的 自然生态环境 , 将认识世 界 、 适应 京 : 国建 筑 工 业 出版 社 ,06 中 20. 世界 、 关爱世界 和改造世 界 自然和谐与相安无事地 统一起来 , 做到 【 王有为. 2 】 实施绿 色建筑对环境保 护的重要 意义『. J浙江建 筑, 0 1 2 8 0 人 、 筑与 自然 和 谐 共 生 。 只有 这 样 , 能 兼顾 与协 调 经 济 效 益 、 建 才 社 ( . 9 ) 会 效 益 和环 境效 益 ; 能 实 现 国 民 经 济 、 类 社 会 和 生 态 环 境 又 好 [】 明. 色 建筑 发 展 现 状 及 其 在 我 国的 应 用探 讨 I. 勤 工 程 学 院 才 人 3薛 绿 J后 I 又 快 地 可持 续 发 展 。 报. 0  ̄. 2 9) 0 1 . 4绿色建筑的意义 fJ 宁. 筑 环 境评 估 体 系及 比较 【. 筑 学报 ,0 51 4黄 建 J建 ] 20 ( . ) 节约能源和资源 , C : 减 O 少污染 建筑本身 就是 能源 消耗 大户 , 【 智 能与 绿 色建 筑 文 集 编 委 会 . 能 与绿 色 建 筑 文 集[ I 京 : 国 5 】 智 A. 北 中 同时 对 环境 也 有 重 大 影 响 。 统 计 , 球 有 5 %的能 源 用 于 建 筑 , 据 全 0 同 建 筑 工 业 出版 社 ,04 20. 时人类从 自然界所获得的 5 % 以上 的物质原料也是用 来建造各类 [ 绿 色奥 运 建筑 研 究课 题 组 . 色奥 运 建 筑评 估 体 系[ . 京 : 国 0 6 】 绿 M】 北 中 建筑及其 附属设施 。 尽管诸 如道路 , 梁 , 桥 隧道等不能 以绿色建筑去 建 筑 工 业 出版 社 , 0 . 2 3 0

浅谈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软基处理技术

浅谈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软基处理技术

地基处理论文学院:水利学院专业:水利水电工程班级:2009019学号:200901911浅谈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软基处理技术摘要:结合具体工程实例,探讨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软基加固机理,介绍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实践表明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是一种较好的软基处理方法。

关键词: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加固机理施工工艺正文:一、技术简介:水泥搅拌桩是深层水泥搅拌法的成桩,在我国已有20 余年的发展历程,尤其是在地下水位较高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应用非常普遍。

水泥搅拌桩采用专用的深层搅拌机,将预先制备好的水泥浆注入地基土中,并与地基土就地强制搅拌均匀形成水泥土,利用水泥的水化及其与土粒的化学反应获得强度而使地基得到加固,能有效减少沉降量,承受较大的加荷速率,提高抗侧向变形能力。

水泥搅拌桩具有施工简单、成本低廉、进度快、无振动、无噪声、对周围建筑物无影响、加固效果好等优点。

其最大的特点是其刚度与水泥掺量有关,与搅拌的均匀性也有很大的关系。

按固化剂的种类和施工工艺分为喷粉法和喷浆法两种搅拌法。

前者适用于含水量较高的地基,而后者则适用于含水量较低的地基。

二、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的软基加固机理在软地基上修建公路,可能出现的问题大体可分为两大类,即沉降和破坏。

不言而喻,破坏是必须防止的,但防止沉降却十分困难,因为沉降稳定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

对于浅薄淤泥层,通常有两种处理方法:1) 利用填土的自重把软土挤出;2) 首先将整个地基的软土层挖除,而后填入优质材料,这样能减小沉降量,但经过换填以后的地基已经不是软地基了,不在本文的研究范围内。

通常在软土地基处理施工中,需要同时考虑沉降和稳定两方面的要求。

在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软基处理施工中,首先,将水泥拌和成水泥浆,水泥中各种钙质矿物成分先和水进行部分水解和水化反应,而后再和软土中的水继续进行水解和水化反应,生成钙质化合物,这是地基强度提高的主要因素。

其次,黏土中的化合物表面带有各种离子,它们和水泥水化生成的钙离子进行当量吸附交换,从而提高了土体的强度。

复合地基技术在改造工程中的应用

复合地基技术在改造工程中的应用

复合地基技术在改造工程中的应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建设和更新改造工程也日益频繁。

而在建设、改造工程中,地基工程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地基支撑着整个建筑物,如果地基出现问题,将会影响到整个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复合地基技术就是一种在地基工程中广泛使用的技术,通过在原有地基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和升级,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逐步解决地基安全隐患问题。

本文将会详细介绍复合地基技术在城市改造工程中的应用。

1. 复合地基技术的原理和优势复合地基技术是在原有的地基上,通过加设钢筋网、注浆灌浆、预应力构件等方式,在地基上形成复合体的一种地基加固技术。

具体来说,复合地基技术分为四个步骤:首先是钢筋网的铺设,其次是注浆灌浆,第三步是预应力构件的预应力加固,最后是地面保护层的设置。

复合地基技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强度高:复合地基技术采用了多重加固方式,使得地基在钢筋网和预应力构件的加固下,强度大大提高。

经过采用的措施后,地基的承载能力明显提高,能够承受更大的荷载。

(2)耐久性好:采用复合地基技术加固后,原有地基的老化和松弛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固结时间更快,使得基础更加稳定。

(3)施工简便:复合地基技术不需要将原有地基全部拆除,只需在原地基的基础上进行加固,极大地简化了施工难度,并可快速完成施工。

(1)地铁沿线的建筑物:地铁往往会通过地下隧道经过城市中心,这些地下隧道的开挖对周围建筑物的地基有很大的影响。

为了防止地铁开挖给周边建筑物的地基带来损害,并增强地基的承载力,采用复合地基技术成为一种理想的选择。

(2)高耸的大桥和高层建筑:在城市改造中,随着高层建筑、桥梁的建设数量不断增长,对地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采用复合地基技术铺设钢筋网和施加预应力构件,也能够有效使其承重力增强。

(3)企业工厂和场馆:工厂和场馆因为需要承载大量机器和设备,地基一旦出现问题,不仅会影响日常生产,而且还会威胁到员工的生命安全。

复合地基技术在改造工程中的应用

复合地基技术在改造工程中的应用

复合地基技术在改造工程中的应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升级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的任务。

在土地利用和城市发展中,地基承载能力问题成为制约建设的一个难点问题。

而复合地基技术的出现则为地基处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

复合地基技术是指将不同材料通过特殊工艺,将其结合在一起形成某种具有预期特性的材料。

其原理是利用复合材料的强度好、韧性高、耐久性强等优点,通过增加地基荷载能力、防止沉降、弥补基础缺陷等方式来提升基础的承载能力,从而达到改善土地利用效益和城市建设的目的。

复合地基技术在城市改造工程中应用广泛。

有很多针对不同城市基础设施改造和升级项目的应用,包括地铁、桥梁、道路、市政工程等。

首先,复合地基技术在地铁工程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地铁站建设的基础是地基,但地下建筑基础的设计受到了许多因素的限制,如建筑地质条件、地下水位、建筑面积等等。

这些限制条件严重影响了地下工程基础的设计来避免土壤沉降,因此往往需要针对地质条件、工程环境等情况,采用复合地基技术来处理地基,从而避免工程中出现不必要的安全隐患。

复合地基技术可以通过提升地基荷载能力来达到改善承载能力的目的,有效缓解地基沉降问题。

其次,在桥梁工程中广泛应用复合地基技术。

桥梁的建设和使用可能会造成地基沉降和结构变形等问题。

由于桥梁工程中经常涉及重载车辆的行驶,较大的车辆荷载很容易引起地基变形或沉降。

因此,复合地基技术可以在这些工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加固深基坑壁,提高基坑的承载力,避免桥梁工程出现塌陷或变形。

此外,在市政工程中也广泛应用复合地基技术,例如城市公路建设、公共停车场建设等。

这些项目往往需要大量的土方工作和严格的基础承载能力要求,复合地基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基础承载能力,减少地基沉降问题,提高工程整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总之,复合地基技术在城市改造工程中的应用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通过该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提高基础的承载能力,预防地基沉降的发生,解决基础缺陷,保障各种城市建设工程的成功实施。

浅谈刚性桩复合地基

浅谈刚性桩复合地基

浅谈刚性桩复合地基摘要:复合地基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地基处理技术之一,随着对地基处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复合地基处理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当中。

刚性桩复合地基—筏板基础体系就是用钢筋混凝土桩、素混凝土桩或高标号CFG桩等刚性桩做为增强体与桩周土体以及筏板基础组成承载体系共同承担上部荷载,是最近涌现出的新的地基处理方式之一。

刚性桩复合地基因其具有的高承载力、小变形和广泛的适应性以及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近年来尤其是在高层建筑地基处理方式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关键词:刚性桩复合地基;筏板基础;褥垫层;加固区;约束效应引言复合地基是指天然地基在地基处理过程中部分土体得到增强或被置换,或在天然地基中设置加筋材料,加固区是由基体(天然地基土体)和增强体两部分组成的人工地基,加固区整体是非均质各向异性的。

根据地基中增强体的方向可分为水平向增强体复合地基和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

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通常称为桩体复合地基。

根据竖向增强体的性质,桩体复合地基可分为三类: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柔性桩复合地基和刚性桩复合地基。

一、刚性桩复合地基的概念刚性桩复合地基是在地基土中置入刚度很大的桩,桩体材料有CFG桩、素混凝土桩、预制桩等,成桩工艺包括振动沉管工艺、螺旋钻孔压灌工艺、静压桩工艺等,从而对不满足承载力或变形要求的地基进行加固而形成一种人工地基。

为使复合地基最大地发挥其承载性能,减少沉降变形,通常在基础底面以下铺设一定厚度的粗砂或碎石褥垫层,碎石粒径一般为3-5mm。

褥挚层的铺设范围通常比基础底面以下的素混凝土垫层宽150mm。

由于褥垫层的设置,刚性桩复合地基在受力时,桩顶能很好地向上刺入褥垫层,并通过褥垫层的调整,使桩间土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从而达到桩土共同作用的目的。

与散体材料桩、柔性桩复合地基相比,刚性桩复合地基由于复合地基中桩的刚度相对较大,从而使上部荷载能向深部土层传播,故能大幅度地提高地基承载力,且复合地基的沉降量相对较小[1]。

浅谈复合地基的应用

浅谈复合地基的应用

选用水泥土类桩 ,如深层搅拌桩或高压旋喷桩 ,通过挤密、固结和成桩体共同作用,提高地基承载
力 。此外 ,也 可选 用混 凝土 类 桩 ,如 C F G桩 等 ,通 过 挤 密 、 固结 和成 桩 体 共 同作 用 ,地基 承 载 力
本文 2 0 1 3 年 3月收到 ,4 月改 回。

1 3 6 ・
( 构 )筑对 地基 承载 力 和 变形 要 求 不 高 ,采 用 复 合 地 基处 理 方法 可 以有 效 解 决 承 载 力 不 足 的 问题 。
当软 弱土 层厚 度不 大 ( 小于 5 m)时 ,宜 选用 散 体 土类 桩 ,如砂 桩 、砂 石桩 、碎 石 桩或 灰 土 桩 、石 灰 桩 等 ,通过 吸水 和排 水来 挤 密软 土 ,提高 地基 承 载力 ;当软 弱土 层 厚度 较 大 ( 大于 5 m)时 ,宜
险 。为 了消 除建 ( 构 )筑 物地 基 的不 均匀沉 降 ,采用 桩基础进 行 地基 加 固处理 在 工程 实践 中、碎石 桩 、高 压 旋 喷桩 、深 层 搅 拌 桩 、C F G桩 等 方 法 对 地基 进 行 加 固处 理 ,采用高 压旋 喷桩 、树根 桩等方法 对 既有建 ( 构 )筑物进 行 注浆或托 换加 固处理 。
1 . 3 复合 地基 的适宜 性与方 案选取
1 . 3 . 1 复合地基 的适 宜性
尽管各 类复合 地基 在软 弱地基加 固处 理 中具 有不 同程度 的优 势 和较 为显 著 的治 理效 果 ,但 复合 地基 处理方 法并 不完全 适合 于所有 的软 弱地基 。经验 表 明 ,散体 土类 桩 一般 适合 于 杂填 土 和松 散砂 土 、黏性土 的处理 ,但 不适 宜于淤 泥 质 土 、湿 陷性 黄 土 。水 泥 土类 桩 一 般 适 合 于 淤 泥 、淤 泥 质 黏 土 、黏性 土 、砂 土 、人 工填 土等 的处理 ,但对 于湿 陷性黄 土 、泥炭 土 、有 机质 土等 ,复 合地 基 的成 桩效果 较差 。此外 ,如果 场地 的地 下水位 埋深 过大 ( 大于 3 ~5 m) ,对 于 粉体水 泥搅 拌桩 ,地 下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复合地基技术摘要:当前,复合地基技术已成为地基处理技术中应用较为普遍和重要的方法之一,本文从复合地基的概念,类别、桩的选型及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计算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

关键词:复合地基、概念、分类、桩型、承载力、变形。

万丈高楼平地起,任何建筑物都有基础,建筑荷载都是通过基础传给土体的,承受来自基础全部荷载的这一部分土层,称为地基。

由于天然地基本身较弱或建筑物对地基要求较高等原因,直接在天然地基上做基础,难以满足承载力或变形等要求,这时就必须对天然地基进行加固处理了。

地基的处理,根据天然地基本身的性质不同和满足的使用要求不同,处理方法有多种多样,本文就复合地基法谈谈自己的一些浅薄看法。

1. 复合地基概念。

复合地基法是在天然地基中设置一定比例的增强体(桩体)使桩土共同承担荷载,并具有密实法和置换法的效应。

复合地基由桩体、桩间土及桩体上的褥垫层组成。

一般情况下,复合地基既有密实作用又有置换作用,也有只有置换作用而无密实作用的情况。

由于打设增强体的方法不同,选用的桩体材料不同,复合地基法的密实作用和置换作用对承载力提高的幅值也不相同。

通常复合地基的面积置换率一般在3%~25%之间,个别方法如碎石桩可达40%。

复合地基中桩间土的性状不同,桩体材料不同,成桩工艺不同,复合地基桩的效应也就不同。

了解复合地基的效应,对认识合理选用桩型和施工工艺都是很重要的。

复合地基的效应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1)置换作用,也称桩体效应;(2)挤密振密作用;(3)排水作用;(4)减载作用;(5)桩对土的约束作用。

我们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要达到的效应,具体选择不同的桩体材料、桩距等。

2. 分类及性状。

本文所述复合地基分类主要依据桩体材料性状,一般可分为:(2.1)散体材料复合地基。

其典型代表是碎石桩复合地基,这种复合地基桩体材料本身无粘结强度,试验表明围压对散体材料桩式样破坏时的主应力差有着显著的影响,无围压时,试样强度为零,围压越大,破坏时主应力差越大,土对桩的侧向约束越大,桩传递竖向荷载的能力也越强。

散体材料复合地基中的桩体本身为散体材料组成,具有褥垫层作用,因此这种复合地基可不设置褥垫层,桩顶受荷载后,桩顶以下一个不大的范围产生压胀区,其大小与基础尺寸有关,基础宽度越大,压胀区深度也越大。

压胀区以下的桩体传递垂直荷载的能力甚小,当桩长大于压胀区深度后,靠增加桩长来提高单桩承载力意义不大,因而,散体材料桩一般不是很长,当有效桩长大于基础宽度的2.5倍时,增加桩长对复合地基承载力的提高作用不大。

散体材料桩一般采用振动成桩工艺,靠设备产生的振动,使桩间土挤密、振密,提高桩间土的承载力和模量。

由于施工时产生振动和噪音,因此在居民区、城区使用受到限制。

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主要用于加固松散粉细砂、粉土,可液化土及挤密效果好的填土。

需说明的是,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与其它有粘结强度桩复合地基比较,在相同置换率条件下,桩荷载分担比较小,一般情况复合地基承载力提高的幅值也较小,且施工时,振动、噪音、泥浆等造成现场环境较为恶劣,故现在在工程中应用较少。

(2.2)一般粘结强度桩复合地基。

一般粘结强度桩的典型代表是石灰桩。

据有关资料显示,此种桩无围压时,其无侧限抗压强度多在0.21~1.38 MPa之间,围压越高,破坏主应力差越大,围压对此种桩传递垂直荷载的能力和变形模量也有较大的影响。

在相同置换率条件下,桩荷载分担比较散体材料桩大,较高强度粘结桩小,桩长传递垂直荷载的深度比散体材料桩大,桩长作用也较大,一般粘结强度桩复合地基通常需要设置褥垫层,但当桩体粘结强度很低时也可不设置褥垫层,因为此时在荷载作用下,桩体顶部破坏,可以形成褥垫层。

一般粘结强度桩复合地基成桩工艺主要有:(1)非挤土成孔的洛阳铲成孔(或钻孔)桩;(2)挤土成孔的振动沉管桩。

人工洛阳铲成孔不宜超过6m,机械成孔不宜超过8m。

采用非挤土成桩工艺,不产生振动和噪音污染,但需对桩体材料,如石灰粉和粉煤灰作适当处理,以防污染环境,特别是要防止夯实桩体对偶尔可能发生的冒顶产生的高温对工人造成烫伤。

一般粘结强度桩复合地基通常既有挤密作用又有置换作用,适用于处理软弱粘土,淤泥质土、素填土及杂填土地基。

(2.3)高粘结强度桩复合地基。

现在应用最为普遍的高粘结强度桩复合地基是CFG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

试验表明,不同围压下的CFG桩应变曲线基本重合,即围压对桩体强度和模量的影响不大。

在相同置换率条件下,高粘结强度桩的荷载分担比与前面二者比较最大,且此种桩可全长发挥侧阻力,桩越长承载力提高幅度也越大。

当桩端落在好的土层上,桩的端阻作用也非常明显。

CFG桩复合地基目前大量用于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地基加固。

桩身强度等级多在C15~C25之间。

高粘结高强度桩形成的复合地基必须设置一定厚度的褥垫层,以确保桩间土一起共同作用。

此种复合地基承载力提高幅度大,承载力标准值可达600KPa以上,复合模量大,地基变形小。

对具有挤密效果的土,施工时采用振动工艺成桩,桩间土具有挤密作用,此时承载力提高幅值既有挤密分量又有置换分量。

采用振动打桩机成桩将产生振动和噪音污染,在城区和居民区使用受到限制。

采用非挤土成桩工艺,如长螺旋钻管内压泵成桩时承载力提高只与置换作有关,施工时无泥浆污染,无振动、低噪音,适用于城区和居民区应用。

高强度粘结桩复合地基中CFG桩复合地基和桩基相比,由于CFG桩桩体材料可以掺入工业废料粉煤灰、不配筋以及充分发挥桩间土的承载能力,工程造价一般为桩基的1/3~1/2,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显著,近年来成为我们江西宜春地区最普遍的地基处理技术之一。

3. 复合地基桩型的合理选用。

复合地基的桩型种类繁多,像散体材料桩有砂桩碎石桩体等,一般粘结强度桩有石灰桩,灰土桩,渣土桩,水泥搅拌桩等;高粘结强度桩有普通混凝土桩,CFG桩等。

各种桩的模量不等,形成的复合地基的置换作用也不尽相同,成桩设备与施工工艺及对原状土的干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也或有差别。

无论选用何种桩型和工艺,地基承载力提高的幅值都是备受重视的一个主要因素。

复合地基承载力可表示为:f spk=f ak+△f式中f spk——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f ak——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f——承载力提高幅值,KPa,由两部分组成,即△f =△f j+△f z其中,△f j——成桩对桩间土振动或挤密引起承载力提高的密实分量,KPa;△f z——桩的置换作用引起承载力提高的置换分量,KPa。

影响△f的因素很多,除了计算参数外,土的性质、施工工艺、机具和桩的材料(桩型)均与△f密切相关。

例如在振动挤密效果好的土,如松散粉砂、填土、粉土等中用振动成桩工艺,可得较大的△f j,采用高粘结强度桩可有较大的△f z,不可挤密土,挤密效果为0,有时反而破坏土的天然结构,造成承载力下降等。

方案选择的实质,是根据设计要求的承载力提高幅值△f,针对场地土质,选择适当的工艺、机具和桩型,同时须考虑当地材料来源及造价、设备条件、周围环境的要求以及工期等多种因素,总之要做到不仅要满足设计要求,还要做到经济合理,施工方便,安全适用。

4、复合地基设计计算。

本文以CFG桩复合地基为例就复合地基承载力和变形计算作简要说明。

(4.1)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

复合地基是桩间土和增强体(桩)其同承担荷载的,但它不是天然地基承载力和单桩承载力的简单叠加,而是考虑相关因素后的合理组合。

通常需要考虑的因素有:(1)施工时桩间土是否产生振动或挤密,桩间土承载力有无降低或提高。

(2)桩对桩间土有约束作用,使土的变形减少;在垂直方向上水平不大时,对土起阻碍作用,使土的变形减少;荷载水平高时起增大变形的作用。

(3)复合地基中桩的Q ~S 曲线呈加工硬化型,比自由单桩的承载力要高。

(4)桩和桩间土承载力的发挥都与变形有关,当变形小时桩和桩间土承载力的发挥都不充分。

(5)复合地基桩间土的发挥与褥垫层厚度有关。

综合上述情况,CFG 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的估算公式为:f spk = m )1(m ApRa -+βf spk 或f sk = m )1(m a Ap Ra -+βf ak 式中f spk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m ——面积置换率;Ra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Ap ——单桩截面面积;a ——桩间土强度提高系数,a= f sk / f ak ,a 宜按地区经验取值,如无经验时可取a=1;β——桩间土强度折减系数,宜按地区经验取值,如无经验时可取=β=0.75~0.95,天然地基承载力较大时取大值;f sk ——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KPa ;f ak ——基础底面下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值,KPa ;经CFG 桩处理后的地基,当考虑基础宽度和深度修正时,宽度修正系数取为0,深度修正系数取为1.0,即修正后的CFG 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 为:fa= f spk +r m (d-0.5) .其中,r m 基础度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d 为基础埋深。

CFG 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同天然地基承载力一样需满足建筑物荷载要求,当在轴心荷载作用时:p k ≤fa ,式中p k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当在偏心荷载作用下,除满足上式外,尚应满足:p kmax ≤1.2 fa,式中,p kmax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大压力值。

(4.2)复合地基变形计算。

复合地基的变形计算的理论还处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

在工程中,应用较多且与计算结果与实际复合较好的变形计算方法是复合模量法,计算时复合土层分层与天然地基相同,复合土层的模量等于该层天然地基模量的ξ倍,加固区与下卧层土体内的应力分布采用各向同性均质的直线变形体理论。

复合地基最终变形量可按下式计算:S=ψs[+---=∑)1(ξE 1si 011i i i i n a a Z a Z P )](ξE 11si0211--+=-∑i i i i n n i a Z a Z P 式中:n 1——加固区范围土层分层数;N 2——沉降计算深度范围内土层总的分层数。

P 0——对应于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时的基础底面处的附加压力,KPa ;E si ——基础底面第i 层土的压缩模量,MPa ;应取土的自重压力至土的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之和的压力段计算。

Z i ,Z i-1——基础底面距第i 层土,第i-1层土底面的距离,m ;a i ,a i-1——基础底面计算点至第i 层土,第i-1层土底面范围内平均附加应力系数。

ξ ——加固区土的模量提高系数,ξ=akpk f fs ; ψs ——沉降计算修正条数。

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深度应大于复合土层厚度,并应符合下式:△s n ≤0.025∑=21n i △s i式中:△s i ——在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 层土的计算变形值;△s n ——在计算深度向上取厚度为△z 的土层计算变形值,如确定的计算深度下部仍有较软土层时,应继续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