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技术规范DB13∕T 2950-2019
2019年道路施工技术规范.doc

2.2 土方路基2.2.1基本要求2.2.1.1在路基用地和取土坑范围内,认真清除地表植被、杂物、积水、淤泥和表土,处理坑塘,并对基底进行认真压实和处理,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2.2.1.2 不得采用设计或规范规定的不适用土料作为路基填料。
路基填料强度(CBR)应符合规范和设计规定。
2.2.1.3路基必须分层填筑压实,每层表面平整,路拱合适,排水良好。
2.2.1.4施工临时排水系统应与设计排水系统结合,勿使路基附近积水,避免冲刷过坡。
2.2.2实测项目见表2.2.2表2.2.2 土方路基实测项目注:①压实度检查深度从路床顶面算起。
桥台、涵洞、锥坡、挡土墙等背后填土及其他关键部位应增加压实度的检查频率。
②采用核子仪检验压实度时应进行标定试验,确认其可靠性。
③表列压实度以重型击实试验法为准,评定路段内的压实度下置信界限不得小地规定标准,单个测定值不得小于极值(表列规定值减5个百分点)。
小于表列规定值2~5个百分点的测点,按其数量占总检查点的百分率计算扣分值。
④特殊干旱、特殊潮湿地区或过湿土,以及铺筑中、低级路面的三、四级公路路基,可按交通部颁发的路基设计、施工规范所规定的压实度标准进行评定。
2.2.3 外观鉴定2.2.3.1路基表面平整,边线直顺。
不符合要求时,单向累计长度每50m减1~2分。
2.2.3.2 路基边坡坡面平顺稳定、不得亏坡,曲线圆滑。
不符合要求时,单向累计长度每50m减1~2分。
2.2.3.3 取土坑、弃土堆、护坡道、碎落台的位置适当,外形整齐、美观,防止水土流失。
不符合要求时,每处减1~2分。
2.2.3.4 设计植草的路段,发现明显缺陷时,单向累计长度每50m1~2分。
2.3 石方路基2.3.1基本要求2.3.1.1开炸石方的施工方法应能保证边坡稳定,清理险石,避免过量爆破损害自然环境。
2.3.1.2修筑填石路堤应认真进行地表清理,逐层水平填筑石块,摆放平稳。
填筑层厚度及石块尺寸应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规定,填石空隙用石碴、石屑嵌压稳定。
《(JTGF60-2019)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释义

前言
根据交通部交公路发[2005]354 号文件要求,由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为主编单位,重庆交通 科研设计院、重庆交通大学、长安大学、河南省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为参编单位,组成《公路隧道施工 技术规范》 编写组。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是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交公路发[1994]1134 号文 1994 年 11 月 30 日发布,1995 年 7 月 1 日起施行的。由交通部重庆公路科学研究所主编。94 规范实施期间是公 路隧道建设飞速发展的时期,对控制公路隧道工程质量、规范施工行为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江苏省高速公路水泥搅拌桩检测工作实施细则

江苏省高速公路水泥搅拌桩检测工作实施细则江苏省高速公路水泥搅拌桩检测工作实施细则苏高技(2003)147号为加强水泥搅拌桩质量控制,保证软基处理的效果,使水泥搅拌桩施工、检测及质量评定规范化、科学化,特制定本细则。
一.总则1.1基本要求检测工作必须认真、负责、公正、及时,确保检测工作质量,做到资料真实、评判准确、数据可靠。
1.2检测工作检测工作主要分为三方面:一是现场测试(包括现场取芯和标准贯入试验);二是室内试验;三是资料整理,报告编写。
1.3检测依据及参考标准1、钻孔取芯和标准贯入试验参照《粉体喷搅法加固软弱土层技术规范》(TB10113-95)、《软土地基搅拌桩加固法技术规程》(YBJ225-9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有关规定执行。
2、室内土工试验按照《公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有关规定执行,同时参照《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J053-94)、《建筑地基基础处理技术规程》(GB50007-2002)和《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99)。
3、江苏省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苏高工(2000)41号文《检测人员行为守则》,《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程序》。
二.现场检测工作要求2.1仪器设备1、百米钻机配以标准贯入试验设备、泥浆泵、芯样管钻头、取样器、样盒、封样材料等。
2、水平尺、钢卷尺、皮尺。
3、现场记录本、芯样标签。
4、照相器材。
2.2人员配备1、检测组指定现场带队负责人一名,全面负责现场工作,必须持证上岗。
2、每台钻机必须有一名以上富有现场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现场的技术工作。
每机组应安排机长、副机长各1人;取样员1人;其它助手2-3人。
3、根据检测工作量的大小,安排检测人员和设备的数量。
4、现场记录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熟悉水泥搅拌桩质量和检测要求。
2.3现场检测2.3.1检测桩的确定1、检测桩的成桩龄期一般应达到28天。
DB13_T5082-2019水泥混凝土拌和过程动态质量监控规范

ICS91.080.40Q 13 DB13 河北省地方标准DB 13/T 5082—2019 水泥混凝土拌和过程动态质量监控规范2019-11-28发布2019-12-28实施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北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长安大学、陕西长大控制数据有限公司、河北东方田野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齐彦锁、杨人凤、刘中林、赵静波、刘吉诚、陈君朝、王国清、张新宇、刘司坤、庞炳维、岳大浩、刘淑轻、蔡德凯、周世鑫、王冠凯、袁威、王东华、侯德宝、王建。
水泥混凝土拌和过程动态质量监控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水泥混凝土拌和设备技术要求和水泥混凝土拌和过程动态质量监控系统的基本组成、主要功能、监控指标、指标允许波动范围以及超限预警系统。
本标准适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水泥混凝土拌和过程的动态质量监控,其他等级公路和城市道路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TG/T F50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30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水泥混凝土拌和过程动态质量监控系统在水泥混凝土拌和过程中对矿料配合比、水泥剂量、含水量等质量状况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
3.2动态矿料配合比水泥混凝土拌和过程中每盘水泥混凝土矿料配合比状况。
3.3动态混合材料含量水泥混凝土拌和过程中每盘水泥混凝土中混合材料(粉煤灰、火山灰质材料、粒化高炉矿渣)质量与总质量的比值。
3.4动态含水量水泥混凝土拌和过程中每盘水泥混凝土中水的质量与总质量的比值。
3.5动态水泥剂量DB13/T 5082—2019水泥混凝土拌和过程中每盘水泥混凝土中水泥的剂量。
3.6动态外加剂剂量水泥混凝土拌和过程中每盘水泥混凝土中外加剂的剂量。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施工工艺规程与施工方案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施工—工艺规程与施工方案1 材料要求1.1 水泥宜选用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或P.S.A32.5矿渣硅酸盐水泥。
1.2 土宜优先选用原位土,可选用无污染、有机质含量不超过5%的黏性土、粉土或砂类土,不得含有垃圾杂质、冻土或膨胀土。
使用前应过10mm~20mm网筛,土含水量过高时,应晾干或另掺加其他含水量较低的掺合料。
1.3 其他掺合料可选用工业废料、粉煤灰、炉渣等。
2 主要机具2.1 主要设备宜选用人工或机械洛阳铲、长螺旋钻机、夯机、搅拌机、粉碎机。
2.2 其他机具包括网筛、专用量具、盖板、量孔器、测量仪器等。
3 作业条件3.1 施工前应完成“三通一平”施工条件,地下、地上障碍物应排除处理完毕,照明、机械用电、用水等临时设施应准备就绪。
3.2 熟悉施工图纸和场地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资料。
应现场取土,确定原位土的土质及含水量是否适宜做水泥土桩的水泥土料。
3.3 水泥使用前应出具出厂合格证,尚应送试验室复试。
3.4 水泥土料确定后,应进行室内配合比试验,用击实试验确定水泥土料的最优含水量。
在水泥土料最优含水量的状态下,试制几种配合比的水泥土试块,作3d、7d、28d的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确定适宜的配合比。
3.5 按桩位平面图,测设轴线、定位点,测放桩位,宜用钢筋或钢钎扎入300mm深,填白灰进行桩位标识,每栋建筑物的桩位应一次全部测放完成,并办理预检签字手续。
4 施工工艺4.1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工艺流程宜符合图4.1。
图4.1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工艺流程4.2 成孔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洛阳铲成孔,确定桩位中心,以中点为圆心,以桩身半径为半径划出圆,作为桩孔开挖尺寸线,从周围向中心开始挖;(2)挖孔过程中及时量测孔径、垂直度,当挖至设计深度时,用量孔器测量孔深、孔径、垂直度及进入设计持力层的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3)采用长螺旋钻机成孔,在钻机进场后,根据桩长安装钻塔及钻杆,钻杆长度应适当;(4)钻机定位后,进行检查,钻尖与桩点偏移不得大于10mm;(5)钻出的土应及时清运走。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2019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2019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是一本适用于各级公路新建和改(扩)建路基工程施工的国家强制性标准。
该规范由XXX起草,XXX、XXX、常广生、XXX等人参与起草,于2006年由
XXX出版。
该规范的发布部门为XXX。
最新版的《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T3610-2019)已于2019年12月1日起作为公路工程行业推荐性标准施行,
同时废止了原版的《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规范》根据XXX[2003]297号文的要求进行修订,经过广
泛调研和专题论证,全面总结了近年来公路路基施工经验,吸纳了成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应用成果,借鉴了国外相关标准和规范,体现了安全、经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该规范对于公路路基工程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019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

第十一部分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3、基层与垫层施工:3.1混凝土路面的路基,应符合下列要求:a. 路基的高度、宽度、纵横坡度和边坡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b. 路基应有良好的排水系统;c. 路基应坚实、稳定,压实度和平整度应符合设计要求;d. 对现有路基加宽,应使新旧路基结合良好,压实度应符合要求。
3.2混凝土路面的基层,宜采用板体性好、强度高的石灰稳定土、工业废渣类、级配碎(砾)石掺灰和水泥稳定砂砾(包括砾石土)等半刚性基层,及泥土灰结碎(砾)石基层。
3.3混凝土路面基层的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基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a. 石灰稳定土基层,应做到土块粉碎,石灰合格,配料准确,拌和均匀,控制最佳含水量,碾压密实。
石灰含量宜占土的8~12%。
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应停止施工,并应在冻结前达到规定强度,石灰稳定土基层不宜在雨天施工。
b. 对煤渣、粉煤灰、冶金矿渣等工业废渣类基层,应按其化学成人份和颗粒组成,掺入一定数量石灰土或石渣组成混合料,加水拌和压实,洒水养护。
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应施工,并应在冻结前达到规定强度。
c. 泥灰结碎(砾)石基层,应严格控制泥灰的含量。
泥灰的总含量不宜大于总混合料的20%,石灰含量宜占土的8~12%,土的塑性指数宜为10~14。
施工可采用灌浆法或拌和法,采用拌和法时,应先拌匀灰土。
d.级配碎(砾)石掺石灰基层的碎(砾)石颗粒应符合级配要求。
细料含量宜为20~30%,石灰含量宜占细料的8~12%。
e.水泥稳定砂砾(包括砾石土)基层的砂砾应有一定的级配。
最大粒径不应超过5㎝,水泥含量不宜超过混合料总重的6%。
压实工作必须在水泥终凝前完成。
3.4基层完成后,应加强养护,控制行车,不使出现车槽。
如有损环应有浇筑混凝土板前采用相同材料修补压实,严禁用松散粒料填补。
对加宽的基层,新旧部分的强度应一致。
3.5设置垫层时,垫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a. 宜选用当地的砂砾或炉渣等材料;b. 垫层施工前,应处理好路基病害,并完成排水设施;c. 垫层铺筑应碾压密实、均匀;d. 冰冻地区采用灰土垫层时,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应施工,并应在冰冻前达到规定强度。
土木工程2019年发布、实施的规范、规程、标准目录

2019年新执行的土木规范(一)1.JT/T4-2019《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20190530发布,20190901实施。
2.JT/T391-2019《公路桥梁盆式支座》20190530发布,20190901实施。
3.JT/T1246-2019《公路与铁路两用桥梁通用技术要求》20190315发布,20190701实施。
4.JT/T828-2019《公路水运试验检测数据报告编制导则、释义手册》20190315发布,20190701实施。
5.JTS/T232-2019《水运工程材料试验规程》20190409发布,20190515实施。
6.JTS/T236-2019《水运工程混凝土试验检测技术规范》20190409发布,20190515实施。
7.JTS203-2019《水运工程钢结构施工规范》20190412发布,20190515实施。
8.JTS304-2019《水运工程水工建筑物检测与评估技术规范》20190409发布,20190515实施。
9.JTG/T3364-2019《公路钢桥面铺装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20190527发布,20190901实施。
10.JTG/T3310-2019《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20190527发布,20190901实施。
11.JGJ/T454-2019《智能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标准》20190327发布,20190601实施。
12.JGJ/T413-2019《玻璃幕墙粘结可靠性检测评估技术标准》20190327发布,20190601实施。
13.GB/T51351《建筑边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20190124发布,20190901实施。
14.GB/T37383-2019《沥青混合料专业名词术语》20190325发布。
20200201实施。
15.GB/T2975-2018《钢及钢产品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及试样制备》20180514发布,20190201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速公路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高速公路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设计和施工技术要求、质量检验。
本标准适用于高速公路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技术,其它等级公路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规范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含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50783 复合地基技术规范JTG C10 公路勘测规范JTG/T D31-02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JTG F80/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90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 composite foundation of rammed soil-cement pile将水泥和素土按一定比例拌和均匀,夯填到桩孔内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夯实水泥土桩,由夯实水泥土桩和被挤密的桩间土形成的复合地基。
3.2夯实系数rammed factor桩体夯实干密度与最大干密度的比值。
3.3面积置换率 replacement ratio复合地基中桩体的横截面积与其所分担的处理面积的比值。
3.4桩土应力比pile-soil stress ratio复合地基中桩体上的平均竖向应力和桩间土上的平均竖向应力的比值。
4 基本规定4.1 进行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设计前应对拟建工程场地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分析地基土层的分布范围、分层情况、地下水及其PH 值、土的含水量、塑性指数和有机质含量等;分析荷载大小及对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的技术要求等;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分析本地区相似地质条件下公路工程的复合地基处理经验和使用情况。
4.2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适用于处理深度一般不超过10 m 在地下水位以上为黏性土、粉土、粉砂土、杂土等适合成桩并能挤密的地基。
4.3 夯实水泥土桩可采用沉管、冲击等挤土成孔法施工,也可采用洛阳铲、螺旋钻等非挤土成孔法施工。
4.4 对JTG/T D31-02规定应作变形验算的路堤,经地基处理后,在施工和使用阶段应进行沉降观测,直到沉降达到稳定为止。
5 设计5.1 一般规定5.1.1 夯实水泥土桩处理地基的深度,应根据地质条件、工程要求和成孔及夯实设备等因素综合确定,宜将桩端选在承载力较高的持力层。
5.1.2 当桩端下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应按公式(1)进行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
z cz z f P P ≤+ (1)式中:P z ——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应力值(kPa ); P cz ——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自重应力值(kPa );f z ——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
5.1.3 在桩顶与路基填料之间应设置垫层,垫层厚度应不小于300 mm ,材料可选用碎石、中粗砂或石灰土。
加筋垫层土工合成材料应选用耐久性好的土工格栅、土工格室等。
5.1.4 夯实水泥土桩桩身直径宜根据施工工具和施工方法确定,宜取300 mm ~600 mm 。
5.1.5 夯实水泥土桩桩间距应根据地基土的特性、设计对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及沉降指标的要求和施工工艺等因素确定,桩中心距离不宜大于桩径的5倍。
布桩时采用正方形和正三角形的形式时,桩中心距离可按照公式(2)、(3)计算。
正方形时:d ms .785.0=…………………………………………………………(2) 正三角形时:d ms .907.0= (3)式中:s ——桩中心距离(m ); d ——桩身直径(m );m ——面积置换率,22/e d d m =,d e 为一根桩分担的处理地基面积的等效圆直径(m),等边三角形布桩d e =1.05s ,正方形布桩d e =1.13s 。
5.1.6 夯实水泥土桩的桩身强度与加固时所用的水泥品种、强度等级、掺量以及被加固土体的性质等因素有关。
设计时应根据室内水泥土配合比试验,合理选取配合比。
夯实水泥土桩的水泥土混合料配合比的设计应根据工程对桩体强度的要求、土料性质、水泥品种和强度等级确定。
一般取水泥与土的体积比为1:5~1:8,7d 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宜小于1 MPa 。
5.2 承载力计算5.2.1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单桩或多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
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及承载力特征值取值按照GB/T 50783规定的方法进行。
5.2.2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 a 按照下列方法确定:a) 当用单桩静载荷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 时,应将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除以安全系数2.0。
b) 当无单桩静载荷试验资料时,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 按照公式(4)计算:∑=+=ni i sik p p pk a L q u A q R 1βα (4)式中:α、β——分别为桩端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及桩侧土体侧阻力特征值修正系数。
考虑到夯实水泥土桩的施工工艺特点,挤土成孔及成桩时对桩端持力层和桩周围土体产生挤密作用。
建议α=1.0、β=1.0~1.1;q pk ——桩端持力层的端阻力特征值(kPa ),可参照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确定或表1确定; A p ——桩截面面积(m 2); u p ——桩的周长(m );q sik ——桩侧第i 层土的侧阻力特征值(kPa ),可参照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确定或表2确定; L i ——第i 层土的厚度(m )。
表1 夯实水泥土桩桩端阻力特征值表2 夯实水泥土桩桩周土侧阻力特征值5.2.3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按公式(5)计算:()sk paspk f m A R mf -+=1λ………………………………………………(5) 式中:f spk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λ——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修正系数,采用非挤土成孔时可取0.80~1.00,采用挤土成孔时可取0.95~1.10;f sk ——桩间土的承载力特征值(kPa ),宜按当地经验取值,亦可取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5.3 变形计算高速公路夯实水泥土复合地基变形计算应按JTG/T D31-02中的规定执行。
6 施工6.1 施工准备6.1.1 施工前应收集并熟悉有关施工图、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必要的土工试验报告等资料。
6.1.2 施工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主要内容应包括:施工机械,人员配置,施工顺序,材料、备品、备件供应计划,进度计划,质量控制,安全保证,环境保护和季节性施工技术措施等。
6.1.3 施工场区应平整密实,地上、地下不得有阻碍施工的结构物、植物等。
6.1.4 施工时应根据设备的数量、类型和现场条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选用最佳流水作业线。
6.1.5 孔内填料质量、配比、拌合均匀性应符合设计标准,料场应设专人负责配料。
6.1.6 试验确定合理的施工工艺流程及有关工艺参数。
6.2 成孔施工6.2.1 根据成孔过程中是否取土,可分为排土法成孔和挤土法成孔两种。
排土成孔在成孔过程中对桩间土没有扰动,而挤土成孔则对桩间土有一定挤密作用。
有振密和挤密效应的地基土应选用挤土成孔。
对含水量超过24%,呈流塑状,或含水量低于14 %,呈坚硬状态的地基土宜优先选用排土成孔。
6.2.2 应优先选用机械成孔,如螺旋钻孔、冲击、沉管等。
在场地狭窄、孔深较浅、桩数较少或不具备机械施工条件时,可采用洛阳铲成孔。
6.2.3 场地应平整,成孔机械应保持垂直稳定,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孔深的1.5 %;成孔中心偏差不应超过桩径的1/4;桩孔直径不应小于设计桩径;桩孔深度不应小于设计深度;桩孔内填料前孔底必须夯实(一般不得少于8~10次);并做好成孔记录。
6.3 制备水泥土混合料6.3.1 水泥宜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32.5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水泥,进场水泥应进行强度和安定性检验,并具有质量合格证。
水泥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要做好防潮、防雨,严禁使用受潮、结块、变质的水泥。
6.3.2 土料宜采用黏性土、粉土、粉细砂或渣土,土料中的有机物质含量不得超过5%,不得含有冻土或膨胀土,使用前应过孔径为10 mm~20 mm的筛。
6.3.3 掺合料确定后,进行配合比试验,用击实试验确定掺合料的最优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对于重要工程,在掺合料最佳含水量的状态下,在70.7 mm×70.7 mm×70.7 mm试模中试制几种配合比的水泥土试块,其7d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不宜小于1MPa,若不满足,调整配合比。
对于一般工程,可采用水泥:混合料等于1:6(体积比)试配。
6.3.4 水泥土混合料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现场施工控制含水量为最优含水量±2 %以内,如土料水分过多或不足时,应晾干或洒水润湿,并应采取搅拌均匀。
当用机械搅拌时,搅拌时间不应少于3min,当用人工拌合时,拌合次数不应少于3 遍。
拌合好的水泥土要及时用完,随拌随用,放置时间超过2 h后不宜使用。
6.4 夯实施工6.4.1 夯击前应检查成孔直径、孔深、垂直度,孔内的虚土和积水情况等,并对孔底夯击至设计标高。
检查有无空洞等异常情况,对不符合成孔质量标准的应进行补强加固处理。
6.4.2 用标准料斗或运料车将拌合好的混合料分层填入桩孔,夯实成桩。
每层回填料厚度应根据夯锤质量经现场夯填试验确定,一般不宜超过300 mm,桩体的夯实系数不应小于93 %。
6.4.3 成桩宜采用桩体夯实机,宜选用梨形或锤底为盘形的夯锤,锤体直径与桩孔直径之比宜取0.7~0.8 ,锤体质量应大于120 kg,夯锤每次提升高度不应低于900 mm。
6.4.4 桩孔填料前,应清底并夯实,然后根据确定的分层回填厚度和夯击次数逐次填料夯实。
夯实水泥土桩施工步骤应为成孔→分层夯实→封顶→夯实。
填料频率与落锤频率应协调一致,并应均匀填料,严禁突击填料。
6.4.5 夯实水泥土桩作业时,柱锤应与桩孔中心对中,下落时呈自由落体状态,其深度允许偏差应为±500 mm。
6.4.6 夯实水泥土桩施工过程中,当遇到缩孔时,可用硬骨料夯填消除塌孔影响。
6.4.7 夯实水泥土桩施工桩顶应高出设计标高50 mm~100 mm。
6.4.8 夯填成桩施工时应注意以下事项:a)施工中应保持桩机的水平度和导向架的垂直度。
b)填料前应检查孔底是否已夯实及孔口堆土是否在距孔口0.5 m以外,避免夯击时掉入孔内影响夯填质量。
c)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检查,加强对施工现场粉尘、噪声、废气的监测和监控工作,及时采取措施消除粉尘等的污染。
7 质量检验7.1 夯实水泥土桩施工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施工记录和计量记录,并应对照规定的施工工艺对每根桩进行质量评定。
7.2 夯实质量的检查,应在成桩过程中随时随机抽取,检验数量应由设计单位根据工程情况提出具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