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大豆的安全性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合集下载

论述转基因食物的安全及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论述转基因食物的安全及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论述转基因食物的安全及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摘要:概括分析了鼓励式的、禁止式的、允许式的、预警式的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 政策的特征; 结合转基因作物的环境风险与收益评价, 探讨了各种模式的政策合理性。

得出: 鼓励式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政策只考虑基因作物的收益, 无视其存在的环境风险, 潜存着 较大的风险; 禁止式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政策在防范转基因作物环境风险的同时, 把其收 益也完全放弃了, 是过犹不及的; 允许式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政策没有意识到转基因作物 环境风险的特殊性, 不能事后补救; 预警式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政策在有效应对转基因作 物环境风险的同时,取得转基因作物收益,能够兼顾风险与收益。

由此,鼓励式的、禁止式 的、 允许式的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政策是不合理的, 而预警式的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 全政策是合理的。

性 关键词: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政策;模式;风险;收益;合理罗伯特 L 帕尔伯格对美国、欧盟、中国等 1999 年-2000 年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政策进行了分析,认为可分为四种政策模式:鼓励式的(promotional) 、禁止式的(preventive)、 允许式的(permissive)、预警式的(precautionary) 。

[1]p9-10 这四种模式的国家农业转基因生 物安全政策的合理性如何, 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目的是为国家制定恰当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 全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一、鼓励式的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政策:潜存较大的风险 这种政策的制定主要是为了加速转基因生物技术在一国范围内的应用。

它建立了比较低的生物安全标准, 甚至 没有生物安全标准,对转基因作物的种植不进行生物安全检查或者仅仅采取象征性的检查。

所谓象征性的检查就是对那些已在其它国家得到认可的作物都给予生物安全认可。

这种模式的政策合理性关键在于: 如果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种植不产生风险或只产生少量的、 微弱的风险, 如果在其它国家得到安全性检验而被认可的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能得到保证, 则 该政策就是合理的;否则,就是不合理的。

转基因大豆是否可以种植

转基因大豆是否可以种植

转基因大豆是否可以种植转基因大豆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大豆进行基因改造,使其具有特定的性状或特征。

转基因大豆的种植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的争议。

为了全面回答这个问题,我将对转基因大豆种植的背景、争议、利益和风险进行分析。

转基因大豆的种植背景大豆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富含蛋白质和油脂,被广泛用于人类食品、饲料和工业原料。

然而,传统大豆种植面临着多种问题,例如害虫侵袭、疾病感染和低耐盐碱等。

为了提高大豆的产量和抗病性,科学家们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大豆,从而使其具有抗虫和抗病的特性。

转基因大豆种植的争议转基因大豆种植引发了许多争议,其中最主要的争议涉及环境安全性、食品安全性和经济利益。

环境安全性方面,批评人士担心转基因大豆会对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他们认为,转基因大豆可能对非目标生物产生毒性,破坏生物多样性,并增加农药使用量。

此外,转基因大豆的基因可能会在野外与野生亲缘物种杂交,产生新的杂种,从而对生态系统产生不可逆的影响。

食品安全性方面,争议主要集中于转基因大豆可能对人类健康产生潜在风险。

有人担心转基因大豆中的外源基因可能导致过敏反应或其他不良影响。

此外,存在着转基因大豆可能对土壤、水源和空气中的微生物产生不利影响的虑虑。

经济利益方面,争议主要集中在转基因大豆的专利控制和市场垄断。

批评者认为,转基因大豆种植将加强跨国公司对种子市场的控制,剥夺小农的种植选择权,并导致农民对公司的依赖增加。

此外,转基因大豆的种植可能导致农业生产结构的单一化,增加农民的风险敞口。

转基因大豆种植的利益与风险转基因大豆种植也有一些潜在的利益。

首先,转基因大豆可以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农产品质量。

通过增加虫害抗性和疾病抗性,转基因大豆可以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

其次,转基因大豆可以提高作物对逆境的抵抗能力,例如耐虫和耐盐碱。

这有助于确保粮食安全,尤其是在气候变化和土地退化等环境压力下。

然而,转基因大豆种植也存在风险。

转基因技术在大豆育种中的应用

转基因技术在大豆育种中的应用

转基因技术在大豆育种中的应用
转基因技术在大豆育种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抗虫害: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向大豆中导入抗虫害基因,使其能够抵抗常见的害虫侵袭,如豆蛀虫、蚜虫等。

这样能够降低农药的使用量,减少虫害对大豆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2. 抗病害: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向大豆中导入抗病害基因,使其能够抵抗一些常见的病害,如大豆霜霉病、大豆褐斑病等。

这样可以减少病害对大豆产量的影响,提高大豆的抗病能力。

3. 提高耐逆性:转基因技术可以通过导入一些耐逆性相关的基因,使大豆能够在贫瘠土壤、高温、干旱等恶劣环境下生长和发育。

这样可以扩大大豆种植的适应范围,提高产量和质量。

4. 提高营养价值:转基因技术可以通过导入一些营养相关的基因,使大豆中的营养物质含量增加,如蛋白质含量、氨基酸含量等。

这样可以提高大豆的营养价值,满足人们对高营养食品的需求。

需要注意的是,转基因技术的应用需要进行严格的安全评估,以确保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是可控的和可预测的。

同时,应充分考虑转基因作物与自然界中野生种群的交叉传播问题,以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整理)浅析转基因大豆及制品的安全性问题

(整理)浅析转基因大豆及制品的安全性问题

浅析转基因大豆及制品的安全性问题摘要:本文论述了转基因大豆及其制品的安全性问题,并提出了减少大豆带来的风险,保护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

关键词:转基因大豆食品安全性营养价值前言:中国近年来转基因大豆进口激增,因此转基因大豆对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

当今社会已经不再是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时代了,现如今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然而关于食品方面出现的问题却不容忽视,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

食品安全问题不像一般的急性传染病那样,会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卫生条件的改善及计划免疫工作的持久开展而得到有效的控制。

相反,随着新技术和化妆品的广泛使用,食品安全问题将日益严峻。

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不论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完善与否,都普遍面临食品安全问题。

因此,食品安全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

天天说食品安全,到底什么叫食品安全呢?是食品安全一般是指食品本身对消费者的安全性,即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的影响。

关于食品安全,至今学术界上尚缺乏一个明确的、统一的定义。

1983年4月,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粮食安全委员会通过了总干事爱德华提出的食品安全新概念,其内容为“食品安全的最终目标是,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的到又能买得起所需要的任何食品。

”同时,食品安全必须满足以下三项要求:1.确保生产足够多的食品;2.确保所有需要食品的人们都能获得食品,尽量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3.确保增加人们收入,提高基本食品购买力。

纵观食品安全概念的产生与变化,可以看出食品安全是一个发展的概念,甚至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由于食品安全系统的风险程度不同,食品安全的内容和目标也不同。

虽然食品频频出现事件,但是最令我担忧的还是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转基因食品作为人类历史上的一类新型食品,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给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带来潜在的风险。

因此,转基因食品的安全管理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

转基因大豆

转基因大豆

转基因大豆在我们生活中,转基因的东西是比较多的,对于转基因大豆这种食物我们应该在生活中食用是比较多的,然而,它们的营养价值跟我们平时常吃的大豆是有一些区别的,对于这些转基因大豆,它们是有一些副作用的,我们食用太多的转基因大豆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相信对大家是有用的。

我们都知道转基因大豆可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食材不足,而且这种食材的营养价值跟我们子自己种的大豆是营养价值是差不多的,它的价格相对来说也是比较便宜的,适合我们用来制作豆油。

株与杂草一起杀死。

这种大豆被称为转基因大豆。

而这种转基因技术终于走出实验室和试验田,进入像玉米、大豆和棉花作物的日常耕作。

★五大隐患首先是毒性问题。

一些研究学者认为,对于基因的人工提炼和添加,可能在达到食用后的雄鼠睾丸颜色变深,结构发生改变[1]某些人们想达到的效果的同时,也增加和积聚了食物中原有的微量毒素。

其次是过敏反应问题。

对于一种食物过敏的人有时还会对一种以前他们不过敏的食物产生过敏,比如:科学家将玉米的某一段基因加入到核桃、小麦和贝类动物的基因中,蛋白质也随基因加了进去,那么,以前吃玉米过敏的人就可能对这些核桃、小麦和贝类食品过敏。

第三是营养问题。

科学家们认为外来基因会以一种人们当前还不甚了解的方式破坏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第四是对抗生素的抵抗作用。

当科学家把一个外来基因加入到植物或细菌中去,这个基因会与别的基因连接在一起。

人们在食用了这种改良食物后,食物会在人体内将抗药性基因传给致病的细菌,使人体产生抗药性。

第五是对环境的威胁。

在许多基因改良品种中包含有从杆菌中提取出来的细菌基因,这种基因会产生一种对昆虫和害虫有毒的蛋白质。

在一次实验室研究中,一种蝴蝶的幼虫在吃了含杆菌基因的马利筋属植物的花粉之后,产生了死亡或不正常发育的现象,这引起了生态学家们的另一种担心,那些不在改良范围之内的其它物种有可能成为改良物种的受害者。

对于文章介绍的转基因大豆,我们应该要对它的营养价值和用法有一些了解,这样才能够让我们在生活中更好的利用转基因大豆这种食物。

转基因生物对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环境的影响

转基因生物对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环境的影响

转基因生物对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环境的影响摘要:转基因生物对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从转基因技术诞生开始,就备受人们关注。

转基因是人为地让一个基因在其非自然的时间、地点、环境进行非自然的表达。

因此可以说,任何一个转基因生物都有可能对其所在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这个影响可能是有害的,但也可能是有益的。

本文将简单论述转基因生物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转基因生物“超级”杂草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一、转基因生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超级”杂草或昆虫现在一说起基因生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就不可避免地谈到所谓的“超级”杂草或昆虫,这是因为目前在生产上使用最多的,是抗虫的Bt转基因和抗除草剂的转基因作物。

“超级”,是指它们具有其同类本不具有的抗特定除草剂或杀虫剂的能力。

也就是说,本来可以杀死它们的除草剂或杀虫剂对它们再也无效。

由于它们的一般同类都被该除草剂或杀虫剂消灭了,无其它草或虫与它们进行生存竞争,可以取得尽量多的营养和生存空间。

于是,它们就可自由生长,而且长得特别快也特别大。

这些“超级”杂草和昆虫的产生,其实同生物进化的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

它们是在一个地方长期大量使用单一抗除草剂或抗虫转基因的必然结果。

任何一个生物种群里,由于遗传变异的积累,都存在一定的基因型多样性。

生物进化的基础是物种本身基因型的多样性,而生物进化的推动力是环境对这些基因型的选择。

如果使用转基因生物的目的是对另一种生物进行直接或间接的伤害,就等于是对该目标生物的基因型进行一种选择,从而使目标生物朝向抵抗伤害的方向进化。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选择压力。

也就是说,目标生物中,能被杀死的都被杀死了,只剩下杀不死的。

结果就是使原本在群体中并不占优势的抗性基因型变成了优势基因型。

该转基因的表达强度越高,表达的时间越长,该转基因生物的群体越大,这种选择力度就越大,具有抗性的目标生物就会越早出现。

例如,Bt杀虫剂在Bt转基因棉花问世以前就在棉田使用了很多年。

转基因大豆的健康风险与安全性评价

转基因大豆的健康风险与安全性评价

转基因大豆的健康风险与安全性评价作者:郭慧玉来源:《活力》2015年第06期大豆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不饱和脂肪酸、钙及B族维生素,是人类不可缺少的食品,也是中国居民膳食中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明和应用,美国在1994年将转基因技术应用到大豆的商业化种植,根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2008年2月13日公布的年度报告显示,2007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达到1.143亿公顷,占全球作物种植总面积的8%,其中转基因大豆种植占全球转基因作物总种植面积的57%。

我国目前尚未批准种植转基因大豆,但进口转基因大豆量逐年增加,从1997年的288万吨逐年增加到2012年5838万吨。

与此同时,转基因大豆的安全性问题也引起了公众的高度关注,全面地深入地评估转基因大豆所带来的风险,是保障我国人民食品安全的需要。

为此,本文查阅近年相关报道、论文论著,对关于转基因大豆的(潜在)健康危害以及安全性评价的研究进行综述。

1 转基因大豆概述转基因大豆,是指利用转基因技术,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导入外源基因所培育的具有特定性状的大豆品种。

转基因大豆的研发是转基因作物研发的热点之一,涉及的转基因性状包括对除草剂、虫害、病害及干旱、盐碱等环境逆境的抗性,以及油分、蛋白质、活性物质的含量和组成等,其中针对生产应用开展的品质改良和抗逆研究较多。

2 转基因大豆潜在的健康危害对于转基因大豆及其制品的安全问题,业内普遍的看法是:转基因大豆的过敏性、毒性、营养品质改变、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转基因大豆由于其引入外部基因,可能更容易引起人体的过敏反应,转基因大豆及制品导致过敏的事件屡见不鲜。

另外,如果引入的抗生素标记基因进入人体,则有可能导致人体内致病菌产生抗药性,从而降低抗生素的临床有效性,也可能使人体对很多抗生素产生抗药性。

有研究表明,转基因大豆的组成物质与非转基因大豆相比有较大的变化,如植物凝血素提高了约1倍,蛋白酶抑制剂高26.7%,而蛋白质和苯丙氨酸明显下降,维生素B2复合体胆碱的含量低29%等,这些组成物质的变化可能会使人体生长缓慢;转基因大豆还含有一种类似雌性激素类化学物质,它会影响人体荷尔蒙,导致人体生殖器官异常,并损害免疫系统。

转基因抗除草剂大豆的效益、潜在风险及其环境安全性评价

转基因抗除草剂大豆的效益、潜在风险及其环境安全性评价

1 世 界 转 基 因大 豆 种 植 情 况
注 : 据 来 源 于 h p/ ww . m —o asos eg a 一 it ho- 数 u :/ w g o 9年 全 世 界 大 豆 播 种 面 积 900万 h 0 m,
的关 注 。转 基 因作 物 除 对 地上 部 生 态 系 统产 生影
响外 , 土 壤 和 根 际 的影 响 也 备 受 关 注 。大 豆 对 是 目前世 界 上 转 基 因应 用 面 积 最 大 的 作 物 之 一 ,
对转 基 因大 豆 的种 植 情 况 及其 效 益 和 风 险进 行 分 析, 可为其 在 环境 释 放前 的风 险预 测提 供参 考 。
径 。本 文 重 点 对 当前 转 基 因 抗 除 草 剂 大 豆 的 生 产、 发 、 益、 研 效 潜在 风 险 及 转 基 因 大 豆 的 环 境 安
全评 价 方 法进 行 概 述 , 我 国转 基 因抗 除 草 剂 大 为
豆 的商 业化 种植提 供 参 考 。
关 键词 转基 因大豆 ; 境 风 险 ; 价 方 法 环 评
积 160万 h 占大 豆 播 种 面积 的 7 % 。此 外 , 2 m , 1 加拿 大 、 西 哥 、 拉 圭 、 马 尼 亚 和 南 非 等 国 家 墨 巴 罗 转基 因大 豆 的种植 面 积都 有 较大 增长 ( 1 。 表 )
表 1 世 界 主 要 国 家 转 基 因大 豆 种 植 面 积 万 h m
范 围 内迅速 推 广 ,0 9年 种 植 比例 达 到 7 % 。转 20 7
其 中转 基 因大豆 69 0万 h 占大 豆 播种 面积 的 0 m, 7 % 。按 播 种 面 积 ,0 9年 世 界 前 3位 转 基 因大 7 20 豆 生产 国家依 次 为 : 国 , 种 面 积 28 0万 h 美 播 6 m , 占大 豆播 种 面 积 的 9 % ; 根 廷 , 种 面 积 17 0 2 阿 播 4 万 h 占大 豆 播 种 面 积 的 9 . % ; 西 , 种 面 m , 94 巴 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转基因大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转基因植物会不会对环境产生长期影响一直是
争论最大的问题。 要评价的核心问题是转基因活生物 体释放到环境中对生物多样性构成的潜在风险与威 胁, 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 8) ( 基因逃逸 转基因大豆可能在收获、运输过程中遗留在路 边、野外与非转基因大豆发生混杂而逃逸;通过花粉 传播也可能逃逸。俄罗斯专家认为, 野生大豆的繁殖 力和生存竞争力很弱, 在自然界很难成片生长; 此外, 大豆是自花传粉植物, 通常当雄蕊的花粉粒成熟并已 传至同花的雌蕊柱头之后,大豆的花朵才会绽开,因 此, 两种大豆通常无法相互授粉。即使野生大豆在非 常偶然的条件下被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授粉 ? 也不可 能产生危害农业的后果 % (2 ’ 。但是在日本, 已发现栽培 大豆与一种普遍的杂草野生大豆杂交产生自然的杂 交野生种。 我国是大豆原产地和多样性集中地, 拥有 =2@ 的 大豆资源。 中国农科院品种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常如镇 认为, 我国的野生大豆资源从黑龙江到广东到处都有
;(
体重 < 时对
小鼠无副作用, 在酸性胃液中无酶活性 。
%=’
实质等同性原则是转基因食品进行安全性评价 过程的起点, 并非全部内容。它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 了一个框架, 只有通过全面的分析才能判断转基因食 品的安全性 。有观点认为用实质等同性原则进行评
%>’
价仅采用化学方法而未进行生物学、毒理学、免疫学 等其他检测方法, 结果可能有局限性。
转基因大豆食品安全性及对生态环境影响初探
郭 斌 !,陈 勇 ",黄 斌#
$ !%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 北京 !&&’(" ; 天津 #&&!)! ; "% 农业部环境监测总站, #% 中国农业大学资环学院,北京 !&&&)* +

要 , 中国近年来转基因大豆进口激增 - 因此转基因
!
转基因大豆的食品安全性问题
评价原则是实质等同性原则。其内容为: 将进行过基 因改造的活生物体或以其为来源的某一食品的性状 与传统食品的同一性状进行比较, 若数据分析表明两 者间的差异程度和变化水平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就可 证明该种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具有实质等同性。 (转基因以后 实质等同评价原则包括营养学评价 (食用后是否导致畸 营养成分有无变化) 、 毒理学评价 (转基因食品中有无过敏原, 形) 、 过敏性评价 一个地 区人群长期食用是否安全; 基因改变后可能出现新的 植物蛋白, 可能导致过敏) ; 其次看转基因食品有没有 造成物种基因物质的改变;第三是看新的基因与原 有的基因发生改变后对它本身的新陈代谢有无影 响; 第四是看食用后对人胃肠道的微生物群有什么影 响 @*A。 !% ! 转基因大豆的营养学和过敏性评价 有研究表明:转基因大豆与对照中的营养成分 $ 如大量营养成分, 特别是脂肪酸、 氨基酸、 芳香族氨 基酸 + 、 主要抗营养因子、 内源过敏原的成分和数量, 都没有明显区别 @ / A 。 .. 大豆中 MG* FGDGD 氨基酸序列与 ! )#/ 种已 知的毒蛋白无氨基酸序列同源性, 与已知的过敏蛋白 特性如分子量大小、 浓度、 稳定性、 糖基化等及氨基酸 序 列 相 比 也 无 明 显 的 同 源 性 。 因 此 有 人 认 为 MG* FGDGD 没有明显的致敏性 @ 1 A 。食物蛋白导致过敏的另 一个重要因素是这种蛋白在总食物蛋白中的比例, 有 (大多 人根据 MG* FGDGD 蛋白只占大豆总蛋白 &% &’? (NB8OL 95= HL6P<<=数过敏原占总蛋白的 !? — ’&? ) ,加之通过榨油等加工手段可提取出这种蛋白 !))1) 的绝大多数,认为精炼大豆油不会引起人类过敏反 应 @ 1 A 。但是有相反报道:儿童饮用转基因大豆豆浆产 生过敏反应 @ ( A 。因此, 对于转基因大豆的致敏性还有 待于进一步研究, 尚不能定论。 !% " 不明基因片段的发现
@"A
检疫时,检出了“FGDGD 抗除草剂基因”等转基因成 分。 实际上中国的消费者在过去几年中已经消费了含 有转基因成分的大豆及其制品 。
@#A
中国大量进口的转基因大豆的食品安全性以及 对我国的生态环境有何影响等问题已经引起人们强 (.. 大豆) 烈关注。 本文以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 为例, 就其食品安全性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两方面进行探 讨, 并提出应对措施的建议。
在 !))1 年 至 "&&& 年 五 年 间 , 全 球 的 23 (24546789::; 3<=7>74=) 作物种植面积增长了 "/ 倍, 其 以转 中基因大豆居首位, 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的 /’? , 入抗除草剂基因的大豆为主。 "&&& 年美国生产的大 豆中, 转基因大豆占 /*? @ ! A 。 美国孟山都公司推出商品名为 .<B5=BC !))* 年, .49=; D<;E495 $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简称 .. 大豆 + 的转基因大豆, 成为这一类型转基因大豆的代表。农 (.<B5=BC) 达 是一种非选择性广谱除草剂, 有效成分 是草甘膦。 其杀草机理是抑制植物必需氨基酸合成途 径中 FGDGD 合成酶的活性, 从而使杂草致死。某些土 壤微生物中的 FGDGD 合成酶活性不受草甘膦抑制。 .. 大豆通过转入这种土壤微生物 HIJ<E9864J7BK LC% D6J975 MG* 中的 MG* FGDGD 合成酶而获得对农达除草 剂的抗性。 我国大豆进口量已达 ! !!( 万 "&&! 年前三季度, 。 我国大豆进口地主要是美国、 阿根廷、 巴西三个转 6 基因大豆种植大国。 "&&" 年 ! 月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 部门在对一批美国进口的“非转基因大豆”进行检验
目前被国际上广为接受的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
大豆对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关 (主要是美国孟山都公司的 注。本文论述了转基因大豆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简称 .. 大豆 )的食品安全性及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减少转基因大豆带来的 风险, 保护我国权益的建议。 关键词 , 转基因大豆; 食品安全性; 生态环境 文章编号 , !&&/ 0 *)** $ "&&" + &1 0 &&") 0 &#
参考文献:
’ # ( 汪其怀 ) 李 宁 " 转基因生物技术的研究、 应用与管理 ’ *+ , -. ( "
/0012 , , 333" 456789:79;" 9;0" <9 , =/>49?74 , 4607<:; , ?7@/> , %!$A , #" /0B ’ $ ( 大豆进口过猛应引起注意 ’ *+ , -. ( " /0012 , , 333" @C;" 9;0" <9 , DEF9C8 , G;3@E$%%# , DE79C8%#!$H" /0B" ’ ! ( 广西首次查出转基因大豆 ’ *+ , -. ( " /0012 , , $%$" #%I" !A" $J%2 I#%# , ;K7086 , %$%#!# , %$%#!#E!JJ&L!" /0B:" ’ J ( 以平常心看待转基因食品 ’ *+ , -. ( " /0012 , , 333" B89@4908" <8B" <9 , D;K74M;90;6 , N-D*OPFM , K8B;@07<%#! , K8B;@07<%#!E%!" /0B" ’ H ( 常如镇 " 大豆: R#S2 不可重蹈覆辙 ’ Q ( " 国外生物安全信息 ) $%%$ , I T &" ’ A ( O4C;0U V@@;@@B;90 8C W8>9K>1 W;4KU O8UX;49 *Y;90 J% T ! T $ ’ *+ , -. ( " /0012 , , 333" B89@4908" <8B , B89@4908 , 4X8>0E>@ , B89@49Z 08E1:;K5; , 0649@146;9<U , 1@@E68>9K>1@8UX;49" 1KC" ’ L ( 转基因灾难初露苗头 专家呼吁预防负面影响 ’ *+ , -. ( " /0012 , , 333" 0749K7&&&" <8B , @B , =?U=9" /0B" ’ I ( 关于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安全性问题 ’ Q ( " 国外生物安全信息, $%%$) R # S : J T A" ’ & ( 贾士荣 " 转基因植物食品中标记基因的安全性评价 ’ Q ( " 中国农业 科学 ) #&&L) !" R $ S 2 # T #H" “基因污染 ” ’ *+ , -. ( " /0012 , , ’ #% ( 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不会造成 333" 3@?[" <8B" <9 , 5X , 141;6AI , ## , <:4@@%%AI%%%## , /3=#I&L#J" /0B" ’ ## ( D\ 6;@;46</;6@ C79K C>957 X>7:K>1 79 5:U1/8@40; T 06;40;K @8UX;49 C7;:K@ ’ *+ , -. ( " /0012 , , 333" X780;</ T 79C8" 9;0 , C>957EX>7:K>1" /0B:" ’ #$ ( WWO *9Y7689B;904: F@@>;@ ’ *+ , -. ( " /0012 , , K64589" =88" >0868908" <4 , ] ?:B T 5BC , P%$%#N , ;9Y768" /0B:" ’ #! ( ^8:B46 . M) O49K;6@ _ -) Q>:79 V D" P8‘7<70U 8C 0/; /;6X7<7K; 5:U1/8@40; 49K 8C 70@ C86B>:40789@ 08 C7@/ 49K 4a>407< 79Y;60;X640;@ ’ Q ( " !"#$ %&’(")& *)&+,- .)/(#)0) #&L&) I2 $A& T $LI" ’ #J ( b86:K _;4:0/ -65497=40789) \970;K G40789@ *9Y7689B;90 c68564B) F9Z 0;69407894: .49K -65497=40789" d:U1/8@40; *9Y7689B;904: _;4:0/ M670;Z 674" d;9;Y4 R #&&J S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