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
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

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水利工程的建设和施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水利工程的建设和施工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土地开垦和挖掘会对地表地貌进行改变。
水利工程大多需要在山区或河流附近进行,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土地进行开垦和挖掘,这将会改变原有的地表地貌,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一些原本生态环境优良的地区经过水利工程的开发和施工后,可能会变得景观单一、植被稀少,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
水利工程建设会对水体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一般涉及到河流、湖泊等水体的改造和调节,这将会对水体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冲击。
修建大坝和水库时会淹没大量的土地,这不仅导致了土壤的破坏和植被的消失,还可能会影响到水体中的鱼类、水生植物等生物群落的存活和繁衍。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排放的废水和固体废弃物也会对水体产生污染,影响水质的良好状态。
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会对周边的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需要大规模的土地开挖和建筑工程,这将会破坏周边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一些原本生活在施工区域内的野生动物,由于失去了生存的栖息地或者生存资源,可能会被迫离开施工区域,甚至导致种群的减少甚至灭绝。
施工过程中排放的噪音、振动和尘土也会对周边的野生动物产生一定的干扰和破坏。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还会导致生态系统的不稳定性。
水利工程的建设和施工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利用和调控起到重要的作用,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会导致水体的淤积和污染,甚至会改变水循环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些不合理的堤防修建和河道开挖可能会破坏了河流的自然冲淤过程,导致河道水流淤积和洪水风险的增加。
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土地开垦和挖掘、水体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等方面。
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加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合理的建设措施和施工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实现水利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水利工程是为了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以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
其对于保障农业生产、防洪减灾、供水供电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水利工程建设在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
一、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水利工程建设往往会改变河流的自然形态和水流特性。
例如,修建大坝会导致河流的连续性被阻断,使得上下游之间的物质、能量和生物交流受到限制。
大坝蓄水会改变河流的流量和水位,影响河流的生态流量。
生态流量是维持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因素,流量的改变可能导致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如河滨植被减少、水生生物栖息地破坏等。
此外,水库的形成会使水温分层,影响水质和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水库底层水的温度较低、溶氧含量少,可能导致底层水体的水质恶化,对水生生物产生不利影响。
二、对土壤和地质的影响水利工程建设可能会引发土壤盐碱化和沼泽化。
水库周边的地下水位升高,容易使土壤中的盐分上升到地表,导致土地盐碱化,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土地的利用价值。
同时,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开挖、填方等活动可能会破坏地质结构,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而且,水库蓄水后,水压增大,可能会诱发地震,对周边地区的地质稳定性构成威胁。
三、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水利工程建设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它破坏了原有的栖息地,导致许多动植物物种失去生存空间。
例如,一些珍稀的鱼类可能因为大坝的阻隔而无法完成洄游繁殖,从而导致物种数量减少甚至灭绝。
此外,水利工程建设改变了水域的生态环境,使得一些适应原有环境的生物难以生存,而一些适应性强的物种则可能大量繁殖,从而打破生态平衡。
四、对气候的影响大面积的水库水面会增加蒸发量,改变局部地区的气候条件。
可能会使周边地区的空气湿度增加,降雨量有所改变。
同时,水库的低温水排放也可能对下游地区的气温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冬季,可能会导致下游地区的气温降低,对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水利工程是人类为了控制和利用水资源而修建的一系列工程设施,如水库、大坝、渠道、水电站等。
这些工程在为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生态环境产生了各种影响。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能够有效地防洪减灾。
通过修建大坝和水库,可以调节河流水量,在洪水期储存多余的水量,减少洪水对下游地区的破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其次,水利工程有助于水资源的合理调配。
在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地区,通过引水工程可以将水资源从丰富的地区输送到短缺的地区,满足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用水需求,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再者,水利工程可以发电,为社会提供清洁的能源。
水力发电相比传统的火力发电,减少了煤炭等化石能源的消耗,降低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对缓解能源危机和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也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
在河流生态方面,大坝的建设改变了河流的自然流动状态。
河流的流速、流量、水温等水文条件发生变化,影响了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殖。
一些洄游鱼类的通道被阻断,导致其种群数量减少甚至灭绝。
此外,水库蓄水还会淹没大片的土地,包括森林、草地和农田,破坏了原有的陆地生态系统。
在土壤和地质方面,水利工程可能引发土壤盐碱化和沼泽化。
水库周边地下水位上升,土壤中的盐分随水分蒸发积聚在地表,造成土地盐碱化,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同时,水库蓄水增加了地壳的压力,可能诱发地震等地质灾害。
对气候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大面积的水体改变了局部地区的小气候,增加了空气湿度,导致降雨量和气温发生变化。
而且,水库蓄水后,水体面积增大,蒸发量增加,可能导致周边地区气候变得更加湿润。
在生物多样性方面,水利工程的建设破坏了原有的生态栖息地,使得许多动植物失去了生存空间,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一些珍稀物种可能因为生态环境的改变而濒临灭绝。
此外,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运行还可能带来移民问题。
为了修建水库等设施,往往需要搬迁大量居民,这可能导致他们失去土地和家园,面临重新安置和适应新环境的困难。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解决措施水利工程是指人类利用水资源、开发水力资源、保护和利用水环境的工程技术体系。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有着深远的影响,既有利也有弊。
本文将就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措施进行探讨。
1. 河流生态系统破坏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
修建水库和大坝改变了河流的自然流动状态,导致水资源的集约利用,减少了河流下游的水流量,影响了下游的生态环境。
由于水库和大坝的修建,很多河流相连的湿地也被迫改变了生态系统,直接影响了湿地生物的生存环境。
2. 湖泊水质恶化水利工程的建设也会影响到湖泊的水质,尤其是在水库的上游,由于湖泊受到了来自上游工程的冲击,导致了湖泊水质的恶化,影响了湖泊的生态系统。
水库的兴建可能会导致湖泊水位的波动,使湖泊的湿地生态系统受到损害。
3. 土地水文条件改变水利工程的兴建会改变土地的水文条件,包括了土壤湿度、气候条件等。
由于工程的兴建,会使土地水文条件发生变化,对土地的生态系统有着深远的影响,可能导致土地生态系统的破坏。
4. 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以通过调节水资源的利用和分配,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这一方面能够满足人们对水资源需求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能够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对生态环境保护有着积极的影响。
二、解决措施及对策1. 保护和修复湿地生态系统对于水利工程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可以采取保护和修复措施,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修复湿地生态系统的失衡现象,加强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减少水利工程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
2. 科学合理规划水利工程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减少兴建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要充分考虑河流生态环境的保护,尽量减少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
3. 加强水质监测和治理对于水质问题,需要加强水质监测和治理工作,通过科学的手段对湖泊的水质进行监测和治理,保护湖泊的生态系统,减少水利工程对湖泊生态系统的破坏。
5. 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对水利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和审批管理,促进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解决措施水利工程是指利用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工程,包括水库、水利灌溉、排灌工程等。
在推动经济发展的水利工程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同时也可以采取一系列的解决措施来减少这种影响。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水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水库在蓄水过程中需要淹没大量的土地,导致原有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水库蓄水后会改变周围地区的气候环境,对当地植被和野生动物造成影响。
2. 水利灌溉对土壤的影响:水利灌溉可以提高农田的产量,但过度的灌溉会导致土壤盐碱化、土壤侵蚀等问题,从而影响土壤的生态环境。
3. 排灌工程对水资源的影响:排灌工程可以有效地对水资源进行调配,但过度的排灌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土壤干旱等问题,从而影响当地的水资源生态环境。
针对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措施:1. 水库的生态修复:在水库工程建设之后,可以采取生态修复的措施,如进行湿地恢复、植被绿化、水域环境保护等,从而减少水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 合理利用水资源进行灌溉:在灌溉农田时,可以采取科学的水文调度和灌溉管理,合理分配水资源,减少过度灌溉对土壤的影响。
3. 加强水资源管理:对于排灌工程,需要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避免过度排灌,保护地下水资源的稳定和生态环境的平衡。
1.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对于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和相关部门,需要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水利工程建设的规划和实施过程中。
2. 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在水利工程建设前,可以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全面评估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相应的环保措施,从源头上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损害。
3. 实施生态补偿措施: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并取得经济效益的也要适当予以生态补偿,通过投入资金,开展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以补偿因水利工程建设所带来的生态环境损害。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存在的,但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解决措施来减少这种影响。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解决措施水利工程是为了解决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调节水文变化而进行的基础性工程。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本文将探讨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 水域生境破坏:水利工程的修建可能导致水体河床的改变,增加了水流的速度和剧烈程度,对水生动植物的生活环境造成了破坏。
2. 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利工程改变了河流的水体结构和流态,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使得水生生物无法生存和繁衍,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3. 水源减少:水利工程的修建,通常需要水库和堤坝的建设,这会导致河流的水源减少,并导致河流干涸,从而影响了沿岸地区的生态环境。
4. 河流水质恶化: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洪水淤泥、沉积物和废水,这些污染物会直接排放到河流中,导致河流水质恶化,危害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二、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解决措施1. 科学规划设计:在水利工程建设之前,应进行全面的科学调查和规划设计,考虑到生态环境的需要。
通过合理的区划和布局,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2. 合理运用水资源:在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要合理利用水资源,采用节水措施,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建立高效的灌溉系统,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
3. 建设生态恢复工程:在水利工程中,可以适当增设生态恢复工程,如建立生态廊道、湿地保护区等,恢复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4.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水利工程建设者和管理者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减少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建设防污染设施,加强污水处理和固体废弃物处理等。
5. 定期监测评估:对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应定期进行生态环境的监测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但通过科学规划设计、合理利用水资源、建设生态恢复工程、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和定期监测评估等措施可以减轻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水利工程作为人类改造自然、利用水资源的重要手段,在防洪、发电、灌溉、航运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运行也不可避免地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往往会改变河流的自然形态和水文特征。
例如,修建大坝会拦截河流,形成水库,导致河流的流速减缓、水深增加。
这不仅会影响河流中泥沙的输移和沉积,还可能改变河流水温、水质等物理化学特性。
河流中泥沙的沉积可能会导致下游河道的淤积,影响河道的行洪能力;而水温的变化则可能对水生生物的生长繁殖产生不利影响。
水利工程对水生生物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大坝的建设可能会阻断鱼类的洄游通道,使一些洄游性鱼类无法完成其正常的生命活动,导致其种群数量减少甚至灭绝。
此外,水库的蓄水和放水过程也会对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冲击,比如水位的急剧变化可能会破坏水生植物的生长环境,影响鱼类的产卵场和栖息地。
水利工程还可能对周边的陆地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水库的蓄水会淹没大片土地,包括森林、草地等,这会导致陆地生物的栖息地丧失,生物多样性减少。
同时,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运行可能会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在气候方面,大型水库的形成会增加水面面积,从而增加水分的蒸发,可能会改变局部地区的气候条件,如增加降雨量、改变气温等。
虽然这种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对当地的农业生产有利,但也可能会引发一些新的问题,如病虫害的滋生等。
另外,水利工程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土地和资源,这可能会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废水如果处理不当,还会对周边的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
然而,我们不能因为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就否定其重要性。
相反,我们应该在规划、设计和建设水利工程的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轻其不利影响。
例如,在大坝设计时,可以预留鱼类洄游通道,或者通过建设鱼梯、鱼道等设施帮助鱼类顺利洄游。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在我国的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水利工程包括水库、挡水坝、渠道、引水工程、排水工程等等,它们的建设和利用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特别是在生态环境方面,水利工程建设常常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利也有弊。
本文将就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一定的探讨。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正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调节水资源分配。
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以合理地调节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使得湿润地区和干旱地区之间的水资源能够得到合理的利用。
这种合理的水资源分配不仅有利于改善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还能够提高农田灌溉效率,减少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和沙漠化的现象。
2. 防洪减灾。
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以有效地减少自然灾害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特别是在江河流域的水库、堤坝和排水系统的建设,为防洪减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保护了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农田。
3. 保护海岸线和河流生态环境。
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以修筑海堤,防止海水侵蚀,还可以保护河流生态环境,避免河流泛滥,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
1. 生物多样性减少。
一些大型水利工程,特别是大型水库的建设,会改变原有的江河生态环境和湿地生物多样性。
大量的水库建设导致大片湿地消失,生物多样性减少,对湿地植物和动物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
2. 生态系统破坏。
由于水利工程的建设会改变水文地质环境,使得原有的湖泊、河流生态系统被破坏,导致湖泊富营养化、渐退、湿地萎缩等现象的发生,对原有的湿地和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
3. 拦截河流泥沙。
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会拦截河流的泥沙,导致下游河床淤积,影响河流的自然河滩生态系统,减少了水体供沙量,对自然河滩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以上所述,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既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的方面,也存在一定破坏生态环境的可能。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注重生态环境与经济利益的协调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摘要:水利,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基础,也是衡量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准,我国是个资源大国,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可我国的水资源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所以,我国在努力的开发利用水力资源。
兴建水利工程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是,在开发过程中会使周围的生态环境发生变化,造成很多不利影响。
笔者将在本文中分析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并提出了怎样建设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议。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农业和工业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此同时,农业和工业对电力的需求量也加大了。
近年来我国兴建了很多水利工程,使其他产业的发展有了电力的保障,可是,兴建水利工程难免会破坏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笔者将在本文中提到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对从事水利工程的工作者提供帮助。
一、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1、影响当地气候,增加降水
我们都知道,一个地区的气候是受当地大气环流控制的,在一个地方兴建一个大型或中型的水利工程,兴建过程中,各项作业会用大量的水,也会排除大量的废水,这就很可能污染当地的环境,与此同时,当地的水体和湿地面积就会变大,水体和湿地面积变大了,就会使这个地区的空气湿度增加,空气湿度增加了,这个地区
就会经常下雨、起雾。
施工作业期间,各种机械设备排放的燃气,以及混凝土、弃渣等带来的粉尘,也会对大气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2、对当地水体的影响
修建水库自然会影响水体,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就会改变水流的速度,上游水库的水的流动度度就会变慢,流动速度慢了,就很容易遭到外界的污染,水质就会下降,水库区水的自净能力也会变弱。
进行工程建设时,开挖、削坡等作业可能会造成新土裸露,这些新土遭到水流冲刷,就会造成水土流失。
兴建水库对水体不是只有不利影响,它还有有利影响,因为水库区水速变慢后,水中的悬浮物就容易沉积,悬浮物沉积了水就会变得清晰,能够更好的让水里的生物生存。
3、水利工程对生物和陆地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兴建直接威胁到了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兴建水利工程时,进行各项作业都需要占有很大的地方,这就不得不破坏大量的植被,除此之外,还会引起大量人口的迁移。
建筑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废水会使当地的土壤盐碱化或沼泽化,这会使河道附近的爬行动物的生存环境恶化,久而久之,就会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除此之外,兴建水库会淹没大量面积的土地,直接破坏了陆生生物的栖息地,使一些微生物、鸟类、昆虫无法生存,时间长了,这些物种就会灭绝。
水利建设也会影响当地农业的发展,因为,兴建水利工程会造成土壤的盐碱化和沼泽化,这样的土地不利于周围的庄稼的生长,
会降低农产品的质量,农民得不到好的收成,进而影响了当地农业的发展。
4、兴建水利对当地居民的影响
国家在兴建水利工程的时候,会淹没百姓的土地,进而使上游地区的人地矛盾变的更加紧张。
处在河流下游的百姓,他们的人身安全会受到威胁,国家为了保护他们,会安排他们迁移到新的城市,如果在新的城市,某些企业只顾只顾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对污染问题不重视,也不采取相关的治理措施,必然会导致新的生态环境的破坏,生态环境破坏了,百姓的健康就没有了保障。
二、关于建设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议
1、建立相关制度,合理规划水利工程建设
众所周知,无规矩不成方圆,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也需要有相关的制度做保证,国家应该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把生态补偿制度得来的资金投到环境保护中去,用于维持兴建水利区域的生态平衡。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就是对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各种环境影响因素进行预测,在考虑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考虑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选取兴建地点时,要做好地质条件的勘测工作,考虑其地质构造是不是具备防洪、抗震的能力,制定出相关的方案,减轻工程建设对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这样,才能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打好基础。
2、做好水土流失的预防工作
根据工程项目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水土流失预防措施。
在进行
施工建设的地方,设计好防护工作,做好挡土墙、草皮护坡和地面排水工程的保护措施,与此同时,建立弃土、弃渣的拦挡措施,防止他们被雨水冲走。
3、做好水利工程建设的污水治理工作
建设水利工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水、废水,对于这些污水、废水,应先在一个地方对他们进行沉淀再沉淀,然后再把他们排放出去,降水和渗水可以排入下游的基坑,经过沉淀后再排入河流。
参与水利工程建设的工作人员,在日常生活中也会产生污水,对于这些污水,用地理式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
4、做好水利工程附近的生物和陆地保护工作
对水利工程沿线的土地进行土地整治工作,在工程竣工后恢复占用地方的植被,做好施工管理工作,在进行弃渣的处理工作中,应把弃土料放在渣场的上层,平整堆放渣场所有东西,种植固土保水作用好的植被;把弃料放回田中,满足农作物健康生长的需求;建筑完工后,翻松压实的土地,恢复植被,做到兴建水利工程地区环境的绿化和美化。
对于因兴建水利工程可能遭受重大打击的动物种类,应及时制定科学可行的的措施,安排它们迁徙,水利工程完成后,再安排动物们回迁,尽量减小兴建水利工程对动物带来的不利影响。
除了以上问题外,兴建水利工程的施工现场还会出现很多噪声,应注意防治这些噪声。
除此之外,还应采取有力的措施治理工作中出现的粉尘。
兴建水利工程还会淹没部分文物或文化古迹,文物古
迹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加强对沿途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保护。
结语:
兴建水利工程可以造福于民,为农业和工业的发展提供电力保证,但是,从长远来看,兴建水利工程,肯定会打破工程区域的生态平衡。
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兴建水利工程时,我们应做好科学规划与合理设计,采取最有效的措施,把兴建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笔者在本文中提到了一些关于建设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议,希望这些建议能够被从事水利工作的人员采纳,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海云,王振华.遥感与分形理论在确定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中的应用[j].2011(6)
[2]綦振国.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估体系构建研究[j].2009(20)
[3]程丽,夏煜,谭德宝,向大享.水利工程生态环境评价中遥感特征参数集探讨[j].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