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消费调查报告
关于中学生零用钱的调查报告3篇

关于中学生零用钱的调查报告3篇??同时接触了社会,丰富了社会经验。
但中学生的男女比例相对来产还是比较小,能同意灵活运用他们利用课余打工的家长还是不多。
问题2:零花钱的数额——初中生零用钱每期多在50元以下,高中生的消费层次更均。
初中生的年龄尚小,平时花费不多,加之初中高二学生的判断能力和行事能力都相对较弱,家长们一般不会给不孩子太多钱支配,只有在一些郊游,外出时间较长的情况才会相对慷慨一些,一般在平时,就每次给几元钱,以应付日常花销和每日运费车费为名。
因此大多数初中生的每季度每月零花钱在50元以下。
相对来说,较高中生各方面的开支比较多,学习上的花费也明显上以多于初中生,对于自己孩子在学习上的正常开销,家长们会毫不犹豫,同时孩子的平时的生活花费和日常早起零用钱,也开始急遽水涨船高。
问题2:零用钱的使用情况——中学生零用钱三大流向:购书,零食及储蓄。
值得一提的是有36.5%的中学生朋友把未花完的零用钱进行储蓄,恰当而且相当多的学生储蓄是有明确消费目的的,是一种积攒行为。
这个结果表明,勤俭节约的中华美德在当代青少年的了得到身上继承和发扬。
问题3:对零用钱的态度——中学生普遍缺乏理财能力一个人很多习惯青年都养成于青少年时期,从一个学生对待零用钱就有折射出将来当家理财的点点滴滴;一个人从小克勤克俭,长大后自不会精打细算,小时候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让他感到钱来得容易,长大后一不留神,就会犯下难以弥补的错误。
建议为了让中学生树立片面的金钱观和消费观,不让学生的心灵被金钱所毁灭,我们说起建议从以下的五个方面做起:一、政府机构有关部门做到:1、有关部门去各中小学门前查处一些无牌无证的小吃、玩具摊档等,净化学校门前的环境。
2、到学校、各村宣传到无牌无证的小吃摊档,浪费金钱的害处和未必浪费金钱,勤俭节约的好处等。
3、多张贴宣传标语等。
二、学校做到:1、教育学生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2、教育教师正确认识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中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

中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中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通用12篇)希望了解某个事件或情况时,我们就需要去粗取精地分析研究,最后用调查报告将调查成果展示出来。
写调查报告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篇1一、问题的提出随着物质的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我们中学生的零花钱也越来越多,消费也越来越高,大手大脚的消费似乎成为一种习惯同学之间的攀比心理也越来越多。
导致一些家境不好的同学变得自卑,和为了所谓的攀比,去做一些不理智的事。
作为中学生,没有经济收入,所用的都是父母所勤劳赚来的血汗钱,因此本组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了解中学生的理财情况。
研究目的: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中学生的理财、消费情况,以及中学生的消费观念。
研究内容:调查中学生的零花钱用途、来源、数量研究方式:通过问卷调查来进行了解研究对象:临高二中高一年级学生二、调查问题及结果问题一:你每个月零用钱是a、50元以下b、50~100元c、100~150元d、150元以上结果:a、40% b、25% c、20% d、15%问题二:你每个月零花钱的来源a、父母给的b、勤工俭学c、新年的储蓄款d、亲戚的资助结果:a、50% b、25% c、10% d、15%问题三:零用钱的用途a、购买学习用品b、去游戏厅c、存储起来d、其他结果:a、45% b、30% c、5% d、20%问题四:当你购买一件商品时,你最关心的是a、实用性b、外观包装c、是否符合潮流d、价格结果:a、20% b、40% c、30% d、10%三、调查分析:根据问卷的整理,了解到中学生大多都是父母给的,还有中学生的消费很高,大部分中学生的用处是购买学习用品,但也有不少的中学生把零用钱用在不恰当的地方。
当代的中学生的依赖性还是较强,大部分都是依赖父母,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自赚零用钱,但即使如此,中学仍是高消费人群。
中学生的消费意识还是很淡薄,不懂得赚前的幸苦。
关于学生吃零食的调查报告

关于学生吃零食的调查报告引言零食是指作为食用的且维生素、蛋白质和其他重要营养元素含量相对较少的食物。
在学生中,零食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对学生们吃零食的现状和原因进行了一项调查。
本报告旨在分析并总结这些调查结果。
调查方法我们通过随机选取10所中小学校的学生,分发问卷进行调查。
每所学校的学生人数为100人,总共调查了1000个学生。
问卷涵盖了学生个人基本信息、对零食的喜好和消费习惯等内容。
调查结果1.学生对零食的认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学生认为零食是一种装满糖分、高热量食品。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仅有约60%的学生知道零食含有较少的营养元素。
2.学生吃零食的频率学生对零食的消费频率各不相同。
大约有30%的学生每天都吃零食,25%的学生每周吃零食2-3次,20%的学生每周吃零食1次。
还有15%的学生每月吃零食1次,剩余的10%的学生很少或几乎不吃零食。
3.学生对零食的偏好根据调查结果,学生对甜食的偏好更高,百分之60的学生喜欢吃甜食类零食。
其次,有35%的学生喜欢薯片、口香糖等零食,而只有5%的学生倾向于吃坚果类零食。
4.学生购买零食的途径大部分学生选择从超市或便利店购买零食,占总数的70%。
此外,有15%的学生选择从同学或同班同学那里购买,还有10%的学生选择从家人或亲戚那里购买。
5.学生吃零食的原因学生们吃零食的原因多种多样,调查结果显示,40%的学生吃零食是因为感到无聊或在休闲时间需要娱乐。
另外,有30%的学生吃零食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尤其是对于那些喜欢甜食的学生来说。
有15%的学生吃零食是为了放松自己,而剩下的15%学生则认为吃零食可以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
6.学生对零食的健康认知令人担忧的是,只有30%的学生意识到过量摄入零食对健康的不良影响。
另外,75%的学生没有意识到吃零食会增加他们的体重。
结论通过这项调查,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学生对零食的认知存在欠缺,不了解零食中营养元素的不足。
在校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5篇

在校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5篇大家都期待着你写好这份调查报告,以便我们做出正确的决策,写好一篇调查报告需要注重事实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避免主观偏见的介入,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在校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在校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篇1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中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由于大学生年纪较轻,群体较特别,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
一方面,他们的消费需求旺盛;另一方面,他们在经济上尚未独立,消费受到较大地制约。
超前的消费观念和滞后的消费实力极大的影响了大学生的消费。
因此,关注大学生的消费状况,研究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培养他们正确的消费观并引导其最终走向健康消费成为了各大高校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次调查以XX大学为例,通过校园网及校园随机发放问卷的形式对在校大学生月消费状况进行调查。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1、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管理学院共90名学生,其中13级28人,14级30人,15级32人。
男女比例基本上做到1:22、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以问卷调查为主,个人访谈为辅的形式。
问卷调查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按照人数随机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共收回问卷93份,其中有效问卷90份。
回收率93%,有效率90%。
对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访谈。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1、月消费支出数额基本合理,但月消费总额差距较大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月消费支出总额在700元~1000元的学生占64.33%,700元以下的占9.45%,1000元以上的占26.22%。
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月消费支出总额为700元~1000元之间,处于较合理的范围内。
但是,消费支出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
据调查,最高月消费总额约为最低月消费总额的4倍。
由此可见差距之大。
同时地区之间的差异对月消费支出有一定的影响。
来自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学生的月消费支出要比来自河南、内蒙古等二线城市的学生的月消费支出高。
相关中小学生零花钱调查研究报告5篇

相关中小学生零花钱调查研究报告5篇相关中小学生零花钱调查研究报告1伴随着时期的发展趋势,很多家中逐渐富有起來,而一些中小学生逐渐向“大领导”要工资了,就算那样的事儿是一切正常的,但我有点儿好奇心她们用这种钱来做什么,因此我对这些方面进行了调研。
调研我了解了我们班一些有零花钱的同学们,发觉班里有百分之二十的同学们有零花钱,这要我求知欲更变大。
在这里百分之二十得人群中仅仅男孩子就占了百分之十五,并且这百分之十五零花钱超出二十元的就会有百分之十,这种“有钱人”这么多钱究竟干什么呢?结果1.我追踪了好多个生活习惯较弱的有钱人,发觉她们常常去学校门口的百佳文化用品店买一些辣皮、烤串、这些三无产品,要不便是去大门口的摆地摊买一些“尘土夹肉”、“黑焦生猪肉”、“素牛肉干”,喝一些“黑胡椒汁”、“柠檬酸钠水”,这类的东常,这种物品既烧钱,又费人体。
2.也有好多个近视眼的同学们,常常约着去学校附近的网吧网上,据我掌握,她们一直玩一种叫CF的射击游戏,我想说的是的是:穿越重生一团火都难了,还想CF!也是醉了。
3.也有极少数同学们,找“大领导”借巨额“脏款”来给“斧头帮老大”这类事发生了没事儿,只需立即求助就可以了,这些同学们傻到确实没有朋友了,竟然都害怕向“总司令长”汇报,就是这样傻下来,我需要安慰。
提议院校应当积极主动向父母反映,并建立一给“未满十八岁不给零花钱”主题活动,让大量家长管理好零花钱解决。
相关中小学生零花钱调查研究报告2大家校门口有几个买炒米线和零食、小玩具的店铺。
之前去买的同学们不过多,而如今,去买的同学们愈来愈多。
因而,我对这一状况开展了调研。
调研我走访调查了我的好多个盆友、同学们,问了一下这一两年来爸爸妈妈给他零用钱的状况,她们都说,父母给他的钱愈来愈多,因此就经常带钱去院校购物。
我都在电脑上查了一部分材料,上边说一部分中小学生一个月的零花钱竟然达到几百块。
剖析一、伴随着我国的繁荣富强,很多爸爸妈妈的薪水也增涨了,除开家中的日常花销外,还能积累一些钱,家中富有,爸爸妈妈便会多给孩子一些钱。
关于小学生零花钱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小学生零花钱使用情况调查报告1. 调查目的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小学生零花钱的来源和使用情况,以便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指导和帮助孩子正确地管理和使用零花钱。
2.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70份,有效问卷165份,回收率为85%。
调查对象为某市区小学的3-6年级学生,年龄在8-12岁之间。
3. 调查结果3.1 零花钱来源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的零花钱主要来源于家长给予(78%)、生日礼物(12%)、亲戚朋友赠送(8%)等,只有2%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零花钱。
3.2 零花钱用途小学生的零花钱主要用于购买零食(48%)、玩具(24%)、书籍(10%)、文具(8%)、游戏(6%)等方面。
其中,有12%的学生表示零花钱都被“攒起来”了,没有花费。
3.3 家长对孩子零花钱管理的方式调查显示,家长对孩子的零花钱管理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指导孩子如何正确使用零花钱(36%)•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利,由孩子决定如何使用零花钱(28%)•对孩子使用零花钱的范围有一定的限制,例如只能购买书籍或文具等有益的物品(26%)•不管孩子如何使用零花钱,只要不超支就行(10%)3.4 学生对自己零花钱使用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零花钱使用比较理性,只有少数学生存在不良的消费习惯。
具体表现为:•经常购买各种零食和糖果(28%)•经常购买无用的玩具或商品(10%)•不懂得节约,经常超支(8%)•不知道该如何正确使用零花钱(4%)4. 结论和建议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大部分小学生的零花钱来源主要为家长给予,自己劳动所得的比例较低。
2.小学生的零花钱主要用于购买零食、玩具等消费品,有一定比例的学生存在不良的消费习惯。
3.家长对孩子的零花钱管理方式不尽相同,需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差异化管理。
4.小学生需要在成长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和理财观念,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该给予指导和帮助。
校园浪费现象调查报告5篇

校园浪费现象调查报告5篇校园浪费现象调查报告篇1一、调查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吃、穿、住、用上渐渐从生存型向享受型发展。
社会中开始流行起一些不好的风气,讲排场,铺张,挥霍浪费的现象层出不穷。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话似乎早已被大家彻底遗忘,学生中的浪费现象也日益严重。
活生生的例子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经常能够看到许多学生把吃不了的剩菜剩饭毫不怜惜的倒入泔水桶中,有些甚至没吃上几口;还有一些学生在卫生间、教室里玩起了水。
这种种现象令人深思!于是我们决定就研究我们身边的这种校园浪费现象。
二、调查分工:课题组组长:___;课题组成员:___________;执笔者:___。
三、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访问法、上网查询法、分析法四、研究步骤:第一阶段:__—__—02至__—__—04由小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讨论制定问卷,分发给部分同学认真填写,再统计出调查的材料。
目的是了解同学当中的浪费现象以及他们对浪费现象的看法、想法。
第二阶段:__—__—04至__—__—05由小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在学校食堂、校园其他地方进行蹲点拍摄,捕捉校园中的浪费现象。
第三阶段:__—__—06至__—__—07由小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询问了学校食堂工作人员有关情况,如一天可以收集多少剩饭等,还采访了部分学生、老师以及家长,问了他们关于浪费的看法及他们是否也有浪费情况等。
第四阶段:__—__—08至__—__—10由全体组员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加工整理,并作出适当取舍,经讨论,撰写调查报告。
五、校园浪费现象:1、粮食浪费: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们校园里浪费最多的是在吃的方面,主要是在食堂里。
食堂每天开餐三次:早餐主要供应包子、粽子、鸡蛋、面包、蛋炒饭等;午餐、晚餐主要供应米饭、荤菜、素菜。
荤菜一般如炸鸡腿、红烧大排、清蒸鱼、辣鸡腿等;素菜如大白菜、冬瓜、豆腐等。
绝大部分同学用餐时都选择买一荤一素,只有约3%的同学选择了买二荤一素。
中学生消费调查报告6篇

中学生消费调查报告6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学生消费调查报告6篇(关于中学生消费的调查报告),以供参考。
中学生消费调查报告1为了研究和分析中学生的消费情况,我们从零用钱的分配和利用状况,购物心态,父母对子女消费的态度展开调查。
做出公布,使学生认知自己的行为的对错,提高意识且提出适应的政策。
另外我们也对中学生消费的状况以及心理因素作了相应的调查,并针对消费经济来源做了分析,并从社会原因分析了中学生消费的外在因素。
最后,由于中学生属于心理,生理,社会经验的转型期,正确引导他们的消费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本文的调查分析,我们希望能给广大的中学生消费者提供有意义的帮助和指导。
消费,顾名思义就是我们花钱买东西。
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已使消费成了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社会现象,随着人们的收入越来越高时,我们中学生的消费也越来越大。
高消费意识在学生中广泛流传。
然而,学校及社会尚未对“消费”这一活动进行研究,也未对中学生的广泛流传的猎奇心理加以改正。
学生在消费中还有许多有待规范。
为此,我们通过调查了50位同学,来探讨中学生消费观念。
中学生每个月都会有零用钱,每天都会用钱,中国自实行计划生育以来,我们现在的每个中学生几乎都市独生子女。
父母的溺爱是避不了的。
因此,父母都顺着子女的意愿,以至于造成中学生心中的满足感和强烈的欲望。
中学生避不了的挥霍如土,把钱用在不该用的地方,为了出风头,就会不惜千金买名牌,为了更了解中学生消费的内容,这儿我们列举了一个表格,即中学生消费的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沿海地区城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市场的发展对劳动生产力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就导致了大量农民工不断的涌向沿海地区.那么这些农民工在外面的生活怎么样呢?本文为了行文的方便,将其简而化之,并合壁而中国化:一方面,将物质的生活归结为具体的生活,并且对她进行着重的探讨;,另一方面将科学,教育,文化等归纳为虚拟的生活.因此,本文拟从具体生活的探讨和虚拟生活的探讨两个主要地方面来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生消费调查报告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小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
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直接地影响他们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其一生的品德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
因此,关注中小学生消费
状况,把握中小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树立正
确的消费观,在当前就成为我们共同关注的课题。
为此,我们对高新
区内的主要中小学校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了解这些学生当前的消费
现状及对正确消费观的理解程度。
调查结果如下:
一、当前中小学生消费倾向:
1、理性消费是主流,勤俭节约的中华美德得到继承和发扬。
从调
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中小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
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
由于
消费能力有限,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性价比,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
同时,调查中发现有53%的中小学生会把未花完的零用钱进行储蓄,而且相当多的学生储蓄是有明确消费
目的的。
这个结果表明,勤俭节约的中华美德在孩子身上也得到了继
承和发扬。
2、书籍消费成为学生消费一大亮点,消费比重增加。
随着现在文
化市场的繁荣,课外的,课内的;娱乐性的,电脑知识类的;趣味爱好
类的,文学小说类的等等书籍在图书市场上都能买到,家长对于孩子
购书也持赞成态度,总希望孩子多长知识,所以书籍消费成了学生消
费的一大消费方向。
3、名牌、奢侈品消费在中小学生消费群体中悄然抬头,压岁钱是
中小学生消费的主要来源。
不少学生春节期间都会收到一笔数目可观
的压岁钱,这些小富翁成为无节制消费的主力军。
调查显示:有55%以上的学生压岁钱达千元。
其中,超过半数表示把这些频频而来的压岁
钱花在购买电子奢侈品、购买名牌服装和同学聚会上。
二、当前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
1.食品安全意识需培养和加强。
在调查中,当问及对校园外小吃
摊上油炸食品、三无食品的危害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
当问及
食品保质期、非食品添加剂等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承认自己的
食品安全知识还有待于学习提高。
当问及是否注意商店有相关证照时,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到证照齐全的商店消费的意识。
可见,当前学生的
食品安全意识需要培养和加强。
2.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
在关于月平均消费一栏的调查中,有12%的同学在300元以下;有48%的同学在300-500元之间,有37%的同学在500-1000元之间;有3%的同学月消费1000元以上。
可见,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经济发展
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有理由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
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3、有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调查中,一些同学
指出,有些男同学买鞋一定要国际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一定要父
母买名牌衣服,甚至有非名牌不穿的嗜好,以满足自己过分追求时尚
和名牌的欲望等。
这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
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特别在对家庭条件好的学生调查中,这一现象较
为突出。
三、当前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偏颇的原因分析:
当前学生在消费上出现食品安全意识不强、攀比、奢侈浪费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
引导不无关系。
今天的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
会接触,当某些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
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
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
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
更糟糕的情况是,有些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高消费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不惜作出一些损人利己甚至丧失人格、法理不容的犯罪行为。
其次,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
有些
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直接影响了孩子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
四、引导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理性消费行为的建议:
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引导学生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
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
气,加强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国情下具有非常
重要的意义。
要正确引导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理性消费行为,可
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加强对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
我们认为今后老师应
当重视和加强对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研究学生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形成正
确的消费观。
学生良好消费风气应该成为良好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
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
2、作为家长应区分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
凡是那些合理的要求,
例如买书、买练习本,家长就应满足孩子并让他自己去购买这些东西。
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一方面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对那些不合理要求,家长要严辞拒绝,并向孩子讲明道理。
总之,家
长要牢记的一点就是千万不可对孩子有求必应,纵容孩子花钱。
也不
要与人攀比。
如果这样,会使家庭富有的孩子感到优越,会使家境贫
穷的孩子感到自卑,两者都有坏处。
3、充分发挥消保委已建立的校园内各消费维权联络站(点)的作用。
通过形式多样的消费知识宣传培训活动,加强对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
的培养与塑造,大力开展新消费理念的宣传,倡导理性责任消费。
加
强对学生家长的健康消费心理和理性消费行为的教育,营造良好的社
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