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知识树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树

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 实,知道辽沈、淮海、平 津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知道重庆谈判, 理解中国共产党 为争取和平民主 作出的努力认识 国民党实行独裁、 发动内战的本质。
人 民 解 放 战 争 的 胜 利
知道中国人修建铁路的事实 和制碱的方法
知道鲁迅、齐白石、 聂耳、冼星海 等人的成就。
课标规定及要求
中 国 现 代 史
通过查找、补充相关历史 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 象的资料,学会客观公正 的解释、评价历史问题。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 习能力,倡导学生主 动参与、勤于思考, 善于合作、乐于交流 展示。 过程与方法
课标规定及要求
中 国 现 代 史
2、感悟近代中国人民 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而进行的 英勇奋斗和艰苦探索,每Biblioteka 的基本结构6 7 注释和注音
8
9
10 自由阅读卡
动脑筋
练一练
活动与探究
便于学生 参与课堂 教学,发 展想像力 和创造性 思维。
目的是浅 化教材, 便于学生 自学,扩 大知识面。
通过不同形 式的练习题, 检验自己对 本课核心知 识的理解和 把握。
用以启发学 生的思维能 力,培养学 生的实践能 力,以及与 其他学科交 叉、与现实 生活联系学 习的能力。
内容标准
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 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新 民 主 主 义 革 命 的 兴 起
讲述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革命 英雄主义精神,知道遵义会议,认识 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认识 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 全民族抗战的意义。知道南京大屠杀 的罪行,认识日本军国主义的 凶恶暴残的侵略本质
七年级历史知识树

七年级历史下册 知识树教学素材 人教新课标版

国家的 生和 社会的变革
统一国家的 建立
丝绸之路 秦汉文化
科 成就
思想成就
科
七 年 级
政权 立与
江
文化 发
教
之战
。政 兴亡 历上 一 立 的 国 西 的, 立 史 社会 的 , 的, 江 的统一 中又 之战 一 的 , 国 上 上
立
发
与
之战
提 了
文帝 革
。
教材内容 第一单元 设计探究问题与问题目标 教学法相结合 比较原始 相结合, 教学法相结合,比较原始 农耕居民的特征并制成 制成简 农耕居民的特征并制成简 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 表,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 半坡居民 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 要情况,使学生认同并产 要情况,使学生认同并产 生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 之情。 之情。
教材的特点
6、尊重传统 、 史学, 史学,内容 整合更合理 5.转变传统 转变传统 的教学和 学习方式
1.注重培养 注重培养 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
教材的 特点
4.注重减轻 注重减轻 学生的负担 3.注重教材 注重教材 的启发性、 的启发性、语 言的生动性 2.增强教材 增强教材 的趣味性 和生动性
教师的收获
①
教材解读让我走近了学生并与其和谐 学会了注重学生的自主能力和探究能力 注重了对课堂的执导效果
历史教材中的时序发展
第一单元
远古人类
农耕居民
传说时代
春秋战国的变革时代
夏商周的更替
第二单元
秦汉的统一和巩固 第三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 第四单元新课标对本学段的基本要求
一定程度上淡化了 侧重于秦汉统一国家建立 汉武帝 秦末起义 学科体系, 学科体系,同时又 天文历法医学 与巩固的历史, 与巩固的历史,而对于汉 大一统 汉武帝 提示学生用发展的 战争 武帝以后西汉的发展与衰 农业 奴隶的悲惨 秦的暴政 眼光看待夏、 眼光看待夏、商、 畜牧业 文景之治 屈原<离骚 离骚> 屈原 离骚 亡、东汉的兴亡等传统教 汉元帝 西周、 都江堰 、春秋、战国 西周 春秋、 和亲 青铜器 科书必讲的内容, 秦的建立 科书必讲的内容,有的用 汉初和亲 的文明成就和社会 汉朝的 文字 楷体字简略叙述, 楷体字简略叙述,有的干 西域都护 商鞅变法 铁器和牛耕 变革。 变革。 青铜文明 秦的兴亡 大一统。 脆不涉及。 脆不涉及 汉匈和战 张骞通西域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单元复习知识树课件PPT课件 人教版4

•
30、只要还有明天,今天就永远是起跑线。
•
31、认真可以把事情做对,而用心却可以做到完美。
•
32、如果上帝没有帮助你那他一定相信你可以。
•
33、只要有信心,人永远不会挫败。
•
34、珍惜今天的美好就是为了让明天的回忆更美好。
•
35、只要你在路上,就不要放弃前进的勇气,走走停停的生活会一直继续。
•
36、大起大落谁都有拍拍灰尘继续走。
挺进大别山 战果:开辟大别山根据地,直接威胁南京 和武汉
意义:解放战争中解放军由守转攻的转折点
第十八课
三大战役
战役名称 起止时间
歼敌人数
意义
历史意义
辽沈战役
1948年9月1948年11月
47万余人
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2 55万余人
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52万余人
解放东北全 境
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2
•
1、最孤独的时光,会塑造最坚强的自己。
•
2、把脸一直向着阳光,这样就不会见到阴影。
•
3、永远不要埋怨你已经发生的事情,要么就改变它,要么就安静的接受它。
•
4、不论你在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停止。
•
5、通往光明的道路是平坦的,为了成功,为了奋斗的渴望,我们不得不努力。
目的
为了欺骗人民
共产党: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
2 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成果:10月10日国共两党签订了和平建国
的《双十协定》
分歧:国民党始终不承认解放区民主政权 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第十七课
全 面 内 战 爆 发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树(人教版)

汉初和亲
汉武帝用兵
汉元帝和亲
匈奴兴起
汉匈关系
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秦汉之际,匈奴的接 触首领冒顿单于第一次统 一了蒙古草原,建立起强 大的国家。
匈奴经济发展
1、畜牧业兴旺发达,牲畜满山 遍野。 2、冶铸业业发展起来,铁器被 广泛运用于生产生活和军事。 3、匈奴人学会农耕,开始垦田种谷。
汉匈关系 -----汉初和亲:
重大贡献。
第 15课
陆上丝绸 之路
西域都护 第二次
海上丝绸 之路 班超出使 西域
丝绸之路
张骞通西域 班超经营西域
第一次
西 域
东汉与西域 关系
一、西域的地理概念
玉门关
阳关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 王维
西域的含义-- 两汉时期,人们把今天 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 就是现在新疆地区和更西的 地方,称为西域。
就是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思 想文化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 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汉武帝大一统:
客观:景帝后期的经济繁荣 原因: 主观: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汉武帝大一统:
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 政治:
措施: 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太学
经济上…… 军事上……
汉武帝大一统:
意义: 西汉进入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封
经济上
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有利于经济的交流。
影 响
秦度
圆形方孔钱
度:尺寸的长短 量:斗的容积 衡:斤两的轻重
文化上
统一文字
影响
马
安
有 利 于 文 化 的 交 流 。
小篆
隶书
思想上 焚书坑儒
目的
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 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准留下有 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他书都 要烧掉;以后再有谈论儒家诗书的都 要判处死刑。他又把暗中批评他的一 批儒生,在咸阳活埋。
2024中国史知识结构梳理

2024中国史知识结构梳理中国,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其历史之悠久、文化之深厚,堪称世界之最。
2024年的中国史,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的众多事件和时期,其知识结构庞大而复杂。
本文旨在为广大历史爱好者提供一个清晰、系统的中国史知识结构梳理。
一、古代史史前时期:包括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这一时期的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在生存技能和工具的改进上。
夏、商、西周:这是中国历史的早期阶段,夏、商、西周三代奠定了中国早期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基础。
春秋战国:这一时期,诸侯国之间频繁战争,同时也是思想文化百家争鸣的时期,如孔子、老子等伟大的思想家都出现在这一时期。
秦、汉:秦朝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汉朝则进一步巩固了这一制度,同时也是儒家文化逐渐占据主流的时期。
二、中古史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同时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
隋、唐:隋朝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唐朝则进入了中国的盛世时期,经济、文化、艺术都达到了巅峰。
宋、元: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同时也是科技发展的高峰期;元朝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
三、近代史明、清: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展示了中国的海上实力;清朝则经历了从强盛到衰落的过程,同时西方列强开始入侵中国。
近代屈辱与抗争: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如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
四、现代史新中国建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改革开放: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现代化建设:中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逐渐成为世界舞台上的重要力量。
综上所述,2024年的中国史知识结构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的众多事件和时期。
对于历史爱好者来说,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结构,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的过去和现在,也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来观察和思考中国的未来。
高中历史知识树中外历史纲要

高中历史指示树中外历史纲要
构建高中历史知识树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任务,因为历史涵盖了众多的事件、人物、文化和地理区域。
以下是一个简化的中外历史纲要的知识树,以供参考:
一、中国历史
1.古代史
远古时代: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夏商西周:禅让制、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诸侯争霸
秦汉:秦朝统一、汉武帝改革
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鼎立、五胡十六国、东晋南朝
隋唐:隋唐盛世、科举制
宋元明清:宋朝、元朝、明朝、清朝
2.近代史
晚清:鸦片战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
民国: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
3.现代史
新中国成立:土地改革、抗美援朝、三大改造
社会主义建设: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
二、世界历史
1.古代史
古代文明:埃及文明、两河文明、印度文明、希腊文明、罗马文明
中世纪:封建制度、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
2.近代史
文艺复兴:意大利文艺复兴、英国文艺复兴
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工业革命
帝国主义与殖民扩张:帝国主义竞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3.现代史
冷战时期:美苏冷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
全球化与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科技发展
当代世界:恐怖主义、气候变化、全球化挑战
这只是一个非常简化的知识树,每个时期和事件都可以进一步细化和深入研究。
对于高中生来说,重要的是建立这样的框架,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填充细节,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历史知识树-debe

历史知识点1. 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 589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南北。
3.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4. 618年,李渊和儿子李世民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5. 唐朝开国:李渊(高祖);奠基:李世民(太宗);发展:武则天;全盛:李隆基(玄宗)。
6. 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则天,她690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7. 唐太宗遵从“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古训,基本上做到了广开言路。
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
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著名的谏臣。
8. 唐太宗推行开明务实的政策,在他统治时期,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国力强盛的局面,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
9. 唐太宗被各族首领共同拥戴为“天可汗”。
10. 由武则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宋璟。
11. 712年,李隆基当了皇帝,就是唐玄宗。
他以唐太宗为榜样,效仿“贞观之治”,勤于政事,励精图治。
不仅“贞观之风一朝重振”,而且经济文化又有了新的发展,形成唐朝的鼎盛时期——开元盛世。
12. 从三国到南北朝,中国主要有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
隋文帝时,下令“分科举人”。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创立。
13. 唐朝时最重要的选拔官员的方式是科举制度。
分为制举(皇帝选拔非常之人而设的特科)和常科两类。
常科中最重要的是进士科,其次是明经科。
科举制度在中国沿袭了1300多年,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4. 7世纪初,吐蕃杰出的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15.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16. 唐中宗又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同为一家”了。
823年,唐藩在拉萨大昭寺前立下了唐藩会盟碑。
17. 88世纪中前唐玄宗封回纥首领骨力斐罗为怀仁可汗,回纥曾在灭17. 亡东突厥和平定安史之乱时出兵助战;六诏是彝族和白族的祖先,其中南诏的中心在太和城(大理),唐玄宗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国近代史
中国古代史
中国现代史
中 国 历 史 知 识 树 提示:请用鼠标点击你感兴趣的内容。
树
中国古代史
中国朝代歌
先秦历史的演变 秦汉大一统局面的开创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经济重心的南移与民族关系的发展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树
提示:请用鼠标点击你感兴趣的内容。
返回
中国古代朝代顺序歌
夏商西周继,春秋战国承。 秦后西东汉,三国西东晋。 对峙南北朝,隋唐大一统。 五代和十国,宋辽与夏金。 元明清三朝,中国疆域定。
树
返回
中国近代史
侵略与反抗
近代化的起步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和文化
树
提示:请用鼠标点击你感兴趣的内容。
返回
中国现代史
新中国的诞生与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科技、教育与文化 社会生活的变迁
树
提示:请用鼠标点击你感兴趣的内容。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