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手术方法对仔猪脐疝的治疗效果

合集下载

猪脐疝治疗技术

猪脐疝治疗技术

i n g i 1 t s .
[ 1 1 ] F l o w e r s B , C a n t 1 e y T , D a y B N . A c o m p a r i s o n o f
ef fe ct s o fz ea ra1 en on e a nd e st r adi o1 b en zo at e o n r epr o — du cti v e f unct i o n d uri ng t he est r o us c ycl e i n gi 1t s
内容 物 送 进 腹 腔 . 左手压住 疝孑 L , 右手 持刀切开 疝环 , 用 肠 线 连
定 的经 济 损 失 笔 者 在 多 年 治疗 实 践 中 , 总结 出 了 比较 理 想 且
1 发 病 原 因
简 单 易 行 的手 术 治 疗 方 法 , 现介绍如下 。
1 . 1先 天 性 者 为 脐 孔 发 育 不 全 .异 常 扩 大 或 腹 壁 发 育 有 缺 陷。
[ 4 】 E d w a r d s S , C a n t l e y T C , Ro t t i n g h a u s G E , e t a 1 .
Th e e ff ect s of z ea r al e no ne o n r ep r od ucti on i n s wi ne . I . T he r el ati o ns hi P b et we en i ng es te d z ea ra1 e no ne dos e
脱 至 皮 下 称 为 脐 疝 。多发 生 于 2 0千 克 以 下 仔 猪 。如 不 及 时治 疗 或治疗 效果不理 想 , 极易 复发 , 且死亡 率较高 , 为 养 猪 生 产 造 成

用刨腹法手术治疗猪脐疝的病例报告

用刨腹法手术治疗猪脐疝的病例报告

用刨腹法手术治疗猪脐疝的病例报告根据2015年5月生猪春防统计资料表明,我市生猪的规模化养殖率已达55%,规模化养猪的数量首次超过农村传统养猪。

笔者临床发现,临床上猪疝气(包括脐疝、腹壁疝、腹股沟阴囊疝)的发病率显著增高,其中以脐疝居首位。

就猪脐疝而言,其发病率大致是:养殖场高于农村散养户,普通经济杂交猪高于土种猪,二元猪、尤其以长白、约克杂交的二元猪高于普通经济杂交猪。

2015年3月,在万州区高粱镇“运来养殖场”,用剖腹法手术治疗猪脐疝13例(作肠管断端吻合术8例);腹股沟阴囊疝2例(作肠管断端吻合术1例);腹壁疝5例(作肠管断端吻合术5例)。

2015年5月,在城口县坪坝镇“育丰养猪场”,依旧用剖腹法手术治疗猪脐疝22例(作肠管断端吻合术8例);腹股沟阴囊疝1例(作肠管断端吻合术1例);腹壁疝8例(作肠管断端吻合术3例)。

现将典型的猪脐疝病例手术报告如下:1.症状病猪呈典型的脐疝特征,疝囊约排球大小,悬吊在脐部,不能回缩(如图1)。

2.手术基础操作猪仰卧保定后将疝内容物纳还腹腔,不能纳还的将患部清洗、消毒并于疝孔侧1 cm处纵行依次切开皮肤、浅筋膜、肌组织,暴露腹膜(切口长度以能充分外翻疝囊为宜),暴露疝内容物并检查疝内容物是否与囊壁粘连和坏死。

如果疝内容物(肠管)未发生粘连和坏死,将其纳还腹腔;若已发生粘连或尚未发生粘连但已坏死的肠管则不能将其纳还,需要作肠管吻合术。

3.肠管吻合术分别将肠管的“入疝”和“出疝”端,在距离坏死部位3 cm处“双结扎”肠管,在两个“双结扎”的中间剪断肠管并从切口引出腹腔。

肠管断端修剪整齐并作肠管断端吻合术,于术部涂抹油汁青霉素。

将吻合的肠管纳还腹腔并撒置青、链霉素粉各若干。

外翻的疝囊及其内容物等沿切口纵行方向全部切除,其切口与对侧缘平行等长,水平纽扣缝合腹膜及肌组织,连续缝合皮下组织及筋膜,创腔内填置油汁青霉素。

结节缝合皮肤并于创缘涂抹油汁青霉素。

解除保定,任期自由活动,术后愈合良好(如图2)。

仔猪脐疝的简易手术法

仔猪脐疝的简易手术法

仔猪脐疝的简易手术法脐疝是一种常见病,各种家畜均可发生,其发生原因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

先天性者为脐孔发育不全,异常扩大或腹壁发育有缺陷等,在内脏本身的重力以及腹压异常增加下,内脏通过脐孔而脱出于皮下。

后天性者为生后脐孔闭锁不全或由于断脐时过度牵拉所引起,因强烈努责或用力跳跃等原因,使腹压急剧增加,肠管易通过脐孔而进入皮下形成脐疝。

治疗上目前手术方法比较可靠,而常规的手术程序是切开皮肤,将疝囊与内容物还纳入腹腔,闭锁疝孔,缝合皮肤。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考虑到仔猪疝孔小,同时腹壁的皮下脂肪少,皮肤薄,给这种手术带来了方便,因此我们改进了上述程序,不经切开皮肤,将疝内容物还纳腹腔后,行皮外疝孔缝合法,闭合疝孔。

这样做减少了手术感染机会,缩短了疗程,同时也避免了手术后因缝线断裂、肠管重新脱出而危及生命。

我们用此法作了五例仔猪脐疝手术,均获得满意效果,现将仔猪脐疝的简易手术疗法叙述如下:术前仔猪减食或绝食一天,仰卧保定。

由于仰卧使腹压减低,腹壁松弛,此时疝囊内的内容物大多自行进入腹腔。

用手指探查疝孔大小,有无肠管箝闭或肠管粘连现象,如果属箝闭性或粘连性脐疝,则不能采用本法手术,而要施开放性手术,即切开皮肤疗法。

由助手掀起疝囊皮肤,使疝孔合拢,用手指将皮肤连同合拢了的两侧疝孔边缘一起捏紧。

在距离疝孔边缘0.5~1厘米处,术者用皮肤缝针和粗丝线将皮肤和疝孔做两次水平纽扣缝合,使疝孔闭锁。

为使缝合牢固可靠,还可补加几针结节缝合。

由于在缝合时助手提起和捏住了皮肤和疝孔,因此也避免了缝住肠管或其它内脏器官。

术后2~3天仔猪减饲,防止滑倒,同时为了防止术后感染,在2 ~3天内每天注射抗生素一次,我们用此法作了五例仔猪脐疝手术,术后均无化脓感染,体温正常,精神、食欲良好。

20~30天内回访五例病畜,发现疝囊和皮肤因受缝线压迫发生干性坏死,最后消散,腹壁变平。

(彭建聪)(记者佚名)发布时间:2011-04-02 02:43 来源:中国百科网作者:。

猪脐疝的手术疗法

猪脐疝的手术疗法

福建畜牧兽医第35卷第3期2013年5.2严格执行猪场兽医卫生消毒制度1)该病有疫苗可以预防,但因血清型多、血清学间保护率较低而影响疫苗防注率,故应做好消毒等安全措施。

2)哺乳仔猪发病率在10%以上时,在7日龄到断乳前3d中,采取在每吨教槽料中添加恩诺沙星100g,拌料内服;疫情严重的猪场,同时采用长效土霉素进行保健性预防,即仔猪出生第3d和第7d 分别每头肌注0.5mL,第21d每头肌注1mL。

3)断乳后第3d,酌情选用或续用下列药物拌料防治,即每吨饲料添加支原净250~400g、金霉素300~400g、阿莫西林(羟氨苄青霉素)400g,连用8~ 12d;或每吨饲料添加强力霉素200~250g、氟苯尼考200~220g,连用10~12d;或每吨饲料添加新霉素200~300g,连用7d;或每吨饲料添加复方新诺明250g,连用7d。

4)对于患猪,应淘汰无饲养价值的病重仔猪,准确诊断是否继发其他病毒性疾病或混合感染。

对早、中期患猪选用下列药物治疗:(1)每千克体重肌注氨苄青霉素20mg,同时另一侧每千克体重肌注复方新诺明0.07g,每天2次,连用3d(必须连续用药,不得停针,以免产生抗药性,两种药不得混注)。

(2)每千克体重肌注头孢噻吩钠10~20mg,每天3次,可与青霉素联用产生协同作用,连用3~5d。

(3)每千克体重肌注庆大霉素3mg,每天2次,连用3~5d。

6小结1)目前,副猪嗜血杆菌病发生呈递增趋势,属于条件性细菌性疾病。

控制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关键在于预防,消除诱因、改善环境卫生、做好保温通风、防止应激等工作可减少该病的发生。

2)副猪嗜血杆菌病常与猪瘟、圆环病毒病、蓝耳病、伪狂犬病等并发,并易与气喘、胸膜肺炎、链球菌病等混合感染。

因此,做好主要病毒性疫病的免疫工作、及时清除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选择有效的药物组合预防等是减少疫病发生、提高养猪效率的有效途径。

疝(赫尼亚,hernia)是腹部的内脏从自然孔道或病理性破裂孔脱至到皮下或其他解剖腔的一种常见病。

猪疝气的治疗方法.doc

猪疝气的治疗方法.doc

猪疝气的治疗方法概述:脐疝的治疗主要采取手术疗法,对于可复性脐疝、粘连性或嵌闭性脐疝的治疗方法如下。

注意手术后的猪不要喂的过早、过饱,减少运动。

很快便可愈合。

一、皮外缝合法本法适用于幼畜疝轮较小的可复性疝。

1.纽孔状缝合法:将患畜仰卧保定,局部消毒后,还纳疝内容物,左手食指隔皮肤插入疝轮内,并压住肠管,用12-18号缝线于疝轮的一侧由外向内入针(孔1),针经皮肤穿过疝轮一侧于左手食指上方穿出皮肤(孔2),然后针由孔2刺人穿过另侧疝轮,于相应处穿出皮肤(孔3),再以相反方向,针由孔3刺人经皮下于孔2穿出,针再于孔2刺人经皮下于孔1穿出,缝线的两端于孔1处打结。

此种缝合的缝线不暴露在皮肤外面,可减少感染。

也可用上述方法做纽孔状缝合。

如有长针操作更为方便,即于疝一侧刺人皮肤穿过一侧疝轮再穿过另一侧疝轮于相应处穿出皮肤,然后针南原穿出孔刺人经皮下于原刺人孔穿出打结。

根据疝轮的大小,做一个或数个皮外结节缝合。

2.袋口状缝合法:还纳疝内容物,左手食指和中指隔皮肤插入疝轮内,并压住肠管,将疝轮用手向上提起,用针刺人皮下穿过疝轮,再穿出皮肤,反复进行一周,最后一针缝线由原刺人孔穿出打结。

打结前用力拉紧缝线,使疝轮尽量靠紧。

以上两种方法,必须确诊无粘连和嵌闭时方能应用。

二、还纳肠管,闭合疝孔。

切开疝囊,还纳肠管,闭销疝轮这种方法效果确实可靠,可达到根治的目的,临床上广泛应用。

但是,由于发病后经过时间不同,有无粘连等,在实施手术前必须做好术前检查,对不同的病例采用不同的方法。

(1)术前准备:病猪手术前绝食,降低腹压便于手术。

(2)保定:患猪行仰卧保定。

若病猪较大时,可放在马槽内或两根木棒之间进行保定。

(3)麻醉:用0.25%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局部浸润麻醉。

(4)切开疝囊:患部剃毛消毒后,切开疝囊前,先将疝内容物按压回腹腔内,然后在相应处,将疝囊捏起,于疝囊底或囊体一侧行皱襞切开,先做一小切口,探查有无粘连。

然后再扩到所需要的长度,这样可以避免损伤肠管。

子猪脐疝的治疗

子猪脐疝的治疗

子猪脐疝的治疗汇报人:目录•脐疝简介•脐疝的诊断•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预防与控制•案例分析01脐疝简介脐疝的定义•脐疝,又称脐旁疝,是指子猪脐带脱落后,脐部腹壁肌肉未能正常愈合,导致腹腔内脏器通过脐部腹壁缺损突出的病症。

这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缺陷,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对子猪的生长发育造成一定影响。

01 0203 04脐疝的发病原因脐疝的发病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腹壁肌肉发育不良:子猪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腹壁肌肉发育不完全,导致出生后脐部腹壁肌肉薄弱,容易发生脐疝。

脐带处理不当:子猪出生后,脐带处理不当,如脐带结扎过松或过紧,都可能导致脐部腹壁肌肉无法正常愈合,从而引发脐疝。

腹内压增高:子猪在生长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导致腹内压增高,如过度哭闹、用力挣扎等,也可能促使脐疝的发生。

脐疝的症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脐部肿块:子猪脐部出现大小不一、质地柔软的肿块,有时可见肠管或其他内脏突出。

疼痛不适:脐疝可能导致子猪感到疼痛或不适,表现为哭闹不止、食欲不振等。

消化功能受影响:严重的脐疝可能影响子猪的消化功能,导致腹泻、腹胀等消化紊乱症状。

若不及时治疗,脐疝可能对子猪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如体重增长缓慢、免疫力下降等。

因此,一旦发现子猪患有脐疝,应及时就医进行诊治。

010*******脐疝的症状及影响02脐疝的诊断观察脐部是否有肿块,肿块是否软、可压缩,颜色是否正常,有无充血或变色等现象。

外观检查触诊听诊通过触摸肿块,判断其内容物是否为肠管或其他腹腔器官,并观察动物是否有疼痛感。

用听诊器检查肿块是否有肠鸣音,以判断内容物是否为肠管。

030201临床检查通过X光检查可以观察疝孔的大小、位置以及疝内容物的性质。

X光检查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可以实时观察疝内容物的动态变化,以及血流情况,帮助判断疝的严重程度。

超声检查影像学诊断脐疝应与其它脐部疾病进行鉴别,如脐炎、脐尿管瘘等。

鉴别诊断患有脐疝的子猪可能同时伴有其它先天性缺陷或疾病,应注意全面检查,以免漏诊。

简易环形闭锁术治疗仔猪脐疝

简易环形闭锁术治疗仔猪脐疝

养殖与饲料2020年第12期猪舍可以通过相对应的科学化标准。

7结语综上所述,冬季猪病毒性腹泻疾病已经对猪的饲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应该通过相应的诊治分析和发病原因来对其进行相应的防治,对于冬季猪病毒性腹泻疾病来说,饲养过程中的很多原因都会造成该疾病的发生,其中包括了疫苗、饲养密度和饲养环境。

通过这3个方面和相关的诊治分析可以有效制定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有效防控冬季猪病毒性腹泻疾病。

参考文献[1]张永慧.试论猪病毒性腹泻疾病的诊断与防治[J].饲料博览,2020(4):59.[2]张海静.猪病毒性腹泻发生与防治[J].畜牧业环境,2020(4):77.[3]赵晓枫,黄华荣,袁秀芳.常见猪病毒性腹泻疾病的诊治分析[J].江西农业,2017(23):49.【责任编辑:胡敏】简易环形闭锁术治疗仔猪脐疝曲宁宁1于蓬勃2马燕丽21.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界石畜牧兽医工作站,山东威海264400;2.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宋村畜牧兽医工作站,山东威海264400摘要脐疝是仔猪常见病,应用药物或其他方法治疗无效,只有用手术方法治疗才能治愈。

但脐疝手术方法很多,根据笔者多年来的手术经验,认为采用简易环形闭锁术治疗仔猪脐疝简便易行,治愈率高,医疗费用很低,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环形封闭缝合;穿线操作;仔猪;脐疝收稿日期:2020-08-08曲宁宁,女,1983年生,兽医师。

脐疝是仔猪常见病。

当胎儿出生断脐后,由于脐孔先天发育关闭不良、过短断脐或过度努责等原因引起腹内压增大迫于脐部,造成脐孔愈合不良而导致脐疝,形成疝囊。

疝囊是由内层的腹膜和外层的皮肤组成,疝内容物开始多为网膜,后随着脐孔增大,小肠随之进入;后来随着饮食量增加及腹内压增高,可使游离在近于脐部的小肠进入疝囊。

内容物如不能在30d 内回复腹腔,易发生嵌闭疝,久之肠管易发生坏死。

应用药物或其他方法治疗无效,只有用手术方法治疗才能治愈。

但脐疝手术方法很多,根据笔者多年来的手术经验,取之早期发现给予临床应用,认为环形封闭术是一种疗效确切、简便易行的方法,愈率高,很少复发并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特介绍如下。

不同手术方法对仔猪脐疝的治疗效果

不同手术方法对仔猪脐疝的治疗效果
为 仔 猪 脐 疝 的 治 疗提 供 借 鉴 。
关 键 词 仔 猪 ; 疝 ; 术 治 疗 脐 手 中图分类 号 ¥ 5 .8 8 82 文献标 识码

文章 编号
1 0 — 7 9(0 2)8 0 3 — 2 07 53 2 1 0— 39 0
1 术 前 准 备
缔 组织 纤维 素 多而 细胞 少 , 们之 间 的缝 隙 不易 愈合 , 以 它 所 不 切除 疝 轮 的 情况 下 即 使 缝合 很 好 , 织之 间 也 不 容 易愈 组 合 . 以其 治愈 率虽 有提 高但仍 然 易复发 。 所
摘要 对仔 猪脐 疝采 用不 同 的手术 方 法进行 治疗 , 对其 治 疗效 果进 行 比较 , 果表 明 : 开 并将 疝轮 环 切缝 合 法 、 开皮 肤 不切 开腹 结 切 切 膜, 并将 疝轮 形切 缝 合 法较好 , 治愈 率达 8 .%、0O 同时 , 89 9 .%。 总结 仔猪 脐 疝 的发 病 原 因和 预 防措施 , 分析 了仔猪 脐 疝 手术 失败 的 原 因 , 以
母猪 淘汰 。
51 仔猪 断脐 不 当 。 猪断 脐 过长 , .. 5 仔 易相 互踩 踏 、 拉 , 牵 造 成脐 孔 闭锁 不全 , 形成 脐疝 ; 断脐 过短 , 易使 结 扎物 滑 脱 , 或 脐带 早 脱 , 使脐 孔 发 育不 全或 感染 , 发生 脐疝 。 预防 措施 : 接
止仔 猪啃 咬和 吮吸 脐带 的行 为 。
进行 结 节缝 合 , 后 用碘 酊 消毒 。 法 三 : 开并将 疝轮 环 然 方 切 切缝 合 法 。 者切 开 皮肤 , 性 分 离皮 下 组织 , 开 腹膜 暴 术 钝 切 露疝 内容 物 后 , 疝 内容 物 送还 腹 腔 , 平纽 扣 缝 合疝 孔 , 将 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手术方法对仔猪脐疝的治疗效果
摘要对仔猪脐疝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切开并将疝轮环切缝合法、切开皮肤不切开腹膜,并将疝轮形切缝合法较好,治愈率达88.9%、90.0%。

同时,总结仔猪脐疝的发病原因和预防措施,分析了仔猪脐疝手术失败的原因,以为仔猪脐疝的治疗提供借鉴。

关键词仔猪;脐疝;手术治疗
1术前准备
术前禁食1 d,倒提或仰卧保定,手术部位剪毛消毒,用0.5%盐酸普鲁卡因浸润麻醉。

2手术方法
分别采用4种不同的手术方法,具体如下:方法一:不切开缝合法。

用手压迫使疝内容物送还腹腔,然后一手向上提起疝囊,另一只手于两侧疝轮外约1 cm 处用弯圆针做1~2个纽扣状缝合,然后用5%碘酊消毒。

方法二:切开但不破坏疝轮缝合法。

将皮肤切开,并将皮下组织进行钝性分离,将疝内容物送还腹腔,切去疝囊,缝合暴露的疝孔,对皮肤进行结节缝合,然后用碘酊消毒。

方法三:切开并将疝轮环切缝合法。

术者切开皮肤,钝性分离皮下组织,切开腹膜暴露疝内容物后,将疝内容物送还腹腔,水平纽扣缝合疝孔,然后切除疝轮缘瘢痕增生组织,使疝轮缘的光滑面变成一个新鲜创,对切除后的疝轮缘进行连续或结节缝合,皮肤结节缝合,缝合部位涂碘酊消毒。

方法四:切开皮肤不切开腹膜,并将疝轮形切缝合法。

此法与方法三类似,不同之处是暴露内容物时不切开腹膜[1-2]。

34种手术方法治疗结果比较
由表1可知,从方法一到方法四,治愈率逐渐提高。

方法一治愈率很低(38.5%),方法二治愈率适中(60.0%),方法三、四的治愈率相对于方法一、二有较大提高,方法四比方法三的治愈率稍高,但并没有明显的不同。

4讨论
不切开缝合法不进行切开,虽然给患畜造成的手术创伤很小,但手术过程中仅仅依靠术者的触觉对脱出的内容物进行整复,缝合时也完全凭借术者的经验,不能确保疝孔的缝合确实。

因此,只适用于日龄较小、疝囊较小、无肠粘连和肠嵌闭的病例,且治愈率很低。

切开但不破坏疝轮缝合法虽然进行切开,但却并不破坏疝轮。

在许多资料中均认为疝孔所形成的疝轮组织为致密结缔组织,由大量纤维和小量细胞成分组
成。

因为致密结缔组织纤维素多而细胞少,它们之间的缝隙不易愈合,所以不切除疝轮的情况下即使缝合很好,组织之间也不容易愈合,所以其治愈率虽有提高但仍然易复发。

切开并将疝轮环切缝合法和不切开腹膜并将疝轮形切缝合法均对疝轮进行了切除,切除疝轮的结缔组织后,有利于疝轮的愈合,从而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不切开腹膜,可减少腹腔感染的几率,但只适合可复性的疝。

5体会
5.1仔猪脐疝的发病原因及预防
5.1.1脐炎。

脐带发炎易使脐孔不能闭锁引发脐疝,炎症的诱因包括脐带消毒不严格或受到污染、仔猪彼此吸吮脐带等。

预防措施:经常清洁产房、产圈,并使其保持干燥;为了防止脐带感染,要经常用碘伏涂擦脐带断面。

5.1.2腹压过大。

腹压过大易使脐孔破裂、扩大、肠管脱出,形成脐疝。

腹压增大的原因:便秘、鼓气等引起腹压增大;捕捉、阉割、注射时仔猪大力挣扎、鸣叫,引起腹壁张力过大。

预防措施:尽量使仔猪不受惊扰,阉割、注射时要分别进行麻醉、保定,及时治疗原发病。

5.1.3仔猪相互啃咬或吮吸。

仔猪啃咬和吮吸脐带,造成脐带感染或过早脱落,形成脐疝。

预防措施:要勤巡逻,及时制止仔猪啃咬和吮吸脐带的行为。

5.1.4先天性遗传。

具有遗传缺陷的种公猪或母猪,易将此病遗传给后代。

预防措施:将具有此种遗传缺陷的种公猪或母猪淘汰。

5.1.5仔猪断脐不当。

仔猪断脐过长,易相互踩踏、牵拉,造成脐孔闭锁不全,形成脐疝;断脐过短,易使结扎物滑脱,或脐带早脱,使脐孔发育不全或感染,发生脐疝。

预防措施:接产后在仔猪脐带不再蠕动时,将脐带中的血液反复向母猪腹部方向挤压,在距仔猪腹部5~6 cm处剪断,用碘伏对断面进行消毒[1-4]。

5.2引起猪脐疝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
5.2.1疝轮处理不当。

一是重叠式褥状缝合前,未将疝轮边缘坚硬而厚的部分削薄成新鲜创面。

二是手术时疝的分离不完全,不能彻底暴露疝轮。

5.2.2术后护理不当。

一是仔猪追逐嬉戏使伤口破裂而再次形成脐疝。

二是在术后7~10 d过量喂食,造成腹压过大,影响伤口愈合。

5.2.3组织切开方法不正确。

一是未按解剖层次进行组织切开与缝合。

二是肌肉切开时,不是沿肌纤维方向用刀柄或手指分离,而是切断肌纤维,造成组织损伤过多,影响伤口的愈合[2-4]。

5.2.4缝合针选择不当,缝合密度过大。

一是缝合疝轮时所用缝合针规格不合适,对组织损伤较大,缝合线容易割破组织而滑脱,影响愈合效果。

二是针孔过多,致使缝合不牢固[1-3]。

5.2.5不注意灭菌消炎。

露天手术前,未对器械及手术部位进行严格消毒,术后未连续使用抗菌消炎药物,造成连续感染而复发[1-4]。

6参考文献
[1] 张四喜,霍国亮.如何预防仔猪脐疝[N].河南科技报,2006-07-04.
[2] 郝春光.仔猪脐疝的成因及其防制[J].科学种养,2006(12):45.
[3] 李正宏.仔猪脐疝诊断与治疗[J].中国畜禽种业,2010(12):91-92.
[4] 杨新义,张桂芬,陈汝平.手术治疗仔猪脐疝的体会[J].云南牧兽医,2010(2):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