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土力学与基础工程--LC

合集下载

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

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

砂土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
密实度 [fa0](kPa) 土名及水位情况 砾砂、粗砂 与湿度无关 中砂 细砂 粉砂 与湿度无关 水上 水下 水上 水下 550 450 350 300 300 200 430 370 270 210 210 110 370 330 230 190 190 90 200 150 100 — — — 密实 中密 稍密 松散
(kN/m3),如持力层在水下且为不透水性土时,不论基底以 上土的透水性质如何,一律采用饱和重度,如持力层为透 水性土时,应一律采用浮重度;
岩石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
节理发育程度 [fa0](kPa) 坚硬程度 坚硬岩、较硬岩 较软岩 软岩 极软岩 >3000 3000~1500 1200~1000 500~400 3000~2000 1500~1000 1000~800 400~300 2000~1500 1000~800 800~500 300~200 节理不发育 节理发育 节理很发育
老粘土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
Es(MPa) 10 380 15 430 20 470 25 510 30 550 35 580 40 620
[fa0](kPa)
新近沉积粘性土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
[ fa0](kPa) IL ≤0.25 140 130 120 110 0.75 120 110 100 90 1.25 100 90 80 —
e
≤0.8 0.9 1.0 1.1
� 一般粘性土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与P.20表2-3相同。
k1、k2——按持力层土类确定在基础宽度和深度方面的修正
系数(新规范)。
土类 粘性土 老 粘 性 土 系数 k1 k2 0 2.5 一般粘性 土 IL≥ 0.5 0 1.5 IL< 0.5 0 2.5 新近 沉积 粘性 土 0 1.0 粉 土 — 粉砂 中 密 密 实 细砂 中 密 密 实 砂土 砾砂 粗砂 中 密 密 实 碎石土 碎石 圆砾 角砾 中 密 密 实

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设计(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

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设计(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

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天然地基的性质和特点;2. 使学生掌握浅基础的设计原理和方法;3.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天然地基的概念及其分类;2. 天然地基的性质及影响因素;3. 浅基础的设计原理;4. 浅基础的设计方法;5. 设计实例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天然地基的性质,浅基础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2. 教学难点:天然地基的性质及其对基础设计的影响,浅基础设计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天然地基的概念、性质及分类,浅基础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设计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浅基础设计的过程和技巧。

3.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天然地基与浅基础设计相关教材;2. 课件:天然地基的性质、浅基础设计原理和方法的图片和动画;3. 设计案例:挑选具有代表性的设计案例供学生分析。

【导入】简要介绍天然地基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天然地基对建筑基础的影响。

【新课内容】1. 天然地基的性质及影响因素讲解天然地基的分类,分析不同类型地基的性质及影响因素,如土层的分布、密度、含水率等。

2. 浅基础的设计原理介绍浅基础的设计原理,如静承载力、稳定性和沉降控制等,解释基础底面积、埋深和材料选择等设计参数的确定方法。

3. 浅基础的设计方法讲解浅基础的设计方法,包括初步设计、详细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等阶段,介绍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如地基处理、防水隔离等。

【案例分析】分析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设计案例,让学生了解天然地基对基础设计的影响,以及如何根据地基条件进行合理的设计。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天然地基性质对浅基础设计的影响,以及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作业布置】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学习笔记;六、教学评估与反馈: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天然地基性质和浅基础设计原理的掌握情况;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设计案例分析的能力,检查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作业批改: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复习和理解,以及对设计案例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基础工程简答题与参考答案(完整版)

基础工程简答题与参考答案(完整版)

基础工程简答题与参考答案(完整版)1、地基基础设计应满足哪些原则?2、基础设计时,合理分析方法与常规分析方法的主要区别是什么?3、什么叫基础的“架越作用”?其影响因素是什么?4、考虑上部结构刚度的影响,将建筑结构分几类?5、简述无筋扩展基础(刚性基础)的特点。

6、什么是地基、基础?什么叫天然地基?7、验算建筑物沉降是否在容许范围内,为什么首先要区分变形特征?8、当拟建相邻建筑物之间轻(低)重(高)悬殊时,应采取怎样的施工顺序?为什么?9、设计刚性基础时,地基承载力越大,刚性角是越大还是越小?为什么?10、天然地基上浅基础有哪些类型?11、什么叫地基土的冻胀性?冻胀对建筑物有什么危害?地基土冻胀性分类所考虑的因素是什么?确定基础埋深则,是否必须把基础底面放到冰冻深度之下?12、基础平均压力、基底平均附加压力、基底平均净反力在基础工程设计中各用在什么情况?13、地下水位变化对浅基础工程有何影响?14、什么是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5、什么是地基土的标准冻深?16、试述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的区别。

17、何谓基础的埋置深度?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有哪些?18、何谓补偿基础?19、确定地基承载力的方法有哪些?20、何谓软弱下卧层?试述验算软弱下卧层强度的要点。

21、什么情况下需进行地基变形验算?变形控制特征有哪些?22、何谓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的共同作用?23、由于地基不均匀变形引起的建筑物裂缝有什么规律?24、减轻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危害的措施有哪些?三、简答1、答(1)在防止地基土体剪切破坏和丧失稳定性方面,应有足够的安全度。

(2)控制地基的特征变形量不超过规范允许值,(3)满足基础结构的强度、刚度和耐久性。

2、答常规分析方法仅考虑了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之间满足静力平衡条件,忽略了彼此之间的变形协调条件;而合理的分析方法以三者同时满足静力平衡和变形协调两个条件为前提。

3、答刚性基础能跨越基础底中部,将所承担的荷载相对集中地传至基底边缘的现象叫作基础的“架越作用”。

地基处理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

地基处理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
排水系统应合理设计,同时应控制加载速率和排 水时间,以避免地基失稳或剪切破坏。
振密挤密法
原理
01
通过振动或挤密的方法使土体更加密实,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
和稳定性。
适用范围
02
适用于处理砂土、粉土、粘性土等地基。
注意事项
03
应根据土质、施工条件和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振动或挤密设备,
同时应控制施工参数和挤密效果。
02 地基处理的重要性
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影响
建筑物的倾斜或裂缝
地基不均匀沉降会导致建筑物出现倾 斜或裂缝,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使 用寿命。
设备损坏
管道破裂
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可能导致地下管道 破裂,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供水、供电 等。
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可能导致设备损坏, 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
地基承载力的要求
地基处理-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
目录
• 引言 • 地基处理的重要性 • 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类型 • 地基处理方法 • 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设计 • 工程实例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工程数量不断增加,对地 基处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是建筑工程 中常用的一种基础类型,其处理效果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 全性和稳定性。
本文旨在探讨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地基处理方法,为实际工 程提供参考和指导。
天然地基与浅基础的定义
天然地基是指未经人工加固处理、依靠自身承载能力即可 承受建筑物荷载的地基。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是指建筑物 的基础底面埋深较浅,一般不超过5米,且采用天然地基承 载建筑物荷载的基础类型。
天然地基和浅基础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工程,如住宅、商 业中心、工业厂房等。由于天然地基的土质、地形、水文 等因素的影响,浅基础的设计和施工需要考虑多种因素, 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7天然地基上浅基础设计 PPT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7天然地基上浅基础设计 PPT

其厚度不应小于200mm;对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基础,可采用桩基础、保
温性基础、自锚式基础(冻土层下有扩大板或扩底短桩),也可将独立 基础或条形基础做成正梯形的斜面基础。

(2) 宜选择地势高、地下水位低、地表排水良好的建筑场地。对低洼场
地,建筑物的室外地坪标高应至少高出自然地面300~500mm,其范围 不宜小于建筑四周向外各一倍的冻结深度距离.
基外,基础埋深不宜小于0.5m。对高层建筑筏形和箱形基础,其埋置深
度应满足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要求。 • 在抗震设防区,除岩石地基外,天然地基上的箱形和筏形基础其埋置深
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桩箱或桩筏基础的埋置深度(不计桩长)
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8。位于岩石地基上的高层建筑,其基础埋深 应满足抗滑稳定性要求。
对于简单的浮力作用情况, 基础抗浮稳定性应符合下式 要求
GK KW N w, k
抗浮稳定性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可采用增加压重或设置抗浮构件等措施。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设计
• 基础埋置深度是指基础底面至地面(一般指设计地面)的距离。一般规定
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的前提下,基础宜浅埋。 • 当上层土的承载力大于下层土时,宜利用上层土作为持力层。除岩石地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设计
• 对于承受水平荷载的基础,必须有足够的埋置深度来获得土的侧
向抗力,以保证基础的稳定性;对于承受上拔力的基础(如输电塔基础), 也要求有较大的埋深以提供足够的抗拔阻力;
• 对于承受动荷载的基础,则不宜选择饱和疏松的粉细砂作为持力
层,以免这些土层由于振动液化而丧失承载力,造成基础失稳。
Sd 1.35Sk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设计
• 基础设计计算的开始阶段就必须回答以下问题:

8 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设计

8 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设计

非岩石地基
对于拱桥墩台,其合力 作用点应尽量保持在基 底中线附近
非岩石地基 墩台受荷载 石质较差的岩石 组合Ⅱ、Ⅲ、 地基 Ⅳ作用 坚密岩石地基
e0≤ρ e0≤1.2ρ e0≤1.5ρ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设计
2、地基强度要求
(1)基础底面的承载力,当不考虑嵌固作用时,应满足以下
关于承载力计算的规定: 中心受荷
• 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的高度h应按抗剪要求计算确定, 一般不小于300mm,并且不小于b/8(b为基础宽度)。b< 1500mm时,基础剖面宜采用平板式;当b≥1500mm时剖面采 用锥形,坡度i≤1:3,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纵向分布钢 筋的直径不小于8mm,间距不大于300mm,每延米分布筋面积 不应小于受力钢筋面积的1/10。
–如挡土墙很长,为了避免在沿墙长方向因沉降不匀而开裂, 可根据土质和地形予以分段,设置沉降缝。 –当地基软弱而柱荷载较大,且柱距又比较小时,如采用柱下 独立基础,可能因基础底面积很大,使基础间的净距很小甚 至重叠,为了增加基础的整体刚度,减小不均匀沉降,可将 同一排的柱基础连在一起成为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将同一排 若干个柱子的基础联合起来,就成为柱下条形基础。
以保证地基强度满足要求,而且不致产生过大的沉降或
沉降差;
2、使基础有足够的埋置深度,以保证基础的稳定性,确保 基础的安全;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设计
一、建筑物用途和结构类型
如设有地下室、半地下式建筑物、带有地下设施的建筑物和具有地下
部分的设备基础等,其基础埋深就要结合地下部分的设计标高来选定。 中、小跨度的简支梁桥根据地质条件确定。
–当立柱或承重墙传来的荷载较大,地基土质软弱又不均匀,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学习情境七设计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学习情境七设计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

2
确定基础埋置的深度
基础埋置深度 的基本概念 基础埋置深度确 定的原则及条件
基础埋置深度的要求
影响基础埋深的因 素
1.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一般情况下,基础应设置在坚实的土层上,而不能设
置在淤泥等软弱土层上。基础最小埋置深度不宜小于500 mm。当表面软弱土层较厚时,可采用深基础或人工地基。 一般基础宜埋在地下常年水位之上,因为地下水易使土的 强度下降,也会使基础产生下沉,而且化学污染还会使基 础受到侵蚀。
1
浅基础的分类 浅基础设计的
一般要求 浅基础设计的基本原
则 浅基础设计步骤
设计浅基础的程序
图7-3 烟囱、水塔、高炉基础 (a)、(b)圆板基础;(c)实体基础;(d)圆环基础
1
设计浅基础的程序
浅基础的分类
浅基础设计的 一般要求
浅基础设计的基本原 则
浅基础设计步骤
2.条形基础 条形基础是指基础长度远远大于其宽度的一种基础形
2
确定基础埋置的深度
基础埋置深度 的基本概念 基础埋置深度确 定的原则及条件
基础埋置深度的要求
影响基础埋深的因 素
当必须埋在地下水位以下时,宜将基础埋置在最低地 下水位以下不小于200 mm处,如图7-5所示。
图7-5 基础埋置深度和地下水位的关系
2
确定基础埋置的深度
基础埋置深度 的基本概念 基础埋置深度确 定的原则及条件
2
确定基础埋置的深度
基础埋置深度 的基本概念
基础埋置深度确 定的原则及条件
基础埋置深度的 要求
影响基础埋深的因 素
1)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的前提下,当上层地基 的承载力大于下层土时,宜利用上层土作持力层。除岩石 地基外,基础埋深不宜小于0.5 m。

土力学及基础工程第七章-浅基础

土力学及基础工程第七章-浅基础

4、灰土 石灰和土的体积比一般为3:7或2:8
灰土干重度≥14.5~15.5KN/m3 ,容许承载力可达 250~300KPa。 应:捏紧成团,落地开花
5、三合土 其体积比一般为1:3:6或1:2:4(石灰:砂子 :骨料)。
二、按构造分类
独立基础
柱下单独基础 墙下单独基础
条形基础
墙下条形基础
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础型式和土质情况而定。
(3)如上述要求不能满足时,应采取分段施工,设临时加 固支撑,打板桩,地下连续墙等施工措施,或加固原有 建筑物的地基。
二、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 3、相邻建筑物的基础埋深
l 1 2h
二、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 4、地基土冻胀和融陷的影响
d min Z d hmax
天然浅基础设计内容及步骤
松软土 密实土 松软土 密实土 软弱土 密实土
A
B
C
D
二、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 2、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 (2)合理选择地基持力层应考虑动态(渗流力、 浮托力)的作用;
承压水位
D
h
h0 粘土层
卵石层
粘土层底面土压力应大于粘土层底部单位面积上受到承压水的 浮托力,以免开挖基槽,坑底土被承压水冲破引起突涌或流砂 现象。
第七章
• • • • • • • •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浅基础设计
地基基础设计的基本原则 浅基础的类型 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 地基承载力 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 地基变形验算 扩展基础设计 减轻不均匀沉降的措施
§7.1 地基基础设计的基本原则
• 一、概述 地基基础设计必须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安全 等级、平面布置和上部结构类型,充分考虑建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2.15 中心荷载作用下的基础
46
第一章 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7.3.2 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
方形基础
矩形基础 条形基础
沿长度方向取l m计算,则:
Fk b 1 A fa 0d
A A Fk fK Gd
Fk bl A fK Gd
(需先选定b或l,一般取l/ b =1.0~2.0 )
1.地基沉降较小或较均匀; 2.基础刚度较大。
6
第五章 土压力与土坡稳定分析
7.1.2 地基基础的设计规定 1.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表7-1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设计等级 建筑和地基类型
甲级
重要的工业与民用建筑; 3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 体型复杂,层数相差超过10层的高低层连成一体建筑物; 大面积的多层地下建筑物(如地下车库、商场等); 对地基变形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 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坡上建筑物(包括高边坡); 对原有工程影响较大的新建建筑物; 场地和地基条件复杂的一般建筑物; 位于复杂地质条件及软土地区的二层及二层以上地下室 的基坑工程 除甲级、丙级以外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物
常规设计法(简化计算法)、相互作用设计法
常规设计法要点:
特点:
满足静力平衡条件; 不满足变形协调条件。
结论:
地基越软弱或越不均匀,按常 规设计法计算的结果与实际情况 的差别就可能越大。
5
第五章 土压力与土坡稳定分析
合理的设计方法:
考虑地基、基础与上部结
构的相互作用(分析难度较
大)。
常规设计法适用条件:
47
第一章 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7.3.2 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
2.偏心受荷基础
Qk Fk Mk
pk f a
要求:
p a max 1.2 f a e l (或p k min 0) 6
M yk
p kmin
Gk
pkmax y x
b
p k max
k min
Fk Gk M xk A Wx Wy
偏心距
Mk 80 13 0.6 ek 0.11m(l / 6 0.24 m), 即p min 0 Fk Gk 700 88.3
满足。
54
第一章 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基底最大压应力 :
pk max
Fk Gk 6e 700 88.3 6 0.11 (1 ) (1 ) A l 3.84 2.4 262kPa 1.2 f a 288kPa
52
第一章 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② 初步选择基底尺寸
计算基础和回填土重Gk时的基础埋深
d=1/2(1.0+1.3)=1.15m
由公式:
700 A0 3.23m2 240 20 1.15
由于偏心不大,基础底面积按20%增大,即
A 1.2 A0 1.2 3.23 3.88m2 初步选择基底尺寸
A=l×b=2.4×1.6=3.84m2(≈3.88m2),

b=1.6m<3m,不需再对fa进行修正。
53
第一章 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③ 验算持力层地基承载力
基础和回填土重
Gk Gd A 20 1.15 3.84 88.3kN
Fk Gk pk 205 .3kP f a a A
结构条件 荷载大小 荷载性质 场地环境
H
L>(1~2) H
图2.6 相邻基础埋深
40
第一章 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7.3.1 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
2.场地环境条件
若满足图示(b≤3m,
a≤2.5m )则
a 3.5b d / tan
矩形基础
a 2.5b d / tan
50
第一章 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图2.17
例 题 题 图
51
第一章 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 解】 ① 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根据粘性土e=0.7, IL=0.78,查规范表得:ηb
=0.3,ηd=1.6 。
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fa(先不考虑对基础宽度进行
修正):
f a f ak d m (d 0.5) 226 1.6 17.5 (1.0 0.5) 240kPa
第一章 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壳体基础
(a)正圆锥壳
(b)M形组合壳
(c)内球外锥组合壳
图2-11 壳体基础的结构型式
其他基础:折板基础等
37
第一章 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7.3.1 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
持力层 直接支撑基础的土层

下卧层 持力层以下的各土层

持 力 层
选择基础埋置深度 也就是选择合适的地
下 卧 层
基持力层
图2.5 基础埋置深度示意
38
第一章 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7.3.1 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
应考虑因素:
建筑结构条件与场地环境条件
工程地质条件
水文地质条件
地基冻融条件
39
第一章 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7.3.1 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
1.建筑结构条件与场地环境条件
(满足)
最后,确定该柱基础底面长l=2.4m ,宽b=1.6m。
55
第一章 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19
第五章 土压力与土坡稳定分析
20
第五章 土压力与土坡稳定分析
21
第一章 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7.2 浅基础的类型
柱下交叉基础
柱下单独基础
柱下条形基础
十字 交叉梁基础
墙下单独基础
墙下条形基础
桩基础 沉井基础 沉箱基础
箱形 基础
梁板或平板
式筏形基础
22
第一章 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23
第一章 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土、三合土等材料组成的无需配 置钢筋的墙下条形基础或柱下独 立基础。俗称“刚性基础”
适用于多层民用建筑和轻型厂房
13
第五章 土压力与土坡稳定分析
7.2.1 无筋扩展基础
1. 砖基础 砖:强度等级不低于MU10 砂浆:不低于M5 在地下水位以下或当地基土潮湿时,应采用水泥砂浆 砌筑。 适用于6层及6层以下的民用建筑和砖墙承重的厂房。
4.水文地质条件
图2.9 基坑下埋藏有承压含水层的情况
44
第一章 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7.3.1 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
5.地基冻融条件



冻胀机理 冻胀现象 影响冻胀的因素(土类、地下水位及气温) 冻融条件考虑
先按规范进行地基土冻胀性的划分(五类),后再 进行最小埋深dmin的计算
d max zd hmax
2
第五章 土压力与土坡稳定分析
第七章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
• 7.1 地基基础设计原则
• 7.2 浅基础的类型
• 7.3 浅基础的设计内容
• 7.4 钢筋混凝土连续基础简介
• 7.5 减轻不均匀沉降危害的措施
3
第五章 土压力与土坡稳定分析
7.1 地基基础设计原则
7.1.1 地基基础的设计方法 1. 地基基础设计理论
150mm)。
灰土基础宜在比较干燥的土层中使用。在我国华北和
西北地区,广泛用于5层和5层以下的民用房屋。
16
第五章 土压力与土坡稳定分析
17
第五章 土压力与土坡稳定分析
4.三合土基础
由石灰、砂、骨料(矿渣、碎砖、碎
石)加水混合而成。
体积比1:2:4或1:3:6 用于4层和4层以下的民用房屋。
式中 hmax— 基底下允许残留冻土层的最大厚度 zd — 设计冻深
45
第一章 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7.3.2 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
—按地基承载力计算基底尺寸A
1.中心受荷基础
要求:
pk f a
Fk Gk Fk 0 Ad pk fa A A
Fk A fa Gd

p k max
k min
6e y 6e x Fk Gk ( 1 ) A b l
l
Wx、Wy—基底对x和y轴的截面抵抗矩,
m3
图2.16 偏心荷载作用下的基础
48
ex 、ey—荷载对x轴和y轴的偏心距,m
d
第一章 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7.3.2 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

偏心荷载下逐次渐近试算法求A
思路:先试算,后验算
步骤:
• 先按中心荷载作用下的公式预估A中 • 取A偏 =(1.1~1.4) A中 • 据A偏初选边长l和b • 验算偏心距e和基底边缘最大压力; • 调整l 和b
49
第一章 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7.3.2 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
【例2.1】柱截面300mm×400mm,作用在柱 底的荷载标准值:中心垂直荷载700kN,力矩 80kN·m,水平荷载13kN。其他参数见图2.17 。 试根据持力层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尺寸。
33
第一章 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底板
图7.6 联合基础——筏形基础(板式与梁板式)
34
第一章 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柱 顶板
隔板 梁
底版
图7.6 联合基础——箱形基础
35
第一章 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7.2 浅基础的类型
图1.6 箱形基础 (由顶、底板与内、外墙等组成、并由钢筋砼整浇而成空间整体结构) 36
7.2 浅基础的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