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借字

合集下载

第六节 假借字-概念解析以及定义

第六节 假借字-概念解析以及定义

第六节假借字-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第六节《假借字》是在《汉字简化方案》中提出的一个重要内容。

假借字是指汉字系统中出现的一种现象,即音符借用既有的字形,用于表示新增的意义或音节。

它在汉字的演变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的目的是通过研究假借字的定义、历史背景、分类和特点,分析其对汉字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同时也探讨了假借字存在的局限性和问题。

通过对假借字的思考和展望,旨在加深对汉字的认识,提高对汉字的正确使用和理解能力。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首先给出假借字的定义,明确其所指的概念和范围。

接着,我们将追溯假借字的历史背景,探究其起源和发展过程。

之后我们会对假借字进行分类和特点的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识别假借字。

这些内容将为我们深入研究假借字的影响和作用提供基础。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假借字对汉字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例如丰富了汉字的意义和音节。

同时,我们也会提出假借字存在的局限性和问题,如可能导致字形混淆和语义歧义等。

最后,我们将展望对假借字的未来思考,希望通过进一步研究和探索能够更好地利用和规范假借字的使用。

通过对《假借字》这一主题的探究,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汉字的形成与发展,同时也能够更准确地使用和理解汉字。

希望本文能为读者提供有益的知识,启发对汉字的思考和理解。

1.2文章结构2. 正文2.1 假借字的定义2.2 假借字的历史背景2.3 假借字的分类和特点在本节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假借字的定义、历史背景以及其分类和特点。

了解这些基本概念和背景对于深入理解假借字的影响和作用至关重要。

2.1 假借字的定义假借字是指在一种语言中,借用另一种语言的词汇或者形式,以达到扩充自身词汇表或者适应特定语境的目的。

假借字可以是音译、意译或者形式上的借用。

通过借用外来语词汇,一种语言能够丰富自身表达方式,弥补词汇缺乏,并适应文化交流和科技发展的需求。

2.2 假借字的历史背景假借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语言发展的早期阶段。

假借字和通假字

假借字和通假字

本义是战斧,假借字,因为亲戚这
个意思未造出字。
畔:
本义为田埂,通叛,当时有叛这个正确的 写法。所以畔是通假字。

• 《说文解字》:
上古草居患它,故相问无它乎?
• 它:
现在指表示动物的第三人称,或其他。 本义就是蛇,假借为代词。后来蛇的本义 被排挤,加了一个虫字旁表示蛇。
• 通假字:
本来应该写成某个字A,但偏偏不 写,写成另一个错别字B,A和B有同音 关系。B就是个通假字。
如:
甚矣,汝之不惠。
惠本应写成慧,但偏偏定成恩惠的惠, 两个字同音。惠是个通假字。


造字:? • 第一人称,代词 (意义比较抽象) 口语中念:wǒ
借用读音是wǒ的“我” (假借) 我----第一人称,代词


• 他的,其他的,代词 (意义比较抽象)
造字:?
口语中念:qí
借用读音是qí 的 “其”
(假借) 其----他的,其他的,代词
• 其:
一般的意思是他的,他们的,代词,本 义是簸箕的意思。借用来表示代词的意思, 所以也是个假借字。
假借字与通假字
• 假借字:
是六书的一种,但它不是造字的
方法,而是用字的方法。
定义:
生活中,有的意义比较抽象,很难为它 造出一个字来,但是在口语中是能念出来 的,于是借用另一个同音的字来表示这个 字,这个字就是假借字。
• 杭州话: 意义--很,非常 造字--? 生活中的口语-- máo 借用读音也是máo的字-- 毛 杭州话中:毛--很,非常。 毛好 毛难看
• 邹忌脩八尺有余。
脩:
通修。
《论语 述而》:子曰:自行束脩
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假借字特点

假借字特点

假借字特点假借字是一种修辞手法,指的是在表达中使用与所要表达的意思相近或相似的字词来增强表达的效果。

假借字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修辞手法:假借字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使用与原词相近或相似的字词来达到修辞效果,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2. 表达多样性:假借字可以使表达更加多样化,丰富了语言的表达方式,增强了表达的力度和效果。

3. 引起联想:假借字常常会引起读者的联想,使得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作者的意图。

4. 增加语言的美感:假借字可以使表达更加优美、生动,增加了语言的美感,使读者更容易被文章所吸引。

5. 增加语言的韵律:假借字的运用可以使语言更加韵律化,增加了文章的节奏感和音韵感,使读者更容易被文章所感染。

在描述假借字的特点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假借字的使用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通过使用与原词相近或相似的字词,可以使表达更加具体、具象化,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金玉满堂”来形容财富的丰富,使描述更加富有画面感和感染力。

假借字的运用可以增加语言的多样性。

通过使用不同的假借字,可以使表达方式更加多样化,增加了语言的灵活性和变化性。

例如,在描述一个美丽的风景时,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假借字来形容不同的景色,使得表达更加细腻、丰富。

假借字的使用还可以引起读者的联想。

通过使用与原词相近或相似的字词,可以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联想,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作者的意图。

例如,在描述一个温馨的家庭时,我们可以使用“和睦相处”来形容家人之间的关系,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对温馨家庭的美好联想。

假借字的运用可以增加语言的美感和韵律感。

通过使用与原词相近或相似的字词,可以使语言更加优美、流畅,增加了语言的美感和韵律感,使读者更容易被文章所吸引。

例如,在描述一个悲伤的场景时,我们可以使用“泪如雨下”来形容眼泪的流淌,使语言更加优美、动听。

总的来说,假借字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使用与所要表达的意思相近或相似的字词来增强表达的效果。

《假借字和通假字》课件

《假借字和通假字》课件

在汉字教学中的应用
1 2
提高识字能力
在汉字教学中,教会学生识别和应用假借字和通 假字,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识字能力和阅读理解能 力。
培养语言意识
让学生了解假借字和通假字的存在及其意义,可 以培养他们的语言意识和文化素养。
3
促进语言学习
掌握假借字和通假字的规律和特点,有助于学生 在学习其他语言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相关概念。
总结词
通假字的特点
详细描述
通假字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语音相似性 、字形差异和意义不同等方面。语音 相同或相近是通假字的根本特点,也 是通假字能够替代本字的基础。由于 字形不同,通假字与被替代的本字在 书写形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此外, 通假字的含义与被替代的字通常不同 ,因此在理解古文献时需要特别注意 。
可能导致歧义
由于假借字和通假字的使 用存在不确定性,有时会 导致语义上的歧义。
对古代文献阅读的影响
增加阅读难度
古代文献中存在大量的假借字和 通假字,对于现代读者来说,识
别这些字会增加阅读的难度。
理解文意偏差
如果不正确识别假借字和通假字, 可能会导致对文献意思的误解。
学术研究的需要
对于语言学、文献学等学术研究而 言,正确识别和理解假借字和通假 字是必不可少的。
假借字的分类
根据假借字的来源,可以将其分为三类:古字、 今字和方言字。
今字是指现代新造的字,由于新事物或新概念的 出现,需要创造新字来表示,但实际上并没有创 造新字,而是借用已有的字来表示。例如,“卡 ”被假借为表示“卡片”。
古字是指古代已经存在的字,被现代人借用表示 某个词。例如,“其”被假借为代词,“而”被 假借为转折连词。
方言字是指方言中使用的字,被借用表示其他方 言中的词。例如,“看”在南方方言中被假借为 表示“给”。

假借字

假借字

假借字是借字的一种,借字是与本字相对的。

汉字在使用过程中,有时不写本字而用一个同音或音近的字来替代,即用了借字,在这样的情况下,本字的职务就转移到借字身上。

借字替代本字的现象,又分为“造字阶段的假借”和“使用阶段的假借”两种情况。

我们这里说的“假借字”是指的造字阶段的假借,也就是本无其字的假借,而后面一种情况我们称之为“通假”。

许慎在《说文》中对假借的解释是:“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大意是说,当语言中产生了某个新词,就应该为这个词造字,但是,由于某些词的词义相当抽象,比如一些虚词和人称代词等就很难根据这个词义来构造字形,于是便借用已有的同音字来表示这个词,不再重新创造新的字形。

这些字的形体,无法用后一词的词义来解释。

比如“女”由表示性别的词被借作表示第二人称代词;本表示一种鸟的“焉”字被借作表示代词语气词;本表示簸箕的“其”被借用表示代词,等等。

从表示人称代词的“女”、表代词语气词的“焉”和表代词的“其”几个例子中,可以看出,这些借字始终是没有本字的。

不过,还有另外一种情况,由于在造字阶段就有了借字,因此还有一种本字后出的现象。

例如:当“比喻”讲的“譬”开始写借字“辟”,后来才加“言”作义符而有了后出本字。

假借字的出现是有积极意义的。

对此,清代语言学家孙诒让在《与王子壮论假借书》中有很好的论述。

他说,天下的事物是没有穷尽的,在造字之初,假如没有假借的运用,而是每一个东西、每一件事都要造一个新字,那么新字就会造不胜造,汉字的数量就会极为庞大,远远超出人们的记忆能力所能达到的范围,所以才要使用音借字。

虽然看上去不是本字,但却能通过记录词的读音来表示其词义,这就扩大了汉字的记词职能,节制了汉字的总数量,减轻了人们的记忆负担,因此假借字的出现反映了词汇和文字发展的相互影响的规律。

假借字的出现也有一些消极的影响。

汉字属于表意性质的文字体系,人们有根据字形来理解字的意义的习惯,即习惯于汉字形义之间的统一关系。

古汉通论(六)

古汉通论(六)
▪ 总的来看,今字往往是在古字的形体上追加 义符而成,它成了古字中某一义项的专用字, 把古字的诸多义项区别开来。从产生的时代来 说,今字必然晚于古字,所以今字又叫专用字、 区别字、后起字。
▪ (五)教材中常见的古今字
▪ 反→返 辟→避 竟→境 ▪ 责→债 弟→悌 孰→熟 ▪ 队→坠 贾→價 縣→懸 ▪ 知→智 田→畋 戚→慼 ▪ 尸→屍 说→悦
▪ 注意辨析:异体字的条件很严格。有些字 本义相同,但是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 通用,就不是异体字。例如“乌”和“於” 原先是同一个字,大概自春秋以后才分化 成两个不同的形体。它们在古书中有通用 的地方。如感叹词“乌呼”(呜呼),也 写作“於乎”(於戏)。但作为鸟名的 “乌”和作为介词的“於”却互不相混, 分工明确。因此不能算是异体字。
▪ 1.又→右→佑→祐:
▪ 又,本来是人的右手的象形。小篆作又。
▪ 右,助也。从口,从又。意思是以口呼号以助 威。引申为帮助,辅助。但是到了后来,“又” 用作副词,不用以指方位,于是人们用“右” 代表方位:右面。那么,表示辅佐的右用什么 字来表示呢?于是另造了“佑”,再分化出神 灵保佑的专用字:祐。
三、异体字
▪ (一)什么是异体字 读音(包括古音和今音)和意义
(包括本义和引申义)完全相同, 而形体不同的字,就是异体字的 关系。
▪ 产生原因:汉字非一时、一地、一人所造, 在遵守约定俗成的前提下,在共性思维中 存在着个性差异,汉字在形体结构、表义 思维都可能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另外, 在使用中趋简也是一个原因。
(四)通假与假借古无别,今已分
▪ 现代的一般学术著作,通假与假借是两 个不同的概念。通假是本有其字,即有 本字而没写,写了个同音的通假字;假 借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文言文_假借字翻译注释

文言文_假借字翻译注释

《庄子·逍遥游》云:“逍遥游乎四海之外,求其逍遥者也。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注释:1. 逍遥游:逍遥,自由自在;游,游历。

逍遥游,即自由自在地游历。

2. 四海之外:四海,指天下四方;之外,指超出天下四方之外。

3. 乘天地之正:乘,驾驭;天地之正,指天地间自然的规律。

4. 御六气之辩:御,驾驭;六气,指阴阳五行之气;辩,变化。

御六气之辩,即驾驭阴阳五行之气的变幻。

5. 以游无穷者:以,凭借;无穷,无穷无尽。

以游无穷者,即凭借这种能力游历无穷无尽。

6. 彼且恶乎待哉:彼,指上文所描述的至人、神人、圣人;且,连词,表示转折;恶乎,怎么;待,等待。

彼且恶乎待哉,即那些至人、神人、圣人,怎么会等待呢?7. 至人无己:至人,道德修养极高的人;无己,没有自我意识。

至人无己,即至人没有自我意识。

8. 神人无功:神人,道德修养极高的人;无功,没有功名利禄。

神人无功,即神人没有功名利禄。

9. 圣人无名:圣人,道德修养极高的人;无名,没有名声。

圣人无名,即圣人没有名声。

假借字翻译:逍遥游乎四海之外,求其逍遥者也。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自由自在地游历在天下四方之外,寻找那自由自在的人。

驾驭天地间的自然规律,而驾驭阴阳五行之气的变幻,以此来游历无穷无尽的人,那些人又怎么会等待呢?所以说:‘至人没有自我意识,神人没有功名利禄,圣人没有名声。

’此段文字中,假借字较多,如“游”字借作动词“游历”,“乘”字借作动词“驾驭”,“御”字借作动词“驾驭”,“辩”字借作名词“变化”,“恶”字借作疑问词“怎么”,“故”字借作连词“所以说”,“己”字借作代词“自我意识”,“功”字借作名词“功名利禄”,“名”字借作名词“名声”。

这些假借字丰富了文言文的表达,使得文意更加深远。

第四节假借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第四节假借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第四节假借字、古今字、异体字和繁简字假借字、古今字、异体字和繁简字,是古汉语学习中经常碰到的几个概念。

在本节中,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一、假借字“假借”是个大的概念,它包括“造字”的假借和“用字”的假借,前者指“六书”中的假借,后者指古代文献用字中的通假(又叫“古音通假”)。

用六书假借法“造”的字,叫“六书假借字”;由古音通假而使用的字,叫“通假字”。

1 六书假借字我们知道,“六书”是专讲造字理论的。

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能产性的造字方法,它们能从无到有创造新的字形,因此历来被称作“造字之本”;转注和假借由于不能创造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之外的新的字形,因而被称作“用字之法”。

段玉裁说:“戴(震)先生曰:‘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字之体也;转注、假借二者,字之用也。

’圣人复起,不易斯言矣。

”戴震和段玉裁的这种观点,简称叫“四体二用”,又叫“体用说”,在学界有很大影响。

实际上,假借是一种不造新字的“造字方法”,它的本质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也就是说,语言中已有某一个词,但在文字中没有记录它的字,于是就在已有的文字中找一个与它读音相同但意义不同的字来兼记它,而不再为它另造专字。

例如,“其”是象形字,它本来记录语言中含义为“簸箕”的名词。

语言中又有一些虚词,意思是“那”、“他的”、“如果”,或者表示委婉语气、反问语气,它们的读音与“其”相同;照理,应当分别为它们专造新字。

但古人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为它们造字,而是直接借用“其”字来记录它们。

于是“其”除了本义“簸箕”外,又兼表了上述几种虚词假借义。

例如《史记·项羽本纪》:“今欲举大事,将非其人不可。

”“其”表“那,那个”之义。

《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其”表“他的”之义。

《荀子·劝学》:“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其”表“如果”义。

《左传·僖公三十年》:“吾其还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耶:句末疑问语气词
二、文字的合并 文字的合并:一个字把全部职务交给另一个 字承担的现象。 (一)母字并入分化字 屰→逆 (二)分化字并入母字 舍←捨 (三)母字跟分化字同用一个简化字形 歴(经歴)曆(日曆) →历 (四)本字并入假借字 毬→球
古今字
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时代用不同的字来记录,
其中,早先使用的字叫“古字”,后来使用 的字 叫“今字”。 A,古B字 A、B,古今字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李贤注:珤,古寳字。 《国语•吴语》韦注:北,古之背字。 要—腰 莫—暮

《诗经· 小雅· 我行其野》:“我行其野,言 采其葍。”毛传:“葍,恶菜也。”孔疏: “陆机《疏》云:‘葍,一名?幽州人谓 之燕?。其根正白,可著热灰中,温噉之。 饥荒之岁可蒸以御饥。’”
同形字
同形字:不同的字如果字形相同就是同形字。 同形字的外形虽然相同,实际上却是不同 的字。(裘锡圭《文字学概要》p208) 1、狭义:分头为不同的词造的、字形偶然相 同的字。 铊(tuó秤铊)→铊(tā金属元素) 姥(mǔ老妇)→姥(lǎo姥姥) 2、广义:所有表示不同的词的相同字形。
同形字举例


隻(只,獲) 红(红颜色,女红) 适(適,南宫适 洪适《隶续》) 怕(淡泊,惧怕)
文字的分化与合并
一、文字的分化
文字的分化:分散多义字职务的方法,是把 一个字分化成两个或几个字,使原来由一 个字承担的职务,由两个或几个字来分担。 我们把分担职务的新造字称为分化字,把分 化字所从出的字称为母字。
假借字
本无其字的假借 本有其字的假借

一、本无其字的假借 某一个词原来没有本字,一开始就借用另 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记录它。 我、其、而、须 笨:《说文》:“竹里也,从竹本声。” (体:《广韵· 混韵》:“体,麤貌。又劣 也。”《正字通·人部》“体,别作笨,义 同。清毛奇龄《越语肯綮录》:“(体) 即粗疏庸劣之称,今方言粗体、呆体,俱 是也。” 體) 难:《说文》:“鸟也。”



异构字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异体字。 … …异 构字的记词功能虽完全一致,但构形属性 不同,便无法认同,它们是不同的字,而 不是同一个字的不同形体。
异体字形体差异的情况

造字方法不同:涙泪,嶽岳。
造字方法相同而构件不同:綫缐,詠咏,睹覩, 村邨,视眂,啖噉。

造字方法和构件都相同,而构件配置方式不同: 和咊,胸胷,峰峯,略畧,惭慙,稿稾。

王宁《汉字构形学讲座》(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年第80至86页)将狭义异体字分为异写字和异构 字。
异写字是职能相同的同一个字,因写法不同而形 成的异形。例如在汉碑中,隶书“刻”字有多种 写法: 。 异写现象在汉字发生早期,由于形体不固定,带 有随意性,所以大量存在,例如在甲骨文里,一 个简单的“酉”字,就可以找到几十种写法:

(4)简化字形 鬥—斗 隻—只
通假字举例




《诗经· 豳风· 七月》:“八月剥枣,十月获 稻。” 《易· 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史记· 秦始皇本纪》:“阎乐前即二世数 曰:‘足下骄恣,诛杀无道,天下共畔足 下,足下其自为计。’”(中华书局标点 本) 周谷城《中国通史》:骄恣诛杀,无道。
异体字

“异体字”是我国大陆地区20世纪50年代汉字整理 工作中产生的一个术语,1973年出版的《现汉》 (试用本)始收“异体字”一词。它是汉字规范 整理中所需处理的一个重要课题。当初并未对这 一术语赋予十分明确的内涵。从现在的汉字研究 水平看,1955年12月公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 表》实际上是一个大杂烩,有假借字,有古今字, 有同源字,有同形字,有繁简字,有训读字,有 讹变字,包含了多重层面的文字现象,正字形与 正用法牵缠在一起。
为明确本义而加注偏旁,但加偏旁字又未与原字 进行功能分化,从而形成异体字,即唐兰所说的 “緟益字”(唐兰《中国文字学》p100,上海古 籍出版社,1986)。

狭义异体字举例


《汉书· 张禹传》:“(张禹)及富贵,多 买田至四百顷,皆泾渭溉灌,极膏腴上贾。 它财物称是。禹性习知音声,内奢淫,身 居大第,后堂理丝竹筦弦。”师古曰: “筦亦管字。” 《汉书· 东方朔传》: “以筦窥天。”师古曰: “筦,古管字。”




《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侯大 媿。” 《汉书· 文帝纪》:“朕获执牺牲珪币以事 上帝宗庙,十四年于今。历日弥长,以不 敏不明而久抚临天下,朕甚自媿。”师古 曰:“媿,古愧字。” 《说文· 女部》:“媿,慙也。愧,媿或从 恥省。” 惰媠



(吕不韦)曰:“今力田疾作,不得煖衣馀食。 今建国立君,泽可以遗世。愿往事之。” (《战国策· 齐策》) 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颠阬 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支龙眼来。(苏轼 《荔支叹》) 《周礼· 冬官考工记》:“画繢之事,杂五 色,东方谓之青,… …。”郑玄注:“此 言画繢六色所象及布采之第次,繢以为 衣。”
(一)造跟母字仅有笔画上的细微差别的分 化字 母—毋 (二)通过加注或改换偏旁造分化字 它—蛇 振—赈 (三)造跟母字在字形上没有联系的分化字 苏—甦 (四)用假借字分担多义字的部分职务 何—荷
(五)异体字分工 邪—耶 地名 yá 邪 邪正 xié 句末疑问语气词yé
邪 地名 邪正
耶(异体字)
二、本有其字的假借 某一个词原来已有本字却不用,而借用另 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记录它,这种现象 叫作通假。
(1)假借字取代本字 毬—球 宋代《唐语林》:打毬,古之蹵鞠也。毬, 古代游戏用品,以皮为之,中实以毛,足踢 或杖击为戏。 球:一种美玉。
(2)假借字跟本字并用了一段时间后, 假借字基本上停止使用。
飞—蜚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墨子为木鸢,三年 而成,蜚一日而败。 流言蜚语 蜚声海内
已有本字的词为什么还要用假借字呢? (1)写别字 “师以口授,弟以笔记,仓促无字,假音而 书;假借既久,习以常例,士子载笔,鲜 用本文。” (2)古代典籍在传抄、翻刻时,因音近形似 而误。 (3)分散文字的职务 何—荷

我们主张“狭义异体字”的概念。 “狭义 异体字” 是彼此音义相同而外形不同的字。 所谓“广义异体字”是为了迎合《一异表》 的内容而产生的。“狭义异体字”是正字 形,所谓“包孕异体字”、“交叉异体字” 其实更多的是在正用法。
《现汉》:“跟规定的正体字同音同义而写 法不同的字,如‘攷’是‘考’的异体字, ‘隄’是‘’堤”的异体字 狭义异体字:用法完全相同。如:咏詠 略畧 部分异体字:部分用法相同。如:雕鵰 二者合在一起就是广义异体字。
部分异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可分两类 1、包含式:一个字的用法为另一个字所包含。如: 鵰→雕

2、交错式(非包含式):彼此既有共同的用法, 又各有不同的用法。 记、纪(记录、记念、记要、大事记) 记(记忆、记号、记者) 纪(纪律、纪年、世纪、本纪)

整理“狭义异体字”,有必要引进“异写 字”和“异构字”的概念。
通假字举例



《史记· 张耳陈馀列传》:“武臣等从白马 渡河,至诸县,说其豪桀曰:‘秦为乱政 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北有长城之 役,南有五岭之戍,外内骚动,百姓罢敝。 头会箕敛,以供军费,财匮力尽,民不聊 生。’” 《周易· 小畜》九三:“舆说辐。夫妻反 目。” 《周易· 大畜》九二:“舆说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