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

合集下载

陡崖相对高度公式的推导

陡崖相对高度公式的推导

陡崖相对高度公式的推导
第一步,我们需明白:陡崖的相对高度= 陡崖的最高点﹣陡崖的最低点第二步,求陡崖最高点和最低点的海拔范围。

实例说明:
上图中的陡崖最高点和最低点分别可以有下边两种情况(当然它们的组合可以有四种情况,图示仅从简单起见):
从图中看出,此陡崖最高点海拔范围为 400米≤ H最高< 500米,
陡崖最低点海拔范围为 100米< H最低≤2 00米,
故此陡崖的相对高度△H=H最高-H最低,范围为 400-200≤△H < 500-100
即为:200≤△H < 400理解以上具体的例子之后不难得出一般规律:若假设等高线图上有n条等高线重合,等高距是d,其中数值最大的一条为A,数值最小的一条为B,
则有:A-B=(n-1)d,
陡崖最高点海拔范围为 A ≤ H <A+d
陡崖最低点海拔范围为B-d< h ≤B
第三步,由以上两个不等式交叉相减可推出:
A-B ≤H-h <(A+d)-(B -d)
即 A-B ≤ H-h < (A-B)+2d 由于A-B=(n-1)d,代入即得
(n-1)d ≤ H-h < (n-1)d+2d
(n-1)d ≤ H-h < nd+d。

地理陡崖高度计算例题

地理陡崖高度计算例题

地理陡崖高度计算例题摘要:1.陡崖绝对高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陡崖相对高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陡崖高度计算实例解析4.总结:陡崖高度计算的关键点和注意事项正文:在地理学习中,陡崖高度的计算是一个基础且重要的知识点。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本文将详细介绍陡崖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解析。

一、陡崖绝对高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陡崖绝对高度指的是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即海拔高度。

通常我们通过等高线地图来表示海拔高度。

在等高线地图中,等高线重合的地方就是陡崖。

对于陡崖的绝对高度,我们可以通过读取等高线地图上的数值来获取。

二、陡崖相对高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陡崖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的计算方法为:(n-1)dH(n1)d,其中d代表等高距,n代表等高线重合条数。

三、陡崖高度计算实例解析下面我们通过两个实例来解析陡崖高度的计算方法。

实例1:等高线地图中,五条等高线都重叠,等高距为20米。

设陡崖顶部海拔为500米,底部海拔为100米。

解析:根据公式(n-1)dH(n1)d,我们可以计算出陡崖的相对高度。

陡崖顶部相对高度:4dH(5-1)d = 4*20*(500-100)= 2400米陡崖底部相对高度:3dH(5-1)d = 3*20*(100-500)= -1200米实例2:等高线地图中,三条等高线重叠,等高距为10米。

设陡崖顶部海拔为300米,底部海拔为200米。

解析:根据公式(n-1)dH(n1)d,我们可以计算出陡崖的相对高度。

陡崖顶部相对高度:2dH(3-1)d = 2*10*(300-200)= 200米陡崖底部相对高度:1dH(3-1)d = 10*(200-300)= -100米四、总结通过以上两个实例,我们可以看出,在计算陡崖高度时,关键在于正确读取等高线地图上的信息,灵活运用公式(n-1)dH(n1)d。

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陡崖的最低处海拔高度应在100-200米之间;2.陡崖的顶部海拔高度应高于相互重合的几条等高线中数值最大的那条等高线上的数值,但一定小于该数值加上等高距;3.陡崖的底部海拔高度应低于相互重合的几条等高线中数值最小的那条等高线上的数值,但肯定高于该数值减去等高距。

22版:考点二 等高线地形图的计算(步步高)

22版:考点二 等高线地形图的计算(步步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右图为“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图中等高距为200 m,湖泊东侧有 被河流切割成落差为90 m的峡谷。 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湖泊水面的海拔可能为
√ A.1 450 m B.1 420 m C.1 550 m
D.1 650 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 一般来说,若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两点 之间有n条数值不同的等高线,等高距为△d, 则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可用下面公式求算: (n-1)△d<H<(n+1)△d。如图所示A、B两点 间的相对高度为200 m<H<400 m。 4.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 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0.6 ℃/100 m) 可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 T差=(0.6 ℃·H相)/100 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7. 拟 修 建 一 条 直 达 山 顶 的 观 光 索 道,最合适的线路是
√A.从甲处到山顶
B.从乙处到山顶 C.从丙处到山顶 D.从丁处到山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从甲处到山顶的地形是山 谷,索道经过山谷上空,与地面 高差大,可观赏激流及山谷两侧 风光,甲处位于河流沿岸,游客 还可以进行水上项目活动,丰富 旅游内容,A对;
5.闭合等高线区域内海拔的计算(图中a>b) (1)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如果其 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值相等,则闭合区 域内的海拔低于其等高线的值。如图,若c= b,则d<b,即“小于小的”。 (2)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如果其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高 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高于其等高线的值。如图,若c=a,则 d>a,即“大于大的”。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等高线的相关计算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等高线的相关计算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等高线的相关计算一、知识讲解1.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从等高线图上读出任意两点之间的海拔,就可以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H相=H高-H低。

2.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如图中甲处,假设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H大为重合等高线数值中最大的,H小为重合等高线数值中最小的。

则图中n=4,d=100米,H大=400米,H小=100米,利用这些信息我们可以进行以下计算:(1)陡崖的相对高度(ΔH)。

计算公式为(n-1)d≤ΔH<(n+1)d。

因此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的取值范围为300米≤ΔH<500米。

(2)陡崖的绝对高度。

①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H大≤H顶<H大+d。

图中崖顶的绝对高度的取值范围为400米≤H顶<500米。

②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H小-d<H底≤H小。

图中崖底的绝对高度的取值范围为0<H底≤100米。

3.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一般来说,若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两点之间有n条数值不同的等高线,等高距为d,则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可用下面公式求算:(n-1)d米<H<(n+1)d米。

如图所示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为200米<H<400米。

4.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0.6℃/100 m)可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异:T差=(0.6℃·H相)/100 m。

5.闭合等高线区域内海拔的计算(图中a>b)(1)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如果其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低于其等高线的值;如图,若c=b,则d<b,即“小于小的”。

(2)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如果其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高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高于其等高线的值。

如图,若c=a,则d>a,即“大于大的”。

二、经典高考试题1.下图示意我国黄土高原某地林木的分布状况,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差均为30米。

地理陡崖高度计算例题

地理陡崖高度计算例题

以下是一个关于地理陡崖高度计算的例题:
题目一:在某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上,陡崖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下端与50米等高线相交。

陡崖的相对高度是多少?
分析:根据题目,陡崖的下端位于50米等高线上,这意味着陡崖的高度至少为50米。

陡崖的相对高度可以通过比较陡崖底部的等高线数值和陡崖顶部的等高线数值来确定。

在这个例子中,陡崖底部的等高线数值为50米,而陡崖顶部的等高线数值不得而知。

但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的一般规则,陡崖顶部的等高线数值应该大于50米。

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出陡崖的相对高度至少为50米。

答案:陡崖的相对高度至少为50米。

题目二:在等高线地形图上,陡崖顶和底的等高线分别是100米和200米,那么陡崖的高度是多少?
解答:根据陡崖高度的计算公式,(n-1)×d≤陡崖高度<(n+1)×d,陡崖底部的等高线为200米,因此n=3,陡崖高度的最小值为(3-1)×100=200米,最大值为(3+1)×100=400米,因此陡崖的高度在200米到400米之间。

请注意,以上答案仅供参考,如果需要更准确的信息,建议咨询地理专业人士或查阅相关文献。

初中地理陡崖高度计算

初中地理陡崖高度计算

初中地理陡崖高度计算
计算地理陡崖高度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 陡崖的高度:陡崖的高度是指海拔高度与水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2. 陡崖的坡度:陡崖的坡度是指陡崖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一般用百分比表示。

3. 陡崖的长度:陡崖的长度是指陡崖的水平距离。

4. 视角高度:视角高度是指观察者的高度,通常为人的眼睛高度。

计算地理陡崖高度的公式为:
高度 = 长度 x 坡度 / 100 + 视角高度
例如,有一处陡崖,长度为100米,坡度为50%,观察者的眼睛高度为1.5米,则该陡崖的高度为:
高度 = 100 x 50 / 100 + 1.5 = 51.5米
因此,该陡崖的高度为51.5米。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陡崖高度的计算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陡崖高度的计算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陡崖高度的计算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陡崖高度的计算
1.陡崖高度的计算
(1)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计算陡崖或任意两点间的相对高度,一是可能求最大相对高度,二是可能求最小相对高度。

公式:(n-1)d≤H 蝴蝶法求陡崖高度
(2)陡崖的绝对高度
a.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H大≤H顶
b.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H小-d
2.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
一般来说,若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两点之间有连续的变化的n条数值不同的等高线,等高距为d米,则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可用下面公式求算:(n-1)d米。

苏鲁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2讲 考点二 等高线地形图的计算

苏鲁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2讲 考点二 等高线地形图的计算
√A.① B.② C.③ D.④
学以致用 夯基拔高
解析 河流集水方向是由高处指向低处,垂直于等高线。
1234
2.图中a和b的数值可能是
A.100 250
√C.500 250
B.100 350 D.500 350
解析 河流位于山谷处,可以判断出a的数值大于300,图中等高距为 200 m,则a的数值为500;根据局部闭合等值线“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规律,b点的数值小于300。
3.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 一般来说,若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两点 之间有n条数值不同的等高线,等高距为Δd, 则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可用下面公式求算: (n-1)Δd<H<(n+1)Δd。如图所示A、B两点 间的相对高度为200 m<H<400 m。 4.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 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0.6 ℃/100 m) 可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 T差=(0.6 ℃·H相)/100 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下列河段最利于泥沙沉积的是
√A.①~②河段
B.②~③河段 C.③~④河段 D.④~⑤河段
解析 ①~②河段位于河口地区,地势低平且河道弯曲,水流速度最缓, 最利于泥沙沉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图中陡崖 A.最大相对高度可能为120 m
【解题过程】 图中的7段等高线,实际上只是 3 条。环绕山峰的是 最高 的等 高线;靠近河流两侧的两段等高线是一条,是该图示范围内最
第1题 _低__的一条;其余4段则是一条高程居中的等高线。再依据等高 距为100米,得出图中的等高线从高到低分别为500米、400米和 300米。Q地在 400 米等高线偏高的一侧,海拔大于400米,选D。 初步判定河谷高程在200米到 300 米之间。再根据瀑布的落差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3:判读图中陡崖相对高度?
200 ≦ H陡崖<400
600m 500m
300m 200m
H陡崖=200(最小) H陡崖无限接近400(最大,不能等于)
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
解题关键:找准两组线 1、等高线重叠部分两条最值线,
其差值是陡崖的最小相对高 度,要等于;
2、与重叠部分相邻的两条等高 线,其差值是陡崖无限接近 的最大相对高度,不能等于
H顶=500(最小) H顶无限接近600(最大,不能等于)
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
问题1:判读图中崖顶高度?
500 ≦ H顶<600
H顶=500(最小) H顶无限接近600(最大,不能等于)
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
问题2:判读图中崖底高度?H底=300(最大)300m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
问题2:判读图中崖底高度?
H底=300(最大) H底无限接近200(最小,不能等于)
300m 200m
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
问题2:判读图中崖底高度?
200< H底≦300 H底=300(最大) H底无限接近200(最小,不能等于)
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
问题3:判读图中陡崖相对高度?
500m 300m H陡崖=200(最小)
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
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
300 ≦ H陡崖<500
读等高线图,计算陡崖D的相对高度?
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
主讲人:观山二小 王廷珍
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
问题1:判读图中崖顶高度? 问题2:判读图中崖底高度? 问题3:判读图中陡崖相对高度?
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
问题1:判读图中崖顶高度?
500m
H顶=500(最小)
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
问题1:判读图中崖顶高度?
600m 500m
如果等于600,那该等高线也应该重合,所以不能等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