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小儿腹泻基本常识
小儿泄泻的科普知识PPT

目录 概述 常见病因 常见症状 预防与治疗 并发症与禁忌症 就医建议
概述
概述
小儿泄泻是指儿童排便次数显 著增多,便便呈液体状或稀糊 状的症状。 小儿泄泻通常是由感染、饮食 不当、过敏等因素引起的。
常见病因
常见病因
病毒感染: 常见的病毒包括轮状病毒、 诺看病毒等。
细菌感染: 常见的细菌包括沙门氏菌、 大肠杆菌等。
注意饮水: 喝足够的水,避免脱水。
预防与治疗
保持卫生: 注意个人卫生,勤 洗手,保持环境整洁。 药物治疗: 根据病因选用合适 的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
并发症与禁忌 症
并发症与禁忌症
脱水: 注意及时补充水分,避免脱水。 营养不良: 注意提供充足的营养,避免 营养不良。
并发症与禁忌症
禁用药物: 孕妇、哺乳期妇女 、婴幼儿、对药物过敏者禁用 某些药物。
就医建议
就医建议
排除严重病因: 如症状严重、持续时间 长,建议及时就医。
跟踪观察: 根据病情发展,听从医生建 议,并及时复诊。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常见病因
饮食不当: 过食生冷食物、食 用变质食物等。 过敏反应: 对某种食物或药物 产生过敏反应。
常见症状
常见症状
次数增多的排便: 一天多次如水样便。
腹泻: 排便过程中的不适感,腹部酸痛 、胀气等。
常见症状
伴随症状: 可能出现呕吐、发 热、乏力等。
预防与治疗
预防与治疗
平衡饮食: 避免过食生冷食物,增加蔬 果和蛋白质摄入。
科普资料:小儿腹泻护理常识

一、什么是小儿腹泻?小儿腹泻是病毒、细菌等病原或者喂养不当、气候变化等原因引起的以腹泻、脱水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
二、如何识别小儿腹泻轻重及处理注意事项:1、轻型腹泻:主要表现为进食少、偶有呕吐;大便次数增多;大便为稀水便。
精神尚好,面色好,无眼窝下陷、口渴、少尿等脱水症状。
可在医师指导下根据患儿饮食习惯继续母乳、米汤、稀粥、糖盐水等补液防治脱水,据情况使用抗感染药物。
2、重型腹泻:除表现为腹泻、呕吐症状加重外,还有不进食;精神明显差、烦躁不安;明显眼窝下陷、口渴少尿;面色变白;血样大便等全身症状为重型腹泻,应立即住院治疗,已住院小儿发现以上病情加重表现请马上报告医师急救处理!三、小儿腹泻病的预防:1、提倡母乳喂养,营养好、卫生、经济。
添加辅食应采取逐渐过渡方式。
注意饮水、饮食卫生。
2、培养小儿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
做好食品、食具、便器、玩具等清洁消毒工作。
3、注意气候变化时的护理,避免过热或受凉。
四、简便口服补液的配制及服法:1、到医院或药店购买口服补液盐按说明配制;2、米汤口服补液配制:米汤500ml(一市斤)+细盐1.75g(啤酒瓶盖的一半)每次排稀水便后,2岁以下喝以上液体50-100ml;2岁以上喝100-200ml。
一、什么是小儿肺炎?主要病因是病原体感染如细菌、病毒、支原体或吸入羊水、奶类及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
二、如何识别小儿肺炎的轻重及处理注意事项:1、当小儿仅有咳嗽,一般情况良好,无呼吸增快,为普通感冒。
可在医师指导下在家进行抗感染、退热、止咳对症处理。
2、小儿不仅咳嗽,安静时有呼吸增快(小于2月龄小儿,呼吸次数快于每分钟60次;2-12月龄小儿,呼吸次数快于每分钟50次;1-5岁小儿,呼吸次数快于每分钟40次)为轻症肺炎,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3、小儿不仅咳嗽,呼吸增快而且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鼻翼煽动、面色白、口唇发绀;拒绝进食;吸气时有胸凹陷,为重症肺炎,应立即住院治疗,已住院小儿如发现以上病情加重表现请马上报告医师急救处理!三、如何护理肺炎患儿?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湿度要适宜,禁止在室内抽烟。
小儿腹泻知识点总结

小儿腹泻知识点总结小儿腹泻的主要症状包括腹泻、腹痛、发热、不适、消化不良等。
一般来说,儿童每天大便的次数和性状是比较规律的,如果出现频繁、水样便或者脓血便等异常情况,就可能是腹泻的表现。
在婴幼儿期,腹泻还可能伴有呕吐、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症状。
腹泻一旦发生,在及时就医的同时,家长也需要注意保持室内外空气流通、保持清洁卫生、避免交叉感染等措施,以减少病情的扩散和加重。
小儿腹泻的病因主要包括感染性腹泻、营养不良、食物过敏、功能性腹泻等多种因素。
感染性腹泻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引起。
营养不良是因为儿童长期饮食中的某些营养成分不足导致的腹泻症状。
食物过敏则是儿童对某些食物过敏引起的腹泻反应。
功能性腹泻是由于胃肠道的功能紊乱引起的腹泻,通常不伴有感染因素。
对于小儿腹泻的治疗,首先要明确腹泻的病因,再针对不同的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
对于感染性腹泻,一般需要进行抗感染治疗,常见的药物包括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
而对于营养不良引起的腹泻,需要补充相应的营养,保证儿童的健康生长。
食物过敏引起的腹泻则需要避免接触食物过敏原,同时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
对于功能性腹泻,可以通过饮食调整、心理疏导等方法来进行治疗。
在腹泻治疗的同时,家长也要给予儿童足够的护理。
首先要给儿童提供相应的饮食,保证营养摄入和水分补充,避免食用生冷食物,不宜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此外,还要避免腹泻加重的因素,如不宜过度劳累、避免留守、减少过多的娱乐活动等。
同时,家长还要保持室内外的清洁卫生,经常换洗孩子的衣物、消毒餐具等,避免交叉感染。
预防小儿腹泻同样重要。
首先要保证儿童的饮食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避免食用生冷食物。
其次,儿童的生活环境也需要保持干净整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外空气流通。
此外,还要避免儿童接触患有传染病的人群,减少感染的风险。
家长还应引导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勤洗手,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等。
在家长和医生的共同努力下,大部分小儿腹泻可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小儿腹泻病健康教育小知识

小儿腹泻病健康教育小知识
(一)相关疾病认识
小儿腹泻是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疾病,主要特点是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改变,可伴有发热、呕吐、腹痛等症状及不同程度脱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可,是2岁以下婴幼儿常见病。
(二)活动与饮食指导
1.继续母乳喂养,鼓励进食;
2.人工喂养儿年龄6个月者给予平日习惯的日常饮食(如粥、苗条、烂饭等,可给一些新鲜水果或水果以补充钾),避免不易消化食物。
3.腹泻严重或呕吐严重者,可暂禁食4~6小时,但不应禁水,禁食≤6小时,应尽早恢复饮食。
(三)治疗指导
1.预防脱水:从患儿腹泻开始,就给予口服足够的液体以预防脱水,母乳喂养患儿应继续母乳喂养,混合喂养的患儿,应在母乳喂养的基础上给予ORS或其他清洁饮用水。
2.轻度脱水者给予口服补液盐(ORS),用量(ml)=体重(kg)*(50~70),4小时内服完,密切观察患儿病情。
3.中重度脱水患者,需住院给予静脉补液。
4.止泻、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补充锌等。
(四)预防
合理喂养,注意卫生管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流行季节应注意消毒隔离,注意气候变化,防止滥用抗生素。
儿科腹泻病知识点总结

儿科腹泻病知识点总结腹泻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一般由于感染、消化系统疾病或食物中毒引起。
腹泻病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免疫系统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及时有效地处理腹泻病是非常重要的。
一、腹泻的定义和病因腹泻是指儿童每天排便次数明显增加,大便量增多,质地稀水或呈膏糊状,且伴有水分和电解质丢失的临床症状。
腹泻的病因包括感染、食物中毒、发热或药物反应等诸多因素。
最常见的腹泻病原体为细菌、病毒和寄生虫。
二、腹泻的分类根据腹泻病因和病程不同,腹泻可分为急性腹泻、慢性腹泻和反复发作的腹泻。
急性腹泻是指持续时间不超过14天的腹泻,常见于感染性腹泻、食物中毒等。
慢性腹泻是指持续时间超过14天的腹泻,常见于消化系统疾病、肠道感染、营养不良等。
反复发作的腹泻是指腹泻症状反复出现,伴有间歇期的腹泻,常见于过敏性疾病、肠易激综合征等。
三、腹泻的临床表现1. 急性腹泻的表现:突然发病,大便次数增多,质地呈稀水状或腹泻样,常伴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
2. 慢性腹泻的表现:腹泻持续时间较长,常伴有腹痛、腹胀、便秘或便秘交替腹泻等症状,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
四、腹泻的诊断和治疗1. 腹泻的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史调查等多方面综合分析,明确腹泻的病因和病程。
2. 腹泻的治疗:根据腹泻的病因和程度,进行对症治疗、抗感染治疗、支持疗法等措施,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五、预防腹泻的措施1. 预防感染性腹泻:加强个人卫生、安全饮食、饮食清洁、生活环境整洁等措施,避免食物或水源中的细菌和病毒感染。
2. 预防慢性腹泻:合理饮食、生活规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六、应对腹泻的护理1. 腹泻的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提供温暖、干燥、清洁的居住环境,随时观察患儿腹泻的症状变化,避免交叉感染。
2. 腹泻的排毒护理:及时更换尿布,保持患儿肛门和会阴部清洁,防止皮肤潮湿和感染。
七、腹泻的康复腹泻病情得到缓解后,要继续进行对症治疗、逐步恢复正常饮食、增强体质、补充营养,预防腹泻的复发。
小儿腹泻必考知识点总结

小儿腹泻必考知识点总结一、病因小儿腹泻的病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感染因素、饮食因素、药物因素等。
常见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感染性腹泻主要是由于食物中摄入病原体引起,如大肠杆菌、沙门菌、中肠炎弧菌、霍乱弧菌等。
饮食因素包括饮食不洁、冷饮过量、食用过多生冷食品等。
药物因素主要是因为某些药物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或者引起肠道菌群失调。
二、临床表现小儿腹泻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大便次数增多,大便稀薄或水样便,有时伴有腥臭味或秽臭味,腹痛,食欲不振,体重减轻,有时伴有呕吐、发热等。
有些病情比较严重的患儿可能出现明显的脱水、体征衰竭甚至休克等情况。
三、诊断小儿腹泻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病史询问主要了解患儿的饮食史、既往病史、生活史等情况。
临床表现要仔细观察患儿的大便情况、腹部体征、生长发育状况等。
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大便常规、便微镜检查、病原体抗原检测、血常规、电解质测定等。
四、治疗小儿腹泻的治疗主要包括对症治疗和病因治疗。
对症治疗主要是针对腹泻症状进行治疗,包括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停止引起腹泻的食物、对症用药等。
病因治疗主要是针对引起腹泻的病因进行治疗,包括抗生素治疗、抗病毒治疗、抗寄生虫治疗等。
五、预防小儿腹泻的预防主要包括饮食卫生、个人卫生、疫苗接种等。
饮食要讲究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冷食品、生水、垃圾食品等;饮食要均衡,避免过多摄入高脂肪、高糖分的食品;孩子要勤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按照预防接种程序进行疫苗接种,包括轮状病毒疫苗、肝炎疫苗、霍乱疫苗等。
六、饮食指导在小儿腹泻期间,饮食是非常重要的。
在腹泻期间,孩子的食欲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有些孩子甚至会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
因此,家长在给孩子进行饮食指导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1. 保证水分摄入。
腹泻期间,孩子身体失水较快,因此要保证孩子充足的水分摄入。
2. 饮食要清淡。
在腹泻期间,孩子的胃肠道功能较弱,不能负担过重的饮食,应注意清淡饮食,少油少盐,易消化的饮食为主。
婴儿腹泻知识点总结

婴儿腹泻知识点总结一、腹泻的病因1. 感染性腹泻:感染性腹泻是最主要的一种腹泻类型。
婴幼儿由于食物、水或环境污染,很容易受到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导致胃肠道疾病引起的腹泻。
例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霍乱弧菌、致痢菌等细菌感染,以及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病毒感染。
2. 饮食因素:婴幼儿肠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较弱,食物不能及时消化吸收,引起肠道积聚,从而出现腹泻。
常见的饮食因素有:喂养不慎、喂食不洁、进食过冷、食物过敏、含过多油脂的食物等。
3. 饮水因素:饮用不洁净的生水或食物,以及饮用未消毒、未煮沸的水,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的传播感染,引起腹泻。
4. 功能性因素:如肠道功能不良、免疫系统功能低下、营养不良、牙齿不全、消化酶缺乏等,均会引起肠道蠕动减弱,肠道对水分的吸收能力减弱,引起腹泻。
5. 药物因素:长期服用抗生素、肠道动力药等药物,容易破坏肠道正常菌群,引起腹泻。
二、腹泻的症状1. 腹泻:婴幼儿腹泻的症状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粪便呈水样或稀溏状,有时伴有脓血和黏液。
2. 发热:如果腹泻是由感染性因素引起的,宝宝通常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
3. 持续腹痛:腹泻时宝宝可能会有剧烈的腹痛感,表现为哭闹不安、揉腹等现象。
4. 呕吐:感染性腹泻时容易伴随呕吐,而非感染性腹泻一般不伴有呕吐症状。
5. 脱水症状:严重的腹泻可导致宝宝脱水现象,表现为口渴、皮肤干燥、尿量减少、眼睛凹陷、情绪低落等。
6. 营养不良:长期腹泻会导致营养吸收不良,出现消瘦、发育迟缓等问题。
三、腹泻的护理及治疗1. 及时补充水分:腹泻时宝宝会大量丢失水分,家长应及时给宝宝补充水分,以防止脱水的发生。
可以喂宝宝多喝些淡盐水、稀释后的果汁或清水等。
2. 补充盐分:腹泻引起了宝宝身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需补充盐分。
家长可以在喂水时,适量添加一些盐分,以保持宝宝的水盐平衡。
3. 护理肠胃:腹泻时宝宝的肠胃功能较弱,家长需给予宝宝足够的休息,避免食用过冷、过热、刺激性食物,避免吃太油腻和含纤维素高的食物。
小儿腹泻核心知识点总结

小儿腹泻核心知识点总结小儿腹泻基本是儿科考点中每年必考的部分,考察方式基本比较固定,多以A2、A3型题出现,给出患儿的临床表现来判断患儿腹泻的类别及补液方式。
那么中公青海卫生人才网在这里将小儿腹泻核心知识点进行总结整理,从而希望考生清晰的掌握这部分的内容。
小儿腹泻核心知识点如下:一、腹泻分类:1.生理性腹泻:多见于出生6个月以内的婴儿,表现为生后不久即出现腹泻,外观虚胖,常有湿疹,除大便次数增多外,无其他症状,食欲好,不影响生长发育。
2..病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2岁的婴幼儿。
(1)病因分类:①感染性腹泻:“秋季腹泻”主要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大便是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无腥臭味;“夏季腹泻”主要是由大肠埃希菌引起的,大便开始是黄色水样便,后转为血水便,有特殊臭味。
②非感染性腹泻:主要由饮食不当引起的(2)病程分类:①急性腹泻:病程﹤2周②迁延性腹泻:病程2周~2个月③慢性腹泻:病程﹥2个月(3)病情分类①轻型腹泻:一般每日在10次以内,以胃肠道症状为主,一般无全身症状;②重型腹泻:一般每日在数10次或10次以上,除了胃肠道症状,还有明显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和全身中毒症状。
二、治疗1.调整饮食2.药物治疗:抗生素控制感染;肠道微生态疗法;肠粘膜保护剂,常用蒙脱石散(思密达)。
3.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1)口服补液:适用于轻、中度脱水,口服补液盐(ORS)的配方:氯化钠2.6g,枸橼酸钠2.9g,氯化钾1.5g,葡萄糖13.5g,使用时用1000ml温开水溶解。
轻度脱水约需50~80ml/kg,中度脱水约需80~100ml/kg。
(2)静脉补液:适用于中、重度脱水。
①第一天补液量=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生理需要量。
遵循“先快后慢”的原则,若呕吐、腹泻缓解,可酌情减少补液量或改为口服补液。
②第二天及以后补液,一般只补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
【单选题】1. 患儿,男,3个月大,体重6kg,近两日来连续出现腹泻的现象,每日大便5次左右,食欲好,外观虚胖,身上有轻微湿疹,请问该患儿属于哪种腹泻类型?A.病理性腹泻B.生理性腹泻C.秋季腹泻D.夏季腹泻E.非感染性腹泻1.【答案】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腹泻基本常识腹泻是婴儿常见的病症。
婴儿消化功能不成熟发育又快,所需的热量和营养物质多,一旦喂养不当,就容易发生腹泻。
常见的原因有:1、进食量过多或次数过多,加重了胃肠道的负担;2、添加辅食过急或食物品种过多,使食物不能完全被消化;3、喂养不定时,胃肠道不能形成定时分泌消化液的条件反射,致使婴儿消化功能降低等;4、食物或用具被污染,引起胃肠道感染;5、婴儿患消化道以外的疾病(如:感冒、肺炎等),也可因消化功能紊乱而导致腹泻;6、环境温度过低、过高时,小儿也可能出现腹泻。
生理性腹泻生理性腹泻多见于8个月内婴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生后不久即腹泻,大便次数增多且稀,但食欲好,无呕吐及其它症状,生长发育不受影响,到添加辅食后,大便逐渐恢复正常。
生理性腹泻是某些婴儿的正常现象,不属病态,无须用药。
婴幼儿腹泻是婴幼儿最常见的消化道综合症之一,也是影响婴儿健康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种。
主要发生在2岁以下的孩子身上,尤以1岁以内的婴儿更为多见,这种病症表现腹泻、呕吐,可伴有食欲不振、腹痛、发热等,主要原因是婴幼儿的消化器官尚末发育成熟,不适应食物的质和量的变化,所以一旦喂养不当、冷热失调或遇到感染时,就容易引起肠道消化吸收功能紊乱而发病。
主要症状有:1、轻症:每日大便次数在10次以下,粪便呈黄绿色,带粘液,有时有少量水,但量不多,并伴有轻微腹胀,肠鸣音亢进。
偶有少量呕吐或溢奶,食欲减退,体温正常或偶有低热,面色稍苍白,精神尚好,无其它周身症状。
临床脱水症状不明显,病程约3-7天,预后较好。
2、重症:腹泻频繁,每日排便数十次,呈水样或蛋花汤样,量多,有酸臭味,伴有溢乳或呕吐。
重者吐咖啡色物,伴有发热、烦躁、嗜睡、萎靡,甚至昏迷、惊厥等。
部分患者可出现明显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如低钾或低钙等。
婴幼儿腹泻的治疗方法婴幼儿腹泻是致病性大肠杆菌和肠道病毒而引起肠道消化功能紊乱的一个综合征。
以大便稀薄,便次增多,或如水样为特征。
属中医学“腹泻”、“泄泻”范畴。
一、未病先防做好病前调养护理与卫生十分重要。
(一)一般措施提倡母乳喂养。
如人工喂养,要注重适当稀释牛奶和消毒食具,最好每日煮沸或蒸气消毒1次。
食品应新鲜、清洁。
喂养定时,定量。
按时逐步增添辅食,但不宜过早、过多添加淀粉类或脂肪类食物,也不宜忽然改变食物的品种。
注重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避免腹部着凉。
同时加强体格锻炼,预防感冒,肺炎、中耳炎等疾病。
夏季要非凡注重饮食卫生和护理。
天气炎热时应多喂一些水,不宜吃得过饱和过食油脂多的食品。
避免在夏季断奶。
避免长期滥用广谱抗菌素。
(二)食疗预防扁豆粟米粥:扁豆角30克、党参(或人参)10克,同煎去滓取汁,入粟米50克煮粥,经常食之,可防小儿腹泻。
山药扁豆糕:山药200克(去皮切成薄片)、鲜扁豆50克、红枣肉(切碎)500克、陈皮丝3克,共和匀蒸糕,做早餐食之,每次50~100克,脾胃虚弱者最宜。
二、既病防变本病转归主要取决于素体脾胃强弱,治疗迟早得当,以及感邪轻重性质。
感受暑热湿邪最易传变,其结果,或暑邪化火,内陷心包;或泻下不止,伤阴伤阳。
另大泻不止,伤及脾阳,土虚水旺又可见慢脾风。
(一)一般措施调整饮食:一般轻度腹泻仍可喂母乳,但应缩短喂奶时间,延长间隔时间。
如牛奶喂养,应将牛奶比平常更稀释些,并去掉上面一层奶皮。
稍大的幼儿,应给易于消化的粥类。
腹泻重者,应暂时禁食6~8小时,使胃肠道得到很好的休息。
补充水分:为防脱水失盐,喂奶间隔时间和禁食时,要注重多给小儿一些糖盐水、淡茶水、胡萝卜水等。
也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口服补液盐”。
护理:注重腹部的保暖。
每次大便后要用温水清洗肛围,勤换尿布,及时处理粪便并洗手消毒,以免重复感染。
腹泻日久者,还要注重排便姿式,避免将小儿过分屈体,引起脱肛。
(二)中医论治防变伤食型:初宜导滞通下,给予七珍丹、一捻金等;继健脾止泻,给予保和丸、山楂健脾丸等。
湿热型:宜葛根芩连汤加减。
若烦躁不宁,欲化火内陷,加用石决明、天麻、钩藤、玳瑁、羚羊角粉、紫雪丹之类;若口渴目陷,小便短赤,欲伤阴津,加用连梅汤,酸甘化阴;若四肢不温,神萎情淡,阳气衰弱,急用参附龙牡汤,或酌加人参、附子、五味子等;若见神情淡漠,昏睡露睛,手足蠕动,欲致慢脾风,意加人参、附子、肉桂等,或加固真汤。
护理:1、母乳喂养,减少喂奶次数及每次喂奶时间,并暂停辅食;母亲宜少吃油腻物,以减少奶中脂肪,并且不宜在夏季断奶。
2、合理安排饮食,讲究卫生、消毒食具。
3、添加辅食时,每次只限一种且渐渐加量。
4、将病儿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5、细心护理,做好口腔护理和各种清洁消毒工作,勤换尿布,便后要用温水清洗肛门,防止发生红臀;患儿的腹部要保暖,以减轻因肠蠕动过快而引起的腹痛。
小儿腹泻的预防保健夏季是小儿腹泻的高发季节。
腹泻是常见病,在全球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的排名上,腹泻高居第二位,仅次于呼吸道感染(主要是肺炎),说腹泻如猛虎并不为过。
治疗小儿腹泻,最重要的是预防脱水和治疗脱水腹泻最大的威胁是脱水。
孩子腹泻时,不仅吸收水和无机盐的能力受损,相反,水和盐反而会从血液进入肠道,使腹泻时粪便所含的水和无机盐比正常情况下要多得多,这更加造成人体水分和盐入不敷出,导致脱水。
婴幼儿对水、盐平衡的调节能力差,容易出现脱水。
重度脱水会引起抽搐、昏迷、休克,危及生命。
因此,治疗腹泻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尽可能的预防脱水,如果已经出现脱水则必须尽快治疗脱水。
怎样为腹泻的孩子补充液体,预防脱水?为腹泻儿童补液,简便有效的选择是使用口服补液盐。
口服补液盐配制的液体含有适当比例的葡萄糖和无机盐,巧妙利用了肠道特殊的钠-葡萄糖双向转运机制,补水效果优于纯净水,而且可以补充腹泻失去的盐分。
近期的研究确认,液体的渗透压,口服补液盐中盐糖比例对于补液效果有重要影响,因此,不要往口服补液盐溶液里加糖,加蜂蜜或者其他东西,以免改变液体的渗透压和盐糖比例。
世界卫生组织先后推出了三代口服补液盐配方,第三代的口服补液盐也称为“低渗型ORS”,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在预防脱水方面,尤具优势。
如果没有口服补液盐,家长也可以自制液体给孩子补充:例如稀粥,淡盐汤,米汤水。
补充清洁饮用水也可以。
自制液体也要注意保持口味清淡,不要加很多糖。
建议家长不要给腹泻的孩子饮用以下液体:软饮料(可乐,雪碧,果汁饮料等)、加糖的茶水、加糖的果汁、咖啡、中药凉茶等。
补液时机的选择:孩子一开始腹泻就应该开始补液,直至腹泻停止。
补液的量:如果是完全母乳喂养的婴儿,只要增加喂奶的次数、延长喂奶的总时间就可以不需要另外补液。
其他儿童则需要另外补充液体:2岁以下儿童,腹泻一次,补充50~100毫升液体。
大一点的儿童,腹泻一次补充一杯或者半杯(杯子容量约250毫升)液体。
10岁以上儿童或者成人,想喝多少喝多少。
怎样为腹泻的孩子安排饮食?现代医学非常强调腹泻患儿的继续喂养。
腹泻病人饮食治疗目的在于满足患儿的生理需要,补充疾病消耗,加速恢复健康。
急性腹泻(病程在2周之内)的患儿饮食调整较为简单,具体地讲:1、母乳喂养的6个月以下的孩子还是应该继续母乳喂养,暂停辅食,缩短每次喂乳时间,少量多次喂哺。
2、人工喂养的6个月以下孩子(也就是说以牛奶或奶粉喂养的孩子)先暂停喂哺4~6小时,然后继续进食,在饮食的选择上,还是以牛奶或稀释奶为首选食品。
轻症腹泻者能耐受配方奶喂养的,对于腹泻比较严重的病儿,全牛奶喂养可能加重腹泻症状,条件允许的话,先以去乳糖配方奶喂哺。
每天喂6次以上,保证足够的热量。
3、无论母乳喂养或牛奶喂养者,喂哺后如出现以下情况:大便量、次数明显增多,呈水样稀便,带酸臭味,呕吐,腹胀,肠鸣音亢进,又引起较严重的脱水和酸中毒,停止喂哺后症状减轻,测大便pH<6.0,还原物质>0.5%,则考虑急性腹泻继发性乳糖酶缺乏,改去乳糖配方奶(不含乳糖)喂养,并密切观察,如果获得去乳糖配方奶有困难,稀释牛奶、发酵奶也可。
4、6个月以上的儿童,病号饭可以选择稠粥、面条,并加些植物油、蔬菜末、肉末或鱼末等,也可喂果汁或水果食品。
少食多餐,每天吃4~6餐。
腹泻好转后以后,要逐渐恢复到平时饮食,原则上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尽量鼓励多吃,调整速度与时间取决于患儿对饮食的耐受情况,一旦小儿能耐受就可以恢复正常饮食。
在恢复正常饮食后,应该提供蛋白质丰富、含油脂略多的饮食,并应超过平时需要量10%~100%。
一般2周内每日加餐一次,以较快地补偿生长发育,赶上正常生长。
迁延性腹泻慢性腹泻(病程超过2周)的病人多有营养障碍,需要接受医生的详细指导,必要时会采用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的手段。
腹泻的主要治疗手段以及家长的常见误区所有的腹泻儿童都需要补充液体和继续喂养,急性腹泻患儿可以进食之后,应该补充锌。
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抗生素、肠黏膜保护剂、微生态制剂、抗分泌药物等药物。
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家长对腹泻治疗存在一些误区:误区一、腹泻拉肚子就应该用抗生素。
答:引起腹泻的原因很多,可以是感染性的,也可能是食物过敏等非感染性的。
非感染性腹泻用抗生素没有作用。
即使是感染性腹泻,如果是病毒感染或者产肠毒素细菌感染,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只要注意补液、补锌、继续喂养,病人过几天就好了。
滥用抗生素对孩子有害无益,还白白增加治疗花费。
误区二、治疗腹泻就应该马上止泻。
答:有些情况下,使用止泻药物会使细菌毒素在体内滞留,带来风险。
是否使用止泻药物不能一概而论,应该听从医生的判断。
误区三、多用几种药,腹泻好得快。
答:用药都有风险,家长千万不要把药品当补品给孩子吃。
如何用最少的药物,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家长仍然应该听从医生的判断。
自己给孩子乱吃药,有可能欲速不达。
误区四、输液效果快,应该优先选择输液。
答:用药的原则之一是能口服用药就不要输液,因为口服用药更安全。
违背医学规律操作,就好比开车闯黄灯、闯红灯,一次两次不一定出事,但是风险大了很多。
让孩子承担不必要的风险不是合理的选择。
留意危险信号:有哪些表现的腹泻儿童,必须立刻就诊?如果孩子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家长应该立即带孩子去看医生:1、排泄粪便量极大,或者严重呕吐;2、严重口渴,嘴唇干裂;3、眼睛凹陷;4、三天内没有好转迹象;5、发热;6、饮食不正常,小婴儿不肯吃奶;7、精神萎靡,昏昏欲睡。
夏季预防小儿腹泻,应该做到哪几点?严把入口关,是预防小儿腹泻的重要环节。
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病从口入,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不吃变质食品,生吃瓜果要洗净。
具体地讲,注意以下几方面:1、确保食物新鲜干净夏季气候炎热,蚊蝇孳生,许多瓜果、蔬菜、熟食极易被苍蝇叮而沾染细菌,肉制品、奶制品等高蛋白食物在温热环境中本身也极易腐坏变质,所以。